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3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3/483

  况且,人家伊夫琴科设计局又不是没有设计过涡轴发动机,并且经验还是异常的丰富,设计的涡轴发动机也算是世界之最。
  D-136涡轴发动总算是够牛逼吧,这就是伊夫琴科设计局在D-36涡扇发动机的核心机基础上改进出来的涡轴发动机,装机对象则是直升机行业中的超级巨人:米26光环重型直升机。
  没错,既然伊夫琴科设计局能够设计出这么牛逼D-136涡轴发动级来,这就证明了伊夫琴科设计局那边在技术上是绝对的过硬,在经验上肯定也是相当的丰富,既然如此,搬运伊夫琴科设计局的时候,把那边开发涡轴发动机的设计人员拉过来就行了。
  D-136发动机是世界之最,拥有无可匹敌的10000马力的输出功率,这东西已经可以算做是非常敏感的技术了。
  那好,我们又不要这款发动机,反正共和国也没有打算开发一款米26这样的超重型直升机,国内虽然对那东西有需求、也有市场,但市场其实并不是太大,也就是一些特种领域才会用到这样的飞机,前面有了米26这样的大家伙把全世界范围之内为数不多的市场都占领了,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去开发一款同样等级的直升飞机来。
  相反的,到时候把伊夫琴科设计局的涡轴发动机设计队伍拉过来,协助共和国这边完成新涡轴的设计,到时候新涡轴发动机达到2500马力都是有可能的,也只有那样的输出功率才能配得上1.5米的发动机长度。
  好家伙,这里的新涡轴原本是预计给10吨级通用直升机使用的涡轴发动机,为了考虑高原起降,所以才计划了2200马力的最大输出功率,那若是在平原或者干脆就是海军那边使用,那就已经是妥妥的可以让新通用直升机到达12吨的最大起飞重量,要想超过黑鹰也不是梦想啊!
  要是真的在有伊夫琴科设计局的帮助下,把发动机功率设计到2500马力,这就已经到达了美国早期的CH-47支奴干直升机的动力级别,这样的动力输出实在是太富裕了,完全没有必要。
  所以,这次的新涡轴一定要把功率控制在2200马力的位置上,大不了就是发动机的功重比低一些,但衡量一台发动机好坏的指标也不一定就是功重比,其它的诸如可靠性、寿命、可维护性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引入伊夫琴科设计局之后,如果可以把发动机的功率设计到2500马力,那么杨辉更愿意牺牲这300马力,来换取发动机更长的使用寿命、维护性、以及最重要的可靠性。
  “既然定下来了这款发动机作为我们未来的通用直升机动力系统,现在回去之后可以对这个预研型号展开进一设计了,你们不是还有和法国合作的涡轴8发动机吗?法国的涡轴发动机还是相当不错的,特别是在可靠性、寿命、可维护性上面都很独到,好好地消化吸收法国技术,以后把新涡轴的综合性能提上去就更好了。”
  新时代的航空发动机,已经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功率这一个指标,只有综合性能优秀的发动机才能够全面胜出,这才是新一代直升机所需要的优秀动力系统,到时候不管是军用还是民用,这样的发动机都能够有不错的表现。
  “我们也是这样打算的,现在国内在生产的涡轴发动机都是法国血统,我们现在正重点消化吸收法国那边提供的软件方面,学会了这些才是最有用处的,相信这次的新涡轴发动机一定能够有非常不错的表现。”
  既然是新的涡轴发动机,并且要公司内部立项研发,新的问题就摆在了面前,这发动机又该叫啥名字,因为还没有军队的立项,涡轴X的代号肯定是没有的,思来想去都感觉只有一个名字适合现在使用。
  “新的涡轴发动机,虽然没有国家立项,但依旧要有一个编号。我看就叫做:MZ-2200发动机吧,现在总公司内部立项,那就给它一个民用代号先用上,寓意:民用涡轴发动机,功率为2200匹马力。”
  这样的编号就不错了,和之前MS-4发动机的命名遵循同样的原则,以后也有利于发展。最主要的是这样给发动机编号,其他的人是完全不会有异议的,反正都是按照以往的老规矩来的,谁也不能多说什么。
  至于说,要不给608和331那边说一下伊夫琴科设计局的问题,这就简单了,肯定是必须的啊。
  “对了,这次的MZ-2200发动机项目,光你们现在技术队伍以及研发经验肯定还有些不足,正好你们那里不是有伊夫琴科设计局人员在帮着做MS-4发动机嘛!到时你们回去就给说一下,就说我们需要招聘涡轴发动机设计人员,让他们给乌克兰那边联系,看能不能把伊夫琴科设计局的涡轴发动机设计人员招揽过来一些。”
  虽然杨辉是准备好了要直接把伊夫琴科设计局一锅端,但光有这边硬着去挖墙脚肯定是不够的,还得要有之前从伊夫琴科设计局走出来的那些技术人员发回去的信息,陈述一下这边的情况才行,真正在两相对比之后,才能够更加有成功的可能。
  老祖宗都说了,要攻心为上!
