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3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4/427


可是当德军将坦克开进到巴黎市内之后,战局便再一次的发生了转折,原本僵持的战场,因为突如其来的钢铁洪流而发生了改变,法军即便是依靠着建筑与防线作为依托,也依旧无法跟钢铁洪流进行抵抗。
一时间,英国国内一片沉默,英国人和美国人联合在美国加紧研制坦克,同时,英国国内也正在进行着坦克的研究工作,他们甚至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测试,每当一台坦克下线之后,就会被直接送往战场,然后在战场上去勘测数据,然后去修改。
凭借着一代又一代的坦克被消灭在战场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英美两国联合研制的坦克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美国强大的工业能力也再一次的展现在众人眼前,仅仅一个月的时间,美国人便生产了一个坦克团的新式坦克,并且在1910年的2月份,也就是战争爆发之后的第八个月,将一个坦克团的坦克送到了法国战场。
德国陆军横扫一切,但是德国海军却只能苟延残喘,在英国海军的压制下,德国海军基本上失去了所有的活动区域。
随着越来越多的坦克加入到战场,刚刚开始了十个半月的战争,便陷入到了僵持之中,双方的坦克军团你来我往,相互夺城,相互战斗,相互损失,又在各自不断的补充着损失。
德国海军为了弥补军舰方面的不足,脑洞大开的组织了一支空军部队,利用飞机携带大重量的炸弹,然后自上而下的去攻击英国人的军舰,刚开始的时候,英国海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
但是等英国人反应过来之后,在军舰上加装了大量的防空武器之后,德国人的空战战术的作用被极大的限制了起来。但即便如此,这种战术也是给德国人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战斗方式。一时间,大量的飞机被投入到战场上去攻击敌方的军队,就连陆军也忍不住的开始打起了空军的心思。
但是总体上,目前的欧洲战场局势依旧处于僵持阶段,双方都有保命的家底,又都没有能够一举摧毁对手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一股新的生力军成为了双方集团拉拢的对象。
打过架的人都知道,当两个人势均力敌的时候,随随便便的来上一个盟友,哪怕这个盟友的实力不如打架的两人,但是在两人的共同夹击之下,对方落败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因为德国没有跟俄国开战,加上俄国现在也是一片的内乱,就算是结束了内乱,一两年之内也没有参战的资本。所以德国无论是兵力还是后勤,此时此刻的压力都不算大,加上意大利,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盟友,德国在军事实力上面还是隐隐的压制了协约国一头的。
而英法方面则就显得比较孤单了一些,英法两国的盟友并不多,他们依靠的美国,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盟友,此时的美国更像是一位游走在战场上的商人,不过他们只做英法两国的生意。
战争虽然开始了十个半月的时间,但是美国人却在这十个半月的世间里赚的盆满钵满的,国内一些原本已经死掉的企业也更是死灰复燃,失业率正在迅速的下降,各种工厂更是二十四小时不停的开工也难以满足需求。
英法两国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要将美国人拉下水,但是美国人也不是傻子,这种战争财这么好赚,为什么放着大把的钱不去赚,反而要花费巨大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去参加战争呢?在一个,美国国内反对战争的声音也是比较高的。
总统曾经在私下里跟二十九位国会议员进行了接触,结果二十八位国会议员反对参战,一位国会议员选择了弃权。虽然国会有数百席位,二十九个人的意见并不能代表所有人,但是这二十九位的意见却基本上已经将此事定型,美国参战的事情,国会是绝对不会通过的。
