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2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1/483

  L8教练机座舱里最显眼的则是两台极阴射线显示器,通过显示器四周的按钮可以随心所欲的调整显示器所显示的信息,真正做到收放自如。
  起飞成功之后,检查飞行状态,再一次确认飞行情况,没有问题就将进行反尾旋试飞,这是试飞员的权力。
  检查燃油、飞行控制、一切没有问题,又看看座舱外的气象情况,一切都是那么完美,绝对是进行飞行试验的好机会。
  “指挥中心,这里是试飞机霍诺廖夫,一切情况完好,准备开始进行反尾旋试验,请地面注意配合,采集飞行数据、地面影像。”
  随着霍诺廖夫请求地面配合观测的要求发出,反尾旋试飞一触即发,地面所有人都屏息凝神,主动驾驶一款还在研制中的飞机进入尾旋状态,这确实是一件相当刺激的事。
  “地面各单位准备完毕,可以开始反尾旋试飞,可以开始反尾旋试飞!”
  地面的消息又反馈到达霍廖罗夫处,霍诺廖夫终于开始进入正题了,他要试试这款给了自己很不错前期飞行体验的教练机的极限到底是多少。
  扣上氧气面罩,呼吸着纯氧,虽然有些不舒服,但这是必须要做的,尾旋试飞中到底是什么情况,谁也不敢保证。
  活动一下身体,感觉一切良好:“试飞开始!”
  斯拉夫人血液里的暴力因子瞬间爆发,猛地将操作杆拉起,飞机襟翼随之偏转,在空气动力的作用下,抬头力矩猛地增加。
  这意味着飞机已经进入了大仰角飞行状态,正常情况下会有飞行手册在培训时就告诉飞行员这款飞机的最大飞行仰角。
  先进一些的飞机就将飞机姿态、空速、高度传感器数据综合,再通过机载计算器处理之后,得出当前飞行状态下允许的最大飞行仰角。
  若是超过了飞行仰角,整个座舱都会响起警报声、或者抖动操纵杆提醒飞行员,甚至有些飞机直接就通过机载电传飞控系统,自己就把飞机迎角改回安全状态。
  或者通过迎角限制器的作用,压根就不会让飞机有超过最大迎角飞行的机会,这是美系飞机一贯的做法。这也是为什么美系飞机一直宣称自己可以做眼镜蛇机动,人们却又从来都没有在公共场合看到美系飞机做眼镜蛇这样的大过载机动表演的原因。
  一切都是因为万恶的美帝,早在飞机出厂的时候就在飞控系统中做了限制,有可能进入危险的动作都被电脑限制,这就是电传飞控的好处。
  现在的L8是试飞机,也没有电传飞控这种东西,甚至连飞机最大安全飞行仰角是多少都不知道,这就需要由霍诺廖夫来进行试飞的项目。
  随着飞机的迎角不断加大,速度开始不断下降,霍诺廖夫通过显示器上显示的数据看下去,心里越来越惊讶,现在这速度都已经明显超过了L39教练机的失速界限,并且两款飞机的差距还在不断扩大。
  眼看着飞机并没有失速,霍诺廖夫狠狠心再次将操纵杆拉到底,几秒钟之后飞机这才有了反应,成熟老练的霍诺廖知道这是飞机要失速的征兆。
  本来在这时候应该是下意识的增加发动机推力,并将迎角降下去,但现在的霍诺廖夫不能这样做,他需要的就是把飞机飞入失速禁区,这是试飞员要挑战的工作。
  没有对飞机进入失速做出处理,霍诺廖夫的坐驾没有任何悬念的进入了失速状态,飞机停止爬升,机头开始不受控制的下降,霍诺廖夫能感觉到自己就像是被扔到了天上,当惯性没了之后,开始不受控制的做自由落体运动。
  这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试飞员常年挑战极限,徘徊在生死边缘,这种自由落体的感觉却一次一次的让霍诺廖夫着迷,感受着这种久违的自由落体的味道。
  霍诺廖夫甚至忘记了改出,反正高度还安全,先感受一下这种感觉才好,当然,从失速开始之后,飞机就在向下一个更加危险的方向发展。
  通常在飞机失速之后,都会伴随着飞机螺旋状的下落,这种情况被成为尾旋,加上失速这种情况就合称为失速尾旋。
  现在的L8教练机就带着霍诺廖夫进入了失速尾旋,这时候才是霍诺廖夫要重视的地方,也是要这次测试的项目,失速不可怕,可怕的是失速加上尾旋一起来。
  伴随着飞机往掉的同时,又开始沿着飞纵轴装做着旋转运动,这让一切都变得更加难以控制,飞机下落的速度因为加速度的原因而不增加,螺旋的转速也开始增加。
  是时候做出处理了,看着显示器上显示飞机高度不断降落,霍诺廖夫果断的按下反尾旋装置开启按钮,首先是伞袋打开,接着又是射伞火箭启动声响起。
