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3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4/483

  这也就意味着,刨去各个站位之间相邻的距离之后,就算飞机首尾零距离相连也需要生产线的长度达到200米。
  而事实则是各个站位之间是绝对有很大的距离隔开,以供人员通过和飞机的安全,最终也就使得MPC-75的脉动总装线长度达到了300米往上。
  如此的长度,为了有效控制生产线体积,最终又不得不选择了采用U型来布置总装线,而如此长度又是呈U型布置,这就大概是一个普通的400米环形跑道切掉了一端环形的样子。
  而这还仅仅是总装线的长度,配套给脉动生产线使用的不仅仅是总装线,还有一旁配套的零件库房之类的零碎,所以整个厂房的面积是绝对能够达到一个配备标准400米环形跑道的现代化操场大小,想想置身于这巨大的厂房之中到底是什么感觉。
  就在法国人随唐昌红走进厂房的时候,刚正式开动生产线还没有半个月时间的MPC-75脉动总装线已经开始新一天的了工作。
  设计中的理想状态是每个站位之间的一次脉动间隔是8个小时,也就是一天的工作量,按照这种工作安排,最高时段是可以达到每天下线一架飞机的。
  但具体的情况中又完全不一样了,首先飞机的制造是受订单的影响,订单足够多的情况下自然是可以一天一架,但通常情况下则是按照订单灵活地安排每一次脉动的节奏。
  你可以安排成一天一动,也可以两天,甚至三天都可以,而这中间的一些比如某个站位出现特殊情况,需要延时生产等问题都可以灵活处理变通。
  总的来说,现在MPC-75飞机的脉动总装线因为工人还不太熟悉工作,再加上前期的飞机制造交付也还要再小心一些,因此将脉动的节拍控在3天一次。
  这就意味着每间隔3天生产线动起来的时候,就会有一架飞机下线,一个月倒是能够直接完成10架飞机的生产工作。
  说实话这速度确实不怎么好看,国外采用的老生产线一个月马力全开同样也能达到这样的效率,甚至还有所超出。
  但这时候的脉动生产线就不一样,3天生产一架是现在生产还不熟悉情况下的结果,只要生产熟悉以后,订单也足够,开足马力可以每天一架,到时候就怕是产能过剩了。
  想想一年生产300多架是什么概念,有的型号飞机终其一身,恐怕都生产不了这么多。
  现在按照计划是一个月就能够至少生产10架飞机,到时候共和国这边的联合客机公司在加上德国MBB公司的两条脉动总装线一起开工,一个月最高就能交付20架左右的飞机,那么一年就是200架左右,现在储备中的600架订单不过是3年一般情况下的低速生产就能完成。
  当然,MPC-75肯定不可能做到每年都有200架的订单收入囊中,大概能够达到每年一百多架就算相当不错了,到时候平均两条生产线每个月也就是各自生产当年订单5-8架而已。
  不过这时候又必须要考虑到之前积累的600架订单,在把它算进来之后,就可以和保证两条总装线在正产速度下生产10年,而10年之后的事情,那真的就是谁知道?
  或许还到不了那个时候,联合客机公司这边的总装线就要改为生产新的120座级MPC客机了。
  看到眼前这庞大的生产线,中间各种的AGV运输车从专用通道把库房中的零部件送到指定的站位,而与此同时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已经到来,工人们全都暂时走到生产线划定的安全位置上,那边在统一的脉动管理系统遥控下,牵引车连带着固定飞机的工装一起……
  感觉到厂房中的光线突然一变,这不由得让乡下来的法国佬心里一紧,这尼玛是要干什么?而下一刻才发现原来的白色灯光已经变成诡异而又不详的红色,随后则是滑轮和8根铺装在生产线上的轨道之间轻微摩擦声,整个生产线7个站位上的飞机一起动了起来。
  这就如同见了鬼一般,法国佬瞪大了眼睛表示完全看不懂这是什么节奏了,还能这样生产飞机?这完全没有见过啊,但是看起来还真特么的是高大上啊,什么空客波音麦道,你们都是渣渣啦!
第801章
都给我老实点
  这是整条生产线开动起来的第四次脉动,同样也就意味着第五个站位等待已久的工人们,也终于迎来了他们在这生产线上所需要装配的第一架飞机,移动到位的飞机编号为75-0012,意思就是说这架飞机是MPC-75自第一架原型机以来,工厂生产的第12架飞机。
  到了第五个站位的装配时,整个飞机在前面四个站位中已经组装了大致的外形,现在需要的就是五号站位的工人按照之前培训的要求,进入飞机的内部进行液压管线的安装和调试,而这也直接关系到整个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能否顺利运行。
  至于说在这90年代生产的飞机上为什么还使用老式的机械液压控制,看人家空客直接在七十年代末期设计的A-300上就直接使用了电传飞控,你这是不是有些太过于落后了?
