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3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7/483

  倒是杨辉此时也毫不矫情,心理思考着其实也有很多的人选,虽然有一些在这个时候提出来在第一届工程院院士选拔中脱颖而出是不太可能,但杨辉还是觉得应该把他们都写出来,就算是在总理这里提上两下也是不错啊!
  接着有写着第二个名字:吴炳麟。
  “这位是于总师的两位接班人之一,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参加工作已经22年了,它本人主持的项目有前几年已经定型服役的J-17闪电战斗机,这款飞机虽然和之前于总师设计的YZ-1技术验证机有很大渊源,但这飞机依然还是有一套独创的侧板控涡技术,使得我们在没有成熟的电传飞控情况下才能够顺利得到一款准三代战斗机,它相对于歼七四又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这款飞机的外销势头相当不错,预计外销总数至少能够超过500架。”
  明显的,总理对于这款军用战斗机至少可以外销500架的超级大订单给震惊了,这年头一款战斗机能外销500架,那妥妥地就是能够算是一代名机了,果然是于总师带出来的高徒啊!
  但又很明显,总理这时候还有些担心什么,而这眼神在杨辉看来还是很容易就猜到了原因,也就是笑笑不多在吴柄麟总设计师方面多说什么,转而是提到了另外的一位。
第809章
国家荣誉(二)
  又再次指着新写出来的一个名字,而这不用说也知道,明显就是0111所的另外一位扛鼎级总设计师。
  对于公司旗下的总设计师,杨辉都是各种清楚:“孙惠中总设计师,同样是作为于总师的另外一位接班人,吴炳麟总师的大学同学,两人同年参加工作,现在同样都是22年的工作经历。它手中现在只有一个项目,设计中的歼18多用途战斗机,该战斗机为现在国际主流标准的第三代战斗机,所以只要这款飞机最终完成定型,我想凭借着他组织了如此巨大的工程设计,以后同样也能拿下工程院院士的荣誉。”
  共和国的航空工业界之中,能够拿到国家工程院院士荣誉的人物一般分两类,一类就是主持完成了原创的大型工程项目,也就是说只要能够成功带着队伍设计出一款成功的作品,那么工程院院士就能够到手了。
  上一位面的十号工程宋总师、飞豹的陈总师、K-8的石总师、歼八的顾总师、歼15的孙总师、运20的唐总师,这些大牛们只要手中的项目最后定型生产并装备,那么总设计师个人绝对是工程院院士头衔到手。
  现在这一位面,歼18的总师孙惠中肯定也能够最终拿到总师荣誉,而相信吴炳麟总师也大概会在舰载版闪电战斗机定型之后,一个工程院院士是少不了的。那现在之所以总理和杨辉都心照不宣地只是把这两人提出来,而并非是像刚才于总师那样直接打钩,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
  而这原因既然杨辉清楚了,那肯定就没有让总理来说:“这孙总师和吴总师都是现在0111所的顶梁柱,但考虑到他们两人手中的项目还没有完全定型,所以入选的理由也还不太充分,加上这次入选的人里面有于总师,那么按照资历来说,他们最好还是排在于总师后几届入选来的更好一些。”
  这就是杨辉需要考虑的地方,同样也是总理最纠结的一点,同一届的工程院院士中,老师和徒弟一起入选院士,这实在是不太好看,何况这两人本来自己的项目也还没有做完,成绩还不能算是十拿九稳。
  如此一来,总理也就暂时在吴炳麟和孙惠中两总师的名字下暂时划上一横,表示这两人应该缓一缓再说:“那行,你说的也很有道理,到时候你一定要同这两位总设计师沟通一下,让他们好好把手中的项目做好,工程院院士肯定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同样的,按照这种情况,你们旗下611所那边负责十号工程设计的宋总师也因为十号还没有定型,所以这一届工程院院士评选他也可以缓一缓!”
