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2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9/483

  也可以说是军队善变才导致611所前后拿出的上百种鸭式气动布局,从而极大的丰富了611所在鸭式气动上的经验积累,算是为后来的十号工程做了良好的铺垫。
  但要把话说回来,歼9项目之所以最后无疾终了,这军队的善变、前后不一等问题,在这里面也是有很大的因素。
  军队这种弊病不仅体现在歼九方案上,甚至还体现在了611所后续的十号工程上面,要说十号工程前后也是经历过多次的大改,推翻从来。
  十号工程从最开始的以涡喷发动机为动力,改为后来的以涡扇发动机为动力,从开始的注重中低空护航作战,改为后来的全高度空优、截击双用途作战。
  技术上前前后后经历了发动机型号改变、进气道改变、甚至是翼型都有做过一次推到重来。
  按照后来俄罗斯情报部门的专业评价:十号工程的经历和苏27的经历是非常的相似,都是经历了超长的设计周期,同样也经历过项目后期全面推倒重来。
  当然,后来的十号工程顺利完成,自然一切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中间的不断修改技术指标,也能说成是为了最后铸成一代神器,而做出的英明决策。
  但十号工程最后能成功,那也是因为有了很多的原因,一方面就是因为军队方面管十号工程的人变了。
  由最开始管十号工程的空军变成海军,对于海军的务实,这在整个共和国都是有目共睹的。
  而要说这海军和空军之间的巨大差距,那是有很大的差距,上一位面八十年代的两个作战飞机项目,空军的十号工程在90年代之前……
  而海军主导的飞豹虽然一路上因为资金的问题磕磕绊绊,但最后也在96年就形成了战斗力。
  虽然飞豹被空军采购后有些不适应空军的作战环境,但海军一直都是对飞豹好评有加,由此可见空军确实有些“好高鹜远”。
第499章
压轴
  对于军队这种情况,杨辉这种从上一位面而来的人自然是见过了太多。
  毕竟这种事也并不是共和国所独有的,共和国的工业体系师承苏联,共和国这边会有的制度性漏洞,在苏联其实也是存在的。
  当然,苏联自然是克服了这一问题,他们通过在军队、科研单位之间又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中间协调单位,从此之后就让苏联(俄罗斯)的军事工业和军队之间有了一个很好的调节角色。
  当然,作为共和国的一个潜在对手,苏联(俄罗斯)的一举一动都是逃不过共和国的观察。
  在苏联(俄罗斯)通过设立新的中间调节单位调节军队、科研单位之间在军工项目中的问题之后,共和国自己看到效果之后,自然也有要好好学习一下。
  这才有了共和国的四总部之一的总装备部,这部门就是全面协调管理军队的所有装备研制,而这一部门的成立之后也的确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将共和国的装备研制协调的相当不错。
  不过,总装的成立是98年的事,现在肯定是很难指望上,杨辉也并不认为他有那个能力去推动军队制度的改革。
  能在自己的领域内,把自己管的一亩三分地打理好,这已经是杨辉谢天谢地了,而军队改革这种事常人是有多远都跑多远,杨辉肯定是不敢引火烧身。
  问题是什么,现在的杨辉肯定是知道,但有得时候就属于有心无力,杨辉看到这里也只能是默默的想些其他的办法。
  当然了,把情况又拉回到这边的竞标中,奉天所这边也只能是默默的下台去。
  虽然军队、科委都没有说奉天所的方案没戏了,但现实情况却是奉天所方案成功的可能已经是极为微小。
  点点头,主持会议的西南科丁主任表示现在该下一个项目方案了。
  而下一个方案,终于就要轮到西南科工上台,没有拿到第一个演讲的位置,但至少要拿到倒数第二个的压轴位置。
  面对着所有人的目光,这西南科工的队伍也动了起来,李总师自然是走上了前台,这个时候是李总师的舞台。
  杨辉这时候只是一个配角,亲自扛着模型资料,随同其他的几位工作人员一起往台上走过去。
  模型这种东西肯定要大,只有模型足够大了之后,才能给人更加清楚的感觉,于是就有了这次西南科工带来的超大模型。
  比设计尺寸缩小10倍的模型,长度唱过1.5米,怎么看都要比那些缩小30倍甚至更多倍的够味,当杨辉和其它工作人员将这大模型安装到位。
  “嚯,又是一个常规的气动布局方案,看来这战斗攻击力还是要用常规气动布局为好,也不知道这西南科工和奉天所两单位之间,到底那一家的方案更合适。”
  李总师还没有开始对方案进行介绍,同样也有人开始对西南科工的方案指指点点,进行着各种评测。
  所谓指指点点肯定不可能是一个巴掌就拍响了,有人给出问题,自然也就有人要回答着。
  “这倒是值得一看,虽然奉天所是国内军用战斗机的龙头老大,但这些年的表现也确实不尽人意。与之对应的西南科工就不一样了,他们是典型的后起之秀,也是国内过的最滋润的军工单位。研制的歼七四、还有正在研制中的JF-17战机都是响当当的项目,恐怕实力也是一点儿都不会弱。”
  对于这边西南科工的大名,就如同树的影子一般,早早就在整个系统内如雷贯耳。
  听了这句话,似乎感觉也还有一些道理,又想想这西南科工的光辉势力,心里是更加肯定这事靠谱。
  “哎,你看这款飞机是不是有些奇怪啊,虽然是常规气动布局,但我感觉这款飞机在很多的细节方面都透着些诡异。”
  第一次,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用诡异来评论西南科工的方案,若是杨辉在这个时候听到的话,恐怕表情会相当有意思。
  而这里的“诡异”并非指灵异,而是这些人在仔细观看了西南科工方案的大尺寸模型之后,心里对西南科工带来的方案有些奇怪。
  听到自己旁边的这位用诡异来评论西南科工方案,这位刚才还比较看好西南科工方案的大叔,也是非常精准地说出了这方案的诡异之处。
  点点头,又指着台上的模型,一脸疑惑地说着。
  “这西南科工的方案,首先在垂尾的布局上就完全不一样,前面的三个方案都是采用单垂尾,或者是双垂尾设计,但这西南科工却给整出了有外倾交付的双垂尾,这就显得有些不一般啊!”
