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3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8/483

  杨辉是不知道总理心里对中航西南的欣赏,只是接着前面的话:“那就没有问题了,吴总师肯定是能够到场的,还望总理您一定要让吴总师参加到这次的评选中。”
  这最后的话说完,杨辉自然是在总理办公室的秘书带领下离开,走出来之后才大松一口气,这终于算是把问题解决了。
  要说为什么会这样大松一口气,那也实在是没办法啊!这次QC-160进行装船海试工作,马上翻过年94年就要开始,而问题就出在吴总师那边硬是劝都劝不住,就是吵着要去全程参与海试工作。
  那这可不得了,海上风高浪大、环境也不怎么好,吴总师本来都已经满八十岁了,马上就是两院院士级别的人物,可不能让他去干这种事,奈何谁去劝他都不听,那就没办法,想到这次工程院的评审成立工作需要到94年的4月才完,那正好是可以用来安排这位大拿。
  相信有总理亲自打电话过去邀请肯定也不成问题,这样就免得他跑去参加QC-160燃气轮机的海试工作,至于总理打电话的时候会遇到什么情况,这就不是杨辉要担心的啦。
第812章
谜一般地四代机前夜
  当时间又一次跨过93年的年底之后,这就意味着94年的到来,关于中航西南推选工程院院士的事情杨辉倒并没有大肆宣传,但同样也没有选择秘而不宣,仅仅是把事情告诉了相关的技术大拿之后也就罢了,大概只有等到94年4月的工程院成立之后才会在公司进行大规模的庆祝。
  倒是这中间知道自己没法去参加QC-160发动机海试的吴总师满是不爽,但最终还是没有扭过总理的粗大腿,表示会很快就收拾一下行李,然后进京去开展第一届工程院院士的最后选拔工作,同时还乐呵呵地表示着,只要它去参加了工程院的筹备和院士选拔工作,公司这次推荐的其它6人以及外籍的金琴科总师的院士头衔一定没问题。
  而这话同时也引来几位总师们的善意感谢,实际上大家也都知道就以他们各自所做出的成绩来说,绝对都是可以入选到工程院院士的,不过有吴院士的组委会运作之后,自然就又要更加容易一些。
  ……
  倒是这一次的杨辉借着机会,又再次咨询了这些好不容易才聚起来的公司技术顶端大拿们各自的项目进度,特别是现在最让人关心的四代机气动设计问题,算起来这94年的年初距离上次确定开展四代机的技术预研工作,这再怎么也有大概两年时间了,在各自三家研究所都有自己的技术传承之后,实际上对四代机的气动设计都已经有了大致的框架。
  技术传承对一家设计所来说就是历史底蕴,只要有了这些多年形成的技术传承,那么对这家设计单位的最新设计座作品方案也就大致能够猜出来一二,对于这种情况若是硬要给一个解释的话。
  这大概就好像是达索、萨博两公司要研制四代机的话,他们绝对会选择鸭式布局;而美国设计四代机之所以会选择常规布局,这自然是因为他们在之前的二代机和三代机都是大量选择常规布局有关系。
  这种技术传承最典型的就比如:在洛克希德在开始了F-22项目之后,后续竞争JSF战斗攻击机项目的时候,F-35的气动会选择做成和F-22大致相同的常规布局,这就是传承。
  因此,这时候的于总师、宋总师、陆总师三人在最后留下来之后,他们自然是清楚杨辉这次留下三人的原因,各自皆是相互一笑,实在是因为之前他们三人在进行气动方案的风洞测试时,由于大家都是在涪城风洞群那边同时开展,相互之间的气动方案还算是有所了解和听说。
  但这时候首先被三人说到的,却又并非是这次的三方之间任何一方的方案,反而是于总师首先带来了一个让杨辉始料未及的消息。
  “好了,总经理这次把我们三人留下的原因,我们各自也都算清楚,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要先说另外一件事,也就是关于涪城那边风洞试验中,我们所遇到的中航东北的气动试验队伍。”
  当于总师在这个关头说到中航东北的气动设计队伍,其它的两位总师自然也是明白了一些什么,这才开始对他们之前在涪城所见的情况进行脑洞一番,而这最后得出的结论也让他们自己大吃一惊。
  也就是宋总师突然抬头,两眼冒着精光,看了旁边的于总师两眼,试探性地说着:“那么于总师你的意思是说,之前我们遇到那些神神秘秘地中航东北气动设计和测试人员,他们也同样是在对四代机进行气动测试?这应该不太可能吧!”
