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3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1/427


第二集团军差不多训练了三十万的预备役,第四集团军则是训练了三十五万的预备役,只比第四集团军编制人数少了一万,即便是主力部队全部去收复西藏,那么第四集团军的防区也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
而最恐怖的就是第三集团军,原本第三集团军就有四十五万人,而经过几年的发展,第三集团军更是训练出了一支六十万人的部队,不过这支部队的性质有些特殊,对外宣称的是帝国建设兵团,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国内的基础建设项目,但毕竟是军队,军事训练还是要有的。
虽然时间不怎么充分,但是几年下来,他们的战斗力也并不比其他集团军手下的预备役战斗力差多少。
好吧,说白了,这支建设兵团其实就是为了收复新疆和西藏两地准备的,有任务就战斗,没任务就建设,任务艰巨的轮不到他们,有第三集团军的正规部队去顶着,一些小规模的战斗他们还是可以胜任的。
而现在王思锐的工作也是轻松了不少,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去做,他只需要了解每一件事情做的怎么样了就可以了。
当然,为了避免手下的大臣糊弄人,王思锐的手里也有一支特殊的力量,就是安全局,他们不仅需要负责打探安全消息,同时还负责情报收集,以便王思锐了解每一件事情的进展,看手下的大臣是不是在阳奉阴违。
效果还算不错,到目前为止,虽然有些地方成功的做到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影响都不大,王思锐也让人将那些人给记录了下来,任期内如果犯了错误,就直接拿掉,没有犯什么原则性错误的话,基本上也能够做到任期结束,但是下一任基本上就不可能了。
“今天让你们过来呢,主要是商量一下海军未来的发展计划,还有一个全新的兵种的发展计划。目前国库里还能够使用的资金大概还有多少?”王思锐继续问道。
“全新的兵种?”徐世昌微微一愣,惊讶道。
一个兵种的发展可不是建设一个新的集团军那么简单的,虽然后者也同样不简单,可是全新的兵种意味着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而且还不知道这支部队到底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在没有做大量的前期调查之前,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这么贸然的去下决定的。
但是王思锐的态度却很明显,他已经决定了要去做这个全新的兵种。
“是的,全新的兵种,一种未来战争中必不可少的兵种,甚至可以左右战争的局势,而新兵种的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也将是巨大的,甚至远超装甲部队的需要。”王思锐点了点头。
“这个,短时间内是有些困难的,目前国库内可使用的资金大约只有一千万两白银左右,这个等到明年年初,货币改革推行之后,再加上明年的税收收上来以后,或许会有一定的结余,但是比装甲部队更大的投资,这个以我们目前的税收,恐怕很难做到。按照陆军的规划,明年将至少组建三个装甲师,这就需要上千万的资金,压力很大啊。”王士珍有些头疼道。
原本帝国的资金压力是没这么大的,可是在对于基础建设的投入方面,王思锐可是几乎不计成本的。
虽然效果也有,比如,原本的辎重部队从中京到北平需要两天的时间,但是在国道修成之后,只需要一天的时间就能赶到,而且民众商队出行也更加便捷,但是投入的资金实在是太大了,政府很难承受这种投资,而且根据王思锐的安排,明年的基础建设投资还要继续增加,这就比较尴尬了。
第434章
海军扩军计划
现在国家的收入的确是增加了不少,但是开销也大了很多,每年的税收,几乎要有四分之一被用于军队方面,这个投入已经很恐怖了,而按照正常的投入,军费应当控制在全年总收入的十分之一才比较合理。
但王思锐却不管那么多,每年都是大手笔的投入,当然了,带来的好处也不是没有,那就是军队的战斗力犹如坐着火箭一样的飞窜。
不过还有一件很让王士珍头疼的事情,那就是军费只是军队平时的开销与训练,装备总的费用,如果爆发战争的话,这笔钱是不会被计入到头一年的军费预算中去的。
而今年中华帝国在北面动用了两个集团军的兵力去跟俄国人打了一场战争,虽然到目前为止战争的时间并不久,但是却额外的用了将近四千万两白银了,这基本上已经是军费一半了,而且这场战争还没有打完,按照王思锐的预计,后面才是真正烧大钱的时候。
所以,真要是继续打下去的话,他们就要去动用国家的老本了,虽然短期内看来还能够撑下去,可是两年后,国家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投入就会减少数倍,甚至毫无任何的投入,除非是继续去提前透支。
货币改革虽然能够一定程度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但是同样的,钱能够随便的去印吗?他们也要考虑到汇率这个问题的,总不能国家为了钱就开始不要脸了吧?搞到最后让百姓扛着一麻袋的钱去买一斤米?
