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2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2/483

  看着BR-715发动机研制队伍的颓废沮丧的样子,马总师到是能体会他们的心情,但现在双方站在不同的立场,各自需要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
  “不好意思,BR-715发动机确实不符合我们的需要,罗罗公司在民用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是当之无愧的三巨头之一,希望我们以后还有机会继续合作。”
  马总师的话都说到这里了,罗罗这边也知道不会有任何转机了,点点头就这样沉默下来,一分钟之后开始收拾东西离开,现在的结果已经出来,没有必要继续再留在这里。
  全场目送着BR-715发动机队伍的离开,这是悲伤的时刻,但留下来的人却没有什么悲伤的意思,作为竞争对手的另外两方自然是高兴的,台上的研制组因为MBB的原因,同样也不怎么悲伤,反正没有了罗罗也不会吃带毛猪。
  快速收拾好心情之后,马总师这个时候却笑了起来,既然罗罗都离开了,后面的结果也就不重要,反正这剩下的两款发动机都是双双入围。
  对着其他的几位副总师点点头,再次确认之后,马总师开口了。
  “好了,现在留下来的两款发动机研制方也不用再忐忑自己会不会被放弃,我可以明确的表示,你们这两款发动机同时入围了,你们都是胜出者,不管是CF-34-3发动机也好,CG-2000发动机也罢,你们都有着各自突出的优点,而你们的优点正好都是可以互补的,鉴于这一情况,我们同时留下两款发动机,不仅仅为我们的MPC-75动力系统提供备份,同时也给了民航公司的更多的选择。”
  马总师这话简直有如天籁,虽然对手没有被排除在外让自己独享这一市场,但这种结果无疑也是皆大欢喜,两款发动机的研制方都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饶是杨辉也没有想到最后会是这样的结果,居然同时留下了两款发动机,但想想之后也就淡然了,一款飞机有两台发动机这种事还是挺正常的,许自己考虑CG-2000发动机提供给另外的飞机使用,为什么人家MPC-75就不能使用两款发动机,一款发动机出了问题之后,还有备胎使用。
  这时候,才算是明白了刚才唐昌红的表情的真正意思,现在CG-2000发动机也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有CF-3.4-3的存在,威胁依然不小。
  通用方面自然也没有想到最后会是这样的结果,把罗罗挤走了让之后,没想到最后还是没能够独享这块蛋糕,这倒是有些遗憾。但想到这款CG-2000发动机的各种情况,通用又淡然了,和这款CG-2000发动机竞争总好过和罗罗这种老奸巨猾的老对手角逐要简单一些。
  这一刻,几方队伍都在想着各自的事,马总师在这时候又再次开口,两款发动机同时入围并不一是意味着这次会议的结束,而只是一次开始。
  “你们双方提供的发动机都入选了,但我们飞机研制方对你们两方还有些要求,传统的那种一款飞机配两款发动机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新形势,我们现在有新的要求。”
  说完,马总师示意一旁的工作人员将几份资料发下去,发到两款发动机的研制方手中,随后又有工作人员打开投影仪,将简易幻灯片放出来。
  没有拿到资料的普通参与竞标人员自然就是看大屏幕上的信息,而双方的重要人士则是拿着自己手中的详细纸质资料开始思考着,不管是通过什么媒介过得信息,但提供发动机的双方人员现在无一不是陷入了深深地沉思。
  直到这边杨辉身后的这次技术顾问在杨辉一旁小声地说道:“杨总,马总师提出的这一要求在技术上是可以做到的,因为我们和通用的两款发动机都还是在研制中,只要双方愿意将发动机与飞机之间的接口统一,这在技术上是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我看这事可行。”
  听到自己这次特意带来的技术顾问也对马总师的要求表示没问题,杨辉也就更加笃定这项目没有问题,有和另外一旁的MTU总裁劳斯商量上两句,最后终于有了结果。
