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3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7/483

  法国戴高乐航母采购弹射器的时候,1200万美元一条,超过了美国国内造价不知道多少倍,然后再算算卖给巴西泰国这种国家,1200万美元想买到C-13弹射器,想想还是算了吧。
第691章
走!我们去捧场
  前前后后的交代了国内过来详细谈项目的中船重工方面,期间又出席了几次多方会议,终于在西班牙巴赞造船厂方面抵达泰国后的第三天,杨辉选择了坐飞机回国。
  在八月中旬,是快要接近收获的季节了,杨辉当然是需要回国的。到了帝都之后,甚至都没有同刘副主席汇报一番,直接就选择了回西南科工。
  好一番的折腾之后才回到西南科工,又各种处理一些积累了很久的文件,这时候才能够仔细地看看西南科工手中的项目。同样作为“八五计划”中的国家重点型号,现在的18号工程虽然落后了十号工程,但这个时候也终于完成了详细设计方案。
  仔细算起来,从当年的YZ-1大边条翼技术验证机开始,到后来89年年初正式立项研发,到现在91年的九月,中间历时两年半时间,这还是因为有之前各种技术积累的原因,才终于能够完成详细设计,开始了全尺寸的地面模型制造阶段。
  “杨总,现在我们的研发工作严格按照预计的时间表进行下去,今年年底之前就可以把地面的全尺寸模型制造出来,并开始原型机的制造工作,18号也终于可以从图纸走向现实,相信这将是一款前所未有的多用途战斗机。”
  现场全尺寸模型制造的骨干,还是当年杨辉搞航模时候的那帮子技术人员,记得当时为了能够找到合格的木工模型制作人员,硬是将前来探望儿子的谢连发父母两人临时拉来干了一个多星期,最后才有了走偏门,一炮而红的狂风战斗机模型。
  虽然现在的西南科工已经不再靠航模的那点儿赢利过活,而航模也行业也是到了正常利润的时代,但当时草创出来的一支队伍,却成了西南科工的骨干技术人员,现在只要是年轻一代的技术人员,哪个不是在航模项目组中渡过了自己的青葱岁月。
  而当时谢连发的父母,也从最开始的木工模型制作,到了现在全尺寸金属模型样机制造队伍的骨干技术人员,当真是只有不断地做项目,才能保持并不断地培养出新的技术人员。
  “行,我不是这么久都没有回来嘛,今天手头的工作都处理的差不多了,这时候才有时间来看看大家,看看我们的18号项目,大家不用管我,该干啥就干啥,我这就走了。”
  既然被人发现了自己的到来,并且也看过了这里的全尺寸模型制作,也就可以离开了。
  平心而论,要是杨辉一直在这里,不管怎么说当自己不存在,那边工作中的工人、技术人员也不会像平时那样的正常的工作,为了不影响项目的进度,现在选择离开是最好的。
  走出工厂的车间,正对面看到的是已经完全被封闭的厂房,之前那里是一条歼七四的总装线。
  后来也是杨辉亲自批准停止运转,将总装线拆掉,部分还能够使用的设备也被运到了贵羊那边的航空工业新区,被用于建造新的JF-17战斗机生产线,而且很快就要开始进行第一批JF-17战斗机的试生产工作,而安瞬这边的歼七四总装线,则会在一年后伴随着生产完最后的一批歼教七A而关闭。
  至于说,同样在安瞬的另外一处航模生产线,那边早就已经搬迁到了贵羊,预计在歼18完成设计定型之后,安瞬这边原本绵延近百公里的狭长三线航空工业带也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全新规划、建设的现代化航空工业区,那才是现代化的航空工业该有的样子。
  “杨总,还在看啊!这边总装线的关闭是公司上上下下全体职工都同一的,现在新工厂那边已经建设完成,我们应该看长远一些。再过几天就是611那边邀请去观礼10号工程首飞的日子,该要准备行程了。”
  一说起10号工程,就不得不感慨这一位面的改变真是够大的,这才多久,就连十号工程都要投入首飞了。
  又看了看旁边的历云,倒是能够猜到这家伙为什么这么热衷于往611那边跑,杨为现在已经完成了10号的飞控设计编写工作,后续的数字化航电、火控研发工作,则是因为没有像18这样采用宝石柱系统,自然又要简单一些,据说再有1年时间就能初步完成手头的所有设计工作。
