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2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2/483


第386章
这才是真正的低成本枭龙
  侧板技术资料早就研究齐活了,现在拿出的都是各种整理后的数据,零零总总看起很有真实感,资料加起来重量要按千克为单位来计算,好在经过系统研究整理之后就显得比较简单、明了。
  尽管一开始就先入为主的认为侧板技术丑的一比,但真正把这些资料看完了大概之后,调研组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资料上各种数据详细的佐证了侧板技术确实是一种可行的好东西,这些资料要说造假是绝对没有可能的,项目署名不仅仅有西南科工气动技术科研人员,还有共和国专门负责风洞试验的科研人员。
  这些都明白无误的指出了一条新的路子,使用侧板技术代替电传动飞控,从而达到低成本却又能让飞机保证原有的机动性不至于下降低太多。
  “照这样说,侧板技术的确可以解决大边条翼的气动缺陷,能代替电传飞控的部分能力,但YZ1验证机中的电传飞控技术并不仅仅只是起着简单的增稳作用,它还能有效的减轻飞行员负担,将飞行员从繁重的飞行任务中解放出来。”
  电传飞控技术的好处有很多,不仅仅在于可以提供更好的飞行品质,能有效的拟补气动缺陷,还可以凭借机载计算机的低级智能,进行一些繁琐而又相对简单的飞行动作。
  另一方面则是因电传系统本身的传动性质带来的优点,电传系统是通过将飞行员作用在操纵杆上的机械信号翻译成电讯号,再通过电缆传递,最后由电机来执行动作,从而完成对飞机的操控,这里面就省掉了液压传动装置、液压管路等等……
  整掉的这些笨重的机械装置的同时,还可有效的解决气动补偿的问题。
  在老式机械操作系统中为了弥补可动翼面的铰链力矩,减轻飞行员操作飞机所必的力,最大限度的保存体力。
  这就需要在各个可动翼面都装上气动补偿装置,采用了电传系统之后,就不需要这些所谓的气动补偿装置了,直接通过执行飞行员命令的电机输出更大的扭矩就可以做到,操纵杆和最终的执行元件没有直接的刚性连接,自然就不需要有更多的力气。
  甚至使用了电传飞控之后,只要愿意,完全可以将操纵杆设计成用手指轻轻一拨就完成拉、推杆行程,这种情况下的飞行中那可真的就是省力到了极点,气动舵面的铰链力矩就不再是飞行员所要克服的一大难点。
  别小看这种设计,似乎对体力的节约并不多,但真若是一款要做长途奔袭的飞机,那一路上光是同铰链力矩作斗争就能损耗飞行员很多体力,真正作战的时候怎么办?即使通过启动补偿解决了这个问题,飞行员节约了体力,但那笨重的补偿装置一点儿也不轻。
  而有了电传飞控之后,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所以说电传飞控的大行其道,并不是没有道理,杨辉也知道这些,但没办法现在就是没钱,那就只能牺牲一下好了。
  “对于电传飞控带来的其它优点,我们现在并不能拿出太好的代替方案,航线自动飞行只能单独通过自动驾驶仪完成,机械操纵装置、气动补偿装置就只能是采用歼七四的老式机械方案。”
  这就是低成本方案,不管什么时候,都必须贯彻一分钱一分货的基本原则,好在这些老式的机械装置增加的重量也不是不能接受。
  首先就是机械操纵系统这东西,明确的说,即使有了三轴四余度数字式电传飞控,机械操纵系统依然不可能拆除掉,这东西是飞机的最后一套保命符。
  当电传飞控失效、或者机载电脑死机之后,最后还是得要依靠机械操作系统活命,用以返回机场,这是国际飞机设计的惯例,大家都是这样设计的,肯定是有所道理的。
  所以,机械操纵系统的那些死重依然还是的要带着的,也就是说,在实际情况中的电传飞控对飞机的减重并不是太明显。
  气动补偿这些死重就是绝对的没法解决的,既然不用电传飞控要节约钱,那就背上这些重量吧,好在这些重量经过西南科工技术人员计算之后,发现还是可以接受。
  “综合来说,放弃使用电传飞控系统,我们会多增加约100KG重量,这是加上节侧板重量之后的数据,如果军队能够接受这一点,我们就能继续将侧板YZ1项目继续下去!”
  做工业设计就是这样,不能够有丝毫的偷工减料,各方面要求严谨,特别是每一千克重量都要严格控制的飞行器设计,杨辉就更要实是求是,把优缺点都说出来。
  见杨辉把各种优缺点都说完了,两只调研组都沉默了,放弃使电传飞控,可以将成本压缩近千万人名币,要付出的代价则是飞机的重量增加100KG,这一点怎么想都还是能想的过。
  曾经有为了使用新型导弹,将歼七的机头增加120kg重的事,现在的军队肯定对这种事还是能够接受。
  空军调研组刚刚从0611所过来的,一款和0611所正在开发中的十号工程有重合的飞机,空军自然还是要再研究研究、对比对比,总还是要货比三家。
  “我看这款飞机在机动上可以算是第三代战斗机,那他和0611所的十号工程相比,又孰优孰劣,这是我们调研组所关心的一点?”
