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3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4/483

  “同样技术水平、同样研制进度下,我们肯定不可能放弃自己的项目转而把钱用来支持AI22,但在商言商,我能还是能有合作的可能,比如……”
第588章
正大光明地谈
  “当然,我们也非常看好伊夫琴科的技术能力,若是伊夫琴科愿意出力配合我们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完成我们自己的小推涡扇发动机研制工作,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案。”
  既然不可能支持伊夫琴科设计局完成AI22发动机,那就换个思路来也不错,就要看伊夫琴科是不是愿意接下这个活。
  而这个提议明显有些让穆拉夫琴科措手不及,啥时候伊夫琴科设计局轮到了给人去打下手了,这简直是……
  我堂堂伊夫琴科设计局在国际上也是排的上号的超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设计局,给人打下手这种事怎么可能!
  “这怎么……”
  眼看这总设计师要把后路全部堵死了,雷布诺夫可忍不了,他必须要站出来,哪怕是冲撞了总设计师大人也无所谓了。
  “总师,我觉得这次应该在设计局内部商量了之后再给答复,现在还是不要太快就下了结论,毕竟我们本来也没有资金做项目,若是可以有项目做,至少也算是可以……”
  雷布诺夫的理由非常多,而且还是一套接一套的,糊弄的穆拉夫琴科一时间还真就没法下定决心。
  在看了雷布诺夫两眼之后,虽然心里有些不爽,但考虑到事实也正如雷布诺夫说的这样有道理,也还是忍了下来。
  咬牙下了一个决定,对着杨辉说道:“好,这事容我们设计局内部骨干商量之后才能继续,你们先稍微等一等吧!在这期间你可以去拜访一下洛塔列夫总师,最迟三天就能给你们最后的答复。”
  下了狠心以后穆拉夫琴科其实已经动摇了,正如雷布诺夫说的那样,选择给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打工,其实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杨辉也知道这是到了该自己耐心等待的时候,套已经下了下去,就看穆拉夫琴科愿不愿意跳下去,万一这家伙脑袋突然短路了,杨辉还真不知道该蹲在哪里去哭。
  不过,借此机会去扎波罗热市晃悠一圈也是很不错的选择,毕竟这座城市不仅仅有伊夫琴科设计局,同样还有着其他的航空航天类公司。
  当然,洛塔列夫是必须要去拜访一番的,这是礼节性的问题,你要想打人家一辈子的心血主意,还是该要去打个招呼。
  “这也是该有的程序,我现在唯一可以明确告诉你们的是: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愿意和伊夫琴科签订合同,雇佣伊夫琴科设计局的设计人员,并且所有工资全部都按照美元结算。”
  在这个苏联还没有完全解体的时候,要明目张胆的挖人也不太现实,选择迂回的方式是最好不过的,只要把人弄到手就够了。
  为此,杨辉也是下了血本,不仅工资按照美元结算,而且更是高出了国内平均水平一大截。
  “此次,被选择的人每人5000美元的安家费,后续每个月至少800美元的月工资,主任设计师等高级人才可单独商定条件。”
  说起来,每个月800美元的工资兑换成卢布之后,其实是比不上这些人在苏联拿的工资数目,但这时候的苏联人都知道美元才是硬通货,800美元一个月已经是非常不错的待遇了。
  在杨辉开出的美元诱惑之下,别说雷布诺夫,就连穆拉夫琴科都有些心动了。
  这可是美元啊,单是每个人5000的安家费,若是能有100人被选上,那就是50万美元了啊!
  有了这50万美元,伊夫琴科设计局现在的囧镜马上就可以有改善。
  虽然这笔资金用于科研工作上面连响声都没有,但换成用在设计局的日常消耗上,就至少可以让伊夫琴科设计局维持基本运转,以后每个月也不用再给这些人开工资,可算是缓解一大难题。
  “好,你说的我们会仔细考虑,很快就会有决定出来,一定不会让你们久等。”
  ……
  走出了穆拉夫琴科的办公室之后,杨辉算是松了一口气,而王成则是在一边感叹杨辉的大手笔。
  每人5000美元的安家费,加上每月不低于800美元的工资,这待遇简直是绝了。
  “杨总,你给这些苏联人开出如此高的工资,以后公司那边又该怎么说,毕竟国内技术人员的工资也才每个月不到400元人民币,差距太大,怕是……”
  这倒是一个问题,不过在杨辉看来完全没有担心的必要,甚至就是于总师也都觉得无所谓。
  老人家是没有觉得有任何的不妥,开口解释着:“我们是聘请国际上的技术人员,800美元的工资已经算是低于国际同行的平均水平了,能这样的代价请到伊夫琴科设计局的专家,就已经很不错了。”
  于总师可是知道前些年的那些诺斯罗普技术人员在西南科工的时候,西南科工给的工资水平,绝对是远超了杨辉给伊夫琴科这些技术人员工资。
  相比之下,杨辉给出的解释则更加简单:“800美元,那得要是技术骨干才有的待遇,不是技术骨干我们看都不用看,这美元的诱惑可大着了。”
  美元之于苏联、苏联人的诱惑,比美元之共和国更大,这是必须要承认的。
  就这样,一行人住近了伊夫琴科设计局安排的住所,在用餐过后,倒是各自回自己的房间休息。
  与之相对的,在杨辉一行人离开之后的伊夫琴科设计局高层却动了起来,杨辉提出的方案实在是太重要了。
  从各个科室的主任设计师,再到大大小小的副总设计师皆是无一缺席,细数起来二三十号人是肯定有了。
  “好了,这次把大家叫来,是想说我们或许是能有项目做了,不过这个项目有些特殊,所以我需要征求大家的意见。雷布诺夫,还是由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的情况吧!”
