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2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4/483

  这不,所有的诺斯罗普技术专家都被驻扎在西南科工的诺斯罗普副总集合在了一起。
  同时,在旁边的还有大量的西南科工技术人员,他们对于这诺斯罗普技术人员的突然撤离也是非常的惊讶。
  这时候终于有眼睛尖的人看到了杨辉的到来,马上冲过来询问着情况。
  “杨总,你快来看看这边,这次出大事了,诺斯罗普公司的技术人员要马上撤离。现在这项目正在关键的攻坚时刻,若是这些人都撤离了的话,研制进度恐怕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啊!”
  对于旁边这位不停说着的年轻技术人员,杨辉还是挺有印象的。
  “我知道你,85年的应届大学生,王仁。在二所飞机结构设计室进行飞机的结构震动研究,排除过JF17的结构设计隐患,获得公司颁发的二级技术能手奖励。”
  若是在平时,杨辉能这样轻易的将这些履历说出来,那绝对能让这位让王仁的技术人员惊讶的五体投地。
  但这个时候,它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惊讶不以,现在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谁也没那个心情。
  “是的,我是王仁。但杨总,现在那边的诺斯罗普专家要撤离,您看该怎么办?”
  说话间,两人已经走到了人群之中,这时候所有西南科工的在场人员都看着杨辉,现在就看这总经理到底能给个什么说法。
  而杨辉到了这里,其实也没法给什么说法,唯一能做到的也就是实话实说而已。
  “大家安静一下,都不要激动,先听我说完再讨论其他的。”
  杨辉这话也引起了诺斯罗普这些技术人员的惊讶,其实他们也并不清楚这突然的撤离到底是怎么回事。
  之前也就只接到了来自美国总部的命令而已,至于说为什么,这里谁也不清楚。
  “对对,杨总经理你就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吧,我们这里也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有什么误会还是早点解决就好了,现在的研制正在关键时刻,我们……”
  听到诺斯罗普的这些技术人员能说出这样的话,杨辉也是挺感动的。不说他们对西南科工有没有什么同志加兄弟的友谊,但至少能感觉到他们在这个时候还是对整个项目很有感情。
  对此,杨辉在心里还是默默地感谢了他们一番,并默默地念上一句:科学没有国界,希望你们这些科学技术人员也能没有国界,要是能够在这个时候选择留下来,杨辉绝对给他颁发一吨重的大奖章。
  “非常地遗憾,由于我们两国在外交方面出现了巨大的分歧,导致我们这次的项目也受到了影响,这次诺斯罗普公司撤离项目也是受美国政府的指令,所以,我们只能对此表示遗憾。”
  听明白了杨辉说的之后,全场一片哗然,诺斯罗普方面的技术人员倒是明白了什么。
  对于这种因为国家外交分歧所导致的合作结束,在美国实在是太常见了,最典型的就有伊朗的F14项目和那四艘基德级驱逐舰。
  这些都是因为所在的国家和美国闹翻了,然后导致两国间的合作全面终止,这种事诺斯罗普也经历过不少。
  诺斯罗普生产的F5战斗机就是美国专门用来做军援的战机,被援助给很多个国家,但这些国家中也有不少的墙头草。
  有一些就是那种援助之后就不听话了,然后美国自然就让诺斯罗普停止后勤备件支持,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就是具体的情况,推广到现在的歼18项目中,一切也都明了起来。
  “看来是两个国家之间出了些问题,华夏这样的大国和美利坚注定会有很多的分歧,想必这次的分歧应该是暂时没法调和地那种,所以我想我们知道该怎么做了。”
  再次看了看这一处并不是多舒适甚至是有些艰苦的工作环境,回想起这几年的工作,几位比较多愁善感的技术人员也是差点潸然泪下。
  而这些西南科工的技术人员也正好想通了这里面的问题,因为国家层面的巨大分歧导致合作项目全面中断,这家伙听起来怎么这么熟悉呢!
