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2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6/483

  这东西在安装的时候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气动阻力,将油箱和机身处的接缝都是用密封材料填充粘接,普通的地勤绝对没法完成拆卸。
  也就是说这东西看着对增加航程有好处,但用在了新歼上面的时候就有些鸡肋,本来新歼因为更好的利用了机翼外段的内部空间实现了比F18-E/F更多的内油,从而做到比F-18E/F更多的航程,一举达到4000千米的转场航程。
  但现在指标上多要求的200千米刚好不上不下,上了保形油箱之后的航程方面绝对会增加不止200千米,但军队是不是愿意接受这种东西呢?
  毕竟不是所有的时候都要转场,更多的时候还是要用于各种作战任务,甚至有时候的对地攻击就靠内油和空中加油就行了,更多的载重要用来挂对地攻击载荷。
  这时候固定在机体上的保形油箱就是一个累赘,加上新歼的发动机推力本就不怎么够,若是在整上个保形油箱之后确实有些令人崩溃。
  当然,若是装上了保形油箱之后的航程增幅就能更加优秀,说不定新歼可以直追重型机的航程,这也是一个令人流口水的优点。
  想到了这么多一直都在为这4200千米的航程纠结着,而在杨辉觉的保形油箱还有些鸡肋的时候,其它有意于新歼项目的单位却早早就定下了采用保形油箱的设计方案。
  不是所有的中型战机都可以达到杨辉所设计的新歼方案内油量,通常的中型机的内油也就是五吨左右,就算这次因为新歼的技术指标比普通的中型机大一些,但也就最多6吨的内油,若没有保形油箱的存在,最大的航程也就是3600千米左右,这就逼的其它设计方案用上保形油箱。
  看过了令人纠结的航程问题之后,杨辉终于也将目光放到了其他的方面,比如新歼的起降性能。
  首先是对新歼的起飞要求:起飞滑跑距离:350米,着陆滑跑距离:1100米。
  单是从这一点来说,新歼的起降指标已经放的很宽了,特别是相对于西南科工的新歼方案就更是如此。毕竟是一款要用于舰载起降的飞机,虽然有弹射器的存在,但F-18气动布局的起降性能绝对是非常优秀。
  源自F-18优秀的低空低度性能,新歼绝对可以满足军队的起降要求,甚至还能做的更好,这一点是绝对不用担心。
  之后又看到了关于新歼的最大过载问题,通过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军队对于新歼的定位到底是什么样。
  一款注重空优战的战机最大过载通常都会在9G,这种最大过载限制更多的还是为了保护飞行员,或者也有保护战机的原因。
  大过载动作的时候通常都是些高难度的空战动作,也就是只有一款飞机为了空战而设计的时候会将最大过载增加。
  而一款侧重对地的多用途战机就很少会有高过载的机动,在训练多用途战机的飞行员时,也不会在抗超大过载上面花心思。
  最大过载和飞机的使用范围有关,典型的就是F-18A/B型是作为一款对地攻击的存在,美国海军就规定可只要7.5G的最大过载就行了。
  由此可以看出,飞机的最大过载和作战用途有着密切的关系,只要看过了飞机的最大限制过载,差不多就能看出这款飞机的空对空作战能力。
  而这次的新歼指标中规定的限制过载就清楚的表明了一点:新歼的空对空作战性能并没有太被重视,最大过载限制在8G(即飞行员在飞行中最多承受自身的8倍重量)。
  当然了,这个过载限制在保护飞行员的时候,同时也能给新歼一个结构设计的指标,通常在战机的结构设计中会按照规定最大过载的百分之二十的余量来设计。
  最大过载越大,就要求结构越坚固,免得在做大过载机动的过程中轻易地就解体了。结构要求越坚固在设计的时候就会在结构方面多下功夫,结构重量、材料、加工工艺都会大不相同。
