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3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3/427


这个时间有长有短,第一次全军改革的时候,第一军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去实战,寻找问题,然后在第三个月就拉开了全军改革的序幕,而当时最先改革的是编制,武器装备是在之后的两年内才逐渐的跟上来的。
“这次的步子迈的也有些太大了吧?”蔡锷震惊不已的说道,上一次的改革是在五年前,也就是建国后的第二年,直到现在都没有能够完成五年前改革的目标,其最大的漏洞在于机枪的配备,一是因为马克沁重机枪的产量不足,二是因为当时上面有意的限制了马克沁重机枪的产量,打算将大量的产能用于08式通用机枪,不过当时没有想到的是,时间竟然会推迟了三年才定型生产。
“或许陛下是有其他的目的。”曹锟苦笑着摇了摇头,无奈的叹了口气:“哎,我们还是跟不上陛下的思维啊。”
“那前线该怎么办?陛下要将第一师派往前线,如果我们将四个师团的日军给灭了,把小日本给吓到了,第一师到了战场以后没有足够的敌人给他们实验该怎么办?”蔡锷无奈的说道,“要不命令四十九师和坦克营前突十公里布置防线?让三七一师突围?”
“放弃计划是肯定的,突围也是肯定的,但是也绝不能让小日本的日子太好过了。”曹锟下意识的说道,转而继续道:“命令坦克营前去接应三七一师,四十九师和三十七军剩下的部队修建防线。”
蔡锷点了点头,如今也只能这样了,如果不派部队去接应的话,三七一师虽然也能够顺利的突围,但是肯定的留下点什么。
可如果接应他们的是坦克营,那么情况就会出现不同了,坦克营有着强大的机动能力,强大的火力,日军仅靠步兵根本无法咬住他们,而且日军也缺乏对付坦克的武器,对于全部配备了屠夫坦克的一零九装甲师,日军就是来上一支装甲部队也绝对不是他们的对手。
现在,所有的计划都必须要为第一师让路,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无论驻日军司令官这个位置上坐的人是谁,都无法改变这一原则。
而真正让他们无法撼动第一师位置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不用其他人去说,蔡锷和曹锟两个人心里也很清楚,因为在组建驻日军司令部之前,他们两个曾经到中京去接受皇帝的召见,并且参观了第一师的军营和日常训练。
如果不是那一次的参观,曹锟和蔡锷两人也不会在看到第一师这三个字的时候脸色骤然大变。没办法,第一师实在是太强大了,已经强大到了光是听着第一师的名字,就能够让人心生胆颤之意。
现有的中国陆军的标准编制是每师18000人,但是随着战争的爆发,18000人的编制已经明显的无法满足需求了,所以各师也随即扩编为22000人,增加了四千人,但是这四千人却并不是战斗部队,而全部都是后勤辎重兵。
尽管是配备了大量的军用卡车,可是当前部队的后勤辎重部队数量还是太少了,一个师一万八千人,只有一个团三千人的后勤部队,平时的时候倒是没什么,可一到战争时期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所以目前的陆军配置是15000人的战斗部队和7000人的后勤部队,平均每个后勤兵要保障两名士兵的后勤补给。如果没有卡车的话,那么能将后勤兵给累死,但是有了卡车之后,后勤压力几乎已经不存在了。
两个团轮流补给,如果距离近的话,能够保证每天得到一次补给,距离远也能够保证每周至少两次补给。
但是第一师却完全打破了原有的规则限制,这么说吧,现在的日军师团的编制是两万四千人,而第一师的标准编制为三万两千人。
要比日军的师团还多八千人,但是呢,第一师的战斗兵力却并没有多多少人,其团级编制还是跟以前一样,每团三千一百余人,每三团为一旅,其中一个旅有一个辎重团,后来辎重团被单独划分出去,组成了一个辎重旅,由两个辎重团组成,而另一个旅就只剩下了两个团。
也就是说,现在每个师的编制是由一个三团组成的旅担任主力部队,和一个两团组成的辅助旅,以及两个团组成的辎重旅组成。
而第一师在战斗部队方面则是由一个五团制的旅组成,也就是有五个团的纯步兵兵力,这是一万五千余人,剩下的一万五千余人当中,有一个两千人组成的混成炮团,配备两个营共六十四门155毫米重炮,两个85毫米步兵炮营。
余下的一万三千余人,则全部是辎重部队,一万三千余人的辎重部队则是组成了辎重旅。
也就是说,第一师的组成是由一个步兵旅和一个辎重旅以及一个混成炮团组成的,相比较其他的部队,战斗兵力没有增加,只是多了一个两千人的混成炮团,但是辎重部队却比其他部队多了五千人。
在拥有卡车的前提下,后勤战斗的配比还达到了将近一比一,这是个什么概念?
编制上的扩大,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增加辎重兵和一个混成炮团这么简单的,其中每一个兵种的扩充,都有他自己的意义。
比如辎重旅的扩充,人数虽然增加了,但是其压力却依旧没有减小,反而要比普通的部队压力还要大,如果不是全部的部队都配备了卡车,步兵也可以自己携带一些弹药,不用随时都去找辎重部队的话,辎重旅根本就忙不过来。
那么问题来了,五个团的步兵为什么这么能消耗?
