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3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2/427


看着钱老板一副志在必得的姿态,秦茂才心中一阵冷哼,这些人还真是为了利益什么事情都敢干啊?但是很可惜,运通公司是皇帝第一个视察,并且看好的行业,如果这次要是让某些人的阴谋得逞了,那可不仅仅只是其他股东损失了资金,就连皇帝也丢了面子。
敢让皇帝没面子,这要是放在以前,早就抄家灭门了,这也就是皇帝心胸宽广,以德服人,才没有去下那种命令,但是皇帝没有下令,并不代表下面的人没有想法。
“钱老板,关于你借款的协议我们已经得知,而目前银行和政府方面并不是怀疑这笔钱是否来路不正的问题,这么跟你说吧,在接到你们的股权变更协议之后,帝国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根据我们所得知的情报,现在怀疑有人在恶意收购运通公司。
而运通公司是皇帝第一个视察的企业,在国内也具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政府允许运通公司为自身发展谋求出路,但是绝不允许被人恶意收购,我的意思你应该明白吧?
而且关于这份股权变更协议,你们搞错了一点,你们只是按照注资资金来当作公司价值,这是极其不合理的,所以,接下来政府会深入调查关于恶意收购的事情,同时银行方面也会正式介入,对运通公司进行资产清算,并且给出一个合理的预估价位。”秦茂才说道。
“恩,这一点是我们银行的失责,在这里我向你们诸位道歉,并且保证以后不再出现同样的错误。而当时没有告诉你们,所有跟贷款有关系的公司,在偿还完贷款之前,如果出现股权变更,需要对银行进行申请,并且接受银行的资产清算,最终以银行的预估价位进行交易。”庞蕴也及时站起来说道,态度很诚恳,但是也很明显,这一次他是偏向孙浩晟等人的。
而政府和银行要介入调查,这件事情谁也拦不了,当天下午,银行方面就派出了一支十人团队进驻运通公司,在政府职员的监督下进行资产清算。而另一边,帝国政府也正式向江浙巡检发出指令,对盛宣怀进行约谈。
中华帝国的运作机制与后世差不多,除了各省省长以外,还按照不同的地区派出了巡检,全国一共有十一位巡检团,这些并不是固定的职位,而是轮回循环制,每一个巡检团在一处只能待半年的时间,半年以后将会打乱重新划分,五年以后,将会重新任命新一轮的巡检团成员。
这些类似于后世的纪委,他们的任务就是到处走访,发现问题,上报问题,解决问题,这些可以是政府方面的,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职权范围很广,手中的权利也很大,就连各省省长也不敢轻易的得罪这些巡检团成员,而巡检团又踪迹不定,很难让人找到他们的位置,也正是这种隐秘巡检机制,让各个地方的政府职员不敢轻易的徇私枉法。
银行在运通公司一直忙碌了四天的时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财务等数据,最终在第五天给出了具体的估值,而另一边,江浙巡检也在接到命令之后的第三天正式约谈了盛宣怀,对于国家机构的干涉,盛宣怀也只能无奈的选择了避让,他已经没有了官员的身份,加上国家的干预也让他意识到了运通公司对于帝国来说非同小可,虽然入股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这也丝毫没有影响到盛宣怀入股的态度。
在得到了盛宣怀的保证以及未来的计划之后,江浙巡检结束了这次的乐坛,并将最终的乐坛结果上报帝国政府。
在政府干预之后,钱老板瞬间失去了一切的后援支持,瞬间由主动转变为被动。
而运通公司的估值也由银行正式传递给了他们,关于这个估值是怎么计算的,没有人知道,但是这个估值的数字,却将众人吓的半死。
运通公司的总估值为400至700万之间,谁又能想到,一个成立两个月的公司,注册资金仅有二百三十万的公司,竟然能够在两个月后将市值翻了二到三倍之多?
