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3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4/427


国书的开头,讲述了琉球子民是如何希望能够回到上国的治下,对上国是如何的忠诚,中间则是讲述了琉球在被日本统治的这些年的一些悲惨事件,以及琉球人对于日本人的憎恨,对于上国的期待,最后则是所有琉球人都希望上国能够派兵收复琉球,帮助琉球复国,让琉球永远皈依于帝国的庇护之下。
国书中的内容,王士珍并不质疑,因为这些年来他也了解过琉球人在被日本统治之后的所作所为,他们之前也的确通过各种方式来华求援,特别是在看到他们的另一个兄弟国家朝鲜在中华帝国的帮助下成功复国的事情之后,这些亲华派也就更加活跃了起来。
但是很显然,琉球不是朝鲜,双方在地理位置上有着天壤之别,加上日本人的封锁,可以说,没有日本人的允许,就是一个普通的琉球国民,都别想离开琉球岛半步,近年来日本更是逮捕了上千名想要偷渡中华帝国求援的琉球人。
而且也秘密的在中华帝国安插了一支特务部队,他们除了需要打探消息以外,就是要负责抓到这些琉球人,禁止他们去中华帝国求援。
特别是在帝国海军开始复苏之后,日本在这方面的投入也是更大了一些,但是想要依靠封锁来解决这个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最终依旧是有不少人偷渡到了中华帝国,并且感受到了中华帝国的强大,而这些人也在向明德的带领下,秘密的成立了复国会,寻求时机,向上国寻求帮助。
复国会一直都在安全局的监视之中,王士珍也正是通过这个渠道了解到的情况。
涉及军事调动,王士珍也不敢轻易的去答应什么,而是暂时稳住了向明德,立即带着这封国书去到了隔壁的皇宫,大约一个小时后,王士珍返回了总理府,这次,他带回了最终的意见。
向明德满心忐忑的站在那里,他不知道王士珍这趟进宫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但是琉球未来的命运,却在今天就将会有个结果,他不希望听到那种让人伤心欲绝的回复,他不希望自己的父亲,长兄死不瞑目,更不希望看着琉球被日本统治,他更希望接受中华帝国的统治。
华夏的属国,几乎每一个都有数百年的历史,在这上百年之中,各国也受到了华夏文化很大的影响,说的在通俗一些,那就是这些国家至少在理念方面,基本上已经被中华帝国给同化了,而琉球受到最大的影响就是,他们的官方语言中就有福州话。
甚至就连日本,也跟中国有很大的历史关系,这一点从他们的文字中就能够看出来,而后世曾经有人开过这样一个玩笑,去日本的话,不会日语也没关系,到那里只要看着标牌就行了,因为在任何一个街铺中,你总能找到几个你认识的汉字。
“陛下心系属国子民,已经同意了对琉球提供帮助。”回到会客厅之后,王士珍看着站坐不是的向明德,直接开口说道,算是给他吃了颗定心丸。
“谢陛下!谢陛下!”听到王士珍的回应之后,向明德激动的落下了泪水,急忙朝着皇宫所在的方向,噗通一声的跪倒在地,额头重重的砸在水泥地面上,不停的叩着响头。
直到一旁的王思锐将他拉了起来,向明德仍旧激动的浑身颤抖,额头上也隐隐的渗出了一些鲜血,但向明德却毫不在乎,相比较于复国而言,自己磕几个头又算什么?甚至在得到回复之后,向明德已经能够感觉到了,这是他们距离复国最近的一次,而且有了上国的帮助,复国的事情也将会十拿九稳。
“帮助琉球复国的事情虽说是定下了,但这件事情却牵扯众多,短时间内还是无法行动的,这一点你需要做好心理准备。”王士珍有些于心不忍的劝说道。
其实让琉球复国,这是早在一周前的御前会议上就决定了的事情,对于中华帝国来说,那只不过是顺手的事情,至于尚泰目前唯一仅存的后人尚典,这个他们还真没怎么在意。对于帝国来说,他们要的是琉球复国,至于谁来当这个国王,其实都一样,到时候从亲华派中挑选一个顺眼的,听话的人出来当国王就行了。
但是现在向明德的出现,打乱了中华帝国的部署,虽然影响不大,但是在一些计划的细节方面却要稍稍的做出一些改动,也就是说,现在他们必须要确保尚典是安全的,如果帝国都同意了帮助琉球复国,最终尚典却死了,那岂不是打了帝国的脸?到时候就算是复国了,也会对帝国产生一些影响的。
而向明德的出现,亦是让王思锐意识到了一举收复那些属国的可能性,不要小看了这些曾经的藩属国,如果细算起来的话,会直接把人吓死的。当然了,如果在一周前的御前会议上,拿着以前的地图去看的话,那么你会发现,其实王思锐对于中华帝国在一战前期中的唯一一个任务,其实就是收复这些曾经的藩属国,顺带着干掉小日本。
那么问题来了,清朝的藩属国到底有多少?到了二十一世纪,亚洲的国家一共有48个,但是在1900年,亚洲有15个独立国家,而曾经归属清朝的藩属国,一共是十七个国家,外加南洋群岛的三个地区,如果这些都算的话,那么就是二十个藩属国,占据了亚洲国家的一大半。
