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2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9/483


第576章
顺道也看看
  第二天,整个JF-17的首飞就算完成,项目也正式进入到试飞阶段,若是在整个试飞过程中没有出现问题的话,那JF-17的定型生产阶段就会来的更快,说不定90年就能有小批量的生产型号。
  这一点也是整个JF-17项目的诱人之处,首先在现在看来几乎就不可能会再有什么技术问题了,毕竟都是西南科工玩儿的烂熟于心的技术,要是这项目再出大的问题,那才是真的是怪了。
  杨辉这时候倒是陪着现在的军副主席一起,到了的歼18项目科研组,也算是顺便看一下现在的研制进度。JF-17再好,对共和国来说恐怕也不是最适合的菜,现在军队方面最关心的肯定还是歼18,这一点杨辉知道、西南科工也知道。
  这次就仅仅是两个人一起,直接就来到了整个西南科工保密程度最高的设计研发中心,走进科研大楼只感觉到一种静悄悄,没有一丝的喧嚣,但空气中也夹杂着紧张的味道。
  “这就是我们的科研中心,18号的前期科研工作就在这里面展开,整个项目现在进入到了系统打样后期,正在对管路、线缆进行初步设计,预计翻过年之后的3月左右就可进入到下一个科研阶段。”
  带着刘副主席边往里面走,杨辉在一路上也进行着各种解说,先对项目的研制阶段进行介绍是免不了。
  而在杨辉解说了第一段之后,刘副主席就想起了什么东西,颇有些好奇地询问着这次西南科工在研制18号中的问题,主要就集中到诺斯罗普撤出项目后的各种技术问题上,就比如:
  “我记得你们之前还反应过18号的中机身结构设计有困难,那么现在是解决问题了吗?”
  又是提到了中机身的结构问题,对于这一点,杨辉肯定还是知道一些,不用专业技术人员也能说上两句:“这个现在是已经解决了,我们在诺斯罗普撤出项目之后,又陆续邀请了洪都参与项目中,中机身的结构设计就有他们的功劳,结构设计问题在9月份的时候就全部解决,圆满地完成了项目的结构打样设计。”
  而说到结构打样设计,其实就是根据气动设计出来的数据,分析整个机身的气动作用点,有根据的进行主要受力部件结构设计分析,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材料方案,以及整机重量估算。
  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它几乎决定了整个飞机在机械部分的性能优秀、设计合理与否,若是这方面出了问题,在后期发现了再想改进几乎就是相当于重新设计,也就由不得西南科工在这期间不慎重行事。
  “问题真的解决了吗?你说这话可是要负责的,要是后面查出了问题我可就拿你要说法。”
  要自己来担责任吗?这种事杨辉不管如何都是躲不掉的,与其推三阻四,还不如就这样干脆一些。
  在这18的结构打样设计中,杨辉也是亲自审核过,这些都是采用专门的结构力学分析软件进行力学分析,最后才拿出的设计方案,不敢说万无一失,但肯定是比传统的分析、计算方法要靠谱。
  “这是自然,我这个总经理不就是干这行的嘛!我相信这些技术人员的能力,也相信这些耗费巨资打造的现代化设计方式,在计算机的辅助之下不仅效率能做到大幅度提高,可靠性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说话间,这就来到了设计科室最密集的区域,时不时有相关人员从这个科室到那科室中去进行技术沟通,同时还能看到项目组几个人围在一起进行技术方案讨论。
  这也没有贸然走进科室中打扰,在刘副主席的要求下,直接往总设计师的办公室走过去,要说这里面对技术进度最了解的绝对不是杨辉,也不是各个科室的技术人员,而应该是这个时候的总设计师系统。
  “18的总设计师和17总设计师是同一届的同学,同年被分配到我们这里参与工作,两人都是非常有才华的总师型人才,于总师推荐他们两位分别主持现在的两个项目,现在两人都做得很不错。”
  杨辉这个时候也要适当的给这两总师都说上两句好话,就是要抓住机会在军副主席这里说说好话,以后再要有这样的机会可就是相当之难得,再有几年共和国最高荣誉工程院就要建立了,西南科工还是要抓紧机会争一争,搞不好也能有个院士的名额,以后在和东北那边正面遇到的时候,也就不会矮人一头。
  倒是现在的刘副主席还不知道国家又要在中科院之外成立中工院,也不知道杨辉是在打这个主意,听过了杨辉的介绍之后,也是感到非常满意,特别是这同届校友同时在同一个单位担任两个最重要项目总师这种事,那绝对是换成谁都要侧目的。
  “这倒是挺不错,这样人才就是要充分利用起来,给他们发挥空间。我看17号就很不错了,不过我想现在这位就该有些压力了,18号可是在进度上落后了挺多的。”
  话说到这里之时,杨辉也是有些尴尬,和17号怎么能和18号去比,两款飞机立项的时间就不一样,所采用的新技术占比程度也不同,要是18号能够赶上17号的进度才怪。
  倒是从后面突然传来了反驳之声,而杨辉一听也就知道了这是谁:“话可不是这样说的,17号和18号是完全不能比的,他们从立项到现在的首飞用了两年时间,这还是因为有之前大量技术积累的结果。不过我们的18号进度也不差,现在还不到一年时间而已,已经完成了之前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做完的进度,再有三个月就要进入到全机布置协调阶段,到时候就能看到整机快速成型。”
  能说出这话的不是别人,肯定是这次18号工程的总设计师才行,而算起来能够这么年轻气盛的,恐怕也只有那位比杨辉还要年轻几岁的副总设计师:历云。
  “哦,这位小同志是?”
