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3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5/427


不过,曹锟也并没有将宝全部压到李清平的身上,关于坦克,装甲师后勤营的那些维修师们了解的也并不少,或多或少的也能给出一些意见,他已经派人过去通知后勤营那边了。
“曹司令言重了,跟前线的将士们比起来,我们这些常年待在大后方的人又有什么资格言苦?别说是从洛阳赶到这里了,就是从广州赶到这里,也依旧无法跟前线将士们所受的苦相比。”李清平委婉的说道。
部队重视技术人才,这一点李清平也已经彻底的体会到了,否则的话,以他一个学徒的身份,即便是带着二号坦克来到了前线,也不足以让曹锟这个总司令去亲自接待,即便是他的师傅过来,顶多也就是有资格让个副司令出面接待。
真以为前线指挥部的司令们都天天闲的蛋疼不是?而曹锟原先只负责第一集团军分出来的西线部队,近期第二集团军北上的部队也纳入了曹锟的司令部管辖,从兵力上来讲,曹锟手中所掌控的兵力已经远远的超过了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王树起。
要知道,那可是帝国资格最老的集团军司令,又是排行第一的皇帝心腹,忠诚度根本就不用考验的“老将军”,而且打过的仗也远超曹锟,甚至将两人放在一起,曹锟也还要称王树起一声师傅,毕竟当初曹锟是被王树起一手教导出来的。
这样的人物,能够将姿态放的这么低去跟他一个学徒平起平坐,哪怕现在真的是累的站不起身子了,李清平也要强忍着疲惫过去帮忙看一下。况且,了解敌军装备,这也是他此行的任务之一,目的是以便于对下一代坦克的研究工作。
虽然他们是工厂,研究的任务不归他们,但工厂总是要提出一些建议的,比如,原先的二号坦克设计方面,没有考虑到履带的清污问题,按照原先的设计,坦克履带清污基本上是整个坦克保养中最大的难题,但是在战车工厂的建议下,研究所对承重轮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在清污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
“我们只是分工不同罢了,如果没有你们这些人在后方没日没夜的工作着,我们在前线又怎么可能打的这么顺利?要我说啊,我们在前线取得的战果,至少也要有一半归功于你们这些在后方工作的工人们。”曹锟笑着说道。
李清平没有接话,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去接曹锟的这句话,在工厂技术方面,李清平的确是一把好手,否则的话,这次也不会被他的老师推荐单独带队前往前线进行历练,但是在为人处世方面,李清平却还差的远。
赤塔并不大,只比国内的一些小县城稍微大一些,但是在俄国远东,赤塔基本上已经算得上是排名靠前的几座大城镇了,交通的便利,带来的最直观的改变就是生活的便利,四周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移居这里生活。
但是此时,街道上满满的尽是军人,连一个俄国人的身影也没有见到,如果忽略到四周那略显俄式的建筑的话,恐怕还会有人误以为这里还是在国内。
313车组在回到赤塔之后,便直接将坦克开进了后勤营的营地进行维护保养,虽然坦克还没有到规定的保养条件,但是在前线,基本上没有人会去把这个当回事的。
只要坦克一有时间,或者一有条件,就会把坦克开过来进行系统性的检查,毕竟这是杀人以及保命的家伙,谁也不想让它在战场上出现问题。所以,自打开战以来,装甲师的后勤营维修部倒是成为了最忙碌的一个地方,甚至不亚于同属后勤营的辎重部。
看着眼前的这台俄军坦克,李清平等人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或许是俄军坦克的简陋极大的震撼到了他们的思想,他们甚至无法想象到,这样的坦克,竟然也能上战场?而且还干掉了他们三台装甲侦察车?