  笑着对台上的马总师点点头,一切都在不言之中,而马总师也回应了杨辉,随后又把目光投向另外一边的通用队伍,现在就看通用方面的决定。
  随着马总师的目光,所有人都一起看着通用方面,大家都等着通用最后会给出什么样的结果,而通用这边也在一番合计之后有了决定。
  “对于MPC-75客机项目的要求,我们通用公司原则上表示同意,我们会配合CG-2000发动机、MPC-75飞机两方一起制定最合适的发动机与飞机之间的标准接口,相信我们这次的创新将会是一次对民航飞机设计制造的一次变革,而我们将创造历史,通用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446章
不死心的MTU
  在MPC-75客机的发动机招标会尘埃落定之后,其他的问题也就不再是那么的激动人心,后续的三方共同商定发动机与飞机之间的通用接口的问题自然是一件需要耗费一定时间的事。
  这需要有三方共同来参与到制定之中,毕竟各自都有各自不同的诉求,唯一的好处在于现在的MPC-75和西南科工-MTU都是全新的新人,自然没有历史性的习惯设计,只要怎么能快速将通用接口的事定好,大家就怎么办,想来应该可以少了很多的口水仗。
  杨辉现在比较庆幸的是自己这次还带来了一位技术顾问,而这位技术顾问也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江合浦,这位在上一位面中也还算是一位比较有能力的航空发动机研发人才。
  上一位面中的中推核心机项目就是他担任总师,虽然最后的结果并不怎样,甚至失败的原因或多或少也还能算到这位的头上一些,但那都是在特殊时期中的权宜之计,在那个山寨成风的年代也不能说是他错的有多离谱,只能说是环境对人的影响而已。
  这一位面中的中推核心机设计已经在杨辉的插手之下完全变了样子,甚至连总师都变了人,上一位面中的总师江合浦在现在变成了吴中华老先生。
  到是让江合浦这位还是有些能力的人才继续沉默着,而这位还在沉默着的人才很巧合的则正好就在西南科工二所,至于说为什么这位人才会一直蛰伏在西南科工,这就有说到这位的履历,人家也是当年光荣的参与到了三线建设的一员,现在在二所工作自然是在正常不过。
  在整个二所的高端人才都在忙着项目的时候,杨辉也就将这位还是可堪一用的人才拿出来先用一用,说不定就能有和上一位面有完全不同的结果也说不定。
  于是,这次杨辉离开之后,很自然的将这位江和甫留了下来,他需要同通用、西飞这边一起商量标准接口的问题,只要这次项目能做好以后自然会有各种机会给他。
  这边的情况定了下来之后,杨辉自然是准备回西南科工,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原本同样该回德国去组织MTU负责的CG-2000冷端部件最后研发测试的劳斯,在这时候反而是跟着杨辉跑到了西南科工,而原因自然是非奸即盗。
  杨辉在第一时间就问清楚了这次MTU方面跟着自己回山沟的原因,然后是不得不感慨MTU的执着追求,以及他慢慢的自信,在杨辉之前那样的示意之下MTU居然还是如此执着,那肯定有他们的底牌。
  都到了这个时候杨辉反而不再多说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次就看看MTU到底是要怎么样,该面对的总还是要面对。
  回到西南科工之后,劳斯反而安静了下来,原本一直嚷嚷着要西南科工考虑一下让MTU入股到西南科工旗下的小推力活塞式发动机的问题也是停了下来。
  “杨总经理,现在我们都到了这里,你要相信我们MTU是绝对带着诚意前来同你们合作,为此我们甚至愿意拿出你们国家需要的1200匹马力坦克用柴油发动机,现在我们希望可以实地去参观一下你们的小推力活塞发动机研制单位,只要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就可以坐下来仔细谈谈。”
  说到这话的时候,劳斯满脸的诚恳,至少杨辉是看不到他还有什么额外的想法,事情都到了这种情况杨辉也别无选择,MTU要求参观一下也合情合理,这种要求以双方现在的合作关系还真没法拒绝。
  “好吧,我就带你们到我们现在刚建设好的小推力活塞式发动机生产单位去参观一下,这绝对是我国现在的小推力活塞动力系统生产单位中最有活力的一家。”
