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3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3/483

  光听总理这说话的语气,杨辉就算是不用猜也知道这事八成是有戏了,这还真是免了杨辉的一大麻烦,之前按照准备也就是这段时间就要到帝都上面跑部,争取在中法之间的谈判中加入MPC-75和CG-2000发动机的事情,现在则好了,还没有等到杨辉开始发力,政府那边就把事情考虑到了。
  想想这等待遇,在之前可是从来都没有过的啊!现在可算是享受了一把政府的特殊照顾了,这还真是太爽了。
  “真的?那我猜法国那边肯定是只能迫于大局,然后就同意了这次的要求,不然总理您可没有这么好的心情,对吧?”
第797章
法国版卖官鬻爵
  要说在这个时候提出CG-2000和MPC-75的适航证问题,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法国佬似乎也并不是就能够说是直接接受条件,君不见上一位面在93年的年底中法双方发布联合公告之后,法国在94年就又拿回了一些之前在92年停止的项目,双方的交流重新恢复。
  而当时法国的代价则不过是宣布停止后续同弯弯之间还未签订的军事订单,比如上一位面弯弯在60架幻影2000-5之后又打算采购的双座型,当时法国就叫停了该项目,其它的诸如什么对即将交付的幻影2000进行减配之类的倒是也有,但这些代价其实相对于这一位面而言,在此之前签订的120架大单已经比上一位面多了一倍,双座教练型早就在第一次合同中一步到位。
  那么这一位面就算达成了同样的协议,法国不再对弯弯继续出售军事装备,那120架的订单也足以让达索吃的满嘴流油,让弯弯底气大增,那么相比之下在这一位面的法国佬肯定是要多多少少再多一些诚意,一些其它的条件就是要好好谈谈。
  因此,这才有了总理那边趁机谈到适航证的问题时,而法国人也并未一口回绝的一大原因,或许这里面还要加上德国人也在大力周旋结果,但不管如何,这次法国佬还真同意了适航证的问题可以谈,那么这就一次相当大的进步。
  而后续的,法国佬是在充分地表现了诚意之后,马上又拿出了做生意的劲头,或许说是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态度,那一上来就是:“适航证的问题确实可以谈,首先我们对贵国的联合客机公司、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和德国MBB、MTU公司的技术能力表示认可。但我们双方都必须要知道的一点则是,这申请法国适航证对你们来说绝对是第一次,所以这中间要走的所有程序一样都不能免,因此要花费的资金恐怕……”
  就看着法国佬的嘴脸,这次连夜赶来帝都的杨辉愣是有一种冲过去把这群家伙按在一边狠狠打屁股的冲动,你这是民煮国家办事机构该有的态度,你这对得的起广大的纳税人、选民?这种光明正大的花钱买卖民航飞机适航证,是对所有公民的安全不负责任的表现啊!
  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是一种什么样子的行为,这简直就是法国版的东汉十常侍“卖官鬻爵”,就是不知道还有没有明码标价,那样一来或许会更加有利于行业的公开、透明发展,让广大的适航证购买方能够心里有数。
  以上一切不过都是杨辉心里面的一阵吐槽而已,但这种事肯定万万是不会说出来的,要说花钱买适航证这种事情,恐怕波音、空客也绝对没有少干过,只不过因为这俩家伙搞这行的时间久了,所以手段更加娴熟、隐蔽而已,现在联合客机公司作为行业新手,对方需要先挑明规矩。
  也别说什么民煮国家没有这种灰色交易,那都是扯淡啊!一切能够对共和国敞开的黑色交易都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君不见在此之前法国佬连谈都不愿意谈吗?现在表示能够谈,那么挨上一刀也只能是认了,毕竟咱现在要进入这早就被西方国家把持的市场就需要这东西啊!
  思前想后,杨辉也只能对此要求表示认同:“好吧,这些该走的程序肯定是不能少,我们生产的是民航飞机,因此要对广大乘客的安全负责任,希望你们的相关审查部门加快行动,这期间我们要花的资金肯定是一分不少,但要求年前拿到两适航证,这一点要求不高吧?”
  能够年前拿到适航证当然是经过各方面综合考虑的,其一就是在93年的年底,中法两国就要发布联合公告,那么在此之前适航证当然要就拿到手才最好,要不然这边联合公告一宣布,你还怎么拿捏法国人?
