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3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2/427


历史上,巴尔干半岛就是个火药桶,也是点燃了一战的爆炸点,然而,现在巴尔干半岛却局势忽然发生了动荡,这意味着什么?王思锐比谁都清楚,在巴尔干半岛,有着太多太多的机会去做手脚,甚至,就让这次的冲突成为历史上的火药桶,提前五年点燃一战的硝烟。
而现在中华帝国已经下水了,接下来他们必将想尽办法的尽快上岸,然后去消化占领的俄国领土,如果这个时候能够让欧洲列强下水,那么等于是给中华帝国凭空营造出了几年的时间。
所以,巴尔干半岛的局势必须要乱,而且越乱越好,最好将列强所有的精力都牵扯进去,并且让他们在那里较劲儿。
“英国人作茧自缚,当初这场战争就是他们挑起来的,现在却想让我们停止,哪有那么多的好事?用外交辞令拖着就行了,另外表示一下帝国对巴尔干半岛局势的关心。”王思锐呵呵一笑道。
“第一批装备估计已经交给他们了,拖两三个月应该不成问题,不过当英国人发现了我们的计划之后,会不会动怒?”王士珍疑惑道。
虽然他不知道英国和法国到底发的什么疯,明明已经暗中跟俄国签好了军事协约,但是却又暗中鼓动中华帝国去跟俄国开战,尽可能的削弱俄国的实力。这样到头来,削弱的不还是协约国的实力吗?
但凡是一个有点脑子的外交家,都不会做出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来,可笑英法美等国却真的这么做了,而德国似乎是早已看穿了一切,所以就更加支持这一决定。
现在好了,俄国被中华帝国打的一蹶不振,他们预想的消耗战没有打成,反而成为了一边倒的局势,这下着急了,可是却已经晚了,中华帝国光是作战兵力就投入了上百万,这是说抽出就能抽出来的吗?
说他们的作茧自缚,这话一点也不错。
“动怒?他们也要有这个实力才行。”王思锐微微一笑,不怀好意的说道。
“在几十年前的普法战争中,法国大败于德国,至如今法国都还没有恢复元气,而在海外殖民地中,法国的影响也在不断的减小。英国在几年前的布尔战争中虽说获胜,但那也是惨胜,现如今英国只是扩军防备德国就很头疼,更不要提来远东地区兴风作浪。唯一需要担心的,是英国人的海军,另一个对手就是日本人。只要我们的海军能够小心一些,我们便已经立于不败之地。”说到这里,王思锐忽然停顿了下,眼神微微有些恍惚。
“一周后的立法会上增加一条提案,凡是拥有一半以上华人血统的,无论身在何方,都是中华帝国的一员,他们都将受到中华帝国的庇护。”
历史上,在1909年的时候,清朝通过了《大清国籍条例》,条例中规定,第一章第一条,凡左列人等不论是否生于中国地方均属中国国籍,一,生而父为中国人者。二,生于父死后而父死时为中国人者。三,母为中国人者而父无可考或无国籍者。
第二条是,若父母均无可考或均无国籍而生于中国地方者亦属于中国国籍,其生地并无可考而在中国地方发现之弃童同。
虽然当时满清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几乎已经尽数消失,并且整个王朝也即将覆灭,但是这一条例的出台,也还是让整个世界华人为之一振的,到处都是互相奔走,兴奋相告的场面。而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关于国籍的法律文件,同时也意味着,自1909年起,当时还属于清朝的中国,正式加入了双国籍的国家行列之中。
而这么做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极大的加强了海外华人的归属感,这也是后来抗日时期,海外华人为什么屡屡散尽家财捐助国内抗战的原因。
原本这份提案是打算在三个月后提出来的,正好解决移民巴西的难题,但是现在巴尔干半岛局势紧张,虽然看似提出这么一份法案并没有什么关系,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首先,第一个好处就是能够陇聚世界华人,让他们产生归属感,其次则是趁着列强没有太大精力管亚洲的时候,宣誓一下中华帝国的存在感,趁机扩张一下帝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最后则是为了日后进军南洋做铺垫。
南洋排华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了,一旦法案通过,那么南洋地区的华人若是受到不公对待,而欧洲若是开战的话,那么中华帝国将有机会染指南洋。
南洋的橡胶,铜矿可是王思锐垂怜已久的资源,而且还控制着马六甲海峡,王思锐实在是找不到任何一个理由可以让他不去染指南洋的。
虽然现在的历史已经被转变的面目全非,但是各个国家的情况变化的却并不大,一战前后,列强的确没有太多的心思去管亚洲的事情,而日本更是为了得到山东,而加入了协约国,趁机对德占山东开战,趁机占领了山东。
王思锐很清楚,早已陷入军备竞赛的列强,压根就没有心思管远东的事情,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他们还有余力,可实际上也只不过是纸老虎罢了。
英法两国正在想尽办法的去支援俄国,现如今巴尔干半岛又发生了突变,另一方面,德国还在加速着军事扩张,英法哪来的精力?这个时候不趁机捞好处还想什么呢?