  规定了8G的过载要求,两个符号所蕴含的信息绝对是整个指标中最有含金量的,需要好好体会。
  “不错,这的确是一款多用途战机的要求,现在的新歼的设计方案是没有问题的,是时候通知一所的主要设计人员来开个会了。”
  自言自语的杨辉已经有了准备,开始要将各方的人员集中过来,为了新歼方案是时候该动起来了,西南科工为了这一点准备的太久太久了……
第475章
总师
  新歼作为西南科工这次志在必得的一个项目,容不得杨辉不慎重对待。
  将西南科工整机研制队伍中比较有能力的骨干、诺斯罗普方面的专家全部叫到一起,会议一连进行了五天。
  期间全面商量了关于新歼的各种方案,甚至还有为了保险一些的人,在气动设计方案中还特意多出了一个方案。
  一个设计单位出多个方案,这种事在共和国的整机竞远中屡见不鲜。
  君不见当初的十号工程中,不仅奉天就有两种气动细节不同的方案,就连后来者611所也是同时拿出了三种不同细节的方案。
  现在的西南科工倒是比较简单了,在一番的内部嘴炮、考虑之后,愣是从两中个方案中选择出一个最好的,也算是孤注一掷。
  于总师本来是在带队做FC-17的研制工作,现在被叫过来参加新歼的总体方案论证,到最后完成方案论证的时候,老年人明显也感觉到连续的高强度工作有些吃不消。
  揉了揉太阳穴,于总师颇为无奈:“让大家见笑了,年轻的时候没有经验、项目,现在有了经验和项目却又上了年龄,实在是让人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听到这里,杨辉也突然感觉了什么,再一看吴老的年龄:好像现在已经61岁,要严格说起来这年龄还可以继续再战十多二十年都可以。
  于总师是和611宋总师、601的顾总师是同一时代的人,其他两位都还在研制着自己的项目中,甚至有的一直工作到下个世纪。
  也就是说,于总师其实还可以继续干项目,之所以现在要这样说,恐怕还有些其他的原因在里面才对……
  作为西南科工的总经理,杨辉有义务要搞清楚于总师的想法,毕竟现在的于总师还是西南科工明面上唯一能拿的出手的总师,必须要当宝贝一样供着。
  “哦,看来最近于总师您有些太劳累了,我看还是多注意身体才好,平时的工作就多交给其他年轻一辈的人去做吧!我看吴副总师就很不错,应该能够为你分担一些工作。”
  又是一位姓吴的总师级别人物,共和国航空工业中的吴姓总师还真就一点也不少。而要说到这位吴副总师,那也是一位相当有能力的强人。
  吴炳麟:1946年出生,70年清华大学固体力学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当时的011基地一所,几乎参与到了整个011(西南科工)各个型号的研制工程中。
  在上一个位面中,这位就是歼练七的副总设计师,这一位面中当然还是担任了副总设计师,随后的歼七四项目同样也是如此。
  一直到现在的FC-17项目中,这位在特殊年代毕业的大学生,通过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积累,同样将飞机副总设计师这一职位做的非常到位。
  杨辉刚才说到了这位,于总师也难得的露出了笑容,对于这位副手,于总师非常满意。
  “这说的倒是正确,炳麟这人技术上很不错,难得的是他的年龄比我小20岁,现在是年富力强,我这次离开FC-17项目组,整个队伍都是他在主事,以后我退休后公司也不会后继无人。”
  就知道会是这个回答,这下搞明白了,于总师就是在给杨辉明确一点:要把年轻的副总师扶正、要有人接自己的班。
  想来于总师这是要准备给这位副手再加加担子,这是一位真正全局考虑了西南科工整个未来的老一代总师,必须要佩服。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看干脆就让吴副总师全面接手FC-17项目,您这边就来统筹一下新歼的前期工作?”
