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3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6/483

  而这说起空军一号的时候,杨辉倒是想起了MPC-75飞机的公务机改进计划,到现在客机都已经交付使用了,至于公务方面自然也就不用担心,按正常情况看最多一年时间就可以交付使用。
  公务机和客机不同之处就在于对噪音控制方面的要求更高,这方面则是因为MPC-75在使用了噪音控制方面有先天优势的CG-2000之后,再加上对飞机内部装饰使用隔音材料,肯定是可以达到一线公务机标准。
  可能唯一的大改进,也就是对飞机的航程方面会有很大的增加,在地板下面的货仓处安装油箱来增加航程是必须要有的,而这应该也是公务机对飞机机身设计方面做的最大改进了,其它的完全就是看飞机内部装修水平的高低了。
  若是说客机的装修是普通宾馆的话,那么公务机的装修再怎么也是居家精装的水平,像之前中东那些订购了MPC-75公务机改型的中东土豪们,肯定是直接比照着他们的豪华空中别墅去装修了,不过这些都不是联合客机公司的事情了,这种豪华公务机的内部装修通常都是有专门的‘装修公司’来完成。
  “要说公务机的话,我们现在的MPC-75就已经有了这样的一个改进项目,大概是可以保证国内的干线城市飞行需要,我们现在已经有国外的十架订单,国内倒是只有我们中航西南自己订购了一架,用作公司内部的长安、贵羊、锦官城、楠昌、帝都几个城市的公务飞行,主要是因为国内现在的火车速度太慢了。至于飞机则都是暂时寄存在联航公司那边,他们有维护MPC-75飞机的能力,而这样也是最合适的。”
  杨辉丝毫不掩饰中航西南要第一个吃螃蟹,助长“奢侈”之风的行为,实在是中航西南这边对公务机的需求太迫切了,不管拿到哪里说都是在理的,况且说这是公务机,其实飞机的内部装饰水平也就是载客少了些,是的乘客的平均空间增加了而已,那装修一看大概也就是客机商务票水准。
  况且,寄存在联航的公务机,尼玛这就更寄存在空34中央专机师有什么区别,所以说总理这边自然是明白杨辉最后一句话的意思,也就摇摇头算是认可了这种小事。
  “放心,国家不会占着你们公司的那一架公务机使用,也正好之前34师那边打报告要采购两架次737作为专机使用,这次就换成采购你们的MPC-75公务机好了,这下心里面舒坦了吧!”
  愣是对杨辉这种小动作感到各种好笑,搞得国家真的是那种爱占小便宜一样,这也是把总理逗乐了。
  倒是杨辉没想到就这一两句话的事,居然就给拿到了两来自专机师的公务机订单,这可算是无心插柳之举:“总理这话可真是误会我们中航西南了,不过请总理放心,我们保证能够提供最安全的飞机供领导出行使用!”
  这表决心之后才发现好像他自己说了这么久,似乎把最重要的一点:刚才总理问到的MPC-130客机时间节点给漏了,这样可是不行滴。
  随即补充回答着:“至于MPC-130客机的研发时间节点,按照公司那边项目部的估计,项目大概会在97年左右完成大部分的试飞工作,并且向世界宣布项130项目,预计最迟会在98年初就交付第一架飞机到民航公司投入运营。”
  给出的这个计划在时间节点上还算是比较合适,通常国际上对客机进行衍生拉皮工作中,一般也就是2-3年的时间搞定,考虑到这次MPC-130需要做的改进比较多,所以最终还是多给一年的时间,也算是时间上比较宽松。
  而能够在2000年之前看到国内完全自主研制的第一款标准的窄体干线客机服役,这差不多也就可以算总理这职业生涯中一个比较亮丽的业绩闪光点,这自然是可以让领导们龙颜大悦。
  能够在自己的任期中看到结果,也就不至于为他人作嫁,想必到时候政府这边的各种支持会更多一些。
第807章
C818客机
