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2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3/483

  红旗厂的涡扇9发动机就是引进落落公司的斯贝202发动机,本来项目国产化都停止了,但随着轰油六的上马,无加力版本的涡扇9重新闪亮登场。
  这又让红旗厂和罗罗公司再次恢复了合作关系,不仅仅拿出了国产化后更加优秀的六吨级无加力版涡扇9,证明了红旗厂的能力。
  双方还进一步深化了合作关系,由于引进斯贝的时候也引进了罗罗的标准,靠着这优势,红旗厂又源源不断地拿到了罗罗的代工零部件订单,甚至还有小型地面加压站设备的合作。
  随着宝马·罗罗BR700项目的确定,受到罗罗邀请的红旗厂自然是参与到了BR700项目中,实际上的BR700发动机设计,仔细观察会发现有很多结构设计同斯贝系列发动机相同。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BR700S似乎更像是斯贝发动机的进一步改进:增大函道比、增加涡轮总温、再降低本来就不高的油耗,提高了可靠性。
  总之一句话,罗罗·宝马·红旗三方的合作已经是成形了,这一队组合的威胁绝对是最大的,在他们面前,通用公司提出的CF-34深度改进,就显得威胁小太多了。
  整个宝罗红队伍看来,本来技术底蕴就因为有罗罗这家伙的存在而显得有些作弊,加上整个项目技术还是基于斯贝的深度改进,技术风险也远远小于西南科工和MTU的齿轮传动方案,自然人家出成果就能更快一些。
  面对四面环伺的强敌,西南科工能不危险吗?杨辉能不着急吗?一听说624所的核心机项目有了结果,杨辉高兴的就恨不得要马上冲到624所去。
第388章
这才是好东西
  从云贵高原接到624所的消息,杨辉又连夜直奔川蜀盆地,这种关乎命脉的项目杨辉要亲自看看才能放心。
  624所地处涪城,倒是和风洞基地、长红厂都集中在一个地儿,但问题在于624所因为是特殊年代建立起来的三线项目,自然就要把安全作为最需要考虑的一点,整个624所实际上所处的地方依然是山区中。
  当抵达624所的时候,杨辉这才发现来自西南科工的熟人还真不少,有从美国参加会议后回来的温总师,几乎管了整个西南科工航空发动机业务的白所长自然也在此。
  还有杨辉钦点的钛-钛摩擦探索项目负责人项巧,这次的核心金研制中高压压气机因为新工艺的突破,就果断地使用了钛合金叶片,甚至还打算学F404发动机也使用钛合金机匣,这自然是被项巧极力阻止。
  在前几个月前的试制中就自然的选用了钛合金叶片加钢制机匣的组合,虽然看起来有些落后,但这至少是安全的。
  “白所长,现在项目进展很顺利,你先来这边一段时间,要不你就给我具体说一下吧!这款核心机承载着我们西南科工的未来,我还是要来凑个热闹。”
  杨辉的到来丝毫不出白所长的意料,若是杨辉没有来那才是怪事。杨辉一开始放弃到一所搞飞机的机会,到二所来搞发动机,这难道还不能体现出杨辉对发动机的重视吗?
