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2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8/483

  奉天自己积累的气动设计方案中,最丰富的就正是常规气动布局,就连歼八的设计也是三角翼加平尾,这样的设计也算是三角翼飞机中相当常规的方案。
  奉天所后来和611所的十号工程进行竞争的时候,也拿出了山寨版的F16设计,由此可见奉天所对常规气动布局的深厚积累。
  再想起上一位面93年奉天所拿出的一款被称之为新93设计方案,那时候的“新93”方案也是采用了两台上一位面最后下马了的涡扇12中推涡扇发动机。
  再往后的奉天又拿出的31工程同样也是常规气动布局,这样的气动技术路线非常明显的表明,奉天所就是在常规气动布局一条道走到黑。
  而奉天所在这次的项目中,拿出了常规气动布局似乎也不为怪,而在气动上更加倾向F16,自然也是因为奉天所的歼13设计有着和F16相同的气动设计。
  同一飞机设计所设计的飞机,在气动上有一些相同的继承,这不应该是最正常的吗?
第497章
小短腿
  “你看这奉天所的方案到底是怎么想的,他们这次带来的方案,我看这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亮点,也不知道这都是怎么搞的。”
  丁主任对于奉天所这边带来的常规布局方案并不看好,毕竟丁主任统筹所有国防军事工业,他并不是专精于航空工业,看了性能优秀的鸭式气动、变后掠翼气动,再看这次奉天所的常规布局方案,自然也就不是太感兴趣。
  好在军队这边还是有些专业人士的,对于奉天所这次带来的方案也能有些比较客观的看法,比如……
  “这常规布局方案也不是什么不能容忍的设计,新歼作为战斗/攻击机定位,其常规布局可以在保证具备基本空战能力的同时,也能有足够的挂点用于对地攻击。”
  空军方面对于常规布局方案还是给了一些客观的评价,有了前面的两种非常规气动设计方案,对这次的常规气动布局也还是觉得并不是那么不能接受。
  不仅空军对于这常规气动布局没有太大的意见,海军方面对于奉天所的气动方案,也是破天荒的没有表示反对。
  刘司令这边想了很久之后,这才就事论事的评价着奉天所方案。
  “常规气动布局虽然没有太突出的优势,但它的中庸就是最大的优势,要想在众多的需求中做到平衡,常规布局最保险。”
  听到海空军都对自己这次带来的方案感到满意,我大奉天所终于没由的来了底气。
  当年在空优战机竞标项目中,奉天所的13号方案和10方案邂逅,就是因为常规布局的中庸才导致最后的败北,但这次就不一样了……
  “常规布局方案战机在我们这里有着丰富的经验,而这次的设计方案,我们也是咨询了麦道公司,麦道给出的建议也是采用常规气动布局。”
  奉天所这次也的确是做了很多的准备,咨询麦道就是其中的一个措施,甚至奉天所这次还请来了麦道提供技术支持。
  听到了奉天所请到了麦道,军队则是表示满意,要说麦道公司在双发战机的设计中,也是相当有权威的存在,而麦道研制的F18也正好就是战斗攻击机,奉天所这次算是走对了庙,拜对了佛。
  “你们岂不是还请来了麦道的技术支援?虽然这次的项目没有禁止对外合作,但你们也要知道这次项目不是歼八二,对外依赖的程度不可能再像上次一样。”
  军队这时候可以算是在提前给奉天所敲响警钟,虽然这次的战斗攻击机项目不像十号工程那样保密,但也不能像歼八二那样把飞机拉去美国,让麦道把整个飞机的各项性能都看个遍。
  听到军队谈到了歼八二,奉天所这边也觉得有些脸上没光,想上次自信满满地要去同F15走一圈,但最后……
  想到这里,心里就觉得各种不是滋味,至于说再走歼八二合作方式,奉天所也没有这打算。
  “这肯定不会,我们这次和麦道公司的合作方式主要集中在航电系统方面,鉴于麦道在F18战斗攻击机研制中的丰富经验,我们打算在新歼的航电设计上和麦道深入的进行合作!”