  而这后续的,杨辉倒是不打算再多说什么了,实在是很多关于后续MPC-130项目的具体计划都没有必要再说下去,反正这也没有真的需要知道具体技术路线、指标的人。
  实际上就拿最简单的一点来说,只要愿意的话,就现在计划中的CG-2000-2发动机计划是接近9.5吨的推力,而这样的数据要用来推动的大型客机吨位也有很大的浮动,采用两台发动机的CG-2000-2发动机预计是能够达到19吨的推力,而这19吨的推力要说起来,实际上你就算用它推动A320这种75吨最大起飞重量的飞机也没有问题。
  就拿共和国在80年代组装的麦道82飞机来说,这款飞机同样也是发展出了一个系列的飞机,该系列飞机起飞重量最大的一款为MD-83,拥有高达73吨的最大起飞重量,而这架飞机的高密度乘客布局也破天慌的达到了载客172人的设计,这和A-320绝对是属于同一个级别了,但是这款飞机使用的发动机却是JT-8D-219这台推力仅仅也是9.3吨的发动机。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若是愿意的话,就现在两台CG-2000-2发动机同样也可以推动飞机达到73吨的最大起飞重量,但是仔细算起来这又明显是不大现实的,DM-83为了达到73吨的最大起飞重量,整机推重比大概只在0.25的位置上。
  而MD-83整机推重自然就比较低,这势必要牺牲飞机的起飞跑道距离,而通常情况下它的正常起飞距离达到了2500米,而同样的A320和B737系列由于飞机的整机推重比高,大概都是在0.3左右,所以这些飞机的正常起飞重量也就是在2000米左右。
  这起飞距离500米的差距带来的问题可一点也不小,共和国民航局要求客机的飞机跑道长度必须达到飞机起降所需距离的5/3以上,这意味着按照MD-83这样0.25推重比设计,得到起飞距离在2500米的飞机对跑道的要求直接达到4100米,而737和A320系列飞机则只需要在跑道长度3300米左右就够了,甚至再放宽一些也就是3500而已。
  别小看这中间的800米跑道长度差距,这将直接导致国内部分二三线机场无法起降该飞机,而要是机场不能起降飞机,那你还玩儿个蛋蛋的设计啊!总不可能为了起降你的飞机,让全国范围之内的机场跑道都进行延长改进吧!
  所以,现在按照737和320这两款主流的窄体干线客机0.3的推重比来进行设计,19吨的推力最大可以保证MPC-130飞机达到65吨的起飞重量,而且这还需要考虑到万一CG-2000-2发动机要是达不到9.5吨的规定数据,若是只达到9.2吨这样的数据的话,那么就应该抛出一些余量来,60-65吨之间的设计要求都是可以容忍的。
  最重要的一点则是,新时代飞机的推重比一定高一些,这样才能保证某一台发动机出问题,另外一台发动机以应急功率则可以更好的保证飞行安全,而这若是整机推重比太低,只要一台发动机出了问题,另一台储备的应急功率不足则会直接要了全机上下的老命,这可不是那么好玩儿的。
  反正按照130座的飞机设计要求,差不多也就是在60-65吨的起飞重量区间,不过这既然没有问到采用两台CG-2000-2发动机为甚不能把飞机设计的更大胆一些,杨辉自然也就懒得去解释太多。
  当然了,要是军队以后使用MPC-130做特种飞机平台,自然按照杨辉上一位面的记忆来看,大概2000年之后才会上马反潜、战区预警机之类的飞机,到时候差不多CG-2000-3发动机也展开研制工作了,那时候再换装计划中可以达到11.5吨的CG-2000-3发动机,就算把最大起飞重量飙到80吨也完全没有任何压力。
  90年代后期军队会上马的高新系列飞机,大概也就是几款电子情报侦查机而已,这就不像预警机和反潜机那样,电子侦察机完全可以比较完整地保证飞机的原始气动外形,最多就是一些刀片天线多一些而已,这都不是问题,而这样一来飞机的气动阻力自然就小了,那么CG-2000-2还是可以满足使用需求的。
  ……