而这些国家分别是朝鲜,琉球,安南(越南),南掌(老挝),暹罗(泰国),缅甸,南洋群岛的兰芳,柬埔寨,吕宋,苏禄,西南的廓尔喀(尼泊尔),哲孟雄(锡金),不丹,中亚的哈萨克汗国,布鲁特汗国,浩罕汗国,布拉哈汗国,爱乌罕(阿富汗),巴达克山,乾竺特和拉达克。
这些国家是曾经归属过清朝的,但是后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他们脱离了清朝,而之前第三集团军进军哈萨克的时候,就受到了当地人的帮助,他们进入军中担任向导,为部队的后勤提供帮助,如果不是当地人的支持,第三集团军也不可能这么快的就进入俄国。
而这些都是先前种下的因,华夏之前在亚洲的话语权还是很重的,不然的话,日本为什么要专挑华夏欺负?难道仅仅只是看中了领土吗?其实日本是想将华夏踩在脚下,这样就等于是他们取代了华夏,成为了真正的亚洲霸主。
沙俄等国只是一味的剥削,这就是中华帝国在收复属国方面占到了优势,只要中华帝国表现的强势,以前的属国回归也并非什么难事。
“总理大人,您能透漏个大概的时间吗?小臣也好命人做些准备,以迎接我天朝大军前来。”向明德也很清楚这事不可能立即就办,但也仍旧不死心的想要确定一下大概的时间。
“短则一年,长则两年,天朝大军必定踏上琉球。”王士珍意气风发的说着,虽然改变了计划,但是时间上却并没有改变。当然,帮助他们可以,但是没有好处的事,谁会去干?中华帝国可不是明朝和清朝,只为了面子就什么都敢干。
“不过帝国也是有条件的,当然,这些条件对于琉球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
“请大人明示!”向明德有些心惊胆颤的说着,他怕中华帝国要吞并琉球,哪怕是给予高度的自治权,国王也只能是省长。
“第一个既是驻军,前朝羸弱,无法保护属国的安全,但是现在,帝国已经强大了起来,为了避免悲剧重蹈覆辙,也为了帝国方便部署,所以驻军是必须的,而且琉球方面只保留警察以及少量的王室卫队即可,陆防和海防则交给帝国。
不过这一点你们也可以放心,内政依旧归你们,驻军的形式与朝鲜一样,如果有疑虑的话,可以派人到朝鲜打听一下再做决定。另外帝国也会帮助琉球组建工业体系,让琉球得以自力更生。其他的与之前不变,王位的更迭,需得到帝国皇帝的任命,并且按时进京觐见,汇报政务。
而第二个,则是关于复国的具体安排,这个需要你们的帮助,首先,帝国需要一份全面的琉球地图,附近海域的水文情况,日本驻军的部署,兵力部署等。关于兵力部署暂时可以不用去打探,只需要查明军营所在,行动前我会通知你,到时再让人去查探即可。另外就是王世子需要在日本做出一些牺牲,迎合日本上层,使他们放松警惕,待合适的时机,帝国会派人将王世子接出。”王士珍说出了两个条件。
这两个条件对于琉球来说根本就不算是条件,因为这些都是一切照旧,琉球穷的叮当响,也根本没钱组建军队,以前就是清军驻扎的,第二个那就更没问题了,简直小菜一碟。
向明德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两年内即可复国,这个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比较有期待感的。
第505章
停战谈判
下诺夫哥罗德,俄军第八集团军司令部,年近五十六岁的布鲁西洛夫在军旅生涯中可谓是顺风顺水,中俄战争虽然为俄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是布鲁西洛夫却在这场战争中意外的崛起。
五个月前,布鲁西洛夫从禁卫骑兵第二师师长升任至步兵第十四军军长,然后率领着十四军开赴前线,三个月前,刚刚抵达前线的布鲁西洛夫,尚未投入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斗,便被晋升为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虽然军衔依旧是中将,但是职位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如果布鲁西洛夫能够在这一战中力挽狂澜,哪怕无法击败中华帝国,只要他能够保持住目前的局面,那么他升任上将的事情便基本上板上定钉。
不过,忽如奇来的晋升,却并没有让布鲁西洛夫感到高兴,因为他的晋升,意味着原第八集团军司令官的离开,好吧,原第八集团军司令官因作战不利,指挥失误,怯战等罪名被沙皇下令立即处死,而担任过禁卫骑兵第二师师长的布鲁西洛夫也算是沙皇身边的老熟人了,沙皇对于布鲁西洛夫也还算是比较欣赏,于是便将他任命为第八集团军司令官,由他率领第八集团军残余的二十多万兵力,以及附近其他两个集团军的四十多万兵力对中华帝国进行反击。