  说着,杨辉就带着MTU一行人离开西南科工招待所,往贵羊市而去,要说现在的西南科工小推力活塞式发动机研制单位,那绝对整个西南科工的香馍馍,由于这一单位盈利能力强,同时也因为时间的缘故并没有固定的厂房。
  于是在渡过了头几年租用其它单位厂房的艰难岁月之后,由于西南科工已经和贵阳市政府有了协议,拿下了靠近平坝方向的贵阳市市郊大片空地。
  作为西南科工的民用产品事业,这小推力活塞发动机研制单位也紧随着钛合金加工基地的步伐入驻了这片航空航天城,现在已经建成投产。
  在杨辉的带领之下,MTU的一行人也随后一起来到这一片正在徐徐建设中的航空航天城,在热火朝天的基建工程之外,一排排整齐的厂房出现到了一行人的眼前。
  门口则书写着的:西南科工活塞动力分厂,表明这里就是大家的目的地,由于这里不是制造军品的单位,保卫制度到不是太严,因为有杨辉的带领,仅仅是一番登记之后众人就进入到了工厂内部。
  杨辉这时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现在的活塞动力分厂的具体情况:“这就是我们活塞动力分厂,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它现在还不能称之为公司,不过这并没有什么问题。首先它拥有两百三十人的科研队伍,并且还在不断的快速扩大中,负责制造产品的则是我们左边的这两处厂房,一处是总装生产我们的750发动机,一处总装最新的125发动机。”
  简单介绍了现在的情况,杨辉没有打算带着MTU的人去看研发中心,而是直接带人去生产中心,在这里杨辉可以让MTU看到“原始”的生产方式。
  摩托车作为一种大规模使用的交投工具,共和国在八十年代的市场需求量绝对是爆发式增长,以万辆为单位的情况下,就要求西南科工活塞发动机厂能快速提供市场需要,流水线生产是必须要有的。
  正是这种情况下,这边的西南科工活塞发动机厂才能满足市场需要,不过鉴于现在共和国的实际情况,在设计生产线的时候,最后由杨辉拍板选择了国产化程度较高的半自动生产线。
  这种小推力活塞发动机要求的制造工艺到是不那么变态,人工加半自动生产时最适合现在的使用,一方面不用进口生产线,另一方面则是能提供工作岗位,这年头能提供大量工作岗位的单位绝对是好单位。
  不过,这在MTU看来就确实有些落后甚至于古老,这种制造工艺要求不高的发动机完全可以做到更高程度的自动生产,现在居然还大量使用人力确实有些令人失望。
  这原本也是杨辉的意思,希望让MTU看了这活塞发动机厂的生产情况之后,能够知难而退,放弃对活塞发动机厂的念想。但杨辉显然低估了MTU方面的能力,总有能人从各种情况中发现了一些猫腻。
  “很好的生产线设计,虽然生产线自动化程度很低,导致大量使用了人力进行生产,不过我刚才问了几位工人之后,发现这种生产线模式应该是现在最适合你们国情。我也看过最为关键的质量控制环节,不得不承认你们的质量控制已经达到德国在八十年代初的水平,这很了不起。”
  听到这里,杨会心里一沉,终究还是被人看出来了,现在这偌大的活塞发动机分厂大量使用人工自然是最符合国情,但绝对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用人工最难以控制的就是质量问题,毕竟人工永远比不上机器生产的稳定。因此杨辉在建设这条生产线的时候特意将质检问题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为此还一直被工人所埋怨,但这一点是必须要有的。
  现在被MTU看出猫腻来了,不仅不能打消MTU的野心,恐怕对活塞发动机厂反而会更加垂涎,这真是适得其反的典型。
第447章
好吃却不能吃
  所谓的参观在有了第一映像之后,其后的流程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在两个小时之后的参观之后杨辉很自然的带着这帮MTU的家伙离开,至于研发中心杨辉甚至懒得再带他们去看,情况就是这样,爱咋咋地。
  双方再次坐下来之后MTU方面终于也算是心里有底,这时候才开始缓缓地道出这次为什么一直紧盯着西南科工这边的小推力活塞发动机工厂不放。
  劳斯明显感觉有些兴奋:“杨总经理,我们双方很有必要坐下来仔细讨论一下深入合作的事宜,MTU对这家制造小型活塞发动机的工厂很满意,你们开个条件吧!”
