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3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5/427


因为国内还有大片的无人区,主要遍布在西北地区,而俄国新打下来的地方虽说事宜耕种,但是却太过偏远,加上环境因素,所以导致耕种频率不如国内现有的土地,老百姓本就不大愿意离开故土,一听说北方一年只能种一季粮食,就更加不愿意去了。
但是这项政策又必须要进行,王思锐也不想去用强迫的方式去逼迫百姓移民,那只是最后没办法的时候才能用的手段,而现在,他只能用一些更加诱人的条件,去引诱百姓进行移民。
而各地也是被下了死任务,除了不准强迫百姓移民之外,其他的方法随便你用,按照各省人口数量的不同,下达了相应的移民人数,不过最终的总计划是,在未来五年内,向北方新打下来的地方移民一千万,向巴西移民两百万。
而分配到各个省份,也是各自领到了几十万到一百万不等的移民人数指标,其中三个人口大省,山东,河南,四川,分别领到了一百二十万万的任务指标,其中二十万是巴西移民指标。
以前因为上面没有开口,所以他们也不敢在下面瞎胡扯,万一兑换不了该怎么办?但是在移民方面受到阻力之后,上面也渐渐的放开了更多的政策,给百姓更多的利益,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到那里。
徐利友只是一个普通的办事员,收入不高,但勉强能够度日,家中还有五个弟弟和四个妹妹,除了最小的妹妹还没成家以外,其他的都成了家,如今工业多了,生活条件也好了,但是也无法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够就业。
徐利友这一大家,也只有他在政府上班,担任最基层的办事员,然后就是他的三弟徐利鹏前些日子进入到了运通运输公司工作,其他人基本上只能在地里刨食,尽管一家只有两个人有正式工作,但是紧凑着点的话,他们这一家人的生活还是不成问题的。
因为家中人多,所以徐利友也被分到了劝说大军当中,而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劝说自己家人选择移民,而因为在办事处上班的原因,徐利友也有一点小小的权利,就是他的家人可以直接领到去北边的名额,而不用远渡太平洋到巴西去生活。
其实徐利友也并不想走,但是上面却说的很清楚,作为政府职员,连你都不愿意去,那么还怎么去劝说其他百姓?并且向徐利友保证,但凡是他劝说的人,到了那边以后可以被分配到一起,大家相互有个照应,而且徐利友的办事员身份,到了那边以后也会被晋升为主任,说白了就是负责一片区域的正常工作,类似于他们办事处的主任,负责当地大大小十余个村的事情。
所以,徐利友心动了,倒不是权利大了,而是工资高了,主任的工资是他现在的三倍,而且以后还有很大的晋升空间。
但是在劝说家人的时候,徐利友却遇到了严重的问题,他的老父亲几乎已经跟他成为了仇人,现在更是见到徐利友就直接绕着走,两人根本就不照面,这让徐利友很被动。而今天上面又下了新政策,这个政策让徐利友眼前一亮,瞬间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可能会出现较大的转机,于是,当天下班以后,便直接回到了家中。
将一家老小,六十多口人聚在一起,打算一起商量一下这件事情。不要以为六十多口人很多,虽然已经不少了,但是在这个年代,这个家族人数并不算多。
光是九个子女七个成家那就是十六口人,外加老两口,以及二十多个孩子,这就有四十多口人,另外弟妹、妹夫什么的也都是附近的,徐利友也提前让人通知他们今晚开会,所以这一大家子人口可是着实的不小。
老爷子抽着旱烟,瞪着眼睛走了进来,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一言不发,也不去看自己的长子,虽然他很不想来,但为了大儿子的面子,他还是的来,当然了,听不听那是另外一回事。
“爹,您说您怎么就不能好好的听我说句话呢?”徐利友有些郁闷的说着。