答案是,消耗之大远超想象。
首先,步兵中取消了单发步枪这个武器,第一师所有的士兵,全部配备了03式自动步枪,光是这一项就足以让人难以支撑。
那么真正的装备配置是,一个班十二人,正副班长各配备一支毛瑟手枪,各一支03式自动步枪,每班配备一名狙击手,配备03式狙击步枪和一把毛瑟手枪,其余的九名战士中的六人各配备一支03式自动步枪,其余的三人则是配备了一挺08式通用机枪和两支毛瑟手枪。
一个班的装备情况就出来了,四支毛瑟手枪,八支03式自动步枪,一支03式狙击步枪,一挺08式通用机枪。
这样的班组火力,强大到让你绝望,但这并不是结束,仅仅只是开始。
第583章
大岛义昌读三国,一定是这样的
排级单位的机枪火力和迫击炮火力则是改为了配备两门迫击炮,取消了机枪火力。
连级则是只保留一挺08式通用机枪作为自保,其余的全部改为迫击炮,极大的增加了连级部队的炮火攻击能力。
营级部队则是配备了两门75毫米两用炮和两挺08式通用机枪,但设计初衷是为了反坦克。
团级部队则配备了四门75毫米两用炮,和四挺08式通用机枪,以及四门迫击炮,组成了团属火力连。
这样的火力配置,就是遇见了一个坦克连都不怵他们,如果让第一师和中国陆军任意的两个师对抗,在火力方面都能完全的碾压。
但所有人都知道,03式自动步枪太消耗弹药了,短时间内根本就没办法全部应用,第一师的编制其实是王思锐心中关于未来军队的构造,但也并不排除组建几个这种装备的师作为王牌部队来使用。
但是关于第一师的实战,却是一直都在准备的,不过等到真正列装的时候,那六名配备了03式自动步枪的普通士兵,他们的武器将会改为即将定型的半自动步枪。
短时间内,将所有部队都换装03式自动步枪,步枪的产量倒是能跟上,采用了流水线式生产,加上极其简单的组装和强大的兼容性,如果全面停止1898A款步枪的话,只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用来改装生产线,然后其产量就可以超过现在的1898A步枪的产量。
还是那句话,步枪是不缺,缺的是子弹,弹药工厂也在不断的扩充,设备什么的倒是好说,可人员方面却有着严格的要求,不是随便来个人培训几天就能上岗工作的。
而即便是产量能够跟上,运力也未必能够跟上,卡车的应用极大的缓解了后勤兵的压力,可是部队里到处都是吞弹大户的话,后勤兵的压力还是要比以前更大的。
后世的班排战术为什么那么流行,各国都运用的那么六,其根本原因在于部队人数少,便于隐藏,突破性强,同样的配备了先进装备的一个班,在火力方面并不占劣势,甚至还能够呼叫空军或者无人机来帮忙,这么强悍的后勤和战斗支援能力,为什么还要去玩古老的人海战术?
为何不将一个营,一个连的花费用在一个排,一个班的身上,然后走精兵政策,让这一个班,一个排的人去完成一个连,一个营才能完成的任务?
虽然听起来有些无稽之谈,也有些不太现实,但是理论上的确是可行的,而且也能够减少军队的人数,减轻国家的负担。
第一师现在的编制基本上就是终极编制,是可以用上一百年的编制,这里面有着许多朝前的设计理论,在那些东西没有出现之前,也很难会被人发现,但是不要紧,别人不知道的,咱可是都很清楚呢。
皇帝对第一师的关注程度可是远超常人之所想象的,第一师基本上就是皇帝的心头肉,也是帝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但就是将这支帝国最强的部队临时的划分到了驻日军司令部治下,原本应该是欢天喜地的一副局面的。可无论是曹锟还是蔡锷,两人却并没有任何的一丝兴奋的表情。
第一师固然强大,可是对于他们来说,限制也是非常大的。
别的不说,就说这次的战斗任务,他们就必须要做出改变,并且让其他的部队配合第一师的计划。可问题在于,他们压根不知道第一师到底有什么计划?他们的真正战斗力又是怎样的?对于第一师,就连曹锟和蔡锷这两个高级军官都所知甚少,这接下来的任务又该怎么安排?
