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3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3/483

  不知道空军为什么会这样想,反正王总师也好、海军也罢,现在都不会打算继续将这个项目进行下去,当时那个临时设计的东西是满足海军小范围指挥作战和巡逻使用,和现在军队要求的大型预警机有着天壤之别。
  连忙的否认了这个方案,王总师有了更好的设计:“这个是肯定不行的,我们的预警机肯定得要是一款正规的大型预警机,性能至少达到甚至超过美国的E-2C预警机才够,不然在座的领导们恐怕也不会同意再上马预警机项目吧!”
  见王总师眼光如此清楚,就连一直坐在那里没有说话的刘副主席也忍不住鼓掌,并非常有兴趣地想要听这次带来的新方案到底是什么大作。
  “好!你就快说说这次带来的方案是怎么样的,我们国家现在就急需一款性能优秀的预警机,现在大家这么多人只能看你的啦!”
  这时候的王总师反而是不说话了,转身就要往会议室外面走,倒是杨辉想起了什么,连忙让王总师坐在那里继续汇报项目,自己则是到外面去拿东西进来。
  ……
  “来来,我把这款预警机的模型拿来了,各位领导都看一下吧。”
  模型其实并不大,只需要表达一下大致气动外形而已,但在杨辉把这东西摆在桌子上之后,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到了这模型上面。
  模型并没有上涂装,就是最简单的金属铝皮制造,但就是这样的一个简陋模型,也让所有人心脏怦怦地跳起来。
  这家伙要是真的能够做出来,那绝对是一款性能相当优秀的预警机,不说超过了美国的E-3,但要说差恐怕也差不了太多吧,毕竟这款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是达到了一百吨啊!
  掩饰不住的是满眼地喜爱,王司令甚至近水楼台先得月抄起模型,双手捧着举得老高老高,直到把这款预警机所有的细节都看遍了,这才满意地放下来,激动地向刘副主席汇报着情况。
  “没错,主席!我们的预警机就该是这样的,大蘑菇盘、四台喷气式发动机,起飞重量要有一百吨,这样的大型预警机才能满足我们的空战预警指挥需求,巨大的载机空间可以给我们留下足够的设备安装空间,并且装上更多的油料来巡航,所以我们就要这飞机啦!”
  相比空军王司令的外观颜值党来说,海军方面其实也好不了太多,都是过了好久之后才反应过来,指着模型询问着这东西的具体情况。
  “你们的打算是使用轰油六做预警机平台,这样确定没有问题吗?虽然我们也很想要一款大型飞机来做预警机,但这轰油六毕竟是一个轰炸机的基础,它真的可以……”
  原来是在纠结这个问题,王总师非常肯定地回答着:“这个完全是没有任何的问题,轰油六一百吨的起飞重量,是我们国内现在能够生产最大的飞机,国外预警机使用运输机或者客机改装,证明了走这条路是可以行得通。但我们没有可以满足要求的运输机,运七、运八这些螺旋桨飞机速度太慢,完全没有考虑的价值。”
  接下来又开始数落着国内能够生产的两款喷气式运输机,这让王总师也是非常遗憾。
  “魔都飞机厂的麦道82飞机是出售给民航公司的,而且他们那边的飞机还是美国麦道授权制造,他们禁止把民航客机改作军事用途,所以我们只能选择放弃麦道82飞机;至于MPC-75客机项目,我们考虑到它还在研发之中,所以性能应该是不稳定的,同样这款飞机也是采购了百分之三十的国外关键产品,到时候肯定也没法军用。”
  王总师放弃了以MPC-75作为预警机平台,一开始杨辉也有些想不通,但最后还是没办法,实在是王总师说的都是大实话啊,要军用就必须要正视这些问题。
  况且MPC-75现在的基本型最大起飞重量不过是五十吨左右,和轰油六一百吨的起飞重量相比则是差得远了,再加上现在MPC-75的订单已经五百架,定型后忙着交付民航公司那边就不错了,军用的订单还是算了吧。
  那边的172厂现在都快要揭不开锅了,轰油六的订单就那么多,好不容易开发出一个四发大飞机平台,不好好利用起来简直就是对不起之前的各种辛苦和大笔投入,到时候有了预警机机体的订单,172厂不就又能再继续挺下去嘛!
