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3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8/483

  当然,那些玩儿票性质的国家肯定就没有配套建设这些东西,什么泰国、巴西、西班牙、意呆利什么的都没有,甚至拥有双航母编队的三哥好像对这方面也并不太关心。但是,真正有心于做航母大国的国家,从来都是需要建设完整的配套系统,上一位面的共和国同样也建设了一整套配套系统。
  作为舰载机试验的配套,陆上的弹射、拦阻试验中心肯定也得要有才行,现在西南科工要研发舰载机,国内可以没有航母、可以没有康涅菲尔光学助降系统,甚至弹射器都可以先缓一缓,但是拦阻系统你总还是得要有才行,没有这东西就没法测试出设计的舰载机能不能承受的了着舰时拦阻索对飞机结构的要求。
  或许有的人要说,可以直接上巴西的那条航母做测试不行吗?
  这种事还是想想就算了吧,没有提前在地面做完整的测试,直接就要上航母进行拦阻着舰测试,就算是让美帝来做,他也没这个胆儿!强入苏联,即便是所有设备都是定型的,飞行员也必须要在地面模拟起降400次之后,才有资格上舰。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我们要研发舰载机需要配套的拦阻系统,我会先去看看海军有什么想法没,若是海军也拿不出什么可行的方案,那我们保不得就要铤而走险一回,不管如何,我们都一定要建设一套陆上拦阻系统。”
  一般情况下来说,海军那边肯定也不会有什么好办法,拦阻系统可不是说光有甲板上看到的那几根钢索而已,真正的一套拦阻系统是好几百吨的大家伙,巨大的气缸都是隐藏在甲板下方的舱室中的。
  就共和国海军这些年的穷酸样儿,连研发驱逐舰的钱都是投的多多嗖嗖,你指望他能够未雨绸缪的在八十年代就把航母的拦阻设备做出来?
  当然,上一位面的共和国也确实自主开发了航母拦阻系统并运用到在16号上面,但那都是什么时候了,没看到上一位面的共和国在重建16号的时候,最开始不也是打算像俄罗斯采购拦阻系统吗?
  这就表明,共和国现在肯定没法提供给西南科工配套的拦阻系统,要想快速拥有这些配套的试验设施,杨辉只能在苏联解体的那一段混乱时期,想办法从解体之后的俄罗斯那里把东西搞到手,这样才是最快捷、简便、可靠的方法。
第619章
得失之间
  联合客机公司,同样也是位于古城长安,而在长安这个共和国航空工业重镇,最耀眼的又要数颜良区。这里汇集了603飞机设计所、172工厂、630国家试飞基地(前面把603所写成了630所,已经改了,这里说一下)现在还要再加上联合客机公司,整个颜良区压根儿就是一处航空工业开发区。
  这次为了参加MPC-75的首飞工作,杨辉也是特意的提前好几天来到这边,算起来应该还是第一次到新公司这里来,有很多的地方都可以多看看并需要再熟悉一番。
  这次从西南科工总公司过来的相关人员还是挺不少的,一些比较专业的人士也同杨辉一起从联航包下了一架客机直飞这次的联合客机公司。飞机还是不出所料的降落到了原172厂的机场,这里是自己人的地方,用起来也就不需要太麻烦,而且这种偏门机场降落也正好是联航的强项。
  当飞机稳稳地降落下来之后,一群人在杨辉的带领之下径直走下了飞机,对于这里,也还算是杨辉比较熟悉的地方,几年之前杨辉还座着歼教七空中受油型来这里观看过轰油六的首飞工作,距离现在也有好几年时间了,不过这172厂还是没有太大的变化啊。
  的确是没有什么变化,172厂这些年依旧是靠着轰油6飞机的生产订单,以最低的生产速度维持着开工率,而新的运七100被作为172厂资本的一部分用来入股联合客机公司,而且运七军用型号的生产好像也并不怎么样,运七J军用运输机还在最后的定型试飞、轰运教七教练机现再也还没有影子。
  不用多看也知道172厂现在的情况是比较清贫的,但杨辉也没有办法,只能希望MPC-75早点完成研制工作,然后就能够有外包工作能够让172厂稍微好上一些吧!
