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2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2/483

  上一位面的苏27本来也是预计在91年交付共和国空军的,算起来这绝对算是国际大宗军事装备采购项目中比较快了,这速度是全赖苏联强大的军事工业撑起来的,但这也没有什么卵用。
  等到91年苏联解体,合同另外一方的执行主体苏联不在了,项目自然就再次搁置。虽然后来俄罗斯也勇敢地承担下了合同,但真正等第一架27进入共和国的时候都已经是92年的中旬。
  这一位面谈判开始倒是提前了大概一年时间,但杨辉并不认为这次的项目就真的可以按照上以一位面的谈判、制造、交付周期来衡量,然后最终可以在91年中旬赶在苏联解体之前就交付战机。
  杨辉现在是非常有理由相信这次的苏27入华之旅会更加艰难,倒不是说苏联会有更高的要价导致双方谈不拢,而现在杨辉预计的恰恰与之相反,这次的苏27入华的艰难之处应该是在于共和国军队远远低于上一位面的低报价导致。
  为何会有这样一说?这就要说到这一位面共和国的航空工业崛起,军海军装备压力的降低所导致一系列蝴蝶效应。仔细分析一下上一位面共和国在引进27时的自主军事装备是什么情况。
  那时候共和国航空兵最好的装备是611所研制的歼七E,至于82工程就更不用说,直接宣告失败。然后再看看这一位面的共和国航空兵用的装备,首先是歼七四、歼七五两款战机虽然只是二代半,但也比歼七E好上太多,规模上也因为挤掉了歼七二H、歼七二M等战机的份额,还是在海空军中各自有了上百架次的规模。
  在加上马上就要开始试飞,预计在91交付使用的准三代机JF-17闪电战斗机,又有了空中加油机治疗这些家伙们的短腿问题,杨辉可并不认为这一未免的共和国军队还是那么饥不择食。
  虽然27这款飞机确实很好,但共和国航空兵也不至于看了之后马上就走不动道,再加上远期一点的在研正牌三代机、三代半机项目,共和国这一位面在看待27这款飞机的时候应该能够更加矜持、理性一些,到时候再把价格往下面一压,恐怕这中间就能有的谈了。
第535章
十号的对手来了
  “所以,这次若是真的谈成功了的话,苏27的入役肯定会对你们的歼18,611的十号工程都产生巨大的冲击,毕竟那是一款世界上唯二的两款第三代重型战斗机之一,无论是挂载能力还是机动性,亦或者航程都是数一数二。”
  这时候的苏27依然还没有公开性能数据,世界各国对这款飞机的认识也仅仅是限制于一些谍照、传言而已,但就算只有这些数据,也足够让专业人士大致估计出这款飞机的牛逼之处。
  也就不怪丁主任对苏27的来华之旅如此重视,还给杨辉特意来了一通电话。甚至杨辉这个时候还在想,是不是待会儿丁主任还要给611所那边打电话,也把这个好消息通知到611所那边,就是不知道那边听到这消息之后会有什么动作。
  “恩,我明白您的意思了,这边一定会加快歼18的研制工作。这不,我们这边刚准备要拉上洪都一起参与到歼18的研发中嘛,相信这也能够对战机的研发进度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的歼18也会和苏27尽量实现作战任务差异化,一款多用途战斗/电子战/攻击机,应该和苏27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所以……”
  丁主任对这次的苏27很担心,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通知了西南科工,但这边却不能真的就在听到这消息之后就表现的跟天塌下来了一样,再怎么说电话对面还有科委领导听着在,还是应该表示出一定的沉着、冷静。
  还好,就亏了这沉着冷静,丁主任也对西南科工这边的情况有了更多的信任,一方面是刚才杨辉说的两点确实有道理,对歼18项目很有些好处,另一方面就是杨辉所表现出的优秀素质让丁主任想到了西南科工再次之前的一系列科研项目,几乎都是保质保量完成,没有任何的拖沓和偷工减料。
