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3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7/483

  杨辉作为公司总经理,也没有必要骗331厂那边,军用飞机还真就没有用的上这种级别发动机的时候,除非……
  “不过,我现在可以给你们的保证是,M4发动机不可能全部由巴航发百分之一百的生产所有部件,最关键的核心机只能我们自己掌握,所以核心机的生产线可以在331厂。”
  核心机嘛,这东西肯定是不能给巴西生产,放在自己手中才是最靠谱的。
  还好,331厂那边的也不是不知道分寸,思考了之后也还是答应了要求。
  “那好,331厂答应这次的人事调整,从此不再拥有自己的型号研制队伍,以后就只做发动机的生产工作。不过以后的M4发动机若是能有国内生产任务,或者军用型号生产,我们希望可以在331厂。”
第594章
还有这种好处
  “啥?温总你这就要分走一批人,这样好像不太好吧,毕竟你那边是做CG2000项目的,而这些伊夫琴科设计局的技术人员是说好要做MS4发动机项目的,他们会同意吗?”
  惊闻温总师要从这些人截胡一部分,杨辉一开始也还没反应过来,这伊夫琴科设计局的技术人员是来进行MS4的研制,你要让他去做其他的项目,恐怕……
  第一时间的反应非常正常,知道这事按照常理来说是不靠谱的,却又没想到老毛子从来都是性情中人。
  这种事是几十年前的建国初期就证明了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们都是单纯的,技术人员也是真正的技术人员,他们没有资本主义的那种功利与浮华……
  扯远了,说实际点儿其实就是社会主义的技术人员没必要考虑太多,反正自己只管实现自己的想法就好,至于这样会带来什么问题,反正有国家背锅,关我吊事。
  “这你就放心好了,我都给那两位莫斯科航空学院的同学商量好了,他们会带上这次队伍里面大概60人参与到CG2000发动机的后期排故、定型工作中。”
  许是怕没给解释清楚,温总师随后又补上两句话来。
  “MS4就算现在开始型号总体设计,也还有一段时间才能进入到发动机整机测试阶段,这一段时间内的60多号熟悉发动机后期排故、测试的技术人员其实起不了太大的作用的,所以我才说动了他们。”
  原来把这茬儿给忘记了,经温总是这么一说,才发现还真就是这么一回事,那说起来倒是挺好的。
  这次就先让这些家伙参与到CG2000的后期工作中吧,毕竟钱都给了,以后每个月还要发工资,这人力不用就绝对是可惜了。
  既然人家温总师都说到了这点子上了,杨辉肯定不能说不同意啊,正好现在的CG2000项目优先程度也是一点都不低。
  而说到了CG2000发动机,杨辉还真就是好些时间都没有听说过这款发动机的进度情况,现在正好机会再问问。
  豪气的挥挥手:“就把这些人先拉去CG2000那边工作吧,倒是很久都没有这款发动机的最新进展,现在称您正好在这里,要不就说说这发动机的情况吧!”
  要打听中推核心机的情况,这就得要好好算一下这款发动的研发工作直到现在用了多长的时间,最开始是85年和德国方面接触到,然后才有了和MTU的合作。
  从86年初的正式立项到现在,时间已经足足过去了四年,至于说要追究这款发动机的技术起源,那就得要从中推核心预研开始,那好像十年时间都有了,这不可谓不是一项时间跨度长的超级大工程啊!
