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3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2/427


随后,朕又通过胡安,趁美国经济危机的时候,挖走了几名飞机方面的人才,又聚集了上百位留学生前往智利参与飞机的研究与制造。
两年前,他们研究出了可用于军事侦察的飞机,最大时速二百公里每小时,可在两千米高空持续侦察三个小时,也就是说,早在两年前,我们就已经具备了侦察部队前方一百五至三百公里区域内的情况了。
不过这种飞机的数据并不完美,所以朕并没有下令他们回过,而是继续在智利进行深度的研究,并且对另外两种机型展开研究。
一年前,这款侦察机已经可以做到以二百三十公里的时速,在两千五百米的高度持续侦察四个小时。而现在我们不仅有了侦察机,另外两种机型也已经研制成功了,一种是战斗型,配备一挺12.7毫米的航空机枪,另一种是轰炸型(陆地、水上两类),可携带一枚75公斤的炸弹,或者两枚30公斤的炸弹。
而其他国家的航空工业,目前也仅仅只能做到邮政运输,跟我们远没有办法相比。在海军方面我们的确没有太大的优势,但是一旦我们拥有了空军,敌人的战舰将会失去他们的优势,我们将会是战场上的主宰者。”王思锐道出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王思锐也在怀疑,那些留洋的学生们能够做到吗?
但是后来,那些留洋学生们却用事实告诉了王思锐,他们并不比任何人差,在得到了三款不同机型的全部技术之后,这些留洋学生更是脑洞大开,其中有一位叫洪武兵的留学生,在看过三份资料之后更是提出了一个惊人的理论,这句话历史上是在半个世纪之后才会被另一位伟人给提出来,但是现在,洪武兵却在研究飞机中提了出来。
求同存异。
三款不同设计理念的飞机既然都能够飞起来,那么说明了飞机上都有一些共同点,通过技术对比,很快的也发现了那些共同点。所以,在新的机型设计的时候,保留这些共同点,并参照性能最好的飞机进行对比,然后做出相应的改动。
那些不同的设计之处,也要找到设计的原理,然后做出相应的改动。
通过这种设计理念,位于智利的团队仅仅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便制造出了第一架样机,并且试飞成功,效果远超那三架样机,于是,后面的设计几乎全部按照这个理念去设计的,虽然有些失败了,但大多数还是成功了,比如,轰炸机的陆地和水上机型,不过是将飞机下的轮子改成了滑板型的样子,然后又做了一些密封防水的改动就成功了。
当然,事实上远非这么简单,但至少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设计思路。
第436章
二号坦克
王思锐为什么敢说他们研究出来的飞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
若是没有个三两三,他敢这么说吗?自飞机诞生后的十几年里,飞机的主要用途是用于娱乐,竞赛用的,直到一战爆发后,飞机才开始被运用于军事,主要是充当步兵的耳目,用于侦察。但是后来似乎有人觉得这样去利用飞机有些太浪费了,同时,对于敌人的飞机他们也毫无办法。
于是,各个国家开始在飞机上装备了机枪,用于攻击对方的侦察机,在飞机上配备了炸弹,用于去轰炸一些重要的目标,此外,还有专门被用于攻击地面的飞机,于是,侦察,战斗,轰炸,强击,教练,各种机型开始在历史的舞台上闪耀。
而一战初期,各国在前线的飞机大约有一千五百台左右,但是到了末期,各国在前线的飞机达到了八千台,四年中,双方用于交战的飞机更是达到了十几万台之多。
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战争,飞机被用于军事的时间将会被极大的推迟许多年,而王思锐则正是借助着对历史熟知的优势,提前发展一些未来重要的兵种,以此来缩小中华帝国与列强之间的差距。
先前的装甲部队,加上现在的飞机,虽然大的方面只有两个,但是却足以将中华帝国与列强之间的差距缩小到几乎不存在的距离。
