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3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2/483

  当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之后,这才又小心翼翼地解释着:“首先鹰击18这款导弹的重量也是不轻,接近2吨的重量肯定不是刚定型的C-802导弹上用的小涡喷够得着,况且涡喷发动机的油耗好像也不是多理想,所以最后我们还得要使用小推力的涡扇发动机才行,而这一方面我们西南科工就正好有款成熟的发动机可以使用。”
  要说西南科工的导弹发动机,也就是之前从马达西奇公司搞来的两款小发动机,一款是X-35导弹上面用,另一款则是X-55导弹上面使用,其中X-55导弹则是一款被称之为战斧斯基的亚音速远程巡航导弹,导弹重量1.7吨。
  而X-55导弹的尺寸方面则是和鹰击18大体差不多,不管是弹径还是弹长都是大差不差,倒是重量上因为鹰击18有接近2吨的重量,自然要比1.7吨多了300千克,但这些也都是小问题,只要做适度的优化之后这些都可以克服。
第653章
超越俱乐部导弹的存在
  听说西南科工有成熟的小型导弹用涡扇发动机,不仅仅是海军方面,就连空军也来了兴趣:“可以满足鹰击18这款接近2吨级反舰导弹使用的涡扇发动机,这东西可是宝贝啊,刚才我们还在准备合计开发一款三军联合地形跟踪对陆攻击亚音速巡航导弹,现在一看好像也可以用这个东西啊,你快具体地说一说情况。”
  果然有人坐不住了,这不就把三军通用亚音速巡航导弹项目暴露了吧,而且杨辉是一猜就知道这说的是上一位面的那款10号巡航导弹,三军通用型指的就是海军的东海10、空军的长剑10、二炮的东风10,同样的导弹仅仅是发射方式有区别而已。
  当然,这10系列的亚音速巡航导弹也确实可以使用原本就是装备给X-55战斧斯基导弹的发动机,毕竟这两种导弹完全就是一个级别的东西,用同一款发动机当然没有问题。
  也就只需要拍着胸脯保证着:“这就放心好了,我们西南科工的这款发动机是从乌克兰马达西奇搞来的X-55巡航导弹原装发动机,这说的三军通用巡航导弹应该也就是一款和X-55、战斧差不多的一款导弹吧?”
  一下就被杨辉给猜中了,众多的大佬在感到无趣的同时,在心里也掀起了无限的遐想。
  这可是X-55巡航导弹的发动机啊,有了这发动机之后三军通用巡航导弹在硬件上就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了,以后只需要把配套的导航系统做好,那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啦。
  在心里高兴的同时,张司令也没有忘记这次原本的初衷:鹰击18反舰导弹,若是能够有一款可以推动X-55导弹的发动机用在鹰击18上面,情况就将会有非常大的不同。
  几乎是拍着桌子高呼:“这就太好了,我们一开始还准备使用原本立项给鹰击83导弹的小型涡喷发动机升级版,预计可以推动鹰击18达到0.7马赫的巡航飞行速度,最大的射程会在260-300千米之间,但现在我们有了更加优秀的小型涡扇发动机之后,导弹的飞行速度、射程都可以有一个非常大的飞跃。”
  听了这话,杨辉却也没有什么好惊讶的,光是之前立项的鹰击83导弹就有1.4吨的设计重量,而且这导弹的巡航速度也还是高达0.9马赫,这就说明鹰击83导弹上面用的发动机推力肯定不会太小,若是对这款导弹进行一番改进之后,装上鹰击18达到0.7马赫的速度也不是不可能。
  而这样的一款计划中的鹰击18,应该就和上一位面的鹰击18导弹没有太大的区别,上一位面鹰击18是按照俱乐部系列导弹动力方案设计,将发动机安装在旋转挂架上面,导弹需要的时候则通过旋转挂架把隐藏在弹体中的导弹旋转出来,形成类似民航客机那样的吊舱形式,可以给发动机最好的进气效果。
  上一位面的俱乐部导弹也是这样干的,是这因为需要最大限度保证导弹外观的整洁,没有固定进气道这样的突出物,从而使得俱乐部导弹可以通过533毫米的苏系鱼类发射管发射,实现潜射反舰攻击作战。
  而这样设计的缺点嘛!就是让俱乐部导弹的发动机不能使用直径较大的涡扇发动机而已,毕竟发动机是要收放在导弹的弹体内部,并且还需要有复杂的旋转机构,这样就肯定没有固定安装发动机来的紧凑一些。
  发动机的直径被限制了以后,俱乐部导弹也就只能使用小上一圈的涡喷发动机,这和刚才鹰击18方案的动力布置方案出发点虽然不同,但最后的发动机推力、油耗都是大差不差的。
  所以,刚才张司令所说的鹰击18导弹最大300公里射程是没有问题的,可以实现和俱乐部导弹的性能基本持平。
  像俱乐部导弹这样的设计,其实也说不上好坏,主要还是看当事国家的需要来抉择,人家苏联或是后来的俄罗斯就是靠水下的潜艇吃饭,俱乐部这种威力强大的反舰导弹肯定要想办法装上潜艇,这是国情的具体需要影响设计方案的直观体现。