  这些多年积累下来的优良口碑终于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起了作用,也不枉以前西南科工那么拼命的搞项目,还是给挣回来了不少的面子,在这种危机关头就挺有用的。
  “那好,我这就把话说到这里了,反正该说、不该说的都说了,希望你们尽量加快进度。其实这边的27入华项目其实也并不是受到帝都所有人的看好,现在各方面的水都还没有探出深浅,我们科委这边肯定是倾向于咱们自己的孩子,所以我一定会想办法阻止这项目,至于能够阻止它多久就看具体情况了。”
  科委作为统筹国内国防工业的单位,在这种外来物种入侵的时候,肯定是要站在抵抗的第一线,以保证本土项目能够有最大限度的获取资源,丁主任的这种说法也就在所难免了。
  但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苏27这款飞机是以成品采购的模式入华,若是这款飞机变成了散件组装、甚至共和国本土生产的方式,那科委恐怕就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化才是,而这最后的一种方式也正是上一位面苏27入华发展到最后的合作方式。
  所以,杨辉对丁主任的这种表态并不是太看重,现在科委能站出发阻止27入华很正常,但下一刻到底是什么情况谁也不知道,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打铁自身硬。
  “那就太感谢丁主任您的支持了,我们保证会尽快赶进度,91年之前一定能看到全尺寸模型。”
  ……
  当帝都的丁主任结束了同杨辉的通话之后,却是哑然失笑良久,对于杨辉现在所带领着不断壮大的西南科工,感觉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想了想之后似乎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东西。
  联合洪都一起进行项目开发吗?还以为西南科工只会一味地扩大上游设备供应商的准入范围,不断地得罪航空系统的内部单位,但现在看来确实并非如此啊!联合上洪都一起做项目,这算是要准备把洪都那一大家子的未来也放到歼18的身上?
  想了这些种种,丁主任也是自言自语起来:“这似乎才是西南科工能如此快速壮大的原因啊,到时候我倒要看看军队和国家怎么办,通过歼18所连接起来的配套供应商越庞大,以后要想下马这项目的阻力就会更大。不仅是航空系统内部、航天系统、电子工业系统,甚至还有地面武器装备制造系统都卷了进来,到时候这些单位一起发力,我倒要看看高层和军队当家人要怎么办!”
  说完这些,又再次拿起电话,没有任何犹豫的拨通了同样远在大西南的另外一家战机研发单位。
  “喂,611所吗?我是科委主任丁恒高,叫你们的宋总师接一下电话。”
  ……
  “是吗……这倒是一个让人始料未及的问题啊,十号在前不久改了技术指标之后就变成了纯粹的空优/截击战斗机,这和苏27几乎是有着百分之八十的作战任务重合,不知道这苏27项目什么时候会谈妥?我们是需要提前做一些打算了。”
  一向比较倾向靠实力说话的宋总师这个时候也来了脾气,既然这苏27要来抢地盘,那自己这边也不能弱了气势,现在的新十号机可不是那么好相与的,在美国研制F15的时候,麦道喊出了没有一榜的重量是用来对地攻击的,现在的十号工程同样也有资格喊出这句话来。
  “具体的时间我不知道,但我能够把时间至少拖到明年年底,你们最好能够在这之前作出些能够证明十号能力的动作来,只有这样才能在苏27来华的大环境下争取到十号的生存之地,你们的十号和18项目不同,他们可以避开27的锋芒,而你们只能是迎难而上,狭路相逢勇者胜。”
  丁主任对于十号的担心比他对18的担心更甚,毕竟这十号只是一款单发战机,发动机还是受制于苏联人,它真的能够正面把27挑落马下吗?