美国人为什么会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崛起?他们的战列舰数量不如英国,甚至没有英国的战列舰先进,但是美国人却另辟捷径的通过了航母战斗群来弥补了这一差距,甚至拉开了英美之间的距离,让巨无霸一般的战列舰不得不退出舞台,而这时,美国的航母战斗群便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其他国家也只能在后面追赶,而始终很难以超越。
王思锐这一步,正是学着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步伐走的。
但遗憾的是,因为地理因素,加上历史因素,中国无法像美国那样坐收渔翁之利,中国也必须要在一开始就参与进去,甚至扮演者挑起整个世界战火的角色。虽然这样仍旧有可能让美国人坐收渔翁之利,但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美国人的地理条件实在是没法去对比。
“现在,那些人已经带着资料回到了国内,正在前往太原的路上,新的研究与生产基地位于吕梁,那里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只等他们到了以后便可以直接展开工作。所以,接下来总理府要做好辅助的工作,确保所需物资可以第一时间保障到位。军部这边也要着手安排空军的事情,关于空军的组建,目前暂时保密,所有兵员,全部从现役军队中直接抽调,要求只有五个,第一,视力好,第二,身体的伤痕不超过一厘米,第三,没有恐高症,眩晕症,第四,灵活性较强,第五,具有较强的抗压性。”王思锐直接对着两人吩咐道,关于前期的准备,需要两部去做的也只有这么多。
更多的准备还是研究所那边要去做的,比如,前期的教学,教导生产等,而飞行技术什么的,则是需要飞行员们自己去通过练习来总结的,这个没有任何的捷径。
其实原本王思锐是打算把第二条定义为身体上不准有任何的伤痕,但仔细一想,这一条是针对后世飞行员制定的规矩,以现在的飞机,根本就飞不上万米的高空,气压对于人的身体来说,也属于可承受范围之内,即便是能够飞上万米高空,那时候的飞机也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来做出一些措施来防止悲剧的发生。
恐高症和眩晕症就不用解释了,飞行员恐高和眩晕,那还当个什么飞行员?而对于这两个要求的检测也很简单,就是把他们拉到高处让他们往下面看,是不是恐高一下子就能看出来。
眩晕则是让他们自己在地上原地转圈,至少也得先转上个一百圈,然后沿着地上的一条直线走,直接跑偏的就可以拜拜了,速度不够快的,也可以拜拜,速度太快的,同样拜拜,走的太直的,一点差错也没有的,同样拜拜,留下的是那些看起来中庸的选手。
(不要问俺为啥,因为俺也不知道,这是俺一个叔叔说的,当年海军航空兵选人,关于这一关就是这么搞的,然后一个基地全部拜拜了。)
听着王思锐的话,王士珍和徐世昌有些郁闷,感情什么都已经准备好了,他们两个军政一把手却什么都不知道,要是王思锐今天不告诉他们,估计他们还要被继续蒙在鼓里。
当然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这也直接的体现了王思锐对于军队和政府的掌控能力到底有多强。下面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建设两个新的基地,军政一把手竟然浑然不知。而建设任务肯定不是地方上负责的,十有八九是建设兵团那帮人搞的,当然,最让他们郁闷的并不是没有人去请示他们的意见,或者告知他们这件事情,而是工程都他喵的完工了,竟然还没人去跟他们说一声这件事情。
现在搞的王士珍和徐世昌两人甚至都开始想着,是不是要提前告老还乡了?但转念一想,似乎除了一些被王思锐认定为大事,需要他亲自去操作的事情以外,其他的事情还是他们这些人去操作的,王思锐对于他们的放权程度也是很开放的。
如果皇帝真的要是什么都不管,只听汇报偶尔提提意见的话,那岂不是成了英国人的那种君主立宪了?