  在常人听起来,只能羡慕奉天所运气好,刚好傍上了麦道所这样的大树,而麦道也正好有了研制F18的经验,想必奉天所方案在航电设计上是相当容易做到的。
  持有这种思想的不仅是其他的单位,就连军队和科委也暗自为奉天所的机智点个赞。
  若是说611所、洪都方案都是走高技术风险而做到性能优秀,那奉天所的方案路线就是走了一条路:大量使用一些国际、国内容易得到的成熟技术,以最低的研制风险快速制造出战机。
  这就是奉天所的方案,虽然平庸,但却相当的保险,其独特的优势也能给军队以致命的诱惑。
  “这想法倒是可以,在航电上采用麦道提供的技术也还行,若仅仅只是这样的一些对外技术依赖,我们空军可以忍受。”
  和军队、科委、甚至其他竞争单位的表情不同,杨辉这时候的脸都要绿了。
  这奉天所这时候就开始打F18的主意,虽然只是在航电上有些借鉴,但这样赤裸裸地走西南科工准备走的路,又让西南科工怎么办?
  当然,为此感到蛋疼的肯定不仅仅只是杨辉一人而已,其他知道西南科工方案的工作人员也是表情丰富。
  现在的奉天所这样搞了之后,就算是有些对F18动心思的前奏了,但到时候我西南科工方案出来之后,还不得把军队和科委的人吓死。
  招标方的认同就是竞标方的最大动力,这奉天所在前后两次受到了肯定之后,才发现:貌似到现在为止,奉天所演讲的时间是最长的,这是不是就意味着……
  想到这里,再次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奉天所这边继续介绍着各种具体情况。
  “……整机共计会有11个外挂点,其中的可以有五个挂点用于挂载重型对地攻击弹药,亦或者用于挂载对海反舰导弹,翼根处的两个重型挂点在设计中是可以用来挂载重型反舰导弹的位置。”
  奉天所这次为了拿下项目,还特意研究了海空军的各自需求,为了海军的需求,又特意抛出了两个挂载重型反舰导弹的挂点。
  不得不说,奉天所的对症下药还是有些用处的,海军听到这里明显眼睛更加亮了,这种技术还是对海军很有吸引力。
  “那么,这款飞机的航程数据是什么样子?我们对于战机航程要求是一早就提出过的,这一点是必须要严格遵循。”
  说到了航程问题,这也是让人比较纠结的存在,其他单位能够有各自的方案做到4200米的转场航程,但奉天所这边的方案在航程上就有些不好办。
  采用了F16式的常规气动布局,虽然是双发中推,机体可以做的更大一些,但要说再增加航程的问题上。
  “我们为飞机设计了很不错的内部油箱,外挂三具大型副油箱,可以达到3500米的转场航程,而为了4200米的设计要求,我们只能通过加装保形油箱的设计来做到这一点。”
  听到要加装保形油箱,军队这边也有些明白了,若是要加装保形油箱才能做到规定航程,那就有些过于麻烦了。
  说起来这保形油箱只是机体设计先天没有考虑到大航程的时候,才不得已做出的一种设计,不可拆卸的固定式设计,这还是相当坑爹的存在。
  如果不加装保形油箱,这奉天所方案的内油航程就确实显得有些太短了,这样的“短腿”攻击机,军队用起来也不可能顺手。
第498章
问题不仅仅是科研单位
  奉天所拿出了一个中规中举的设计方案,说它是“小短腿”也只是相对于这次项目中其他的方案而言,要是放在外面去,那航程也还是能够算可以的。
  不过,这对于受够了短腿的共和国军队,奉天所这一方案还是有待考虑。
  “还需要加装保形油箱吗?这样的设计恐怕就有些太鸡肋了,在项目方案竞标阶段就提出要使用保形油箱这种东西,这可不是一个好的方案。”
  空军现在对于超大航程还并不是太看重,毕竟空军在作战中还可以有前线机场,甚至是临时铺装的跑道,算是可以有效的弥补一下战机在航程劣势。