“听什么听?老子告诉你,打你老子祖上十八辈就在这过日子了,要走你走,老子是不走。”老爷子气呼呼的一拍桌子,站起来就想走,但却被一旁的母亲给拦了下来。
“以前不想走,那可能是担心到了那边以后生活没有保障,而且又远离故土,心里有些舍不得,但是现在国家又出新政策了,我们这一大家现在是什么情况你们也都知道,家里也就我跟老三有个正式的工作,日子虽说也过的去,但其实也就那样,这次的迁徙,对于我们来说,其实也是个机会。
我就这么跟你们说吧,上面已经答应我了,这次只要是我劝动的人,到了那边以后,咱们还住在一起,而且我也会被升任为主任,这个是关于我个人的补偿方案。
皇上也知道大家的思乡之情,所以也不愿意强迫百姓离开故土,所以现在也只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高补偿条款。我先把最新的情况跟你们说一下,然后你们自己琢磨一下,实在不行的话,我就把这份工作辞了算了。”徐利友先是说出了自己过去之后要被晋升的事情,紧接着又放下了狠话,反正就是你们要是不去,那我也就没脸继续在政府工作了。
“第一个,过去之后,保证一家有一座院子,这个要我们自己建,也可能派部队过来帮忙,前期就是普通的土木结构,等稳定下来以后,会免费的给我们换成砖混结构的房子,就是王家村王老财家新盖的那种房子。
第二个,凡是过去的,三年免税,只交农业税,比例是三十比一,不论人口,就按照田里的收成计算。
第三个,鼓励生育,每对夫妻,从生第三个孩子开始,政府每年补助一元钱,直到十六岁为止。这次移民过去的,不管家里目前有几个孩子,每个孩子补助一元钱,到十六岁为止,像老七这种情况的,一次性补助五元钱的迁徙补助,从孩子生下来开始,每年同样一元钱,但是第二个孩子就没有了,生第三个孩子的时候才会接着。哦对了,不论男女,只要是孩子人人都有。
第四个,除了每人会分配到三十亩地以外,家中现有的土地也可以进行兑换,就是政府回收,一亩地给你换成十亩那边的地,我们家有十七亩地,也就是可以更换一百七十亩的地。
第五个,我们现有的房屋会保存下来,依旧归我们所有,如果什么时候想回来看看也是可以的。条件就是这么五个,愿不愿意你们商量一下吧。”徐利友一口气将新的政策说了出来,这种政策那还用考虑吗?
不算两个妹子和七个媳妇家,就是他们老徐家自己,就有四十多口人,到了那边就是一千二百亩地,还有置换的一百七十亩地。
一千多亩地,那可比王老财家的地多了去了,就算一年只能种一季,按照现在亩产四百斤的产量,那一年也是五十四万八百斤,一斤麦子的收购价是六厘钱,一年就是卖粮食都能赚个三千多块,三千多,那是什么概念?王老财祖上三代开始就是地主,刮到现在家里怕是也就几千块的资金。
第507章
移民俄国
在新政策出台之后,移民的情况有所好转,毕竟留下来的话倒是可以留守故土,但是却只能守着那几亩地,偶尔的再去试试运气,看能不能找到一份工作来养家。
但是到新的地方,他们却不用有这种担忧,即使只是种地,一年下来他们的收入也绝对是让人难以置信的,国内像徐利友这种家庭的还有很多,诱惑也很大,但是让他们离开这片生他养他的故土,老人们还是有些难以接受的。
最终,徐利友的老父亲做出了让步,但那也是最后的让步,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嫁出去的闺女是别人家的,未出嫁的老爷子也不想让她们两个跟着到外面去闯荡,毕竟再过几年就要成亲了。
所以,徐家最后的结论是,徐利友带着老二和老四去北方,老三因为有正式工作,所以要留下来,老五也要留下来在这边找工作,同时也跟老三做个伴,一起来赡养老人。
反正徐老爷子最后答应的结果就是,徐利友一家四口,老二徐利勤一家四口,老四徐利明一家三口,一共十一口人去北边,几乎是将整个徐家一分为二,一半出去,一半留下来。不过老爷子也跟徐利友约法三章,不管在那边混的怎么样,第一年就不说了,从第二年开始,每年至少要带着家人回来一次。
而现在火车早已通车,回来一次虽然时间久一些,但其实也并不费事。虽然没有举家迁徙,但是能够带过去十一口人也还是很不错的,至少证明他的努力是有效果的。