  这时候别说宋总师,就连一旁的杨辉初次听到这消息的时候也是大吃一惊,这消息真的是太过于刺激了,这时候的东北那边想必也就才刚把和平珍珠项目的屁股擦完,现在能够以国内的技术储备来完成新歼八2研制也就顶天了,那边连三代机都还没有开始做过,直接就要上四代机?
  这时候的杨辉会这样想,自然和他最近不太清楚东航东北的情况有关。
  首先就是现在共和国航空配套工业技术因为中航西南的存在而大幅度提升,于是中航东北自然也要与时俱进。
  这次东北那边之所以敢于在没有三代机项目练手的情况下开始四代机项目,那主要就是因为东北那边在歼八2的基础上,换装了数字式电传飞控,而在中航东北的内部,它代号为歼八2ACT验证机,其地位大概和之前中航西南的YZ-1验证机差不多,都是对某重点的新技术进行研究和测试。
  也就是说,现在的中航东北虽然没有三代机项目,但凭借着现在歼八2ACT项目也将会慢慢积累着他们对电传飞控的了解,也还算是对电传飞控有了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才敢如此大胆地进一步直接开始四代机的气动测试,进行弯道超车。
  其实也并非是一家公司必须要有成熟并量产的三代机作品才能开发四代机,这想法实际上就显得颇为片面了,当年的诺斯罗普在开始YF-23项目的时候,手中不也没有任何的一款成熟的三代机项目,但最终还是进入到四代机的研发竞争队伍中?
  并不太清楚现在中航东北具体情况的杨辉,现在也不好对此妄下结论,就只能是:“这感情倒是好,反正也不能光是我们中航西南一家搭台唱这四代机的戏,人家中航东北有想法,要参与进来,自然也是极好的嘛!无妨,反正多他们不多、少他们也不少,不碍事,我们只要把自己的方案做好就够了,还管他们干什么。”
  说着,杨辉就想到了上一位面东北那边拿出的四代机项目,也就不知道这一位面的东北那边又会是什么情况,还是31方案吗?
  倒是这时候的陆总师又说了一个和四代机毫不相关的问题:“东北那边的四代机我不太清楚,但我们轻四方案的气动设计人员,前一段时间在无意间听到了一个消息,据说是东北那边在国家的牵头下,已经开始和苏霍伊合作,似乎是要引进国产苏27战斗机。”
第813章
时间要快了
  陆总师带来的消息倒并没有出乎杨辉的预料,对于东北那边引进生产苏27一事,在共和国第一批苏27采购案之后,这似乎就已经是定下来结果,重型战斗机对于大国来说终究还是要有的,而现在的歼18和十号都没法替代它。
  从另一方面来说,国家和军队的各方面考量之下肯定也不会看着东北那边在三代军用战斗机时代的没落,所以苏27的国产化是预料之中。
  这时候也是比较豁然了:“得,东北那边国产苏27早就已经是八九不离十,这个我们也不用担心太多,就随他们去好了,苏27本来也算是一款性能相当不错的战斗机,如此东北那边也算是有了生产三代机的能力。而现在,我们还是说说四代机气动测试进度吧!”
  总经理都表示对东北那边国产27没有太多的担心,其它人自然也就不多说,他们只需要把自己的分内之事做好就够了,其它……
  紧接着杨辉又一次透露着另外的消息:“之所以东北那边会紧接着我们后面就开展四代机的研制工作,具体原因我不太清楚,但是我知道你们在涪城那边做气动测试的时候,军队是早就知道了,而且前不久还来我电话到我这里打听了消息,听他们的意思好像是只要我们国内歼18和十号的研制工作完成,军队很快就会调集资金展开四代机项目。”
  这是来自军队那边的消息,虽然杨辉还没有到刘副主席那里去亲自印证,但空军司令亲自过来的消息,想来也不会有问题,毕竟这时候的美国四代机项目已经是人尽皆知,要说国内不羡慕、不嫉妒、不警惕是绝对不可能的。
  杨辉带来的消息对三方设计队伍来说绝对够刺激,既然军队已经有意在国内的三代机项目研制完成之后紧接着开展四代机,大家算算也就知道大致的时间节点了。
  首先是611那边的十号工程,现在十号已经首飞整整三年时间,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又加上之前中航西南已经攻克了大量的三代机重点技术,因而132厂下线的原型机已经6架,去年就有原型机飞往630国家试飞中心进行国家测试。
  这也就意味着在6架原型机的密集试飞中,十号已经距离定型之日不远了,因而,十号的总设计师宋总可以给出一个比较精确的时间节点。
  “十号在去年的4月就有4号机飞往国家试飞中心,而在三个月前就已经有一架全状态原型机下线投入试飞,按照计划后续还会再生产三架全状态试飞机,大概今年下半年会交付仓州试训中心进行飞行测试,若是不出大问题的话,我们明年就能够实现飞机的小批量定型生产,所以十号前前后后经过10年时间的研发,终于就要成功了。”