布鲁西洛夫对于皇家陆军的了解并不多,但是在接到上前线的命令的时候,便开始全力的去了解皇家陆军,而最终总结出了一句话,那就是这个敌人非常难啃,六十万俄军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而且,对方的兵力可能要比他们更多。
较劲了脑汁,布鲁西洛夫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想出了一个计划,虽然成功率依旧无法保证,但是起码要比以前会好一些。
坦白的讲,布鲁西洛夫的这个计划,灵感还是来自于中华帝国的皇家陆军,正是他们在战争中的一举一动,触发了布鲁西洛夫的灵感,让他有了这种冒险的想法。
随后,布鲁西洛夫主动的命令部队后撤,并且在沿途为皇家陆军制造麻烦,拖延他们的行军路程,另一方面则是加紧准备着反击。而时间也就拖到了现在,1909年的7月17日。
“接下来,我们将全力进行反击,成败在此一举,希望各位能够为帝国尽心尽力,不要在出现那种难以让我处理的问题。”布鲁西洛夫隐晦的提醒道,他不大想在这个时候去威胁手下的将领,因为他的晋升本就让很多人不满,但是为了避免自己顶罪,所以尽管不满,但是也没人出声反对,所以,布鲁西洛夫必须要保证自己的命令得以彻底的实施。
“14军于今夜开始机动至彼尔姆,攻击那里的敌军,第九军明夜开始向切尔尼机动,第十七军明夜开始向乌里扬诺斯克机动,第七集团军今夜开始向赛兹兰至卡米辛一代机动,行军途中必须要保证隐蔽,夜间行军,白天隐蔽,第六军听随我的命令行事,第五集团军作为总预备队,于四天后晚十点钟,所有部队必须对预定目标发起攻击。”布鲁西洛夫命令道。
“那么由谁来担任主攻方向呢?”一名将领问道,必须要搞清楚主攻方向,不然他们还怎么玩?拼死拼活到最后却是佯攻?
“主攻由第六军负责,全力进攻喀山,但喀山只是一个相对主要的战场,它的存在只是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敌军前来,一旦日军入网,那么第五集团军的一部分兵力便会迅速的穿插到敌人身后进行攻击,扰乱敌人的运输线,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三天不败,那么此战就有极大的可能获得胜利。所以,任何一个点,都是主攻,也请你们能够认识到局势的严重性,不要在将以前的那种想法拿出来。”布鲁西洛夫说着。
他的这个战术其实就是套用了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套路,由相对较多的兵力去进攻喀山,吸引敌军前来喀山,此时其他地方的防备必然会出现松懈,这时候其他人就有了机会。而此时,他手中的第五集团军将会迅速的穿插到后方,让整个战场乱作一团。
如果是以往,俄军最怕的就是战场太乱,但是战场稳定的情况下,局势于他们不利,唯有打乱整个战场,他们才有可能浑水摸鱼,前一任司令官就是将自己的位置摆的太高,所以才会败的那么彻底,如果他能够早一些摆正位置的话,怕是也不会走到如今这一步了。
历史上,在一战的时候,布鲁西洛夫就是使用了这种战术击破了奥匈帝国的防线,并且在布鲁西洛夫的带领下,让奥军在八个月内损失了七十四万兵力,虽然这个结果很大的功劳要归功于奥匈帝国的愚蠢,但是布鲁西洛夫的指挥还是很精彩的。
但是,让布鲁西洛夫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刚刚下完进攻命令的时候,就在他准备了三个月,打算发起反攻的时候,莫斯科却给他送来了一道让他无法接受的命令。
“司令官阁下,莫斯科急电。”
“砰……”布鲁西洛夫狠狠的将这封急电拍在桌子上,满脸的愤怒与不甘。
沙皇竟然命他停止进攻,停止一切军事活动,并任命他为和谈特使,在喀山与中华帝国皇家陆军进行前期的和平商议,另外莫斯科会派出专人前来进行和谈,而布鲁西洛夫目前唯一的任务就是,确保手中的六十多万军队不再受到任何的损失,并且尽快的与中华帝国皇家陆军进行接触,双方一旦达成和谈协议,那么布鲁西洛夫必须立即调二十万俄军回援莫斯科。
虽然很愤怒,但是布鲁西洛夫却很清楚莫斯科这么做的目的,套用一句前清慈禧太后的老话,洋人打仗,要的无非就是钱和一些土地,但是有些人要的可是大清的江山。
现在的沙俄政府,跟当年的清廷差不多处于同样一种情况,中华帝国要的不过是钱财和土地,反正也打不过,给他就是了。但是那些乱党们可是想着将沙俄政府推倒的,这他喵的哪能行?必须狠狠的打击,绝不手软。
再加上中华帝国同意和谈的消息被传到了莫斯科,这也让沙皇松了口气,并且立即命人统治布鲁西洛夫,禁止他做一些蠢事。
领土没了可以慢慢的抢回来,江山没了还指望什么去抢?