  也还有更加重要的一点,这问题就是在于年底MPC-75就要开始交付民航公司投入正式的商业运营,在此之前能够再拿到法国的适航证,那当然对民航公司、乘客的信心又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毕竟法国的飞机适航证又要比英国的适航证更有含金量一些,这是大量的空客飞机用事实证明的道理,大家都认账。
  一路的商谈倒还算是比较简单,法国方面是因为国家外交的需要所以是没得谈,只能发了这次的适航证,而中航西南这边则是因为清楚这次的机会来之不易,对于法国佬的一些拿吃卡要也就无所谓了,至少在年底法国政府没有变卦之前,这些拿吃卡要之后还是可以转化成一定程度上的拿钱好办事。
  只不过,这次的花费倒是有点多,上上下下预计要花掉大概1400万美元的资金,这要是在之前的中航西南看来,那绝对就是一笔了不起的巨款,但要说放在这个时候嘛!
  虽然数目还是很不小,但考虑到德国方面肯定要承担一半的资金,因此分摊下来的700万美元还算是能够接受,到时候有了法国适航证之后就可以多卖一些飞机,那么这中间花的钱都能赚回来了,反正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谈妥了大致的问题之后,后续就需要杨辉通知到旗下的联合客机、发动机两公司,让他们赶快准备各种资料,不管是法国那边对产品质量控制能力的考察,还是申请适航证的产品本身进行技术评估,都需要好好重视。
  这时候就充分显示出从八十年代杨辉对公司旗下单位进行严格的生产要求所带来的好处了,航天级质量控制在共和国甚至世界上也绝对不是说着玩儿的,到时候再加上共和国特有的应对检查前突击培训、问题大清理之类的大招,应对法国佬肯定还是没有问题的,虽然杨辉本人对这种办事态度并不认可,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这非常时期就应当采用非常手段。
  ……
第798章
良心制作
  就在中航西南旗下和民航业务有关的公司上上下下准备着应对法方的技术资格审查时,远在共和国沿海的某造船厂在冬季即将到来之际,正抓紧黄金时期完成船坞中军舰的建造工作。
  和隔壁船坞中为巴西建造的两万吨级大型综合补给舰的建造方式不同,那艘综合补给舰用到了来自黑海造船厂,现在掌握还不太熟练的总段建造法,也就是常说的搭积木造船法,这边小船坞中建造中的一艘三千吨的军舰采用的依旧是传统造船方法。
  虽然这方法的速度比较慢,但是你架不住建造的军舰3000吨的吨位小啊,再加上造船厂对技术的熟练度很高,因而现在的船体已经大致成型,水线以下早就完成了所有的建造工作,现在正进行着至关重要的动力系统吊装工作。
  来自420厂的工作队在此之前早就对船体的发动机安装基座,以及其他的各种接口进行了检查,一切没有问题之后还是留在了船体施工现场,随着发动机缓慢地吊装进行船体,在现场总指挥同外面的吊车操作人员沟通中,最后还是一次吊装到位。
  对第一台发动机进行了固定和安装之后,第二台发动机吊装过程就算是有一些经验了,经过前后两天时间的吊装,再加上后期一周多时间的各种接口对接和调试之后,在造船厂、420厂、海军造舰监管部门的联合验收之下,最终三方在船体的动力系统安装部分签下各自的名字和单位公章。
  而这也意味着在不久的三个月之后,这艘带有浓厚实验性质的试验舰就可以下水了,而这同时也就意味着对QC-160发动机正式的海面舰艇动力使用测试即将展开,该型号发动机的海军舰艇服役生涯也将由此而拉开。
  整个93年期间,不仅中航西南,甚至整个国内都没有上马几个大一点的项目,不过还好这边的中航西南有好几个大项目在手,加上对海外市场的开拓也是不遗余力,那自然中航西南过的是想当不错。
  CG-2000发动机在进行最后阶段的收尾工作,涡扇12发动机则是投入到紧张的测试当中,甚至中航东北那边的太行发动机项目也在624所进行核心机的测试,没办法,这624所通过之前的中推核心机项目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现在正是国内的燃气涡轮机技术尖端,即便是东北那边拿到了太行发动机项目,在这个时候也要求助到624所头上来。
  再加上军队和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从中调节,现在624所也想开了,因而也就不再抱有门户之见的情况下则是充分地拿出了自7年前定型了中推核心机的技术方案之后,新研制的所有核心机尖端技术。
  你就比如三大部件中的高压涡轮方面,由于之前中推核心机使用国内现役的3万吨模锻水压机制造的涡轮盘性能不好,所以就必须要改进技术,又考虑到国内正在建造的1.6万吨油压机还要等上一两年才能服役,虽然以后的涡轮盘大规模生产是没有问题,但现在的核心机研制总需要有成品涡轮盘吧?