也就是后世历史上的中国,同时期因为内战而耽误了发展的绝佳良机,否则的话,抗战会打的那么吃苦?别的不说,二十年的内乱,但凡能安稳的发展个十年的时间,别说八年抗战了,甚至三年都要不了,就能把小日本赶回东洋老家。
但是没办法,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历史不能重来,但好在这个世界的历史已经被扭转,在王思锐治下的中华帝国,各方面都在飞速的发展着,工商业更是超越了日本,成为了亚洲第一强国。
刚开始的时候王思锐还有些不敢相信,可仔细一想也就释然,日本人固然发展的早,可日本人却没有太多的资源去发展,而中华帝国遍地是资源,更是能人辈出,加上高层领导方向正确,十年不到的时间,超越日本发展了二十几年的成果,也是情理之中。
第478章
我在地图上画了条线
王思锐是个独裁者,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这个独裁者却与其他的独裁者不同,在一些事情上面,他的意见无人能够左右,但是在另一些事情上面,他却常常能够听官员的反对意见,他是个从不记仇的独裁者,在他面前,你可以畅所欲言,即使说错了也不要紧,但是有一点,你的立场必须是为了这个国家,而不能搀杂入任何个人的感情因素。
独裁有独裁的好处,一些政策可以一如既往的进行下去,直至成功。同样的也有坏处,一旦政策是错误的,那么也很难改变过来。
但好在王思锐只管大方向的发展,很多细节都是由下面的官员进行商议,然后呈交给皇上,最终由皇上批改,通过之后才会实施。
所以,中华帝国自建国到现在五年的时间,中华帝国在国家方面的政策上,还没有出现过任何较大的纰漏,而王思锐也更是充分的利用了皇帝的权威,将全国百姓团结起来,一心发展工商业,加上自己的优势,补足自己的劣势,让帝国与列强之间的差距逐渐的缩小。
现如今,在国际局势上,中华帝国仅仅只在朝鲜问题上展示过一次自己的肌肉,目前正在进行的,尚未结束的俄国问题,是他们第二次展示肌肉。
但是毫无疑问,通过两次的战争,也让中华帝国的外交官们在外国同僚们面前直起了腰板,见到人的时候,也敢发脾气了,这在前清时期,是绝对不敢想象的。
弱国无外交,这并不是一句空话。
1898年9月,驻朝鲜总领事唐绍仪为父奔丧而回国,从此结束了十年的外交生涯,后风云突变,唐绍仪并未在清政府履新,直至王思锐控制了清政府之后,这才进入了总理衙门外交部。
建国后,唐绍仪成为了第一任中华帝国外交部长,这些年来,唐绍仪更是身同感受弱国无外交到底是个什么滋味,但是随着帝国的崛起,他这个外交部长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也是越来越重。
去年访问美国的时候,出面负责接待的是美国的外交部长,若是以前,能出来个副部长就算是不错的了。
现如今,随着俄国战场的节节胜利,唐绍仪的心中的底气也是更足了三分。
而坐在对面的英国驻华大使萨道义,也同样的深感暗叹,几年前,他还能够毫无阻拦的出入中华帝国总理府,而现在,就连想见唐绍仪一面都需要提前递交拜函,而且还要等对方有时间才能会晤。
虽然心中有着巨大的落差感,但是萨道义也很清楚,中华帝国已经强大起来了,英国再也没有办法去制衡他们的发展了,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英国,如果几年前英国不是那么的放纵中华帝国,现在他们也不会自食苦果。