而银行方面也给出了计算方式,公司价值=预测市盈率x未来12个月利润,预测市盈率=当前市值/当前财务年度总利润,或未来12个月总利润。
这场关于运通公司的闹剧在政府出面干涉之后正式的落下了帷幕,孙浩晟,老吴和老赵三人继续增资一百万,进一步压缩了老钱和老李两人的股份,而有了这一百万的资金支持之后,运通公司也暂时关闭了融资的大门。
紧接着,盛宣怀迅速的收购了老钱的股份,老李则是临时反悔,不再出售股份,而盛宣怀则取代了老钱,成为了运通公司的第三大股东。
第500章
一战爆发
1909年6月29日,远在俄国的皇家陆军已经基本上将战线推进到了秋明,俄军正在紧急的朝着秋明附近调兵,打算在秋明地区与中华帝国进行一场新的决战,而这也将会是两国之间的最后一场决战,如果俄国输了的话,那么就是最后一场,如果俄国赢了,接下来可能还会有其他的决战。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俄国胜利的希望并不大,另一路皇家陆军,以第三集团军为首,已经占领了大片的哈萨克领土,并且从奥伦堡,奥尔斯克,卡尔塔雷和特罗伊茨克四地分兵北上,将与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对俄军实行三面合围。
此次投入的总兵力高达上百万之多,而俄军无论是在装备亦或者人数方面,都不占据任何的优势。而一旦此战再败,那么俄军将会失去继续战斗的能力,况且就是此时,就连俄国国内也并没有人看好俄国能够取胜。
通过这两年的战斗,更是让俄国和整个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的强大,虽然后悔,但却晚矣,现如今的他们,也只能默默的承受着这一切。
远在俄国的决战即将打响,俄国亦是内乱不断,得到了大批武器装备支持的布尔什维克,瞬间焕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一连占领了数座城市,并且以此为基础,迅速的扩大着自己的实力。而布尔什维克的仁政,也获得了大量俄国百姓的认可,甚至有不少的百姓,纷纷举家迁往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区域。
而莫斯科方面尽管对此严厉打击,可谓是围追堵截使尽了办法,但是却依旧无济于事,甚至有不少的俄军都直接举家投靠布尔什维克。
俄国正式的陷入到了内忧外患的危险局势之中,而列宁则是抓住了机会,一方面宣扬沙俄政权的贪婪,无知与自狂自大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一方面大肆的宣扬,推翻沙俄政权之后,他们必将与中华帝国展开谈判,尽快的结束这场战争,他们要带领着俄国人民重新站立起来,不再受到战火的侵扰。
列宁的言论,让他在俄国境内疯狂的吸粉,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就让列宁治下的人口总数突破了两百万,而且这一数字每一天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沙俄政权一方面筹备着秋明的战事,一方面应对着布尔什维克的偷袭,可谓是忙的手脚错乱,此时,有人向沙皇提出了答应中国人的条件,尽快的与中国人停止战争,然后调兵回来剿灭作乱的工人阶级,进一步的稳固沙俄政权。
就在6月29日,沙皇尼古拉二世正式点头同意了中国人的条件,并且交由英国人转告中国人,同时允许皇家陆军开往喀山,俄军也将撤往喀山以西,双方将在喀山进行和平会谈。
而俄国人希望停战的消息尚未传来,位于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却再一次爆发了一场巨大的危机,同样也是在6月29日,一条国际电报被发送回了国内,而这封电报也被立即送往了王思锐的案台。
在看到这封电报的时候,王思锐有些不敢相信的揉了揉双眼,不停的看了三遍,又跟电报员确认了几遍,这才相信了电报上的内容。
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遇刺身亡,袭击者是一名叫加林西普塞尔维亚青年,关于袭击者的名字王思锐倒是不记得了,但是感觉好像是跟历史上不一个人,不过这并不影响整个世界的历史格局,因为斐迪南大公夫妇的确遇刺了,而且也身亡了,只不过时间提早了五年而已。