第二天下午,徐利友接到了徐家几个媳妇娘家和两个妹夫家的回复,答案几乎跟徐老爷子一样,每家挑出几口人跟着过去打拼,然后留一些下来守在这里,其实他们怕的是以后回来的话,连个乡亲都不认识。
最终,经过坚持不懈的劝说,徐利友这一大家子已经确定了有五十七口人到北边,其中二十六口大人,三十一口小孩,年龄在十岁以上的有五个,其余的全在十岁以下。
而这些人基本上也是比较熟悉的街邻朋友,大家知根知底的,所以即便是过去了,也想着要聚在一起,最好大家能够组成一个新的村子,这样相互之间也有个照应,五十多口人,倒是能够组成一个不大的村子,但是这些人依旧觉得没什么安全感,于是,各自再一次的四处奔走,劝说自己的朋友跟着一起过去。
然而,仅仅只是一个星期的时间,徐利友的这些亲人们便为他拉到了五百多口人,当然,其中有不少是以前战乱时期流浪过来的,有单身汉,也有一家子。反正那些人也不是这里的人,即便居住在村子里,那也是只有居住权,土地什么的根本没有他们的份,与其在这里混个不知死活的,还不如到北边去领个三十亩地混下去。
而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五百多人里面其中有不少人都是在决定了要去北边以后,临时组成的家庭,其中以流浪汉和那些逃难过来的家庭为主,而他们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想组成一个家庭,相互有个照应,同时过去以后也能多领点地,如果还不错的话,倒是也可以落根在那里,算是有个家了。
半个月后,徐利友接到了北上俄国的命令,三天后,将有一列专列开往俄国,这是为这些移民特别开放的专列,而为了能够挪出运力,铁路方面更是全面停止了内部的商业货运运输,将空闲出来的列车全部拿来运输移民。
而这一政策也更是让运通公司的生意更加火爆,盛宣怀最终依旧是入股了运通公司,但是他所占据的股份却远远没有一开始那么多,盛宣怀用了五百万,其中一百万收购了老钱手中的百分之二十一点七的股份,其余的三百万注资进公司,而孙浩晟三人也拿出了一百多万,最终孙浩晟的股份被稀释到了百分之二十九,其他几位股东的股份也相应的被稀释了一些,盛宣怀的股份增加到了百分之二十五。
因为有帝国银行给出的公司估价,所以这一轮的注资对公司股份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多了五百万资金,运通公司更是一次性将五百万全部用来采购运输卡车,在运力暴增的同时,又迅速的开通了沿国道四周的省份,进一步的扩大了公司的业务规模,并且开通了中京至江浙地区的货运专线。
运通公司只是因此而得利,但是这只不过是个小插曲,真正的重头戏还是移民,关于这场移民,世界各国媒体纷纷给予头条新闻重视报道。
而这个他们不重视也不行,占领了那么大一片的俄国领土,加上移民一千万,多的不说,如果他们能够保持这个局势十年的时间,以后俄国人可就别想在拿回这些土地了。虽然各国有心干预,但是欧战却已经爆发,现在世界各国也是有心无力。
先是奥匈帝国大军入侵塞维利亚,紧接着英法对奥宣战,一个月后,德国对英法宣战,虽然还没有正式开打,但是宣战书已经下达了,奥斯曼帝国也趁机对四周的国家进行了侵略,企图进一步的扩大自身的领土,现在谁都知道这是个好机会,一旦错过了可就没了。
……
火车就是普通的货运火车,俗称闷罐车厢,人进去以后,只留一道缝隙用来透气,然后便从外部锁死,不到目的地,这些人是不能下车的,颇有些运输犯人的架势。
每节车厢内有大约七八十人,车厢内更是拥挤不堪,如果不是路途太过遥远的话,一节车厢足以塞下一两百人。
火车每到一个站点,都会停下来进行沿途补给,各个车站也早已准备好了补给物资,不会多发,但是也绝对不会少发,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节省车厢空间,尽可能的多运输几个人。
火车吭哧吭哧的行进了差不多十天的时间,最终在一座不知名的小站停了下来,车厢被人从外部打开,一缕夹带着丝丝冷意的阳光渗透进车厢内,车厢外,到处都是军人士兵,有警戒的,有招呼着帮忙的,车厢内的移民看着外面的这一切,似乎要比国内荒凉很多,但他们也不敢确定现在是否还在国内。