  这事杨辉倒是表示理所应当,这三位以后是铁定的工程院院士,暂时缓一缓也无所谓,也只有这样以后才能细水长流,做到每隔一届就能当选一位院士就算是再好不过。
  不过这边有三人要缓一缓,但其它有资格拿到这荣誉的人同样不少,这就比如杨辉又写上的两位:马风山、陆孝鹏两位大神。
  在上一位面,这两位最终都是无缘工程院院士,但现在中航西南旗下的他们绝对是有资格入选的,首选这两位同样是作为和于总师同一时代的人物,手中完成的项目也同样不少,那么资历肯定没有问题了。
  本位面的马风山总师绝对算是两机总师了,轰油六空中加油机项目为马总师的第一种定型生产之作,上一位面的歼八某院士就是靠攻克了空中加油技术,最后拿到了工程院院士荣誉,而这也就要涉及到共和国航空工业的另外一种产生院士的途径:完成并攻克某项国内重点的空白子系统技术。
  比如空中加油技术、电传飞控技术等等重点技术的攻克,能够组织完成项目的总师,那同样也能够获得工程院院士荣誉。
  现在,马总师是组织完成空中加油机的设计,光凭借这一点就已经可以摘下工程院院士的头衔,但情况远远不仅如此,人家马总师还是共和国大型喷气式民航客机的开拓者,运十和现在定型交付的MPC-75飞机,这些同样也是响当当的成绩,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把这两成绩分到两个人的头上,那么这两个人都是铁定可以获得工程院院士荣誉。
  至于另外的一位陆孝鹏总师,这位则是作为共和国第一款喷气式强击机强5的总师而入选,虽然这款飞机有歼6的影子,但作为共和国第一款定型生产的尖头两侧进气,也是第一款对苏联飞机进行大规模魔改并定型飞机,有了这些成绩也就够了。
  更何况还有强五后期改进的一大堆型号摆在那里,这些可都是成绩啊,再加上完成了设计定型的歼12战斗机,虽然最后这款飞机没有投入生产,但也还算是有自己的原创性作品。
  这些功绩在上一位面的陆总师都已经做到,只不过因为陆总师去世的时候是2000年,之后再想要评选进工程院也不行了,而之前则自然是因为上一位面的洪都在高层没有影响力,所以最后还是挺遗憾的。
  而现在就不一样了,有中航西南这样的大靠山在这里,陆总师和马总师两位肯定都要给选上工程院院士才行,至于同样是洪都那边,比陆总师在工作资历上小一辈的石总师,大概就等到下一届评选的时候,和宋总师一起当选就好了。
  “哦!看来你们中航西南的能人还真是不少啊!这两位都是有立过大功的总师,手中完成的项目同样也是意义重大,也罢,到时候把他们两人也加进第一届工程院院士的候选名单中吧,想来十有八九也是能够成功当选的。”
  总理都这样说了,那自然是意味着情况已经比较明朗了,现在中航西南已经提名三位工程院院士,而且后面还有四位整机总师是完全有资格过几年之后也进入到工程院,这表明光是项目总师级别的大牛,中航西南就能拉出七位来,这绝对是响当当地硬实力啊。
  而这还没完,中航西南手中整机项目总师除了有这么一群已经功成名就的大牛以外,其他的未来之星同样也是不老少,再过几年同样也能完成定型设计的空警100预警机,到时候王小莫总师这种填补了国内重点技术空白的大人物,怎么也要有一个院士头衔吧?
  这还更别说搞电传设计的杨为、历云、攻克了超零界翼的MPC-75副总师唐昌红等人,这些人现在是提都不用提,他们以后还有重点项目可以作为进身之本,所以杨辉也没有打算把它们弄来提前曝光。
第810章
国家荣誉(三)
  但是,在航空工业最离不开的肯定还有航空发动机啊!共和国在航空发动机项目上走出来的院士也绝对不少,别的不说,至少现在的温俊峰总师绝对也是可以当选第一届工程院院士的,那是绝对没的说。
  这便又执笔写下了:温俊峰!
  这还没等到杨辉给解释,总理应该是听说过温总师的事迹,当即也就同意:“温总师做出的功绩我们所有人有目共睹,作为涡扇10和CG-2000发动机的总设计师,他拿这个奖项是肯定的实至名归,你继续写下一个吧!”