  标志性的外倾双垂尾,在这八十年代还是属于高科技的存在,除了美帝在F18用上了这东西,似乎还没有其他的第三代战斗机用上这种设计。
  疑惑着这外倾双垂尾设计的时候,心里也在对西南科工的技术能力有些担心,这样的高科技设计,以西南科工现在的技术能力可以驾驭吗?
  而现在的事实确会很直白地告诉他,西南科工的技术能力对外倾双垂尾的设计是国内最前沿的,甚至已经在工程上实际运用了。
  怀疑西南科工对外倾双垂尾的驾驭能力,这肯定是不需要的,没有足够的把握,那肯定是不会用上这种东西的。
  “这可不一定,听说陆军那边的远程炮兵部队前不久才接收了一款无人机,是主播能用来执行炮兵侦查较射任务的,据说那款无人机就是由西南科工研制,而我前不久正好就看到了那款飞机,采用的似乎正式外倾双垂尾设计。”
  要是放在保密单位,这位说的这话已经妥妥的涉嫌了泄密,好在西南科工研制的这款无人机也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甚至在一款无人机还在研制的时候就已经参加了航展,还斩获了外销订单。
  这样的项目,自然是不用涉嫌泄密的,于是两人就这样展开了一番相当有水平的讨论,对外倾双垂尾的技术特点做了简单的猜测之后,又进行了关于西南科工方案的一些具体猜想。
  “你看啊,这西南科工方案既然采用了外倾双垂尾设计,在保证航向的同时,也能兼顾一些平尾的气动效果,似乎平尾可以设计的不用太复杂了。”
  在猜想了这次西南科工方案的平尾可以有效地别解放出来,又开始脑补这西南科工方案没有设计腹鳍的各种原因。
  要说腹鳍这种设计,也不是说它就是大奸大恶的存在,反正这东西的存在就是为了使得飞机能在大迎角的状态,能下保证飞机航向不会偏航太严重。
  “……这话说的倒是有些道理,我看这个西南科工方案敢取消腹鳍和这外倾双垂尾脱不了关系。但这款飞机的诡异之处,还在于他的边条翼翼型似乎也没有在哪款战机上面用到过。”
第500章
这就是差距
  外倾双垂尾的设计在西南科工的技术积累中已经算是掌握的比较成熟的一种,至少也算是在定型的军用飞行器中使用过,光就是这一点就超越了很多单位对这种气动设计的研究。不过,这次西南科工方案可不仅仅只是在垂尾上面有过下功夫,同样引起了众人注意的还有那硕大地大边条翼设计。
  “这飞机在边条翼的设计上好像也很有特点啊,就那边条的造型来看,明显要比奉天所方案所使用的边条翼更加大一些,我前不久好像还看到过西南科工在国内的科研刊物上有过对这种设计的介绍,他们说是叫做哥特式大边条翼。”
  要说这西南科工这些年的技术进步,实际上很大程度上也是有所公开的,特别是这种和诺斯罗普联合研制的技术,自然就更没有保密的必要。在这个信息越来越透明的时代,要想完全对一个项目保密虽然是可以做到,但这所需要投入的巨大资金完全和收益不成正比。
  这些代价算起来都是相当不菲的,大边条翼技术这种东西虽好,但也还用不上对整个项目做到绝对的保密,最好的办法就是有限度的保密,即:核心的技术参数、数据做到保密就够了,至于说什么气动外形、明显的气动优缺点这些就干脆公开好了。
  于是,这就有了西南科工这些年的技术井喷,并不断有着各种亮瞎人眼的技术被研发、半公开,这些技术的半公开,不仅增强了西南科工的名气,同时也能给科研人员以极大的鼓舞。
  想想一位科研人员辛辛苦苦的研究出技术之后,因为一纸保密要求就让这一技术没法公开,这对于科研人员来说绝对是非常大的打击,毕竟正常的科研人员都是人,爱点名声自然也是正常的,希望能把自己的研究出的技术拿出去炫耀一下,以此赢得同行的尊重,想必这也是大部分科研人员都盼望的。
  在这种情况下,大边条翼技术被一些喜欢看书、关注细节的人所知道些皮毛也就一点儿也不奇怪,这时候台下的两人能够对这大边条翼技术的优缺点侃侃而谈,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西南科工在之前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简单的技术公开。
  “对,这东西就是西南科工的大边条翼技术,他们公布的消息就说这是和诺斯罗普公司联合研究的技术,以诺斯罗普公司在技术上的严谨风格来看,想来这大边条翼技术是确确实实如同西南科工宣传的那样。我甚至还听说西南科工现在研制中的JF-17闪电战斗机就已经采用了这种技术,不得不说这西南科工在常规布局气动技术上已经超过了奉天所很多。”