  倒是现在的历云这里,一方面是要编写飞控设计,另一方面还要编写航电、火控系统。
  十号的工作只是空优、截击,因此航电和火控的编写只需要把这一方面干好就行了,而18号就完全不同,不仅需要把宝石柱系统编写完成,既然是多用途战斗机,空对空虽然不会多优秀,但好歹也是三代机,静不稳定设计的飞机在空空作战中肯定还是很不错的。
  因此,18需要编写空对空模式的航电、火控,然后是空对地作战中的精确打击模式,海军的反舰作战中,用样也需要另外编写火控,由此可以看到18的航电、火控编写工作绝对是海量的,按照历云的估计,搞不好这家伙就得要搞到93或者94年,工作量实在是不要太大。
  搞清楚了这些,之前历云和杨为都说好的双方92年就要准备合作,去搞地面飞行模拟这一伟大而光荣的事业,现在历云这边搞不好就要跳票。
  拍拍肩膀,安慰着:“行了,不用想那么多了,只要你带队先把18的飞控给我搞定了,保证飞机的飞行不会出问题,再把宝石柱的骨干网络编写好,后续的航电编写工作,可以交给其他的技术人员。我做主放你去做飞行模拟系统,那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做好了就是下一个新的子公司,可以和光电探测系统公司那边平起平坐。”
  “好勒,杨总你放心吧,那以后我们不仅要把飞行模拟项目做好,还要把飞机的航电设计专业化,做成我们共和国的罗克韦尔公司,而且是一定能够做到!”
  共和国的罗克韦尔公司,这倒是一个远大的目标,若是能够做到这样,以后战斗机、直升机、运输机、甚至是民航客机的航电都能有专业的公司来负责,这绝对是一个让人省心有又省力的大好事。
  “走,准备一下就走611那边去吧,据说这次611的十号工程首飞要来一位了不得的大人物,我们肯定是不能够缺席的,都是西南地区的难兄难弟,现在我们是好不容易翻身了,是应该去给他们捧场的。”
第692章
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一位面首飞十号工程的时候,就不再像上一位面那样迟来的太久,能够在91年就首飞,至少又要比台风战斗机的94年首飞快上了不少,比起阵风、鹰狮这两飞机更是没有晚上太多。
  虽然十号工程在技术上与欧洲双风还是有一些差距,但绝对是可以忍受的。这个时候的苏27虽然也确定了采购订单,但终归还是没有交付到共和国并形成战斗力,强大的苏27党还没有在共和国占据太多的话语权。
  因此,选择这个时候首飞的十号工程,则是广泛的受到了国内高层关注,毕竟这是共和国真正意义上从头开始研发的新战斗机,也是一款各个方面都符合第三代战斗机标准的好飞机。
  天空中,十号机已经顺利的兜圈子好几个来回,而飞行过程可谓是酣畅淋漓,地面的观礼人员则是人山人海。
  杨辉在这个时候自然是到不了前面去,毕竟那边的可都是一些从中央来的高官,而最为引人注目的则是那位前不久还同杨辉探讨了关于共和国民航飞机制造业的李总经理,而这一次十号工程的首飞能够引来总理这样的大人物,就注定是不会平凡的。
  除开了总理,空军王司令的出席也是一次非常大的亮点,能够引来军种总司令的观礼,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其它的,空军副司令林虎将军,甚至连海军方面的副司令都有出席,但这都已经不足成为全场的亮点。
  “杨总,这次611和132的风头算是出大了,连朱总理都出席首飞仪式,要是以后我们的18号首飞也能够有这样大的阵仗,那就真心是满足了。”
  满脸都是羡慕之色的历云在杨辉旁边小声地嘀咕了两句,顿时就让人感到忍俊不禁,一次首飞就能够引来总理这一级别的大人物,这还真心不要想多了,这次的总理前来参加首飞,绝对不可能是特意安排的,这里面一定还有一些其它的原因。
  这总理参加军用飞机的首飞工作,本来就是一件极为稀罕的事儿,一个管国家经济建设的总理,跑来参加军事意味相当浓厚的军用战斗机项目首飞工作?
