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3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3/427


而德国和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中国,日本,俄国,虽然也被称之为列强,但实际上除了俄国的资历稍微老一些以外,其他的几个都是新兴列强,他们强大起来的只是军力,在海外殖民地方面并没有什么话语权。
而俄国现在基本上已经被中华帝国给打回了原型,如果,如果王思锐口中的所有列强都会牵扯进来,那么将其称之为世界大战可就丝毫不为过了。到时候,但凡是这些列强控制的区域,都将爆发或大或小规模的战争,甚至可以说,但凡是太阳和月亮能够照到的地方,几乎都会发生战争。
“不错,朕的确称它为世界大战,这是一场老牌列强与新兴列强之间的战斗,它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事实上,从普法战争德国胜利的那一刻开始,就埋下了这颗种子。而我们作为新兴列强,此次也必须要参与进去,此战不仅仅只是为了彰显出我们中华帝国的强大,还要通过这场战争,让帝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王思锐毫无阻拦的道出了自己的目的。
没错,历史上美国利用了两次世界大战成功的取代了英国人的世界霸主地位,但是现如今中华帝国的军力比美国更强,发展潜力也丝毫不亚于美国,加上自己这个穿越者的外挂,王思锐不想像美国那样去用两次世界大战来取代英国,他更希望将一战拖的时间更久一些,然后然中华帝国在这一战之中就能够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
虽然难度很大,损失也会很大,但是王思锐却并不在乎,为了彻底的避免二次大战,在一战中多付出一些也是值得的。
第502章
第一个目标:日本
让中华帝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这他喵的是多么宏伟壮大的理想啊?这是每一个帝国子民都希望看到的局面,让那消失了数百年的世界第一强国重新站立起来,恢复汉人河山在世界上的地位。
而在王思锐说出这句话的那一刻,几乎所有人都瞬间的感觉到了热血沸腾,甚至隐隐的有些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
但是稍微过一会儿,等这股兴奋劲儿过去了,这才发现,理想终归是理想,想要实现可没那么容易的。中华帝国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固然比以前强大了许多,甚至已经能够站在列强的位置去看待其他国家,但中华帝国毕竟是个刚刚建立几年的新国家,根基不稳,这个时候他们最应该做的是稳固根基,然后在图霸业。
“陛下,如果这场战争的规模真的如此之大,恐怕我们手中的资金会出现问题,而再过几个月就要恢复正常的税收了,除非是增加税收额度,否则的话,怕是很难维持这样一场战争的消耗。”王士珍苦皱着眉头说道,战争打的就是钱,没钱还怎么打仗?
虽然中华帝国在这方面的束缚并不算重,因为很多资源行业都归政府所有,他们只需要支付工人的薪资以及一些必要的经费即可,但是如此庞大的消耗,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刚刚恢复正常的税收就加税,这无疑是在动摇帝国的根基,也不符合帝国为民服务的立国初衷。
“这也是朕刺激消费的目的,困难大家都有,但错过了这个时机,下一次可就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了。”王思锐轻轻的说道:“不过还好,我们也不是没有任何的优势,起码在地理位置方面,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在亚洲地区,俄国已经败了,我们只剩下了唯一的敌人,日本。剩下的都是一些中看不中用的家伙,所以说,在战争前期,我们的压力并不大,而朕对总理府只有一个要求,从现在开始,全力发展工商业,修建基础设施,继续加大对刺激消费政策的实施力度。至于加税,这个就不用考虑了,或许一两年后,我们就要实施减税政策了。”
战争,是掠夺财富的表现,而在一战和二战之中,世界各国都纷纷加收了战争税以满足战争所需,但是这样做会导致通货膨胀,国内经济崩溃。而德国在战争中却反其道而行,非但没有加收战争税,反而对国内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减税,以此来维持国内的稳定,而这种做法也很有效。
加上王思锐对于中华帝国的定位,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到战场上去跟列强拼命,所以他们的消耗也不会像其他列强那么大。
而同样的,中华帝国拥有着大片的领土,加上近期占领的俄国领土,可以说本土的资源就用之不尽,在资源方面,他们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只要运力足够,生产力足够,他们是有能力生产出更多的战备物资的。