“部队摧毁了两台这样的坦克,当时这台坦克正在进行维修,无法机动,所以被俘获了。”一名维修部士兵见总司令过来了,急忙站起身子解释道。
“我来看一看!”李清平点了点头,直接走到了俄式坦克的身旁,对着那台坦克一阵捣鼓,大约十分钟后,这才拿起了一块相对干净一些的破布擦了擦受伤的油渍。
“采用的是最普通的汽车钢板,这种钢板甚至无法满足汽车底盘的要求,但是却极大的增加了这台汽车的重量,加上这门改装的步兵炮,也使这台汽车的自身重量剧增。他的速度最快不会超过十五公里,装甲的防御能力也无法抵抗我们野猪坦克的主炮,如果采用伏击战术的话,趁着我们的侦察车不注意偷袭一下,还是有很大威胁的。
而这种布局,目前来说,我们的侦察车只能对其乘员进行杀伤,但却无法摧毁这台俄式坦克。哦,还有,因为俄国人盲目的改装,没有合理科学的去增加发动机的动力,采用的仍然是小功率的汽车发动机,所以这种坦克最大的问题便在于他的动力,就像这台坦克,他的问题就是发动机负荷过重,长时间的使用导致爆缸,这台发动机基本上算是报废了,即便修好了,能不能保持十公里的时速都还是个问题,而且也不保证可以再行驶一百公里。”李清平将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说了出来。
第442章
牛逼哄哄的二号坦克
李清平对于俄军坦克的评价很客观,甚至为了确保某些效果,还故意的偏向了一些俄军的坦克。
事实上,以轮式装甲侦察车的速度,若是车组成员有万全的准备的话,那么在面临着同样规模的俄军坦克的时候,被击毁的可能性几乎为百分之五十,如果是成熟车组,那么被击毁的概率将会更低。
毕竟俄军坦克的速度不行,虽然配备了一门37毫米步兵炮,但若是让侦察车跑起来的话,将近四十公里的时速,俄军的火炮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瞄准。
而俄军坦克为了避免后坐力对士兵产生影响,采用的是一体式的布局,也就是将炮位固定,只能上下调节仰角,而无法左右调整角度。
至于原因,就更加简单了,这样的布局,车轮可以抵消掉部分的后坐力,如果可以左右调整角度,那么车子将有可能在开炮之后引发侧翻的危险,所以,这个布局也极大的影响了俄军坦克的命中率,每开一炮过后,除非是目标静止不动,否则的话,车体就必须要跟着移动才有可能打的准。
李清平给了这么高的评价,其实也是不希望侦察部队掉以轻心,从而被俄国的这种鸡肋坦克给干掉,白生生的成为人家的战功。
但不管李清平如何的去抬高俄军的坦克,都无法改变俄军坦克的劣势,甚至可以说,整台坦克除了一门火炮以外,其他的没有任何一处可以让他们小心谨慎起来的地方,就连曹锟也都有些不以为意,其实在见到俄军坦克的第一眼,曹锟心中便有了决定。
李清平的话,只是让曹锟更加了解了一些俄军坦克的性能罢了,但是很显然,俄军已经意识到了坦克的重要性,并且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推出了这款临时改造的坦克,虽然是漏洞百出,但凡事就怕有心人,估计现在俄国人正在想着办法的去研究制造更先进,更符合坦克标准的坦克车,但是这个时间会用多久?这个没人知道。
李清平嘴上没有多说,但是心里面却已经下了决定,这也是他来到前线之后的第一个决定,并且是与坦克本身没有任何关联的决定。
目前的装甲侦察车必须要尽快的将他们淘汰掉了,否则的话,会有越来越多的侦察兵死在这上面。而新一代的侦察车,必须要能够抗住37火炮的攻击,同时速度方面也尽可能的要增加,如果能够配备一门37毫米短管炮的话,那就最好了,这样即便是遇到了俄军的坦克,装甲侦察车也还有一战之力,而不是只能利用自身的机枪,去绕过敌人的装甲,攻击后方的敌人。
……
临时的会议室内,二十八名坦克车长齐聚一堂,一直很好奇的曹锟,自然没有离开,也跟着一起走进了会议室内,不过会议室内也仅仅只有这些人,为了保密,就连曹锟的贴身参谋,蔡锷也没有资格进入到这里。
而会议室外负责境界的,是李清平他们从洛阳带来的警卫部队,按理说现在已经不该有这么严的安保规格,但是为了确保在坦克交给部队手中之前,关于二号坦克的情况不准透漏出去哪怕一丁点。