  果然还是总设计师对十号最为了解,前后长达十年时间的研制周期,对于一款三代机来说绝对是中规中矩,这倒是比上一位面的十号提前了六年时间定型,也还算是相当的不错了,值得庆祝。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十号能够在95年小批量生产,或许在96年就能有批量装备并初步形成作战能力的部队,作为一款空优机,形成作战能力只需要能够掌握对空作战技巧就够了,如此也便是等到96年的时候,国内又算是另外有了一些底气。
  “用十年的时间就能够定型十号工程自然是再好不过,但军队那边的意思则是要我们国内的三代机研制全都完成之后才会开展四代机项目,大概是军队觉得没有足够的资金同时支持一款四代和三代机的研制工作,要想研制吞金巨兽一般的四代机,自然是需要拿出大量的资金来支持,所以现在的情况应该是至少要等到歼18的研制定型之后,恐怕军队才会开始四代机项目。”
  而说起歼18,这里大概就是杨辉知道的更多一些,具体情况就是这款飞机的时间进度要晚上十号一年时间,十号在95年定型并小批量生产,那么歼18恐怕就要等到96年才能定型生产,到时候的台海危机中,就不知道18能不能赶上末班车了。
  但不管18能不能在96年露脸,但是要在96年左右定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这意味着四代机项目在96年或97年就能正式开始,到那时候才是各方龙虎斗。
  “我大概也算了一下时间,四代机项目应该是会在96年或者97年开始,到时候我们就需要正式提出方案来,具体的就要看军队是不是对此表示满意,但我们考虑到四代机的研制要耗资巨大,可能这次的项目会依旧走海空军联合研制的路,所以我们很有可能会走之前歼七四和歼七五的研发模式。”
  对于这种海空军联合研制的项目,歼七四和歼七五模式绝对是最好不过,两单位之间在前期合作研制,后期则各自根据军种的不同需要再特殊开发功能测试,这样才是真正做到成本、收益最大化。
  而这次一提起海空军联合研制并且要走歼七四和歼七五的路线,倒是让于总师和宋总师都在心底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这自然是意味611和0111两单位虽然不能独吞项目,但终究还是大家都能够有一口饭吃。
  两位总师之所以能够有这种想法,这并非是因为有了铁饭碗就要吃大锅饭,而是因为这次两人都知道对方的气动方案,心里面清楚自己遇到的是什么对手,双方谁也不敢说自己的方案就一定比对方更优秀一些。
  “若是走歼七四和歼七五的模式倒也还算不错,我们两家设计所现在就需要攻守同盟,到时候不管咱们自己谁能够最后拿下项目,只要击败了东北那边也就意味着这肉啊,就烂在咱们自己的锅里面了。”
  于总师倒是毫不顾忌地笑着打趣到,也是直接就说出了双方要联合对外的想法,同时也引来了宋总师的点头同意,现在这种情况才是双方最好的办法,同样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中航西南内部的科研力量不至于陷入内耗当中。
  而这情况就算是苦了陆总师这边,一看0111和611两方联合了起来,明显四代重战的项目很大可能就要落到中航西南手中,而在四代重战中失败的中航东北势必会转而重点投入到四代轻型中,到时候又和洪都这边会有一番厮杀啊。
  而国家和军队会不会为了保证不至于让中航西南一家独大,在四代轻战项目中屁股更偏向中航东北一些,这问题似乎是不用想都知道,而这对于洪都来说就显得颇为不利。
  陆总师一开始就选择避开重型战斗机的乱战当中,却没想到这四代轻型的路,可能会更难走啊!
第814章
生米熟饭
  陆总师是一个心里面藏不住事的人,一想到以后非常有可能的国家会把轻四项目直接交给东北那边去做,终于还是忍不住将担心说出来。
  “公司这边0111和611合作,你们的方案随便哪一个都是相当不错,我并不认为东北那边的方案可以胜过你们,然后再加上你们两单位开发十号和歼18的经验,重型四代机项目我看就是你们的囊中之物。这样一来,就导致我这轻型四代机项目压力巨大,东北那边势必会……”
  伴随着陆总师把心中的担心全都娓娓道出,这就引得刚才还兴致颇高的几人一起陷入了沉思,只要稍微静心下来仔细思考一下就能够清楚,陆总师的担心绝对不是没有道理,这未来还真的是不好说啊!