但是这样便会大量的挤占民用物资的生产数量,这个是必然的,而民用物资减少了,则意味着货物价格飞涨,物以稀为贵嘛,道理谁都懂,唯一能够解决这种局面的办法,就是加大对工业的投入,使总产量不断的提高,以此来保证民间货物的需求。
就从这一点来说,开放民间资本进入,这一步已经帮助他们解决了部分这个问题,但是就目前而言,问题解决的依旧不够透彻,如果战争规模继续扩大,目前的工业产值还是远远不够的。
那么解决的办法就是,继续加大民间资本的引入,同时让更多赚到钱的商人继续投资,或者扩建工厂,扩大生产规模。
“要想在短时间内扩大规模,目前唯一的方法就是出台一系列的刺激政策。”王士珍也听出了王思锐话语中的坚定态度,颇有些无奈,也只能就这么算了,再有两年,他就要卸任了,而如今王士珍也是越来越觉得自己似乎是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即便如此,他也不想拖累帝国的后腿。
“政策可以给,比如让机械制造局降低设备的价格,只保证工厂正常运转的利润即可,以此来刺激民间资本的进入,土地方面可以让百姓自主出让土地,并且以土地折价兑换工厂股份,以此来减小投资者的资金不足等问题。再不济的,也可以由各个村子自己想办法,集资修建工厂,各户以土地,以人头入股,按时发放利息。方法总归是有的,但是要把握好度,绝不能让一些蛀虫从中得利。”王思锐点着头说道。
目前国内有三个机械制造局,分别是天津机械制造局,开封机械制造局,南京机械制造局,这三个都是国有企业,而国产的机器设备,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出自这三个制造局,而这些年来三个机械制造局所产生的利润,也全部被投入进去扩大厂区,扩大产能,现在即便是来上一大批订单,他们也能够消化掉。
王士珍点了点头,他已经没话说了,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制定一套政策,然后拿来让皇帝签字,再然后就可以发放出去了。哦,对了,还要立即通知三个机械制造局,立刻开足马力生产机器设备。
“陆军方面也不能怠慢,未来三年内,陆军总人数要增加至一千万,其中八百万的一线部队,二百万可以随时补充的预备役部队。其中至少要有一百万可用于登陆作战的陆战队。”王思锐转而继续吩咐道,难度很大,但是也并不大,因为军营中目前的部队已经达到了五百七十万,如果除去八个月的时间,就是用两年零四个月去训练四百三十万的部队。
恩,压力可能会有些大,因为三年后如果要确保这些部队都可以投入战斗的话,那么也就是说,至少在明年夏季之前,就要将这四百三十万新兵招进军营,然后用两年的时间去训练他们作战,这样的话,中华帝国就会走上美国的老路子,在战争初期可能会损失较大,但是随着战争的进展,这些投入战场的兵力会越来越有经验,损失越来越小,从而蜕变成为一支精兵。
这其中最大的压力就在于在未来一年内招募四百三十万新兵,这个才是最难的。
“陆战队前期可以从现有的部队中进行选拔,主要条件就是考核他们的水性,先组建一支部队,然后再从新兵中挑选合适的人进入培训,这样可以加快陆战队的组成。”徐世昌紧跟着附和道。
压力的确有,但是皇帝既然下了命令,他们这些为人臣子的,就只能去想尽办法的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在场的所有人都认为,他们是有能力一战的,要是没有那个能力,这帮人中总会有人站出来反对的。
四百三十万人虽然不少,所需要的费用也不少,而且那三十个亿的资金也被安排好了去处,但是没关系,总是会想出办法的。而且组建预备役其实也并不怎么花钱,只要不上战场,从经费中扣一点出来就够了。
“就先组建两个师的陆战队吧,一年内,陆战队要扩充至五个师。”王思锐点了点头,之前因为海军以及俄国战场的关系,所以并没有急于组建陆战队,加上王思锐也并不想过早的投入战争,所以组建陆战队的计划被一再的拖延了下来。
但是现在俄国战场那边基本已经进入了尾声,他们也有精力去组建陆战队了,而且以老兵为基础,一年的时间也差不多能够成军,而此时的海军,经过几年的发展,也已经具备了作战能力。
“海军即刻做出一套计划,在陆战队成军之时,与日本海军进行决战,彻底的歼灭日本海军,而一旦日本海军覆灭,便是帝国将士踏上日本本土的时候。而日本,则是帝国的第一个对手。”王思锐再发狠心道,日本绝对要尽早的解决掉。
而海军的实力王思锐是一点也不担心的,因为在三年内,帝国已经建造了四艘战列舰,其中前两艘用了一年十个月的时间,后面两艘因为有了经验,所以建造的时间被大大的缩短,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而目前,海军造船厂正在建造一种全新的舰船,航空母舰。
或许不能被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其实就是以战列舰作为基础,扩大了其体积,将上层甲板改为飞行甲板,但是现在还是战列舰的时代,而飞机对于起飞条件的要求也并不高,所以这种简陋的航母也是可以满足所需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空军研究所已经制造出了可以短距离起飞的轰炸机以及战斗机,虽然在航程方面还有很大不足,但是作为海军航空兵还是可以使用的。