第708章
或许这也可以
  杨辉暂时不会说出来的是,这次公司内部立项这台涡轴发动机的另外一层意思:实在是这款核心机确实很不错,就现在的设计基础,完全就有可能达到3000马力往上的最大输出功率,这就更不用说以后国内还有一项技术,可以对这台发动机进行大幅度的增加功率,使其真正的达到一款重型直升机所需要的标准。
  放下了茶杯,又再次看看会议室挂着的石英钟,原来一天的时间又这样悄悄地过去了。
  “散会吧!这次的你们回去再好好地对这款涡轴发动机进行合计一下,一定想各种办法把项目做出来,总公司现在提供了能够做到的最大支援,但是到了最后还是要看你们自己的决心,能不能像昌飞那有魄力一回,有的时候也是一个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没有国家立项,你们就更要坚定信心,把它走下去。”
  同样是总公司旗下,同样是在直升机领域做项目的单位,对于昌飞的破釜沉舟之举,不管是608还是331,无不是佩服的紧,现在杨辉把昌飞作为典型案列,用来作为一个榜样激励自己这边,那就必须要做出些什么表示、成果出来。
  “杨总,我们现在还不需要像昌飞那样的破釜沉舟,但真的到了那么一天,我们绝对不会做的比昌飞差。这是我们第一款真正意义上完全自主研发的涡轴发动机,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坚持下去,没有国家立项也正好,我们就不用受军队那帮管装备的家伙们朝三暮四的鸟气,不用把设计指标三年一小改、五年一大改。”
  听到了这里,杨辉还真就有些纳闷了,这军队那边管装备研发的家伙们到底之前是得要多么的让人咬牙切齿,才能够在这个时候让人说出来还感觉到庆幸,这或许是需要军队那边好好深思一番了。
  不过现在好了,也的确是正如刚才说的那样,公司内部立项的发动机科研项目,至少这就不需要再受那些鸟气了,在发动机最关键的前期研发中可以是定下了指标之后,就一条道走到黑,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在帝都有自己公司的办事处还是有些好处的,至少在会议开到晚上10点之后,不用再拖着疲惫的身体慢慢回到招待所去,现在是办事处这里就有招待所,想想还是挺不错的。
  真到了躺下来休息的时候,杨辉却依旧是怎么也睡不着,想到之前西南科工能够快速崛起的原因。
  除了那些要比国内其它单位要多一点儿的有限地资金以外,更加重要的恐怕就要数以前西南科工在前沿技术研发领域的敏锐感,或者说是杨辉本人大开金手指,在无边的黑暗中,也还能够准确地摸索到最合适、正确的技术道路,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弯路、重复。
  正因为早期认准了双三角翼技术,这才有歼教七、歼七四、歼七五这三款战斗机的优秀气动性能;因为认准了漏气涡喷技术,这才有了涡扇10发动机的诞生;后期的齿轮传动技术、大边条翼技术之类的。
  哪一个不是杨辉大开金手指之后,认准了这条道就大笔砸钱研发,最后出了成果才能很快地惠及到在西南科工时代的多个重点项目,最终促进了公司的大发展。
  现在,虽然西南科工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中航西南的历史才刚刚拉开大幕,以前在西南科工时代研究的那些技术全部都用掉了,新的中航西南想要有之前西南科工那样的快速发展,那么就是时候开展新一轮的前沿航空技术的研究了。
  90年代的国家资金投入上面,同样也不比八十年代好上多少,甚至因为80年代末的那一档子事,再想要走从西方国家引进一些技术的路子也是行不通了,到了这个时候,终于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自立更生了。
  “好,明天就去北航,先去见见陈教授那边,毕竟新一轮的先进航空发动机技术,就从这里开始把吧。”
  在自言自语一番之后,这才算是沉沉睡去……
  新的一天,既没有同311、608方面讨论新涡轴发动机的事,同样也没有去过问昌飞和602所同冰城飞机厂那边谈的怎么样,而是按照原定的计划,径直往北航而去。
  90年代的时候,国内的几大航空航天专业类院校,还是属于多方共同管理的类型,既要受到教育部的管辖,同样也要受到国防工办的影响,甚至还要受到航空航天相关的国内的一线科研生产领导,可谓是头上的婆婆众多。
