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3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6/483

第775章
我们的雷达没问题
  之前仅仅依靠增加两个加装在平尾两端的小型垂尾来保证飞机的飞行姿态,方案在首飞中已经暴露出了不足之处,飞机降落下来之后便迅速开展了改装工作,又新增加了两片安装在机尾过渡段的外倾双腹鳍。
  有了新的改进之后,飞机在起飞阶段就明显能够感觉到操控起来能更加平稳,由此可见这次的新设计是起到了作用,可惜这次试飞也并不能像上次那样遇到乱流,想要再复制一下上次遇险的情况是不可能的。
  但不管如何,这次的空警100还是在轰油六的基础上有了都很大的气动变化,一些必要的飞行测试也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这次的测试已经不是首飞那么简单了,而是正儿八经有规定的测试科目,时间要花至少20分钟。
  中间利用上这段时间,空警100的科研任务总师也靠近了观礼台这边,既然这次是对机体进行测试,那当然就要问问负责机体的副总师。聂副总师当年操刀当过轰六丁的总师,而轰六丁则是海军专用的,它就是用来发射鹰击62反舰导弹的载机,在七八十年代是海军绝对的反舰利器。
  所以,聂副总师和刘副主席其实是老相识了,两人见面之后是亲切的握手一番,这才是询问着:“这个聂副总师啊!你是负责预警机机体设计的,那么大概多久能够完成机体的设计工作,能够按时保证进度吗?”
  对于自己所从事的项目,聂副总师那是一百个有信心,何况这本来也只是一次在原有成熟机体的基础上做一个改性而已,哪里会有那么多的麻烦。
  在笑的同时又把胸脯拍着,那也是一脸的笃定和自信:“这个是不用太多担心的,轰六是一架好飞机,轰油六同样也一款相当优秀的大型特种飞机平台,虽然设计上有些地方显得老旧了一些,但是飞机绝对可靠,按照我们的计划是今年就要完成所有的机体测试工作,下半年要安装机载预警系统上天测试。”
  这进度其实就不是聂总师能够定下来的,特别是涉及到了预警雷达系统的时候,就只有可能是得到了确切的消息之后才敢如此夸下海口,此时的聂副总师说了话之后,便把后面的话题交给了王总师,看时间那边要完成测试降落了。
  王总师是第二次见到刘副主席,之前还是91年的上半年上马预警机的时候在帝都见到过一次,一直以为要等到空警100定型的时候恐怕才有可能再见一面,没想到这么快就又一次相遇。
  “这话也算没错,我们的确是计划在今年的下半年就装机开始测试,现在整个系统还在进行最后的测试工作,雷达那边还没有把数据测试完,所以我们还要等一段时间,但也不会等太久了,今年就一定能有捷报传到您的办公桌上!”
  感觉这预警机的进度确实还挺快的,对这样的科研速度还能有什么不满意的?又再次抬头看了看空中的小黑点,还是有些担心地问道:“我听说这套机载预警系统是引进苏联的技术,你们是不是可以顺利地消化完成,能够百分之百的实现国产化吗?这个问题军队非常看中,要知道我们的国防政策就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啊!”
  刘副主席之所以能够如此高龄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军队的日常工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要对国防军事装备现代化建设负责,并且主要抓的也就是这方面,不仅要解决军事装备的有无问题,能不能完全国产化,是不是国内自己独立开发,具有知识产权与否,这些都是考察建设的重要指标。
  所以才在这个时候当着众人的面问了项目的国产化问题,但王总师可就不依了,什么叫做国产化!这次的雷达系统虽然有借鉴苏联的设计经验,但是通过一些对共和国的本土适应化改进之后,已经在很多方面同原版的苏联货有了区别,至少现在让俄罗斯来生产出同样一套预警系统就不可能。
  “主席啊!我们这个可不能算是真正的苏联货,当时我们得到这套预警系统的时候还是一套办成品,苏联还没有把这东西研发出来就解体了,我们得到实物和设计资料之后,后来又得到了部分设计人员。在他们的配合下,大量更换了电子元器件设备,现在已经是全部使用我们自己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仅仅在设计构架上还和苏联原版有关系。”
  得知了这套预警系统是这么搞出来的,不仅是刘副主席,海空军司令也都投来了好奇地目光,大概他们还没有听说过有这样搞的项目,以前好像也都没有过啊!这接盘的事情,国内好像是真的没有干过啊!