  而要说这瞒天过海之计,杨辉甚至都还没有把整个计划给说完,就比如这次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杨辉甚至准备了一系列的迷魂阵。
  考虑到这时候联合客机公司的新舟30和MPC-75项目都已经定型生产,那么问题就来了,一家大型客机生产公司,若是手中没有一两个在开发中的项目,那明显就是不正常滴,只要有心人分析一下还是会发现很多的猫腻。
  所以,这就有杨辉了精心编排的一系列剧本,按照杨大编剧的计划,首先是要在公司内部爆发一场激烈的关于是继续拉皮MPC-75做成干线客机,还是转而回头完善支线客机的争论,而当然到最后肯定是支线客机派会占据上风。
  很快,支线客机派又会分成两派,一派要求继续在新舟30的基础上改成完全载人的涡浆客机,座位数要在60人左右,另一派则是要求采用新舟的机身,将翼吊的涡浆发动机改成翼吊或者尾吊的MS-4发动机。
  而剧本大结局自然是简单,在考虑到巴航那边已经有了EMB-145系列客机之后,最终联合客机公司会选择走涡浆发动机路线的新舟600系列。
  并且这杨大编剧的计划那也是绝对的靠谱,本来新舟30客货混装机之后,发展新舟600也是早就提上了日程的,自然这就属于真真假假都有掺杂其中,而这才是瞒天过海的最高境界。
  只要时间到了,杨辉编排好的大戏就会缓缓地拉开,到时候直接把国外的那些家伙搞得迷迷糊糊,然后就等着97年的时候,看到新舟600和MPC-130两款飞机一起给世界民航飞机界一个大大地惊喜。
  虽然这些消息都是杨辉憋在心里面没有说出来,但这时候的总理已经非常满意了,甚至还高兴地要求给MPC-130客机改名字。
  “MPC-75这款飞机是你们和德国那边合作研制,所以取名MPC-75肯定没有问题,但这次我们秘密开发的新飞机,那是不是就可以把名字改一下才好一些?我看就用咱们国家的英文名首字母C做开头就行。只有一点小问题,要是新飞机叫做C-130的话,似乎又和美国的军用运输机幢名字了,所以座位数还是改一下好了,140座能行吗?”
  一说到新飞机的改名问题,杨辉这时候倒是记起来了,这次秘密开发新飞机确实不需要再称之为MPC-130了,虽然德国那边知道这项目,肯定也会支持MPC-130项目,但杨辉却并不愿意把这个项目公布给德国人,你一旦公布给德国那边,还不就意味着直接就全都公布给欧洲国家了?
  而现在最好就是秘密开发下去,到时候97年公开项目之后看德国MBB那边表现如何,要是他们的表现都还不错的话,那么让他们在新飞机上面占据一些股份也不是不可能,毕竟在欧洲有一个影响力足够大的盟友还是有用的,免得德国狗急跳墙直接全面倒向空客,那样就挺麻烦了。
  但不管最后如何定位德国人在新飞机的位置,现在对新飞机改名字是必须的,首先C字头是肯定要有的,虽然上一位面商飞的C919有些拖沓,但杨辉必须要承认这C919的名字是取得非常好,现在是必须要把它拿用用,但这里面也还有再改改的必要。
  思考过后则是:“这C字头肯定是必须要的,现在干线民机领域的几大巨头首先是ABD三家,而这中间就刚好缺一个C,那咱肯定是必须要把这个空缺顶上。至于130的编号嘛,总理说的把座位增加到140座也行,但我们也不一定要用载客数来做编号,就比如737和320也并不是指的是飞机载客数,那咱们也学学空客和波音,整一个X-X的编号来。”
  接着杨辉顺口就直接提出了818这个接地气的编号,没错,就是818而非是919,虽然9在共和国是所有数字中的极数,寓意也绝对不错,但咱这是共和国制造的民航客机啊!项目不仅仅需要让客机制造单位赚到钱,同样也要让民航公司大把赚钱,而这说起赚钱的数字,在咱共和国能够少了8?
  想到这里,818就是顺口而出了:“这主要是为了讨个吉利的数字,同样这也更加符合我们国人的偏好,8肯定是不能少,而1则指它是我们共和国的第一架民航干线客机,所以就叫做C818客机多好!”
