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2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0/427


然后又到了市里,辗转到了正月底,这才将任务分配给了各县,而今日,县长觉得二月二这个日子挺好的,所以便将县里面各村的村长喊了过来,一是宣布一下上面的这个政策,二是发动一下大家,毕竟这是为全县百姓谋福利的好事。
结果会议刚开了一半,市里的一名领导秘书便走进了大堂,先是一愣,随后将县长黄治安喊到了一旁,将两封信交给了他。
其中的一封,是市里面交代给黄治安的话,另一封,则是被封死了口,上面盖着军队的章,根本没有拆开过。
黄治安打开了市里面的那封信,看完之后,也不由的一愣。
“李秘书,这可不是一笔小钱,现在是什么情况您也清楚,若是由县里出了这笔钱,那后面的一些工作就会没有资金,您看能不能稍微缓一缓?或者分期?”黄治安低声的问道。
“不可以,刘市长亲自做出的指示,我们必须按照国家的标准走,待会你打个条子给我,我拿回市里审批,最迟半年,这笔钱上面就会发下来,到时候再拿回你们县里,另外,财政报表上一定要写清楚。”李秘书摇头拒绝道。
这次的抚恤标准可是一点也不低,每人一次性补偿二百两银子,而且还有其他的抚恤规定,除去二百两银子需要一次性支付以外,若有直亲子女的,则由县政府负责支付每人每年四两银子的生活补助,直到十八岁为止。
若无直亲子女,则按照每人每年四两银子,为其父母进行养老,前提是父母必须要超过五十岁,自五十岁之后,一直到老去为止。
而一次性给的二百两银子,是上面出的钱,可这每年的四两银子,却是县里面出钱,要纳入财政规划的。
社旗县本就是个穷县,虽说每年多支出几两银子也饿不死,也干不成什么大事,但积少成多啊,这份支出只会是越来越多。
而社旗县政府的公务存款,现在加起来也没有一千两银子,加上后面还要开办工厂什么的,黄治安他们还打算联合百姓,共同开办一家工厂呢,这样百姓也有分红,县里面的财政也会宽裕一些。
“哎,既然上面下了命令,咱们也不能违背,什么时候去?”黄治安无奈的摇了摇头,毕竟人家为国捐躯了,他们这些在大后方付出一些给他们家人,那也是应该的。
“现在就去,这次光是咱们市就有二十多个呢,骨灰最多半个月就会送回来,得赶紧通知家属才行。”李秘书急匆匆的说道。
虽然李秘书不知道这二十多人阵亡在哪里?也不知道第一集团军到底在哪里?但是一次性来了这二十多人,他已经隐隐的猜到了些什么。
现如今南边也在打,不过大多数是小规模的战斗,战争死人,那是很正常的,可没必要死的都是他们南阳的兵,而且还这么集中,算来算去,也唯有北边了,那里进行的是决战,短时间内伤亡这么多人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光是他们一个市就有二十多人,那这次前线到底阵亡了多少人?没有人敢去胡乱的猜测,也没有人敢相信自己的猜测,如果按照他们这个算法的话,恐怕这次阵亡的人数就有上万人。
于是,黄治安只能丢下了满堂上百村长的会议,带着钱家村的村长,询问了关于山子家的情况,并让手下去财务拿了二百零八两银子,一行人这才急匆匆的赶往钱家村。
黄治安等人走后,只留下了满满一堂摸不着头脑的村长们,不过副县长却接替了黄治安的职责,继续领导着大家开会。
黄治安等人风尘仆仆的赶往了钱家村,不过还没到山子家,就听人说山子他爹娘去隔壁村孙家了。
原本黄治安是想直接去孙家的,但被李秘书给制止了,这种事情跑人家家通告算是怎么回事?于是便让钱家村的村长去隔壁村将钱家二老请回来。
钱家村村长这一路上多多少少的也了解到了一些情况,虽然不知道具体的内容是什么,但是却也知道,最近钱家一直都在筹备婚事的主角山子,在前线阵亡了。
一路上,钱家村的村长也是忍不住的抹了几把眼泪,他们村子并不大,山子又是他看着长大的,虽然小的时候调皮了点,但一想到这么大一个人就这么忽然间没了,而他的父母又正在为他筹备婚事,打算给他一个惊喜,一想到这些努力将会被巨大的噩耗打破,村长便只觉得鼻子一酸,眼泪止不住的落了下来。
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不仅仅只是钱家二老回来了,就连孙家也跟了几个人过来,其中还有那未过门的钱家媳妇。
黄治安将手中的那封还没有拆开的信递给了山子的父亲,想要说些什么,但话到嘴边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山子的事情,在来的路上也听村长讲了,黄治安听了以后也觉得心里挺难受的。
“钱大哥,钱大嫂,你们二位要节哀啊……”
“啥?节哀?我们家要办喜事了,节什么哀呀?”钱大娘愣了下,脸上有些不太高兴道,你是县领导怎么了?县领导就能诅咒我们小老百姓啊?