  其实,这种想法自然有失偏颇,MPC-75虽然也在控制系统中部分引入了电传飞控设计,倒是和当年的歼七四飞控设计思路差不多,但民航飞机肯定是要求安全要绝对地可靠,再加上603所也是第一次涉及到在大型飞机上使用电传飞控,各方面的经验都还不足,因而保留一整套的机械液压控制系统是肯定要有的。
  而把完整的电传飞控用在民航飞机中,全世界范围之内也就只有空客这样干,其它的诸如波音、麦道之类的公司,他们在民机上引入电传飞控也同样是90年代才小心地试着接受,其飞控的电传化程度和这边MPC-75也是差不多水平。
  这也就是说,并非是MPC-75的飞控有多落后,而是说空客在客机上使用的电传飞控太超前了,主流水平其实也就是现在MPC-75这种将电传试着装上去用,而飞机依旧保留完整的机械液压控制系统。
  所以,这才有工人们拿着之前已经已经加工成型的管路,进入到飞机的内部开始按照规定的顺序,比照着图纸沿着飞机隔框的开孔进行着管路铺设安装工作,而其他的1234号站位则是重复着自己前十多天已经做过的工作,倒是6号站位的动力系统安装工作组还依旧眼巴巴地看着5号站位的飞机,而更远的7号站位则是直接连人都没有看到,他们还至少要等6天才能正式投入工作。
  一次脉动成功之后的生产线恢复了平静,各个站位按照要求完成着自己当前的任务,而一旁的法国适航认证工作人员则是依旧没有缓过来,他们实在是不敢相信眼前所看到的景象。
  一位中年法国人想来是受到的刺激不小,是撒丫子就想要往那边的总装线跑过去看个究竟。但他这行为肯定是不行啊,非工作人员进入工作生产线区域,万一造成生产事故怎么办?这生产线和线上的产品哪一个都不是这法国佬能够赔得起滴,就算赔了裤衩都不行。
  那边随同队伍一起进入的工厂安保部门工作人员则是眼疾手快,直接就伸手把冲动地法国人凌空捞了回来,这种感觉就像是随手捞起了一只鸡鸭一样的轻松,倒是那法国人感觉自己被凌空飞起来之后,终于也还是回过神了,赶紧扑腾一番要挣开束缚。
  感觉手中这法国人是冷静下来了之后,这把人放下,而随手又从另外一边拿起一顶安全帽扔过去,那种意思其实很简单,绝对就是:您即将进入联合客机公司的生产装逼现场,请带好安全帽!
  没错,就是这种意思,以唐昌红为首的众人现在拿真是相当地高兴,虽然这条生产线并不是他们603所设计的,但这绝对是全世界上第一条正式投产的飞机脉动总装线,只此这一点也足以自豪。
  “请注意一下,大家把所有摄像、存储设备都拿出来暂时交由门口专人保管,这一点希望大家能配合,前面还有专门的安检设备,我不希望到时候大家中有人被检查出一些不太友好的东西来,所以还请配合。”
  说完之后就是一副你们自便的样子,而要是放在几年之前,这种待遇还从来都是共和国去参观国外的大型生产线才有的待遇,现在就要反过来到法国人来享受了,真是三十年河东河西啊!
  其实这法国佬中间当然是有人在此之前听说过一些风声的,为此还特意受到空客公司的私下沟通,在双方进行了一番不为人知的PY交易之后,这位原本是打算借着自己特殊身份来客串工业间谍,但这个时候一听到说前面还有专门的安检设备,这心里一下就虚了。
  虽然他知道自己身上带的设备都是世界顶级的,但这终归还是有被发现的可能,特别是刚才一进入厂房大门,就看到那一番震撼的景象,他明显感觉现在联合客机公司的科技含量已经深不可测,自己这点小玩意儿恐怕很大可能要被查出来啊!
  想到这里,它明智地感觉到空客的钱不好拿,还是小心为妙。
  确定了要把拍照设备留下,那很快就有一个新问题来了,他的微型照相机是设计到西服的纽扣中,要这时候把东西取下来几乎是不可能那么容易的,而就算取下来交给这边的联合客机公司暂时保管,就钮扣相机那怪异的造型,那不还是要暴露了吗?