  联合客机公司作为一家新公司,绝大部分的资金都投入到了MPC-75的研发当中,仓库、厂房、机库、行政区等等建设都必不可少,各方面都要花钱。为了尽可能的节约成本,考虑到公司和172厂都在同一地区,最后选择了将工厂建在172厂的机场跑道另一边空地上,预计以后的新飞机下线之后将会通过辅道拖到属于172厂的跑道上,然后在进行各种飞行测试。
  总的来说,为了节约可以起降大型运输类飞机跑道建设费用,联合客机公司也算是把能打的主意都打尽了,而这也是杨辉比较乐于见到的,在走下飞机之后,就顺着新修的辅道(辅道不需要起降客机,建设费用和普通公路没有什么区别)往公司走过去。
  公司现在修建好的只有机库,也是现目前最需要用到的地方,其它的入厂房、库房的都还需要等上好几年正式投入生产之后才会用上,你现在就修建好也没有必要,慢慢来,控制好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能减少公司的资金压力。
  走进大门之后,终于能看到人的存在了。第一眼,杨辉就看到了之前在帝都见到过的陈一坚总师,这次能够出现在这里,是不是就意味着西飞的飞豹队伍已经解散到其它项目中,或者是在陈总师的带领下开始了转型之路?
  正好,陈总师也是一眼就看到杨辉的一行人,刚好六十岁的陈总师其实也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但航空航天工业这一特殊的情况,使得重要的工程设计人员可以延后一些退休时间,陈总师就正是属于这样的情况。
  “杨总经理来了啊,走,先跟我到里面去吧,MPC-75的2号工程机就在前面的那处封闭式机库里面,现在正做着最后的检查工作。”
  又是2号机,这就对了,至少这意味着1号机肯定是被拉去做了静力试验,只有在地面做了静力试验之后的飞机,后续的飞行测试工作才能显得顺利一些,特别是客机这一特殊的领域,做静力测试就更加显得很有必要。
  你就比如上一位面的ARJ-21就没有做专门的静力测试,当时认为ARJ21技术大部分来源于麦道82,因此不需要做静力测试,这就导致在后续的飞行测试中故障频发,反而是更加的浪费了时间,之后在开发c919项目的时候,这才终于老老实实又做了地面静力测试等等项目。
  “那好,就请陈总师傅前面带路,我们这就去看看MPC-75项目的真身到底是什么样子!”
  说话的杨辉更是眉飞色舞,这可是一款共和国最接近成功的一款按照民航市场要求设计的客机,也应该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款飞机,一旦成功的完成设计,西南科工就真正的成为了军民两用的航空工业巨头。
  走在前面的陈总师听到在叫自己陈总师,心理其实还是有些小小的失落,飞豹都没有了自己还算什么总师:“这倒是没有必要叫我总师,飞豹早就在85年就下马了,现在603所已经彻底放弃在了军用战斗机领域,全面进入到大型飞机设计中,我们要做华夏的安东诺夫设计局。而我,现在则是给年轻人打打下手,把自己的肚子里的墨水儿全部传给下一代。”
  这是要准备退休的节奏了啊!算算陈总师这一位面也确实不怎么样,它本人就曾经说过:“飞豹成了就啥都好说,不成,则它总师本人身败名裂”。
  现在整个共和国的军机路线成了这样子,陈总师虽然不至于身败名裂,但也只能算是一位有领导飞机总体设计经验的总体设计人员,和上一位面的风光比起来差了太多。
  不得不说,历史的变化太大,有得的同时也有失。陈总师失败了,但这一位面崛起的总设计师又多了多少?
  至少西南科工的飞机总设计师就有三位,行业的盘子就那么大,西南科工成了就肯定会有其它的要失败。
  杨辉的重生改变了历史,使得当年地处偏僻山区的011基地崛起,而这种举动的本身就是一次掠夺其它相关从业单位的气运之举。在歼七系列中,这一位面的锦官城方面就明显没有上一位面活跃,这是因为西南科工的缘故;在航空发动机行业中,这影响倒是不太大,反正上一位面都已经破成那样了,没什么气运可夺。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西南科工在国际上搅风搅雨,将各种国际订单抢到手中,杨辉能够感觉到正是因为这一位面西南科工的崛起,在国际市场中已经抢走了一些法国达索、以后俄罗斯米格29的订单,这应该可以算是对共和国有利而无一害的一种吧!
