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83

  拼命三郎的名头后世可不是没有依据的。杨为论文要是不好就真的有问题了,单单就他研究的方向就已经相当有力了,自己的对他可没有任何担心。
  “嗯,我早就准备好了,下午将是一场恶战。我一定坚持我的立场。”杨辉边走边说,眼里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下午一点,吴老来到礼堂,淡定的找个单独的位置坐下,他要来听听杨辉这个听过自己几次讲座的学生的答辩。
  “哦,老吴还来了,那也好,他是专业人士,待会儿就听听那个杨辉要怎么说。”一脸不屑的林老头不满的嘟囔着。
  “好了我上去了!”
  杨辉坚定的走上台。看着评审会的几人,眼光不经意间停留在一边的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身上,杨辉心里有些惊讶。没想到把吴老给引来了,吴老何许人也。
  吴大观,1916年出生,原名吴蔚升,是我国航空工业和航空发动机设计研制事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毕生致力于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航空发动机研制方法和程序的研究,主持研制多种型号的发动机,并培养了几代专业人才。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设计研制和促进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
  没想到啊!杨辉心中一阵惊讶。不过想想历史上吴老这个时候正在0430厂负责斯贝202国产化。来这里正常,毕竟斯贝现在几乎已经算是下马了。
  不敢浪费时间多想,整理心情进去正题。“大家好,我是空气动力学专业的杨辉,我的论文是《中国航空工业现状与未来》”好家伙一来这个名字就够爆炸性了。要论现状就不说了,一个大学生还要论未来,有些意思了。
  其实中国航空工业师承苏联,由于历史原因,到涡喷14之前主要产品仍然是苏联转让的技术,当然是有一些改进的,不过也都是在苏联基础上改。生产出的产品到八十年代就有些落后了。
  “我第一个要谈的是我国航空工业目前最大的问题。”
  “国内航空产品大多来自苏联援助,但是苏联只给我们成品资料,只让我们按资料制造飞机,对于我们自主研发的问题是绝口不提,很明显苏联人对我们留了一手。”
  说到这里杨辉的动作有些激动,老大哥也不是真的要教中国工业化的精髓。毕竟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毛子是要预防的。
  “所以我们到现在航空产品仍然没有突破苏联留下的产品上,只能做小规模修改,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研发期间的全部资料与数据,一改就出问题,因为我们不明白飞机为什么这么设计,特别是发动机更是如此一点小改都要废很大力气,自主研发相当困难。因此我个人认为要对现在还有前途的项目项目深入研究,以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台上有得评委点头,有得摇头,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个什么想法。杨辉见总人没问,准备要继续下去。
  “你说的到是轻松,那你提几点措施看看。你上面说的是事实,现在需要的事可行的方法”中年老师说道。终于杨辉准备继续开口时,有人提出问题了。
  “好,那我就说说我的见解,两点。第一对现有的飞机进行摸底试飞,逐步进行修改,量力而行,小步快跑。不断提高飞机性能;第二点,集中高端技术,高素质人员,提供充足的资金进行一项新机的研究,从头走到尾,培养一支优秀的团队,总结出适和我国的飞机研发路线。”
  说了两点后世经过无数教训总结出的经验。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要发展就必需这样做。
  “你说的第一点,国内就正在开始这么做,至于第二点嘛,归根到底,还是钱的问题啊!”中年老师一阵感慨,似乎对杨辉的观点比较赞同,又有点有心无力的感觉。
  “是的,资金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所以我才建议,集中资金全力确保一个重点项目的进行。”后世十号工程可就是这样的,不过十号工程头几年也是很困难,中间也几次沉浮,差一点就又被下马,幸好有最上层力量的介入,最后才成功,不过这项目可是拖了十八年才研究成功,等飞机出来人家新飞机又出来了,直接又拉出一个代差。
  “下面我继续说我的论文,除了底蕴不足,资金不足之外。科研力量分散,科研机构和生产机构难以有效沟通,也是制约航空工业发展的因素,我国光航空发动机厂就有六家之众,产品重复问题,研发力量分散问题困扰发动机工业,相对而言飞机整机工业到相对要好一些。因此我觉得应该合并发动机厂所,留下两到三家,集中精力搞。至于厂所脱节问题,这就应该实现厂所结合。”
  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发动机问题直到新世纪仍然没有改变,仍然是这么多厂,甚至还有增加的趋势,又给整出个海军的燃气轮机厂。
  “杨辉同学,你这个想法很危险!”坐在一旁的林老先生终于发话了,拍着桌子,他愤慨的指责到“什么叫科研力量分散,那是为了打仗准备的,集合到一起,苏联人核武器一来直接就没了,分散开来是为了增强抗风险能力,你这个小娃娃还真是胡说八道!”