  思来想去,总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进去参观最好,但这心里却又像是被猫抓了一般,总想着要一探这生产线的究竟,为此就只剩下最后一个解决方案。
  硬着头皮,先是忐忑地解开了西服的扣子,同时又故作矫情:“这厂房里面的供暖很不错啊!连我这都微微感觉到有些热了,不错、不错,工程厂设计的非常人性化,这一点是能够满足我们适航证要的劳动保障的。”
  而后,则愣是直接脱掉了订有钮扣相机的西服,就这样在共和国大西北,整个12月寒冬穿着一件衬衣大秀身材,这简直就是鹤立鸡群啊有没有,虽然这厂房供暖也确实不错,但也绝对不至于你直接热得脱掉外套吧,这就真的是太搞笑了。
  大概公司安保部门是看出来了这里面的猫腻,但也并没有直说,这法国人都选择了按规矩办事,那咱也就给他留个面子好了,反正等一下还有一道关口来做安检问题,自己也不用担心什么。
  而这反过来的,倒是突然对法国人衣服上的猫腻产生了浓厚地兴趣,待会儿等到法国佬进去之后,自己一定要好好地检查一下这衣服。
  就这样,这法国人是万万没想到等他参观完成并回来穿衣服的时候,恐怕扣子就要少上那么一两颗了,可惜这还偏偏不能声张,这就真是尴尬了。
第802章
新的项目
  带着法国土包子参观世界最顶级的飞行器生产总装线,而且还是在一向都不被法国人看好的共和国这片毒菜国土之上,那种双方完全不同的感觉实在是不好形容,用‘五味陈杂’这词想来也仅仅算是能够略微描述一二。
  但实际上则是不管法国人如何想的,在最后阶段为期几天的考察之后,还是赶在12月中旬就完成了所有的资格审查,而当资格审查完成之后,那边法国民航局自然也是直接发放了之前就已经准备好的两试航证。
  MPC-75现在是拿到了北约三大航空港的试航证,有了这样响当当地牌子挂在那里,加上经过半年时间的商业飞行测试之后,汉莎城际航空公司正式对外载客营业,首批虽然只有4架飞机可以投入使用,但后续依旧是可以每月增加三架飞机投入运营中,这样的交付效率绝对不低。
  而也正是93年的圣诞节,德国民众在订购机票的时候,首次见识到了一种新的机型:MPC-75,而在德国媒体的宣传下,这架飞机已经是作为德意志本国航空制造业崛起的一个重要标志。
  因而抱着想要体验一下飞行舒适度的乘客也着实不少,甚至后续几天中空乘连续发现了奇怪现象:有的乘客买了机票飞到目的地之后,马上在飞机返航的时候,居然又能看到上一班的乘客……
  德国的首航顺利,而共和国这边的联航公司也同样使用之前交付测试的一架飞机,进行了第一次川藏之间的高海拔民航客运飞行运输,而有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则是这次国内的首航,虽然飞机的上座率达到92%,但是大部分居然也是外国人,一问才知道这居然是传说中的外国驴友团队,而大冬天跑到藏区旅游,也只有外国人才有这不怕死的精神。
  所以说MPC-75的首航似乎更多是赚取了外国人的钱,那是否这也意味或者说是象征了一些什么东西呢?
  伴随着飞机在啦撒机场降落,甚至不需太多的麻烦,部分藏民直接换而乘坐同机场的运七最新改进型,或者说是乘坐有了新名字的新舟30客机也没错,这架飞机的上座率虽然只有70%,但是后面货仓倒是装了满满地一舱,伴随着涡浆发动机的桨叶撕裂空气,新舟30则是执行着藏区人民出行的最后一级公共交通运输。
  而这一年的12月底,杨辉则是在帝都渡过,同样伴随着杨辉一起的自然还有一些国内的政府高层,或者更加直接的应该说是杨辉陪着这些国家领导人一起全程等待着MPC-75和新舟30的首次藏区民航客运任务的消息。
  而伴随着千里之外传来新舟30成功降落在当地一处简易机场,一直不苟言笑的民航局新任局长,陈局长算是笑了。
  “好啊!我们共和国终于靠着自己的力量,完成了被称之为世界屋脊的藏区公共交通建设工作,在此之前的国外飞机,可同样也没有哪一款可以做到这样完美地同我们实际国情相匹配,所以我们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终究还是要依靠自己的民航制造业啊!”