“乱党误国!”布鲁西洛夫暗恨着说道,旋即往椅子上一躺:“刚才的命令取消,散会,各干各的事去吧!”
进攻命令被取消,有人欢喜有人悠,但是大多数俄军士兵还是高兴的,起码他们不用再去送死了,开战两年,俄军在战场上至少战死了六十万,要不然的话,现在战争都推进到俄国的大本营了,他们岂会在兵力上处于劣势?
对于这些不想去死的人来说,只要不打仗,丢领土什么的随你的便,爱怎样就怎样,他们巴不得天天就这样混下去呢。
而布鲁西洛夫在郁闷了会儿之后,则是派出了自己的副官,让他亲自带队到喀山去跟中国人进行接触。
中京,事情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甚至事情发展的局面,要比前期他们预想的还要好。
原本王思锐预计的是三个集团军在喀山与俄军进行最后一场决战,彻底的消灭俄军的反抗精神,然后列宁的布尔神维克那边在得到了自己的支援之后,兴许还能够推翻沙俄也说不准。
但是谁能想到,当初为了拖延时间,随口开了个吓死人的条件,俄国人竟然答应了可以谈一谈,而这种时候他们这边也不好拒绝,毕竟条件是你提的,现在你又否定,这在国际上对于声望的打击还是很严重的。
而谈一谈对于中国来说,好处要大于继续打下去。因为这样一来,沙俄政府就有精力从前线抽出大量的兵力回援,去围剿列宁的布尔神维克,恩,就让他们狗咬狗,就让他们不断的内耗。
其实现在想一想,如果能够将俄国变成历史上民初那段军阀乱战的情景也还挺好的,毕竟列宁的布尔神维克在之后组建的苏联,王思锐还是有很大的戒心的。
所以,为了能够尽快的停战,王思锐则是直接将谈判的地点定在了喀山,前期让军队将领先接触,尽快的达成停战协议,然后好让俄军有机会把兵调回去镇压内乱。另一方面,则任命一位副总理带队,乘坐火车前往喀山进行具体的和谈。
前期双方的会谈很顺利,布鲁西洛夫的副官得到了准确的回应,接下来中国将会停止一切军事进攻,一切等到后方的谈判团过来再说,同时也希望俄军能够克制,如果双方在停战期间发生擦枪走火,那么战争就只能继续进行下去了。
最终,布鲁西洛夫的副官带着这一条保证屁颠屁颠的返回了司令部,而布鲁西洛夫则是有些怀疑,但是为了安抚莫斯科,他只能先命令自己带来的第十四军先行返回莫斯科,反正坐火车的话,也就一天的时间就差不多了,随时都可以支援。
第506章
移民新政策
谈判的事情王思锐并不担心,在战争中中华帝国取得了巨大的优势,那么在谈判中也没有理由会吃亏,而目前反倒是在内政方面让王思锐比较担忧。
随着国家的强大,各种政策出台,战略的布局,要想完全按照王思锐的既定方针走下去还是有些难度的。
而近日,工业推广的事情得到了认可,各地纷纷响应,一时间国内的工业状况可谓是更上一层楼,到处都是正在筹建的新兴工厂,到处都是在工地中干的热火朝天的老百姓。
但是在另一方面,也就是移民方面,工作却陷入到了极大的困难之中,响应的百姓更是寥寥无几,即便政府已经开出了只要移民巴西,或者移居帝国新在俄国打下来的土地,保证每人至少可以分到三十亩地,并且由政府帮忙建设房子。
有地种,有房子可以住,但是响应的人却依旧不多,各地移民署门前更是冷冷清清的,除了工作人员以外,更是连个人影都见不到。王思锐还是远远的低估了华夏人的思乡之情,而这种情怀,更是让他们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也不为所动。
其实这个也怪不得别人,当年南方百姓移民东南亚,那纯粹是因为国内实在是活不下去了,才不得不外出打拼,现在国内发展的很好,不缺吃不缺穿的,谁还会愿意离开故土到千里之外,万里之外的地方去打拼?
所以说,要怪也只能怪国家发展的太好了,让百姓们不想再到更远的地方去重新开始。
可是那些新打下来的土地难道就这么慌着?美洲的布局就此宣告失败?这绝不是王思锐想要看到的局面。中华帝国有四亿人口,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在王思锐看来,这个数字还是有些太少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4/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