  这些情况都是基于现实情况所考虑的,杨辉也在这个时候趁热一起说出来,就看这次军队到底如何取舍。
  ……
  “说的有道理,我看用轰油六作为预警机平台是必须的,不能国外没有用过轰炸机做预警机平台我们就以为不可以,咱们就要敢为天下先嘛!我们的轰油六飞机2.5米机身直径也不小,反正要比美国的E-2预警机大上了不知道多少,而且就轰六的苏联原型飞机图16,那飞机不也正是改成过客机TU104吗,这款客机性能还相当的不错勒。”
  难得空军这边能够如此爽快,杨辉听了都感觉热血上涌,我们共和国就是要用轰炸机为平台开发预警机,不服你也用轰炸机改啊,现在全世界还有大型轰炸机生产能力的国家就中美苏三国,你其它的国家就算想,那也只能流口水。
  到最后,就连一直没有说话的陆军方面都咋呼了两句:“对啊,就按照这个方案用轰油六为预警机平台多好,你们空军和海军都有轰油六在服役,而且现在不是用的挺不错吗,加上后勤体系都围绕着它全部建设完成,甚至以后连飞行员都不用额外培训,所以你们就知足吧!”
  伴随着陆军老大哥门外汉一般的见解,这个时候就确定了好像还真就是这么一回事,用轰油六为预警机平台简直是好处多多啊。
  最后还是刘副主席拍板决定:“不错,我看就该这样做,用轰油六平台改预警机是最好的选择,就算国外的其他民航飞机给你们用,想必你们也不好做后勤维护。那行,待会儿休会的时候就给172厂那边打电话,让他们马上派人过来,就说这里有好项目交给他们做,他们那边也过的挺困难。”
  见上面的领导同意了用轰油六为平台做预警机,王总师、杨辉都放心了,用轰油六做平台绝对是没有错的。
第656章
速度还是性能
  使用轰油六作为预警机平台,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方案,但预警机最重要的却并非是平台,而是那一整套系统预警是怎样的设计,只要预警系统能足够的先进,以后只要想怎么换就可以怎么换平台。
  这时候就必须要看西南科工这边的硬实力,更直接的则是要看西南科工总公司旗下光电探测系统公司的技术能力,现在还是得要看王总师接下来的方案汇报。
  先说好消息,王总师现在可是相当的兴奋:“……所以,我们的准备是非常充足的,过去的两年之内在总公司的支持下,耗费了千万的资金持续对预警机最重要的部分进行研究,通过对指挥通讯的数据链系统进行了大量的攻关,去年就已经有一套实物投入了测试中,效果相当的不错。因此我们对预警机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已经完全掌握。”
  要说机载数据链通讯系统的重要性,这东西在第三代战斗机引入了机载计算机和数字化玻璃座舱之后,就显得更加的重要起来,甚至到了五代机的时候直接不需要预警机为平台,就可以实现多架战斗机之间的信息直接共享组网,而这,就是机载数据链系统发展到高级阶段之后的强大之处。
  倒是现在,光电探测系统公司推出的第一代机载数据链系统还比较原始,勉强可以算是能够跟上国际主流水准,按照之前王总师说的,大概也就是美帝八十年代初的水准。
  但就只是这样,也算是相当大的一个突破,这就至少意味着在机载数据链系统方面,共和国现在是要比苏联研发的A-50预警机好上一些,以后走出去之后应该还是能抬得起头来。
  刘副主席坐在首位,对于方才王总师说的前两年持续预研一事还是很满意的:“不错,你们有这个想法,并且坚持了下去,现在需要用的时候不就胸有成竹了嘛!而我也相信你们在机载数据链系统上面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话说回来,你们这也算是国内的首次突破,只要这套系统能够通过军队的验收,我相信后面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它。比如我们海军张司令,你给说说吧!”
  虽然画风变得有些快,但并没有让人不太适应。张司令是何等人物,作为海军司令怎么会不知道数据链系统的重要性。
  也不知道是该怎么评价这西南科工的强大,表面看起来西南科工只是做航空方面,但现在才发现西南科工的业务已经开始一步一步地入侵到新业务领域中来,比如海军当然也是需要数据链系统的。
  “没错,你们现在能够实现大型预警机和作战飞机之间的数据通讯功能,那么海军的新一代驱逐舰在数据链方面也就不用再多考虑,只需要你们把这套系统稍加改进,海军的舰载数据链通讯系统订单也就交给你们来做罢!”