  要由雷布诺夫来介绍,这就对了嘛!作为一个项目的介绍人,在介绍项目的时候难免会有自己的主观情绪在里面,而这些主观情绪往往会非常大的影响到听众的判断。
  比如就是这次这样:“这次我们迎来几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巴西航空发动机公司,这家公司是华夏的西南科工旗下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和巴西政府合资公司,负责巴航工业145客机动力系统的提供。”
  说到这里,大部分人都猜到了后面的情况,一个个是两眼冒金光,这可是一个大项目啊,要是做好了必定能实现一次大的突破啊!
  就在这所有人都畅销美好未来的时候,雷布诺夫很直接的选择了将美好的幻想打破。
  “本来我们研制中的AI22是这款飞机很不错的选择,但大家也知道我们现在的情况,所以在巴航发的技术人员看了22的进度之后,选择了放弃我们的发动机。”
  一脸光棍的雷布诺夫表示,俺就是喜欢这种感觉,说一半留一半,上一句和下一句形成强烈的反差,大起大落之下才能使人印象深刻。
第589章
  过山车是什么感觉,这些苏联的战后第一代在童年中是没有体会到过的,不过这不碍事,这次雷布诺夫给众人带来了一次完美的过山车之旅。
  “不过,巴航发的考察队在下午给出了一个方案:由巴航发出资,雇佣我们伊夫琴科设计局的技术人员,到巴航发去配合完成他们的发动机研制。”
  话又说到了这里,这些前来参加会议的伊夫琴科设计局骨干人员无不是义愤填膺,堂堂伊夫琴科还不至于落魄成这样吧,这简直是。
  “天真……这绝对是不可能,就算……”
  “啪!”
  又是一人拍案而起,表情、动作都做的是相当的到位,稍不注意还真就要被吓唬住了。
  紧接着还有:“这简直是痴人说梦,我们放着自己的AI22不进行研发,跑去帮他们研发发动机,然后抢占我们的市场吗?”
  ……
  一句句都是“有理有据”,然而这都是一时之冲动下才有的反应,真正当雷布诺夫把情况介绍下去之后。
  “大家先别激动,都先听我解释清楚之后再说。首先是设计局现在已经陷入了断顿中,我们没有项目开发资金,甚至还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维持局里的基本运转。”
  痛心疾首的雷布诺夫说到伤心之处恨不得自己用刀子在心头戳上几刀才够,那表情之到位,让穆拉夫琴科也是暗自赞赏不以。
  而这些问题摆出来之后,让刚才还愤怒不以的众人顿时相顾无言,现在……
  还好,作为设计局行政负责人、总工程师是一位很有想法的人。
  “所以,基于以上这些情况,我觉得巴航发提出的这一条件是完全可以答应的,我们现在的AI22陷于停滞,说实话,我也看不到什么时候能够重新启动。”
  沉痛而悲重的声音在整个会议室想起,得益于苏联人房间墙壁够厚、够大,甚至还微微有一阵回音在会议室回荡着。
  正好,所有人都成功被穆拉夫琴科的话吸引住了,这毕竟是总师的意见,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有足够的重视。
  “而我们现在却不能就这样等待下去,技术队伍不能就这样闲置下去,考虑到三天不练手生,所以我觉得派出技术骨干到巴航发参与他们的发动机研制,是我们保证队伍科研能力的最佳方案。”
  说着,又继续将杨辉离开时留下的承诺条件再次重申,那绿油油的美元可算是把人的眼睛都晃花了。
  这可是美元啊,而且是有正规理由,在设计局总师首肯并支持下出去挣外快,要是现在还不知道该怎么做,这就是真正的傻子了。
  在苏联、在体制内干活,要是没有点眼色那能混到设计局的技术骨干?在坐的哪一个不是人精级别的大神。
  就在刚才拍桌子的手还没缓过来的时候,手的主人马上就换了口径,丝毫没有觉得有任何的不适,直接说道。
  “总师此言有理啊!我们虽然很不想这样做,但这应该是我们现目前来说最好的选择,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想必上面的国家工业部都会体谅吧!”
  看这些人转变口径可以这么快,雷布诺夫可不能慢了一步,早就准备好的说辞或者说是借口,一起脱口而出。
  “对对,我们现在的情况只能这样,这次协助巴航发完成他们发动机的设计,其实也可以算是利用这个机会验证一些我们之前没有验证的技术,为我们重启AI22积累充足的技术经验。”
  不得不说,这家伙还真会打主意,连这种想法都能想出来,不过要真说起来,这种事在国际航空发动机的研制中还真就有过。
  比如最著名的V2500发动机,就是普惠、罗罗、MTU、日本航发、菲亚特五家公司眼红cfm56发动机整出来的发动机。
  V2500所有的研制资金几乎都是由日本航发、MTU两公司承担了大头,罗罗、普惠几乎没花一分钱,他们只是在这项目中拿出了好一些的高大上技术。
  众多高大上技术堆砌起来的V2500发动机看起来是一款神器一般的东西,不过实际上却是普惠、罗罗两公司利用这次机会,验证了大量的新技术。
  等到在V2500上面把这些新技术验证并成熟之后,两公司自然就把这些技术就用到了自己独家开发的发动机上面,那可真就是……
  这些情况是V2500发动机研制完成,后期暴露大量问题,又耗费海量的资金解决问题之后,才被冤大头MTU、日本航发公司搞明白的,但碍于大家都是合作伙伴,只能忍气吞声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4/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