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身亡之后,奥匈帝国立即整军备战,一副要荡平塞尔维亚的姿态,而塞尔维亚虽然在奥匈帝国的控制之下,但实际上却是英国人支持的国家,而且也加入到了协约国协议当中,所以,面对奥匈帝国即将到来的怒火,塞尔维亚方面只能向英国人求助,希望能够获得英国人的帮助。
而奥匈帝国一方面是因为皇储遇刺而愤怒,另一方面也是早就想将塞尔维亚等国家纳入自己的领土,而另一方面,奥匈帝国在事件爆发之后,也立即联络了德国方面,并且获得了德国的支持。
奥匈帝国在得到德国的支持之后,便开始了大肆的整军备战,其实该准备的早就已经准备好了,现在要做的只不过是重新整合一支新的部队,然后将他们调往前线,接着就可以开战了。
事态发展到这一步,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华帝国在整件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个角色很不光明,甚至会被人厌恶,但却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
随着中华帝国的崛起,王思锐的扰乱欧洲计划的稳步实施,德国得到了大量现代化的军事装备,例如坦克,例如在中国制造的步枪与机枪以及弹药等等,而光是在中国方面给予他们的支持,就足以让他们瞬间武装一支百万大军。
虽然他们付出了一些军工设备与相应的技术,但是却不得不承认,这一招的确是瞒天过海,成功的瞒过了英法美等国的视线,让他们误以为这是中国人在扩军备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德国人的威胁。
奥匈帝国虽然没有在中华帝国获得太多的支持,但是身为德国的盟友,他们也还是从德国获得了不少的支持,所以此时对于战争,他们也还是比较有底气的。
而德国瞬间多出来的这百万大军,倒是让英法等国吓了一跳,军队不可能凭空多出来这么多,经过一番的调查,英法两国愕然发现,这支多出来的百万大军,竟然已经秘密的组建了两年的时间,而除了这支百万大军,德国还正在扩建两百万军队,其中的一百万在半年内即可投入战斗,余下的则在一年内可以完成训练。
加上德国原本就有的七大军团共148.5万人的军队,德国的总兵力增加到了248.5万人,而同时期法国可参战的部队也不过才刚刚一百万,英国也多不了多少,即便两国加起来,兵力也没有德国多。
而再加上奥匈帝国的两百万军队,奥斯曼帝国的一百多万军队,协约国在兵力方面已经完败于同盟国。更要命的是,俄国在中华帝国的打压下,已经大伤元气,短时间内也根本无法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在此极其被动的局面之下,英法两国也不想跟德奥为首的同盟集团爆发正面冲突,但是塞尔维亚又是协约国成员,如果英法两国无动于衷的话,那就等于是将塞尔维亚给推了出去,这甚至有可能会导致整个协约国解体,后果不堪设想。
帮也不是,英法还完全没有准备好,加上德国组建了三个装甲师,英法两国的装甲部队还没见踪影呢,根本就打不过。不帮也不是,协约国一旦解体,英法两国将会更加被动。
于是,英法两国便将希望寄托到了和平谈判上面,希望能够以和平的方式来暂时拖延住这场战争,另一方面,则是加紧战备扩充。
当然,关于英法两国的考虑,王思锐并不知道,但是他却很清楚,萨拉热窝事件,斐迪南大公夫妇的遇刺身亡,正是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而得到了中华帝国大量支持的德国,如今的军备力量也早就超过了历史同一时期,并且对协约国方面产生了碾压局面,而好大喜功的威廉二世,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所以,王思锐已经可以十分的肯定,一战要爆发了,而且还是提前五年的时间爆发。
让一战提前爆发,这有利于中华帝国,加上中华帝国对于俄国的战争也基本上进入了尾声,只要皇家陆军在前线能够歼灭俄军主力部队,那么沙俄基本上就已经完蛋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如今也是节节胜利,打的沙俄政权苦不堪言,一旦欧洲陷入战乱,那么中华帝国腾飞的时机就算是真正的来临了。
那么接下来,中华帝国的责任就是让这场世界大战持续的时间更久一些,让欧洲列强消耗的更加彻底一些,同样的,也让中华帝国能够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