  海军的舰载数据链通讯系统,这不用说的太清楚也知道是怎回事,之前共和国的军舰是什么水平,不仅杨辉,几乎与会的所有人都是非常清楚。
  “当然没有问题,我们的这一套系统是完全有潜力改进后实现海军编队间数据交换、指挥,能够给海军提供技术服务,我们西南科工一向是义不容辞的,这次回去我们就可以让研发数据链系统的团队前往接触海军,了解需求之后,马上就可以着手海军方案的研发。”
  西南科工这种技术突破了之后,直接跨界捞到海军舰艇方面去的行为,对于会议中的大佬来说是非常乐见其成的,他们都是想着能够花小钱办大事的人,毕竟这些年的军费确实太紧了,现在这样做至少可以省去大量的海军数据链系统开发的资金。
  见海军能够直接捡漏,空军方面倒是没有什么不满意的,这套系统本来就不是空军单方面出资开发,它完全就是西南科工内部出资的一个项目,现在大家都是捡漏的受益者。甚至包括西南科工也一样,这套系统适用面越广,就意味着采购数量会越多,到时候则是大赚特赚啊!
  “好了,重要的数据链通讯系统解决了之后,大家可以再看看预警搜索雷达方案,这个应该就是我们这次预警机项目技术风险最大的子系统,毕竟这是一种新体制的雷达设计,我们之前也没有任何的经验,这套搜索雷达的研发恐怕要花费很大的精力。”
  真正的预警搜索雷达可不是之前搞得那个AWG-9战斗机机载雷达改进一下就能够堪用的,它们完全就不是一个种类的都东西,现在要研发专用的预警搜索雷达,这就只能是全新研发。
  虽然海空军方面、以及主管装备研发的大佬们早有了心理准备,但听到说预警雷达的研制需要花费大力气、冒大量的风险时,还是有些失落地叹了一口气,为啥这西能科工之前就不把这雷达也一起预研了,搞得现在让人这么头疼。
  当然,那些想法只能自己想想,他们还是知道西南科工为什么没有预研那东西的原因,全是因为国家一分钱都没有投进去,西南科工能自己出资研发其中的一部分子系统就算很不错了,哪里还能再多奢望什么,毕竟这雷达的研发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搞定的。
  王总师刚才说了具体的困难之处,杨辉这个时候按照来之前就商量好的台词,开始了:“我们之所以没有开始对预警搜索雷达进行大面积的预研,主要是我们现在还有些不太清楚军队的意思,到底是军队是要快一些拿到预警机成品;还是可以忍受慢一些来做项目,最后要一款性能足够比肩世界最前沿的预警机。”
  要速度还是要性能,这是一个现在让杨辉搞不清楚的问题,也只有确定了到底选哪一个之后,杨辉才能确定到底走哪一条路。
  而这个问题在军队内部其实也很难统一,现在会议室中这么多的大佬坐着,大家的选择还是各不相同。
  空军:“当然要性能,我们空军现在主要还是国土防空,有完善的地面雷达网,还可以有时间留给研发单位完善雷达的性能!你们尽管放开胆子搞研发就好,沃我们倒是想看看能够有什么好东西,可以比肩国际最先进。”
  空军出于自己的作战需求,当然是选择了要性能,但海军的可就不是这样想的了,海军则有自己迫在眉睫的需求,现在只能和空军唱唱反调了!
