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2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6/483

  这款雷达该有的功能都具备了,后面需要关心的就是各种数据,而数据中最重要的就要数雷达的探测距离。
  雷达的探测距离在这个时候也已经有了大致的数据,这些是科研人员通过对雷达功率的计算而得出的,还是具备一定的参考意义。
  这些数据本来是该保密的,不过这种保密的对象肯定是不包括FC-17的研制方。
  当数据摆在杨辉的面前之时,看得杨辉和随同的三人都是一愣一愣的。
  “雷达上视70km,下视46km,地形测绘大于140km?”
  杨辉第一眼看到这数据就是各种不相信,这样的雷达性能恐怕至少得要是EL/M-2035雷达这一重量级的雷达才能做到,作为轻量缩小版的7806雷达,居然可以做到性能不缩水……
  这简直是颠覆了杨辉对这款雷达的看法,现在这款雷达的性能到底有什么级别?
  做个最简单的对比,美制的APG-67雷达上视72km,下视39km,这样的数据至少在探测距离上已经是达到轻型雷达的世界一流水平。
  在共和国现在这样的雷达水平之上,研制一款出这样的雷达,绝对是放了一个大炮仗。
  对于杨辉的惊讶,这边的介绍人员却是一点儿也不感到多余,要是杨辉没有为此感到惊讶那才怪了。
  “是的,我们这次的雷达性能指标已经在某些方面超过了美国的APG67雷达,毕竟APG67雷达已经是81年研制的产品,在这些年得发展之下,我们也要有所进步才是。”
  听到这种说法,杨辉心里也是笑而不语,什么共和国的雷达进步,说是以色列的支援还差不多。
  对于长红厂的能力杨辉是绝对的一清二楚,刚刚搞定蓝狐雷达,算是摸清了单脉冲雷达的各个方面。
  但要说几年之内就直接突破单脉冲,雷达下视、地形测绘这些难题的同时,还能把重量体积都降下来,反正杨辉是说什么也不信。
  不过这次7806雷达是有了以色列参与研制,并且长红厂全程参与,若是能成功倒也能够算是长红厂的突破。
  “这雷达的性能的确不俗,若是能够研制出来,我们FC-17的雷达就铁定是它了,这样吧,我们再将雷达的重量上限增加10kg,只希望你们能够按时拿出雷达成品,要绝对可靠。”
  要说杨辉为什么主动将雷达重量限制扩大10kg,这还是因为这款雷达放的炮仗太大,杨辉是怕用了这雷达之后可靠性烂的一笔,那才是得不偿失。
  毕竟美国的APG-67雷达重量都有122kg,性能差不多甚至还有些超过的7806雷达重量限制到100kg以内,这确实还有些技术要求的太高。
  果不其然,在杨辉将重量限制放开到110kg之后,这边的雷达研制人员的面部表情有了很大的放松。
  自家的东西自家知道,7806雷达的性能指标之所以提的这么高,最主要还是为了能够让将竞争对手击败。
  FC-17战机作为国际联合项目,自然在很多的子系统采购方面可以更多的选择,又因为以后这款飞机的海外订单并不是在共和国生产,杨辉干脆就放开了雷达的采购选项。
  来自美国的APG-67雷达就是这次7806雷达的最大威胁,不管是卯足了劲儿要准备在这次项目中重新回到共和国一线雷达制造单位的长红厂,还是因为美国爸爸强制废掉了Lavi项目后,一心想要证明自己能力的以色列方面。
  双方都一直决定在雷达的重量体积比APG67小的情况下,还要把性能控制在和APG67同一水平。
  目标很远大,但在研制中却是各种麻烦不老少,最主要的就是控制重量这一方面,说句不好听的,现在的7806雷达,实际上就是对EL/M2035雷达进行各种减重,再减重。
  原本以色列就是在87年才完成2035雷达的定型,那绝对是用上了以色列最前沿的雷达技术,现在仅仅过了一年时间不到就要提出将重量减去35kg……
  可想而知这次的7806雷达研制并不是很顺利,现在放宽了10kg的重量限制,这绝对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
  “没问题,现在都将最大重量放宽到了110kg我们就一定能按时拿出可靠的7806雷达,FC-17的雷达一定是我们拿下了!”
