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3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3/427


数千年前的汉朝,他们打败了强大的匈奴帝国,而战败之后元气大伤的匈奴帝国,却西征欧洲,将强盛的罗马帝国击败,据传说,目前的奥匈帝国中就有不少匈奴人的后裔。
数百年前,元朝横扫欧洲,让整个欧洲大陆成为了人间地域,这也为黄祸论埋下了祸根。而他们的明朝,也是一个极其强大的王朝,如果不是清朝不思进取,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恐怕现在的中华帝国,将会更加强大。
除了这几个朝代以外,还有他们的唐、宋两朝,而当年这两朝的经济,随随便便的动一下小拇指就能碾压整个世界。
如果仅仅只是这方面也就罢了,更让洋人感觉到恐怖的是,中国人的创新能力并不亚于欧美,中国有四大发明,虽然曾经陷入了短暂的停滞,让西方超越了他们,可是随着近年来中华帝国的崛起,在技术科技方面,中华帝国竟隐隐的有了超越他们的趋势。
军队中装备的各种装备,各种奇思妙想,简直让洋人望而叹之,技术跟不上,创新跟不上,思想又落后于人家,这还怎么搞?所以,当下西方各国暗中将目前中华帝国所主导的工业改革称之为第三次工业改革,这等于是一下子将中华帝国的地位抬高到了跟他们相持平,甚至隐隐高出一些的位置。
这种现实有些难以让人接受,但还是那句话,科技力量不如人家,国家底蕴不如人家,封锁又封不住,打压也打压不下去,这时候他们唯有迎头赶上才行。
中俄战争,这是他们自己给自己挖的坑,所以,即使再怎么悲惨,也要咬着牙去面对,至于俄国的损失,其实英国人已经和法国人达成了共识,两国将尽可能的援助俄国,帮助他们恢复元气。
形势迫人,这就是英国人和法国人目前最大的感触。
“唐部长,不知贵国对巴尔干半岛的局势有何看法?”谈完了中俄战争的事情,萨道义将目光转向了巴尔干半岛。
虽然中华帝国在国际上的声音依旧不强烈,他们的海军和陆军甚至无法顾及到那里,但是很显然,中华帝国的态度尤为重要。
若是放在以前,就是打死英国人,他们也不会去主动的询问中国人的态度,这等于是给了他们在国际舞台上发声的机会,等于是帮助他们提高了国际地位。但是没办法啊,英国人现在想要拉拢中华帝国,即便拉拢不成,他们也不愿看到中华帝国和同盟国站在一起,那样将会是灾难性的。
而美国那边的结果也并不理想,虽然美国人嘴上说的很好,可实际上却打着黄雀在后的如意算盘,美国因为地理优势,所以其他国家奈何不了他们。
那么将所有的疑惑摆出来之后,就不难发现,什么同盟国协约国的,谁在战场上取得了优势,那么谁就是未来的主宰,别看现在美国跟英国人走得比较近,一旦中华帝国这只大腿加入了同盟国,那么美国必然将会毫无疑问的加入同盟国,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胜利,只有这样,他们的利益才能够最大化。
而事实上,英国战败要比德国战败,美国人所能得到的好处要更多,原因无他,因为美国可以满世界的去接收英国人的地盘,让日不落帝国的名字冠在美国的头上。
所以,巴尔干半岛未来局势的走向,中国人的态度至关重要。
“大使先生,中华帝国历来都是爱好和平的,任何有违和平的事情,我们都不愿意参与进去,也不会参与进去,更加不会干涉别国的内政。所以,我国认为,巴尔干半岛未来的走向,应该尊重当地人的想法,让他们自己去决定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我们为他们画一条线,让他们沿着这条线去走,这是不公平的,也违背了我国对待外国事务的基本立场。”唐绍仪再次打起了外交辞令。
萨道义猛然皱了皱眉头,虽说唐绍仪这话说的很漂亮,中华帝国并不会干预这件事情,可是这话音里却是表明了中华帝国的态度。
他们不干预的前提是,巴尔干半岛未来的局势要尊重当地百姓的意愿,如果没有按照他们所说的去做,那么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个谁都不敢保证。
坦白说,这个答案并不是英国人想要的答案,协约国一旦失去巴尔干半岛,那么就意味着在他们的脖子上套上了一层枷锁,这是很危险的。
“可是唐部长,那贵国又有没有考虑过,其他的国家是否愿意尊重当地人的想法?”萨道义很不满意,所以他必须要让中华帝国彻底的摆明态度,做出有利于他们的决定,这是很重要的。