  有些看不懂这西南科工的怪胎了,怎么都是一个比一个年轻,而且一个比一让人看不懂。
  “我叫历云,这次18号的副总设计师,负责整机的数字式电传飞控和玻璃化航电座舱设计。”
  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打量这位年轻人,这才不得不叹服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
  “哦,这么年轻就当上了副总师很不错啊。我这次是从帝都来看你们18号项目组的,主要是来看看你们有什么要求、需要些什么,我就是来给你们一线科研人员做后勤的,有要求就提出来好了。”
  一脸笑眯眯的刘副主席是从建国初期过来的,那时候跟着聂帅负责国防工业的研发,不免也学到了老帅那一代的风格,给一线科研人员做后勤,在现在都当上军副主席之后依然没改,脱口就说出来了。
第577章
歪楼了
  本是一句随口而出的话,杨辉这个时候也没有指望真的能够再向上面要到一些支持,毕竟这个时候国家也不是什么太有钱的土豪,现在能够支持10、18两个项目同时实施,这本身就是达到了极限。
  不过,这历云也不知道是太年轻不知道这些,或者是知道但故意装作不知道,反正就是在这个时候真的就提出了要求,这可就真的是有些给根竹竿儿就往上爬的典型。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现在还确实是需要一些支持,这关系到以后18号能不能快速形成战斗力,甚至往大了说它还可以大幅度的降低飞行员训练成本,从而保持部队的作战能力,所以现在我们还需要国家的支持。”
  这话出来之后,别说刘副主席了,就连杨辉也搞不懂这历云是在打什么主意,大幅度降低飞机员训练成本的技术能够有什么东西,这貌似让人有些搞不懂啊。
  不过搞不懂不要紧,有人比杨辉更加搞不懂,也更加对这项目感兴趣。在国家军费被大笔削减的当下,能够有一种大幅度降低飞行员训练成本的技术出现,这肯定对刘副主席这位负责军队常务的领导有莫大的吸引力。
  好奇的样子表现在脸上,体现在嘴上就是:“那你说说吧,我倒是想听听你有什么好想法,可以大幅度的降低飞行训练成本的好东西,我非常好奇。”
  果然是上钩了,历云心里也是有着一些小小的欣喜之情,要是能够把这项目争取下来,以后自己就不用担心没有事儿做了,毕竟这可是一项长期性的大项目,搞好了以后还能推广开来到其它的机型上面,这可是国内没有开发的荒地啊。
  这就开始一本正经的介绍:“要降低飞行员的训练成本,首先要确定想从飞机全寿命飞行周期上来降低是很困难了,要想做到大幅度的降低就必须在飞行员的训练问题上另辟蹊径,而地面飞行模拟系统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要研发出这样的一套系统,从18号的科研资金中出钱肯定是不行的,它只能是单独立项,单独拨款。”
  这也算是相当的牛逼了,这家伙居然想要搞地面飞行模拟系统,需知这东西可不是那么好做的,没有足够先进的电子工业,做出来的东西就完全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要光说地面飞行模拟系统,这东西几乎可以算是和飞机同步出身的,远在二战之前就有了地面的飞行模拟器,不过那种东西也说不上有多大的必要。
  一来是那个时候的飞行员训练成本、飞机使用成本都很低。在三代机之前,飞机的使用、训练成本都还没有高到一架飞机全寿命使用成本达到十位数的恐怖范畴,再加上那时候的电子工业也确实没有配套发展到可以高度模拟飞行,这种东西发展也就不太受重视。