  仔细回味了杨辉提出的C818编号之后,民航陈局长和总理无不是拍手称快,这编号简直太好用了,那绝对的接地气。对此表示相当满意的总理则是拍拍沙发扶手,微微点头间也算是认可了这一说法。
  “我看这编号就很不错了,咱们共和国第一款自己研制的大型干线客机就叫C818,‘C发要发’你们听这谐音就很是吉利嘛!项目今天开始就正式立项,反正还是那句话,国家这边会最大的可能给于你们支持,一定要把咱们自己的争气机做出来。”
  得,又是争气机来了,这算算已经是共和国的第多少任争气机?杨辉对此也是在心里暗暗发笑。
  能把C818项目定下来,自然都已经是天黑了有一段时间,总理秘书处过来提醒了之后,也就是‘送客’了:“那今天的谈话就到这里,你们回去要好好地重点关注该项目,赶快把各方面设计都定下来,国家民航事业和军队都等着要飞机用。”
  别说总理着急,杨辉同样也是相当的着急啊!面对未来大爆炸的国内民航客机市场,现在是最后一次飞机研发进度可以赶上民航发展速度的机会,错过了这次机会之后,以后国内终将还是空客和波音的天下,这绝对不能忍。
  如此,杨辉则是更加坚定了对C818的大力支持,后续对C818项目的研发力度一定不能放下,那边的603所作为公司旗下最强大的大型飞机研发单位,肯定也需要大力倾斜各种资源过去,这就不仅仅是因为C818项目的需要,同样考虑到了能够培训出足够的人才。
  为保证国内2000年之后对宽体干线客机需求能得到满足,到时候就603所那边在C818项目部之外,或许还需要再增加一个C828项目部,而想来C828应该就是一个和170座的C819项目同时期开发的项目吧!
  就在杨辉准备转身离开的时候,那边的总理似乎又突然想起了什么,这才把杨辉又连忙叫住:“哎,对了那个杨辉先不忙着走,留下来我还有一件事要给你说说,这是绝对的好事!”
  一听说是有好事,这杨辉是绝对的高兴啊,这都是已经是12月底,又是快大过年的时候了,要是真的有一件需要总理亲自说的好事,那肯定对中航西南来说就是天大的好事,回去一宣布绝对是全公司上下都能高兴好久,这就不能不激动起来啊!
  同旁边的陈局长抱歉一声之后,又在羡慕和好奇的目光下,看到陈局长只能是随着总理秘书的引导下离开,而杨辉则又随着总理留在办公室内,坐在沙发上的总理也并没有站起来的意思。
  比较随意的说着:“那个杨辉,你自己去拿我办公桌上的那份文件,就是有笔压着的那份,你拿过来先自己看看吧!”
  好家伙,自己这么牛逼了?可以直接去总理的桌上翻文件,这都是满满地信任啊,连忙走到办公桌边,看到桌面上果然在钢笔下压着一份白皮封面文件,但封面上并没有任何的标题。
  好奇地伸手移开文件,拿起来翻开第一页就呆了,这……这……这实在是太让人意想不到了!
  此时又响起了笑声:“还站在那里干什么,虽然这是好事但也没有必要就这样走不动道吧!东西拿着过来坐下再看,我主要是就在想这次到底该怎么给你们中航西南安排,毕竟按照这上面提出的选拔规则,似乎你们中航西南能满足要求的人数绝对是超过了一个巴掌。”
  只看了这份文件名,杨辉就知道这次总理为什么要这样说,这哪里是一个巴掌之数,那要真的是按照上面的要求来,再加上杨辉对比上一位面的情况看,这中航西南是妥妥的能够上报超过两位数的提名,而且一个个都是绝对的大牛级人物。
第808章
国家荣誉(一)
  坐下之后的杨辉倒也是仔细地翻看了这份文件,前前后后的加起来还是有十多页厚,但这明显仅仅只是一份关于人物选拔的资格要求而已,其它的相关文献资料绝对还有很多,只不过杨辉肯定是没有可能看到而已。
  之后则是又将东西放到了茶几之上,仔细沉思一番之后,终究还是在总理的目光之下开始拍马屁:“这成立国家工程院肯定是大好事,以前国家只有科学院这一个机构,而科学院负担的任务则更多是理论研究,很多长期从事工程设计的优秀人才得不到应有的国家荣誉,而现在此举则正是大好的时候啊!”
  反正杨辉这时候也是直接说心里话了,国家工程院成立的初衷也本就是这个意思,这样说绝对是不会有问题的,只是现在杨辉还在心里面依旧思考着这次总理单独把自己留下,难道是中航西南这边可以准备推荐第一批院士了?