  杨辉重视发动机的研发,这也是白所长力主杨辉当西南科工总经理的一个方面,谁人还没有一点私心嘛,自己做发动机的自然也要多为西南科工发动机事业的未来考虑。
  很自然地带着杨辉往624所内部走去,作为共和国燃气涡轮技术预研的最高圣殿,624所基础生活设施并不算是多好,一些重要办公科研区甚至都是直接依山打洞建立。
  不过那都是一些过去式了,在80年代之后大多的项目还是搬到山洞外办公、科研,而最让杨辉羡慕,也是624所最核心的试验设备大部分也都是建设在山脚处。
  还在老远之外,杨辉就看到了巨大的露天高空试验台,白所长早就对这东西流口水好久,半个月之前到624所的时候就对这套共和国唯一的高空台深入的了解了。
  “那里就是624所的SB101高空试车台,由于各种条件束缚,以及资金的压力,这座高空试车台是完全露天建设,不过这并不影响使用,前不久红旗厂的涡扇9发动机就来试验过,同来的罗罗公司技术人员也表示这部高空台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罗罗对SB101高空台的评价,杨辉是一点也不感兴趣,这种超级工程只要制造出来就不会太落后,使用年限几乎就是好几十年,且更新换代的需求几乎就可以说是小的可怜。
  SB101高空台也就比西方老牌巨头晚了二十多年而已,并不会存在什么代差,自然都可以是国际先进水平,真正让杨辉感兴趣的还是这东西的造价、使用成本,当然还有最重要性能参数。
  “世界先进自然是肯定的,我现在倒是想要知道一下这部高空台的具体性能数据,有了这些数据之后,我们的才能有计划的针对高空台的性能安排发动机的试验,或者为以后我们西南科工自己建造高空台做参考。”
  在624所的高空台刚刚建成,还没有完成后续收尾工作的时候杨辉又开始了新的想法,高空台这种东西光是在624所有肯定是不行的。
  不仅使用起来不方便,而且随着以后国内各型发动机研制的井喷,高空台的使用肯定会非常频繁,甚至会影响西南科工各型发动机的研制。
  综合起来还是自己整个高空台来的好,高空台虽然造价贵、维护也麻烦,但这绝对是有雄心的航空发动机巨头必不可少的利器,完善的高空台不仅是实力的象征,同样也是身份的象征,西南科工不能没有这东西。
  杨辉这就开始提到西南科工自己的高空台建设问题,这让白所长惊讶的同时也异常兴奋,这可是高空台建设啊!有了这东西绝对是如虎添翼,就是不知道这项目得要什么时候才能搞定预算经费开工,现在的西南科工自己也没有几个钱啊!
  尽管很疑惑,但这并不妨碍激动地白所长给杨辉介绍这套高空台的性能数据。
  “SB101高空台为连续气源直接连接式模拟高空试验台,可模拟最高2.5万米高空空域飞行状况,能满足标准海平面状态下空气流量为260公斤/秒的航空喷气发动机模拟试车的需要。
  推力在17吨以下的小涵道比发动机都可以在这部高空台中进行试验。”
  听到这些介绍,对高空台的性能有了大致的了解,至少这部高空台是能够满足以后20年之内的使用。
  就现在的情况看来,不管是MPC75项目使用的七吨级大函道比的商用涡扇,还是新一代小涵道比中推涡扇发动机,亦或是现在奉天开发中的太行。
  甚至再把目光放远一些,即使是未来的下一代小涵道比15吨级大推力军用发动机,都可以在这部高空台上完成测试。
  也就是说,只要共和国的航空发动机不突破17吨这一大关,发动机函道比做的不是太变态,SB101就能基本够满足使用,而突破了17吨这一关的发动机几乎都是在民用巨无霸洲际客机上使用。
  共和国若是打算在巨型商用发动机上有所建树,那么SB101高空台就绝对满足不了使用,不说现在,即使是上一位面的2015年,共和国也建设不了这种高空台,这种高空台至少要达到700KG/S的空气流量,这种高空台才是航空发动机强国的标志,能制造五十吨级航空发动机三巨头,哪个不是仗着有这种东西才横行霸道的。