既然美国这个强悍的生力军拉拢不了,那么两大集团不由的将目光重新的放在了远东的新兴列强,中华帝国。
中华帝国虽然起步比较晚,而且工业和经济实力也不如其他列强,但是中华帝国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却是让所有人都感到汗颜的。如果能够将中华帝国给拉到自己的集团当中,那么战争基本上也就可以宣布结束了。
因为双方无论是谁,都无法支撑一个拥有四亿人口的庞大帝国的军事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战场上倒是出现了比较令人诧异的一幕,但凡是中国人,无论出现在哪里,无论遇到协约国还是同盟国一方,双方都会想尽办法的将对方劝离战场,并且派兵护送他们离开。
而中华帝国在各地的使馆,也是绝对安全的象征,不少的难民纷纷躲在使馆区域附近,以防止战火对他们的伤害,两大集团也很有默契的直接绕过了中华帝国的使馆区。
这种情况,世界史上只出现过一次,而且还是在西汉时期发生的,而当时的机构名称为西域都护府,能够节制西域各国,说白了就是当时西域地区的联合国,有事找我来调停,不准私自动兵。
当时的汉朝是打出来的威望,西域各国也不敢不从,但是此时的中华帝国,却是因为成为了两大集团拉拢的对象而再一次的享受到了这种待遇。
德国柏林,与法国前线不同的是,这里的经济更为繁华,街道上忙碌的人群有之,惬意休假的人群也有,因为战争而带来的好处,在柏林被完全的彰显了出来,大量从法国缴获而来的战利品,被搬进了皇室的收藏馆,一部分则被送到了柏林的博物馆供民众参观。
今日的柏林博物馆内,迎来了一批与众不同的展品,而今日的柏林博物馆,却不对外开放,大量的军队将这里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起来,引起不少德国民众的注目。
年仅二十二岁的顾维钧成为了中华帝国驻德大使,而顾维钧任职的时候,只有二十岁的年纪,这样一个年轻人被任命为驻德大使,在不少人看来都更像是一场儿戏。但是顾维钧凭借着出色的口才,以及灵敏的思维,很快便获得了德国人的认可。
而顾维钧之所以能够以如此年纪出任驻德大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帝国初建不久,各方人才都比较稀缺,许多有能力,资又不足的年轻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拔,顾维钧只是这批人中受益的人群之一而已。
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他的岳父唐绍仪,因为史的偏差,唐绍仪的五女唐宝钥成为了顾维钧的首任妻子,也正是凭借着唐绍仪的大力推举,顾维钧才被任命为驻德大使。
今日顾维钧受德国首相霍尔维格的邀请一同前来参观柏林博物馆,虽然霍尔维格什么话都没有说,但是当请帖被送到大使馆的那一刻,顾维钧便明白了霍尔维格的意思,这种事情也不止发生了一次,顾维钧心里很清楚应该如何去应对。
在众人的拥簇下,顾维钧进入了柏林博物馆,看着被摆在显然之处的展品,顾维钧先是一愣,脸色微微的有些愤怒,但很快便恢复了正常。
柏林博物馆顾维钧也不是第一次来了,但是之前来的时候,这里并没有被摆满,而来自中国的展品也只有很小的一部分。
但是这一次,整个博物馆几乎被展品占满,而显眼之处,更是摆放着大量从中国掠夺而来的展品。
“大使先生,这些都是我军从法国卢浮宫缴获而来的战利品,几十年前,他们用卑鄙的手段将这些本不属于他们的东西抢了回来,估计他们永远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德国会用同样的方法将他们抢来的战利品给抢走。”霍尔维格站在鼠首,兔首,牛首,马首,羊首,虎首六座首像面前,语气中略带一丝悲壮的说道。
“欺人者,人皆弃之。”顾维钧淡淡的回应道。
是的,他只能这么回应了,十二生肖首像固然重要,可是即便拿回去了又能怎样?圆明园已经被破坏的成为了一滩废墟,帝国现在根本就没有资金去修复那里。
而德国人带他来这里的目的,难道还不清楚吗?显然就是想用这些东西来博得中国的好感,从而让中国站在他们这一方。
第585章
忽悠模式已开启
“是啊,欺人者,人皆弃之!”霍尔维格重重的叹了口气,旋即说道:“所以,我们德国想要将这些并不属于我们的东西物归原主,而作为补偿和惩罚,这些来自于法国的东西,也将一并交给贵国来处置。”