  既然推荐的温总师拿一个名额没有问题,那么杨辉随后就有些纠结该写谁了,要说中航西南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大牛是绝对的不少,毕竟现在联发公司作为国内航空发动机行业的绝对龙头,从国内在十年前的仿制并小改的水平到现在自主研发,中间做出特殊贡献的人太多了。
  就比如624所那边,刘大响总工程师肯定可以算一个名额,人家这可是主持开发了国内第一套航空发动机高空台,再加上又开发了一系列的燃气涡轮核心机,这些无不是开拓性的功绩,凭借着这些入选工程院院士有疑问吗?
  另外,还有株洲那边的608所,能够带队设计出MS-4发动机,并且在MS-4之前还接下了国家任务,完成供应直九直升机使用的涡轴8发动机国产化,这位徐总师同样也是能力出众,拿一个工程院的院士荣誉也实至名归。
  MZ-2200涡轴发动机的尹总师似乎还可以暂时缓一缓,毕竟现在的MZ-2200发动机还没有太大的动静,等到出了成绩之后再说同样也不迟。
  因而这索性就直接一次写下了两名字:刘大响、徐家民。
  写完之后也不解释,直接先看总理是不是也知道这两位的情况再说,要是能知道这两位的做出功绩,那自然就不用再多介绍。
  事实果然如同杨辉所预料的那般,总理还真就知道一些关于这两总师的情况:“这个刘大响我知道,624所的所长兼任总工程师,好像现在他那边还在配合进行太行核心机的改进设计,完全是可以入选的。至于这位徐总师,我倒是之前听说他是完成了你们专门为巴航EMB-145飞机设计的MS-4发动机项目,现在同样也是大量出口创汇,应该可以试一试这一届的院士,要是不行的话,下一届肯定没有问题。”
  能够得到这样的回答,那也就算是比较放心了,这一位面中航西南这边的大项目不断,固然是因为有很多大牛亲自主导项目有关,但这些大牛的能够有现在的地位,同样也和这些大项目的成功历练有很大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
  那这时候再一看现在这情况,杨辉自己都有些懵,这才多久的时间啊!一不小心就直接拉出了这么一长串的人名来,两位数已经是妥妥的,确定可以参与第一届工程院院士选拔的人也同样达到了6人,这还是刻意把其它稍微年轻一些的人往后压了几届之后的结果。
  到时候这6人要进入的也肯定只能是工程院的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六人往那里一站,摆出自己所工作的单位是中航西南之后,那真的就是给中航西南大大地长脸了,什么中航东北还敢冒出来?
  想到马上还有几个月就要到来的国家工程院成立大会,真是有些让人感觉到小小的激动啊!可惜现在工程院的管理工程学部还要等到2000年才会设立,要不然中航西南妥妥的还能再往里面增加一位大牛: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总经理:白抗,也就是当年0112所的白所长。
  更或者,要是选拔院士对年龄要求不是太高的话,相信杨辉也能够去试一试这管理工程学部的院士一职,说不一定还真的就能够给选上也不一定,要不然等到2000年之后当年大学同寝室的杨为、唐昌红都当上了院士,杨辉在那里一直光棍着是真的不好意思啊。
  想了这些之后,摇摇头又对自己的这种想法感到有些好笑,现在才刚过30岁,就想着工程院的院士,恐怕这也是太那啥了……
  不再多想之后,还是谈正事要紧:“这就没问题了,不过总理啊!我还有另外的一件事想说一下,这主要是关系到我们中航西南这些年从乌克兰那边挖回来的那些技术人才,就比如有的人才甚至放在全世界范围之内都是最顶级的,所以我希望工程院这边能够有外籍院士名额。”
  所谓外籍院士,这工程院大概是在上一位面96年的时候才有第一批,现在提前两年时间在94年的第一届工程院大会中就提出来,也就不知道能不能通过总理这边的审核,毕竟这就已经涉及到工程院的内部事物了。
