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3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1/483

  “好了,现在陆总师带来的轻型四代机方案应该就是这样了,飞机拥有标准的4S性能,具有一定的多用途对地攻击能力,但由于轻四的体型并不是太大,而且为了保证超巡的需要,发动机也使用的是小函道比涡扇,恐怕作战半径只能达到1100左右。”
  杨辉本人倒是一眼就能猜出这轻四的航程数据,毕竟这飞机首先是要保证超巡的需要,能够达到1100左右的作战半径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结果了,要知道这年头隐身飞机为了弹舱的设计需要,那可谓是各种掏空了身体,哪里又还会有足够的地方来装油料!
  而这句话也是深得三位隐身机总师的赞同,特别是陆总和于总两人,他们为了让飞机达到1500米以上的作战半径,那简直就是各种绞尽脑汁,飞机的机体设计是一再增加,所以最后在尺寸上又是一典型的大家伙。
  以后共和国的重型战斗机出来之后,在尺寸上绝对又要比F-22大一圈,这就如同当年的苏27为了航程的需要,飞机的尺寸上也要比F-15大了一圈是属于一个道理。
  “首先轻四若是能够达到1100公里的作战半径的话,那这就已经是非常不错了,这一点大概陆总设计师你也是明白的。而我个人对轻四方案感觉也还是非常不错的,总公司确实有必要投资研制这样的一款轻型四代机,以后在国际四代机的外销市场中,我们才能够第一批杀进这一市场。”
  宋总师这时候对于外销的轻型战斗机有一种特别深刻的感悟,那就是飞机的研制工作一定要趁早,特别是这种跨代的飞机研制就更是如此,因为现在的十号就明显是在三代机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输了先手,这项目定型的有些太迟了。
  一想到国内军队为了给十号腾出位置来,直接把闪电的后续改进项目停止,所有的订单据说也就只够保证生产到96年就要完全停产,以后闪电战斗机的生产只能在国外才看的到了,而这,在宋总师看来却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或许十号在国内这一亩三分地能够有所作为,那么国际市场呢?相比之下虽然闪电在国内即将停产,但这款飞机在国外绝对还处于大红大紫的阶段,这也是十号不管如何也都羡慕不来的,自然宋总师也就深刻地知道了在战斗机换代的时候,抢占先手的重要性。
第821章
四代核心机工程
  能够在这个时候参与到会议讨论当中,那都绝对是公司的大牛级别人才,对于宋总师所说到的早一步打入四代机国际销售市场的问题,几乎一个个都是举着双手赞成,没办法,谁让咱中航西南一开始就是以搞外销发达起来的。
  一家搞外销发展壮大起来的公司,那注定就是把外销和国际市场需求深深的印刻到了企业文化当中,中航西南的五大整机单位中,联合客机公司、贵飞、洪都、成飞,他们哪一个不是在外销市场中狠狠捞过一笔的存在。
  而到了现在这个时候,那肯定都是举双手赞成轻四项目的上马,此时倒是一直没有开口的孙总师提出了问题。
  作为歼18的总设计师,现在18已经进入到关键飞行测试时期,那边的涡扇12却还没有完成最后的定型验收工作,所以孙总师这一段时间对发动机的问题可算是各种梦魇挥之不去。
  现在一听说轻四项目就要上马了,孙总师那也是第一时间想起了关于发动机的问题,这年头没有一台靠谱的发动机是绝对不行的,现在轻四项目的气动已经大致吹出来了,关于新一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消息,这似乎还毫无音讯啊!
  “几位前辈都是对四代隐身战斗机项目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我个人也认为轻四项目是应该上马,但现在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的大推力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该怎么办?这可就不能又搞成我们的歼18一样,飞机现在都试飞满两年时间了,到现在涡扇12发动机还没有交付过来,所以这发动机问题非常关键啊!”
  这一说到发动机的问题,顿时办公室内又是一片哀鸿遍野,虽然这一位面的共和国在航空发动机方面已经是比起上一位面有了巨大的飞跃,至少也算是在涡扇发动机领域有了还算看得过去的成绩,也能够保证现役所有的军用飞机装机使用。
  但一说到大推力军用涡扇发动机,这还真只有哭的份:“哎!这话说的很对啊,我们要搞重型四代机也好,轻型四代机也罢,现在若是没有一台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肯定是不行的,太行发动机虽然已经完成了核心机的测试工作,但这台发动机再怎么也要2000年左右才能定型,我们的大推力军用涡扇发动机之路还很长啊!”
