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2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0/483

  此刻总师心中空无一物,稳稳地将发动机的推力继续增加,看到推力数据从7866KG再次增加,从个位数开始:6、7、8、9、0、1……
  “转速105.1%,超过极限阀值,超过极限阀值!”
  高亢、急躁的报告声骤然响起,整个测控大厅中也更加安静。眼看着测控数据超过105%的极限阀值,测控人员却没有按下停止按钮,这项目是温总师现场把关,他唯一能够做到的只是将测控数据随时上报,让温总师能够时刻了解发动机的运转状况。
  猩红的警示灯一直的闪个不停,甚至晃的人眼睛都不舒服,但这个时候的温总师并没有要把推力降下来的打算,看着总控台现在显示着的各项数据,几乎所有数据都是超过了百分之百的最大常规数据,是时候要准备新的动作了。
  “高温涡轮总温度数据上报,三测试点全部。”
  终于听到总师开口了,这是问到了涡轮总温的数据,而年轻的测控小伙马上沉着、清晰的上报着技术数据。
  “叶片前缘温度1416摄氏度、后缘1406摄氏度、叶根1420摄氏度。”
  大致明白了高温涡轮的工作状况,温总师还清楚的记得这型涡轮叶片的最大危险阀值是1425摄氏度,超过这一阀值之后的涡轮叶片会直接发生金属结构组织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绝对的不可恢复,而只要发生了变化这涡轮叶片就准备飞。
  距离极限阀值还有5摄氏度,这样小的余量到底能压榨出多少推力?这个问题温总师不知道也没有必要知道,有了现在的测试数据就已经算是成功了,没有必要再继续冒险。
  “记下这次的数据,发动机极限测试推力7882KG,最大安全推力7756KG,最大……”
  虽然还没有停止发动机的运转,但好歹是没有继续将的推力继续增加,测控组、设计师系统、工程师系统在刚才都是心里捏了一把汗,实际上CG-2000发动机的推力早就已经满足了MPC-75的动力要求,但谁又能知道温总师这么猛,直接把发动机超负荷运转,幸好现在没有出问题。
  而负责测试的技术人员也是忙不迭地将数据记下来,虽然最后会有实时的数据资料通过打印机实时打印出来,但温总师还是喜欢这种实时记录数据的感觉,他觉得更加可靠、保险一些。
  突然,测控中心本来猩红的灯光突然暗了下来,绿色的灯光再次占据了上风,有经念的测控组成员不用想就知道这是发动机推力已经降了下去,或者说各项数据都回到安全工作区间。
  而伴随着发动机最后的停止运转,这次的测试才算是停止了下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测试完成,之后的发动机定损、数据分析工作同样也是相当的重要,测试只是为了得到数据,它是为数据分析而服务的,而这个数据分析还需要几天的时间。
  前来观摩的众人肯定是不会有时间去等这几天的时间,温总师再次走进这边的观摩人群中的时候,脸上都还泛着红光和汗珠,这是因为测试中的发动机喷出的高温燃气将附近的空气都烤干了,这人能不热吗?
  “成了,发动机推力达到了预计指标,这可比西飞那边要求的7400KG推力要高了不少,我相信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激动的好消息,您觉得呢?”