  好像……
第539章
我们的争气机
  倒是挺迅速地将诺斯罗普这些专家能送的都送走了,尽管西南科工想要挽留一下,但这种时候也没有那么多具有的国际主义精神的战士。
  人家诺斯罗普的技术人员对公司还是非常有归属感的,在明白了情况之后也是早早地收拾妥当。
  “杨总经理,我们这就要回美国去了,歼18的研制只能看你们自己的努力,所有第三代战斗机需要的技术你们都已经掌握,我在美国等着看它研制成功的一天。”
  技术人员的离别没有太多的感伤,但说话间却更加有意义,杨辉也是同这些专家们一一握手并表示明白,至于以后歼18会在什么时候研制成功。
  “谢谢,虽然这次没有了众位诺斯罗普公司技术专家的支援,但我们依然会将项目继续下去,一直到我们的飞机完成研制的那一天,或许它会以另外的一种特殊方式、时间登场,等到那一刻,我希望你们依旧为它骄傲。”
  这话说的挺有味道,杨辉甚至有些透露了来自几年后的消息,但这里却并没有任何人听得的懂。
  有的只是来自诺斯罗普这些专家一头雾水,以及没有意义的附和着。
  “这是我们共同的技术成果,不管它以后以什么方式登场,我们都为它祈祷。”
  ……
  将这些诺斯罗普的技术专家一一送上飞机,当然,那些属于诺斯罗普的技术资料、设备也同样不会少。
  不过,这些东西有多少是被西南科工复制粘贴过,那就是见仁见智了,反正这个时候能大方地将资料还给诺斯罗普,那肯定还是有些原因的。
  随着三叉戟客机引擎的启动,在西南科工独有的工厂跑到中,飞机缓缓滑行着。
  透过窗口往外看,外面摆着的是一个中队的歼七四战斗机,这是西南科工的产品,同样也有着这诺斯罗普专家的心血。
  “看到了吧,这些战斗机是我们协助着一起开发的,虽然只是座舱航电系统部分,但所有人都会记得。”
  话说完,飞机已经滑跑到了跑道的尽头,当飞行员猛地拉杆之后,那一片位于云贵高原的群山中的熬鹰基地渐渐变小。
  “可惜,我们没能够看到JF17正式试飞的那一天,我参与了它的研制,所以我清楚地知道它的潜力。在我看来,F5战斗机的接班人应该就是这款飞机,它将是最具有性价比的三代机,可惜我看不到它首飞的那一天。”
  说话的这位,自然是参与到了JF17研制的技术专家,能给出这么高的评价,也让其他同行者陷入了沉思。
  直到:“这可不一定,或许我们依然还有可能看到这款飞机的试飞,不过地点就要改成巴西的巴航工业,这也是JF17的另外一处试飞与生产基地。”
  这时候总是不缺聪明人,在快速地思考过之后,马上想到了JF17的另外一处试飞基地,但这些人又会有机会参与到JF17的试飞吗?就算诺斯罗普公司也是巴航工业的大股东之一。
  “快看,窗外是……”
  再随着这话主任指向的地方,所有人看了过去,那是一架伴随着三叉戟一起飞行的歼七四战机,是西南科工对这些诺斯罗普专家这些年的肯定。
  “两架,一共两架飞机伴飞,而且这应该是两架正在工厂试飞的试飞机。”
  或许是看到了飞机弦窗处的一双双熟悉的目光,虽然不知道那些人能不能看到,座舱中的试飞员还是伸手翘起大拇指,并点头示意。
  再摇动着战机的翅膀,做出最后一个国际通用的打招呼动作,然后是一个漂亮的侧飞,两架飞机分别往左右两边飞走。
  ……
  “走吧,派去护航的两架飞机都飞回来了,我们也回吧!没有了诺斯罗普这个洋屠夫,我们也不会吃带毛猪。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更需要努力,让美国人看到,我们共和国的军工科研人员是不会那么容易低头的。”
  于总师的话说的很不错,在这个时候说也正当时候,可以有效的鼓舞士气,但效果却并不是太理想。
  这个时候需要杨辉站出来,作为公司的总经理,不管处于什么目的,都必须要有一番激昂人心地演讲。
  但这个时候的杨辉并没有什么好说的,在他看来,共和国从来不缺硬骨头精神,在这种时候就更是如此。
  “对于诺斯罗普的撤离项目,我个人在遗憾的同时,却也并不感到太多的不适应,甚至还有些欣喜。我们华夏共和国作为五千年泱泱大国,不管是做什么,从来都只能自力更生。”
  这时候的杨辉没有站在众人的前方,也没有如平时那样站在高处让大家瞻仰,而是走到了人群之中,激动地诉说着什么。
  这些年来,杨辉一直在憋着,他想要愤青,想要粪土方面苏修美帝,但出于各种原因不能公开发表,而这个时候倒是没有了顾忌。
  往日看似老成的杨总经理,今天如同变了一个人一般,整个人都是那么地激动和狂躁,难道是被美国佬刺激过头了?
