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3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5/483

  这种事是西方的老牌航发三流氓才能做的,伊夫琴科设计局要想做这事,恐怕还没开始就被杨辉发现了,这可谓是屁股一撅起来就知道要想拉什么屎的典型。
  不过,这个时候的伊夫琴科设计局众人却都被雷布诺夫所描述的美好未来所迷惑。
  “不错,我看这是可行,那大家就一起投票表决吧。同意这次项目的举……”
  一数这些举起的手,明显是以巨大的优势大比分通过决议,如此就可以继续商量下一步情况了。
  ……
  又是新的一天,伊夫琴科设计局的技术骨干们的脸上重新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大家再次聚在一起,准备给伊夫琴科的未来做规划。
  不过,杨辉这时候倒是没有急着去伊夫琴科商定后续事项,甚至就连去拜访洛塔列夫老总师,杨辉也都没有用时太久。
  在留下了于总师这位同样上了年龄的老一代继续一起胡侃之后,杨辉是直接奔向了同在扎波罗热市的另外一家航空发动机从业单位。
  马达西奇,作为一家进行航空发动机制造的单位,它并不具备自己的整机研发能力,要说起来倒是像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旗下的黎明厂和二所之间的关系。
  有这样的关系,两单位同样都位于扎波罗热市也就说的过去了,要方便大家的交流嘛。
  杨辉一行人在伊夫琴科之旅几乎已经算是在设计局内部半公开,马达西奇公司听说这一队人也就不算什么问题了。
  但相对于伊夫琴科设计局穷的快揭不开锅,马达西奇这个时候就算是活的够滋润了,首先是D18T的制造正不断进行中,订单源源不断。
  还有其他的诸如AI25、D36,甚至是一系列的苏联巡导弹发动机也是这里生产,更何况这里还几乎是垄断了苏联的涡轴发动机制造业务。
  人家即使是在苏联快要解体的一段时间,依旧活的相当滋润,这次邀请杨辉访问,可就有些意思了。
第590章
大推力难,小推力也不简单
  负责生产制造的工厂和型号设计局就有这很大的不同,从外在来看,首先是设计局的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因为他们不需要大量的车间、工厂、仓库等地方,相对的马达西奇需要生产的发动机好像就是太多了,整个工厂几乎可以算是占据了扎波罗热市的一小半。
  杨辉走进这家超级大工厂的时候,恰逢新的一批D-18T发动机风扇叶片半成品进厂,列车通过专用的铁轨将东西运进入工厂,然后才是工人操作吊装设备将沉重的风扇叶片连着箱子一起吊运下来。
  看着这一幕,旁边有响起了:“杨先生你刚从洛塔列夫总师的家里过来,应该是知道D-18T发动机的吧!而你现在看到就是这款发动中最为重要的风扇叶片,想当年的第一批风扇叶片,也是这样由洛塔列夫总师亲自迎进工厂的,现在这款发动机生产数量马上就要突破到三位数了,所以这应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日子倒的确是很特殊,不过在杨辉看来,却并非是真正的在为D-18产量即将再次突破而高兴,而是因为这次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才要好好高兴一番。
  这次到扎波罗热市还真就没有来错,不仅和伊夫琴科设计勾搭上了,有很大可能拐卖到一批苏联技术骨干,最重要的还在于这次的杨辉又和马达西奇的高层建立了联系,以后只要西南科工能够拿出足够的钱,以后在航空发动机制造的中遇到工艺问题、材料时,都可以有一个便捷的解决路径。
  而要仔细纠结其中的原因,那就要说到杨辉旁边的这位马达西奇副厂长。首先要申明的是:这位可不是什么好人,人家是在打听清楚了杨辉这一行人的来历之后,就把杨辉的深层次来意猜的八九不离十了。
  这才有了在杨辉拜访洛塔列夫总师的时候,被这位急匆匆地邀请到马达西奇公司进行参观,而参观的东西也确实不少、并且全都是些好东西,看的杨辉一直流口水,幸好这位联系杨辉的副厂长也不是什么好鸟。
  之前确认了杨辉对马达西奇的那些东西有兴趣之后,就试探的同杨辉联系了一番,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位典型的苏联蛀虫,找到杨辉就是要同想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地下交易,考虑到这位的地位也并不低、加上其工作性质的特殊,做这些交易实在是太简单了。
  这时候的两人出现在这里,主要也是带杨辉去验货时顺带的所见所闻而已。当然,这次杨辉打主意的对象肯定不是这款D-18T发动机,这种东西才定型不久、同样属于苏联的镇国之宝级别,就是杨辉现在提出要,旁边这位也没有那个胆子做。
  正好,对于这种短时间之内还没有需求的东西,杨辉一贯的风格就是:“发动机的确是一款好发动机,不过我们现在对这东西没有需求,所以这次还是去看看我们刚才谈的东西吧!”