紧接着,萨道义继续说道:“没有人希望战乱,没有人希望无辜的平民死亡,但是当地居民并没有自保能力,一些国家也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而贵国若是想增加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可以说这件事情至关重要,也希望贵国能够着重考虑。”
“恐怕要让阁下失望了,我国目前的国策是做好自己,如果连自己都还没有做好,又拿什么去帮助别人?所以,这件事情我国无能为力,也请阁下可以谅解。”唐绍仪心中一阵冷哼,中华帝国虽然很想在巴尔干半岛插上一脚,但是很显然,现在并不是他们插手的时机。
而且一旦中华帝国插手进去了,那么还怎么把巴尔干半岛局势搞浑?这不等于是打自己的脸吗?外界没有人知道中华帝国真正的目的,就连国内,也只有少数的高官知道。如果唐绍仪不是外交部长,需要他经常与列强周旋的话,帝国的计划他也没有资格知道,可即便如此,唐绍仪知道的情况也很有限,他只知道帝国计划将巴尔干半岛这潭水给搅浑,虽然猜测到了可能是想挑起列强之间的战争,但这件事情并没有得到确认。
但是对于一名外交官来说,他只需要知道国家的真正立场即可,在不违背这个大方向的前提下,他有权利做出一些细微的改动。
而现在的国际局势很混乱,对于一名外交官来说,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光是捋清楚各国之间的关系就足够头疼的了,欧洲的英德、德法、俄奥矛盾就不说了,就是英美,英法,德美,英日,中英,中法,中美,中德,德俄,中俄关系就很让人头疼,虽然整体上是三个阵营,即协约,同盟,中立,但是各国之间的关系却是错综复杂,特别是那些中立派,很让人头疼,协约国和同盟国都必须要打起精神去拉拢他们,最次也要保证他们继续中立,但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现在欧洲战争还没有爆发,所以各国依旧希望可以通过外交手段来为自己拉取盟友,英国和德国都很希望得到中华帝国这个盟友,但是中间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协约国内有俄国,俄国正在跟中国打仗,同盟国内德国虽然跟中国关系比较好,但是他们的最高统治者威廉二世却总是在暗处抹黑中华帝国,甚至看不起他们,想要将他们当成炮灰。
而中国占领了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这个矛盾已经是无法化解的了,所以,这是英国人拉拢他们的最大制约,除非能够剔除俄国,让中华帝国取代俄国的地位,并且支持中华帝国彻底的打垮俄国,让德国人也得不到俄国这个盟友。
但如此一来,中华帝国的实力又会超越英国,超越整个地球上的陆地国家,这一点显然又不是英国所希望看到的。
现在中华帝国又明确的拒绝了英国人的提议,表明了不参与巴尔干半岛的局势控制,这让萨道义很头疼,很无奈。
第480章
战争债券的好处
无论萨道义怎么去劝说,唐绍仪这边就是没有任何准确的回复,反而外交辞令接连不断,而且句句不带重样的,气的萨道义咬牙切齿的,但是对此却毫无办法。
中国态度暧昧,美国态度不明确,德国明确的支持奥匈帝国占领巴尔干半岛,俄国则是有心无力,英国人到处奔走,但得到的效果却不如不提,这是英国自成为世界霸主之后,遇到的第一次严重的挑战。
而中国这边,却是在绞尽脑汁的去谋划着,如何才能够让这个世界更加混乱。
随着民间资本的进入,帝国资本的逐步撤出,这让帝国的财政状况好了很多,除了极个别重要的行业尚未对民间资本开放以外,其他的基本上都为帝国带来了不少的税收。
但是随着战争的持续,基建的大手笔投入,帝国财政依旧处于入不熬出的尴尬局面,在战争债券发行之前,资金成为了限制中华帝国的唯一难题。
好在一些战争所需要的资源,基本上都在国家的控制之中,国家所需要支出的,只是人工成本和运输成本,材料成本为零,但是如此庞大的工业基础,依旧让他们难以支撑。
现如今,洛阳战车工厂已经再次的扩大了规模,年产量更是达到了三千台坦克,其中野猪坦克两千台,屠夫坦克一千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野猪坦克的生产线也将逐渐的被改为屠夫坦克生产线。