  话说到最后,明显变成了针对从西飞过来的MPC-75动力系统办公室的问题,不过这无妨,温总师问的也是在场所有人所关心的,自是各种洗耳恭听着西飞的态度。
  “很不错,虽然我没有看到最后的数据分析,但最大7756KG的安全推力已经超过了我们要求的数据,仅仅凭借着这一点CG-2000发动机就超过了CF-34-3发动机,根据通用最新报过来的消息看,他们发动机的推力只是刚刚超过7400KG而已,连7500KG都没有达到,也就是说以后的发动机增推,飞机增加航程、载客数量等改进的时候,CG-2000发动机将会占据更大的优势。”
  发动机增加推力是西南科工早就有的计划,但显然不是现在,至于以后增加推力后能够到什么级别,这还真不好说,只要愿意杨辉相信这台发动机甚至可以做到最大十吨的推力,而这一切就看MPC-75能不能越改越大了。
  又是一番客套、商量之后,CG-2000发动机在定型之前所有的重要节点差不多都已经过了,后续的也就是不断的进行各种测试,极端天气测试,极端起降、极端等等测试,要想以后能够打入国际市场,甚至还需要按照欧洲民航局对航空发动机的试航要求进行测试。
  现在的CG-2000发动机就不要想什么进入美国市场了,毕竟那里还是通用公司最大的老巢,CG-2000还是老老实实地把共和国民航局、欧洲民航局的适航证拿到再说其它的,正好现在还有德国MTU做内奸,成事的可能还是挺大的。
  “杨总,你也看到了我们现在还缺人手,虽然有了你答应的420厂技术人员来做补充,但后来420厂过来的技术人员也就不到我们划去做涡扇12发动机技术人员的一半,所以我们现在想要技术人员、更多的技术人员,实在不行就给我们补充应届大学生也可以,现在是五月初,可以去各地的大学开始招人了。”
  这个时候的杨辉也还是挺不好意思的,它当时也没有想到420厂还有FT-8燃气轮机项目,而且这FT-8燃气轮机项目还就正好是JT8D涡扇发动机改进过来的燃气轮机,而JT8D燃气轮机在420厂就等于是涡扇8发动机。
  人家420厂要把原来的涡扇8发动机技术人员拉去搞燃气轮机,这是关系到以后420厂的饭碗的大项目,能够分出一半的技术人员参与到CG-2000项目中,这已经是420厂在跳楼大甩卖了,杨辉、白所长都不好再多强求,这就导致了现在CG-2000发动机项目组技术人员缺口还是挺多的。
  “可以,不过这种事应该是新的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自己去跑,总公司这边给指标就行了,现在是五月初,差不多6月就可以把人定下来了,尽快去办吧。帝都、金陵、长安那边都可以去看看。”
  等等,“帝都”“六月初”……
  怎么把这事儿给忘记了呢,这真是千不该万不该啊。
  “记住了,你们招大学生可以,但必须要在这个月月底之前完成,招到人之后马上就拉回单位,不要让他们过多的逗留,千万不能超过六月初,一定要记住了,人数也尽量多招些,公司会多给些指标。”
  这个时候的杨辉可不会再吝啬指标了,都到了这个帝都大事件的节骨眼儿上了,杨辉不可能去阻止那件事的发生,他没有那个能力,唯一能够做的也只是现在多去招些大学生走,能够拯救一些就拯救一些。
  若是现在不出手,以后至少三年之内都很难招到合适的毕业大学生,在那些参加了那次大事件的学生中,共和国可是下来命令不可重用,不可大用的指令,杨辉可要有先见之明的把好的技术人才抓出来,免得以后哭都来不及。
第530章
最好再抢救一下
  既然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提到要招大学毕业生,杨辉也正好想起了这次的大事件,自然就要早早的回去布置一番。也就没有时间再继续等这边数据出来,反正不管技术数据如何,最后的事都是该这次的CG2000项目组考虑的问题。
  杨辉只需要:“那好,反正这边的发动机研制不能因为人手不够的原型就放松,一定要按时保质完成项目。我这就先回去准备一下,既然这边的大学生校招都要开始了,我回去通知一下让其他的一些单位,大家都一起组队去,规模大一些也能让学校更加重视。”
  反正理由是很好找的,并且还是那种毫无漏洞的理由。如此,就在剩下来要准备继续等到最后数据的其它人目送之下,杨辉再次坐上了车往安瞬而去,回到那边之后还需要再都动员其它单位一起去帝都招人,反正是能招多少算多少。
  随着一路上的颠簸,杨辉也是一路的颠簸着往前,但心中所思考的东西却是一点儿也不少,眼看这马上就要帝都爆发大事件了,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西南科工对外的技术合作也会出现很大的幅度的动荡,而且这是绝对会发生的。
  以前杨辉在各种对外合作中都是计算到了这次注定会大爆发的帝都大事件,但真正到了这个时候,心里却还是有些摸不着底,对外合作程度越多,就会不知不觉的更深层次走向国际化,西南科工因为国际化而实现了五年的跨越式黄金大发展,那么在这次黄金五年时间过去之后,西南科工还能够保证原来的发展速度吗?
  这是杨辉一路上不停拷问着自己的一点,一直到现在心里依然没法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候谁也不可能做到淡定起来,唯一能够做的一点就是尽最大的力量减少损失,实现西南科工在这次对外合作黄金五年的顺利结尾。
  “杨总……杨总,我们已经到了,下车吧!”