  要是老天还让杨辉再回到83年重新走一遍,杨辉依旧会这样走下来,尽管会有一些牺牲,但它知道这样做得到的会更多。
  “好,那陈老您走前面吧!不管如何您始终都是航空工业界的老前辈。”
第620章
埋藏多年的野心
  机库作为飞机停放的地方,这就有很多种机库种类,从最最基本的露天机棚开始,然后是普通封闭式机库,再往后就是有各种有特殊要求的特殊机库,地下掩体机库、山洞隧道机库;用作各种特殊试验的如:结冰试验机库,以及恒温恒湿的现代化封闭式机库。
  反正小小的机库也是有着各种各样的设计,具体到现在面前这座联合客机公司的机库,与那些高大上的特种机库相比之下就简单了太多,停放大型试飞机的机库其实也没有太大的要求,只需要在平常的大型机库的基础上,再多加上一些方便科研测试人员的基础测试设备,并且让内部的占地更加宽一些也就够了。
  巨大的两扇矩形左右拉开的机库大门已经不是一般的人力可以推开,只能是在电动机的带动之下才缓缓地顺着导轨滑动到两边,阳光也在两扇门分开缝隙的第一时间洒进机库内部,一部分照射在坚实的水泥地上,而更多的则是照在了机库中央的MPC-75之上。
  随着两扇门不断往两边分开,更多的阳光也洒进机库之中,而MPC-75的正面也是完全掀开了它的红盖头,圆润、憨厚的机头设计使得飞机显得格外的厚重,六块挡风玻璃的设计也端是中规中矩的方案,虽不是多么的时髦、但也绝对是现目前最为主流喷气式客机风挡的设计方案,想必这应该是总师团队直接将云十的风挡玻璃设计搬了过来吧!
  正当一行人被这一架原型机吸引的时候,原本在机库中工作的现场工程人员也是寻着阳光,最后把目光定格到了大门口的杨辉一行人。微微闭了一下眼睛,感觉适应了这正午的刺眼光线之后,便暂时放下了手中的部分工作。
  最先跑过来的是:“我们的杨总经理到了,你还不快来看看,这就是我们历时五年时间开发出来的MPC-75大型支线客机,它绝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支线客机,没有之一!”
  唐昌红也是在第一个开始说话,他年纪轻轻就能参与到这个项目之中,并担任副总设计师一职,作为年轻人肯定要第一时间冲在一线参与各种项目,更是在这个时候仗着年轻人身手不错,施展林波微步首先飘到了杨辉的一旁。
  这时候却已经不需要多说什么溢美之词,唯有情不自禁地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配合着丰富的面部表情“啪、啪、啪……”
  随着情不自禁的鼓掌声响起,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的趋势,这又大声地笑道:“好!好!真是好啊,我们潜心五年时间,大笔资金投入之后,终于看到了它从图纸变成实物,我们从静力测试阶段到现在的即将首飞,这是一次的胜利,是中德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
  在大声赞美MPC-75的时候,杨辉肯定也不会忘记要给德国佬刷一下存在感,毕竟杨辉在现场就看到了好多的德国方面技术人员,飞机的研发本来就是两国共同开发,而整个研发、原型机制造、测试工作都在共和国开展,自然德国人也要在这里出现。
  果然,在杨辉高呼了中德友谊万岁,又高度的肯定了MPC-75项目之后,这帮德国佬也忍不住跑了过来,刚开始还是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说着,后来发现意思确实表达的也不甚精确,发现用汉语实在是表达的不太清楚之后,这才改为德语叽里咕噜的加上手势。
  ……
  “这是当然,我们双方的合作富有成效,并前途光明,MPC-75是一款绝对优秀的飞机,我也相信我们之间的合作绝对不仅只是局限于这里,这一款飞机,随着MPC-75项目完成之后,相信还能够有更多的合作空间存在,我们这次只是迈出了友谊的一小步!”
  吹牛逼这种事杨辉早就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刚才的德国佬要高呼双方合作还有更深入的未来,杨辉肯定也是要配合一番的,反正这种时候说话也没有什么可信的,都是客套、是套路!
  还好,德国佬并没有缠着杨辉一直在站在这里聊天打屁,一群人是很快的就往机库内部走进去,既然都看到了飞机的真身,那就肯定得要先睹为快整体设计从才能一解心中的疑惑。
  围着飞机走了一圈之后,杨辉的第一印象就是这家伙的舱门还真不是一般的多,就这原本设计为75座的飞机,它能够给装上了三处乘客登机门,这还不算紧急逃生、服务舱门之类的,这到底是要有多……
  “就这飞机设计中搭载的75位乘客,其它的我先不说,光是舱门的设计倒是不少,使用远机位的移动客机登机车的话,想必乘客上下飞机的时间应该很快吧?”