  “那是以前,现在我们也有核武器,也能打到苏联,他们不敢使用,甚至连开战的几率都几乎不可能了,核武器大国开战那是世界毁灭。”杨辉反驳到这个国内还有些市场的论调,等到85年过后,这个论调在国内就没市场了。
  “那你提出的厂所结合是什么意思,你是要复辟特殊时期吗?你这个思想相当危险。”
第6章
论文答辩(下)
  听到这里,众人都皱起眉头,他们倒不是觉得杨辉的思想有问题,而是对林老头的上纲上线不满,大家都是知识份子,谁没有经历过那段岁月。所以对动不动上纲上线就相当不满。好不容易结束混乱了,怎么能又搞这么一下。
  “哎,老林你不能这样上纲上线啊!大家都是那段时间过来的,你也没少吃苦头,别这样为难年轻人啊,真是的……”旁边一直不说话的主任发话了。
  看到委员会主任都发话了,林老头子默默的闭嘴了。不过谁都能看出来,他并不是当过这件事了,后面恐怕还有幺蛾子。
  “我这个建议和纹革没有任何关系,我只是就事论事,研究所和工厂几乎都修建到一起在,但分属两个不同的系统,互不干涉,但生产出来的产品却必须要科研力量和工厂紧密合作才能高质量的完成,遇到问题才能快速解决!”
  杨辉没有想到,提出个厂所结合建议,居然给惹出个这么个大问题。差点就给他给扣上了大帽子。
  “说的也有些道理,继续说下去,不要怕。你有想法不过能不能实现就看你自己以后了。”主任正色到,老官油子就这样,尽管只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官,也一样深知明哲保身,不管怎么有想法先把自己摘出来。
  “中国的航空工业现状不容乐观,所以未来必须比别国更努力,航空工业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业,我认为未来应该趁我们与欧美建交的契机,加深交流,学习欧美先进经验。采用合作方式对部分机型进行升级大改,最好能学习到他们的飞机开发经验的方法。”杨辉提出了对航空业未来的对外建议。
  原来历史上过几年后的确就会开始在实施这个方案,但国内国外拖拉的进度,到最后白白错过了好时机,东西没能学全。典型的82工程就是这个。
  “从国外来看,航空工业是一个相当赚钱的产业。但是反观我们发展航空业却资金不足,这是很奇怪的现象。我认为就应该大力发展军火贸易,这是一个相当暴利的产业,能够提供我们所需要的大部分资金。”杨辉原本紧握在一起的双手突然打开向一边挥去,他对这个建议很有信心。
  “哦,你这提议很不错,我们以前飞机都是不要钱的免费军事援助,我们现在可以尝试一下这个。毕竟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方法,这个很好。”主任认可的点点头。
  看到还是有些人赞同自己,杨辉感觉没什么问题了,按照状态继续发挥,对自己的想法接着阐述。
  “最后我要提到的是最重要的问题,关于航空发动机的看法,这才是目前最大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好以后飞机必定有心脏病。”
  这时吴老也终于再次注视到杨辉身上,他知道这才是文章的重点,大家都看过论文大概知道一些。但是都没抓到重点,需要和杨辉当面谈谈。
  “目前我国航空发动机也普遍落后于国际社会十年左右,但这不是最大的问题,要只是单单落后的话,那么只要努力就能赶上,而实际上我们最大问题在于国内对发动机重视还不够,远远不够。甚至连发动机在航空工业中的地位都没有摆端正,这是最大的危机。”
  杨辉现在台上,环视前面众人,又继续到“我国航空发动机按照苏联提供的图纸生产六十年代以前一直是国际第一梯队,后来被拉开,但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到现在依然没有一款真正由我们自己研发的发动机定型,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对发动机的重视不够,没有把发动机摆在航空工业中它本来的位置中。”