如果安排的战术不符合第一师的要求,那又该怎么办?曹锟和蔡锷可不会真的以为第一师这个御林军就真的是他们的手下,对于这个师,他们两个谁也不敢胡乱的去指挥。
情急之下,两人只好向中京讨要关于第一师的相关资料,以及他们接下来的作战安排,不了解这些情况,蔡锷两人根本就没办法制定作战任务。
而且曹锟两人也隐隐的感觉到这次的登陆日本战事好像总感觉有些不太顺,登陆短短几天的时间,计划便被接二连三的改变。虽然改变作战计划也是战争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作战方式,毕竟你面对的是人,而不是木头,敌人不可能按照你的计划去进行,他们总是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去抵抗你,就好比你像尽了办法去打败他们一样。
虽然总体上这几天的战事发展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偏差,唯一的偏差就是日本人悄然无息的登陆了两个师团的兵力,而三七一师猝不及防之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日军增兵,这是司令部所希望看到的局面,可是对于那种神出鬼没的增兵方式,司令部还是很讨厌的,他们喜欢看到的是爆露在自己目光下的增兵。
但是日本人不傻,他们的指挥官大岛义昌甚至很聪明。
函馆,早上八点钟不到,战斗刚刚开始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战斗的进展很让大岛义昌满意,但是对于部队的损失大岛义昌却很不满意。
负责正面进攻的第三师团,在战斗开始的半个小时内便折损了三分之一的兵力,之后又折损了差不多将近三千人,现如今的第三师团,也仅仅只剩下了七千人左右。
跟随在第三师团身后的二十七师团的情况稍微好一些,因为前面有第三师团的人去当炮灰,所以他们的损失大多数都是因为炮击和刺刀战,二十七师团只损失了大约不到四千人。
第三十九师团和第十七师团因为执行的是绕后任务,缺乏通讯手段的日军没有能够及时的联系上这两个师团,所以当他们按照原定计划抵达战斗位置的时候,却发现入眼的竟然是满满的日军,冲上去一问这才知道,狗日的中国人撤退了。
无奈之下这两个师团继续从侧面紧紧的跟随着,最后才向三七一师发起了攻击,然而早已有准备的三七一师也并没有让这两个师团占太大的便宜。
双方之间你来我往,互有损失,但整体上日军的损失还是比较大的。然而还没等侧面的两个师团站稳脚跟,三七一师便开始突防了。
连续的奔跑了几个小时的三十九师团瞬间被打懵了,强大的火力瞬间在三十九师团的进攻阵地上撕开了一道缺口,然后大量的三七一师部队顺着这道缺口逃了出去。
当然,在战斗中撤退,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即便是训练精锐的中国陆军,也绝不可能毫发无损的撤出来。
最终的结果就是,负责殿后的一个营步兵被日军全歼,但是呢,阵地上又埋设了大量的炸药,有一个士兵就负责这些炸药,等战士们阵亡之后,日军冲上来的时候引爆这些炸药。所以,数百日军也紧跟着这个营的中国陆军殉葬。
当消息汇报道大岛义昌这里的时候,大岛义昌的第一个反应便是命令部队停止前进,收缩防线。
现在战场上这个位置不利于他们防守,仅有的部队也根本无法防御这么大的地方,有太多太多的漏洞可以让敌军直接打入他们的内部。
而且这一次三七一师的撤退,让大岛义昌感觉有些奇怪,虽然防线被突破了,但三七一师可是强军中的强军,即便是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他们的战损比例也始终保持在1:3以上。
这个是此刀战的战果,如果在算上之前的伤亡数据的话。第三师团伤亡八千余人,第二十七师团伤亡三千余人,第十九师团伤亡一千余人,第三十九师团本来是没多少伤亡的,但是三七一师将突防的地点选在了三十九师团那里,所以三十九师团的伤亡大多数都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大约伤亡了四千人左右。
此战只有三个小时的时间,日军的伤亡数字为一万七千余人,一个师团的兵力就这么报销了。而中国人的损失呢?前前后后加起来,连带上最后殿后战死的那个营,三七一师此战共损失三千余人,也就是报销了一个团的部队,干掉了一个师团的日军。
伤亡比例大约在1:5,这个数据还是比较靠谱的,当然,如果没有后面的此刀战去拉低了这个比例的话,仅仅依靠着攻坚战,估计伤亡比例会更加恐怖,甚至有可能达到1:10,甚至是20,30这样的数字。
三七一师为什么要撤退?这成为了大岛义昌最关注的问题,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们如果殊死一战的话,是有可能拉着这四个师团同归于尽的。
逃的那么彻底,那么干脆,会不会是为了给我们造成一种不敌的假象,引诱我们到他们的伏击圈内,然后以更小的代价去干掉这四个师团?
恩,三国里说了,兵不厌诈。额,好像还有穷寇莫追,这个好像不太应景,还是兵不厌诈吧,一定是这样的。
自以为猜透了三七一师战术目的的大岛义昌,严令部队打扫战场,然后收缩防线,等待下一步的命令。
第584章
欺人者,人皆弃之
欧战爆发已经十个半月的时间了,相比较于亚洲战场的平静,平淡,欧洲战场上可谓是打的一团火热,欧洲大陆,到处都是战场,到处都是废墟,战前得到了中华帝国的装甲技术的德军,在战场上可谓是所向披靡,打的英法联军节节败退,接连丢失了大部分法国的领土。
德国在战争前期的时候,爆发出的战斗力让整个欧洲为之一颤,甚至连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都大吃一惊。
德国人在一个月内便打到了法国的首都巴黎,法军凭借着巴黎的防御工事以及建筑物进行了节节抵抗,德军一时间损失惨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3/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