  正疑惑着,又看到杨辉将手指指向刚才飞机飞离的方向,继续着。
  “在那里,刚才飞走的诺斯罗普技术专家也说了,我们这个国家它太大了,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300万平方公里的海疆。这就注定我们只能是一个世界性的大国,而大国就需要有自主的国防工业。”
  第一次,完全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说起共和国的海疆面积,以往在所有人接受的教育中,从来都只说过国家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现在才知道国家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疆,这让所有人都来了兴趣,都是静静地倾听着下文。
  “这300万海疆,我们国家却只控制了最多一半而已,在南海、东海、黄海都被周边国家不断侵占着,因为我们的海军没有强大的战机。歼七四的航程、性能、载弹各方面指标通通都不够,这就需要有我们西南科工拿出所有的技术,研制出歼18来提供给军队,这是我们军工战线所必须承担的使命。”
  说了国家的现状,让所有人都深深地陷入了沉思,再次感到肩上的责任是如此的沉重,也让所有人心中压抑着无名之火。
  杨辉在这个时候比所有人更加愤怒,但他知道下一步需要将愤怒化为动力,并给所有人一个能够看到曙光的光明未来,这才是杨辉该要做的责任。
  “从建国以来,我们同苏联好过,那时候的同志加兄弟令人怀念,在苏联的全面援助之下,我们有了初步的工业基础。但就在20年前,和现在美国人一模一样的原因,苏联撤走了所有专家、资料。”
  说到这里,几乎是从嗓子中吼出来的,杨辉才开始列举共和国的不屈脊梁。
  “没有了苏联人,我们同样能在艰苦的环境下研制了原子弹,研制了氢弹。我们又有了卫星、导弹,有了核潜艇、有了……”
  “这些东西哪一个不是国际上响当当的国之重器,在苏联人撤走了专家之后,我们同样能自己更主研制出来,这表明我们绝对不笨,我们有实力也有能力完成各种看似不可能的项目。”
  唾沫飞溅,口干舌燥,但杨辉依旧是不停的说着,仿佛是一开口就停不下来一般。
  “现在,美国人也同样不可靠地走了,但那又如何,要走我们不拦着。现在留下来的是一个没有完成的大摊子,而我们现在也要如同二十年前一样,即便是少活几十年,也要拿下争气机。”
  争气机在共和国是一种信仰,它不是指一种特定的机器,而是指的是在被国外技术封锁,而国家又急需的时候,不顾一切要研制的项目。
  这个头衔先后被国家多个重点项目戴过,今天的杨辉又将它戴到了歼18的头上,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西南科工将会把所有资源投入在这里面,直到最后的项目完成。
  “争气机、争气机……”
  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最先开始的,从第一句“争气机”开始,声音快速壮大,不管是容易被点燃激情的年轻人,还是从那个特殊年代过来的老人们,都在这一刻都在呼喊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4/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