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427


“你可知,如今朝廷所需要的是何等人才?”李鸿章心中暗叹了口气,心中惜才之意不由的触发。
李鸿章是很清高的一个人,一般的人是绝对不会进入他的法眼的。
就好比国父,当年国父就是直接找到了李鸿章,想在李鸿章手下谋取个官职,而李鸿章看不上国父,所以也就没有答应。
在数次被拒绝之后,国父便开始了反清大计。
虽然从后世的角度来看待这段历史,觉得李鸿章若是接纳了国父,未来清朝或许还能多苟延残喘几年。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当年李鸿章并不看好国父,也并非没有原因的。而当时的国父恰巧是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却没有让人看到真才实干之才。
而李鸿章是个惜才的人,甚至不惜让他二十二岁的女儿嫁与四十多岁已经三婚的张佩纶。
同样的,现在的李鸿章,看到了王思锐身上的才能。
也正是王思锐身上的才能,吸引了李鸿章的目光,让李鸿章感觉到了惋惜。
若是王思锐能够早生个三十年,想必现在的地位并不会比自己要差。甚至说不定当年曾国藩最终推荐的就是王思锐,而非他李鸿章。
“如今朝廷什么样的人才都不需要!”王思锐摇了摇头,他没打算去跟李鸿章撒谎。
这道不是因为王思锐就打算跟着李鸿章混了,而是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丝共鸣,而王思锐也坚信,李鸿章绝对不会将今天的谈话透漏出去。
当然,关于一些重要的想法,王思锐心里面也是有底线的,什么话可以讲,什么话不能讲,王思锐比谁都清楚。
“哦?何出此言?”李鸿章微微一愣,先前还觉得王思锐比较稳重,像是个迟暮老人,但紧接着却让李鸿章看到了他嚣张猖狂的一面。
“两宫相争,朝堂无安!”王思锐说道。
李鸿章惊愕的看向王思锐,有些不相信这句话竟然是从王思锐口中说出来的。
但是王思锐说的却又针针见血,让人不得不信服。
如今的朝廷也确实像是王思锐说的那样,两宫相争,朝堂无安。
太后需要的是听话的,老实的,没什么太多想法的。只要能够守住满清的江山,保证国内的稳定就行了。
而皇上需要的是有才能的,有想法的,敢于打破常规的人才。
可两宫相争,胜利的只能是手段更加老练的慈禧太后,而皇上那边的人,大多都是年轻人,心气十足,但却手段欠佳。
所以,在光绪失败了以后,聚拢在他身边的人才不是被杀的就是被贬的,没有一个得到重用的。
“你既深知此道理,又为何要绽露锋芒?”李鸿章继续问道。
李鸿章的意思很明显,既然王思锐已经知道了他的未来,又为什么要这么卖命的去杀敌报国?
与其满腔热血的与敌战斗,最终非但未能封疆拜侯,反而被朝廷尽数处置,与其如此,倒不如偏居一偶,依靠着手中的势力霸占一方,做个土皇帝岂不快哉?
“满人靠不住,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万万汉民被洋人像杀猪一样的屠杀,民族之大难,我不上谁上?”王思锐语气沉重的说道。
话音里颇有些无奈的感觉,给人一种失落,悲凉的感觉。
“此话绝不可再讲!”李鸿章厉声提醒道,旋即改变了话题,他知道,若是继续讨论下去,怕是会引起王思锐更多的不满情绪。
而李鸿章虽然也是汉人,也很同意王思锐的想法,但是他却很清楚,那并不是最好的办法。
如今唯一能够让汉人稳定生活下去的方法,只有尽可能的在朝廷站稳脚跟,然后去为汉人争取更多的利益。
稳定的生活,这才是汉人最想要的生活。
“我见你手下的部队全部装备了日本人的武器?而且还有不少的重机枪?”李鸿章问道。
如果王思锐的部队装备的万国牌步枪,那么李鸿章自然不会这么问。
但是所见之处,到处都是日本的三零式步枪,而且在每一座城门处都有至少两挺重机枪。
现在他们所在的军营内,更是有不下十挺重机枪。
对于重机枪,李鸿章可是有着很深的印象的。这种东西,即便是朝廷也无法承受大批量的装备,而王思锐这个临时起家只有几个月的部队却装备了这么多。
加上京城早已被洋人扫荡一空,钱财也都不见了踪影,这也让李鸿章的心里面多多少少的有了一些的怀疑。
当然,如果王思锐没有先前的谈话,李鸿章倒也不会怀疑到他。但是现在,李鸿章有绝对的理由去怀疑,京城内的财富,至少有一部分被王思锐给拿走了。
否则依他的财产,根本就无法支撑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
要知道,军队打仗那可是拼命的,没有高额的军饷,只是放空炮的话,谁会去给你卖命?