  想想就觉得有些不太靠谱,你说若是以后西南科工能够有新型号的民用客机首飞,邀请总理来参加首飞工作,这个没有问题,民用客机这本来就是归政府管辖、并支持的项目,都是天经地义的。
  但现在嘛……
  摇了摇头:“别羡慕,这次总理来参加十号的首飞,应该是还有一些其它的重要事情要宣布,具体的你待会儿看着就好,说不定还和我们有一些关系,到时候可算是一件大好事。”
  总理出现在这里,就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之前刘副主席透露的关于重组国营军工制造单位的消息,想想就知道这应该是总理来调研情况了。
  也就是在那短暂地思考间,十号的首飞已经进入了尾声,伴随着前后机轮的先后着地,滑行的速度也越来越慢,可动的鸭翼不仅能够提供给飞机不错的短距离起飞性能,在降落的时候也能够有不错的制动效果。
  看到各个翼面回归了正常状态,这飞机终于是稳稳地停了下来,当地勤人员快速跑过去协助飞行员的时候,观礼的嘉宾也先后过去向首飞英雄致敬,也只有朱总理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这一幕,笑了笑之后就往杨辉所在的位置走过来。
  杨辉还没有过去祝贺,自然是很容易的就看到了总理在向自己这边走过来,想起这位总理在之前MPC-75项目的时候,对自己还算是挺不错,也就笑着迎了上去。
  握手中,总理先一步说话了:“怎么样,看到这次的十号工程首飞,是不是也开始在想你们的18号了?国家有了你们研发的这两款战机,空军装备水平也将会很快的追赶到世界主流水平,这也是多亏了你们这些国防军事装备研发人员的不懈努力啊!”
  不管这是有感而发,还是早就准备好的说辞,至少这一刻给人非常不错的感觉,有时候领导的一句话就是这么有魅力,他可以给人以极大的精神鼓舞。
  “非常不错,十号工程是611和132研制,但我们西南科工也为此项目出力不少,现在十号首飞顺利,我们西南科工全体也是由衷的祝贺,这是整个国家都应该高兴的时刻。至于我们的18号,我当然也希望它可以尽快长大成人,参军入伍,不过我们还是要遵循客观的科学规律,只要它是按照研发进度发展下去,那么很快也将会到它首飞的那一天,到时候,总理您可不能厚此薄彼啊。”
  虽然知道总理肯定是不可能来参加18号的首飞工作,但这个时候还是要把话说到这里,至少表明自己的态度。
  “这恐怕还真的就要让你失望了,这次我也并非是专程来参加十号的首飞,不过就是赶巧了而已。这次我专门来这西南地区来一趟,虽然是说考察西南地区的三线重工企业的生存现状,但最主要的还是为了你们航空工业的重组工作,这和你们西南科工也是息息相关,现在你来了这边就正好,下午的时候你就一起来参加会议吧!”