目前位于吕梁的空军学院也正在加紧的培训飞行员,而现在的空军学院早已不是建立之初的空军学院了,现在他们共有教员近百名,一次性的可以培训五百至一千名飞行员,虽然大家都是菜鸟,距离作战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无所谓,他们还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去训练。
第503章
琉球国书
御前会议结束之后,外交大臣唐绍仪便立即召见了德国驻华大使穆默,正式提出了德国归还山东半岛主权归属的要求,双方进行了整整一个上午的密谈,密探内容无人得知,双方也没有对外进行公布。
会谈之后的第三天,德国驻华大使穆默正式回复唐绍仪,德国同意归还山东半岛主权,但是德国位于山东半岛的利益必须得到保证。
唐绍仪则是直接同意了德国人的条件,其实这个也没什么好纠结的,德占山东其实早就名存实亡,山东半岛的实际控制权早就被中华帝国给收了回来,而这几年来在山东见到的德国人也并不多,主政的全部都是中京派出的官员,甚至连底下的百姓都误认为,山东早就被收回来了。
但其实双方一直都在洽谈这件事情,德国方面为了保证他们在山东的利益,所以也一直没有同意,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德国人在霸占着这个名义上的控制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反而有可能会惹怒中国人。
所以,德国人不得不同意中华帝国的要求,归还山东半岛。
而德国人在山东的利益,这个就更没什么纠结的了,这些利益只不过是德国人在山东的投资项目,其中以钢铁为主,早在中华帝国成立之时,双方便立下了协约,中华帝国保证德资公司不受冲击,但是所有原材料,工人,必须按照中华帝国的规定来进行买卖,雇佣,这也等于间接的帮助了山东地区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
该收的钱一分没少,该赚的钱也同样没少,而且还有税可以收,德国人要的这个保证,就是归还山东主权之后,中国方面要继续按照原先的协约为他们提供原材料,并且不得强挖工人等等。
而至于德国这次为什么会这么痛快的归还山东半岛,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与唐绍仪之间的那场会谈,会谈期间,唐绍仪已经明确的指出,一旦欧战爆发,双方必将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如果德国拒绝归还山东半岛主权,那么就意味着其他国家可以在开战之后出兵占领山东,这是绝不允许的。
如果中国出兵收回山东的话,即意味着中德之间要直接面临着交战,这不是任何人希望看到的局面。虽然德国在山东根本就没有多少兵力,但理论上的确是存在这种可能的,历史上日本就是借助一战与同盟国开战为由强行占领山东的,王思锐可不想让历史重演,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敌再进入中华帝国境内,哪怕只有一次。
而论军力,中华帝国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世界之最,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便占领了大片俄国领土,要知道,就在几年以前,俄国还能随意的欺凌中国呢,这种反转来的太快,简直让人无法接受。
而这几年来中华帝国在各方面的表现,均让世界各国为之一愣,有震惊的,有恐惧的,也有兴奋的。
紧接着,帝国日报便爆出了俄国已经委托英国方面前来协商停战事宜,虽然说的比较委婉,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俄国人这是顶不住了,希望能让英国人来帮忙探探口气,如果中华帝国有停战的意思,那么双方便坐下来洽谈一下。
而在这条新闻的同一版面,几乎用了一半的版面来公布中华帝国以正式收回德占山东半岛的主权,自此,中华帝国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九十的收复领土任务,甚至毫不避讳的直言点出,下一个收复目标既是台湾。
一时间,国内收复失地的热情更是激情澎湃,不少的青少年,工人阶级纷纷走上街头,强烈支持帝国收复失地,完成统一祖国大业。
而在游行队伍当中,中间混杂着不少的势力,其中的一股势力,在亲自感受到这种狂热的气氛的时候,内心深处也忽然间燃起了阵阵的热血。
……
总理府,战争虽然让人压抑,但是在这种狂热的气氛下去工作,所取得的效果却也是显然易见的,趁着这股爱国风潮,帝国总理府接连颁布了数道政策,从各方反应来看,效果很不错,如果能够全部落实下去,国内的生产总值差不多能够扩增一倍,应对接下来的战争,也会让人更加具有底气。