  因此624所充分发挥了其在90年刘大项总工访问苏联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院之后建立的人脉关系,让中航东北方面出了一些钱打点关系之后,用俄罗斯继承自前苏联的设备进行了新涡轮盘的制造,而新的涡轮盘制造出来之后在耐高温和可靠性、耐粗暴操作等特性方面比之前中推核心机所使用的涡轮盘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在空战中千钧一发的时候,能经的起操杆粗暴和耐操特性的发动机,这才是军用战斗机所需要的。
  相比之下,之前的中推核心机由于研制的时代技术和基础工业水平所限制,最终研制出的高压涡轮在耐粗暴操作等方面就有些不太理想,虽然大家心里不愿意承认,但事实就是这时候的中推核心机用于民航发动机,或者对地、对海攻击更多一些的过载并不非太变态的战斗攻击机都可以适用,但要是用作经常进行大过载机动的空优机,那当然还是有些缺陷。
  具体怎么说,大概现在的中推核心机在耐粗暴操作等特性上倒是和美国的F-110差不多,F-110使用的核心机是和F-101这种用作轰炸机使用的核心机一样的设计,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就不是太适合用作战斗机的粗暴操作,因而这就和F-100发动机是差远了,人家F-100一开始就是直接定位于战斗机使用的,因而不管是核心机还是其它部件的耐粗暴操作特性都相当不错,这也是为什么在F-100可靠性上来了之后,美国军队还是要大批量采购F-100而非F-110的原因。
  现在的中推核心机确实耐粗暴操作性能不太好,但这总结起原因的时候又还是和F-110有些不一样,虽然两款发动机的问题症状都差不多,但一个是属于早期娘胎里带来的,在设计中压根儿就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因而是属于先天不足。
  而这中推核心机则是因为单纯的高压涡轮制造工艺不太合适所导致,但核心机的设计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因而算是后天的问题,只要后期的制作工艺上去了,它完全就可以是一台泼辣的中推发动机,不过这至少也要等到下一次的涡扇12发动机改进设计的时候才能解决。
  涡轮盘的问题解决了一大半之后,再加上前几年从乌克兰那边挖来的高温涂层科研队伍,它们也创造性的利用同样来自乌克兰巴顿焊接所的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在DD-3单晶的涂层工艺制备工作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涡轮叶片的耐高温能力再一次得到非常大的提升,而该技术在此之前的全世界范围之内也还从未被利用到航空发动机高温涡轮叶片的涂层加工工艺中,这一技术甚至在后面两代的单晶上使用都是有奇效的。
  而同样来自巴顿焊接所的电子束焊接工艺,则直接将新工艺制作的涡轮盘和使用新涂层的涡轮叶片通过焊接完成一体化装配工作,新的涡轮盘在测试中很快就表现出了相当不错的性能。
  新的制造的涡轮前总温度直接达到了1470摄氏度,这比起之前中推核心机的1412摄氏度高了50度左右,前涡轮总温已经到了F-110后期改进行型,甚至是上一位面太行使用的第二代单晶制造涡轮叶片也才就是这一水平,这全赖新的涂层材料和工艺的好处。
  而且新工艺也完全客服了高压涡轮耐粗暴特性的不足问题,那么在这时候,因为太行和F-110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实际上制约太行后期耐粗暴性能的已经不是工艺问题,反而是设计上问题,不过现在还算不有了转机,到了624所这边因为是要求根据国内的具体国情在F-110的核心机基础上研发太行的核心机,吴总工则干脆就一不做二不休,借机会直接对核心机进行了一番大手术,反正对核心机进行国内工业基础适配的手术量也不小。