第657章
基础不好就不能装逼
  这个时候,海军和空军两个军种之间因为不同的需求,又再次爆发了矛盾,也不知道上一位面是不是出现过这中情况,反正这一位面是直接出现了问题。
  当然,出现了问题之后就需要想办法解决问题,但这个问题肯定不是西南科工来解决,这种协调两大军种之间矛盾的事,至少也得要刘副主席这一级别才能办到,现在杨辉和王总师只需要好好地在一边等待着看最后的结果就好。
  面对海空军之间不同的需求,就连刘副司令一时半会儿也不好解决:“你们双方说的好像都挺有道理的样子,所以我们还是先听听这两种方案的到底都是什么情况再说吧,若是连具体情况都不清楚,我们就完全没有必要在这里争论什么。所以,还是麻烦王总师再介绍一下两种方案的不同之处再说吧。”
  两种不同的方案都要听,这的确很有必要。既然有这个要求,王总师则是义不容辞。
  整理了思路之后,觉得还是先上报先进一些方案好了:“两种方案种,若是追求预警机的性能,我们就可以选择采用机载相控阵方案设计一款搜索雷达,这雷达将会从最基本的雷达工作模式上就稳稳地超过E-3预警机一代,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完全没有问题。”
  使用相控阵雷达来开发预警机,这瞄准的就是上一位面的空警2000去了,其性能肯定是可以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但话又说回来,性能的确是足够的先进了,但相控阵雷达这种东西搬上预警机,貌似……
  对于相控阵雷达,共和国还真就是一点儿也不陌生,就比如现在的二炮方面在听到相控阵雷达的时候,第一反映就是:“7101工程?那东西能够搬上预警机吗?还是说你们有另外的其它方案。”
  所谓7101工程,这的确就是共和国在相控阵雷达上面的第一次尝试,不过这东西可就不是用于战区预警搜索,而是用作更加牛逼的国家级弹道导弹早期防御系统,那东西是七十年代研发出来用作测控苏联导弹的早期预警雷达,整个雷达光是天线就建造了半个小山。
  而这套雷达背后的控制室也不是太大,大概……大概就是八层楼高的样子而已,雷达启动的时候一座中等城市的用电肯定是要有,硬是要比的话,差不多能耗和航空发动机的高空台运行起来差不多。
  就这样的东西,肯定不是装上预警机上面就可以用的,就算是拉出了安225这样的300吨级大飞机来,也休想把这雷达装上去。更何况现在是一百吨级预警机,只能说它们除了都是相控阵体制以外,完全看不出哪里还有相同的地方。
  7101作为大型弹道导弹预警雷达,整个共和国就只有一座,当然也是战功赫赫,其组网了另外的110雷达之后。首先就预警了美国的早期太空站“天空实验室”,连续跟踪了8天之后,最后预警系统根据测得的数据,对其坠落做了准确的内部预报,这和美国公布的数据对比,发现时间仅差4分钟,地点仅差经度2.9°和纬度1.3°。
  后面再有的东风五导弹测试任务,更是全程跟踪数据,最远跟踪距离达到15000千米,已经到了南美洲的地界儿上,这些都是共和国在七十年代建设成功的导弹防御系统,东西都是好东西,绝对是中美苏三国才能装备的起的。
  同样为联合国五常另外的英法两国相比之下就弱了太多,这两国家完全就没有做这种项目的想法。
  共和国在大型相控阵早期预警雷达上研制没有问题,但这并不代表国内就能够研制小型相控阵雷达。
  从本质上来说,7101雷达其实就是多个大型无缘相控阵雷达排列在一起做出来的,像有源相控雷达那样的单个TR组件实现收发功能,这套由14所在七十年代自主研发的雷达并不具备。
  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解释一下这两种雷达之间的区别:“不不,我们这个和7101雷达有本质的区别,并不是说国内能够研发7101雷达,就可以成功开发这次的预警机机载雷达,我们需要小型化、需要有源相控阵,这东西我们咨询过国内最有经验的14所,他们表示现在拿不出可供预警机使用的合格大功率TR组件,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连最基本的雷达元器件都没法解决!”
  这一下就明白了情况,就连空军都有些懵比了:“也就是说,国内短时间是拿不出合格的大功率TR组件,而若是没有这东西,预警机上面用的机载雷达完全就没法展开基本的研制工作,对吧?”
  空军开口了之后,倒是陆军方面想起了什么,又再次插话一句:“我们之前有一个373型炮位侦察校射相控阵雷达项目,那东西就是配备到正研发的PLZ-45自行火炮系统中的,同样采用的是有源相控阵雷达体制,14所现在给出的消息说雷达的研发没有问题,而且还说TR组件已经完成了制造。”
  就炮兵使用的侦查雷达,那上面用的TR组件想要用在预警机雷达,这让王总师无奈的同时,也只能耐着性子再解释一番。
  “这款雷达我们也知道,不过正如刚才说的那样,这是炮兵侦查雷达,最远的距离也都不会超过50KM,这就对TR组件的功率要求不高。但我们预警机要求的是对海至少500KM,在10000米高空巡航时对大型高空目标450KM,中型目标300KM,小型低空目标260KM,这样的探测数据要求雷达TR组件功率远远超过373雷达上面的组件。”
  王总师是尽量地往简单了说,这次倒是让大部分的人都能听懂,也只有听懂了情况之后,才能让这些领导们明白这次预警机走有源相控阵方案会有多困难。
  明白了情况的空军方面第一时间就开始纠结了起来,这东西需要从最基本的组件开始研发,若是要等的话,最后预警机研发成功的时间都要上了两位数才有可能。
  虽然空军有时间,但也不是这样的等法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3/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