而在其他的地方,各种兵工厂也是四处开花,较大型的兵工厂主要有巩县兵工厂,北平兵工厂,南京兵工厂以及吕梁兵工厂四座,这四座兵工厂只有北平兵工厂和巩县兵工厂是全能型兵工厂,设备比较齐全,可以制造所有的武器装备,南京兵工厂主要是以步枪为主,吕梁兵工厂则主要以机枪和火炮为主。
除此之外,还有二十多座但要兵工厂散布在国内各地,军工方面的投入,这些年已经比之前减少了不少,但是随着部队人数的扩充,兵工厂的产能已经隐隐的有些跟不上了,目前正计划着扩建几座兵工厂,所以,这又是一笔资金。
工业方面除了国家控股的几个龙头企业以外,其他的全部都是民间资本,而在政府的主导下,一些小型作坊式的工厂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受到了严格的控制,大多数是采取合股的方式,直接建立中型以上的工厂。
而另一方面,也是王思锐最重视的基建项目,目前国家展开的基建项目主要有两个,一个为一纵一横国家公路网项目,一个为一横铁路项目。
一纵一横,即哈尔滨至广州,途径哈尔滨,长春,奉天,北平,石家庄,中京,武汉,长沙,广州。此为一纵。
西安至青岛,途径西安,中京,徐州,海城(连云港)然后北上青岛,此为一横。
一横铁路为太原至乌鲁木齐,这个主要是由建设兵团在负责,修成之后,可链接石太铁路,并且将于平广铁路在石家庄会合。
可以说,两者都是极其耗费资金的项目,按理说铁路才是最费钱的,但铁路因为是军队负责修建,钢轨什么的是直接从吕梁钢铁厂拉出来的,为此,甚至直接从吕梁修了一条铁路出去,可以使用火车直接将材料运输到位,虽说多修了一些距离,但是整体上还是省了不少的时间。
而一纵一横国家公路网才是最耗费资金的项目,这个可不是军队负责修建,军队也没那么多人可以投入进来,所以采取的是分段修建的方案,即国家规划整体的线路,由当地政府在指导人员的指导下,组织当地百姓进行修路。
而这个是强制性的,每人只有少量的工钱,但是却一天管三顿饭,青壮年每人每月需要在工地上工作十天的时间。
这种分配方案的好处在于,可以极大的减少施工时间,如果各方协调到位,材料保证到位的话,最长只需要一年,就能够全线修通。坏处在于缺乏修路经验,而这一纵一横为国家级公路,甚至是战备公路,所以要求自然不是以前修路那种直接把土夯实就行的。
为了防止路基腐烂,需要先将路面挖开,然后人工夯实,撒上一层生石灰,然后填土夯实,再撒上一层生石灰,如此反复三次,等到彻底的夯实之后,便开始浇灌水泥路面。
虽说目前已经有了施工机械,但是工厂那边的主要生产任务是保障军队所需,所以分配下来的,一个市也就只有一套施工机械,即一台卡车铲车,一台压路机。压路机也并不是后世见到的那种,以目前的技术,还很难做到,而且也没时间去研究这个,所以只是以普通的卡车进行的改造,就是那种在卡车底盘下面安装三个实心铁滚,需要使用的时候手动安装,不需要的时候在人工卸下来,如果觉得自重不够,可以在卡车上自行配重。
这个机械效果并不算太好,所以一般情况下只能先用人工进行夯实,等路面平整的差不多了,压路机在上去进行平整作业,但即便如此,也有很多地方没有能够等来压路机,压路机一般只会出现在土质松软的地段。
“啧啧,这路修的真叫一个漂亮!”王老五松开了手中的小推车,点燃了一颗烟,望着身后那段刚刚修好的路,不由的感叹道。
身前不远处,一群人正干的热火朝天,大多数或两人,或三人,或四人结成一组,根据木头大小的不同来分配人员,绳子从中间的孔中穿过,几人合力拉起,然后重重的砸在地面上,用来夯实路基。
王老五的小推车里是满满一车的生石灰,据说这玩意儿能够防止路基腐烂,这里的腐烂可不是食物的那种腐烂,而是防止路基中被虫蛀空,或者野草生长,虽然不知道是真还是假,但的确比以前修路要省事得多。
以前都是用熟土,或者粘土,费时费力不说,进度还很慢。而如今,他们采用了半年不到的时间,这条路基本上已经完工了三分之二,最开始修的那段路现在已经可以走人了。硬邦邦的水泥路面,让人看着就喜欢。
“我听刘工说,这路其实不算什么,有一种路比这个还漂亮,但是现在我们没有技术修那种路。这种路面太硬,没有弹性,一旦裂开,那么修复难度将会很大,而且对于卡车的轮胎的磨损也比较严重,下雨的时候还容易打滑,渗水性比较差。”旁边的另一位村民从王老五嘴上将烟抢过,然后将自己嘴上的烟卷点燃,又重新塞回王老五嘴中,不停的说着。
“啥?让你这么一说,岂不是咱们修这路一无是处?”王老五心中有些不满,这么漂亮的路,竟然被说的一无是处,换谁心里能高兴的起来?