  紧随着孙总师之后的宋总师也是感慨不断,611那边的十号和太行关系更加密切,因此对太行的进度也算是了然于心,不过这次他所担心的对象却和会议主题不搭边,太行这种标准的三代机用的大推涡扇,和四代机所要求的大推涡扇又在性能上有了很大的不同,这东西并不能用在四代机上面。
  倒是杨辉也懒得再听其它的,现在他有必要宣布一件事:“首先太行这款发动机肯定是没法用到我们的四代机上面,甚至由于太行的进度问题,它连四代机早期原型机装机测试的资格恐怕都没有,为了保证我们四代机原型的安全,恐怕早期的试飞机搞不好也要用31F。但说到定型的发动机嘛!我们就必须要使用四代大推涡扇,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开始四代大推的研制工作了。”
  要说四代大推的研制工作,这项目算起来至少就要追溯到90年代初期,当时杨辉就同意了对四代大推的研制,为此还专门批准了四代大推的预研项目,一直到现在的94年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有余,很多预研的技术都已经通过技术定型检查,也是时候可以正式开始项目了。
  “我们的四代大推项目在几年之前就已经展开了预研工作,前不久624那边的刘总工已经发来消息说为核心机预研的几项新的技术已经完成,新一代高温涡轮叶片也已经通过各种性能测试,涡轮盘采用新的粉末材料之后也能配合上叶片的工作温度,所以现在624那边已经批准了开始四代机大推的核心机设计工作。”
  说起新一代的高温涡轮,那真就是典型的砸钱砸出来,首先是中航西南旗下位于帝都的625制造工艺所联合中科院金属材料研究所高温材料分部,双方甚至在80年代中期DD-3完成之后,就又一次对新一代的高温单晶合金展开了研究工作,而DD-32就是砸钱之后得到好东西。
  当然了,这DD-32绝对也不是什么好相与的材料,至少这东西和之前DD-3最大的区别就是,这东西含有了传说中的神器:铼。
  而也正是因为新的单晶材料及中有了3.7%的金属铼添加进去之后,这才让DD-32这款新一代高温合金在使用上各种空心叶片、强制冷却、高温涂层之后,能够达到1680摄氏度的涡轮前总温。
  说实话,能够有1680摄氏度的涡轮前总温,这已经是一次非常了不起的进步了,虽然还是没有能够达到F-119那变态一般的1700多摄氏度,但这绝对是现目前共和国能够使用的最新型高温单晶叶片,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叶片的成本倒反而是被研制双方给忽略了。
  虽然DD-32涡轮叶片的制造成本是DD-3的五倍还多,但是没办法,为了四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研究,这是必须要忍受的。
  而且杨辉还听说当时DD-32的制造成本数据被划拉整理出来的时候,直接就把军队方面给吓了一大跳,军代表那还愣是不给签字让这材料进入到实际使用中,一直嚷嚷着说625所这是要把军队的钱全部压榨光才甘心。
  没办法,咱共和国的军队是典型的穷苦惯了,之前的涡扇10发动机造价就已经够高了,后来的涡扇12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而直到这次的DD-32的时候,按照计算得出的初步结论就是:光是四代大推的核心机造价就要顶一台涡扇12。
  最后实在是没办法了,还是杨辉亲自给军队那边打电话,好说歹说地解释了好长一大段。从共和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不可限量,又扯到了2000年之后的军费肯定会连年大幅度增长,再到最后的四代核心机在大规模生产之后造价可以降低,对比了国外的航空发动机造价之后,这才算是把军队那边给打通,最后勉强算是同意了在四代大推核心机上面使用DD-32材料。
  尽管如此,新的高温涡轮也还是没法达到F-119的1700多摄氏度,所以原本四代大推所计划的要达到和F-119一样的18吨推力肯定是不行了,还是624在各种研究了之后,才给出了可以设计出一款能够保证开发出17吨大推的核心机。
第822章
立项开始
  新一代的四代军用大推涡扇项目开始正式推进研制工作,而核心机的设计自然也要用上好一段时间,但好在现在的624所也算是经验相当丰富了,相关的技术也能够全都预研到位,大概在研制核心机的时候也就是三年左右的时间便能搞定。
  这次会议室里面都是搞飞机设计的总设计师,要说对航空发动机技术最了解的人,居然还要数杨辉这位十年前在0112所工作过的家伙,至少,这位当年也是刚一进入到设计所就当上发动机总设计师的存在,虽然那只是航模用的发动机,但好歹也能算是在天上飞的发动机嘛!