  新的民航局局长同样是93年12月上任,而这位的上任之际就遇到了两款国产客机首次商业航行成功的这等好事,虽然这也有前任栽树的原因在里面,但新局长的运气好也要承认啊!新官的第一把火确实是在联合客机公司帮助下烧的相当红火,而这等结果也就顺利将他的事业在一开始就同联合客机公司绑到了一起。
  以后的日子中,共和国的民航局就要改姓西南了,八十年代MPC-75项目在国内遇到的所有阻力,在往后的新飞机项目中,肯定也不会再发生,因此这也算是一大值得庆祝的好事。
  ……
  在帝都遥祝了MPC-75和新舟30的首航成功之后,一众官僚们终于是渐渐散去,但最后的总理办公室秘书则是匆匆走来,将杨辉和民航局局长留下,据说是要到中楠海商量一下关于MPC-75飞机的后续发展计划。
  杨辉就知道国家现在看到了民航飞机制造业的巨大发展空间之后会忍不住,想要发展民航制造业是顺理成章的,而能够有国家给支持当然大有好处,之前藏区空中公共交通网建设项目就是典型的国家工程,联合客机公司在拿下这项目之后,几乎后面整个新舟30飞机的研制资金都是国家拨款70%。
  所以说,杨辉同一边陈局长对视一眼之后,皆是笑着走进了汽车的后座,沉闷地气氛中陈局长倒是抛出了一大订单:“你知道,我们民航局有权利指导国内民航飞行公司的飞机采购,这次MPC-75客机的5+6两级座舱90座布局被指定用来做低客流密度的干线飞行,新的采购订单加起来已经有60架,你们可要好好地准备准备。”
  说到国内的采购订单,杨辉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在国内只要你的东西能够堪用,又有国家政策的支持,要拿到订单也是非常简单,毕竟这年头民航公司都是国营性质,所以飞机采购还是要受到一定的国家政策影响。
  甚至不需要任何的思考,杨辉直接就给出了满满地自信:“国内的订单我们肯定是能够吃下,60架不过是我们生产线全力开动起来之后半年就能完成的生产,倒是这90座布置的低客流密度干线飞机,肯定需要更加充足的动力才能保证飞行所需,所以这就必须要用CG-2000发动机才行,这一点国内的民航公司愿意承担风险?”
  虽然杨辉和一众CG-2000的研发人员是信任这款发动机,但作为一款新研制的航空发动机,你就算是三巨头来研制,发动机前期的运营中同样也是有一些风险,国内民航公司在当年的运七项目中吃了亏,现在……
  但杨辉显然是忽略了一点,陈局长并不是太在意地保证着:“这就放心好了,你们这不也是拿到了法国的CG-2000发动机适航证了吗?有这一点就足以表明发动机是可靠的,到时候国内肯定采购CG-2000发动机,这原因就和MPC-75销售到美国的订单中全部都装配CF-34发动机一样,国家意志!”
  最后略微较重地说了‘国家意志’四个字之后,也不等杨辉的回话,又转而换了一个话题:“那暂时先不说这订单的事,这次总理叫我们去谈话,那么杨总是认为大概会谈什么?我洗耳恭听!”
  洗耳恭听么……
  既如此,那杨辉也不介意先提前沟通并统一一下口径:“这并不难猜,大概也就是关于MPC-75的后续发展规划而已,联合客机公司那边已经做了对民航公司的市场调查工作,数据表明国内在未来二十年之内对130座的单通道窄体干线客机需求至少为600架,所以项目组打算对MPC-75进行拉皮以增加机舱的长度,想来总理这次找我们谈的应该也是这事了。”
第803章
禁飞区
  似乎总理已经在此等上了有一段时间,而随着秘书把杨辉和民航局的陈局长一起送到,总理则是比较随意地招呼着两人到旁边的沙发坐下:“这边来谈吧!因为这次我们要谈的事情比较多,这边的沙发比较舒服一些。”
  就这样,也便拉开了MPC-75的后续改进开发工作的商议历程,而这次的后续改进开发工作似乎也并不是那么简单,总理在会议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
  “MPC-75客机和CG-2000发动机之所以能够顺利地拿到西方国家的适航证,和这款飞机定位为100座以下的大型支线客机有关,虽然它也可客串一下小客流密度的干线客机市场,但由于空客、波音都没有关注这一市场,再加上我们的各种努力之下,这才颁发了适航证,现在我就想问你们要是把MPC-75改进到100座以上,觉得现在能够顶得住压力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4/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