  随着射伞火箭开始工作,带着安装在机尾发动机与垂尾之间的伞仓中的反尾旋伞往飞机下降的相反放下而去,也就是往天上飞去。
  反尾旋伞被带出,长长的反尾旋伞和飞机距离着老远,接着又被下落的飞机将伞线拉直,然后是伞包在空气作用下,突然被撑开。
  一朵洁白的伞花出现在天空中,这就是反尾旋实验中最重要的设备:反尾旋伞,他的作用非常大,只要有这东西完全不用担心尾旋。
  刚才还不断下落着的飞机,因为反尾旋伞的作用,就像突然被一双无形的大手提了起来,虽然还是再下落,但下落的速度已经和没有开伞之前是天壤之别。
  在下落速度降低之后,飞机的尾旋自然也就随之停止,这时候可以自豪的说飞机已经完成了反尾旋,保证了一定的安全。
  飞机在外力的帮助下实现了尾旋改出,这一刻飞机已经摆脱了危险,至于后面将飞机改回有动力飞行状态就太简单了。
  重新将发动机推力推至快车,飞机本来就是处于机头向下的状态,随着对尾旋的改出之后,抛掉反尾旋伞,飞机在动力的支持下,开始不断加速,这时候已经则是处于可控的俯冲状态。
  快速回想刚才飞机失速的时候的临界速度,按照1.3倍计算,得出的速度就是现在俯冲中改出的临界速度。
  眼疾手快的霍诺廖夫眼看着速速度已经到位,毫不犹豫的将操纵杆缓缓的拉起来,飞机重新有了反应,慢慢地改平过来,这就意味着飞机从失速尾旋状态中改出。
  地面测控单位一直监控着飞机的情况,当飞机从俯冲中改出的一刻,马上就对着人群报喜。
  “改出了,飞机已经改出来了,一切安全!”
第365章
说啥都得要自主
  反尾旋火箭也好、反尾旋伞也罢,两种反尾旋装置都是依靠外力作用,将飞机从失速尾旋状态改出,说到底这也只是一种辅助改出或者说救生设备。
  有了反尾旋救生设备、并能够通过反尾旋设备改出失速尾旋,那就意味着L8教练机具备了主动将飞机飞入失速尾旋状态做试飞的资格。
  然后才能再进一步说不开启外部的反尾旋设备,通过试飞员的试验、摸索总结出一套L8教练机自己改出失速尾旋的方法。
  如果把试飞比作是一位新人在深水区学习游泳,有很多事就更加容易理解一些,现在反尾旋设备更多的时候是扮演着救生圈的作用,有了它的存在可以让人放心大胆地试飞。
  若是没有救生设备,在谁敢在深水区游泳?恐怕更多的可能则是直接沉入水底,连命都没了。当然,也不排除有那种神人在生死关头激发潜能,自己就学会了游泳技能,但这毕竟是少数情况,还会冒着极大的危险。
  飞机试飞虽然危险,但试飞单位都是想各种办法把危险控制在最小,试飞员的宝贵程度绝对不比航天员差。因此,反尾旋设备必不可少,第一次反尾旋试飞依靠外部反尾旋设备改出也就不奇怪,首先熟悉一下救生设备的使用才是最重要的。
  天空中的黑点越来越大,仔细一看却是轻飘飘地往下方落下,这当然不是什么特殊的机动动作,这是在无风的天气下,反尾旋伞在径直往下落,地面众人通过肉眼都能看到这东西。
  时间过的不久,被抛弃的那具反尾旋伞还没有落地,霍诺廖夫驾驶着试飞机又飞回了机场,对准跑道一个猛子扎下去,稳稳地完成着陆。
  “飞机和反尾旋伞之间适配之后的效果不错,我在天上试飞的时候很轻松,后续的试验可以开展了,一切都不会有问题。”
  放下飞行装具之后霍诺廖夫很轻松,说话间有种闲聊的味道,实在是刚才的试飞给他的感觉的确很不错,他都已经根据以前的反尾旋试飞的经验,心里默默的构思了好几套改出失速尾旋的方法。
  现在现在说话间,已经是总结经验的时候了,试飞早就完成,所有人都是笑地那么灿烂,特别是军队那些飞行学院的领导简直乐歪嘴。
  唯有西南科工的那些爬墙党心里很不是滋味,刚才通过一些地面观察设备,早就将霍诺廖夫试飞全过程看的清清楚楚,虽然得不到准确的数据,但架不住有那么的多专业人员,用专业的眼光来审视。
  “斯特拉,你说说对这款L8教练机性能的评价吧,作为现在整个队伍中对试飞最有发言权的你,应该能看出很多的其它隐藏的信息。”
  专业爬墙党在看了不该看的东西之后,总还是要有一番总,被称为斯特拉的意大利大鼻子被点名询问,他有些担心地评价着。
  “这款飞机的性能我们大家都知道,通过公司提供的尾旋风洞数据表明这款飞机的大迎角飞行、失速性能都比我们马基公司自己的教练机好太多。但现在实际看来,这款教练机甚至能和英国鹰式相比,这位莫罗佐夫试飞院的试飞员技术也很好。”
  第一次试验性的反尾旋试飞,这些马基公司的老油条就看出了很多端倪,看不出真正的尾旋改出性能,但刚才试飞中的大迎角飞行、最小飞行速度总能看出来吧!