  很快,杨辉说了发动机方面没有问题之后,新的问题却又接踵而来,只听到还是刚才那熟悉的声音……
  “总公司未雨绸缪,既然提前好多年就已经开始了四代大推项目的研制工作,那我们的四代机项目应该就没有太多的问题了,倒是我们国内对隐身吸波涂料方面有足够的技术研究吗?说起来这才是四代机在隐身上面最重要的一项技术,飞机60%的隐身都是靠涂料做到的,隐身飞机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着这东西才能肆无忌惮。”
  也真就还别说,孙总师虽然没有参与到四代机的气动探索当中,但是对四代机的各项重点技术还算是看的比较清楚的一位。就他现在所表现出来的这种责任感,以后中航西南这边拿到重四方案的话,凭借孙总师在歼18研制项目中所积累的各种经验,妥妥地以后0111所这边的海军版重四总设计师就是非他莫属,甚至整个项目设计都要以他为主导。
  没办法,首先于总师之前连18的总设计师都不当,之后还会有心思去拿这个重四的总师?完全没有可能嘛!至于说611那边,似乎那边的宋总师也年龄不小了,再等到重四立项的时候,肯定宋总师也不会去当这个总师,到时候611那边肯定就是更加年轻的杨为出任重四空军型的总设计师。
  至于说公司另外一位搞舰载机的吴炳麟总设计师,现在这位手中的闪电舰载型已经快要完成前期的测试工作,得到的效果也算是合格,据说这款闪电甚至还能够少量带弹拦阻降落,最多的时候可以做到两枚中距弹加两枚格斗弹一起降落甲板。
  吴总师本人现在同样也是带队在海军建成的蒸汽弹射试验站进行了上百次的弹射起飞测试,其中一架原型机已经在技术人员随同下打包运往巴西那边,真正的舰载机航母起降测试就将在94年展开,而那边的诺斯罗普、巴航两方也是早早就做好了各种准备。
  只要闪电舰载弹射、起飞测试通过,吴总师的任务也就算是正式完成,到时候国内的歼18双座教练/电战型也将由吴总来出任总设计师,在逐渐摸清楚了歼18的性格之后,歼18的舰载型差不多也就可以准备上马了。
  新一代总设计师选择的问题,这些都是三代机时代就已经在老一辈的刻意准备之下完成,几位被提到中的牛人几乎都已经可以算是项目内定的总设计师,所以这也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到是此时还没有到选总设计师的时候,此时众人所面临的问题是隐身飞机的吸波涂料,而要说到这吸波涂料,那绝对就是美国走在了世界最前沿,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甚至苏联、欧洲在这方面都是打酱油的存在。
  就算回到了上一位面的2000年之后,能够自称自己是除了美帝以外吸波涂料研究领域第二的也只能是共和国,毕竟欧洲那边压根儿就没有四代隐身机的项目,毛子倒是有一个所谓的T-50战斗机,不过那T-50的隐身同样也是一个大笑话。
  整个T-50战斗机在设计中,压根儿就没能够算是把隐身放在了该有的重要位置,飞机的气动上真正考虑到隐身的要求还真没有几处,而且在隐身和机动性发生冲突的时候,毛子也是首先牺牲掉隐身。
  最重要的是,苏霍伊的那些家伙们还属于典型的不自知,各种吹牛逼说要用上等离子隐身云云,那逗逼劲简直就和三哥有一拼了,而且很有可能就是被三哥传染的,倒是一直让国际大流氓俱乐部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在上一位面唯一能够在隐身涂料方面和美国扳手腕的国家,大概也就只有共和国达到了要求,而换做是这一位面的共和国,在雷达吸波涂料方面当然就更不会落后了,甚至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压根儿都没有让中航西南操心,军队所属的研究所在好几年前便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