  来了,终究还是问到了杨辉最不想回答的一点,西南科工和0611、0132的关系那绝对算是非常不错的,若是硬要比比YZ1验证机和十号工程,这绝对是两虎相争。
  而在杨辉看来,十号工程绝对是在任何方面都能高上侧板YZ1那么一点点,加上0611以后还要通过十号工程的技术积累,给整出二十号工程,可以说这是一条真正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杨辉绝对不愿意用YZ1这款没有后续发展潜力的飞机断送了0611的未来。
  “说实话,我们的侧板YZ1在性能上肯定是要差上十号工程一些,侧板YZ1仅仅只能算是刚刚跨到第三代战斗机的门槛,它优势恐怕也就是侧板YZ1那逆天到极点的超高性价比,以及它可以更快做到服役!”
  当杨辉自己都承认侧板YZ1项目比不上十号工程之后,调研组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这两个项目都有很大的诱惑,一个牢牢立足当下军队的需求,一个是军队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环。
  真可谓是手心手背都是肉,这种情况实际颇像上一位面共和国高级教练机之争,那也是一次和现在相同的选择。
  一方是世界范围内都数一数二的先进高级教练机,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没法快速入役,且造价比较高(L15),另一方则是完全立足军队当下急需换代高级教练的实际情况,开发出了一款完全自主生产、又价格低廉,就是性能不怎么先进也就堪堪使用的样子(山鹰教练机)。
  最后,军队考虑到教练机不是作战飞机,以及价格、时间、国产化等多种因素,选择了山鹰教练机,这就是典型的瞄准了市场开发,最后成功的案例。
  唯一值得庆幸的则是那时候共和国已经是财大气粗了,在采购山鹰教练机的同时,又继续了L15的发展,不久之后L15就夺得了海外订单,算是皆大欢喜。
  那么现在的侧板YZ1和十号工程之间,海空军又要如何抉择呢?是要未来还是要现在,亦或者是皆大欢喜的结局,这都要看后续的发展。
  到仔细听了杨辉的汇报之后,调研组在离开之前,还得到了西南科工给出的低成本侧板YZ1的造价预算:2000万-2500万人名币之间,整个项目都独立自主,甚至连雷达都准备安装由长红厂新提上日程的第三代轻型战斗机火控雷达。
  这几年的长红厂已经是快速发展,背靠民品市场活着异常滋润,而民品的利润反哺,加上本来就有蓝狐雷达订单不断到来,还有最重要的AWG-9雷达的逆向借鉴。
  信心满满的长红厂决定要保住机载雷达生产的能力,军品工厂不能完全转为名品生产,走出去也还能堂堂正正的说:咱长红厂是军民两不误。
第387章
来自624所的消息
  调研组离开也有了一个月,走之前答应一个月就给回复,而事实正如调研组所说的那样,在仅仅二十多天之后,军队高层的回复就到了,不过给的答案却并不怎么如意。
  “你们这个项目的确是很不错,不过军队权衡之后还是决定先暂时压下这个项目,要知道一款飞机不仅仅仅是采购需要花钱,飞机的研发同样也需要大笔资金,军队现在的财力不足以同时支持两款具有较大重合度的第三代战斗机开发!”
  即使是杨辉处心积虑拿出了最具有性价比的方案,军队最后还是迫于资金的压力选择了继续十号工程,虽然有所思想准备,但杨辉还是有些失落。
  难道这好几年的预研就真的没有能改变侧板的命运,最后还是要重新回到上一位面中的老路吗?侧板技术还是只能停留在纸面?
  颤抖手反映了杨辉心中的不甘:“这个项目就真的没有可能继续下去了吗?军队真的不打算要侧板YZ1项目?这绝对是最具有性价比的一款第三代战斗机,空前也绝后的一款!”
  许是感觉到了杨辉心中的不甘,许是军队自己也对这款非常适合共和国具体国情的飞机的不舍,良久之后又缓缓地补了一句。
  “也不尽然,若是你们能保证在是三年之内定型交付,价格保持在2000万人名币左右,并且还能找到第三方投资该项目,那么军队可以尝试着承担百分之四十的后续研发资金,上马这个项目!”
  没办法,军队这时候也还需再多做一手打算,共和国军队重来都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现在的十号工程虽然纸面数据诱人,但谁知道随后会是什么情况……
  再加上第三代战斗机造价本来就贵,共和国一直希望保持现有的机队规模,而现在共和国战斗机机队至少是1500架左右,上一位面中的实际情况确实直到2015年,共和国所有的第三代战斗机加起来也不到1000架次。
  综合考虑下来,一款低成本第三代战斗机依然还是有需要的,只要付出的代价不是太大,军队还是愿意试试看。
  放下电话,杨辉已经明白了军队的想法,对于侧板YZ1项目,由于不是军队走正式调研、立项途径拿到的项目,若是没有太迫切的需要,军队还是不愿意全力支持。
  而鉴于歼七四项目的模式,让军队花费比较低的资金拿到了一款性能不错的战机,现在的军队又准备再走一次歼七四模式,似乎这还真是上瘾了。
  真要找到一个像沙特那样有特殊情况需要的合作方,几乎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本来项目最好的合作方是巴基斯坦,但现在的巴基斯坦已经有了歼七四战斗机的生产线,还没有完全搞利索,会参见新的侧板YZ1项目?