钱大伯双手颤抖的接过了那封信,他相信县领导不会无缘无故的来找他们开这个玩笑,愣神之下,钱大伯将信交给了孙月娥:“闺女,你识字,看看这上面写的啥吧。”
孙月娥心中也有种很不好的预感,她很不想接过这封信,但最终还是咬着牙接了过来。当着众人的面,孙月娥拆开了那封信,仅仅只是看完了第一行,孙月娥便瘫倒在地,瞬间声泪俱下,哭断衷肠。
孙月娥的反应,加上黄治安的安慰,所有人都明白了信里面到底写了什么内容。
钱家的天,瞬间塌了下来,而门外看热闹的村民们,此刻也是潸然落泪。
他们都知道帝国在朝鲜打了一场大胜仗,但是却不知道钱吉昌家的儿子也参与了进去,而且阵亡在了那里。
第380章
担惊受怕
“尊敬的钱吉昌先生,张秀女士,我代表中华帝国皇家陆军向您表达深深的哀思,感谢您为帝国培养了一位好儿子,我们永远忘不了您的儿子钱林山为帝国的崛起所做出的一切,我们忘不了您的儿子在建元元年十月十一日,位于朝鲜的茂朱郡战斗中所作出的一切贡献,他在战斗中表现勇敢,击毙六名敌人,身负重伤却依旧坚持在一线战斗,因为您儿子的勇敢表现,深深的激励了全团战士的斗志,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我们打败了日本人,并获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很遗憾,您的儿子因伤重而离我们而去,他永远的活在我们心中,希望您能够节哀顺变。
落款为中华帝国皇家陆军第一集团军第八军第六十师第六零一旅六零六团上校团长安邦才。”
这封阵亡通知书出自于山子所在团团长之手,使用的是固定格式,所以这封阵亡通知书其实也并不难写,只需要将姓名,时间,地点以及阵亡将士的表现写上去就可以了。
当然,到了这一步的时候,即便阵亡将士在部队里表现的并不怎么出色,他们在这一刻也不会有丝毫吝啬的。
“钱大哥,钱大嫂,你们二位要保重身体啊,孩子虽然走了,但是还有更多的孩子在您二位身边呢。”李秘书上前安抚道,这时候他也不好意思去说什么壮志凌云的话,招兵的时候可以说些宣传语,让青年们充满热情,充满热血的去从军,可现在人家阵亡了,再说那些鼓励的话就未免有些过于虚伪了。
“没死!没死!我儿子没死……”钱大嫂精神恍惚的摇着头,口中不断的喃喃道,旋即直接跑进了屋子里,越过门槛的时候,一个不小心便被门槛绊倒在地,不过很快,钱大嫂便重新站了起来,一个人在屋子里叮叮咣咣的,谁也不知道她到底在干嘛?