  “原来是这样的,那我们现在生产的这套系统能够达到苏联原版的性能吗?国内的电子元器件渠道是不是可靠,你不能一些关键的元器件都要靠的特殊渠道弄回来,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到了这时候,王总师其实也不能藏着掖着了,这种时候怎么可以说零部件是走特殊渠道进来的,若是用了走特殊渠道进来的设备,那这次的机载预警系统就不仅仅是现在这个水平了。
  据理回答着:“这些都是没有问题的,电子元器件全都是由国内提供,很多的部件都是长红厂那边的电子元器件公司提供,他们生产的电子元器件性能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这些年他们通过民品获利不少,应该是全都投到了这些基础性电子元器件的研制上去了,这对我们的电子工业有很大帮助。”
  而一说起长红厂,副主席那边终于是露出了笑容,他应该想起了一些什么东西,它可算是还清楚的记得之前长红厂那边提交了关于7807雷达的定型验收申请,想必现在雷达的验收队伍已经在那边驻扎下来了吧!
第776章
各种大开眼界
  7807雷达,这实际上就是长红厂通过和以色列合作搞EL/M-2035雷达研究的产物,而要说起7807雷达,那就又是很多年之前的事情了……
  从最开始算起来,长红厂在86年就展开了和以色列之间的合作,以色列则拿出了原本打算研制给Lavi战斗机使用的EL/M-2035雷达,通过对这款雷达进行减重、尺寸缩小等设计,最后搞出来的是7806雷达,也就是这一位面闪电所使用的PD雷达,其性能已经是不弱于美制APG-67雷达。
  随后这款军方编号为KJL-7的7806雷达在90年就定型并交付给闪电战斗机使用,性能也还算是相当的不错,现在不仅是安装在国内采购的闪电上面使用,国外采购的闪电战斗机也都是一水儿的装备这款雷达,到现在似乎还没有听到哪家客户要求换装其他雷达的要求,包括眼光挑剔的希腊,也都是对这款雷达表示满意。
  而7807雷达,自然也是同样基于EL/M-2035雷达的设计,只不过和7806雷达不同,这是强化版的EL/M-2035雷达,最终在性能上也还是达到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水平,完全能满足十号的使用需求。
  在研发了这么多年之后,虽然比7806雷达的定型晚了将近三年时间,但现在也终于要申请定型了,所以刘副主席前不久收到这款雷达的定型验收申请也就正常了。
  “这个涪城的780厂我倒是知道,他们确实也是军民结合的典范,充分利用工厂早期在机载火控雷达上的生产经验,后来转产电视机,赢利之后又反哺机载雷达的研制工作,还利用生产电视机显示器的优势,提供了彩色显示器给飞机的玻璃化座舱使用,原本以为这已经很不错了,只是没想到他们的电子元器件生产科研能力也这么强大,以后不得了啊!”