  也别说共和国在这之前没有军用地面飞行模拟系统,其实就连苏联也都不太注重视这东西,能够对旁门左道投入热情,也只有西方的那些不务正业的资本主义国家。
  不过到了第三代战斗机的时候,随着飞机使用成本的飙升,就连一向财大气粗的美帝都吃不消,更何况共和国现在的这种情况,使用地面飞行模拟训练系统已经是大势所趋,这一点是历云现在所看到的,同样也是上一位面共和国点亮的科技树。
  在上一位面的共和国就在新世纪开始了地面飞行模拟训练系统的研制和大规模使用,不仅十号、十一号这些军用战斗机有使用这种东西,就连军用的大型运输机同样也有使用这种东西,效果似乎也还挺不错。
  愣神间,杨辉就已经想了这些,也知道了这项目是一种很有可行性的好东西,好好在这个领域发展下去,以后那也绝对是大有作为的啊!毕竟这空军用的飞行模拟系统做好了之后,陆军似乎也可以发展一下,反正这是新的领域,也不存在西南科工捞过界的情况。
  而如果能够把陆军的模拟训练系统做好,那么也就意味着西南科工点亮了一条相当来钱的技术线,要知道这种基于计算机模拟仿真的虚拟技术就是一套仿真软件在起关键做用,而这套仿真软件再稍加改进一下,那就是后世风靡全世界的军事模拟游戏。
  仔细看一下后世研究军用模拟训练系统的公司,哪个不是研制军事类游戏的大鳄,美国E&S或许不太出名,那么微软总知道吧,这也是一家研制地面模拟飞行训练系统的公司,《模拟飞行》就是其在模拟飞行训练软件领域的鼎力之作,在大型飞机的模拟器上面几乎是垄断地位。
  就是因为有这样的技术底蕴,微软才随后开发了一系列的军事射击类游戏《光环》《量子破碎》等,这些单机游戏在国内不太出名,实在是因为国内的环境使然,使得单机游戏很难存活。
  但你不能否认,微软靠着这些游戏依旧是疯狂敛财,虽比不上其win系统的赢利能力,但依旧不可小觑。既然微软可以从专业的军事模拟训练系统中发展出军事模拟类游戏来,为啥咱西南科工就不行?
  不同之处就在于微软走仿真效果好、硬件要求高,和军事模拟训练系统技术关联比较大的单机游戏路线,西南科工在共和国走不了这种路线,但必须要明白的是,杨辉作为重生者,肯定是知道在上一位面共和国的PC游戏是网游为王,只要知道这一点,开发出大型军事网游也就不是什么问题。
  然后,这就可以和上一位面什么《坦克世界》之类的游戏沾边了,这种游戏赢利的能力简直不要太强,你若是再娱乐化一些,什么《穿越火线》之类的东西也可以披上军事网游的名头堂而皇之地出来,然后还怕没钱吗……
  这些都是现在投入到军用地面模拟训练系统所能带来的民用市场,并且这些专业的软件也并不是一定用在军用方面,民航飞机也对这种仿真训练系统有硬性需要,需知现在的MPC-75项目就是民航飞机,那也要有这种配套的飞行训练系统。
  越想越觉得历云提出的搞地面模拟训练系统有前途,只要按照杨辉想的这路线继续做下去,以后发展壮大后也妥妥的能为西南科工总公司旗下带来一家强大的模拟仿真开发公司,那才是最来钱啊!
  下来之后一定要和历云好好的沟通一下,就算这次军队不支持,西南科工也要继续把这个项目进行下去,就以MPC-75的民用飞行模拟系统为突破,一定要把这条新的路子走下去,不能浪费了这么好的一条军民用结合的来钱路子。
第578章
蚊子再小也是肉
  “你们要研制地面飞行模拟训练系统?要说传统的机械模拟式那套国内之前也有研究过,最后结果表明它并没有起太大的效果,所以也显得没有这种必要。除非你们是要走计算机模拟训路线,但这种技术所需要的大量新技术、程序开发人员都不是那么容易搞定!”