这次李清平一共带来了三十台二号坦克,但真正交给作战部队手中的也只有二十八台,余下的两台,是交给后勤营的,李清平团队中会分出几名工程师,去教会维修部的技术兵们学会维修它,毕竟他们不可能在这里待的太久,一旦找到了坦克在实战中发现的问题,或者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他们就要回到洛阳,开始全力的投入生产。
而这也是李清平第一次带队负责这么重要的任务,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等他完成任务回到洛阳之后,便会正式的出师,然后独自扛起一面大旗,承担更重要的任务。
好在现在天色已经快要黑了,等这个会开完之后,差不多也就可以前往车站卸车,倒也不用保密太久的时间。
“诸位都是装甲师最优秀的车长,你们的业务水平,我并不怀疑,但是今天我说的话,目前还是我军最高机密,所以,什么事情该说,什么事情不该说,诸位心中有数,我也就不在过多的去讲述了。好了,下面咱们直接说正事。”
“先进行一下自我介绍,我叫李清平,隶属于洛阳战车工厂,目前属于学徒身份,请忽略我的身份,这对于你们来说并不重要。”说着,李清平也没有给人留下什么谈论的空隙,直接从桌子上档案袋中取出了六份图纸,按照序列分别订在了一块提前准备好的木板上面。
而这六份图纸的出现,则是瞬间吸引到了这些优秀车长的目光,瞬间忘记了李清平的身份,眼睛里更是只有图纸中的这台坦克。
“现在你们看到的这台坦克,被我们内部称之为二号坦克,目前还没有正式命名。这台坦克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完成了所有的试验,但上级要求送一批坦克到前线来接受实战的检验,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在定型生产,所以,这次我的任务就是送这些坦克来到前线,并且随时的检测它们的状况。
你们都是装甲部队最优秀的车长,我相信你们的能力,也相信你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它的问题所在,我要说的是,只要是你们感觉到的问题,无论大小,都必须要立即告诉我,因为这将有可能影响到这台坦克是否会被进行修改,是否会被正式的定型生产。
下面说一下二号坦克的数据,车长5.75米,宽3.5米,高2.4米,整体上与野猪坦克的差距并不大,但是在高度方面,要比野猪坦克低了一些,也就是说,从理论上来分析,这会减小二号坦克被命中的概率,但这个只是理论上的结果,大家也不要太过于当真。
二号坦克采用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其中最为突出的设计亮点,便是其装甲的布局方式上面,二号坦克所采用的是与野猪坦克完全不同的装甲布局,斜面装甲,通过试验,我们得出一组数据,我们用一门37坦克炮和二号坦克所配备的75毫米坦克炮这两种火炮,分别用命中二十颗的炮弹对这台坦克做了实验,最终得出的结果是,有十颗炮弹在命中二号坦克之后,炮弹直接被装甲弹开,也就是说,实际在二号坦克身上发生爆炸的炮弹只有三十颗。
关于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我就不多讲了,讲的多了也没用,这是需要机缘巧合的,你们只需要记住,这种斜面装甲的布局,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是能够直接弹开敌人的炮弹的。
另外再说一下二号坦克的武器配备,一门75毫米坦克炮,可发射穿甲,高爆两种弹药,穿甲弹最大能够穿透200毫米的钢板,也可以轻易的击穿我们二号坦克的装甲。可以说,在目前的战争环境下,穿甲弹可以击穿一切你们想击穿的目标,除非敌人用一千毫米的钢板布置了一道防线。
一挺同轴机枪,需要注意的是,这挺同轴机枪与野猪式坦克的同轴机枪有所不同,这是一款全新的机枪,这一次也同样的要进行实战的实验,这是一款7.92通用气冷机枪,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毛瑟步枪的7.92子弹,效果只比之前的机枪更好,而且在未来,这款机枪很有可能取代目前的马克沁重机枪。