  毫不夸张地说,航空发动机的研制中,在二十吨就是一个巨大的关口,若是能突破这一瓶颈,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航空强国了。
  有了这一级别的发动机,就表示你的航空工业配套设备又再上了一个台阶,新的配套设备完全可以满足20-30吨级航空发动机的研制。
  然而这种关卡真的能那么容易跨过吗?强如苏联那样的大物,最后也无奈的举倾国之力刚刚跨过这一关口,最后却又壮烈的倒下,其继承者俄罗斯一直都只能在20吨一下的发动机研制中走走停停。
  不管以后会是什么情况,现在的SB101高空台建设成功,这就意味共和国已经算是步入了航空大国门槛,西南科工要继续进步也必须要有这东西。
  在观后世造单反牛逼到爆的脚盆鸡,也仅仅只能制造70KG/S空气流量的高空台,这也是为什么脚盆鸡只能一直在小推力航空发动机上转悠的原因。
  “是很不错,得要流口水啊!我们以后也必须要建造这东西,以后我们的航空发动机研制任务只会越来越重,成天跑到624所来一不是事,别人有终究还是不如自己有来的方便。”
  这可不是杨辉在狂想,上一位面的奉天所就因为SB101高空台任务太繁忙,最后由国家拨款在奉天所重新建设了一套高空台,性能比SB101肯定又要好上一些。
  既然奉天所都能争取到这种待遇,杨辉并不认为西南科工就要比奉天所落后多少,只要把杨辉预计的两款发动机继续下去,一切都不再是什么大问题。
第389章
原来是这样
  “这里就是新建的压气机测试设备,因为有了SB101高空台配套设备的完善,现在的压气机测试设备也能并联到SB101高空台的空气气源提供系统中,实现不同高度空气流量模拟。”
  边走,又边把杨辉带到正在测试中的新中推核心机研制队伍中,这里虽然不是所有中推核心机研制队伍,但整个压气机研制队伍都在这里集齐了。
  “加上国内研制的大功率电机使用,新的压气机测试台如同SB101一样,也可以测试压气机的在2.5万米以内空域的气流压缩效率曲线,有了这东西我们预研压气机可以非常清楚地及时改善设计,类似上次仿制F404压气机的错误就不会再出现了。”
  压气机测试设备说白了就是整个整机测试中的一部分,能拿出测试整机的高空推力曲线的设备,再拿出测试子项目的性能的设备就已经成功了百分之五十,剩下的百分之五十就是一些附加的特殊设备,比如压气机测试台中用于带动压气机运转的大功率电机。
  杨辉的到来,以及白所长的一路上的解说引了其它人的注意,而带头研制了新压气机设计吴老爷子自是耳聪目明,也是一眼就看到了杨辉这位给了吴老很深印象的年轻人。
  “杨辉,对吧?我可还是记得你啊,就猜到了这次核心机研制的一大重要节点你肯定会到,这果不其然,你不就到嘛!快来、快来……”
  吴老爷子对这位把自引入到624所来研制核心机杨辉很有好感,不仅仅让自己在624参与到一款核心机的研制中,最主要的是吴总师第一次感受到了科研中不用为资金发愁的环境,就冲这一点就必须要对杨辉抱有极大的好感。
  而带着杨辉去看看自己到624所这一年半以来的成果就是最好的表达方式,相信也是杨辉最希望看到的东西。
  从压气机测试台走过,压气机高速转动所带起的风声让人从心底生出阵阵寒意,就这超高的气流速度,恐怕能把人吹飞。
  杨辉自是对这东西不害怕,还好奇的探头仔细的观了整个压气机测试台的工作情况。
  看杨辉一脸好奇的样子,吴老拍拍杨辉的肩膀:“这就不用看了,也就是看一两次会有些稀奇,多几次之后就对这东西没有什么意思了,你不用管这些,跟我来看看具体的测试数据吧,看直观地数据比起看测试设备更激动。”
  绕了好大一圈才到了压气机测试台一墙之隔的数据处理分析中心,走进隔音效果还算不错的数据处理中心,一下就变了画风。
  本来还是到处布满管线的试验车间不见了,醒目的提醒标识也少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明亮的空间,虽然只有一台不算太先进超级电子计算机,但依然是最引人注目的。