  而上一位面共和国在开发鹰击18的时候,都已经是到了21世纪头一个十年末尾,那时候共和国已经有了一系列庞大的反舰导弹家族,加上那时候共和国的水下力量也有了突飞猛进,因此在鹰击18导弹的发动机布置和型号选择上也走了俱乐部导弹路线:旋转式小型涡喷发动机。
  但现在这情况就不同啊,首先要考虑到时间90年代初期,共和国的潜艇远洋作战能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有的潜艇不仅老旧,而且国家的国防战略也要求潜艇部队只是在第一岛链内部活动,保证海防安全就够了,这和俄罗斯的核潜艇需要远洋作战需求完全不同。
  在第一岛链这点大的地方,共和国的潜艇还需要啥亚超音速结合反舰导弹,还是像上一位面那样把鹰击82反舰导弹实现潜射就够了,没必要为了把鹰击18导弹装上潜艇而牺牲太多,美帝的F-35项目就是教训。
  当然,现在的杨辉还是需要确认一下海军的考虑:“没错,使用涡扇发动机作为鹰击18的巡航发动机,可以让这款导弹的射程有一个很大的突破,但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军队有没有把这款导弹改为潜射的要求?”
  杨辉出于小心、谨慎,询问了海军是不是需要把这款导弹用作潜射,但人家海军在听了之后却是一脸奇怪的看着杨辉。
  “你这是怎么了,我们的潜艇会用得上这种东西?在近海作战的潜艇有鹰击82导弹的潜射型就足够了,装备上造价高昂的鹰击18导弹完全没有意义,鹰击18只需要发展空射、舰载、路基型号就够了,其它的完全没有必要。”
  既然是没有必要,那情况就好办了,杨辉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一个非常有前途的方案,这个方案若是可以实现额的话,那将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也将是一次一箭双雕的计划。
  这才将心中的想法娓娓道来:“只要海军对鹰击18没有潜射需求,我们完全就可以这样来干。我们不是有准备开发三军通用地形跟踪巡航导弹吗?现在完全可以将这两个项目有选择的部分合并到一起,反正鹰击18反舰导弹的巡航段和三军通用巡航导弹的弹体后部完全可以是一样的。”
  杨辉提出的方案也简单,毕竟鹰击18导弹的巡航段弹体直径、发动机完全可以和三军通用巡航导弹采用相同设计,而且它们的工作也同样都是低空亚音速巡航飞行。
  唯一不同之处是通用巡航导弹需要全程亚音速飞机,没有最后的超音速要求,因此只需要全程巡航飞行就够了,而鹰击1则8需要末端的超音速飞行,那我们就把通用巡航导弹截断,留下后面部分的设计,采用串联的方式装上一级可以超音速飞行的一级火箭助推器,这样一来,哪里又还需要去费心费力研发鹰击18的巡航飞行段。
  那么现在好东西就来了,采用三军通用巡航导弹的后部弹体做巡航段,鹰击18导弹的射程超过了400千米好像也不是问题了,最主要在于这样的设计不仅不会增加导弹的重量,反而还可以增加导弹的后勤通用程度,绝对是一石二鸟的好方案。
  回头再看俱乐部导弹的那点儿射程,新的鹰击18方案可以直接超越它,成为名副其实的亚超音速结合远程反舰导弹。
第654章
预警机来了
  也不知道是安静了到底有多久,这次变成了海军的张司令第一个开口。
  无限地感慨事物变化太快,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想我们之前计划这款导弹的时候,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已有的技术来解决发动机问题,选择以涡喷发动机为动力,但也导致了导弹的射程只有270-300KM之间,为此我们海军到现在都还在争论导弹在舰载的时候到底得要用什么雷达来制导。现在新方案把导弹的射程增加到了400KM,那我们肯定就只能选择使用一款超视距雷达才行的通。”
  眨眼间,没有想到海军又把话题扯到了导弹的制导方式上面来,这倒是一个让人有些始料未及的话题,但真的想要给这款导弹进行制导,好像还真是挺麻烦的。
  虽然鹰击18项目最开始的目的是发展一款空射型反舰导弹,但海军有想法要实现舰载发射,那这肯定也就是很有必要的。
  西南科工是做航空的,但现在鹰击18好歹也算是和西南科工有了那么一丁点儿的关联,为了能够让这款导弹顺利装上军舰去,杨辉到是想要毫不介意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这才接着海军张司令的话茬儿:“空射型的制导方案先不说,我们舰载型鹰击18导弹则是需要一款超视距雷达提供制导工作,但这超视距的舰载雷达在我国海军恐怕还没有相关的型号吧?甚至放眼全世界也就只有苏联有这种雷达,难道海军是要准备引进苏联的技术?”