  洪都的前路又一次扑朔迷离起来,原本按照杨辉的计划中,把上一位面的L-15教练机放到现在,因为这一位面的2000年之后已经绝对不可能再出现山鹰教练机这种项目,那么L-15就一定可以实现大批量定型装备并出口,洪都只要能够守住教练机市场就一定不会饿死。
  但很快杨辉的早期计划就出现了变化,随着中航东北同伊朗展开合作,双方对F-5战斗机进行魔改项目的开始,L-15这款现在完全还没有影子的飞机就遇到了巨大地威胁。
  虽然在之前对伊朗出售歼七四零备件泄密事件之后,就导致中伊双方的军事装备合作项目暂时中段,但实际上更加暗地里的勾搭却一直都没有停止过,甚至前不久中航东北那边来消息,希望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能够授权他们MS-4的核心机技术,虽然最后是并没有授权核心机技术,但这情况还是证明了很多消息。
  因而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后期洪都的L-15项目非常有可能会直接胎死腹中,只要东北那边和伊朗合作的魔改F-5战斗机最后能够做出来,那中航东北在此基础上稍加改进之后,就是一款性能优良的喷气式高级战斗机教练机啊!
  这将意味着高级战斗机教练机市场很有可能会被中航东北蚕食,而轻型四代机项目现在虽然还没有开始,但只要重型四代机落到中航西南手中,轻型四代很有可能就要花落东北那边,那么洪都以后靠什么项目吃饭?
  要说技术能力,洪都那也绝对是有的,但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很多时候光有技术并不一定就能够拿到项目,其它的一些原因诸如国家和军队的各方面考量,甚至是政治斗争,它们都会夹杂到这种大型工程项目当中。
  比如当年的苏联毛子能够在研制洲际战略轰炸机的时候,强行把名声不显的米亚设计局提交的设计方案交给图波列夫设计局去做,这最后才有了图160轰炸机,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图160最开始也并非是图波列夫设计局的亲儿子,因而这就是典型的国家高层力量强行介入了设计局之间的技术竞争。
  现在有理由相信,到时候共和国的轻型四代机项目开始的时候,洪都现在所倾尽全力研制的方案不管最后如何,都有可能是落不到任何好处,那这就显得相当之尴尬了,除非、除非……
  除非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这应该也就是现在能够解决办法的唯一方案:“陆总师的担心也不无道理,现在我们必须要未雨绸缪。为今之计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先不管军队和国家是怎么打算轻型四代机的,反正在轻型四代机项目中,我们要生米煮成熟饭。”
  这时候杨辉的想法已经初步有了成型,一想到这到这生米煮成熟饭的方案灵感来源,这突然就觉得有些太对不起东北那边了,毕竟现在的想法还是借鉴的上一位面的31之路。
  看到几位总师满脸都是各种不解,这也便解释着:“所谓生米煮成熟饭,自然就是首先从字面意思上来看,首先我们现在要明白一点,那就是我们的第一款四代机肯定是重型机,而重型四代机的研制费用绝对不菲,国家和军队考虑到资金问题,一定会把轻型四代机项目至少放在十年之后,那么这中间就有近十年的时间供我们操作。”
  能够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三总师要是还不能猜出具体的解决方案,那又如何对得起他们的高智商,最为关心轻型四代机项目的陆总首先搞清楚了情况,有些不太敢相信地试探着。
  “总经理的意思是说,我们不用等国家正式立项开始轻型四代机项目,自己凑钱直接开始轻型四代机的研制工作,项目时间以及进度和重型四代机同时开始?”
  又一次等待着杨辉的回答,现在陆总师心西面对这种自己凑钱开发飞机的想法,已经是各种流口水了,洪都之前L-8教练机不就是这样走出来的嘛!
  而杨辉也是肯定的回应:“没错,我们不管国家和军队那边的计划到底如何,到时候先由洪都和总公司联合出资,共同推进轻型四代机的研制工作,按照我们现在的情况预计,或许轻型四代机是可以和重型四代机同时开始研制并同时完成定型工作,轻四直接使用一些体积、性能缩减版的重四子系统就够用了。”
  这时候所谓的使用阉割版重型四代的各种技术,其实也并非是真的要对重型四代机的技术进行阉割之后才能装到轻型四代机上面,考虑到重型四代机项目由国家支持,自然会重点对四代机的各种关键子系统进行攻关,而这些攻关之后的技术肯定是全面通用,最典型的比如发动机,这东西完全就不需要进行所谓的阉割,重四的发动机直接拿到轻四上面就可以使用。
  倒是于总师这时候已经同宋总师在旁边合计着什么:“老宋,你看这方案是否可行?首先我觉得这发动机方面的话,既然说了使用重型四代机的技术,看来轻型四代机就只能是使用单大推涡扇发动机,你觉得如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8/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