“唐部长,不知贵国对于中俄之间的战争有何看法?”郁闷了许久之后,萨道义最终还是叹了口气,无奈的开口询问道。
“这件事情并不在于我国,而在于俄国,如果俄国愿意停战的话,那么我国还是很乐意坐下来谈一谈的。”唐绍仪像是推皮球似的,将问题又推给了俄国人。
萨道义心中不由的一阵怒骂,什么鬼?在俄国人身上?如果中华帝国愿意停战的话,他们肯定会主动的要求英国介入调停,而在战场上获得了胜利,那么最终谈判的内容也一定是有利于中华帝国的。
可是中华帝国却丝毫没有停战的意思,不仅没有找英国人出面调停,反而大举派兵到前线,做出了一副要决一死战的姿态,这他喵的是停战的样子吗?
“唐部长,我想知道,贵国的底线在哪里?”萨道义有些烦闷,他不想再去跟唐绍仪搞什么外交辞令了,现在整个欧洲已经乱成了一团,随着巴尔干半岛的突变,同盟国方面更是占尽了优势,此时英国的第一重任便是将俄国从战争中解放出来。
老实说,中华帝国的战斗力的确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如果几年前他们能知道今天的话,当年绝对不会傻乎乎的去求着中华帝国跟俄国开战,一想到这里,萨道义不由的想起了王思锐,那可真是个好演员呐。
而威廉二世说的很对,黄祸论更是一点也不错,但是现在反应过来又有什么用?威廉二世一边用黄祸论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一方面偷偷的发展德国的军备,企图在欧洲将注意力放在亚洲的时候搞偷袭,趁机侵占他们的领土。
现在英国就是极为认同黄祸论,也没办法在将精力放在亚洲地区了,除非欧洲局势能够稳定下来,巴尔干半岛能够恢复平静。
对于英国来说,眼下最大的敌人还是德国,俄国对于英国来说还是很重要的,而且必要的时候,英国人甚至打算祸水东引,让德国人主动去攻击俄国人,以此来消耗德国人的实力,从而减小他们的损失。
“虽然贵国的确很强大,但是贵国却无法占领整个俄国,继续打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我认为双方是时候停下来冷静一下了,我觉得双方应该会谈拢的,也会希望和平的结束这场战争的。”萨道义继续说道。
“停下来?”唐绍仪不由一阵冷笑:“抱歉,我看不到俄国任何的诚意,我只看到了他们在不断的往前线增兵,如果贵国能够说服俄国的话,我们没有意见。”
“说服俄国不是不可能,但是贵方总要有个底线吧?如果我们作为调停国都不清楚底线,那么该怎么去说服俄国呢?”萨道义拿出了一副俄国地图,然后掏出了一支铅笔。
唐绍仪只是看了眼,然后便拿起了地图上的铅笔,这种感觉实在是太爽了,若是放在以前的话,他只有在旁边看的份,而且还是别人瓜分他们的领土,而现在,俄国人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自己画上一条线,那么线以东的地区,将有可能成为中华帝国的领土。
被人割地割惯了,突然间转变了身份,这也很让人难以接受,不过还好,作为外交家,人人都必须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作为支撑才行,所以,这事其实并不难。
唐绍仪直接在地图上从上至下划了一笔,这条线并不直,划的很是随意,但是核心并没有改变,即以喀山为界,以东为中华帝国,以西为俄国。
看着唐绍仪在地图上划的那条线,萨道义不由的倒抽一口冷气,这胃口也太他娘的大了,英国人就是称霸世界这么久,也从没有过这么大的胃口,中国人也不怕撑死?