  这下桶了马蜂窝,这可是直接炮轰上面方针指导问题。一众人都不懂,懂也要装不懂。一众人不敢发表什么了,把目光投向吴老,希望吴老能有什么见解。
  吴老没有说什么,他继续听杨辉说着,“历史原因我们引进一款飞机就用不同的发动机,这就让我们有了一个错误的认识:一型飞机配一款发动机。是一夫一妻制。这在世界上都是相当奇怪的一个现象。在国外飞机设计师都是根据发动机性能,和飞机要求进行取舍。也就是说在国外是先有发动机再有设计,我们则是确定飞机要求了,然后再却定发动机要求,根据要求再和飞机一起设计发动机,但发动机的研制速度往往落后于飞机研制速度,于是飞机没有发动机用,然后下马,飞机下马发动机没有装机对象随后也下马。这就是我们国内的现状,涡扇五与轰五,歼九与刚下马的涡扇六。这两个项目哪个不是如此。”
  杨辉一口气将心里所想的统统说了出来,他准备好再次接受组委会的诘难了,要知道他这可是在质疑中央决策的正确性。若没有人反对他,那就真的要出问题了。
  果然有人马上就提出了问题,“杨辉,你拿涡扇五下马来说是错误的,我当年参加过轰五改型工作,之所以轰五下马那是因为有了更好的轰六,并且准备发展轰七。中央为了集中精力所以才下马的,而涡扇五下马是因为涡扇五本身结构上采用后风扇结构更难再有装机对象所以才下马的,这和你说的是有出入。”这人原来是轰五的知情人士。他的说法引起了座组委会的认同。
  不过旁边吴老却似有所悟,关于涡扇五下马他知道的很多些,涡扇五的确是随着轰五一起下马的,要说没有装机对象则更是没依据,像运输机这些是能用的。不过结构不符合主流到的确是有依据的。所以这个按那位老师来说也算是可以解释通,不过涡扇六的下马,和自己现在主持的涡扇九则……
  “的确,涡扇五的下马你们两位说的都有些对,我们就不谈这个了。但涡扇六下马情况则算是完全符合杨辉同学所说的那个死循环。这个我是知道一些。”吴老有些悲伤的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作为共和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创始人,他又怎么能对此不感到悲伤。
  顿了顿,吴老又似乎下了决心,说道:“刚才杨辉说的这个现象我很认同,实际上这种事还不止这两个发动机。”
  这下众人都好奇起来了,都看着吴老,不过杨辉到似乎明白吴老要说什么了,不过吴老这恐怕要说的还有些不确定吧,恐怕有些涉密了。
  看着众人的目光吴老说出了一个震惊的消息“涡扇九也无限期停止国产化了,我知道这个下马没什么区别了,之所以上面这么说是因为这个发动机是根据英国资料进行国产化的如果直接说下马的话要赔偿违约金。哎!当时引进时花了多少钱,现在要去成绩了反而却没钱了,实在是可悲啊……”吴老说着竟然也老泪纵横了。
  “这个小同志的论文写得很有深度,深度剖析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的现状,我对此是感到认同的,我之所以来听这个论文就是想来散散心,听听年轻人对航空工业的看法,看到他我觉得中国航空工业是有望的。”吴老一脸希冀的看着杨辉。好似在他身上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组委会听了吴老的话,感到震惊,都是在西安工作的航空业人,当然知道这款从英国引进的斯贝发动机,在国内被称为涡扇九发动机,没想到现在也下马了。
  杨辉看到大家都心情低落,他又咳嗽两声,把大家从悲伤中拉出来。
  “发动机工业还有相当多的问题,这不是我杞人忧天,实际上发动机的寿命,可靠性,推重比,都和国外有差距。这需要我们的努力。”杨辉说完后心情沉重的结束了这次答辩。
  突然杨辉又停下脚步,转过身向王导说道:“王导,我决定不读研究生了,我想毕业后直接去参加工作。”杨辉选择了在这个时候说明自己意愿。
  王导扭头看到杨辉,不敢相信的问道:“你确定,你不是早就打算好了,要读研究生吗!”