  这在两款战机没有正面相遇之前,想必更多的人都会力挺27,丁主任虽然还不是太悲观,但它的心里也没底。
  “十号是为了空空作战而设计的,若是它没法击败27的话,那我们北方漫漫边界由谁来守护,难道靠从苏联进口的苏27来防御苏联吗?某种意义上来说,苏27一直都是我们十号工程的宿敌,从它生命的开始就是这样。”
  若是杨辉在这里的话,恐怕又会没有意义地感慨一番,这又要扯到共和国上一位面引进27时苏联提出的一个条件:苏27可以出售给共和国,但这款飞机只能部署在共和国的南方,不允许飞机出现在共和国的北方地界儿,原因是这样会威胁到苏联的国土安全。
  这就是没有自主国防工业的悲哀,上以一位面的共和国就是这样过来的,而真正能够在北方部署苏27,那已经是共和国能够自己生产苏27的仿制版歼11的时候的事了。
第536章
变动
  远在地球的另一面:
  在接到杨辉这边的第一手小道消息之后,王总师那边倒是提前有了一些准备,也开始和格鲁曼方面多方商谈以争取最快时间之内确定下行程,倒是很快地和格鲁曼方面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所以,共和国这边的军队将电话打到美国那边的时候,王总师直接就没有多于的话:“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请一定放心我们的项目进度和性能,它们都严格按照要求进展着,绝对不可能存在技术不合格的情况,这一点我们是绝对可以保证的,甚至过几天还可以提供一架试飞机用于技术表演、性能试飞。”
  听到那边直接就一口咬定不存在任何技术问题,甚至主动提出可以提供一架试飞机回来试飞,这怎么感觉也不像是技术有问题啊,难道是自己这边搞错了不成,想了这些情况之后,也是各种百思不得其解。
  但下一刻就是什么问题都不存在了,既然人家那么主动的要把试飞机提供给军队用于测试,以军队这多年的脾性甚至不用猜,这种送到嘴边的好处可从来都没有放过去了的,下一刻就该马上答应着。
  “可以,那就希望你们赶快把飞机飞回来,我们需要尽快进行试飞,前前后后都投入了这么多的资金进去了,还是该要有所成果才是。”
  ……
  新的预警巡逻机基于西飞提供的运七100客机为基础平台,由于使用的不是E3/E2这种大盘鸡的雷达布置方式,雷达罩对气动的影响也不是太大,机头的大鼻子看起来有些不和谐,但这也是对气动影响最小的方案,同时也是能充分发挥AWG-9雷达性能的最佳方案。
  “那好,我这就随着飞机一起回国,这次回去一定会安抚好国内的军队方面,这个项目肯定不能够出现任何的反复,所以这边的二号试飞机还是要抓紧时间试飞,一切就等我的好消息这吧。”
  交代了这些来送行的留下继续参与研制的38所技术人员,有和格鲁曼方面叮嘱一番之后,王总师随着试飞机一起回国去,要是杨辉在这里的话,那肯定是不会同意王总师这么冒险的行为。
  运七100飞机是一款支线客机,本来是没法进行跨洋飞行的,就算美国在太平洋有不少的军事基地,但这些军事基地之间还是有不短的距离,运七100这款飞机就算是以中途转场加油的方式也同样还是很难飞回共和国。
  但这个时候的飞机已经不是运七100客机,而是基于运七100为基础研制的预警机,在安装了一些机身软式油箱之后,航程上也比运七100好上了一些,一路上还算是有惊无险地飞过了浩瀚地太平洋,中间也顺道算是体验了一把沿途风情人情。
  飞机再次降落在共和国的军事基地之时,这已经是五月的最后几天。消息传到杨辉的耳朵中,这才是算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飞机回来了之后就好,这预警机项目算是尽了最大的力,以保证之后的成功可能。
  而杨辉这边也就不用再多关注这边的情况了,这军队的试飞工作绝对是要进行上十天半个月才会罢休,等到军队试飞完成之后,帝都大事件早就爆发了,在那事儿之后还用杨辉关心?将目光再次放回西南科工内部,这一段时间也是各种事不断,特别是新成立不久的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那边的事,又让杨辉闹心不已。