相反钱大嫂的质疑,钱大伯则是冷静了许多,尽管眼泪已经打湿了衣襟,但是却没有像钱大嫂那样失去理智。
“钱大哥,这是国家给山子的抚恤金,一共二百两银子,另外八两银子是给您和钱大嫂的补助,以后只要您二位还在,这笔钱就不会断。”黄治安将二百零八两银子拿了出来,递给了钱吉昌。
二百零八两白银,这笔钱放在整个村子里,那可绝对的是一笔巨款了,二百零八两白银能干什么?能让钱家买到四十亩左右的良田,或是百亩左右的荒田,凭借着这笔钱,钱家可以一跃成为地主富豪家庭。
而且以后只要人在,每年还能领到八两银子的补助,八两银子能干什么?就放在钱家这个七口之家,八两银子也足够他们一年半的开销。
可以说,随着山子的阵亡,国家给出的补偿不知道要比以前好了多少倍。
但是现在却没有人羡慕钱家手中的这些钱,毕竟那是卖命钱,随着这几年社会稳定,饿死的百姓越来越少,百姓已经习惯了这种安稳的生活,即便是老人因病去世,一家人都要难受上很长一段时间,更何况是一个年轻人呢?
“不要!不要!我儿子没死,你们这些当官的就咒着我儿子死啊?这钱谁爱要谁要,我就要我儿子……”钱大嫂猛的从屋内跑了出来,一把抢过钱吉昌手中的银子,飞速到门口,直接将那二百零八两银子丢出了门外。
巨款又能怎样?人都没了,还要钱干什么?不就是二百多两银子吗?登山子退役了也能赚这么多钱,甚至现在他们家就有小一百两银子的存款,那些都是这两年半以来山子的军饷。
二百多两银子就这么被扔到了门外,白花花的一片,散落在地上,门外围着看热闹的村民也有不少,可是大家却并没有对这笔钱产生任何的心思。
数十位百姓纷纷将这些银子聚集了起来,一位年长的老汉,在一名年轻人的搀扶下缓缓走来,而那名端着二百多两银子的中年人,也紧跟着走了进去。
“山子他娘,人家已经说的那么清楚了,你在这撒泼耍横又有什么用?难道山子还会回来吗?你就不想让山子走的放心点?山子这是为国捐躯,是大英雄,你这个样子像什么?别丢了山子的面子。”老汉朝着山子娘说道。
“三叔……”
“行啦,我是家里的长辈,这事我替你们办了。”老汉拒绝了山子娘,他很清楚,这个时候山子一家人根本就没办法冷静下来,而老人遇过的事情也多,村子里凡是红白喜事的,一般都要去询问老人的意见,而遇到一些家人一时间无法决定的事情,也是由村子里老人领着办的。
被称为三叔的老人虽然心中也有些悲痛,但毕竟这种事情也见过不少,所以还是能够冷静下来去对待的。
“山子他娘这也是思子心切,还望您二位不要在意。”三叔朝着黄治安与李秘书二人道歉道。
“理解!理解!您老也不要多心了,山子毕竟是为国捐躯,今天就是钱大嫂打我们一顿,我们也认了。”李秘书态度放的很低,并没有觉得自己身份地位高就看不起人,特别是在这件事情上,总理府和军部可是发了联合通知的,谁要是敢出点差错,那就只能卷铺盖滚蛋了。
“哎,要说山子这孩子也是命苦,小时候家里穷,总是饿的到我那里去偷吃的,长大后又遇上了前朝战乱,为了生计差一点加入了义和团,若不是吉昌拦着,顾及早就没了。这好不容易盼着帝国成立了,日子也好了起来,却又为了让家里能够过的更好一些,不得不去赚那卖命钱。
国家有难,男儿们就当站出来,这些老头子我都懂,可咱华夏毕竟宗族观念颇深,讲究个落叶归根,老头子我就琢磨着,看是不是县里牵个头,让老大带几个人过去把山子接回来?