  这时候话语中透露出浓浓地自信,在他们看来,现在的雷达研制已经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只要再有两年时间的研制之后,90年绝对可以交付飞机使用。
  随着这边自信满满地回答以后,杨辉也就大致明白了情况,继续听着对这款雷达的后续介绍。
  而后续的介绍也终于让杨辉彻底放心了这长红厂的7806雷达,原因简单,这长红厂在研制这款雷达的时候是绝对用了心的。
  原本的蓝狐雷达也好、El/M2035也罢,这两款雷达都是使用老实的数据交换方式,很多时候并不是太好用。
  众所周知:雷达的天线,信号接收机都是装在机头雷达罩里面,雷达罩的重量距离机身升力中心远,在一切为了配平考虑的时候,尽量选择将雷达的其他部分往机体升力中心靠。
  这种原理就好像是做跷跷板一样,同样的重量靠近支点和靠近两端所产生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第456章
心机婊啊
  在这种所有设计师都想要把一些可以不用放在机头雷达罩里面的情况下,战斗机机载雷达的就不可避免的有了划分成几个单元(LRU)的设计。
  按照不同的功能,一般的机载火控雷达分成四到六个单选:天线、信号发射器、信号接收器、电源、处理器,有的还要算上显示器之类的。这都是按照各国的各自方案分,有的没有电源这一单元,直接接上机载电源就行了。
  这里面的天线、信号收发器是必须放在机头的雷达罩里面,电源的安装位置就可以适当的往升力中心靠,一般会放在座舱和雷达罩中间的部分。
  而雷达信号处理器就是可以直接往座舱里面塞,雷达显示器这种东西就更不用说,战机的座舱先进一些的情况下,就不需要单独的雷达显示器。
  人家可以直接将雷达信号处理后放在座舱的多功能显示器上面,这也是有的雷达没有单独的显示单元的原因。
  而现在这种多功能显示器,正是FC-17所要有的一个重要技术,2035型雷达也正好没有单独把雷达显示器拉出来另外算成一个雷达的单元,这绝对是一件好事。
  但与此同时还应该看到将这种雷达的单元分开放置也会带来一些坏处,最典型的就是各个单元之间的数据传递问题。
  同样是传递数据,EL/M2035雷达使用的方法就有些落后了,以色列在研制2035雷达的时候走的是法国路线,将各种数据都单独用各自的线缆传递,所以在雷达各个单元之间的数据传递技术并不怎么样。
  原本的2035雷达数据传递所用的线缆数量多,可靠性不高的同时,还带来很多的死重。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西南科工在同诺斯罗普合作的时候接触到了1553B数据总线技术,特别是西南科工在生产泰国的歼七四T订单的时候,直接用的就是APG-67雷达。
  这时候APG-67雷达上用的MIL-STD-1553B雷达单元间数据总线技术就到手了。
  有了西南科工这边的便利条件,长红厂和以色列方面也是各种不择手段搞懂了这东西。随后就作用到了7806雷达上面。
  仅仅是这一项技术所带来的减重就有10kg还多,单是这一项改进就把2035的改进型7806雷达的重量控制到了和APG-67雷达同一重量。
  这种东西都有了,杨辉还有什么好说的,单单是现在这样的数据,7806雷达就具备了和APG-67正面抗衡的能力。
  到时候就算没有更多的进步,国内FC-17订单的雷达也非它莫属,若是还能继续把重量控制下去,国外的订单恐怕也将是手到禽来。
  “好好,你们这样的改进措施非常好,希望你们能继续有这样的改进,再降下10kg的重量,我们FC-17对雷达的要求也就达到了。”
  在杨辉拍着桌子表达自己高兴的同时,随行的三位FC-17雷达系统技术人员也是满意地点点头。
  作为专业人士,他们对一项技术的改进有没有必要、是否可行、是不是有预想的效果都有大致的评估。
  毫无疑问,数据总线技术是绝对有这种能力的,而后面的各种对7806雷达独门绝技进行介绍的时候,更是看得杨辉大流口水。