  但话又说回来,一款航空发动机的研制用这么长的时间也正常,西方的航空发动机研制周期也不会短到哪里去,况且西南科工这还是第一次玩儿民发,用到的新技术也是绝对的不少,耐心等待是必须的。
  这一点杨辉心里是知道的,但总还是忍不住想要问一下这项目组的进度到底如何,万一这中间有奇迹发生了勒,这种事谁也说不清楚。
  温总是肯定是对进度知道最清楚的,整个项目的进度都是刻在脑子里的,随口就能给杨辉说上两句。
  “要这进度嘛!从去年完成台架测试算,现在的原型机已经生产了近二十台,之前一直苦于测试、排故的工程人员不够,所以进度慢了一些。不过现在有了伊夫琴科这60人的加入,我们的进度还能再提升。”
  这话也算是一个好消息,一切能够加快项目进度的消息都是好消息,这几乎快成西南科工万年不变的口号了。
  所以杨辉是最听不得可以提升进度的话,刚一反应过来就是一句:“那么,现在情况如何?大概能在什么时间定型,你也知道现在的MPC75项目已经和总公司这边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到时候这边可不能掉链子。”
  就在杨辉这次短暂回国期间,西飞那边资产清点已经完成的七七八八了,组建新的民航飞机制造公司已经是临门一脚的事情,西南科工发展成跨领域巨头的骨架已经初步成型。
  正好说到这里的时候,温总是也是满脸的笑容,关于西南科工进入民航飞机行业中,这对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大事,温总师从知道这事开始,就一直是高兴着。
  “这是当然,我们现在整支队伍都在624那边进行高空台测试,虽然最近出了些问题,但我昨天同我那两位同学讨论了一下之后就明白了,这问题也不大,我回624那边后,马上就可以继续发动机的改进测试,不出问题的话,最迟93年初就可以定型。”
  最迟在93年定型,这时间进度已经非常不错了,这还是最低限度评估这些伊夫琴科设计局技术人员作用的情况下,若是这些人正常发挥作用,说不定就能在92年就给搞定也未可知。
  但现在的杨辉突然有开始担心起型号合格证的问题,毕竟这是民航的发动机,以前西南科工积累的军用发动机定型测试、取证经验在这里也都不怎么靠谱了。
  还别说西南科工在这方面的经验不足,其实整个国在这方面都不靠谱,看看共和国民航发动机就明白,这压根就没有自己研制定型过这种东西。
  既然整个国家都没经验,现在要说取证,杨辉表示这真的不知道会遇到些什么奇葩的问题,反正你不能指望民航局那边能够靠谱。
  “那么温总师啊,我就想问问这次CG2000的型号合格证怎么办?国内的民航局那边好像也没这方面的经验吧,到时候……”
  没经验,这是民航局的问题,却要杨辉在这个时候来操心,也算是独此一份了。
  这种国家监管机构不作为的情况,有的时候是好事,有的时候也是坏事。你就比如波音公司当年发展747的时候,美国民航局也没有给747这一级别客机取证的经验。
  然后,就直接是稀里糊涂的把证发了,刚定型投产的747出了多少问题,那可是有目共睹的,要是发生在共和国2000年之后,恐怕直接就被喷死了。
  所以说,政府的主管部门没经验是好事,但同样也是坏事,最主要就得看人的主观能动性如何。
  不过这时候也算是还好,就在杨辉还在为这事担心的时候,温总是给出了专业的答案。
  “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已经有了周密的计划,国内的民航局那边我们差不多已经搞定了,只要能够拿到欧洲或者美国那边任意一家的试航合格证,国内这边不用测试,直接就可以给我们发证!”
  还能有这样的办法,杨辉也不知道该说民航路机智,还是该说他们不作为,亦或者是庆幸他们没有乱来。
  反正就现在看来,民航局那边也算是比较省心,至少还没敢在西南科工这里装逼,若是他们愿意就一直这样的态度,杨辉表示还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说欧洲的发动机试航证,这就要看德国那边够不够给力了,虽然这款发动机一开始就严格按照欧洲民航发动机的标准来定的数据,但这种取证儿的事,有的时候还真就不是你东西行了就可以拿到。
  就这样的一台发动机,你没有关系是休想拿到试航证,现在西南科工该庆幸的是,MTU还算是在欧洲有些影响力,要拿到欧洲的试航证应该不会太困难。
  至于说什么美国的试航证,杨辉表示咱还是先看看放在一边,等时机成熟了再说。
第595章
还得要回去
  倒是把温总师这边的问题解决了,而随着温总师离开的同时,约三分一的伊夫琴科设计局技术人员也一起前往624所。
  剩下杨辉在总公司这边处理着剩下的一百多位毛熊去留,608所那边从来没有大量的接待过外籍专家,至于说马上开展的MS4发动机项目,杨辉只能是仍给了白老所长主持展开。