  共和国这时候的工程院才是刚成立,后世的严格选拔过程自然还没有实施的可能,最典型的后世要求新院士增选要老院士的提名,但现在的问题在于这工程院不还没有开张嘛!你就是再牛逼肯定也不能凭空变出老一代院士来给新院士提名不是。
  那么这时候肯定就只有国内的各大科研设计单位把本单位能力贡献突出的技术大牛们都提出来,到时候由首次提出组建工程院的老一代科学家来进行最后的遴选,毕竟共和国首届工程院的院士里面可有一大把在之前就是科学院院士的两院院士,比如钱老、朱老都是这等牛人,第一届工程院院士最后资格审查肯定是他们说了算。
  总理也正面回应了杨辉的说法:“没错,这次设立国家工程院为的就是能够在除了科学院的理论研究类专家之外,还能够有另外的一处给工程设计专家们冠以最高荣誉的国家荣誉机构。而这次国家初步的计划的就是先由各大国家重点科研设计单位提名,由钱老等老一辈科学家最终把关,你们中航西南的高级工程人才确实不少,所以这次把你留下就是先给你说说这事儿。”
  果真是要中航西南这边推荐人选了,对此杨辉表示那咱肯定是不能客气,以现在中航西南的人才技术队伍来看,绝对是能够力压中航东北那边,并且还不会有任何的压力,这实在是太简单。
  连忙就是拿起一支笔,在旁边的一张纸上写着第一个名字:于希明。
  于希明总师绝对是中航西南0111所的开山立派型人物,上一位面自然是因为最后这位总设计师碍于时代的原因没有拿出足够优秀的作品来,最终不得不抱憾于工程院院士之外,但现在不同了。
  杨辉这也就直接介绍着于总师的光辉成绩:“于总师首先是带领三线时期的011基地完成了对歼6战斗机的新厂工艺制造,后续又作为歼教七A的总设计师,直接填补了我国专业型超音速教练机领域的空白,而后的歼七四战斗机、YZ-1大边条气动验证机,甚至是后来的侧板闪电的气动设计也有于总师的参与,现在更是直接带队扎根涪城的大山深处风洞群,对现目前最先进的第四代战斗机气动设计进行探索。”
  于总师的功绩绝对是没有任何水分,虽然在歼教七A之前国内也有服役双座的歼6教练机,但那最多也就算是歼6同型的双座教练机,并不具有普遍性的培训作用,而歼教七A则是绝对算魔改设计,不仅满足了歼七系列的飞行员训练,训练歼八的飞行员也能行,甚至还能够部分保证三代机的飞行训练需要,这等作用在共和国绝对是开拓性。
  而歼七四战斗机虽然同样也性能不俗,作为国内第一款装备完整火控雷达的战斗机,第一款具有全天候飞行作战能力的超音速战机,第一款具备发射中距空空导弹,甚至是发射反舰导弹的战斗机,并且又在楠海的对越战争中打出了成绩,绝对是2000年之前共和国的一线作战飞机。
  至于其它的YZ-1技术验证机由于最后没有服役,那咱就姑且不算,新一代战斗机气动设计还没有出成果,也不算在里面,但就凭借歼教七A和歼七四两款飞机,这就足已给于总师赢回共和国第一批工程院院士的头衔,对此也是当之无愧。
  听过了杨辉的介绍,这才知道原来这位于总师设计师还有如此辉煌的经历,这等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的老一代设计师绝对有理由和资格来当选第一届的工程院院士。
  总理这也从沙发上座起来,拿过杨辉手中的笔,在于总师的名字后面画上了一个钩,这证明于总师于院士八成是有戏了:“这于总师啊,绝对是国家的宝贝,现在算起来应该都已经退休了,但听你说还依旧是继续战斗在科研一线,对世界最前沿的军用战斗机进行探索,所以这是必须要当选!”
  说着,这才又将手中的笔交给杨辉,而本人却并没有继续靠在沙发上,看着杨辉:“你继续写,我就看你们中航西南能够有今天这样的辉煌成绩,这背后到底有多少国宝级大师在为此奉献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6/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