  这次,杨辉要去看的东西并不是什么动辄几吨、几十吨推力的大型涡扇发动机,这些大家伙推力巨大体积也不小,光是听起来就感觉带劲儿,但这眼光也不能全都停留在大推力涡扇发动机上面,发动机推力要做大确实很困难,但要做小、做出高性能同样不简单。
  小于1吨的发动机虽然不能用在飞机上面,但它依旧有自己大显身手的地方,就比如巡航导弹上面用的小推力喷气式发动机,这东西研制起来同样也是费时费力。
  巡航导弹虽然是一次性的,但在导弹的重量、发动机的推力、油耗上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这三项指标的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会对导弹的射程、速度有很大的提升,最形象的就是共和国在之前88海战中使用的鹰击81导弹,这款导弹使用的是火箭发动机助推、火箭发动机巡航,导致只有最多80公里的射程。
  之后的鹰击82导弹改用了涡喷发动机提供推巡航段推力进行飞行,导弹的射程瞬间就有了大幅度的改善,成功使得射程突破到三位数,达到120KM的射程,并在90年定型交付军队。
  当然了,即使是用上了喷气式发动机之后,鹰击82的射程和同等级的飞鱼相比的时候,飞鱼180km的射程还是要长了一大截,其最大的原因就因为802导弹的涡喷发动机性能不给力,若是能有一款性能给力的发动机,802将会全面的完爆飞鱼导弹。
  这种情况一直到了新世纪,共和国又推出了鹰击82导弹的大幅度升级版鹰击83导弹,这才在综合性能上真正的达到了世界最前沿的水平。
  这就表明,一款导弹的射程受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很大,以现在共和国的导弹用喷气式发动机发展情况来看,短时间内还是很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要想在导弹的性能上达到世界水平,先进的发动机不能少。
  而现在就正好,马达西奇就生产着苏联几乎所有的导弹用喷气式发动机,这个时候借机会搞到几款优秀的导弹发动机,那就是再好不过。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马达西奇这边不敢出卖太扎眼的大推力发动机技术,但体积小、平时也不怎么引人注意的导弹用喷气式发动机就大有可为,考虑到这些情况之后,杨辉才敢把主意打到了这些发动机上面。
  也是因为杨辉不太贪心,要的东西看起来不太敏感,这位马达西奇的蛀虫还真的就大着胆子给出了报价。
  最开始1000万美元的报价在杨辉多方讨价还价之后,虽然最后1000万美元没有下降,但却由一款发动机也变成了两款发动机,不仅有用于反舰导弹上面的涡喷发动机,同时还搞到了一款用于远程超低空对地巡航导弹的涡扇发动机。
  在苏联时期的远程对地攻击巡航导弹中,真正投入生产的型号只有KH-55巡航导弹,它有着“战斧斯基”的外号,由此可见这款导弹是什么级别的东西,而用于支持这款导弹实现超远程巡航飞行的发动机,肯定不会弱了。
  在上以位面的共和国研发这一级别的巡航导弹时,耗费的精力可一点儿也不少,其中就有因为发动机不够给力的原因,现在的杨辉能够把这东西搞到手,大概明年开始的长剑10在研制中就可以不用为发动机而发愁了吧!
  基于这种情况下,杨辉这才跟着一起前往对应的发动机生产车间而去,下订单之前不也还应该先看看货吗?以验证一下是不是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第591章
合作愉快
  小推力的发动机体积肯定就比较小,导致总装线也不用大量占地方,在一间总装车间中,就同时有两种导弹用小推力喷气式发动机的总装线。
  仔细参观了两条发动机的生产线之后,又看了发动机的试车工作,一切情况都表明,马达西奇已经完全摸清楚了这两型发动机的情况,生产工作正有序地推进着。
  “怎么样?这就是我们正在生产中的两款发动机,性能绝对是世界第一梯队,和美国的发动机相比也不会逊色。”
  能说不好吗?就这东西也是整个共和国现在都没有的好东西,西南科工自然也没有覆盖到这一推力级别,算起来这已经是一吨以下的发动机了。
  倒不是说西南科工没有实力做这东西,其实只要愿意,并且有那个钱持续投入进去,研发出这样的两款发动机也不是不行。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想要研制同一水平的发动机,时间上没有五年是肯定不行的,耗费的人力物力恐怕就更少不了。与之相比之下,现在花1000万美元就能搞定的事,当然就不会多花钱、并且还多占用科研力量。
  “东西是不错,花1000万美元就能得到这两款发动机也还划算,但你知道光有技术资料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在国产化的时候肯定会遇到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到时候?”