“部长先生,请恕我多言,俄国人是不会同意这个条件的,这实在是……”萨道义有些不知所言,是的,他已经无语了。
“我们的部队在这里。”唐绍仪再次拿起铅笔,在秋明附近画了个圈,实际上部队并没有抵达那里,外交嘛,真真假假的,谁又会信呢?
然后又在喀山画了个圈,自信满满说道:“打到这里,最多只需要五个月的时间,如果俄国人不同意的话,那么我们就五个月之后再来谈,如果那个时候我军没有占领喀山,那么我可以做主,在我们实际控制区开始,退后三百公里让给俄国。如果我军占领了喀山,那么俄国若是想和谈,就请再拿出三百公里的领土交给我们。”
唐绍仪的强势,萨道义早就已经预料到了,但是却没有预料到他竟然会如此强势,根本不给人开口讨价还价的机会,而沙俄军队又的确很不争气,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皇家陆军投入战场,俄国人只会败的越来越快,而若是他们全速推进的话,五个月到底能推进多远的距离?
恩,去年一年,他们推进了大约三千公里的直线距离,如果去掉冬季休整的两个月,也就是十个月推进三千公里,平均每个月推进三百公里,即每天三十公里,这个速度平均下来并不快,但是稳定下来可就很恐怖了。
而地图上的皇家陆军,距离喀山大约一千五百公里左右,算下去五个月刚好足够,如果速度快一些的话,说不定还能提前。
一想到这里,萨道义猛的打了个冷颤,着他喵的都是什么人啊?几年前一个比一个还怂,怎么十年不到的时间,却变的比谁都威猛了?
萨道义很无奈,现实世界就是胜者为王,一旦让中华帝国攻占了那里,那么想让他们吐出来可就不容易了。
中华帝国不是日本,他们并不惧怕列强的封锁,所以不会像日本人那样吐出辽宁,一时间,萨道义感到头疼不已。
虽然很想甩头就走,但是却又不敢,因为他也害怕中国人真的打到喀山,那样的话,在让出去三百公里,等于中国人的实际控制区域距离莫斯科也仅仅只剩下了七百公里的距离。
对于中国人那恐怖的推进速度,这个距离并不远,甚至俄国人还没反应过来,首都就已经丢了,到时候还怎么拿俄国去牵制德国?
哎,又是一个强敌呐!萨道义无奈的摇头叹气道。
“我只能尽力去劝说俄国人了。”
第479章
我们不参与
关于中俄停战的事情,萨道义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委屈,窝囊,但是他却没有任何的办法,通过战争,中国人已经向整个世界展示了他们的肌肉力量,而这个古老的帝国,在沉睡了数百年之后,再一次的重新觉醒。
随着中华帝国的崛起,也让世界各国纷纷将目光放在了这里,即使他们无法改变这一局面,但是在态度方面却很重视。
最直观的改变既是,在几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会重视华夏的历史,他们只看到了近几十年以来,华夏在清朝的统治下的羸弱,那是个人人可以欺负的国家,所以世界列强争先抢后的来到这里来捞取利益。
只有当他们真正的重视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才会真正的感受到华夏的恐怖,一个古老的国家真正拥有的底蕴,绝不是欧美列强那两次工业化改革所能够超越的。
几千年的历史,让中国人的身上有了种奴役的思想,他们安于现状,不敢去反抗,不到迫不得已,他们是不会去冒险的。
但是这样也有一个好处,这是整个世界上,除了中国以外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优势。数千年来奴役的思想,让统治者可以不用花费太大的精力就能够牢牢的控制整个国家,在这里,无论你是明君还是昏君,只要你做的并不过份,只要你一句话,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百姓都会团结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2/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