  刚才还说的好好地,没想到一转眼就又把奉天所拉出来黑了一次,这真的是相当的令人悲伤。但话又说回来,奉天所方案采用的F-16式小边条翼技术,的确要落后西南科工的大边条翼技术一些。而这对于奉天所来说可就不是一个好消息,只要是个人都能在看到这次奉天所方面的竞标人员面色并不怎么好看,看来这后面会有好戏看了。
  所有人都看了这次西南科工带来的模型,但却并没有几个人看明白西南科工方案的精髓,DSI进气在这个时候还并没有被任何公开,这时候最多也只是有人对这个有些奇怪的进气道鼓包表示疑惑不解,心里面对西南科工方案又更添一些神秘之感。
  随着最大的1比10模型安放到位、小一些的1比100模型被送到了科委、军队主要评审领导的桌子上,前期的准备就已经全部做好,同样的幻灯片制作,西南科工因为更加注重宣传,用专业的制图软件做了好几副整机渲染图片,通过幻灯片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看着银幕上的那款战机的造型,又看看台上那足足比其他单位大了一圈的模型,其它的竞选择单位都不得不表示:‘俺服了’,以前只知道西南科工怎么怎么牛气,技术如何如何的好,现在终于通过细节看到了西南科工的实力。
  “老丁,你看这西南科工方案如何,同样是采用了常规气动布局,但在气动的选择上似乎要比奉天所足足强了不止一点儿啊!特别是这个进气道鼓包,我也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东西,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他们所宣传的那么邪乎。”
  刘司令这边倒是最先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若是说外倾双垂尾、大边条翼技术是西南科工的看家本领,军队对这些东西还有些了解以外,那这次西南科工带来的DSI进气道就是真正的神秘设计,也就由不得刘司令不为此感到惊讶。
  “这个我倒是知道的不多,当时西南科工到科委报备的时候也只是说了要和诺斯罗普联合研制一种新的进气道设计,鉴于西南科工和诺斯罗普之间的良好合作经历,我们科委这边也没有做太过多的关注,但谁知道这才一年多两年时间不到,西南科工就拿出了这种东西来,反正我现在是被这种东西惊讶到了,希望这个小小的鼓包真的有这资料上说的这么好。”
  西南科工和科委之间的关系好,同海军之间的关系更是相当的铁,但这并不意味着西南科工同样还能和航空工业部也能维持着不错的关系,再这个关键的时刻,航空工业部这边却是对西科工这次带来的方案极尽嘲讽之能。
  微微撇过脑袋,同时又瘪着嘴巴:“我看这西南科工整的这个什么所谓的DSI进气道并没什么意义,若是能够通过一个小小的鼓包就能解决以前要费大力气解决的麻烦,那还要其它的公司费心费力的研究什么进气道,即便是这次611所带来的双斜切乘波进气道,那依然也只是对传统的二维矩形进气道做的大幅度改进,就这样的技术进步,那都是经历了相当大的麻烦才堪堪完成,现在就一个西南科工哪来的能力做出这种东西。”
  对于航空工业部会说出这种话,科委、军队都是丝毫也不感觉奇怪,西南科工和航空工业部之间的那些问题早就已经是半公开的存在,只要是系统内部、相关单位,甚至是一些对航空工业比较关注的八卦人士都知道,自然在这个时候就不会多说什么,军队、科委都需要的是航空工业内部做强有力的竞争,而不是一家独大的武林盟主式制度。
  就在航空工业部还意犹未尽的时候,西南科工这边也终于开始了方案演示,李总师对于这次方案早就烂熟于心,来之前也是在西南科工内部决策层进行了一次模拟汇报,各方面都可谓是万事俱备。
  “和前面的奉天所一样,这次我们西南科工带来的方案也是采用常规气动布局,但我们的常规气动布局却采用了很多相当前沿的技术,在这次的方案中可以看到美国F-18战斗攻击机使用的外倾双垂尾技术,还有现目前甚至没有任何一款定型战机使用过的大边条翼设计,同样也能够看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9/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