  舰载超视距海面搜索雷达确实只有苏联研发了这种东西,实在是因为这东西在90年代之前就只有苏联用得上它,毕竟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有装备超过了200KM之外的反舰导弹,包括现在的共和国也没有对这种雷达哪怕有过一丝的预研。
  正因为如此,这才能大胆地猜测海军的超视距雷达是从苏联那边想办法,而这一猜还不要紧,还真就是一语中的。
  被猜中了想法的张司令倒也不纠结:“没错,我们还就是看好了苏联海军MINERAL系列雷达,据最新情报表示,这一系列雷达在超视距工作模式下,新的MINERAL-ME3雷达已经达到了450KM的最大探测距离,它完全可以满足我们鹰击18导弹的需求,再加上现在我们和苏联的关系不是正常化了嘛,那边连苏27都出售了,我们海军引进MINERAL-ME3雷达应该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海军说起的MINERAL-ME3雷达很神秘,就连杨辉一开始都没有搞明白这说的是什么东西,都是好久了之后才反应过来,这款雷达就是音乐台系列雷达的一种,所谓音乐台雷达其实是北约给苏联MINERAL系列超视距雷达的总称,现在海军直接把具体的型号都搞清楚了,想来这倒是准备挺充足了。
  既然是这样,杨辉也就懒得再多插嘴,最多到时候苏联解体之后提醒一下海军直接花钱引进整套技术就行了,想必之后的俄罗斯也不会拒绝,上一位面共和国就直接买到了这一技术,最后实现国内生产。
  “那好,我到时候就等着看海军新一代大驱的英姿了,西南科工一定把自己分内之事做到最好,绝对不会拖后腿。”
  对于杨辉说的不拖后腿是什么意思,张司令当然知道的清清楚楚,现在西南科工已经非常深入地参与到了海军的新一代大驱项目里面,不管是舰艇的心脏,还是舰载武器的心脏,这些全都得要看西南科工的表演。
  而这简短的一番话也并没有说太久,况且这里会议室坐着的不仅仅有海军方面,其它的相关单位也都在这里看着,大家的问题都还有一大堆等着要解决,这就有马上要谈到的预警机项目。
  “舰载的鹰击18导弹制导可以用MINERAL-ME3雷达提供制导工作,但我们空射鹰击18又该如何完成制导工作?以我们歼18使用的舰载雷达性能来看,要想达到对海面舰艇的400KM搜索距离是非常的困难,就算对象是1万吨级别的大型军舰也不行。
  而这400KM的对海搜索距离对于歼18上面仿制美国的APG-65雷达来说,简直就是不可承受之重,本来这款雷达的口径就小,能够达到F-16C/D战斗机上面的APG-68雷达同一性能就算烧高香了,要对海搜索400KM就算了吧!”
  眼看杨辉这沮丧的样子,海军自然也知道这次歼18的雷达确实有些太勉强了,自己投资的项目,又怎么可能不知道歼18战斗机所装备的雷达参数,对现在主流的万吨巡洋舰搜索距离也就是顶天270KM,这还是这些万吨巡航舰老老实实地不要去装逼搞什么劳什子的隐身设计才能够有的结果。
  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张司令倒是比杨辉更先走出来:“放心吧,现在歼18战斗机不也只是一款初期型吗?以后还会有不断的改进型,我们既然决定了以后要改发动机,到时候再顺便改改雷达也是可以的嘛!现在就先暂时将就着这款雷达好了。”
  这还能怎么办,人家海军都说了可以将就一下,难不成杨辉还哭着要给自己找麻烦不是?仔细想想现在这样也不错,饭要一口一口吃,路也要一步一步地走,以后的歼18肯定会改进到符合要求的时刻。
  不再局限于要一定用歼18的机载雷达来搜素、制导鹰击18导弹,这下杨辉就有另外的多种方案来满足需求,最简单、最粗暴的当然就得要数预警机来的最好用,有了预警机的战场感知、搜索能力,再通过机载数据链就完全可以实现同作战飞机间共享信息,以此完成鹰击18的制导工作。
  提出用预警机来完成制导工作,这也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才给出的方案,现在到了91年,那边的海湾战争又再一次凸显了预警机的重要性,再次上马预警机也就成为了非常有必要的,况且杨辉在来的时候就已经听到风声,准备要再次上马一款真正的预警机。
  既然是这种情况,杨辉就乐于再增加一个上马预警机项目的砝码:“其实我们可以使用预警机来做这一项工作,以预警机的强大搜索能力是肯定可以保证鹰击18的需要,不过前提是我们要有一款性能优秀的预警机,同时还有足够的能力可以保证预警机的安全。”