  一切原因无它,这白所长又要准备卸下身上的一些担子了,最开始的白所长身上有二所所长、代理黎阳长厂长、西南科工总经理,后来公司建立钛合金加工基地,白所又被推荐着担任了钛合金加工基地厂长。之后的白所长虽然有将西南科工总经理的职位交给了杨辉,身上只剩下了钛合金加工基地厂长、二所所长、黎阳厂长的职位。
  但现在的西南科工又将旗下的发动机业务全部合并到了一起,并且再次成立了新公司,白所长再次当上了公司总经理,既然都当上了这个新公司的总经理,白所长也就不在打算兼任着太多的职务,包括二所所长、钛合金加工基地厂长两职务都要准备卸下。
  关于这两职务的辞职书也早早地放在了杨辉的桌上,这事儿对杨辉来说还真的是非常难以抉择,二所所长职务还不是太难定夺,以共和国军事装备研究所的多年行政构架经验来说,通常都是总设计师兼任所长职位。
  现在的二所一共有两个项目同时进行着,CG-2000发动机、涡扇12都是现在做的大项目,两项目的总师都有资格当这个二所的总师,本来这会是一个比困难的选择,但在共和国特殊的国情之下,这种选择就显得简单了太多、太多。
  “老所长,您看由李总师接任务您这次空出来的所长职位如何?李总师现在带队做着涡扇12的研发工作,在技术上有足够的威望、年龄上也还算是年富力强,至少还是十多年才会说退休,所以我个人认为还是在由李总师来当这个所长最好。至于温总师那边,您也知道温总师现在的年龄确实有些太大了,加上现在他还在做着CG-2000的研发工作,还是不要让他过于分心为好。”
  杨辉的想法不可谓没有道理,让李总师当上这个所长职务于情于理都是说得过去的,毕竟西南科工还是一家国有的大型军事装备研制单位,这样一家单位所辖的重要科研所所长职务绝对要慎重。而在国家看来,从来都是军用项目的重要性大于民用项目,若是要在李总师和温总师两人之间作比较,肯定是认为研制军用产品的李总师更加有分量。
  这种思想在之前的涡扇12立项之时,国家不断地强调西南科工要首先保证涡扇12的研制中就有所体现,现在杨辉也只是走了符合国家要求的一步棋而已,说的好听一点,这叫政治正确。
  “可以,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在这之前我也和老温商量过,他和我也是一至推选现任涡扇12发动机总设计师李巨峰为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二所所长,所以我们两糟老头子是不会有任何意见的,一切就看你这位总公司的总经理的意见。”
  温总师让杨辉自己拿意见,那杨辉自然就不会客气太多,这时候可不是什么谦虚的时候,待会儿还有更加让人头疼的事要决定,杨辉可并不认为自己的想法可以再次获得白所长的认同。
  “那好,我们就绝定让李总师当这个所长好了,以后他就可以更好的调配二所的资源用于涡扇12的研制,这对涡扇12的研制是非常有好处的。但关于这次的钛合金加工基地厂长职位任免,我这边可就不好做出决定了。”
  钛合金加工基地是西南科工成立不久的一家从事航空类钛合金零部件加工的单位,不仅承担了西南科工的航空发动机钛合金部件设计制造,甚至还有国内其他单位的航空发动机钛合金部件制造任务,而在这次的歼18战机项目中,为了最大在限度的减轻重量,钛合金加工基地还受命要配合承担一些部件的钛合金化制造。
  这就是现在的西南科工钛合金加工基地,由于它在共和国是蝎子拉屎独一份,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也就汇聚了大量的精英人人士,在这之前有白所长压制着那些骄兵悍将还算平安无事,但现在的白所长要把这职位也给放下了,这就有些不好办。