  因此,这一次在624所进行研制中的太行核心机虽然进来的时候还有浓厚的F-110影子,但到了出去的时候,恐怕直接就和F-110没有太大的关系了,你说是624所这边打着太行的幌子给了中推核心机的大推放大版也好,还是魔改了核心机也罢,反正这次的太行核心机是绝对的624所良心之作。
第799章
两个法国人
  有了性能大大地上了一个台阶的高温涡轮,那当然也不可能光是用到太行的核心机上面,至少624所终究还是属于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旗下的单位,各项科研资金也都是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拨发,因而算起来624更像是一个联发公司下面的大项目部,甚至其它的设计、生产单位都可以这样来进行定位。
  那么话又说回来,既然这新的高温涡轮已经技术搞出来了,自然改进中推核心机的计划也是要接着上马,之前早就眼巴巴地等待着新的高温涡轮现在有了,那还不得爽翻天,要不然后续性能增强型的涡扇12/QC-160/CG-2000-2发动机可就真的是一样都没法进行下去。
  所以这个时候的624所,那依旧也是相当地忙碌,唯一的一台SB-101高空台不仅要承担两款核心机的测试工作,这中间还要绝对保证涡扇12发动机测试工作的进度需要,甚至之前安排的设备检修工作都是在过大年的时候进行,当时杨辉是没有看到那些过大年的时候还在加班检修高空台的工作人员,那叫一个幽怨。
  不过这些情况很快就会有所改观,至少现在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已经开始了性能更强悍的新一代高空台设计建造工作,这才是真正比照着世界最前沿水平去设计建造,而这东西到现在也就是只有美英苏三国有,法国这五大流氓之一的国家都在此领域表示放弃,而共和国则是正在努力地冲击着,只不过就是时间恐怕会耗时五年以上才能看到成果。
  而随着法国那边的适航证资格审查不断地完成各个小项目,一向都是傲娇的法国佬彻底不能淡定了,资格审查中的中航西南旗下的公司带给他们的震撼太大了。
  不说人员机构臃肿的问题,反正这些不归他们法国人管,同样法国人也知道这是所有大型公司的通病,世界五百强的公司没有谁敢说自己的人员机构是足够精简,最多也只能说同类型公司中不拖后腿就行。
  真正让法国佬吃惊并满脸斯巴达的,其实就正是西方工业国家一直引以为豪的工业技术方面,倒不是说这中航西南的基础生产设备有多牛逼,实际上工厂里面很多设备还是比不上法国这种可以满世界采购设备的一流工业国家,但这中航西南旗下的工厂也并非是全无亮点。
  其中一位之前同共和国打过交道的一位法国审查人员吗,那就是默默地对旁边同事说着:“大概是十年前的时候了,那时候还是83年的巴黎航展,反正那时候我们同这个国家之间的关系还很不错,所以当时就出售了整套的CATIA给他们公司,也就是我们之前所看到他们使用的那套CAD软件,而当时我就前来负责安装培训工作,并借此机会接触到了这个国家的航空工业,而那时候我给的评价是全面落后二十年,且毫无技术亮点。”
  这话说的很小声,似乎是怕有其它的人听到一般,仅仅是让旁边的那位法国同事听到了,而接着则是有些好奇地想要听到下文,因为就他现在所看到的所有情况综合起来,实在想不通为什么会是给出如此恶劣的评价,这完全不应该啊!
  单就看刚才走过的零部件精加工工厂,那里面的四轴和部分的五轴加工中心虽然使用了有些年日,明显应该是八十年代的时候所采购,但放在现在也依旧是世界主流的精密机械加工设备,还有之前虽然只是重重一瞥,但他一眼就能认出来的圆弧端面齿轮加工机床,那东西绝对是欧洲才有的技术,但那机床似乎挂着的牌子是一家共和国的公司所生产,难道是他们购买了机床生产技术?