“感谢德国朋友的帮助,我想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德国朋友的。”顾维钧笑着答应了下来。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这个道理顾维钧还是很清楚的。但是这些文物,顾维钧如果没有见到也就算了,可如今他见到了,又有机会将他们带回国内,那么无论如何,他都要想办法将这些文物给带回去的,这是对一个民族的交代,是对先人的一个交代。
而这些东西若是落在不重视人的手中,那么他就是一文不值的,可若是落在有些人手中,却又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就好比现在,这些文物德国人拿来顶多也就是当个展品,彰显一下德国人的实力,顺便贬低一下法国人。可这又有什么用处?顶多就是有点面子而已。
可若是将这些东西交还给中国,那么德国所得到的好处可就显然易见了,哪怕短时间内他们并不能获得什么好处,但是长久下去,德国还是有很大的机会拉拢到中华帝国这个实力强大的盟友。
所以,这笔买卖对于德国人来说并不亏,反而还赚了不少。
“是的,德国也永远不会忘记中国这个朋友的,我们有意将之后所有的战利品中有关中国方面的文物都无条件的交给中国方面来处置,同样也期望双方的关系能够更紧密一些,或者是在更多的方面进行合作。”霍尔维格继续说着。
德国人并不善于谈判,甚至在谈判中的很多弯弯道道都不太了解,或者说是不屑于去做,德国人更希望一方面将条件摆出来,一方面去讨价还价,如果双方都满意,那么合作愉快,如果都不满意,那么就可以考虑是拒绝?还是重新来过。
霍尔维格尽管是德国首相,但是在这方面也同样的没有任何的天赋,直来直去,这几乎是所有德国人的特性。
而早已习惯了德国人这种风格的顾维钧,也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意外,反而觉得很正常。
这些文物,顾维钧是一定要带回去的,但是现在他也没办法给德国人任何的保证。当了几年的外交官,也在国外待了这么久,顾维钧很清楚中华帝国崛起的根本是什么,参战,或者说是站队,对于中华帝国来说可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
在顾维钧看来,此时距离战争结束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要走,中华帝国在这个时间段内显然是不适合站队的,因为此时过早的加入战争,会让他们的利益缩小。
除此之外,中华帝国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占领日本,只有打败了日本这个床侧之虎,中国才能够腾出手来去干任何想干的事情。
而中国对日本的底线就是灭国,而不像朝鲜和琉球那样,只保持着属国身份即可。而在远东,也只有日本才能够对中华帝国带来威胁,孰轻孰重,顾维钧心里很清楚。
“首相先生,中国也有意与德国进行深度的合作,但是目前的情况却并不允许我们这么做,您应该很清楚,中国目前正在与日本作战,接下来会有数以百万计的陆军被派往日本战场进行作战,而在那里,我们并不清楚这场战争需要打多久。以中国的实力,是没有办法同时开辟两个战场的,而且还是横跨欧亚地区的战场。
除此之外,中国在目前阶段也必须要保持中立态度,这么做对于德国来说其实也并不是一件坏事,至少中国的中立,会让美国人不敢轻易的作出决定,而一旦中国宣布与德国站在一起,那么美国人是肯定会参战的,到时候只能是双方之间的拉锯战,徒增伤亡而已。”顾维钧淡淡的说道。
这个用来唬人的道理,是顾维钧第一次使用,之前德国人的劝说,他是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就那么搁置了下来。
但是这次,顾维钧想要带走这些文物,那么就必须要给德国一个满意的交代了。
这个答案或许并不算完美,但是至少也并不差,先稳住德国人也是很有必要的。当然了,事实上中国打的算盘跟美国人是一样的,中国也希望来个渔翁得利的好戏,就像美国那样。
虽然从国家利益上来看,中国如果选择德国的话,所获得的利益会更多,但是同样的,选择了德国,也意味着付出的要更多,特别是美国那个超级巨无霸,在欧战爆发之后,美国的工业能力迅速的崛起,即便是中华帝国短时间内也无法与其抗衡。
原因也很简单,美国人的工业此时主要是以外销为主,是用来赚钱的,赚到的钱可以源源不断的投入进去,从新转化为生产力。而中国则是内需,外部的资金没有进来,只是自己的资金在兜里来回乱转,这又怎么去跟人抗衡?