“那倒不是,人家刘工说,这条路平日里也就走走老百姓,最重的也就是马车牛车什么的,自重不大,对路面损害并不严重,军车走的次数也不会太多,所以用个几十年还是没问题的。”村民说道。
“哦,这样啊?”王老五呵呵一笑,就说嘛,这路这么漂亮,怎么可能那么不堪?不过转念一想,好像不对啊:“我说土狗,你咋才来呢?”
“这不我女婿回来了嘛,在家多待了会儿,大不了晚下工一会儿就是了。”被称为土狗的老汉笑着卖着得意,旋即打探了下四周,然后低声的说道:“我跟你说,我女婿可是说了,这次咱们的工钱,上面打算用什么战争债券来发放,说是跟帝国币一样,按照面值一样花,如果不想花的话也可以,等到期限到了以后会有不同的利息。”
“切,还以为是啥大事呢,弄的这么神秘?什么债券不债券的,现在的钱又不是银子,帝国那是想印多少就印多少,反正都一样是花,有什么区别?”王老五有些不屑道。
“一样个屁,让你龟儿子平日里多学着点,你还嫌麻烦,我告诉你,这钱可不是想印就能印的,这印多了会贬值的,后果很严重。”土狗一脸看小学生模样的看着王老五,教训道。
“贬值是啥?”王老五有些郁闷,谁让人家有个好女婿呢?至于说土狗会学习,还是算了吧,这话绝对是他女婿告诉他的,就土狗的德行,还学习呢……
“就是说,如果国家手里只有一百块钱的话,那么再印一百块就有了两百块,但是这钱花出去以后,两百块就只能买到一百块的东西,这就是贬值。所以啊,这钱不能印,但是战争债券就不一样了,虽然一样可以流通使用,但这些早晚是要收回去的,并不会影响货物的价格。”
“你就放屁吧,国家手里咋可能就有一百块钱?就你手里恐怕都有好几十块钱了吧?再说了,就是印了,国家不说,谁知道?”王老五一脸的不屑。
“我那只是打个比方而已,真以为国家手里就一百块钱?反正具体的我也不太明白,不过我女婿可是跟我说了,要我好好的收着这些债券,而且尽量挑时间长的要,要是有一百块的话,十年后就能拿到差不多一百五十块,而且中间遇见急事也可以直接当钱花,就是利息要给别人了。”
“啥?还有这好事?”
第481章
为前线尽一份力
战争债券这一名词在未来几十年中在历史的舞台上出现的频率并不低,甚至一直到二十一世纪,各种债券也是应接不暇,而这类债券被统称为国债,主要适用于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者为一些耗资巨大的重大建设项目、以及某些特殊的经济政策,战争筹措资金。
由于国债主要是以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作为抵押,因此流动性强,风险小,利率也相对低于其他债券。
但是在现在,债券这种东西还是一个较为神秘的物种,而中华帝国,则是第一个提出这种概念的。
同样的,这也跟中华帝国立国不久,建国初期以三年免税作为大赦天下的国体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中华帝国老老实实的发展,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去运作,那么以连年暴涨的税收作为支撑,中央政府是不会陷入财政赤字的尴尬局面的。
尽管中央政府已经撤出了大量的国有工业资本,只相对应的保留了一些机密行业以及龙头行业,在工业支出方面已经相对减小了六成的投入,但是北面的战争却是耗费巨大。
各种战备物资,运输渠道,前线将士的战争补助,高昂的抚恤金,加上连年不断的军队扩建,基建,工业,科技等高投入项目,让中央政府在工业支出方面剩下来的钱依旧难以支撑。
而正是因为战争债券这种东西比较新奇,世界对于它的了解还并不透彻,虽然在中华帝国,只要王思锐下一道圣旨,战争债券绝对不会遇到任何的问题,但是他却并不想那样做,至少也要让老百姓知道战争债券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要让他们能够心安理得的去接受,而不是迫于皇帝的命令而不得不接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3/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