  思考中的杨辉这时候才被惊醒,再一看原来是已经回到了安瞬总部这边,用力的晃动着一片浆糊一般的大脑,强制要求自己镇定下来,这时候是展现一家国际型大公司领导人真正实力的时候了。
  “到了啊?那行,我就先上去了,你去把车停好,待会于总师好像也要用车,你去看看。”
  吩咐了司机把车停到一边儿去,这时候的杨辉才往办公室走,这个时候还是应该把人才的问题先解决好再说,而现在要解决校招的人才问题,西南科工总公司还能再最后干一票大的。
  走进办公室,顺手又将外套脱掉,虽然现在只是五月份而已,但夏天的感觉已经到了,坐下之后又拿起电话。
  “张部长吗?你现在到我办公室这边来一趟,有些事儿要给你说一下。”
  现在的西南科工旗下也只有联合航空发动机完成了重组,其它的四家单位都还在各种等待着,都再看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是该怎么改制,就等着那边改制完成之后直接把经验拿过来套用就行了,这就说现在的除了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以外的人事权都还在西南科工这边,就算是招一位编外工人都还要西南科工这边在经手。
  也正是这种迟缓,才让这次的校招可以来的更久迅速、高效,最后能够抢在帝都大事件之前把人弄走一批。
  “杨总,有什么事找我吗?您说,我马上就下去办。”
  管人事的张部长年龄比杨辉还要大上好几岁,不过能力还是相当的不错,是杨辉从下面的工厂中选来在的人事主管,还是挺能配合杨辉的工作,这时候的杨辉也不用多浪费什么口舌。
  “我前面不是刚去二所那边看了CG-2000对发动机的全功率试车嘛,他们那边抱怨人手不够要提前要今年的大学生参加工作,我已经答应了他们,现在我觉得既然都那边都去招人去了,总公司这边也一起去招人,实现规模效应,到时候才能够更加受到校方的重视,我们也能够选到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对于杨辉的这种说法,张部长早就见惯不怪了,从几年前杨辉在帝都进行歼教七A气动试验时,就能把学校配合试验的学生拐跑,到后来的同奉天所嘴炮抢人才,这都是已经延续了好多年的恩怨了,现在听到要提前去学校招应届大学生,张部长也就只当是杨辉又想出了一个可以抢在奉天所之前抢到大学生的阴招而已。
  对于这种招数,张部长表示他是最喜欢了:“好啊,我马上就下去准备,明天就亲自带队开始从各大高校开始选拔大学生。不过,我们这种提前一段时间直接去大学招学生的做法,帝都教育部会同意?之前我们直接去学校选大学生而不是服从上面分配的做法都已经很让那边不满了,现在又提前去,恐怕这些学生的毕业证都还没有拿到吧?”
  这就又是一个问题来了,但杨辉现在可管不了那么多了,没有毕业证那东西实在也太好说了。
  “这不是问题,到时候你们直接给学校沟通一下,说是我们现在项目急需用人,让学校以老师带队带着被选召的学生来西南科工先进行开展工作,至于具体怎么说服学校就是你这位人事部长的事了,我只要结果。”
  末了,杨辉觉得还不够,又给添加了一句:“先从帝帝都开始,那里是国内大学生资源最优秀的地方,也是我们和其它单位争夺人才的前沿阵地,我这里也给个时间要求,必须在六月之前把那边的事办妥了。”
  伴随着杨辉的命令,张部长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反正看杨辉这样子也不是什么善茬,到时候自己在帝都大不了就做的狠一些就行了,出了问题肯定有这位顶着,这可是从小在帝都大院里面长大的主,这还怕啥!