  但显然杨辉也是过于担心了,总理一听说中航西南还有从乌克兰引进的世界级大牛,那当然是要来兴趣了,这年头能够有世界级大牛到共和国来工作,那必须是好好对待,说是当菩萨供着有些太过了,但想必也差不了太远。
  满脸都掩饰不住欣喜和好奇,这也就直接一些:“从乌克兰挖回来的世界级人才?这个我们政府怎么还不知道,你赶快说说到底是谁,我这当总理的心里面也是好奇啊!你们中航西南还真有两把刷子。”
  这时候杨辉也再次用笔在纸上写了好大一长串的名字,但实际上也只是一个人而已:金琴科·瓦列里·彼德罗维奇。
  指着这一长串:“就这位金琴科·瓦列里·彼德罗维奇教授,曾在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工作过20多年,主持和参与了参与安-72/74/71、安-26/30/32、安-124、安-70等飞机的设计和测试,是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安225的总设计师。其本人具有丰富的飞机寿命评估、飞机结构设计和风洞试验测试经验,在机翼增升装置设计和动力增升以及飞机气动弹性计算和实验领域有突出成果,而且马上我们会把他任命为新舟600飞机总设计师,通过这个项目来熟悉我们国家的各种具体科研情况。”
  杨辉之所以要把这位任命为新舟60的总设计师,那当然也是有各种原因的,一方面是因为新舟系列是当年安东诺夫设计局的安24在共和国的客机版本,虽然多年的改进之后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相信金琴科·瓦列里·彼德罗维奇这种大牛是可以在这款飞机上找到一些熟悉的感觉,只要能找到了感觉,那后面要展开的大飞机系列化设计也就好说了。
  总理似乎还没有从杨辉的介绍中缓过来,来的这位居然是安225飞机的总设计师,简直是捡到了宝贝啊,这等超级人才是必须要给足够的重视,如此才能把人给留住啊!
  没有任何犹豫就直接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你说的很有道理,这样的人才足以当选工程院院士,为了留住人才,同样也是给其它的引进人才树立一个榜样,为我们以后能更好的进行人才引进,这工程院的第一位外籍院士没的说就是他了!到时候我亲自去促成这件事,你放心的挖人吧。”
第811章
国家荣誉(四)
  既然总理已经说了要评选出第一位外籍工程院院士,那杨辉自然是相信这一点,到时候这等消息对在华的前苏联专家都会有很大的触动而激励,金琴科·瓦列里·彼德罗维奇能能够当上院士,那么他们同样也有可能做到,比如做之前做DD-3单晶高温气象沉淀涂层、做D-18T发动机的引进国产研究的等等……
  现在唯一让杨辉还有些不满意的,那自然是因为金琴科·瓦列里·彼德罗维奇这位大牛并不愿意入共和国籍,这一点就有些让人为难了,要知道共和国的绿卡那绝对是世界上最难拿的,首先是脱籍的人永远不可能再拿到,原本是国外人的也同样各种困难。杨辉是好不容易才打通了各方拿到名额,而这位却并不打算放弃乌克兰国籍,于是这就限制了他以后很多的项目。
  不过还好,杨辉已经有了新的安排,现在就让这位来主持新舟600项目,杨辉完全有理由相信最后是可以得到一架共和国版的安130来,要知道上一位面的安130不也是93年才开始的项目吗?作为当时安24系列的新一代客机型升级版,在气动、结构上要比新舟好上不少。
  到时候有金琴科在安局的技术经验,把新舟600的气动设计优化到安140的水准,结构能够再强化一些就差不多,至于说安140的内饰和航电,那就算了吧!那东西的航电也就是共和国八十年代的运七100水平,满座舱都是老式仪表,但就是没有一块显示屏,而这就是安东诺夫设计局在93年设计的新飞机……
  现在共和国这边不同了,有了新舟30初步引进消化一些玻璃化座舱之后,这次的新舟60再用上一些刚好为C-818配套国产设计的航电系统,再加上MPC-75的客舱环境设计,到时候再怎么也要比安140强上好多倍啊!