徐利友被临时的任命为了第十三车车长,这个职位是临时性的,代表着他们所乘坐的这列专列,是移民运输的第十三列火车,而火车一共三十三节,因为运输的都是人,重量没有货物那么重,所以车厢可以多挂一些,但是整列火车上却有大大小小两千一百多口人。
按照出发前上面给出的消息,他们这些人将会组成一个新的村子,徐利友因为有三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也被当作预备干部培养了一年多的时间,所以这次他暂时的被任命为了村长,但是这个职位也不是长久的,因为后面送来的人当中,可能没有干部,那么徐利友也要负责那些地区的管理工作。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徐利友一个主任的职位是跑不掉了,地方政府已经开具了说明情况,但是却没有任命,因为这些需要前线军队来负责任命。
很快,军队的负责人找到了徐利友,先是确认了列车人数以及情况,然后又让徐利友找了几十个壮年,在车站的仓库内将他们的物资搬上了卡车。因为是轻装上阵,所以这些移民每个人也只带了少量的衣服,所有的东西到这边统一发放。
随后,差不多一百台卡车载着物资和两千多人继续向北驶去,速度不快,但是也不慢,俄国的远东本就荒凉,战后又有大量的俄国人死亡或者逃亡,亦或者进入战俘营,所以显的这里更加荒凉,让人隐隐的有些害怕。
车队差不多行驶了一天的时间,差不多入夜的时候才刚刚抵达了目的地,那是一座尚未完工的工地,里面有差不多一个营的部队正在加紧的建造着房屋什么的。
随后在部队的帮助下,临时的将这些移民简单的安置了下,具体的等到明天再去安置,忙完这些,差不多已是夜晚十点多,长途奔波了十余天的百姓也是疲惫不已,早早的便睡了下去,但是徐利友却被军方负责人喊到了一间屋内。
“徐主任,我先将这里的大致情况跟你说一下,也好让你心中有个底。”军方负责人走到一处地图前,在地图上画了个圈,指着那里说道:“这里是我们现在的位置,西边二百多公里处就是贝加尔湖,沿着路往南走,大约二百公里左右,就是我们来时的车站赤塔,我们这里继续往北走大约不到两公里就是一条河,日后可以用来灌溉,这个也是你们接下来的任务,修通灌溉渠道,四周有大量的木材,目前的房屋是使用木材来修建的,等百姓休整过来以后,也要参与进来,咱们军民同心,尽可能的在入冬以前把房屋修好,这里的冬天很冷,一般情况下是无法外出的,但是时间有限,所以这个冬天我们也必须要在河的对岸也修建出一座村庄,为后来的百姓提供保障。
土地丈量什么的这个你在行,我会派人辅助你,这条河以南的地区归你们村子,你可以按照各自的数目进行划分,多余的土地,可以租给地少的百姓,也可以卖给他们,可以用来年的粮食来抵价,暂时就这么多事情,其他的以后咱们再说。”
第508章
世界战局之远东风云
移民进行的热火朝天,因为北方即将入冬,有很多房屋都还没有建好,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九月份的时候,移民已经暂时停了下来,计划到明年开春以后在继续移民北方,不过移民巴西的事情倒是没有暂停,仍旧有源源不断的百姓登船前往巴西。
八月份的时候,德国正式闪击法国,宣告进入战斗状态,第一次世界大战扩大了战争规模,而在三个装甲师的带领下,德国更是在短时间内占据了各种优势,但是因为闪击理念尚未成型,所以闪击战取得的效果却并不怎么理想,当然,比起目前的战争局势,也依旧是碾压性的。
九月份的时候,德军正式逼近巴黎,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三个装甲师的快速穿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切断法军的退路,逼迫他们离开战壕与德军交战。所以德军才得以迅速的将战线推进至巴黎。
进入十月份,高歌凯进的德军遭遇到了沉重的打击,位于巴黎附近,法军在部署了大量的火炮的同时,也秘密的训练了一支装甲部队,虽然规模,装备质量都不如德军,但是却依托着战壕与火炮的掩护,也跟德军拼了个不相上下。