  “鉴于我们这款雷达是要装备在FC-17国际合作联合攻击战斗机项目中,我们综合考虑了各国的空射武器的使用情况,以及为了以后FC-17可能存在的其他国家采购。”
  后面则是杨辉看到的一项非常熟悉的性能介绍,这也是上一位面的FC-17一直宣传的卖点。
  台上的介绍人员非常自信地介绍着:“我们的雷达不仅安装灵活,同样在武器的选择上也非常简单,它可以毫不费力的匹配世界上大部分的空射型武器,从而具有广泛的兼容性。”
  这一点最为让杨辉看好,现在使用FC-17的国家以前的军事装备背景可是相当复杂,共和国、孟加拉国都还好,这两个国家的空军武器都是中系,肯定能兼容现有的武器。
  到了马来西亚方面可就不一样,以前马来西亚使用的都是美制F5战机,武器自然是美制导弹:响尾蛇。
  巴西空军则是名副其实的万国造,美国、英国、法国的都有,几乎西方国家主流军用飞机制造商的产品都被集齐了,恐怕比起三哥也就只差了那么一点点而已。
  现在好了,有了7806雷达广泛的兼容性,管你是中美英法苏武器,只要有都可以用,这种广泛的兼容性就在于共和国和以色列加起来刚好就能凑出这几个国家的武器数据接口。
  共和国自然就不用多说,本来就是一个流氓,还在前不久得要了蓝狐雷达,蓝狐雷达的英国武器数据接口倒是有了。
  以色列方面是美、法两国武器的常客,2035雷达在研制中就能兼容这两国的武器。
  凭借这一点,7806雷达就能甩APG-67好远,出身名门的APG-67会放下身段去兼容其他几个系的空射武器?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辉已经可以预料到这款7806雷达的光辉未来了,而更让杨辉感到惊讶的则是这款雷达在设计中的硬件可设计性。
  简单的说,这款雷达居然在研制之初就有不小的野心,在看上了FC-17的雷达市场之后,还又看上了十号工程的雷达市场。
  要说这十号工程的雷达也确实是一路坎坷,也是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甚至上一位面中的以色列还真就拿出了2035雷达,愿意出售给共和国用于十号工程。
  但奈何最后共和国自己拿出了自己的所谓KJL-3雷达,最后嫌2035雷达因为重量轻而导致的性能有点儿不太适合十号工程。
  但真实的情况却是,共和国的KJL-3雷达的研制,是采购了几套以色列2035雷达进行参考的,这也许就可以说明十号工程的雷达应该是2035雷达的国产加强版,走的路线正好和现在从2035雷达到7806雷达相反。
  这不能说2035雷达到底有多好,只是说2035雷达的确有提供给十号工程装备的潜力。
  在这种情况下,长红厂和以色列方面考虑要同时拿下十号工程的份额也就不足奇怪。
  而要同时兼顾FC-17和十号工程这两款不同体格的战机对雷达的要求,就要有自己的独门绝技。
  为此,在研制7806雷达的时候,又引入了模块化设计理念,即:同样的电源,数据处理器、信号接收器,换装不同的天线、信号发射器,从而达到不同的性能。
  增大天线口径后的雷达口径已经到了78cm,为此,根据共和国的雷达编号规则,这款大口径强化版的7806雷达,有了新的编号:JL7807雷达。
  相信这也将是十号工程的一款颇有竞争力的雷达,只要在FC-17的使用中表现良好,不出意外的话,想必它也应该就是十号工程的雷达。
  看了这么多,杨辉这才感觉是不虚此行,这长红厂经过了市场化洗礼之后的确是浴火重生了,不仅在7806雷达的研制中考虑到了FC-17的特殊情况,充分按照需求研制产品。
  还能懂得模块化设计,以最低的成本实现科研成果的最大化,并且借助FC-17可能用到的7806雷达所带来的广告效应,这简直就是心机婊中的心机婊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6/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