  对于刘副主席提出的这些问题,杨辉知道、历云同样也知道,不同之处在于两人所想的并不一样,历云从人才、经验来考虑,得出的结论是:整个共和国能够有这个能力开发新一代地面模拟训练系统的,除了西南科工之外也就是611那边算是勉强有这个技术能力。
  “这个我知道,开发这一套技术需要有大量的程序开发人员,并且还要有飞机研发单位提供的飞行数据,相比之下的交互式硬件设备就要显的更加容易一些。而开发这一套技术所需要的技术人员,我们西南科工有一百人的骨干技术团队,并且他们都参与了18号研制,在开发这一技术上有天生的优势。”
  这种话也就只有历云能够说出来,全国范围来看也就西南科工在这方面的人才、技术储备最丰厚。
  刘副主席是知道西南科工在数字式软件控制上的开发能力,虽然这些人才都是开发工程控制软件的好手,而这次需要开发的一种是飞行模拟软件,但这两方面差距并不是太大,反正要模拟的就是那套控制系统。
  坐下来之后,这才有了一些想法:“目前来看,国内要是真的准备开发这种技术,的确是你们来做最好。不过你们现在铺开的电传飞控、数字化玻璃座舱研制工作都需要这一百多人科研骨干去做,我是比较担心你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西南科工人才的确是国内相关单位中最丰厚的,但同样也是国内在相关领域科研任务最重的,刘副主席清楚的知道这一点,因此在面对这样的诱惑之时,依然还是忍住没有给出说法,而是多方调查。
  “是的,我们的确只有一百多位技术骨干,不过我们这些年一直都还从基础程序员中培养技术骨干,我们拥有大量的基础程序员,他们都是应届大学生构成,只要磨炼一年两年时就能有优秀的人才挑选出来,因此我们的技术骨干每年都是两位数增长。”
  这涉及到人事方面,杨辉就站出来多说了两句,这年头的西南科工已经出现了码农群体,他们干的活和上一位面的码农没有太大的区别,不同之处只是在于这年头他们的上升渠道比较宽,就算说出去那也是国内最前沿最风光的技术人员。
  况且,这年头开设程序猿培养专业大学可就要比开设航空航天专业的院校多一些,再加上国内对这种人才有需求的单位也不是太多,西南科工若是有需要,是可以一两年之内把队伍扩张起来,唯一不同的也就是这些人没有任何和航空航天有关知识。
  不过搞飞行模拟训练软件的基础程序员,他们就不需要考虑这些,只需要在技术骨干的带领下,完成基础的程序代码编写就好。
  听了杨辉的解释之后,这时候才算是明白了一些情况,又把目光投向历云那边瞧瞧,光听杨辉的一家之言是不够的,技术带头人的想法也需要考虑,而历云就正是这样的存在。
  “杨总说的没有错,我们在前期或许会面临一些人才困难,但项目开始之最多两年时间我们就可以把队伍充实起来,而且那时候18号的电传飞控也已经大致编写完成,届时这边也能有一些技术人员空出手来,开展地面模拟训练系统研发工作不会有任何问题。”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刘副主席也没有什么疑问了,现在需要的就是说项目立项的问题。
  “具体的情况我已经明白了,首先是以你们现在的人手来做这个项目还需要一两年时间才能完全步入正轨,所以我觉得这个项目也没有那么着急立项开始,先给批准技术预研项目吧!你们现在需要时间来展开这方面的项目,国家和军队也暂时拿不出大量资金来,先预研技术是最好的。”
  技术预研倒是一个还算可以让人接受的结果,一方面给西南科工这边的科研队伍一个缓冲,另一方面也给国家那边一个缓冲,对大家都有好处。与此同时,做技术预研本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毕竟这可是国内再此之前从来没有涉及的项目,预研必不可少。
  不仅如此,杨辉同时也考虑到了国内电子工业的发展,八十年代国内的电子工业的确有很大的发展,借助那段时间引进了一些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不过那段时间带都是囫囵吞枣,只要能做出成品来就了事,要说消化还真就没有过。
  事实上,大家都是等到九十年代才有时间和环境来慢慢消化和发展,必须要知道的是现在已经上台的386就是曾经电子工业部的老大,84年范堡罗航展的时候还和西南科工一起去英国考察过,当时杨辉就特意指点去考察引进了英国的一款最早期型的个人PC机,现在也不知道那个项目最终怎么样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9/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