  所以,要说隐身涂料这东西,杨辉还真没有担心过:“关于隐身涂料这事就不用担心了,这东西有军队的研究所在重点跟进,我们也不用负责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到时候轻四对外出口的时候,我们直接让军队那边拿出一种性能一般般的涂料就算够用了。”
  隐身吸波涂料这东西绝对是属于国家重点绝密,而四代机的出售肯定是必须要搭配隐身涂料一起,这一点肯定是必须要有,但不同之处就在于像这种自己老老实实攀科技树研究出来的隐身涂料,中间能得到的涂料种类绝对是不会少了。
  甚至同样是国内使用的涂料,就因为飞机所驻扎地的环境不同,海军需要一种耐腐蚀的涂料、西北沙漠地区又需要一种耐风沙、高温的涂料、到了东北的高寒地区又要换另外一种耐寒涂料,而这在早期的隐身涂料应用中也是再正常不过,只有到了2000年之后或许有可能研制出环境适应性更好的涂料来。
  有了各种堪称海量的涂料种类之后,对外出售的时候那还不得好好拿捏一下,这隐身涂料还各种精贵,完全是属于易损耗物品,涂料和飞机之间的关系,大致就好像是打印机和油墨之间的关系一样,出售的时候不仅价格高,而且还是那种细水长流的好买卖。
  只可惜这种好东西居然让军队旗下的研究所一早就吞下了,中航西南这边也不好去和军队抢生意,毕竟你的飞机都是出售给人家用的,现在还敢跟人家去抢生意?
  对隐身涂料知道的比较清楚的人当中,就不仅仅是杨辉一个人了,其它三位四代机气动设计总师同样也比较清楚这方面的问题,皆是点头表示不用对这一点有过多的担心,可以放心的开始设计工作。
  最终这也是经过了连续一周多时间的讨论,也算是初步在公司内部定下了关于轻四的初步设计方案和需求,并且对陆总师提出方案表示同意。
  也就在一众人的集体智慧研究之后,继美国之后的又一个国家开展了隐身战斗机的研制工作,甚至这次的轻四方案直接就是世界上第二款正式投入研制工作的隐身战斗机。
第823章
未来大型飞机(FLA)
  轻四方案已经开始,那边的陆总师自然是带上洪都公司的一众技术人员开始进入到飞机的初始设计当中,但就是这一阶段也算是非常的麻烦了,毕竟再次之前的共和国压根儿就没有接触过四代机,这就不像之前从二代机过渡到三代机的时代,还能够有诺斯罗普在一旁教徒弟。
  就现在,难不成又跑去找到诺斯罗普,然后说我们一起合作搞一款轻型四代机,这就算是继JF-17闪电之后的闪电2项目?
  这尼玛想想就不可能嘛,虽然之前的诺斯罗普当了共谍,算是手把手的教会了中航西南如何研制三代机,但这是也因为当时的国形势允许这样做,因而诺斯罗普最后才没被美国政府狠狠地打屁股。
  就现在这时候,真还想要在四代机上面和诺斯罗普合作,那差不多想一想就差不多行了,全完没有可能嘛!倒是洪都那边在L-8之后,已经多年没有接到过项目,现在有了项目之后更是要集中起所有的科研力量,开始了对轻四的研究设计。
  1994年作为新的一年,翻过了农历新年之后就已经是3月份,眼看着再有一个月时间,那国家工程院就要说成立了,而原本杨辉还打算借机会蹭进去沾沾共和国工程技术最顶端的一群大牛们气息,却没有想到这德国人又跑来添堵了。
  而德国人出现的原因倒也算是比较合理,人家也直接就是打着来商量MPC-75后续计划的旗号而来,单就看德国佬那一副相当实诚的样子,这倒是让杨辉在心里有些感到惭愧,毕竟MPC-75作为双方共同投资开发的项目,现在共合国这边要一脚踢开德国人去单独搞C-818客机,确实就显得有些不太地道。
  把德国谈判队的负责人单独请进办公室之后,也让秘书泡上茶,之后才给带上门,还算是闭门会议:“你们德国那边MPC-75运营中表现如何?MBB公司所属的那一条总装线还在安装调试当中,恐怕还要等到下半年才能开始运转起来,这也是我们之前合同中就已经定好的,现在来我这里催促也不顶事啊,咱们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话题一开始,杨辉就是各种把问题拉到MPC-75项目本身上面,但他却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人家德国压根儿也并没有打算要在这次的MPC-75项目上多费尽口舌,甚至谈判队这次来的目的就不是谈民航飞机。