  果然是为了这事,这就要开始动手了吗?重组航空工业这一整个大摊子,肯定不可能仅仅是把西南科工拉出来就行了,航空工业所包括的科研院所以及配套的工厂可算是不少。
  首先,西南科工单独拉出来座一把交椅是定的,唯一还没有定下来的,就是打算要给西南科工添加一些什么单位进来。
  “好勒,那待会儿我们一定到位,听听总理您的安排,航空工业的重组关系重大,我们西南科工一定会配合。”
  能不配合吗?这种好事儿当真是万年难得,一旦抓住了机会就是西南科工的腾飞。
  ……
  “好了,历云你就去同杨为那边沟通一下关于地面飞行模拟系统的问题,先把你那边的问题都说清楚了,我们要先看看杨为那边的计划,最后再决定该如何走下一步的路。”
  嘱咐了历云去沟通情况之后,再一看时间知道现在已经是不多了,这才大踏步的往611那边准备的会议室里面走过去。一路上,首先就看到了十号的宋总师,在宋总师的惊讶中。
  “走吧,宋总师!这次总理召开会议肯定有重要的事情要说,您应该也知道这次总理来参加首飞,绝对不是主要原因。”
  老一代都是经历过风雨的,自然是看得出这次总理来参加十号的首飞工作有些不一样的玄机,因此也就不多想,同杨辉一起,两人笑着走进了会议室中,等着揭开最后的谜底。
第693章
兄弟的选择
  走进之后,才看到实际上大部分的人都已经到位,并且很快总理也到位,整个会议室里面的人倒是不多,但绝对都是611或者132厂的高层领导,能决定单位大事的主。而明显的,这里所有人都还并不知道具体的情况是什么样,就这样默默地等着总理说话。
  环视了会议室里面,又缓步走到自己的位置坐下,倒也并没有带来任何的资料可以让人看看,就这样单刀直奔主题。
  “相信大家都能够猜到我这次前来参加十号的首飞并不是主要的目的,的确,这次我来到你们这里,最主要的就是调研你们611和132两单位关于对国家重组航空工业的态度,现在你们这边的态度是最后一个还没有明确的,所以我亲自来处理。”
  在自己都还不知道的情况下,国内其它的主机厂都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难道我611和132的消息就真的是如此落后吗?居然……
  心中多有不爽的132那边正要开口询问,却没有想到还是让611抢先一步,宋总师不仅仅是总设计师,同样也是611的所长,于情于理在这个时候都需要首先站出来。
  想到上次航空工业改革的时候,也不过是88年,距离现在满打满算都不到4年时间,这就让人不禁想要问一句:这高层到底要怎么折腾,才能够彻底安生下来几天,也让大家能够有时间清净几天,安心做自己手中的项目。
  心里有些不太舒服,说话的时候虽然挺压制,但还是有一些刺儿:“我记得上一次重组的时候,似乎是88年,而当时也没有现在这么兴师动众的来调研到我们基层的科研单位,到最后不也还是轻松完成了嘛!所以,我们611这边是坚决拥护中央的决定,中央怎么改,我们就怎么办。”
  搞技术的待遇就是不一样,感觉到不爽,就可以在话里面带刺儿地发泄一番,只要不是正面撕开脸来顶撞上级,这种情况一般都会不了了之。
  总理却也是挺大度的,就是不知道是真的没有听出味道来,还是有些其它的想法,反正在仔细听了宋总师的想法之后,就转而把目光投向了另一边的132厂,那边的想法自然也是不能够忽视了。
  感觉到了话语权到了自己的手上,132的薛总工在厂长的点头之下,开口了:“132厂也完全同意宋总师的说法,我们坚决支持中央的决定,中央怎么改,我们就怎么接受。唯一的希望则是,改革中不要影响到我们现在研发中的十号工程,其它的都没有意见。”
  呦呵,这下情况就挺有意思了,总理终于是笑出了声音来:“嗨哟,我说你们这两单位倒是挺识趣的,还挺会拥护中央的决定啊!要是搁在以往,你们这样还真就可以交差了,但这次的改革至关重要,必须要征求到你们的真实意见。我们这次是要将航空工业一分为二,成立两个相互竞争的总公司,所以你们现在可不要光说什么听中央的安排,要是我没有给你们安排好,最吃苦头的是你们自己。”
  听了这情况,会议室里面一下就目瞪口呆了,要将整个航空工业一分为二,并且相互竞争。这种行为可算是大动作了,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高层的改革,它确实关系到基层的主机厂所。
  老来成精的宋总师第一眼就看到了坐在对面的杨辉,心里面一下就敞亮了起来,这次会议说是征求611和132的意见,但这中间混进来了杨辉这个西南科工的总经理,这总理的态度不就是明摆着的嘛!
  开始出声询问着:“我说杨总经理,这次你们西南科工算是新成立的两个公司中的一方,对吧?”
  杨辉现在不好回答,虽然之前已经是知道了消息,但毕竟是总理那边还没有正式通知到西南科工可以自己拉出大旗单干,因此,这个问题只能是总理来回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7/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