“陛下,回去之后我便下一道命令,全军选拔合适的士兵。然后让他们直接去吕梁报道?”徐世珍问道。
王思锐摇了摇头,直接去吕梁的话就太明显了,“让这些人全部穿上便装,到井陉县报道,然后统一组织去吕梁。”
“陛下,吕梁虽然隐蔽,但随着吕梁钢厂的投成使用,那里如今也是越来越繁华了起来,虽然比不上其他地区,但是不是太偏僻了一些?而且在哪里的话,也有很多东西都没法顾及到。如果单纯的考虑到隐蔽性的话,臣觉得四川也很不错,那里似乎更加适合用于飞机制造和研究。”王士珍提出了异议。
“四川的确很适合,但目前四川的条件还是比不上吕梁,在吕梁的话,我们可以通过铁路将一些必要的设施通过太原运往吕梁,只需要一二百里的路程即可,而四川,又需要多久?”王思锐反问道,不过王士珍的话也提醒了王思锐,毕竟后世国内最大的风洞就在四川,那个可是经历了无数人勘测之后才选定的地方,至少,王思锐可以节约这一大笔的经费,当然,还有技术方面的空缺。
“不过你也倒是提醒了朕,四川的地形的确很合适,这样,近期总理府做一项规划,在四川兴建一条铁路,后期的飞机工业也要做出相应的规划,特别是风洞规划,这方面的问题回头你找人到吕梁那边交接一下,朕建议将地点选择在绵阳的安县。”
“是,陛下!”王士珍点了点头,连地点都考虑的这么清楚,要说王思锐没有提前了解过的话,那真是曰了狗了,王士珍才不会相信呢。
虽说王思锐是照顾到了王士珍的面子,可是在王士珍看来,还是很没面子,毕竟什么事情都让皇帝想在了前面,而他却悲剧的跟在屁股后面到处提醒,更杯具的是,提醒过后才发现,感情这些问题早已不是任何问题了。
……
中京西部约一百多公里处,洛阳战车工厂的厂区内,一道铁轨上,一列平板车静静的站在那里,在几名工人的配合下,一台台的坦克被开上了平板火车上,然后固定,两名士兵带着大量的食物和水,以及数个袋子钻进了坦克内部,随后,外界的工人使用帆布盖起来。
大约有三十台坦克被开上了平板火车,然后每一台坦克的内部都有两名士兵把守,在坦克的后部,还有十几节封闭车厢,其中的一半装的是弹药以及坦克的零部件,余下的则被士兵占满了,甚至,就连那些蒙上了帆布的坦克旁边,也有几名士兵把守着。
他们用泥土袋子在平板车的前部组建了一个临时的简易阵地,每个阵地的上方,都摆放着一挺马克沁重机枪,还有四五名手持步枪的士兵。
“老师,二号坦克都已经装车了,部队也已经就位了,马上就该出发了,您还有没有什么要交代的?”一名年轻小伙走到办公室里,对着一名头上微微有些白发的中年男子问道。
被称为宋工的中年男子抬头看了眼来者,这是自己最看重的学生,而宋工也是个比较严格的人,但是所带来的好处就是,从他手中带出来的学生,个个都是有着真材实料的人才。
“清平,这次你带队到前线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做那些不理智的举动,坦克没了,咱们可以再造,要是你们没了,我就得再花几年的时间才能培养出下一批。”宋工悉心的叮嘱道,不是他不重视士兵的生命,而是人才的培养实在是太难了。
这次他特意向上面申请了一个步兵营,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好他派出去的这十一名学生,而原本宋工已经做好了舌战群儒的打算,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上面竟然直接同意了他的请求。
“老师,您就放心吧,这次到了前线,学生一定会注意安全的,同时保证完成任务。”李清平笑着回应道。
“行了,趁着还有时间,赶紧回家一趟吧,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你自己也知道,我就不再多嘴了。”
第437章
俄军也有坦克了?
位于赤塔以西两百多公里处,距离希洛克不远处,一座名叫胡申加的小镇附近。
五台坦克呈战斗队形缓缓的推进着,身后的步兵也抛弃了卡车,从而选择步行跟随,茂密的丛林,积雪融化后泥泞的路面,使得部队在行军的时候,要用出比以往更大的力气,但这个时候却没有人在意这些,他们更关心的,是前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大约一周前,博尔贾决战后休整了差不多一个月的皇家陆军继续开启了第二阶段的作战任务,这一次,他们不仅仅只是一个集团军在行动,第二集团军会通过蒙古境内直接北上进入俄国,与第一集团军在贝加尔斯克一代进行会师。
会师之后,大约会有一周的时间用来休整,同时在这一周内,在前线建立一座新的后勤基地,将位于博尔贾的物资转运到新的基地里。
时间上倒是来得及,只不过,自从开战以来便打的顺风顺水的皇家陆军,这次却遭遇到了巨大的问题。