  而要说清楚这次德国方面来中航西南的目的,首先要知道的便是现在坐在杨辉对面的MBB公司早就已经不是当初的MBB了,此时的德国航空工业已经完成了新一轮的整合与吞并公司,不过和上一位面完全不同的则是,上一位面的德国MBB公司直接就在92年的时候被并给了德国宇航公司,倒是这一位面就有了很大的改观。
  上一位面那是因为八十年代后期的MBB在MPC-75项目中,因为共和国这边不够给力,导致MBB最后的孤注一掷也宣告失败,而与此同时的德国政府也终于下定决心,直接委托了奔驰·戴姆勒全面重组整个德国的航空工业,在1989年组建了德国宇航公司。
  之后的德国宇航第一轮就直接合并了包括MTU、多尼尔和AEG公司,而后的1992年又将德律风根系统技术公司和MBB公司合并到手,93更是直接收购了荷兰福克公司的大部分股份,1995年重新为戴姆勒·奔驰宇航公司,从而也算是变成一个大杂烩的公司,其性质倒是颇有学类似于共和国的军工总公司构架。
  而现在这一位面的情况就变了,首先是MBB公司和中航西南这边合作进度良好,MPC-75客机、CG-2000发动机全都按进度完成研制、并且到了现在94年的时候全都已经获得成功,自然奔驰·戴姆勒公司要想重组德国航空工业的计划就受阻了。
  反而是MBB公司这边借助了CG-2000和MPC-75两个项目,MBB公司和MTU两公司看到共和国这边同他们展开合作对象联合客机公司、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都被合并到了一家大公司当中,这时候才发现,尼玛这MBB、MTU两公司要是继续各自为战的话,肯定会比中航西南这样的大公司短上了一节。
  于是乎,紧随着中航西南的成立之后,德国那边的MBB和MTU公司也宣布合并,重组为新的MM公司。
  如此,德国最强大的飞机整机研制公司、发动机整机研制公司也抱团取暖了,再往后甚至就更加简单了,整个德国国内最牛逼的两大航空制造业巨头都合并了,那德国政府自然是没法了,随着一批其它的小公司加入到MM阵营,整个德国的航空工业分裂成了两大阵营:戴姆勒宇航、MM公司。
  那么这一位面的戴姆勒宇航就尴尬无比了,这家伙就只有一家多尼尔公司在手,旗下制造着五十座以下的小涡浆客机,到是93靠着收购了荷兰福克公司之后,又算是补齐了所有支线客机系列,看样子这是打算走发展支线客机的路线了。
  而现在的杨辉或者说中航西南所面临的合作伙伴MM公司,这家伙的飞机制造业的主体MBB公司参与了欧洲台风战斗机项目,并且全资握有德国空客公司的所有股份,也意味着它握着欧洲空客公司37.9%的股份。
  再加上MM公司旗下的MTU公司的发动机业务,这家公司可不仅是参与到了CG-2000发动机项目,同时之前还掺和到了V-2500发动机项目当中,并且还能生产世界最先进的重载柴油机,所以这MM公司要算起来也肯定是可以和中航西南平起平坐了。
  面对着MM公司所派来的特命全权谈判队负责人,杨辉还是以平等的态度来接待,而这边的德国佬也是丝毫不敢对中航西南有什么轻视,毕竟他们所面对的也是一家几乎能够生产所有种类飞机的世界级大公司,特别是军用战斗机领域绝对是MM公司拍马难及,就连公司小有成就的客机领域,在面对中航西南的时候也丝毫占不到上风。
  而也只有双方站到平等位置上的时候,再谈合作的问题也就更加容易一些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1/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