下面说一些二号坦克的动力问题,虽然科研所已经尽可能的提升了发动机的性能,如果将这台发动机安装到野猪坦克上面,可以使野猪坦克的速度很轻易的达到五十公里以上,但是二号坦克那二十五吨的净体重,战斗全重二十八吨。让这台发动机不得不老实了下来,所以,我给你们的建议是,在速度方面,就拿它当作是野猪坦克使用就可以了,他最大的时速大约在三十八公里左右,巡航速度二十九公里。
最后就是乘员问题,研究所充分的考虑到了车长目前的压力,所以二号坦克的设计为四名车组成员,即驾驶员,同轴机枪兼无线电,炮长,车长,而理想的配置应该是五人,但坦克的内部空间导致了其无法满足五人作战小组的需求,所以,研究所对装填炮弹的方式做出了一定的改动,即半自动输送炮弹装置,仍需要炮长进行装填,但炮长可以不用移动,直接通过这道卡槽取出炮弹即可。
但因为技术问题,所以这个设计也是存在着一定问题的,比如,它一次只能够保证输送十颗炮弹,十颗炮弹用完之后,就需要手动装填,然后才可以重新使用。所以,根据研究所和试验中心的建议,装填这个工作,可以交给车长在闲暇的时候负责即可,基本上可以不影响车组的战斗。”李清平一口气将二号坦克的数据性能以及一些特点讲了出来。
关于半自动输送炮弹这个设计,其实就是参考了03式自动步枪的弹夹设计,炮弹的储存位置在炮长与车长中间,即炮长的右手边,车长的左手边,而车长的位置位于炮手的右后方,在车长的后方,是弹药舱如果战斗的时候,车长完全可以提前搬两箱炮弹到自己脚下,然后趁着空隙将炮弹塞进炮弹架内。
这个设计在试验的时候还算是可以,但在实战中效果怎样还不清楚,当然,他们也不是没想过多安装几个炮弹架,但这样却会影响到车长的出入问题,而且顶多也就能增加三个炮弹架,有些不太符合实际效果。
第443章
让人无语的运弹装置
“嗵嗵……”
朱宽重重的敲打在坦克的斜面装甲上,入手的感觉与野猪式坦克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那种生硬的疼痛,毕竟是钢铁装甲,不是棉花做成的棉被,光从力度上,是无法判断出装甲的厚薄的。
但是作为一名老装甲兵,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一套判断思路,通过敲击装甲的回音来判断这副装甲的大概性能。
越是脆弱的装甲,回音就越是清澈响亮,反之则声音越小,回音越是沉闷。
按照王思锐的意思,二号坦克其实还是要按照轻型坦克去研究的,但是它的性能要临近中型坦克,所以当初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下令将总重控制在二十吨以内。
但是一系列的硬性要求,以现代的技术根本就无法满足那些要求,即便是特种钢厂那边革新了技术,采用了最新式的炼钢法,采用了最新式的合成装甲,最终的结果也依旧没有完全按照王思锐的思路去发展。
一系列的硬性指标,让这台原本定义为轻型坦克的二号坦克,迫不得已的摇身一变成为了中型坦克。不过在中型坦克家族当中,二号坦克的性能其实并不算是最先进的,当然,那是跟后世相比较起来,放在现在,就是一代的野猪坦克,其性能也足以称霸整个地球。
殊不见,仅仅只有三个装甲师,九百多台坦克的数量,就带领着几十万皇家陆军将士在俄国战场上腥风血雨,大杀四方,俄军75毫米以下口径的火炮,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加上强大的机动能力,更是让俄军苦不堪言,而一旦俄军组建了集群炮兵阵地打算对付装甲师,这边炮兵部队的独立炮兵师就会立即上来支援。
凭借着无线电,火炮性能,侦察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皇家陆军总是能够一次次的打破这种危机,让一切对装甲部队有可能产生威胁的可能性降到零点。
在一片秘密的训练场内,二十八台坦克不间断的进行着各种各样的适应性训练,这是从第一零三装甲师的三百多个车组中挑选出来的二十八个优秀车组,在坦克战术方面,他们已经不存在任何的问题了,加上坦克在战场上又没有任何的对手,所以,这次李清平给他们规定的时间只有一周。