  于总师要考虑西南科工未来的人才培养,杨辉比他更加着急,现在抓住机会就要将吴副总师扶正。
  杨辉试探性的问过之后,于总师满意的点点头,这就是他要的效果。
  至于说其他的一些事,相信杨辉可以处理好,不然就愧对这好不容易坐上去的总经理身份。
  就在杨辉认为会议就要完了的时候,于总师又再次开口,现在只是将FC-17的总师换了上去,但这还远远不够。
  “这还不行,你怎么能让我这位老头子刚放下了FC-17项目,马上又给我来一个更重的担子。让我跟进一下新歼的前期研制也就罢了,后面新歼的总师我肯定是不会再担任,你得要另外想办法。”
  于总师这边话说的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看来这次西南科工不能同时整出两位年轻一些的总师是绝对不行了,但现在又怎么可能很容易的就再找出一位吴炳麟这样的统筹型人才。
  西南科工技术人才中和杨辉同一时代的大学生倒是不少,不过都还在设计科室中磨练着:设计员、设计组组长、顶天了也就是副主任这一级别。
  唯一不同的就只有杨月这一位,她是另辟蹊径点亮了另外一条科技线,当上了无人机的总师,但这无人机和有人机差别太大。
  若是杨辉突然把杨月调到有人机的研制队伍中当总师,要想服众恐怕相当困难,杨月的威信也仅仅只是在无人机设计队伍中。
  具体的工程设计的问题,要的是经验、经验、经验,年龄活的不够各方面都会很难服众。
  杨辉是之所以当上西南科工的总经理,那是在于这职位不需要太多的工程技术能力,要的是行政管理、嘴炮能力,这才能堪堪做稳这一位置,直到现在,杨辉头上的代理两个字都没有取下来……
  又同时考虑到无人机研制队伍不能散了,以及新歼的红外导航、瞄准系统的研制任务,这就确定了肯定不能让杨月来当这个新歼的总师。
  这下就有些令人纠结呢,到底是要选择谁来当这个新歼的总师才好?
  杨辉没了好的想法,只能又把这个皮球踢给于总师,看看于总师自己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
  “这……于总师您真的不打算任新歼的总设计师了?要不您在考虑一下,实在不行你就多选些副总师,把任务都分配出去也行!”
  这时候的杨辉也是没辙了,方案都已经有了,却突然面临没有合适的总师的尴尬,这简直让人无语。
  而于总师却对杨辉的提议并不怎么上心,要那么多的副总师干什么,以后自己下去了以后,这些副总师之间为了争总师还不给闹的天翻地覆。
  于总师的计划中,新歼就不能有太多的副总师,一到两个足矣,好在于总师也还是有自己的想法。
  “既然你没法确定人选,那我就点两位可以用的人才好了:孙惠中、厉云。两人都不错,且各自有各自所擅长的方面,你就看着选择吧!”
  杨辉怎么都找不出来的总师人选,于总师居然轻易的就能选出来两个,这简直是太……
第476章
宝石柱
  对于于总师提供的两位总师人选,杨辉倒也是知道这两人的情况,要说起来这两人还都是有些能力的人。
  首先是孙惠中,这位也是和吴炳麟同时到011基地报道的清华大学同级同学,同样也经历了西南科工这些年的各型号飞机研制。
  但要仔细说起来,他的履历就没有吴炳麟耀眼但也差不了多少,而这位在上一位面则是歼教9(山鹰教练机)的总设计师。
  这位在上一位面能够当上歼教9的总师,还是因为于总师培养的接班人吴炳麟很不幸的英年早逝,在2000年去世。
  在那个时候,这位同学、同事就靠着扎实的技术、统筹能力,在军队的快马加鞭之下,迅速的拿出了歼教9并完成定型交付。
  可以说,这孙惠中和吴炳麟在能力上是相差不大的,同样的学校同时毕业,分配到同一个单位,参与了同样的项目。
  唯一不同的就在于另一位各种机缘之下,先一步当上了总师,但两人在能力上绝对不会差太多。
  如此说起来,这位也的确是新歼总师的优秀选择,只不过因为这一位面的各种原因在履历上要差自己的同学一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6/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