一千万两白银,这个是政府在做预算的时候,提前预留出了一笔资金作为备用,以防万一,而这笔备用资金本来有七千万两白银,但是军队用去了四千多万两白银,剩余的又拨了一部分给各个部门,所以,这仅于的一千万两白银,政府还要紧巴巴的用到下一财年呢。
当然了,王士珍也知道王思锐在海外还有其他的项目在赚钱,也不会真的让政府没有钱去用,但俗话说的好,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这种时候,王士珍还是要哭一下穷的,不然下半年政府的日子该怎么过?
别问王士珍是怎么知道的,因为从美国购买的那支舰队,中华帝国就没有拿出一分钱的资金,这笔钱就是王思锐通过国外的资金直接支付给美国人的。
难道要在任期的倒数第二年给自己留下一个污点吗?虽然他已经没有办法再进一步了,但是能够连任的话,也还是很不错的。
“资金的问题暂时不用担心,我会想办法解决的,先说一下海军的建设问题吧。”王思锐颇有些无奈的说道,国家收入虽然越来越多,可是国家却越来越穷了,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要想富,先修路,这个道理王思锐还是很清楚的。
当然,为了国家的发展,王思锐也不得不决定从海外的资金中抽调一部分出来。
而亨利福特也凭借着近几年福特汽车的发力,已经以三十亿美元的资产总额坐上了世界首富的宝座,而且遥遥领先,每一年都能够与后面的第二名拉开更大的差距。
然并卵,其实真正属于亨利福特的资产只有不到五个亿美元,现金大约只有两个亿,剩余的全部都是王思锐的资产。
而这笔资产也是有些见不得光的,所以,这笔资金除了保留一部分在福特汽车继续用于研发,生产以外,大约九个亿美元的资产被注资进了爱林华投资公司,而这家公司也在美国收获了很多公司的股权,目前手中大约还有六个亿左右的资金,但是外人却并不知道。
如果国内真的拿不出钱的话,那么王思锐就只能从海外拿出两个亿美元的资金来用于新的计划了。
“好,我们早些时候在旅顺兴建了一座造船厂,目前只是在制造一些千吨级的民用船只以及少量的军用补给舰,虽说技术方面我们目前已经掌握了一些,但是我建议接下来暂时不要动用太大的力量,尽可能的先造几艘小舰练练手,积累一下经验在循序渐进比较好。”王士珍直接开口道,反正王思锐只要不让他去筹集资金就行了,其他的让怎么办就怎么办,他只管给意见,反正又做不了主。
“不,时间上来不及了,如果先去建造几艘小舰练手,我们依旧没有建造大型军舰的经验,这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积累,而现在我们最耗不起的就是时间,虽然目前我们的战列舰是世界上最先进,火力最强大的战列舰,但是要不了几年,我们就会被超越,到时候依旧只能处于被动局势。
要做就一次性做好,做一次大的,可以不去建造那么多,但至少每一种类型的军舰也要建造一艘来练手才行。”王思锐摇了摇头,否定了王士珍的建议,这个建议实在是太保守了。
建造经验他们有,毕竟美国人帮他们建造的时候,也有不少的华人工程师参与进去的,虽说只是辅助,但好歹也算是积累了一些经验,只是不知道让他们自主去建造会不会成功?但这个已经不是王思锐去考虑的问题了,不管能不能成功,这一步都要迈出去。
“陛下,每种类型的军舰建造一艘并没有什么问题,但问题是,帝国在海军装甲方面的技术还没有完全掌握,建造一些小吨位的战舰还不太明显,但是大吨位战舰的话,估计会有些难度。”徐世昌开口了,虽然他也很赞成发展海军,但却不能是这么盲目的去发展,在一些必要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他们根本没办法去发展海军。
而海军装甲跟坦克装甲又完全是两个概念,在坦克装甲方面他们敢说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那毕竟是军舰,是需要在海上漂泊的,不是那种在陆地上行走的坦克。
“这个问题你们不用担心,技术我们有,所有建造军舰的条件我们都已经具备了,现在只需要积累经验就可以了。同时,朕有一个要求,无论是建造哪一种类型的战舰,性能必须要超越上一代战舰。”王思锐呵呵一笑,显然,这个问题并不能难倒他。
王思锐的几个亿资金在美国是干什么用的?好吧,前几年美国不是经济危机么,大量的钢铁企业随之倒闭,王思锐趁机收购了几家钢铁企业,因为有美国人的身份作掩护,所以这些收购并没有什么意外发生,而其中的一家,就是为美国西海岸的某家造船厂提供海军特种装甲的。
收购了那家钢铁厂,那么所有的技术自然也要转交给新的老板,而为了不引起美国人的怀疑,王思锐只是让人偷偷的将这份资料带了一份回来,然后让科研所那边进行了一番实验,结果证实了那的确就是海军装甲的制造技术,然后这份资料便被封存了起来,所有参与人员也均被下了封口令。
而此次与德国的合作,就有海军装甲项目,虽然德国人给他们的不是什么先进的技术,但是通过两份资料的技术对比,总能让人发现一些改进的方法,事实上,早在过完年之后,这项计划就已经开始进行了。
不过在此之前,他们仍旧要用从美国收购过来的技术去建造一批新的军舰。
“那就没有任何的问题了,只要资金和人员到位的话,项目随时都可以开始。”徐世昌耸了耸肩,心中很是无奈,这他咩的叫商量?明明是命令好不啦?