前段时间的战争债券的顺利发行,让军方早已变成了财大气粗的家伙,除了目前现役的近三百万军队以外,预备役军营内还有一百五十万进入中后段训练的新兵,以及一百二十万刚刚进入军营不到三个月的新兵。
在未来三个月内,皇家陆军的现役部队将会增加至四百五十万左右,八个月后,将会增加至五百七十万左右,但这远远还无法满足王思锐的最终要求,尽管中华帝国的军力已经成为了世界之最,但是来自于后世的王思锐很清楚,没有个七百万靠上的军队作为支撑,根本就别想在这个世界上成为老大。
所以,对于军队,王思锐的底线是八百万,并且时刻保持二百万的预备役部队,但是在战争前期,四百五十万的军队已经暂时够用了,甚至是用不完。
“通知王总理,军部徐世昌,海、陆、空、后勤、安全局总长立刻过来!”放下了那份电报,王思锐立即召集了军政高层,接下来,他终于可以在国际舞台一展拳脚了。
第501章
帝国的野心
空军是军事变革中又一个全新的产物,相比较于陆军的装甲部队,这支全新的空军部队显然更加的神秘,为了保密,就连内部都有很多人都还不清楚空军的作用,甚至不知道空军的规模,他们的驻地,拥有什么样的装备。
而第一任空军总长,挑来挑去的,也唯有让唯一对空军有所见解的王林来暂时担任,很显然,王林已经被王思锐给当作了万金油来使用,做过护卫统领,做过特种部队总教官,做过空军飞行学院校长,现在又当上了空军总长,似乎是除了海军他没有涉及以外,所有的军事方面的事情,他都有所涉及。
不过空军只是王思锐对他们的称呼,事实上,到目前为止空军也还没有正式挂牌成立,军部旗下依旧只有海军,陆军以及后勤和国家安全局这四大部门,外带一个规模不大,也没有兵权,但实际权力却一点也不小的军政部。
而空军目前只是挂名在后勤部旗下的一个规模很小的机构,整体人员并不多,连带上空军总长王林,也不过才二十来人,而这些人日常的工作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习,尽快的接触空军,了解空军。
一个全新兵种的建立,又岂会那么容易?尽管王思锐已经较劲了脑汁,但是没有庞大的基础,在一切都只能从零开始的时候,也只能采取这种笨方法一点点的去发展。
好在其他国家这个时候还没有重视空军的作用,虽然目前的发展依旧困难重重,但好在他们再一次的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
军部与总理府一左一右,分列皇宫两侧,同时为了方便两部高层出入皇宫汇报工作,所以在这两侧也都开了一个小门,当然,没有命令的话,除了几位被允许可以随意出入皇宫的高层之外,任何人都无法通过这道小门。
而这个时候,中京行政区的好处就显现了出来,这使得行政区内到处都是行政的气氛,大部分的军队都被派往外围进行警戒,内部只保留少部分机动兵力进行巡逻以及放暗哨,至少在行政区内,安全方面是不用担心的,这也是王思锐为什么敢将贴身护卫王林放出去的原因。
二十来分钟的时间,被王林喊到的高层前前后后的进入到了这件书房,这是平日里他们来拜见皇帝的地方,至于前方的宫殿,那个只有在进行朝会的时候才会使用。
“巴尔干半岛发生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吧?”见人员到齐,王思锐也不在墨迹,现在时间就是希望,他可不想在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耽误太多的时间。
台下众人纷纷点头,早在年初的时候,王思锐就提醒过他们,让他们平日里多注意一些巴尔干半岛的情报,所以一旦有那里的电报发过来,在场的这些人也都会收到一份。
“斐迪南大公是奥匈帝国的皇储,此次他被刺杀,的确会对奥匈帝国产生较大的影响,而通过电报来判断,奥匈帝国似乎已经愤怒了,似乎,一场战争即将爆发。但是目前也无法肯定这场战争是否真的会爆发,塞尔维亚有英法俄等国的支持,虽然俄国如今被我们打的节节败退,内部又陷入了混乱,使得俄国短时间内无法参与进来,但是这会使得他们的对手由相对较弱的俄国转变为更加强大的英法,如果此时英法出面调停,恐怕奥匈帝国也不敢太过放肆。
但毕竟被刺杀的是皇储,奥匈帝国的怒气肯定还是有的,若想调停,恐怕英法等国要放一次血了。”王士珍分析着斐迪南大公被刺杀之后可能发生的局面,其实根本没什么好分析的,皇储被杀,这可不是件小事,放在那种非君主立宪制国家,发生这种事情的确足以让他们掀起一场战争。
不过联想到斐迪南大公的遭遇,这让王士珍有了一丝的担忧,继续说道:“陛下,您看是不是加强一下云、贵二位皇子身边的保护力量?”