  在杨辉的计划中,钛合金加工基地是要让上一位面航空发动工业中的双料大神向巧来当家的,这时候的向巧在钛合金加工基地中也算是小有名声,特别上次杨辉特意送她的一份国际型科研成果《关于钛-钛合金之间疲劳变形后的摩擦起火问题》,这让向巧在这钛合金加工基地中说是学术上的第一人都不为过。
  而且在那之后,这位在技术科研上的强大能力就被完全激发了出来,不断地有各种科成果被发表出来,特别是在航空发动机叶片的金属表面涂层方面,这位更是有着不小的技术成果。虽然涡扇10发动机没有使用钛合金叶片,但这位也对涡扇10发动机的叶片进行了各种改进,钢制风扇、压气机叶片表面渗铝技术就是这种情况下研制出来的。
  使用了渗铝之后的钢制压气机叶片,在使用寿命上有了很大的增强,这对后来的涡扇10A改进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一技术成果在后来还被用于了中推核心机、CG-2000、涡扇12发动机等多型号发动机中使用。
  这种技术成果就是放眼整个西南科工都是相当不错的技术大牛,要不是杨辉知道这位上一位面的能力,恐怕也就真的像其他人一样把她当做技术牛人来看待,以后也就把这位往技术岗位上培训而去。
  但怪就怪杨辉这家伙是重生而来的,知道向巧的能力,自然就不会放过了这样的大好人才。在这个白所长主动放下了钛合金技工基厂厂长职位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想起了这向大牛人。
  “钛合金加工基地那边人才很多,随便出来一位都是可以在其他单位当技术骨干的存在,所以我们现在的钛合金加工基地的新当家人必须要是人才中的人才,要优中选优,所以我认为向巧同志很不错。”
  白所长也没有想到杨辉会推荐这位来接自己的班,脑袋中也是想都不想就浮现了那位同样是年纪轻轻的女技术强人,在白所长的印象中这就是一技术牛人而已,是现在的技术科科长,甚至以后会突破限制发展成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技术总师都有可能。
  但要说让这位坐上管理层当管理人员,白所长个人感觉这实在有些不太靠谱,同样是和杨辉的年龄差不多的年轻人,白所长并不认为向巧可以在技术上拔尖的同时还能在行政管理上也干的风生水起,那实在是有些太过于妖孽了。
  “向巧是很不错,在整个西南科工总公司的年轻人队伍中,她绝对是可以算进相当拔尖的前十人之中,技术上这是非常不错。但我并不认为她还可以在行政上也做的很好。就算是你,好像也只能是行政上做的不错,在技术上也最多算是有些技术敏锐感而已,要真的实际做技术,我还真就不太看好你。所以,像你以为的那种妖孽级人才,西南科工是很难有的。”
  说到了这么多,白所长心里实际上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那就是白所长认为向巧是女人,在技术、管理两方面都双优的可能就更小,不过考虑到这话说出来之后会有伤和气,并且也不符合现在共和国主流的女人也是半边天的说法,这话也就咽了下去,但在心里对于向巧还是不太信得过。
  这种情况果然是被杨辉猜准了,不过这时候是肯定要“据理力争”,这就是重生的优势,不能就这样给埋没不用。
  “话也不能这样说,向巧同志的技术一流您是承认的对吧?您不放心的是她的行政管理能力,但这并不是问题。她这些年做得技术项目不少、成果也是非常之多,那您想过为什么她在技术上能这么高产吗?您应该是知道她是钛合金加工基地的技术科科长的,而我记得那边技术科的人也不少,好像有一百五十多位技术人员。”
  当杨辉说到这里,白所长也明白了杨辉的言下之意。跟着杨辉说到继续往下面想,白所长也被自己得出结论震惊了,好像向巧这些年的技术成果还真的都是集中在最近两年的,而向巧当上技术科科长的时候正好是三年前的1986年,那样算起来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2/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