虽然有这么个皇帝很让人省心,但说句实话,这种感觉的确很不好,具体的自己体会去。
“那就先开始筹备吧,新军舰的数据要求朕会转告给技术人员的,军部和政府要做好后勤,特别是安全方面的保障。”王思锐继续吩咐道。
旅顺造船厂并没有在后世的造船厂那个位置,而是在羊头湾,那里属于军事禁区,在岸炮工程的保护范围内,同时陆地上又有大量的军队,选择在那里主要就是为了保密。而在后世的造船厂那里,现在也同样是一座造船厂,不过那里只建造民用船只,也会承担部分军舰的承建任务,用以迷惑敌人。
目前帝国仅有这两座新修建的造船厂,而在计划中,明年将会在上海修建一座大型的造船厂,后年在福建修建一座大型的造船厂,三座造船厂基本上已经可以满足海军的发展需求了。
当然,这个可不是什么普通的造船厂,就说现在的这两座造船厂,旅顺造船厂拥有一座万吨级的船坞,五座五千吨级以上的船坞,十座五千吨级以下的船坞。
而羊头湾造船厂拥有三座万吨级船坞,其中一座最大可建造十万吨级的船只,两座为五万吨级的船坞,另外还有十座八千吨级的船坞和十五座五千吨级的船坞。
如果人力和技术方面足够的话,采用后世美国经典的分段建造法,只需要一年的时间,羊头湾造船厂就能够建造出一支拥有三艘战列舰,十至二十艘重巡舰,十五至三十艘轻巡舰、驱逐舰的庞大舰队。
当然了,遥想达到这种恐怖的建设速度,恐怕至少需要十年,甚至更久的经验积累才可以做到,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未雨绸缪,等经验和工业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
第435章
空军
关于海军的建设,这个是一件急不来的庞大工程,即便是王思锐很清楚在未来,战列舰将会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由航母,巡洋舰,驱逐舰和签订共同组成的航母编队,而军舰上的大口径火炮也被转换成了导弹。
但对于现在的技术来说,那些还太过于遥远,即便是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又能如何?没有足够的工业实力和人才去支撑,即便是提出了这个理论,要么就是失败,要么就是被其他国家重视起来,然后继续的领先于他们。
但是凡事也未必会是绝对的,海军的发展虽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但是放在目前这个环境下,也并非没有任何捷径的。
而发展海军最大的捷径便在于空军,如果他们能够率先的将飞机运用在军事上面,那么飞机,便可以弥补战舰的不足,这也就是王思锐为什么要让美国人在军舰上预留出不少的空位的原因,那里即将被安装的,将会是高平两用高射炮,最大可能的保证舰队的防空安全。
虽然这个准备有些过早,但其实也没什么,在没有飞机的时候,高射炮也可以吓唬一下其他的小军舰,加上高平两用的属性,这也让这些高射炮有了较大的视野,比起那些相对固定的舰炮来说,他们显然具备了更加优秀的灵活性,这在战场上将会取得巨大的优势。
“空军?这是什么兵种?用热气球组成的部队吗?”王士珍愣了下,显然是被王思锐这突然的决定搞的有些摸不着头脑。
热气球能够带着几个人升上天空,在最初的时候,便被人们发现了他巨大的军事作用,曾被普遍的用于观察方面,比如,陆军升上一只热气球,就可以将方圆数公里的情况尽收眼底,一旦敌人来袭,他们就可以提前得知情况,从而做出有效的准备。
另一个,热气球也被广泛的运用于炮兵方面,他们是为炮兵提供数据校正的最好伴侣。
甚至很多时候,敌军看着热气球也束手无策,很是无语,虽然飞的并不高,只有几百米的高度,但这个高度可不是他们的武器能够打到的,在遇到热气球的时候,就只剩下了两个选择,要么硬着头皮进攻,要么就选择撤退。
但是热气球也并非没有它的弱点,速度慢,目标大,这就是他最大的缺陷,在刚开始的时候,这种缺陷还没有被发现,但是随着工业科技的发展,军事装备越来越先进,热气球的致命缺陷也就被显现了出来。