  “我觉得再继续读书我也能学到东西,但我更愿意去边工作边学习,这会更有效率。对我更有用,我等不及了。”看着王导盯着自己,杨辉坚定地说道。
第7章
交流与离别
  “好,那你就去吧,我也就不劝你了,不过你得做好准备,如你所说的,现在整个航空业都很艰难,好好干,千万别给西工大丢人了。”王导嘱咐到。
  “谢谢您的理解与栽培,学生走了。”说罢转过身去……
  转过身杨辉迅速离开,王导看到一阵感慨,年轻人啊,希望你真的能有所成就,这一届最好的几个就你们了。
  好了我们继续吧,还有别的学生要做答辩,主任说道。然后在杨辉档案上写下:
  一个学习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洞察能力强,有前瞻性眼光的优秀人才。部分理论与国情脱节,需要实践学习。
  “杨辉你等等,我还有些问题要和你交流一下”吴老突然站起来快步向杨辉追去。留下礼堂众人面面相觑。
  “杨辉同学先等等,我找你有事”六十多岁的吴老从礼堂里快步追出来,丝毫不见一丝老年人的样子,引的旁边同学奇异的目光。
  杨辉转过身停下来,看到吴老风风火火的追出来,一阵感慨。老一辈的同志的确是雷厉风行呐。
  “哎呀,年轻人就是跑的快,我这老头子是不行了。对了,我找你还想继续谈谈,你似乎还有些没有说的想法。”吴老问道。
  看到大名鼎鼎的吴总师找自己还有问题,杨辉当然得停下来聊聊了,毕竟两个人还算是个师徒身份的。
  “好吧,我们到旁边坐坐吧!”随及走到旁边的亭子里去。
  吴老坐下后立刻说道:“我看你对发动机事业还有很多看法,我想听听。我也一直感觉国内在发动机方面的确有些偏。”
  杨辉看了看吴老认真的眼神,说道:“今天我最想说的就是您刚才说的斯贝问题,当听到您说的时候我是相当悲伤。这不仅仅是单一的对斯贝下马后失去了一具可靠的发动机的悲伤,实际上这次下马最大的损失是在于,我们失去了一次接触并学习欧美发动机制造业的机会。”
  杨辉抬头望着亭子顶,重重的叹息到“哎……”
  “的确如此,不过这也是没办法,我们也想能够继续下去,但上面是怎么想的谁又知道,也许他们有他们的想法吧!”吴老这时候倒安慰起杨辉来了。
  一个航空发动机之父,对自己经手的发动机真可能没有感情。只是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毕竟到他这个时候,所有感情都能控制得住。
  “吴老,我恳求您一定不要放弃斯贝项目,这个项目真的有很大的意义啊!实在不行,您安排把斯贝发动机的子项目进行国产化,彻底摸清,也是好的啊!特别是一些高级的加工工艺这也是对整个航空工业都能起巨大的促进作用的。”
  杨辉突然望向吴老,他并不想给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这么大的压力,但事实必须让他这么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