  走在前面马总师想也不想就回答了这个问题,这舱门的设计可是非常讲究的,现在的看起来设计的比较多一些,但在之后的飞机后续改进之时,那才能看出它的微妙之处。
  “我们的舱门设计的很多吗?这可并不一定,仅仅是我们现在的设计方案,整个飞机的基本乘客数量就已经达到了82人,这还是考虑了两排公务舱座,并且把机翼中间紧急逃生门完全空出来之后的设计方案,若是我们不考虑公务舱,压缩前后座的距离采用高密度方案,就算是以现在的机体方案设计不做任何改变,也可以达到最高104座的布局。”
  这听得杨辉心里也是不住的冒汗,就现在这种机体设计都能布置成104座的方案,这是在装沙丁鱼还是怎么着?想到这里,杨辉倒是对设计队伍把最开始预计的常规布局方案75座增加到82座不再感到惊讶,因为这些家伙一开始恐怕就是奔着一百座级别的客机而去的。
  还好,杨辉现在还算比较清醒,知道这104座是不太靠谱的,民航客机不设公务座那是绝对不可能的:“104座?这样的布局应该很少存在才对吧,全部高密度座舱布局好像也不会有哪家航空公司会采用,所以我们要想再增加载客量,应该还得要继续增加机体长度才是正道。”
  在这不经意之间,杨辉也算是透露了有意对MPC-75客机进行拉长的想法,这让唐昌红是第一时间就抓住了重点,他对MPC-75客机进行拉长的这种事早就考虑了好久,在他看来同样是3+2的座椅布置,人家麦道能做到一百三十多的常规载客量,凭啥咱就不能。
  “是的,MPC-75完全具有拉长之后变身干线客机的潜力,做到普通座舱布局就达到一百三十人的载客量也不是任何的问题,这一点在飞机的设计上不存在任何的技术问题,唯一需要注意的一点则是现在CG-2000发动机推力是肯定没法满足要求,我们还需要对CG-2000发动机进行改进才行。”
  改进CG-2000发动机吗?这倒是必须要考虑的一点,之前就有对CG-2000发动机系列化发展的想法,现在看来是需要对发动机先开展增推设计了!
第621章
都很有想法
  发动机增加推力,这方面肯定是要有的,但要说起对CG-2000发动机增推,这就有很多的讲究了。
  至少现在看来,给CG-2000增加推力还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杨辉是清楚的知道CG-2000发动机使用了些什么技术,而同样也知道单以现在共和国的技术储备来看,要增推力还需要多方努力。
  具体的情况杨辉在这个时候也不太方便说,现在是MPC-75客机的时刻,杨辉要充分的尊重这款集合了所有人心血的结晶。
  在机库中的试飞机肯定得要有登机梯,人是可以进入到飞机里面的,在征得同意之后,这才一起走进了飞机里面。
  同样是3+2的每排五座位的设计,但走上飞机之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它要比麦道系列干线客机还有宽敞,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这家伙绝对就是一款披着支线客机外皮,却有些的干线客机的体格。当然,对外宣称的时候这是款支线客机,之所以这么宽敞,则是因为主打舒适性路线。
  之所这款飞机能够给杨辉感觉不一样的宽敞,其中的原因让人听了之后更是瞠目结舌,最终让人不得不感慨德国人做事真他乃乃的目光长远,即便是良心下水道、油纸包等等,那也是远远不及这次杨辉所经历的一切。
  不长记性的德国佬又再次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对着杨辉开始卖弄起来:“我们的设计理念就是让支线客机也能够拥有堪比干线客机的舒适度,因此支线客机的那种让人甚至抬不起头行走的客舱高度,肯定是要改进的,同时我们在座椅的宽度设计上,那也是有非常有讲究的。”
  边说着,这家伙还从随身的公文包里面拿出一份中等厚度的设计手册,杨辉分明在封面看到了“MPC-75客机——内部装潢”,看来这是一份关于飞机内部布置的设计说明,这款飞机的舱内设计方案应该就在这里了。
  看到这德国人熟练的翻动着手册,一直停留到一份关于世界主流客机机身横截面的时候,杨辉算是知道了MPC-75客机为啥能够比麦道系列飞机看起来宽敞不少的原因了,原来脚下这飞机的横截面甚至比麦道系列还要宽上一丢丢。
  又用笔在一些重要的数据上勾勾画画之后,德国佬这才开始解释着:“我们的MPC-75主打舒适性,在经过多方面研究之后得出结论,根据这款飞机现在大部分订单客户欧洲、中东国家的人种体格来计算,我们就不能够按照麦道80系列的机身最大客舱宽度3.14米来设计,将最大客舱宽度增加到3.40米是我们经过计算之后得出的最佳客舱宽度方案。”
  这话倒是说的不假,中东的土豪、欧洲大个子普遍都要长得更壮硕一些,这壮硕不仅仅体现在身高,同样也体现到人均三围上面。
  因此,空壳A320和波音737这一对老冤家之间,波音开发的737客机因为历史原因,沿用了707/727的客舱最大宽度3.54米,而后来居上的空客发了狠,在设计的时候也是主打舒适性,自然就把A320的最大宽度增加到了3.7米。
  从波音和空客的竞争中可以看到飞机要想更舒适,增加机身宽度,给乘客更多的空间是非常有必要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8/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