  有了这些数据,在斯特拉心里已经把L8教练机划入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行列,这家飞机公司真的是一点也不简单,再努力一下搞不好就是另外一个马基公司(先进教练机、攻击机研发、生产商)。
  意大利人有的时候还是很有忧患意识的,比如现在这些亲眼见证了L8教练机、强五现代化改进过程的马基公司技术人员。
  心里对洪都公司很警惕,但另一方面却又只能苦笑,现在西方航空界对这些红色共和国的同行并没有任何警惕之心,加上老大美国的命令,别说马基公司、就连意大利政府都不好说话。
  “谁说不是这样啊!现在款教练机就是他们追赶国际主流技术的第一项成果,这次把报告交回公司也不见得会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公司现在已经没有办法对这款教练机施加阻力。唯一希望的就是能让在A5(强五的西方代号)升级项目中不要一味的转移技术。”
  忧心忡忡的两人互相安慰着,他们处于合作项目的一线,亲眼见证了共和国洪都厂的不俗能力,从心底里对洪都起了防范之心,这在以后的合作中或许不是什么好事。
  “我们是应该在后面的技术合作中保留一手,一些技术我们不应该交给他们,或者延迟转移也可以,反正不能让他们这么快就拿到东西。”
  说话间两人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这应该算是由技术人员自发的技术封锁,但这真的有用吗?实际看来,这些人的小动作对强五的现代化改进影响并不是多大。
  具体情况看现在洪都原班强五团队就知道了,马基公司的技术人员走了,要去参观L8首次尾旋试飞,自然就没法坚固到这边的强五改进项目。
  但其项目进度并没有因为这些人的离开而停滞,陆总师现在带着洪都的技术人员正在研究马基公司转移过来的技术资料,有了技术资料很多东西努力之后都能搞懂。
  “别看了,那些意大利人今天肯定是不会来上班了,遇到问题就自己老老实实的看资料,自己找方法,离开了这些意大利人项目也不能停止!”
  陆老正狠狠地教训到一位新分配到洪都的设计人员,现在这些年轻大学生理论是要比大革命期间的那些粗制滥造的大学生好,唯一有些问题就是没有经过什么风波,心性还不是太牢固,容易松懈,产生依赖症状!
  好在年轻人还是比较听话,在陆老训斥一番之后,也没有什么不满,笑着摸摸头,又去坐到位置上啃马基公司提供的技术资料,对着资料研究只要研究明白了,收获会更大。
  看到情况也不是太糟,似乎没有那些意大利人也不是就一定要吃带毛猪,陆总师这才放心下来,当年毛子那样的关系都能说翻脸就翻脸,更何况现在。
  陆总师在和马基公司合作的时候那是绝对的小心翼翼,最大限度汲取以前的教训,在项目中争取到了最大的自主度,万一以后有啥问题也不至于两眼一抓瞎。马基公司本来就不怎么靠谱,L8教练机的尾旋试飞最开始找到的可不是莫罗佐夫试飞院,这都是前科啊。
  就这样,在马基公司派来的技术人员自以为离了他们地球就要停止运转的时候,离了他们的强五改进项目组却在加班加点的攻关中。
第366章
不土没有战斗力
  洪都的试飞紧锣密鼓,楠海的歼七四多用途战斗攻击机反舰导弹投放试验也在不断深入,先是模拟弹的全程模拟环境发射,随后才是反舰导弹的试验性发射,到最后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刘司令,我们经过半个月的前期武器投放试验,现在已经万事俱备,就等您下命令之后,我们就正式开始最后的实兵实弹打靶试验。”
  说到关系最后成败的实兵实弹武器打靶试验,于总师显得比较慎重,在歼七四以前西南科工几乎就没有玩儿过对海攻击武器的研发,现在歼七四带C801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强如于总师这样老成持重的总设计师,依然有些忧心忡忡,万一在最后关头失败了怎么办?现在这款飞机可是海军重点关注的对象,要说排个先后顺序,绝对能进前三甲。
  刘司令虽然也有些激动,但也没有太在意,不就是反舰导弹实弹打靶嘛,海军也不是么干过,空射鱼雷攻击、空射反舰导弹攻击都有,C601这种比C801吊了整整一个级别的大杀器都看过,现在的C801也没有什么大场面好说。
  “没问题,可以准备试验,这次让海军把退役的靶舰开出去,到位之后就可以起飞飞机开始攻击,记住,你们只有一枚导弹的机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1/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