  但海军就绝对不会这样想,有了上次突袭越南空军基地的经历,以及以后要有可能控制整个南海的作战任务,你的航程短了,连吃屎都抢不到热乎的。
  “现在就考虑加装保形油箱的设计,这就意味着以后再想要继续增加航程就更加困难,这还需要再考虑一下。”
  这次甚至没有用刘司令发话,特意来参加项目评估的海军先进战术研究局张局长就率先提出了这一问题。
  伴随着张局长这话,其他一些力主要长腿、长腿、大长腿的军队长腿派也是站起来力挺着张局长。
  “张局长此言在理,你们这个方案看起来综合实力均匀,11个挂点也提供了强大的对地、对海攻击挂载能力,但这航程问题是肯定不能有丝毫的让步,保形油箱我们还暂时不能考虑。”
  原本一直认为一切都是那么完美,按照这进度继续进行下去的,最后肯定就能拿下这次的项目,但现在的情况却有些超出了预计的情况,军队居然不承认保形油箱的设计。
  军队要求不能用保形油箱,这样一搞之后还能怎么办?
  再对气动设计进行大的改进,肯定也赶不上这次的竞标,这情况就有些不对劲了。
  就在这边的奉天所在台上纠结的时候,台下的单位也在思考这该怎么办,包括西南科工这边也依然是一片愁云。
  军队不允许在初始设计中就用上保形油箱的设计,这是不是也就意味着西南科工带来的方案也不行。
  需要知道的是,这西南科工方案在无保形油箱的航程设计中刚好就要差军队要求的指标那么一点,没有保形油箱它也玩儿不转啊!
  “啊!技术要求书上也没有说不能使用保形油箱呐,况且我们现在设计上保形油箱也没有什么不妥的,这种设计都是世界通行的做法,连美国人都是这样搞的。”
  一脸无语的奉天所总师也是纠结死了,完全就没有想到这都在竞标的时候了,还给整出这样的档子事,难道你这是刻意针对我奉天所啰?
  一脸黑线的奉天所心里也是觉得够了,这时候突然怀念起以前的计划经济的空军项目之时,那时候研制飞机的时候,军队能有这么嚣张?
  以前可都是我研制出了什么飞机,你军队就用什么飞机,至于说:不满意?
  呵呵、不满意你就别用啊,反正就我一家单位能提供这种东西,那时候的奉天所垄断共和国军队战斗机市场,哪里像现在这样受军队的鸟气。
  要说奉天所能有这样的想法,也不是空穴来风,而现在情绪激动,还是因为军队这次做的确实有些太过了。
  军队这种随时变卦的恶习,还得要仔细来摆一摆,毕竟这种行为真的对一个项目的研制会带来很大的打击。
  最典型的就是以前在研制歼九的时候,最开始军队拿奉天所没办法,毕竟那时候的奉天所已经成了气候,军队没法对奉天所的歼八再改指标。
  随着后来歼九被转移到611所,军队就拿你新人611所有办法啊,你一个新成立的研究所还能翻天了不是,要继续在航空系统混就先把军队伺候好了再说。
  于是军队对歼九项目做了多次的指标更改,从最开始2.2马赫2.5万米高空,半年后改为速度、升限双2.6指标,几年之后又调回双2.3。
  空军对于歼九项目的多次改变技术指标,让611所不得不对歼九项目进行着各种推倒重来。
  根据611所内部给出的一些资料来看,为了满足军队不断改变的设计需要,611对歼九做了前后共计上百种三角翼、鸭式气动布局。
  一款飞机在确定研制项目之后,再前前后后拿出了上百种不同的气动设计方案,这种奇葩的事不说绝后,但至少是做到了空前。
  当然了,若是要硬是看得开朗一些,换个阿Q点的思考方式来看待军队这种善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8/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