  MTU这边没有给出确切的价码,杨辉也从来就没有打算要在这方面合作,狮子大开口是绝对免不了的。
  “MTU要入股我们的小型活塞动力工厂也不是不行,按照同等比例将这间工厂的股份比例置换MTU公司股份,只要MTU方面愿意,我们西南科工马上就可以打报告准备工厂的股份制改革。”
  杨辉这厮已经不是狮子大开口而是乱开口,要用一家分工厂股份同比例置换MTU公司的股份,想想就觉得真心刺激,甚至把MTU方面的一行人气的都要暴走了。
  还是忍住心中的不爽,劳斯依然笑呵呵地回答:“这一点肯定是不行的,这种玩笑我们还是不要开为好,我现在就说实话给你们听听。MTU之所以愿意和你们开展合作,在于我们的确对贵国现在改革开放形势看好,更看好这片蓬勃发展中的新兴市场,我们愿意出一亿美元收购这家工厂的百分之五十的股份。”
  平心而论,就现在MTU给出的条件来看,一亿美元收购小型活塞发动机厂百分之五十股份绝对是超过现在小型活塞发动机厂资产的溢价收购。放在八十年代有国外大公司收购国内并不太涉及国家命脉的产业来说,这绝对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事。
  但杨辉却为此呲之以鼻,这一亿美元就想要收购百分之五十的股份,也不看看现在这家公司的发展势头有多猛,虽然现在是溢价收购,但西南科工绝对是亏了。
  杨辉为此也是轻蔑的一笑,这种小把戏还拿来装比,绝对是没有任何意义:“这一点我看就算了吧,我们这家小型活塞发动机工厂每年以两位百分数的规模快速扩大总资产,我们是绝对不会出售这公司的股份。
  至于说MTU看中了我们共和国的市场,这倒是表明你们确实很有眼光,同时也很有冒险精神,比起当年的大众的魄力也差不了多少。但我们的小型活塞发动机工厂和你们MTU的主营业务之间没有任何交叉关系,你们做柴油机都是大中型动力系统,我看还是另外找人合作吧。”
  杨辉这时候也不打算再多废话太多,在共和国和MTU的名用柴油机业务有交叉重合的得要是北方的那些专门为共和国坦克、舰船提供动力的柴油机制造工厂,在上一位面中这些厂的都是由共和国兵工、兵装两公司下属,压根和西南科工这一制造航空工业为主的公司不会有任何关系。
  现在若是西南科工真的脑袋一热和MTU合作了,那么以MTU的尿性来说,拿出在坦克上使用的MB-871发动机的肯定也是放在双方合资的活塞发动机厂生产,若是能做的红火一些,再将这款发动机改改或者直接从MTU把整个系列的其它衍生发动机都拿出来,绝对能占据共和大中型柴油动力系统百分之七八十的份额。
  听起来感觉很有前途的样子,但这绝对是一块烫手的山芋,想想你一家主营航空航天方面业务的公司,居然把手都升到了地面兵器装备动力的盘子来,就算是民用的大中型柴油机那也是地面兵装单位的饭碗居多,更别说是坦克这种地面装甲用的发动机。
  这种时候你做的越红火眼红的人就越多,毕竟市场就那么大,养活这家工厂就要饿死那家工厂,那时候的地面兵装系统还不得炸毛了,这绝对要引起西南科工和整个地面兵装系统之间的撕逼。
  现在的西南科工已经是因为一些不同的经营理念和航空口的老牌东北系闹的很僵,完全没有必要再去得罪其他军工装备制造单位,四面树敌自古以来就很少有好下场,况且杨辉还等着依靠这些其他的军工单位发展起来之后为西南科工提供更多的子系统采购选择。
  若是现在搞出这么一档子事,那么西南科工前面的泰国F-5E走私项目、帝都防务装备展项目所积累起来的人缘都会顷刻间化为乌有,绝对是得不偿失。
  这些问题只是一方面,就算西南科工愿意为了这些巨大利益而得罪其它军工单位,但到了最后这些果实还不一定能够留在西南科工手中。
  杨辉可是清楚的记得在上一位面共和国的军工单位总公司制改革,在93年就开始第一轮尝试中,直接将军工系统旗下的业务按照业务种类划分并成立总公司统一管理,到那个时候西南科工手中若是有本来该划归到地面兵装系统的业务,杨辉敢百分之百的肯定国家绝对会强制性将这一业务划出去。
  想想那个时候,西南科工的各种苦心经营,以现在的小型活塞发动机为基础,发展出国内顶尖的地面、水面活塞发动机公司,却被行政命令划分出去,西南科工还不能多说什么。
  在那个时候国内恐怕还真就没有多少强力人物为西南科工说话,原因无他,实在是你得罪的人太多的,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这西南科工是实打实的国有性质……
  想想那种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感觉,不仅没能拿下地面大中型活塞发动机市场,甚至还会把现在西南科工已经占据优势的小型活塞发动机业务也赔进去。杨辉打死也不会做这种事,老老实实地做现在西南科工自己的优势业务,先从小型摩托车发动机做起,然后染指家用轿车领域的动力系统,这才是真正的正途。
  最主要的在于这样还绝对安全,就算其他军工单位眼红也无话可说,毕竟这家用轿车领域的发动机制造是改开之后爆发出来的市场,在这之前没有任何军用单位对这方面有任何业务重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2/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