  杨辉提出的问题不是没有道理,这种问题在航空发动机这种超级精密工业设备中太常见了,特别是在生产工艺上,更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个小小的改变,最后都有可能导致巨大的性能差距。
  现在提前把问题说出来,也有利于后期的解决,到时候免得大家扯皮伤了感情,毕竟双方谁也不愿意这次是做一锤子买卖。
  幸好,这位副厂长格里科夫对这种事知道的比较清楚,直接就给了杨辉一个非常满意的回答。
  拍拍胖胖的啤酒肚,格里科夫笑着为杨辉解决着问题:“关于这一点你就放心好了,我肯定保证你们能够完成发动机的整机生产,并且性能不会比我们这边生产的差。”
  这个时候的格里科夫倒是相当聪明,他是清楚小推力喷气式发动机的制造的,这种东西对材料要求并不是太高,更多的是对加工、装配精度要有更严苛的要求,这种问题正好都可以由马达西奇这边解决。
  然而,话音一转,这位又是三句离不了钱:“到时候,我甚至还可以直接从这边生产线上抽调工艺人员,前去你们那边根据你们的具体情况制定工艺程序,不过你知道这肯定也是要花钱的!”
  在苏联这地界儿上还有如此贴心的服务?杨辉也算是大开眼界,这位可真的能算是良心卖家了,以后是可以多多合作的。
  至于说,又要说钱的问题,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你要买通这边的技术人员,又怎么可能不花钱,只要不是太黑杨辉都能接受,而这个不是太黑肯定也是有一定的要求。
  “这话说的有道理,不过我先在这里说好,我们最多额外付出100万美元的其他费用,再多就绝对没有可能了,你要知道我这次是寻求可以长期合作的朋友。”
  ……
  随着两人,勾勾搭搭的往外走,这次来马达西奇也算是有所收获,可真的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在往后,就是商量怎么把资料运出去,这就是另外的一些问题了,反正有一位副厂长当内应,杨辉相信这些资料可以一份都不少的运出乌克兰。
  至于到了国际海域之后怎么办,那就是另外的一番问题了,先挂上运往巴航发的AI22发动机公开数据的名头,到时候谁也不会想到这东西会在半路上转道运往共和国。
  至于说巴航发那边,恐怕从头到尾都不知道会有这么一回事,真可谓是简单快捷。
  ……
  要说这次苏联之行,第一站是到伊夫琴科设计局,中间也还是比较麻烦的,毕竟伊夫琴科设计局并没有像格里科夫这样的内应。这次就算能合作,那也是出于对整个伊夫琴科设计局有好处才行,要不然这事儿还不知会发展成什么样。
  好在现在情况发展的不错,都在控制范围之内,在杨辉同马达西奇接触的差不多的时候,伊夫琴科设计局也终于有了确定的答案,让雷布诺夫来转告消息,说是可以继续进一步的商量了。
  如此,也就只能把谢连发留在马达西奇这边继续负责后续事项,自己则是前往了伊夫琴科设计局,毕竟设计局这种地方都是些技术人员,要好好伺候着。
  只有争取到了好的应像之后,在苏联解体的时候,才有可能第一时间把这家设计局连根拔起,到时候若是再能安家到共和国就够了,这样的一家设计局只要融入了旗下的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
  杨辉就可以非常自豪的说,在技术上西南科工可以没有大障碍的研制20吨以下的所有推力级别发动机。
  但在这之前,还需要面对现实,先要把第一步稳稳的走出去才行。
  “既然同意了我的提议,想必穆拉夫琴科总师你也该说通了设计局的技术人员吧?我们这次需要大概100到150人的技术。”
  这样的人数也是杨辉早就计算好了的,毕竟人数再多就容易引起苏联当局的警惕了,要知道整个伊夫琴科设计局的技术骨干加起来恐怕也不会超过四百人,这些才是整个设计局的精英、灵魂。
  而有了这100多号的技术骨干,到时候加入到新的大函道小推涡扇的研制中,又有608所那边刚完成了涡扇11的国产化工作。
  两队技术人员加在一起,即有了伊夫琴科这边技术人员的经验:孰知从头开始研制一台全新的发动机的所有流程,同时331厂也有丰富的本土经验,加上刚从涡扇11国产化上面学到部分美国技术。
  杨辉相信,新的大函道比小推力民用涡扇可以做到很不错,研制进度也能够比较快速的推进。在92年拿出供巴航工业的145客机试飞用的发动机,肯定是没有太大的问题。
  而杨辉说的最多150人,在穆拉夫琴科看来却有些太少了,毕竟有之前雷布诺夫出的那个馊主意之后,整个伊夫琴科设计局就完全变了,一个个都在想怎么借这次机会可以做兼职的同时还能顺变把一些新技术完成。
  而要验证新技术,没有足够的技术人员怎么行,按照穆拉夫琴科的预计,至少要派出设计局一半的技术骨干才够,不然技术攻关就有些困难。
  “杨副总师,150人就行了?我看怎么也得要200人才够吧,人多力量才大。到时候的研制工作才能更快、更顺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5/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