一直到来年二月份,德法双方在巴黎周围已经发起了数次大规模的战斗,但是法军却始终坚持固守巴黎,依托防线与火炮来与德军相抗衡。
而另一边,在一月份的到时候,英国也正式参战,英国人携带着一个师的装甲部队,以及五个炮兵师,二十个步兵师,共计四十余万人的部队登陆法国,开始从侧翼攻击进攻法国的德军。
而原本取得了绝对优势的德军,在英军参展之后,那股优势瞬间被拉平,无奈之下,德国方面只好将后方的一个尚未完全成型的装甲师调到了前线,并且又调派了一个集团军进入前线,与英军交战。同时,进攻巴黎的部队也承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所有方面都占据着绝对优势的德军,竟然在巴黎被拖延了四个月的时间,这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情况。
另一方面,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可谓是风云残卷,在十二月底之前便彻底的占领了整个巴尔干半岛,除了那些被奥斯曼帝国占领的地区以外。一月份,奥匈帝国派出了一支二十万人的军队登陆意大利,与三十万意大利军会合一处,计划穿越阿尔卑斯山脉,然后从南部攻击法国。
但是很遗憾,因为物资准备不足,加上恶略的天气情况,一直到二月份也没有见到奥意联军出现在法国。
战争才刚刚开始几个月的时间,就迅速的陷入了胶着状态,这一情况还是大大的超出了王思锐的预计,虽然王思锐很想给德国方面发出一封电报,告诉他们其实可以对巴黎围而不攻,调遣部队去占领法国其他的地区,但是这样一来意图就有些过于明显了,所以最终还是忍耐了下来,没有发去这封电报,再说了,德国那边的能人也有不少,估计他们也想到了这个办法。
坦克在战争中所展现出来的用处,着实吓坏了众人,但是因为起步比较晚,加上战争爆发的有些突然,英法两国尚未完全准备好,一时间内也无法生产更多的坦克。
而美国人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尽管受制于国会限制,美国无法参战,但是在其他方面的支持还是可以的。美国人从英法两国手中套取了坦克的图纸以及工业人才,然后便与英法两国签订了支援协议,美国将会为英法两国有偿提供坦克,并且在研制出最新式坦克之后,也会有偿提供给两国。
欧洲各大列强已经打了起来,俄国因为跟中华帝国的战争中大伤元气,不仅损失了六十多万精锐部队,还丢掉了大片的国土,加上内乱不断,俄国虽然已经达成了停战协议,也从前线调了不少部队回去,但是遗憾的是,乱党的武装力量似乎也已经加强了,加上有不少的俄军叛变,所以局势对于沙俄政府来说也并不乐观,连自身都难保了,哪还有精力去参战?
列强之中要说谁最苦逼?非日本莫属,再被中华帝国打压之后,日本几乎已经失去了所有发展的机会,没有了朝鲜半岛的资源支持,他们只能从更远的台湾来获取资源,但是最近台湾那边也并不太平,随着中华帝国的强大,加上始终没有被消灭的反对武装,台湾那边的局势也开始乱了起来。
缺乏资源,欧战爆发之前,日本人还能在英国人的帮助下苟延残喘,现在英国也参战了,连自身的资源都无法保证,哪还会去管日本?甚至就连原本属于日本订购的军舰,也被英国皇家陆军拿走补充舰队实力,在大西洋跟德国海军一较高低。
日本人很清楚台湾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如果失去台湾的话,那么日本将会失去所有的殖民地,那么接下来日本想要在发展起来,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为了稳定台湾的局势,日本方面也不得不扩军,然后秘密的向台湾增派了三个师团的兵力,用于剿灭反对武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5/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