要说王思锐就是开空头支票去骗着部队打仗,这话恐怕连个傻子都不会相信。
“缴获了一批,前前后后大约有两千支左右,从洋人那敲诈了几挺重机枪。又从日本人手里抢了四百多万两银子,然后就找洋人的军火商人买了几千支步枪和五十挺重机枪。”王思锐稍稍改编了一下。
反正钱是从日本人那里抢来的,他们从哪搞到的那我就不知道了,再说了,打仗朝廷不给钱,难道还不准我自己想办法?
至于城内那些被洋人收刮起来的金银财宝,早就被王思锐给掩藏了起来。
不然前一段时间为什么要营造出一种城内还有大量残敌的假象?目的就是为了要掩护转移这些金银财宝。
需要转移哪里的金银财宝,就在那个区域内放空枪,做出战斗的响声来,让百姓不敢露出头去看外面发生了什么。
至于那些金银财宝在哪里?还在京城里,甚至就在他们目前所在的这座军营里,不然王思锐傻了,将这么多的兵力部署在这里,别看表面上只有十挺重机枪,其实暗地里还有不下十五挺重机枪。
而这座军营始终都有两个营的部队在驻守,对外则宣称休整。
李鸿章点了点头,虽然王思锐大大方方的承认了,但他却并不相信真的只有四百万两银子。
但李鸿章却并不想去追究什么,毕竟王思锐不是直接从自己人手里抢的。那些银子是被洋人给抢走的,他再从洋人手里抢回来当军费也没什么。
不管别人怎么想的,反正李鸿章是没打算揭露王思锐的这件事情,就当是对他的补偿吧。
“打完这场仗以后,你有什么打算?”李鸿章继续问道。
“打算?卷款逃命呗,一百多万两银子,也足够我过完下半辈子了。”王思锐一副认命的样子。
“唉,去美国吧,我在美国有些路子,倒也能够保你平安。”李鸿章说道。
“中堂大人,国外再好,也不及家乡半点,与其去万里之外的美国,倒不如去与国土相隔的香港,至少在那里还能见到家乡人,什么时候风声不紧了,也还能回国探望一番。”王思锐回答道。
李鸿章点了点头,近是近了点,但不管怎么说,香港也算是英国人的地盘了。而李鸿章与英国人的关系也还算不错,安排王思锐去香港倒也不是不可以。
只不过,朝廷在香港那边也是有一些势力的,若是王思锐去了香港,李鸿章就得花费一些力气,去劝说朝廷不要动用那些力量去对付这个对国有功的功臣了。
“也好,就去香港吧!”
第117章
我有一个皇帝梦
再说完了去香港以后,李鸿章剧烈的咳嗽了几声,但很快便被强行压制了下来。
朝着王思锐挥了挥手,示意他可以离开了。
而等王思锐离开之后,屋子里便传来了一阵更加剧烈的咳嗽声。
听着屋内的咳嗽声音,王思锐无奈的摇了摇头。
其实李鸿章早在几年前就有些身体欠恙,原本李鸿章是已经打算退下来的,但无奈接班人还没有选好,加上朝廷那边不肯放人,所以也就只能硬撑着。
历史上李鸿章实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去世的,可以说是死于疾病,但也可以说是被气死的。
李鸿章在晚年的时候没少受洋人的欺负,虽说表面上洋人还是很尊敬这位晚清重臣的,可实际上这里面的苦也只有李鸿章更清楚。
离开?那只是弱者才会选择的方式。
而且,王思锐也压根就不相信清廷会轻易的放过他。
功高盖主,可不仅仅只是离开了京城就没事了的,只要这个人还活着,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他振臂一呼,便会有无数人站起来响应。
而朝廷的做法,无疑等于是在王思锐的心里面扎了一根刺。
对于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来说,若是肯就这么妥协,那他还为什么要选择待在这里去跟洋人拼命?只是为了那所谓的朝廷吗?
十二月二日,随着寒冬的到来,京城的天气也越来越冷了起来。
屋子里,到处都是点燃的火盆,士兵的身上也只有几件单衣,很是单薄。
对于部队的冬装问题,王思锐也很是头疼。
首先,他们没有足够的棉花和布匹,其次,城内的裁缝铺里面的存货也并不足以供应这么多的军队。
更重要的是,王思锐表面上的军队只有三千多人,而实际上只是京城内就已经驻扎着近万部队。
虽然亦劻和李鸿章临时受命王思锐组建军队,将军队的规模临时扩充至两万。
但是这些多出来的部队是没办法立即拿出来用的,在一个,新招的部队里难免会混入一些奸细,一个新兵团那边的奸细都还没有完全查出来,若是等以后再去查的话,难度恐怕就要大的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