最开始的时候,那些装备了先进武器的部队,甚至都可以直接使用步枪去将热气球给打下来,虽然不是那么的容易,但至少已经可以做到了。等到马克沁重机枪被发明之后,热气球彻底的绝望了,自此,基本上退出了军队的序列。
马克沁重机枪那恐怖的射速,加上让人绝望的有效杀伤距离,热气球就是使劲儿的往上飞,也躲不开马克沁重机枪的攻击,而且还有面临着熄火的可能性,一旦热气球熄火,虽然不至于直接摔下来把人给摔死,但是热气球却会失去控制,自由坠落。
这些年,飞机虽然在国外已经进行了几次的试飞,并且获得了成功,但是不得不说,目前的飞机,还远远没有达到某些水平,在美国,甚至还没有一家真正的飞机制造厂。
而莱特兄弟虽然很有心气,也很有毅力,并且获得了大多数美国民众的看好,但那仅仅只是民众,对于投资人来说,真正看好他们的并不多,而王林,就是其中的一个,也是第一个看好莱特兄弟的投资者。
“热气球早已被历史所淘汰,用于民事观光还可以,但军事的话还是算了。朕指的是飞机,那种类似飞鸟一样的大家伙,虽然不如飞鸟灵活,但是速度更快,比热气球更加灵活,飞的更高,在未来,空军将会是各国力争的一块领域,你们也不要小看了空军,在未来,空军甚至能够左右战争的格局,如果现在我们有成建制的空军的话,也不用太多,只需要一个团的空军就行,我们的海军就敢去跟日本海军硬碰硬,甚至只以微弱的损失获得战争的胜利。”说到这里,王思锐稍稍停顿了下,没有让王士珍和徐世昌疑惑的太久,毕竟这是新事物,他们两个也从未见过,更没有听说过。
王思锐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幸运的是,目前我们的飞机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行列,并且已经初步的研究出了可以用于军事的机型。”
“嗯?”王士珍猛然一愣,疑惑道:“陛下,我们的研究所里好像没有关于飞机的研究项目吧?”
“呵呵,的确没有,但事实上,关于飞机,我们早在五年前就已经开始立项研究了,而为了保密,飞机的项目并没有在国内,你们可知胡安?”王思锐微笑的看着两位重臣,这两人的忠诚度基本上是没的说,但是之前不告诉他们这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觉得他们不可靠,而是没有告诉他们的必要,现在王思锐有了组建空军的想法,那也就不能再瞒着他们了。
“胡安?就是那个早期跟陛下做过交易的智利人?”徐世昌猛然想到。
早年间胡安的名声的确很大,但也仅仅只是局限于军内,因为有着明确的规定,大家谁也不敢去随意的谈论胡安这个人。所以,久而久之,加上胡安又渐渐的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中,所以,大家也就忘记了胡安这个人。
王士珍和徐世昌两人投靠王思锐的时候,胡安已经差不多两年没有来到中华帝国了,他们知道胡安,也仅仅是在与同僚聊天的时候听到过这个人名,他们知道,早期的汉军,大部分装备都来源于一个名叫胡安的智利人。
但是关于胡安更具体的信息,大家谁也不知道,加上后来胡安不在出现在中国,也就让人误以为胡安是在这里赚够了钱,回过享福去了,所以也就没有在意。
“不错,就是他。美国人说,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是这个世界上的第一架飞机,法国人认为世界上的第一架飞机是克雷芒.阿德尔发明的,巴西人认为第一架飞机是阿尔贝.托桑托.斯杜蒙特发明的,但是没有关系,他们所有人都与我们有着一些关联。朕通过胡安,分别为他们提供了资金方面的支持,而作为条件,他们需要将飞机的研究资料交给朕一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1/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