  不过,因为现在的航空航天工业部被裁撤,成为三家总公司、国家试飞中心、以及共和国版本的NASA:中国国家航空航天局(CASA),甚至就连任务都是和美国那边一模一样。
  不过,这次的航空航天工业部被裁撤,原本对航空航天类学校的领导能力却被国家砍掉了,从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分出来的多家单位,要想和这些学校之间合作,就只能是在双方你情我愿的基础上展开,这也不知道算是好事还是坏事。
  但不管如何,现在的杨辉以中航西南总公司领导人的名义前来北航,那依旧是有些影响力的,悄悄地来到了陈教授的实验室里面,却发现这个时候的陈教授手头似乎并没有工作,看起来好像是挺清闲的。
  因此,所谓的悄悄来,不能打扰了陈教授的工作,要做到礼贤下士什么的好像就有些多余了。
  “看样子,陈教授最近手头也并没有什么项目,对吧?”
  这话就挺直接的,好在大家都是直接人,也不像那些文人一样,非要搞什么弯弯绕之类的,那样实在是太磨叽。
  尴尬地笑了笑,看着实验室里面乱七八糟的东西,陈教授也坦然的紧:“实验室挺乱的,最近才做完一个项目,还没有来得及收拾。不过我相信杨总经理来到我这个实验室,肯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直接说正事吧,杨总看中了什么项目,或者说需要我这里做什么研究,只要是叶轮机械类的项目,我都可以接受,正好现在我也还在找项目,听说西南科工在科研方面从来都不含糊。”
  能不含糊吗,西南科工这样的大单位,吃的就是科研饭,现在到了中航西南的时代,这个肯定是更要重视的。
  “当然,这次我来就是想要找陈教授谈谈,关于轴流式压气机大小叶片技术的问题,我相信这个项目陈院士应该是有所听说过的,对吧?”
  大小叶片,这个就是属于轴流式压气机的又一个重要技术,在70年代就有提出,不过是碍于当时的技术、工具所限制,一直都没有可靠的实用成果出来,还得要等到了90年代,美国那边才因为计算机三维模拟仿真分析技术的发展、再加上超级计算机的出现,这才有了新的突破。
  现在,就算是美国那边,同样也是和共和国可以算是同一个起点,只要愿意下血本投资,共和国在大小叶片技术上夺得头筹也不过就是一件挺容易的事,至少在90年代的时候,国内在超级计算机方面还是有点儿起色了,况且这大小叶片技术不是太急需。
  只要在2000年之前研发出来,就能够赶上使用要求,到时候一定要把MZ-2200来个全新的改头换面,变成MZ-3500都不是梦。
第709章
“高推预研2”重大专项
  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神奇技术,还是需要点开了超级计算机这样的科技树之后才能够研发的技术,这技术研发的门槛就算是比起DSI进气道技术来说,也都能够算不遑多让,那么这技术又到底有一些什么样的神奇功效?
  这其中的神奇功效说起来可是非常的多,但这些功效加起来之后其实也就是一句话:这东西可以大大地增加轴流式发动机的压气机、风扇的单级增压比,一级大小叶片压气机就可以达到传统轴流式压气机两级才能够达到的效果。
  这到底有多么的神奇,居然能够有如此优秀的性能,一级压气都能够当两级压气机来使用,听起来好像是挺玄乎的。
  那好,别的也不说,就说说这种技术的实际运用。上一位面的共和国,大概是刚好在2002年年初的时候,国内就对老涡轴6发动机进行改进升级,使用的新技术并不算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就要数现在杨辉面前的这位北航陈教授研究的大小叶片技术。
  用上了大小叶片技术之后,老涡轴6发动机一下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使用大小叶片技术改进了涡轴6发动机的压气机之后,一级就可以顶以往两级压气机使用,这首先就是大大地缩短了压气机的级数,将发动机的长度给控制了下来。
  在有效地减少百分之四十的压气机长度的同时,这一技术又将发动机的功率提高了15%、油耗降低4%,因此不管是怎么样去看,那都可以算是极为有效而且有用的技术。
  现在好了,只要把这一技术攻克了之后,又能够给这一位面带来些什么样的提高?