  预警性能虽然强大,但要搜索到400KM之外的敌方万吨级海军舰艇,这就绝对不能还继续躲到后方的安全空域中,而是得要前出主动搜索敌方目标,也只有这样,杨辉的方案才能行得通。
  “预警机?这倒是个好办法,正好我们这次也有打算要再次上马预警机项目,不过我们现在还没有什么头绪。这次叫你杨辉来参加会议,主要也还是因为西南科工现在是国内唯一有能力做预警机的单位,我们高层还是想要听听专业地意见。”
第655章
预警机要用大飞机
  随着王总师走进这会议室里面坐下,这次关于预警机项目的重头戏也就到了。
  王总师可不仅仅是只做过预警机项目,之前还有各种陆基警戒雷达之类的项目,那都是研发成功并投入定型使用的,现在绝对算是一位在雷达方面相当有造诣的技术大拿,这一点整个会议室中的人都知道。
  既然领导要听专业的意见,那当然就得要听王总师说说话,杨辉只是一个半吊子水平而已:“王总师,把这两年预研的技术都拿出来吧,这次国家是下定了决心要上马一款真正的预警机,我们得要抓住机会才行。”
  一直为预警机奔波好些年的王总师,在这个时候已经是准备充足,他对预警机项目有着充分的信心。
  只见到是各种拿出资料来,这些东西杨辉来之前倒是看过一下,也知道这是些什么东西,反正以杨辉对雷达研究的半吊子水平来看,他也就仅仅是看个热闹而已,实在是这些资料太专业。
  由此而观之,这些军队高层领导恐怕是更看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毕竟术业有专攻嘛。
  杨辉不知道的是,这些复杂的资料就是王总师故意拿出来的,要的就是让人感到不明觉厉,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这些领导们明白西南科工的技术已经接近成熟,以此放手上马这次的预警机项目。
  还别说,这些大领导们他还就吃这一套,不管对雷达有没有深入的研究,这一圈的领导们都是默默地戴上眼镜,又挪了挪椅子,这才坐端正身体准备仔细研读一番,看起来倒是像模像样的。
  凑到耳朵边开始嘀咕着:“王总师,这些资料都是没有问题吧?现在这么多的领导一起看着,万一搞出问题来就麻烦了。”
  对于杨辉这位西南科工总经理的担心,王总师表示这东西毫无压力啊:“放心好了,这些东西都是真材实料,全部都是我们这些年以来的研究结果,完全是经得住检验的资料,光是看到的这一部分的资料,就足以让我们的这次上马预警机项目减少很多的麻烦。”
  小声地同杨辉交流了一番之后,两人的心里都安定了下来,就等着这些领导们“看完”这些资料,然后是提出各种不懂的技术问题来,相信只要王总师能够圆满解决领导们提出的问题,这次预警机项目肯定也就没有问题了。
  大概过了一杯茶的时间,这次改为空军方面的率先开口。王司令员终于是没法继续对着这些看不大懂的专业资料大眼瞪小小眼了,把资料放到桌子上之后,便转而询问着一些他比较关心的方面。
  “这些资料我也大致看了一下,其实也看不懂太多,这个确实太专业了。我现在就想问问,你们西南科工对这个预警机的研究到了什么地步?”
  就在这一时间,其它装模作样的领导们也终于解放了,皆是以一种颇为感兴趣的眼光看着,大家都等着王总师的下文到底是什么。
  “要说我们的预警机项目,就得要先说起之前下马的海军预警巡逻机,那次的项目是我们到美国的格鲁曼公司参与研发,到最后虽然项目下马了,但我们好几十名技术人员都在那边学到了很多的技术,再加上我们还从美国飞回来了一架原型机,所以对预警机已经有了一个非常清楚的认识。”
  听到西南科工说起手中的那架运七海上预警巡逻机的原型机,海军则是最有发言权的:“没错,之前的确是有这样的一个项目,而且在89年的时候刚好赶在那事儿之前飞回国一架飞机用于我们海军做测试,但谁知道我们刚测试了没几次,仅仅得出了一些基本数据之后,后面就因为美国的翻脸,我们项目就只能是失败了,不过原型机的确是飞回了西南科工。”
  海军都承认了,那应该就是比较靠谱的,空军王司令这才满意地点点头:“我之前也听说过这个项目,倒是不知道具体情况是什么样,那么现在王总师的意思是想要继续把这个项目做下去,还是重新设计一款大型预警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2/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