  确实,要说这年头在航空工业军用结合做的最好的,那就非中航西南莫属,而在电子工业方面,也就是780厂最成功,军用和民用两方面都能搞得红红火火,简直不要太优秀了。
  相比起十号的雷达设备已经开始申请定型验收,而现在歼18的机载雷达却处于研制当中,毕竟这一开始就定下来是仿制美国的APG-65雷达,现在的14所还在各种技术攻关之中,要不是之前他们有过对美制AWG-9雷达的研究,恐怕最后能不能赶到预定时间交付给这边歼18做测试都是一个大问题。
  按照14所的说法,他们现在正对雷达进行样机制造,若是后面一切顺利的话,那也要等到94年的下半年才能有样机初步技术定型,然后再说提供给专门的机载雷达测试平台进行测试,大概定型的时候就要等到95年了。
  需要知道的是,飞机的火控系统是必须要和雷达交联,没有雷达就没法测试机载火控系统,这对于一架多用途战斗机来说简直就是噩梦,要不是这次14所保证他们的雷达是对APG-65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并拿出了资料证明在性能上可以有一定的增强,恐怕杨辉直接就要让长红厂那边在十号使用的7807雷达基础上增加对地功能,反正当年竞标歼18的雷达时,长红厂也拿出过这样的方案。
  ……
  目光再次回到现场,大佬们对配套的机载预警雷达还没有大致的了解太多,远处的试飞机就已经带着巨大地轰鸣声降落,新的一次试飞就显得顺利了很多,各种规定的飞行测试科目也都能顺利地完成。
  对于这次的试飞机组,那肯定就不能像之前雷强那样的待遇了,但就冲上次首飞的机组成员临危不惧地将飞机飞了回来,那也必须要算成立功,因此,那集体一等功还是要给一个的,毕竟这支试飞机组以前也是首飞了各型号的轰六,累积下来的军功绝对不老少。
  再一个,其实这一支试飞机组成员的平均年龄也不小,很大部分成员都是四十好几,这次空警100预警机项目之后,他们已经不可能还有其它的试飞任务了,给个集体一等功也算是对他们职业生涯的肯定,虽然他们所在的试飞员大队本来就是做这项工作的,但这部队本来也是属于容易立功的一种。
  拿到了一个集体一等功,机组成员当然也是满意的,又在一番勉励与被勉励之后,一中午的两型号飞机试飞也就顺利完成,至此,中航西南旗下的在研型号统统都已经完成了首飞工作,后续的则是各种持续的试飞工作,精心打磨。
  随后的午饭过后,按照计划则是要带各位大佬去看看军队投入巨资研制的各种项目,首先到平坝的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看了涡扇12的研制进度,不过这时候的涡扇12科研测试队伍大部分也转移到了624那边去进行高空台的测试,因此看起来倒并非是忙忙碌碌的样子。
  但偌大的一个平坝,能作为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总部,这边可以供参观的地方是一点也不少,比如承担了924航空振兴计划的0111所加力燃烧室科研项目部,现在正围观快反中心加工制造中的轴对称矢量喷管部件,这东西就是专门为以后的四代机配套的高科技。
  看了原理演示样机中,尾喷管随着技术人员的电脑控制之下,也是不停地摇头晃脑着,之前仅仅听说过F-119发动机使用了高大上的矢量推力技术,而这等技术现在就活生生地就摆在了眼前,听介绍说,这还是比F-119的二维矢量喷管更加优秀的一种喷管构型。
  这也是左看右看,对于这个能够摇头晃脑的尾喷管很是看好,而后又问了为什么尾喷管要设计成锯齿形之类的问题,而技术人员也大致地解释了一番之后,众人又满意地离开了研究所,但就看那表情便可以知道刘副主席对此是非常满意的。
  黎阳厂那边新建成的中推核心机脉动生产线同样也散发着一种高科技的气息,毕竟在此之前谁也还没有见过航空发动机的生产能够移动总装生产,这和之前的那种在一个地方从开始到最后结束都不挪动的方式比起来,肯定是高大上了好大的一个级别。
  海军张司令之前是听说过这个东西的:“这个就是叫连续移动式生产线了吧,我之前倒是听说了你们在搞这东西,但确实没有想到可以做到这个程度,生产效率已经有了很明显的提高,我从你们的试生产中就能看出来,这个技术要重视,以后要加以推广。”
  中推核心机是CG-2000/QC-160/涡扇12的核心燃气发生器,需求量相当巨大,也只有脉动生产线的效率可以满足这些巨大的产能缺口,现在的93年上半年就开始试生产,年中就要投入到中速生产当中,也为94年的巨大需求提前备好产品,免得到时候顾不过来。
第777章
这订单真是……
  对中航西南的总部的参观,从黎阳厂那边出来的时候,当然又径直来到了航空工业园的其它配套单位,其中就少不了还在建造当中的重型锻造厂,整个工厂就是围绕着1.6万吨油压机和8万吨模锻水压机展开。
  两台设备虽然还没有到位,但是配套的设施建造已经有模有样,并且一直都有来来往往的技术工人、工程师为这家工厂添砖加瓦,就只是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对这家正在建造中的工厂就能够更有信心,为此,刘副主席也愿意向杨辉透露一些消息。
  “你们配套建造的这家大型工厂肯定是花了心思的,所以我们呢,就一定要把它充分地利用起来,不仅生产效率要上去、订单也要排得满满当当,这次我也给你们带来了一单项目,而现目前国内也只有你们可以做到。大概还能记得之前你说的让你们联合客机公司发展窄体客机,魔都飞机厂发展宽体双通道客机的事情吧?”