  “这是83年研制成功的银河超级计算机的减配版,本来银河计算机有一亿每秒的计算能力,不过由于我们现在没有太大的需要,用不了太多的计算资源,就只安装了一台6000万次美秒的超级计算机,以后有需要还可以继续升级增加机柜就可以了。”
  听到吴老介绍的这台超级计算机来源,杨辉这才明白是个什么东西,原来是个低成本的银河计算机,鉴于超算独特的构架,这种通过增减处理器(机柜)来改变运算能力也算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杨辉不怎么懂超级计算机,但他知道现在的这些试验设备的确不需要太多的峰值计算能力,更多的是需要持续输出。所以没有这东西还真就不行,好在这都不是杨辉该关心的,当吴老把一些原始数据拿出来之后,杨辉就被吸引了。
  原始数据也是最能反映出工业设计水平的东西,特别是压气机这东西就更是如此,每一级的压气叶轮都要对上一级叶轮压缩后的空气再次进行压缩、整流,越到后面的压气叶轮工作负载就越大,压缩效率就越来越低。
  而杨辉现在看到的数据则是整个高压压气机的结构设计,压气机的结构设计是对设计师很大的考验,这东西与压气机叶型设计同样重要。
  吴老虽然只是对叶型设计权威,但这并不带变吴老就玩不转压气机结构设计,相反,由于结构设计和叶型设计同样重要,在深入研究叶型设计的同时对压气机结构设计吴老也很有研究。
  看着整个叶型结构设计介绍,杨辉心中已经对这台核心机的压气机结构设计方案放心了,各方面看来,至少是和国际主流第三代中推涡扇不会有差距,有的地方甚至隐隐还有超越。
  由于西南科工最开始提出的要求就比较高,鉴于以后使用中推的是超级大黄蜂这种大家伙,发动机需要有更大的推力,新的中推核心机一开始就要和现在生产中的涡扇10发动机有所区别,并尽量避开两款发动机的推力重合区间。
  于是,在吴老的带领下,力排众议将高压压气机的空气流量定的比较高,一开始就把高压压气机的空气流量定到了50KG/S或者以上,比之F404美妙47KG/S要高不少,但也是有付出代价的。
  为了有更大空气流量,就需要更强的空气压缩能力,高达8级的高压压气机就被吴老设计出来了,这种8级的结构设计比F404的高压压气机设计多一级增压涡轮,又要比苏联的RD33的9级高压压气机设计少一级。
  虽然比RD33少一级,但这丝毫不影响新压气机的效率,这一切都要拜吴老强大到逆天的设计能力,毕竟是研究叶轮叶型设计多年的老研究了,新的叶轮设计完全按照吴老的三元流来设计。
  整个压气机效率比之RD33压气机效率一点也不低,在高空飞行中的效率损失又比F404好,可谓是充分吸取了两款发动机的教训。
  高压气机的设计不仅仅是有高压转子部分,压气机中的静子设计也非常重要,没有静子的整流,上一级的叶轮传来的气流就是比较紊乱的,对下一级叶轮工作非常不利。
  为了整流,就发明了静子这种位于前后两级叶轮之间的装置,静子通常固定在压气机机匣壁上不需要转动。
  这种设计很不错,但也有它的缺点,由于发动机不同的推力工况,会造成不同的发动机转速、压气效率,甚至不同的空气流量,这时候固定的静子叶片就不能随机应变,效率损失比较大。
  于是通用公司就发明了可调静子,通过静子固定圈的小范围转动来改变压气机叶轮叶型,从而做到随机应变,这东西和共和国得到的涡喷7是同一时代的东西,那时候的苏联自然不知道美国人发明的这种东西。
  这就导致共和国的涡喷7、甚至涡喷13都没有使用过可调静子,好在共和国又从英国引进斯贝202发动机,从斯贝202(涡扇9)发动机上学到了可调静子的设计。
  在这种情况之下,吴老为了提高压气机的效率,保证各个高度、各种推力工况下都有比较好的性能,直接就用上了可调静子设计,前三级静子叶片都做成可调设计,这也算是核心机中的一次大胆运用新技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3/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