然而这也是个很无奈的举措,因为目前阶段,中国必须要这么做,只有当国内的工业接近饱和的时候,他们才有精力去向外扩展,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与美国人掰手腕的时间。
但是那个时候美国基本上也算是完成了原始积累,中国想要再从美国手中抢走蛋糕,也就没那么容易了。所以,以顾维钧的思维来看,中国或许与美国之间早晚会有一战的,就像霍尔维格坚定的认为美国会参战,德国应该走和平路线一样的坚定。
“美国人虽然没有参战,但是美国却为英法双方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装备,这对于德国来说却相当于他们已经参战了,如果中国有这方面的顾虑的话,我觉得中国也可以用技术方面来支援德国,至少,在中国腾出手之前,德国能够继续保持着战场上的优势。”霍尔维格是个坚定的和平主义者,但是此时霍尔维格却在大力的劝说着中国给他们提供军事技术支援,以确保德军继续占据优势。
这个前后矛盾的行为说出去会很让人诧异,但是没办法,霍尔维格虽然身为首相,但他手中的权力却是很有限的,他必须要接受皇帝的命令,甚至是要接受军方的命令。
而霍尔维格自己的想法,也只能关起门来自己人去商讨,而历史上,霍尔维格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跟某些人决裂,最终导致啷当下台的,甚至直至霍尔维格去世的时候,他还坚定的认为当年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由此可见,这个人的执念到底有多深。
可是现在他却没有办法,他必须要接受皇帝的命令,尽最大可能的去将中国人拉下水。德国人看中了中国人的03式自动步枪,08式通用机枪,屠夫坦克这三样东西。
可是因为中国人的封锁限制,德国人到现在都没有能够拿到样品,而这个世界上到目前为止,也只有日本人拿到了这些武器的样品,而且还是从战场上缴获的。不过很遗憾,这些装备很快就会回到中国手中。
只要有这三种装备,德军的战斗力必然将会再上一个台阶,到时候说不定能够再一次的压制住英法联军,哪怕他们背后有美国支持,德国也依旧不怕。
“抱歉,我无法立即给你答案,这需要向国内汇报,但是也请您做好心理准备,我国应该不会同意德国的请求的。”顾维钧冷静的回复道,但是心里面却早已鄙视不已。
你妹的,弄点文物就想把我们三个现役顶尖装备给弄走,真他娘的以为俺们这是废品收购站吗?俺们的东西就这么便宜吗?德国鬼子简直就是不可理喻,这件事情他甚至都不用向国内汇报,他立刻就能够给霍尔维格答案。
但是顾维钧却不能这么做,拖延时间嘛,搞得好的话,这件事情甚至能够拖上一两个月也说不定,反正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好吧,我们德国也会用其他的军事技术作为交换的,我们这次是很有诚意的。”霍尔维格见顾维钧终于松了口,也猛的松了口气,脸上开始出现了丝丝的笑容,继续说道:“这些展品将在这里展示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后,将正式移交给贵国,也希望贵国能够做好接收准备。”
顾维钧点了点头,这些东西运回去也并不容易,一个月的时间也还是比较紧张的,不过他也并不着急这一会儿的时间。
继续跟着霍尔维格参观了一遍柏林博物馆,顾维钧的心情始终无法平静下来,这里面几乎三分之二的展品都来自于中国,各种名贵字画,古玩数不胜数,而这里的东西,也仅仅不过是流落海外的一点点而已。
参观完毕之后,霍尔维格心满意足的前往了皇宫,打算将今天的成果汇报给威廉二世,不得不说,威廉二世简直就是个奇葩,一方面极力的否定中国人,看不起中国人,一方面却又费尽心机的去谋求与中国人的合作,如果说霍尔维格是迫于无奈的话,那么威廉二世简直就是个神经病。
第586章
中国人的命没那么廉价
法国,布雷斯特,随着巴黎的陷落,英法联军司令部就暂时设置在这里,这里本是一座规模不大的小镇,但却随着司令部以及大量军队的到来,也让这里热闹了起来。
不过这种热闹,却不是大家所希望看到的那种热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4/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