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在国外,逢年过节的连个烧纸的人也没有,这心里面怕是过意不去呐,还望县长大人能够通融一下。”三叔缓缓的开口说道。
这个三叔,是钱吉昌的三叔,钱吉昌的父亲排行老二,钱森荣排行老三,如今钱家老一辈里,也只剩下了钱森荣这一位,像钱森荣这个年纪的,整个村子里也只有两位,另一位如今还是重病在床,根本下不了地。
而钱林山与钱森荣之间的距离也并不远,所以老人便琢磨着将钱林山的遗体接回来,虽说现在各地区都有着一些稀奇古怪的规矩,比如,年轻人死了不准入祖坟,自杀的不准入祖坟,尸体不完整的不准入祖坟。但是钱林山是英雄,哪怕他的尸体并不完整,钱森荣也想着要安排钱林山进入祖坟,路上也好有家里的长辈照顾着些。
“钱伯,山子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不过咱们这里距离朝鲜几千里地,即便这是冬天,也不好完整的回来的,所以部队里在前线就举行了火化仪式,回来的是山子的骨灰,估摸着再有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就该回来了。”说到这里,李秘书稍微停了下,钱森荣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就是想让山子的尸骨进入祖坟,但是这次他的任务却是说服钱家人,让他们同意山子在另一个地方安家。
“钱伯,市里面计划单独批一块地,打算将咱们市所有的烈士都安葬在内,并且修建祠堂,记录烈士的生平事迹,逢年过节的时候,市里面也会安排祭拜,另一个,也是希望这些英烈能够用自身经历来感育下一代,日后,那里将成为我们市的爱国教育基地。山子虽然死了,但是他的牺牲精神,应该被我们尊敬,学习。”李秘书说道。
“这个……”钱森荣稍稍有些犹豫,他是山子的三爷爷不假,可人家爹妈还在呢,有些事情他这个长辈能做主,但有些事情显然就不是他能够做主的了。
“我跟山子家商量一下吧。”最终,钱森荣还是回应道。
与此同时,就在山子家隔壁,钱小风一家人将院门死死的锁着,一家人躲在屋内,气氛冷静的有些可怕。
山子阵亡的消息,他们已经听到了,而他们家钱小风与山子是在同一支部队里服役的,而山子阵亡在了朝鲜,那也就是说,钱小风也一定在朝鲜。
钱小风一家很害怕,很害怕隔壁的那位县长会敲响他们的家门,他们很害怕接到那个足以毁灭整个家庭的消息。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直到外面的天已经彻底的黑透了,一家人肚子里饿的咕咕叫,外面的大门也始终没有被人敲响,钱小风的父亲甚至偷偷的跑过去看了眼,发现县长已经离开了,并没有来他们家,直到这一刻,钱小风家也才终于松了口气。
不过这一夜,钱小风家睡的并不踏实,他们也担心,万一明天早上一起床就接到钱小风阵亡的消息该怎么办?
第381章
启用新首都
现在还远不是后世那个高节奏的时代,且南阳当地又没有什么企业,所以老百姓跟平常的时候也没什么区别。
半个月后,南阳市的二十七位烈士骨灰被三台军用卡车运载着驶入南阳,这三台军用卡车全部来自于京城,是最新的试验型号,就连军队里都很少见到这种卡车,更不要说民间了。
卡车两侧,站满了士兵,中间是二十七位烈士的骨灰盒,骨灰盒是在京城那边统一制作的,上面被红色的国旗覆盖着。
南阳城内大大小小数百官员以及数万百姓前来迎接,经过一系列的劝说,这二十七位烈士家属最终全部同意了将他们安葬在市里的烈士陵园内。
因为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墓地什么的也都早已规划好了,墓碑也已经刻好,只等骨灰回来之后便可立即安葬。
不过当下国内的风气还没有完全改变,所以,这二十七位烈士并没有当天安葬,而是先在各自的家内摆了灵堂,请人吹了唢呐,第二天的时候,才将这二十七位烈士骨灰下葬。
而一些路途遥远的,也只能放在第三天进行下葬仪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0/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