“不必了!”王思锐摇了摇头,云皇子是王思锐的第一个儿子,在他上面还有个长公主,今年三岁,云皇子两岁半,贵皇子刚刚一岁,不过王思锐属于那种比较喜欢折腾的人,他不希望自己的皇子未来是那种嚣张跋扈的人,所以也就立下了规矩,皇子出生半年后,就要被送往民间进行寄养。
要让皇子们在小时候就去体会民间疾苦,然后一直等到十二岁,才会被召回宫中,开始正式的接受皇家教育,虽然不知道这样做会不会有效果,但是体会民间疾苦对于一个皇子,未来的皇帝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而相对应的,每送出一个皇子,则会找来一个相同年纪的男婴由皇室进行抚养,这些替代皇子的男婴将会接受高等的教育,这也算是对他们的一种补偿,等到十二岁的时候,真正的皇子归来,他们也将会离去,回到父母的身边。
不过这一切都是在暗中进行的,除了这几位高层知道以外,外界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事情,而那些抚养皇子的人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目前两位皇子的抚养人都是从军中退役的军官,并且每人身边都有一个营的兵力进行暗中保护。
只要消息不泄露出去,两位皇子的安全还是可以保证的。而这次斐迪南大公遇刺的事情,也是引起了王士珍的重视,生怕这种悲剧发生在中华帝国,虽然二位皇子还小,皇后和两位娘娘也再有身孕,但是谨慎一些还是很有必要的。
王士珍的关心倒是没错,但是很显然,今天的会议主题明显不是关于二位皇子的安全问题。军国大事,又岂能被这些家事所影响?再者,难道王思锐就真的不关心这两位皇子吗?殊不知,在他们每个人身边,王思锐还秘密的派遣了一支二十人的特种部队进行秘密的保护着呢,这二十人才是真正的杀手锏,而且,两位皇子所在的位置,距离特种部队的训练营都很近,安全自然不是问题。
“战争,肯定是会爆发的,而且这次战争的规模远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甚至所有的列强都有可能被牵扯进来。目前我们所做的准备也还远远的不足,今天把你们招进来,主要就是想商议一下接下来的部署问题,关于这一天,朕已经等了九年了。”此刻,王思锐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野心,甚至直白了当的告诉他们,自打起事以来,他就在等着这一天的到来了。
虽然这话听起来有些瘆人,难不成皇帝早在九年前就预料到了今天这件事情?不过仔细的想想,皇帝似乎总是能够先人一步的去做某些事情,而在国际上的动作并不大,但是每一次都能够很好的掐准列强的脉,在他们彻底的恼怒之前赶紧抽身离开,并且能够利用列强之间的隔阂来为自己争取好处。
“所有列强都参与进来?那岂不成了世界大战?”徐世昌猛的打了个冷颤,这的确太吓人了,列强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列强,除了他们本身强悍的实力以外,还有就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影响力,而影响力是靠什么来支撑的?军力和殖民地。
英法美作为老牌列强,他们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可谓是遍地开花,而后两者加起来甚至都无法跟英国相抗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2/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