  窄体客机市场确实是联合客机公司拿了下来,以运七为基础改进的新舟系列,还有马上就要定型交付的MPC-75系列,至于说什么魔都的双通道大型宽体客机,杨辉倒还确实记之前是有过这样的一个建议,当时还出了主意让魔都去和麦道合作,来料组装麦道的DC-10客机。
  那么看看现在这情况,难不成是魔都那边还真的成功和麦道达成协议,要在魔都开始组装生产DC-10客机?这听起来就感觉是真的不可思议,就放眼整个世界,好像也没有哪个民航飞机巨头有这么大的魄力吧!
  但话又说回来,在麦道和魔都厂合作麦道82项目之前,好像全世界也没有哪个民航飞机巨头愿意把自己手中的主力干线客机拿出来在国外生产,所以说这麦道公司永远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存在,这次说不定还真的让魔都厂那边同麦道谈成了也说不准,反正谁知道呢?
  这种事还是需要多方确认一下才好:“真的?魔都飞机厂还真的同麦道谈了合作,而那边麦道公司也愿意在魔都建立宽体客机的总装线?我……我……我当时也就是说着玩玩而已,是真没有想到过这种还有可能会成真,真的,这个……”
  杨辉这时候的表情那叫一个好看,不相信、怀疑自己听错了,或者说魔都那边又放了卫星之类的可能都有,反正就是没有相信这项目真的能够谈下来。这就好像自己挖一个坑给别人,等着他跳下去爬不起来,但别人却继续在这个坑的基础上往下挖,最后挖出了一眼清泉,这种感觉难以言说。
  事实证明,在共和国也并非只有中航西南能够创造奇迹,至少人家魔都飞机厂还是很有一套:“你不用惊讶了,现在这个项目都已经签订了合同,这次有民航器材进出口公司参与,集结了国内几大民航公司以及国航的订单,最终以100架的超级大订单为条件,以及后续50架的意向订单为代价,换取了DC-10系列客机的最新型号DC-11的总装线,至于魔都厂付出的代价,这个参考国内的汽车工业就知道。”
  虽然没有说太多,但一说到汽车工业,就已经大致明白了这次魔都厂能够拿到DC-11总装线的真正原因了,至少麦道公司这次肯定是拿到了魔都飞机厂的大量股份,也只有这种可能,才能够用参考汽车制造业来形容。
  对于这魄力,杨辉不想过多谈论,要说是麦道公司远见卓识,看到了共和国未来潜力巨大的宽体客机发展空间也好,亦或者是国内对大型宽体客机制造技术的志在必得也罢,虽然这种合作只能在表面上可以说国内拥有了宽体客机制造技术,但这种自欺欺人的感觉其实也很容易让人上瘾的。
  “好吧!对于魔都飞机厂或者说是魔都飞机厂所属的中航东北总公司这次伟大地胜利,我表示由衷的恭喜,但即便就是这样,依旧不能阻挡我们中航西南以后要发展大型宽体飞机的想法,至少我并不认为这次合作的DC-11客机可以在我国用作军事用途,是吧?”