  也只有这样集合安140的气动设计和MPC-75的航电内饰设计之后,这样的新一代涡浆支线客机才能够算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涡浆客机,有了这等好飞机之后才能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又考虑到金琴科·瓦列里·彼德罗维奇不愿意入籍,那么以后共和国的大型军用运输机项目肯定也不能由这位来当总师了,现在就让他转到民机行业中,后续在开发大型宽体客机的时候,凭借着他之前在安东诺夫设计局的设计124/225两款大飞机的经验,再机上新舟600的练手,那么C-828的设计队伍也就大致有了一个框架。
  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唐昌红给解放出来,到时候国内军用特种飞机、大型运输机的设计,那就是非他莫属……
  杨辉这时候也是各种计划着未来,一时间也忘记了自己还在总理的办公室内坐着,一副后续情况就该是他所计划的那样发展,这表情也引来了总理的一阵上下怪异眼神打量,之后才很是无语地说着最后一个还没有写出来的大牛。
  “那个,杨辉你这上面似乎还少了一个人吧!在420厂工作的吴仲华总师,这位总设计师完成了我国第一台10兆瓦级大型舰用燃气轮机的研制工作,他这明显也是可以入选工程院院士的,你怎么可以忘了?”
  被总理这样一说,杨辉当然是很尴尬了,但要真的说杨辉忘了吴总师的存在那肯定也是错误的,好歹咱吴总师在之前就已经是中科院院士了,现在要是再入选工程院院士,那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这时候才解释着:“关于这吴总师的事情嘛!主要是考虑到之前他就已经是中科院院士了,现在他本人又根据自己的理论以CG-2000发动机为基础,研制世界一流的工程产品QC-160燃气轮机,所以工程院的院士我想肯定也没有问题,那么作为第一批国家两院院士,吴总师是不是可以算到这一次评审委员会之中?”
  所谓评审委员会,那自然就是要能够有足够的成绩保证他一定能入选工程院院士,并且再此之前还要是科学院的院士,大概也就是这样才能算是已经定下来的两院院士,现在要把吴总师算到组委会当中去,那影响力肯定是没谁了。
  对于中航西南可以出一位两院院士,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就上一位面的整个共和国的航空工业也没有几个人能够达到这一标准,但现在就不一样了,两院院士的存在终于也使得共和国的航空工业有了能够和航天工业比拼的顶尖科学大拿。
  杨辉说到了两院院士的事,总理同样也是在之前就清楚的知道吴总师的身份,对于这种在理论、工程都做到了顶端的科学家,自然是要和普通的工程院院士或者科学院院士分开来对待。
  “说的也确实很有道理,吴总师是有这个资格进入到评审委员会当中,到时候我亲自给吴总师打电话,请他来帝都参与院士的评审工作。那么这次你们中航西南应该就是除了航天工业那边以外,入选工程院院士最多的单位了,而且这还是你们和中航东北分了家的缘故,要不然这次加上中航东北那边推选出来的院士,你们的数量还真的要突破到两位数了。”
  这时候的总理也是颇多感慨,想国家一直以举国之力发展两弹事业,为此航天工业得到的各种资源自然是远远要多于航空工业,但现在最大的玩笑居然是在航空工业的发展中,单就是中航西南就已经拥有了丝毫不弱于航天工业的影响力,并且对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拉动更加明显,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总理对中航西南特殊照顾的原因。
  没办法,现在的中航西南绝对是国内的几大国防工业总公司里面,唯一能够不需要国家每年拨款补贴的公司,不仅如此,这家公司在93年就没有了进出口优惠政策之后,就前几天上报的国有军工总公司财务报表中,中航西南各方面都是一骑绝尘。
  其出口的飞机、发动机更是给国家挣回大量外汇,直接占据了国家外汇储备的十个百分点,虽然其公司的非航空类项目只有经营汽车和活塞发动机业务的曙光公司,但就是这家分公司也直接超过了国内的二汽,这等规模简直就说是国有第一大公司也毫不为过,连这年头的油桶公司也拍马难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7/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