至于这个问题到底有多大?现在谁也不知道,唯一清楚的是,他们的三台装甲侦察车在胡申加被摧毁,三台装甲车,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内被摧毁,这个还是足以引起上面的重视的。
这三台装甲侦察车是在四天前派出去的,负责侦察那一带的地形,敌军情况,中间与部队一直都保持着联系,最后一次的联系是在昨天,电报中,三台侦察车已经会和,打算返回大部队进行补给,当时他们所在的位置是胡申加附近。
但是在那之后,这三台装甲侦察车便彻底的失去了联系,总台呼叫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却依旧无法联系上这三台侦察车,半天之后,依旧没有关于他们的任何消息。
紧接着,后方紧急的调派了一个连的部队迅速的开往胡申加,沿途搜寻那三台装甲车的踪迹。六个小时前,总台接到了急忙赶去搜寻部队的电报,他们找到了那三台侦察车,不幸的是,三台侦察车全部被摧毁,车内发现了六具尸体,但根据他们的观察,发现装甲车的位置,应该不是第一案发现场,这件事情里面透漏着一丝的蹊跷。
于是,后方急忙调了一个坦克排和一个步兵连再次支援胡申加,去寻找那三台坦克被摧毁的原因。
朱宽所在的坦克连正好就在附近,接到电报之后,他们排便连忙赶了过来,一路上经过几个小时的奔波,无论是坦克乘员还是后面的步兵,一个个的脸上尽是疲惫之意。
下午三点钟左右,支援部队赶到了装甲车残骸所在的地点,排长与几名车长匆忙的跳下了坦克,坦克车内的另外两名成员,则是继续呆在坦克内进行待命,而五台坦克也悄悄的驶向一旁的隐蔽处,五台坦克组成了一个简易的防御圈。
看着那三台侦察车被摧毁的残骸,现场所有人都屏住了气,坦克被摧毁的画面他们也见过,但那毕竟是亲眼所见,知道那些坦克是怎么被摧毁的,但是现在,仅仅只是看着这三台装甲车残骸,就觉得这件事里到处都是蹊跷。
朱宽询问了一下最先赶过来的步兵一些问题,得到了确定的答案之后,也得出了简单的结论。
“地上有拖拽的痕迹,很显然,这三台装甲车是被人拖到这里的,这里并不是第一现场,装甲车内的三部无线电台没有了,显然是被俄军给拿走了,但他们拿走的是残骸?还是完整的电台?这个暂时不知。他们在车内没有发现密码本,但是发现了一些被燃烧过的纸张的痕迹,现在无法确认那些只是平时用来记录的纸张,还是记录着密码的密码本。”说着,朱宽又围绕着三台装甲车转了一圈,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的地方。
三台装甲车应该是被火炮给摧毁的,中弹的位置也不尽相同,整个车身已经被大火几乎烧成了一堆废铁,黑乎乎的,用手一抹,还能带下来一些烟灰。
四个橡胶轮胎也早已不知所踪,但这个几乎不用去想也能知道,肯定是被大火给烧没了。
“电台没了?有可能会被炮弹直接摧毁,但三台装甲车的电台都没有了?难道炮弹同时摧毁了三部电台吗?而且,装甲侦察车上特意配备了一个保护膜,并不大,就放在主驾驶与副驾驶的身后,是用外部钢铁和内部木头混合而制的壳子,主要就是保护电台不会在正常的时候发生意外。保护膜子想防住炮弹是不可能的,没那个实力,但是只要抗住子弹就行了。加上装甲车外面也有装甲,子弹就算是击穿了装甲,也很难在穿越这个保护膜子。”
通过打开的车门,朱宽将脑袋伸进去看了眼放置电台的地方,他以前就是装甲车的车长,所以对于装甲车的布局以及性能还是很熟悉的。
放置电台的保护模子的确被炮弹摧毁了一些,但可以清楚的看到,里面的电台没有了,连一丁点的零件也都没有了。
虽然通过目前所知道的这些信息,基本上已经可以肯定了这是俄军一次有预谋的伏击,目的就是为了拿到关于装甲车的秘密。这个理由很充分,也很具有说服力,但是朱宽却总感觉自己好像还是遗漏了一些什么东西?
等等……
朱宽忽然间想起了一个更严重的可能性,俄军没有理由知道无线电台的,而且还是已经被摧毁的无线电台,那么,俄军拿走无线电台,或许只是一个意外的发现,而俄军真正的目的,应该不是无线电台。
伏击装甲车,如果将他当作是俄军的话,安排这么一场伏击战,目的肯定是这台装甲车。
想到这里,朱宽猛然一惊,急忙跑到装甲车的车头那里,半蹲在地面上,将手伸进车底,里面有一个凹槽,那里是打开引擎盖的开关所在。
引擎盖被轻而易举的打开,内部黑乎乎的一片,不少的管路什么的已经消失了,但是在其他的零部件上面依旧能够看到一些痕迹,显然是被烧化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2/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