  杨辉非常笃定这次的DC-11项目是什么情况,这种要想把DC-11平台军用的可能是永远不可能的,美帝可以在DC-10的基础开发KC-10空中加油机,可以在DC-10的机身基础上换掉机翼,开发出C-17重型军用运输机。
  但是,共和国却是绝对不可能有这种待遇,所以后期的大型军用飞机还是要重新研制,一定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行,中航西南在大型宽体飞机领域还有奋进的可能。
  在提到DC-11客机肯定不可能在共和国军用之后,明显就能看到一行大佬们的表情有些失落,毕竟看到有这么牛逼且成熟的平台,换谁来也要动心不已,但就可惜这家伙偏偏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没错,这款飞机确实在合同中注明了不能军用,以后只能生产出来作为民用飞机使用,所以我们军队是不能打它的主意啰!但即便是如此,我们总还是应该在这个项目中学到一些什么,至少总理就给你们中航西南争取到了DC-11的大直径机身隔框的生产制造,这项目就算走遍整个共和国,也只能是我们现在所在的这家工厂在一年之后能够接下这种项目。”
  刘副主席这话让杨辉很是受用,中航西南辛辛苦苦地咬牙坚持要建造这两台万吨大压机,为的就是给尖端的航空制造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基础实力,虽然现在的中航西南看起来还并不具备成为国际巨头的实力,但至少在这头巨兽的幼年期就已经奠定了强健的体魄。
  有订单肯定要接下来,这个肯定是不能推出去的:“要给DC-11锻造大型金属锻件,我们当然乐于接受这种订单,能够用到这种大型模锻机加工的订单从来就没有便宜过,我们能这么快就接到这种大订单还真是乐意之至,肯定能小赚一笔了。”
  此时的杨辉俨然如同位土财主一般,两眼睛笑的眯成了一条缝,至少这种订单不可能是他嘴上说的简单小赚一笔那么简单,里面门道可一点也不少。
  “那我们就走吧!这里该看的也都看了,各方面确实都做的很不错,订单已经给你们介绍到了,到时候自己去人同魔都协商就行,只要能够把他们所要求的东西按照图纸和模具锻造出来,能在里面学到多少东西就看你们自己的能力。”
第778章
是真的高兴啊!
  魔都拿到了DC-11客机的总装线,这回就连中航西南也能够因为这个项目拿到一些还算不错的汤汤水水,这就好像即便是现在中航西南旗下的联合客机公司生产的MPC-75依旧分包了部分业务给中航东北旗下的公司一样。
  航空工业终究是体现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地方,就算一国之内有两家互相竞争的航空制造业公司,但竞争中依旧有合作,这种现象肯定是屡见不鲜,甚至推广到国际上也依旧是这种情况,在相互间竞争的两个国家之间,不同样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吗?
  随后,一行人又再次到了贵羊航空工业区参观,其中有制造飞机起落架的单位,也有大规模制造通用紧固件的标准化工厂,但最后结束参观的地方还是0112所,这里还有一个刘副主席关注了一辈子的大项目。
  这一路上的参观走过来,老人家明显已经有些疲劳了,但一听说这次要参观的是闪电战斗机家族在机体上的最后一个重大改进项目,而且也是和海军有关的重点项目,就隐约知道了杨辉这次带他来看的是什么项目。
  舰载型闪电虽然是对外公开项目进展的国际化项目,但它在中航西南0112所依旧有着相当高的保密级别,项目组的工作场地也都是专门开辟,一路上在经过了一番周折之后,终于是来到了闪电舰载机开发部门。
  一路执掌了闪电战斗机研制的吴炳麟总设计和歼18的总师为同门师兄弟,从他44岁时正式接下闪电的研制任务,到现在93年已经过去了四年时间,当年的闪电战斗机现在已经开始交付并形成战斗力。
  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九十年代,由他设计的闪电战斗机依旧凭借着优良的性价比获得不少的订单,延续了共和国军用战斗机出口的重要市场,保住了航空工业历经几十年开发的宝贵市场,这款飞机的出现,保证了共和国可以提供一款优秀的战斗机给传统的中系战机买家,而后续因为引入了巴航工业、诺斯罗普的加入项目,闪电还有了更加强大的改进版,一款足以在国际中高端单发战斗机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战机。
  豪华版的闪电有电传+PW-1120+DSI进气道+空中加油能力,虽然在对外宣传的时候说是交由巴航工业和诺斯罗普主导设计,但稍微用脑子想一想就知道,战斗机要是没有一路陪伴它走过来的总设计师参与,想要轻松的完成改进,就算是美国佬来也不行。
  所以,在去年豪华版闪电项目开始的时候,巴航和诺斯罗普共同发出邀请函请吴秉麟总师到巴航那边去主持项目改进,仔细算起来,吴总师虽然设计了闪电的侧板型,但这种设计终究不是第三代战斗机的主流配置,现在豪华版的闪电才是一款正儿八经不管从哪方面看,都是能满足第三代战斗机硬性标准的战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6/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