  反正一切的一切,都是各种透露着一丝丝地怪异地气息,现在进行资格审查中的这家公司绝对不是所谓的落后世界主流20年,真要算起来最多也就是落后十年左右,而十年的技术落后程度都是完全可以在机械工业生产中接受的,毕竟机械工业的更新换代并没有电子工业来的那么迅猛。
  于是在满脸地不解中:“落后二十年?我看这不也太像把,虽然他们很多的精密加工设备还是之前进口自我们欧洲,但是这些八十年代的设备同样也绝对是空客和斯奈克玛公司使用中的主力生产设备,虽然在禁运政策下他们在2000之后就会陆陆续续地落后到20年的样子,但现在……”
  后面没有说出来的话自然是不言而喻,这意思就是说现在的中航西南虽然遭遇西方国家禁运,但不管从哪方面来看都还并不是太落后。至少中航西南在杨辉的影响下,抓紧时间在85年后期大量采购更新的机加生产设备在现在看来肯定不会落后太多,因而现在的中航西南是绝对符合生产资格认证标准的。
  同样,回答他的则是更多地疑惑和不解:“没错,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家被称之为中航西南的公司实在是发展的太快了,他们仅仅是抓住了八十年代这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各种技术的跨代追赶,若非是我今天亲眼看到,打死我都不会相信他们能够有这么快的发展速度,这对我们欧洲国家来说就实在是太可怕。”
  但很快又想起了什么,似乎是在给自己找借口,又或是在安慰自己:“不过还好,我们又及时地对这头东方的巨龙实施了禁运,三十年前他们是如何渐渐地落后于世界航空工业的发展,那么今天他们还将继续走上老路,航空工业是整个国家或者世界的综合工业能力的体现,八十年代他们能够得到整个西方国家综合工业的支持,所以飞速发展,那么现在实施禁运之后,他们就只能得到自己国内有限的基础工业支持,落后世界的发展几乎是必然。”
  这位法国人看起来对航空工业的研究非常透彻,同样对共和国的航空工业、基础工业的研究算是相当的清楚,至少在这时候看来它的判断是没有错误的,要是共和国没有飞速发展的改革开放,那么现在中航西南的辉煌也确实只是昙花一现。
  但他们恰恰则是低估了共和国的发展速度,真的要到了2000年之后,单就是共和国自己的基础工业,同样也能够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到时候中航西南的发展依旧是不可阻挡的,因为那时候更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
  而现在,骄傲的法国鸡当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一路上哼哼唧唧一番之后,最终还是很配合的按照之前法国政府的要求,只要满足要求就让通过,能够达到发证的标准就发放适航证,实在是法国人他不需要再玩什么盘外招,禁运的威力是绝对不能小觑的。
第800章
傻眼了吧
  正常的程序走下去,那当然就是再简单不过,很快仅仅在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所有子系统部件的承包商生产资格审查,再加上飞机有一些系统是直接就国外采购的子系统,比如MPC-75的航电是采购了法国制造,那东西法国佬会卡脖子?
  而一些德国制造的子系统同样也是不少,因此终于还是进入到了最关键的飞机总装质量控制审查阶段,虽然参观总装车间是很大程度算是有些涉密了,但考虑到这联合客机公司直接就是制造民用客机的,那就公开好了,反正天下也没有不透风的墙。
  所以是当一队法国佬在长安城落地之后,就首先是非常有趣地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一条跑道把当地工业区分成左右两个不同的样貌,一边是几十年之年在苏联的支持下建造的苏系总装厂房,在经过这么多年使用和风雨的侵蚀之后,老式的钢筋混泥土厂房终究是在外面看来显得破败不堪,虽然隐隐约约也看到那边一装有四台发动机的大型飞机走下总装厂房,但总给人一种萧瑟之感。
  在看了西飞的厂房之后,这群法国佬就打心底里的高兴,似乎他们就是看到十年之后的整个共和国航空工业一般,它们都是如此的破败不堪,那么心情大好的情况下,要再看跑道另外一边的白色建筑群,自然也就能够体验到过山车的感觉了。
  为什会不爽?那当然是因为这联合客机公司新建的厂房实在是太牛逼了,首先第一眼过去联合客机公司的厂房本身就比西飞的钢筋混泥土厂房好看太多,而使用的也就正是后世最常用的钢构厂房,也只有这样的设计才可以把厂房的面积做到如此之恢弘,而这种足够巨大的厂房才能够容纳下专门为MPC-75客机设计的大型脉动总装线的安装。
  一条大型的脉动总装线的占地肯定要比起汽车流水生产线更加庞大,虽然说在进行总装的时候,都是直接安装飞机的各个大型成品结构件如机翼、机身框段、起落架之类的,这很多的部件在之前都有预先总装成了大型的构件,这就比较类似造船工业中的分段造船法,对于这种大型的成品结构件其实也可以说成是‘分段’。
  而为保证这些飞机的‘分段’生产效率更够跟上飞机总装线的需求,它们同样也是使用脉动集成装配线进行大规模生产,不过碍于MPC-75采用了广泛的分工生产,因而这些‘分段’的脉动总装自然在联合客机公司这边是看不到的。
  但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这一整条飞机的脉动总装线同样是需要用到配套的好多条用来生产‘分段’的脉动装配线,但真正最刺激人感官的还是飞机最终总装时的脉动总装线最牛逼。
  毕竟一架MPC-75的尺寸也是绝对不小,光是第一个站位总装起来的机身长度就达到了32米长,而整个MPC-75的脉动总装线因为是世界上首次建造使用,站位则是达到7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3/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