  这样看来,巴基斯坦是百分之七十的可能不会参与到侧板YZ1项目中,初此之外那还有谁能这么容易就参见到项目中?想到这里,杨辉就觉得毫无头绪。
  具体问题只能等到以后再说,揉揉发胀的太阳穴,准备靠着椅子休息一下,却没想到刚放下的电话又响起来。
  无奈,只能强打精神,拿起电话:“喂,这里是西南科工、杨辉!”
  确认双方身份之后,对面传来熟悉的声音,这明显就是85年来到西南科工讨论了先进中推预研项目的刘大项总工。
  现在算起来才发现,自西南科工接手先进中推预研项目之后,已经有了两年时间,而整个项目从国家立项开始算起,已经接近九年时间。
  特别是上次涡扇10发动机定型的时候,吴忠华老先生被杨辉说动之后,到624所参加了整个预研项目,支持压气机的研制,或许会有什么阶段性质成果也未可知。
  “是刘总工啊!我们西南科工接手项目都满满两年时间啦,这是核心机预研项目有进展了?”
  电话另一头的刘大项早就乐的合不拢嘴了,可不就是有进展了嘛!好歹在这持续的资金投入之后,不仅中推预研有了进展,新建的压气机试验台、SB101高空台也都可以先行投入使用,624所这边各种该有的设备都算是有了,中推核心机也是该有所进展。
  “对对,项目进展很快,特别是吴老的参与之后,加上又拿到了钛合金加工技术,压气机已经可以说是合格了,整个核心机已经开始进入工程发展阶段,现在已经不能在算是预研了。”
  横扫一切疲惫,果然是中推核心机项目有了重大进展,就是不知道到了什么阶段,发动机项目的进展虽然急不得,但杨辉心里确实是着急地上火啊!中推核心机一直都是西南科工既定的发展方向,绝对是能有任何差池的。
  “那真是好消息,就请赶快说说具体的吧,我们就等着这东西用,项目急需啊!”
  现在的西南科工确实急需中推核心机,整个MPC75项目,由西飞负责的机体详细工程设计已经正式拉开了有一年时间,又加之有MBB的辅助,按照公布的时间表来对比,整个发动机研制进度是落后于飞机研制进度的。
  因为上一次迪拜航展的震撼登场,又狂揽大笔订单,加上后来的范保罗航展中不断地宣传,也斩获了十多架的意向订单,整个MPC75项目已经引起了国际航空发动机巨头的注意。
  老牌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通用拿出了CF34发动机,虽然推力还有些不足,但通用表示可以在进行增推,开发出一款七到八吨级的大函道比涡扇发动机。
  这已经是让人异常头疼的一件事了,但这还不是最让人头疼的,来自罗罗的方案也是紧随其后,这个方案甚至比通用给出的方案更加棘手,一直被杨辉视为心腹大敌。
  罗罗公司本来在上一位面中,是要和德国BMW合作开出BR700发动机,上一位面中的BR700发动机实际上就是德国人准备安装在MPC75飞机上使用的,整个项目还得到了德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但现在不同了,由德国航空发动机制造能力最牛的MTU和西南科工这家共和国航空发动机研制黑马合作,拿下了MPC75项目的原配发动机项目。还得到了德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贷款已经到位了五千万美元。
  自然,德国政府就不会再支持航空发动机技术本来就不怎么好的宝马公司,诚然在二战中宝马的航空发动机很牛逼,也研制出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涡喷发动机。
  但那毕竟是过去式了,二战后宝马几乎就没有再碰过航空发动机,一直做着汽车产业,现在的宝马有钱了想要从回航空发动机制造业,这又怎么可能,首先现在的德国政府就不会支持。
  BR700项目似乎就该没了,但贼心不死却又资金雄厚的BMW还是私下和罗罗公司走到了一起,要准备竞争MPC75项目。
  若仅仅只是这样的话,杨辉还没觉得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麻烦,毕竟这项目中,MTU和西南科工的发动机才是亲儿子,加上发动机技术先进,宝马·罗罗联合起来也没有什么威胁。
  但问题就出现在了,这次的宝马、罗罗两家公司觉得两家公司还不够,MTU加西南科工的组合不就是占了一方是德国背景、一方是华夏背景吗?
  好!宝马加罗罗的队伍已经算是有了技术底蕴、资金、德国背景,那就只需要一家有华夏背景的公司参与到队伍中,那不就得了吗?
  同样双方的华德背景公司,算是扯平了,但对方再加上罗罗公司插一脚之后,突然间MTU加西南科工的队伍就显得要弱上一些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这就是最出乎杨辉预料之外的,BR700项目虽然没了德国政府的支持,宝马·罗罗又拉到了共和国一家合作单位,这家单位还是和西南科工关系挺不错的红旗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2/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