  “没问题,我这就去准备,一定抢在其它单位之前把这一届大学生中最好的人才先抢到手,去年和奉天所那帮家伙抢人的时候我一时大意让煮熟的鸭子飞了,这次一定办好。保证半个月就把事儿办妥,这也算是我在公司改制前给那些小辈们演示一下该怎么抢夺人才资源,毕竟现代社会人才最重要。”
  听到这话,杨辉心里默默的给点了个赞,虽然这种作风有点儿土匪,但那又咋滴,咱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第531章
该收网了
  顺利地将人才抢救计划启动,而杨辉也不知道最后能够有多少收获,现在唯一能够做到的也就是尽人事知天命,最后成与不成全看天意。
  但现在还有比这更加重要的事要办,最重要的就是现在西南科工和诺斯罗普之间的各项合作,既要保证西南科工能全身而退,还得要保证和对方好聚好散,都说一日夫妻百日恩,现在的西南科工和诺斯罗普之间合作也算是有整整的四年时间,怎么也还是有点感情不是。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现在的西南科工还需要和诺斯罗普在巴航工业那边保持着默契的合作,所以再怎么也不能搞得太僵,这不符合双方的利益。
  再次站起来,杨辉又往一所那边过去,一路上也算是想了很多,走进设计大楼的时候也不止一次看到美国佬的存在,虽然在这些美国佬是被限制了一些地方不能去,但在不断的合作中也算是合作愉快。
  “瑞恩,从美国休假回来了?这休息好了就该要好好配合工作啰,这次的数字化座舱系统的人机工程可全靠你啊,可不要让我们失望。”
  甚至,杨辉还能熟料地和这些美国佬打招呼,都是相处了四年时间的人,杨辉几乎能够认识所有的美国专家,对于他们从事的工作也是各种清清楚楚,这也提醒杨辉该时时刻刻记住,西南科工需要培养足够的能够替代他们的人。
  而现在是否有可以替代这些美国人的国内技术骨干,杨辉也不敢有百分之百的保证,虽然从这些美国佬到了西南科工参与工作之后就一直有西南科工派过去的副手协助,但这美国佬可要比苏联人精明太多,那种手把手教学的模式肯定是没有的,只能是多多少少的进行一些偷师而已。
  “于总,我们这边的新歼详细设计进度如何?诺斯罗普那边有没有在研制中耍小心眼儿?我们现在需要做一些准备了,我总感觉最近哪里有些不对,还是要赶快把该落实的都落实,特别是那些对诺斯罗普方面依赖比较重的项目更要抓紧时间。”
  于总师现在已经不在是歼18的总设计师,但作为歼18的技术顾问还是知道歼18的研制进度,现在问起了项目进度,于总师也能够给杨辉做出回答。
  “现在正对歼18进行详细结构设计,详细的气动数据已经在三个月之前就出来了,但由于我们是第一次设计双发战机,所以在结构设计上还有些不太明白,好在有诺斯罗普的帮忙,我们的中机身主体结构设计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详细的气动设计完成了,这至少是让杨辉的心里松了一口气,但这边又说到中机身的主体结构设计问题,这就让人有些担心了,结构设计这种东西可以说是非常考验设计功底的技术,好的结构设计可以让飞机机体重量尽量轻的同时还能承受大过载,还能有更长久的结构使用寿命。
  但这种技术都是靠不断的设计堆出来的,没有丰富的经验积累是绝对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即便是现在的西南科工也只是在歼七这战机上大量练手过,算是能够把单发战机的结构设计整明白,可以做到不错的结构设计。
  但要说双发战机的结构设计,这还真就不是西南科工的强项,你也别说什么西南科工有制造歼六的经验,虽然歼六也是一款双发战斗机,但歼6用的那两台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完全和第三代双发战斗机的结构设计大相径庭。再加上歼六这款飞机也只是在西南科工有过同一段时间的生产,却并没有主持过改进设计。所以,西南科工在双发战斗机上的经验说起来应该算是国内几家战斗机研制单位中最少的。
  在现在的国内,双发战斗机研制经验最丰富还必须是奉天所,这一点还是必须要承认的,他们不仅早年一直对歼六进行着各种改进,而且还自主研制了歼八,且不说这些飞机的作战性能好不好,是不是满足了军队的需要。其实从技术积累来说,这两款飞机的还是给奉天所积累了国内最丰富的双发战斗机研制经验。
  其次就是洪都那边,一家能够把歼六魔改成一款攻击机,并且性能不错让军队表示满意,这就充分体现出了洪都通过强五所积累了大量经验,这也是西南科工没法比的;再后面的611所同样有玩儿歼六,并且还设计过各种方案的歼9,双发的设计也出现了多次;最后甚至是西飞都通过在对飞豹的研制积累了一些不多不少的经验。只有西南科工在这次之前没有经历过任何一款双发战机的研制。
  现在说到西南科工没有研制双发战机的经验,杨辉也并不为此感到不解,本来历史就是这样的过来的,没有什么不好意思。
  “没有研制双发机的经验,这的确是一个问题。那现在中机身的研制进度如何?大概什么时候能够拿出成熟的设计来,我先看看具体的情况再说其他的问题。”
  遇到事情当然要先看看具体情况,这一点是必须要有的,但具体情况也并不是那么乐观。
  “具体情况就是我们现在中机身研制进度大概会在今年秋季出图,这是我们和诺斯罗普合计了之后得出的进度计划,应该还不存在能够再加快进度的可能,所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0/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