他们只能在这里进行为期一周的适应性训练,然后,西线指挥部将会单独调派一个团的步兵,加上由这二十八台坦克临时组成的机动部队,外加十几名由李清平组成的工厂技术人员,一个从洛阳过来的警卫营,共同组成西线特别行动队的全新编制。
当然,这个编制只是临时性的,但是这支临时部队的权力却是特别的大,他们可以在整个战场上自由的选择攻击目标,甚至可以命令附近的西线部队是让路还是配合他们作战。
而所做出的这一切,只是为了能够让工厂的那些技术人员们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二号坦克的问题所在,当然,没有人希望二号坦克存在任何问题,他们希望这是一台完美的坦克。
至于这项任务为什么会落在工厂的身上,原因很简单,科研所那边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搞这些后期的实战调查,本就人手不足的科研所,甚至只是在完成了最初期的试验之后,便直接将后续的试验任务交给了工厂,他们还要抽调更多的人手去研制下一代的坦克。
当然,其实也并不仅仅只是坦克,装甲部队可不只是由坦克组成的部队,一支完整的装甲部队,是由坦克,装甲步兵,炮兵等多兵种组成的,在二号坦克研究完成之后,科研所那边只是派出了一个团队去进行下一代坦克的前期研制,其余的人一分为二,一半去研究装甲步兵车,一半去研究自行火炮。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总之,目前科研所那边是没有精力去关注后续的试验,如果工厂,或者前线部队发现了坦克的问题,那么他们在针对这些问题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如果没有,那就这么一直生产下去。
反正科研所的任务就是不断的去研究更先进,更强大的军事装备,至于什么时候装备,什么时候制造,装备多少?这个就跟他们没有关系了,那是上面该考虑的问题。
一台标号为三的二号坦克内部,主炮手孙兵下意识的伸手去取出一颗新的炮弹,但是摸了半天,却没摸到那颗新的炮弹,车长朱宽则是在三百六十度的车长塔内不停的观察着四周的情况,根本没有注意到孙兵这边的情况。
炮架的设计类似于步枪弹夹,在后面有一个专用的卡槽,要想手动取出的话,就必须先用力的去推后方的弹帽,然后再抬起弹头。
理论上来说,这种设计的确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取弹的时间,但是经过短短一周的时间测试,他们发现了一个很蛋疼的问题,那就是这个炮架比较容易卡弹。
75毫米的炮弹不是那种几毫米的子弹,它本身的重量就已经达到了6公斤重,炮架底部的弹簧在长时间使用过后,会出现弹力不足的情况,这也就导致了有些时候,弹簧无法将炮弹顶上来,乘员必须要采用其他的方式来取出炮弹,这反而增加了装填弹药的时间。
加上没有配备装填手,现在又多了个故障率极高的半自动运弹系统,虽然坦克的火力得到了增强,但其实效率却减小了不少,甚至还不如野猪式坦克。
“他妈的,这什么狗屁的设计?这要是在战场上,我们早死一百次了。”孙兵不由的怒骂一声,这已经是第三次发生这样的情况了,而前两次,每一次都让他不得不停下来,然后用了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才将炮弹取出来,很费时,也很费力。
“行了,人家也是好心好意的,你不领情也就算了,有意见可以提出来,没必要在这骂娘。”朱宽随意的说了句,旋即命令安山返航,关于炮弹卡壳这个问题,的确是个比较蛋疼的问题。
朱宽甚至都想问一句,难道他们在后方试验的时候就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吗?还是说,他们在后方根本就没有实验?为什么一周之内,光是卡弹这个问题,二十八台坦克加起来差不多发生了五十次左右?这种高概率的故障,真要是到了战场上,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5/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