不过今日,总理府却是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般来说,能够出入总理府的,除了政府职员以外,除非是国外领导受邀前来访问,但目前为止还没有邀请过一个国外高层,所以除了本身的职员,外界根本不知道总理府内部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
昨日中午,王士珍接到了一份拜帖,而且还是一份外事拜帖,按理说这种事情应该直接去找外交大臣唐绍仪的,但是在看了那份拜帖之后,王士珍还是答应了跟对方见上一面。
“小臣向明德拜见上国总理大人!”向明德自1898年便居住在福州,所以中国话说的很是流畅,根本听不出他其实是个外国人,再加上相貌什么的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只要他自己不露底,很少会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快快请起,如今咱们已经不兴这一套了,你已居住帝国这么多年,可不再按照古礼行事。”王士珍坐在那里,轻轻挥了挥手,示意向明德起身。
“总理大人,您怎么知道小臣已在帝国居住多年?”向明德愣了下,他的确自1898年就居住在福州,他的父亲,长兄也都葬于福州,但是这些年来向明德可是一直都隐姓埋名的,且很少向人提起过以前的事情。
“帝国有愧于你们,若是连你们都不去关注,又岂能担当上国?”王士珍呵呵一笑。
向明德,正是向志礼的次子,而向志礼则是琉球第二尚氏王朝末期的王族,义村御殿三世,向志礼也是尚氏王朝末期亲清的首领之一,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县,许多支持清朝的琉球士族被日本方面逮捕,其中包括了曾任三司官的亲清派首领毛允良,毛允良在被逮捕之后,因遭受到日本方面的虐待,仅仅十天之后便去世。
自此,向志礼成为了亲清派首领,并暗中反对日本对琉球的统治,1894年至1895年,甲午战争时期,向志礼率领亲清派的琉球士族前往琉球寺庙,名义上是祭拜琉球先王,实际上则是祈福清朝战胜日本。
1896年,琉球国王尚泰的儿子尚寅、尚顺发动共同会运动,要求日本政府提高冲绳自治权力,向志礼则前往东京,希望能够与天皇进行会谈,从而帮助两位王子的运动,但最终天皇以身体欠恙而拒绝会见,向志礼只好返回琉球。
同年,向志礼见复国无望,便带领着长子,四子前往清朝进行交涉,因为风太大,最终抵达了温州府,被官员送至福州柔远驿进行安置,1898年,向志礼将赴首都交涉时染病身故,此时向明德来到福州,在举办完父亲的葬礼之后便留了下来。
而当时他们还是对清朝抱有很大希望的,但是接下来的几年却让人失望不已,国王的去世,更是让所有人都失去了主心骨,好在中华帝国没过几年便重新崛起,而这次的崛起更是让所有琉球人大为振奋。
向明德便想办法联络了位于日本的琉球王国最后一位王世子,尚典,并且获得了尚典的支持,但是在那之前,向明德一直都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所以这件事也就这么拖延了下来,加上他知道当年中华帝国的海军还未恢复元气,也无法帮助琉球复国,但是现在不同了,所以向明德来了。
听着王士珍的话,向明德感动的痛哭流涕,琉球王国就像是个没人要的孩子似的,在日本被到处欺负,上国又因为国力羸弱而难以顾霞,但是在听到这句话的那一刻,向明德感觉到,琉球人这几十年来所受的苦都是值得的,上国还没有忘记他们。
要问清朝的属国为什么忠诚度这么高,呵呵,这个跟古代的历史是有一定关系的,特别是明朝时期,堂堂上国,地大物博,对于一些臣服的国家可是很大方的,比如你今年来上供,送来了价值一百金的土特产,那好,作为老大的我,自然是要回礼的吧?我就回你价值一千金一万金的土特产,外加上一千金一万金的现金,而且来了就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就问你怕不怕?
而且还有一个特点,你让我面子上好看,我就让你过的舒舒服服,你的国家你想怎么治理就怎么治理,我不管,也没心思去管。
试问,这样一个每年都能固定给你好处,而且又不干涉你内政的上国,上哪找去?殊不知,琉球,越南等国家,每年就靠着朝廷的回礼过日子呢,想想就觉得恐怖,一个国家,虽然不大,但是靠着上国的回礼就能支撑国家一年的开销,忠诚度能不高吗?
而根据史料记载,明朝明明很富有,但是民间却很贫困,最终导致亡国,而明朝的灭亡,很大程度上跟这种回礼制度有关系。而这一起源来自于永乐王朝,当时的户部尚书更是头疼的想自杀,每年都要想办法去筹钱回礼,而国家也没钱去干别的。
“总理大人,琉球王世子尚典修国书一封,由小臣代为上呈上国……”
第504章
琉球复国的两个条件
尚典的国书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的高大上,甚至连材质都只是普通的纸张,上面到处都是折痕,似乎也告诉了王士珍,这封国书是历经重重困难才最终送到他的手中。
国书上的内容并不多,寥寥的几行话,不像是一个“国君”那种大气风发的姿态,反而有些像是囚牢中的犯人,悄悄的托人捎一封家书出去一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3/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