  白老所长作为行政人员,虽然没有再继续担任二所的所长,但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总经理还是他坐着在,预计还得要由这位老司机继续坐镇几年,才能把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稳定下来。
  现在,杨辉之所以把整合331厂科研队伍到608所的任务交给白老所长做,还是因为杨辉现在要急着到帝都报道。
  这次杨辉从乌克兰离开,可并没有把于总师他们一起带回来,谢连发在搞马达西奇的那边两款导弹发动机,于总师等人则是离开了乌克兰,前往苏联的大脑中枢莫斯科。
  之所以要往这里去,不是说杨辉要想搞什么灯下黑的把戏,而是于总师本来就被安排了前往莫斯科的任务,这次于总师可不再是杨辉的技术顾问,而是升级成了刘副主席的技术顾问。
  苏联这次已经在彻底稳不住了,在同共和国前前后后解除了好一段时间之后,已经答应了将苏27出售,甚至前期谈的已经差不多,现在如同上一位面一样,都已经到了签合同的阶段。
  说实话,这样的进度连杨辉都没有想到,本以为这一位面的27入华会晚一些,但现在看来历史的大势是自动的调节回去了,这可真是……
  而这次杨辉被叫上前往帝都,这事儿其实也和27的入华有关,其中的原因就在于这次苏联方面为了促成这次的交易,早点和共和国搞到一起,拿到共和国采购这批27的美元、轻工业产品。
  苏联方面对共和国这一位面提出的引进31F发动机有了一些妥协,不过他们是知道共和国的十号工程,甚至之前还专门为十号改进了31FN发动机,现在都已经到了132的保密库房中。
  这种情况下,苏联当局自然是知道共和国要31F的生产线的原因,不过,苏联当局也还不是蠢到家,奉天那边的606所和黎明厂都不是吃素的,也都是坚决反对国产化31F发动机。
  同样,刘司令也是属于那种懂技术的人,他明白搞太行的重要性,本人也是非常想支持太行的,但到了他现在的高度之时,肯定不能只考虑一方面。
  比如上一位面最后拍板十号换31F的方案,就是刘司令强制要求的,所以它是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的。
  也在最后的多方考虑之后,刘司令这次指示谈判人员在引进27的时候,也同时要求了要拿到31F的大修线。
  而说到31F的大修线,刘司令自然就想到了共和国国内谁来承接这条线,黎明那边肯定是不可能的,这不符合刘司令或者说军队所追求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至于谁来接手也就不用再多说。
  于是,这才有了刘司令即将飞赴苏联的时候,又把杨辉从西南科工拎了出来,据说是要带上一起去,把这次31F的大修线问题也一次谈好。
  坐着飞机再次飞抵帝都之后,连机场都没有出,直接就转道坐上了前往苏联的伊尔62,当飞机完成起飞改平之后,杨辉这才有机会了解到具体的一些情况。
  还在过道中,就看到了自己的老同学王长青,两人眼神的交流之后,都是心领神会。
  快步走过过道,来到了头等舱之中,而这次正好有话要说,关于31F的问题,杨辉现在都还不太清楚高层的意思。
  当然,杨辉或者说是西南科工被卷进了这次事件中,肯定也要发表一些看法和意见,或者说是从上一位面重生而来的人士的一些看法,或许会对这一位面有所裨益。
  坐下之后,杨辉才发现刘司令依旧是那么硬朗,这也算是这位老爷子能够在这一把年龄的时候当上军副主席的原因。
  好在杨辉不是医生,也不是来研究保健,他是来谈谈关于这次31F发动机的问题。
  “怎么,没想到我这次会临时把你叫上吧,不过你也是聪明人,应该明白我这次之所以把你叫来的原因,所以就说说你的看法或者说准备吧!”
  果然是还没等到杨辉开口,刘副主席就先开始问起来,看法吧……
  这时候不用说,肯定是:“西南科工有能力、有决心完成31F发动机的大修线建立,这次前往苏联洽谈这大修线的引进,我认为是非常合适的。”
  引进大修线是肯定有需要的,上一位面就是这样过来的,现在肯定不能少了。
  听了这回答,刘司令倒是点点头算是心里有底,倒是一旁的一位看起来是空军大员有些不太明白杨辉的意思,毕竟在空军看来,就以西南科工的技术能力看,要引进并国产化这款发动机,应该不成问题吧?
  难道是西南科工真的对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没有想法,这可不像西南科工的作风啊!
  “那么,西南科工在引进大修线之后,是不是有能力完成国产化的仿制任务,现在的十号已经将这款发动机定为动力系统,完成这款发动机的国产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7/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