  不说涡轴6,就单说现在的MZ-2200发动机,这台发动机的核心机采用了七级传统压气机的设计,但若是给换成四级或者五级大小叶片的高压压气机之后,带来的就是堪比十级传统压气机的增压效率。
  当然,这样的设计会导致核心机的流量增加,真正达到一款重型直升机所使用的核心机级别。
  但那又如何,要的就是这样在已经确认发动机在1.5米总长度的情况下,却可以有更加强劲的功率输出。到时候不说3000马力,直接3500马力都还是基础值,争取一下之后,后续的改一改之后达到4000马力也不是做不到。
  大小叶片技术有它的神奇之处,但话又说回来,使用这一技术是直接就把核心机的压气机给改了,所以算起来应该是对核心机进行了大的改进,就算把它说成是全新研制的一款核心机,好像也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但只要是有些料的人都知道,上一位面同样是采用大小叶片技术对发动机进行改进,涡轴6发动机的核心机也进行了手术,但人家还是可以高兴地说我这是老一代发动机改进出来的发动机,编号涡轴6C。
  虽然两款发动机本身已经有了天壤之别,这新老发动机之间的差距,就如同美帝的F-18A和F-18E那样大,所以这无非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一番,但这总还是有很大的继承了一些前辈的技术吧。
  不过,中航西南是不怕这些的,到时候给新的发动机一个新编号:MZ-3500其实也并无不妥之处,到时候视情况而定就行了。
  有了这样的新发动机之后,再加上又有了直8直升机做基础,你说是魔改也好、全新研制也罢,反正要真的准备研发一款达到CH-53E级别的重型直升机,至少在动力系统上可以算是很简单了。
  大小叶片技术如此的优秀,那么现在这个时候当然就要准备开展研发工作了,上一位面陈教授也是在做这个技术,好像同样也是9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不同之处就在于上一位面陈教授做这技术的时候,有的仅仅只是国家层面的普通支持,所以才到了2002年的时候堪堪算是真正装机实用,而到了那个时候,共和国就只能算是第四个突破这一技术的国家。
  现在好了,这次杨辉的到来就是要给陈教授强有力的支持,资金:给,资源:给,就算是要超级计算机,虽然90年代国内在这方面还不怎么够,但协调一下之后,依旧可以满足他。
  不管怎么样,就是要同样是90年代初期来时研发这一技术,但一定不能够再像上一位面那样,都要到了新世纪才能够突破,当第四个突破这一技术的国家,要知道这一位面也同样是90年代初期开始的研发啊!
  ……
  “要说大小叶片技术这个技术嘛!我确实是有听说过,记得之前美国那边好像是有露出过一些风声,好像美国也在开始研究这项技术了,难道杨总经理也有打算要趟这一趟浑水了?”
  没想到陈教授说话是这样的幽默,这种时候还能够用趟浑水这样的字眼,看来确实是一个妙人啊!
  “哪里,咱们也不能这样说,我这边就是单纯的看好大小叶片技术,认为这一项技术有利于使得我们在燃气叶轮机械领域上实现和西方先进国家之间的零差距,而且这希望还很有可能实现的。美国那边的眼光得要是多毒辣大家都知道,他们都对这项技术如此重视,我们也必须要跟进才行。”
  看得出来,陈教授这个时候还是有一些心动了,毕竟之前他本人也确实对这个技术有些想法,而现在又正好有金主愿意投资这个项目,那就真的是天作之合了。
  不过,谈项目的时候,肯定不可能只是说我看好这个项目就行了,最重要的还得要说钱的问题:“杨总,实话实说,我是很想要接下这个项目,但还是那句话,你们愿意最大到什么程度给与支持,要是仅仅只是小打小闹地抱着无心插柳想法,那我这里就实在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3/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