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4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6/483

第895章
一条折线设计
  原本是要准备好好地在贵羊过年,但谁又知道那边直18研制的进度如此迅速,就算是MZ-2200发动机的定型还需要一年多时间的测试工作才能够说勉强能够满足初步交付装机试飞,但是早就已经等不及的602所那边丧心病狂地把原本是给S-70黑鹰直升机做备用的几台发动机,硬是想办法搞来了两台做直18的原型机测试使用。
  就这样,原本设计中是要安装MZ-2200的发动机舱在改进一下之后,又勉强塞进了黑鹰直升机使用的T700-GE-701A涡轴发动机,这功率上虽然比不得MZ-2200发动机的来的更猛,但是人家性能成熟,且动力也可以满足空载情况下的直18试飞使用。
  这也是为什么等杨辉到了的时候,直接就能够看到原型机上面安装上了发动机的原因,那当真是602所为了抢进度,简直就无所不用其极。
  但是你又不得不承认这种办法是有一定效果的,虽然这样会增加设计中的一些工时浪费,并且使用美国提供的T-700发动机也是属于偷偷摸摸的,万一真被查出来的话,到时候恐怕那二十架好不容易能够有机会继续使用的黑鹰也要断了零部件生产供应,这样肯定就不太合适了。
  只不过,现在602所确实又能够搞来了T-700发动机使用,想必也是得到了军队那边的认同之后才敢这样做,要不然这时候的直18铁定还在进行模拟测试、或者干脆就是推后了原型机的制造工作。当然也还有一种可能则是使用现在还没有完成测试MZ-2200进行地面测试,飞机暂时不升空飞行,等待一两年之后MZ-2200发动机的最终定型。
  现在一切都好了,本来T-700发动机的长度也就要比MZ-2200短了一节,虽然发动机的尺寸和发动机舱匹配上有些不太合适,但好歹也是能够装进去,另外的发动机空气流量上面倒是有些不太匹配,这就只有通过安装多个放气活门的设计解决,也算是能够让发动机顺利匹配运转。
  实际上也并非是所有人都知道这次直18里面装的是T-700发动机,毕竟这人多口杂的,谁也不能保证绝对的保密,至少这次直18的原型机总装备下线仪式公开度比较大,光看这围观的一圈群众就知道关心这款直升机的人是绝对不少。
  首先陆海空三军全部到位,甚至杨辉都还隐隐地看到了一位来自第二炮兵部队的军官,虽然他穿的军装和陆军部队都是一样,但是杨辉一打听之后也就知道了这家伙是来自二炮。
  要说二炮跑来关注直18的研制工作确实就没什么意思了,要算起来这二炮对航空器的依赖还真就不多,倒是说他们和航天方面的牵扯会更深一些,至于直升机这东西就更不用说了,就算二炮列装了直升机之后,也不过是通勤方面会使用一下而已。
  而对于这种简单的通勤需要,实际上使用直9直升机就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现在如此大规模费尽心思的关注直18直升机,倒也是没有太大的必要,因此杨辉也没有对二炮方面来人给太多的关注度。
  倒还是陆航那边对直18需求最大,现在看来也同样是对直18最上心的军种,在贯穿着整个直18的研制过程中,那真就是绝对的要人给人,要钱给钱,甚至连黑鹰上面使用的T-700发动机也冒着极大风险弄过来满足装机测试需要。
  这一切,你都不能说它不是诚意满满,因此602所也深感责任重大,虽然这并不是进行直18的首飞仪式,但原型机的总装完成工作,也同样是非常值得高兴且重视的。
  “大家看,这就是我们的直18直升机,现在已经通过各种手段把飞机的空重降低到了6.2吨,这样的数据虽然并不能达到像黑鹰直升机那样的5吨之轻,但是也非常有效地让直18和直8两款飞机拉开了差距,要知道在此之前的我们,国内制造直8直升机空重是7吨……”
  对于这介绍中的直18空重有效地降低一事,杨辉表示这很正常,真要是空重没能够降下来的话,这才是真正的丢人丢大发了,须知这次直18是全面取消了原本极为笨重的船型底,并大面积换用更加轻的铝锂合金、复合材料,发动机上面更是直接就少了一台。
  就以上这些改进措施带来的减重效果。要是不能保证减重接近一吨左右,设计人员直接就可以找个地洞钻进去算了。
  伴随着现场接待和介绍人员的带领,杨辉还是不情不愿地来到了这款直升机的旁边,也并不是说现在杨辉对这款直18直升机下线没有兴趣,而是说这实在是受不了602所的审美观。
  而这其实也怪杨辉,之前没有考虑到要给直18设计一款涂装来用,虽然不能说让人看了就觉得牛逼到爆,但怎么也不至于把战斗力降低到最低的min吧?
  可是这次的602所就真是够硬气,那是直接就把之前直5时代的涂装拉出来涂上了直18,必须要知道的是,直5时代的直升机涂装采用的是那种全白色涂装,简直就是把这辈子要丢的脸都一次性丢完了,丑的那叫一个惨不忍睹。
  杨辉也承认,这全白色的涂装在天空中万里无云的时候,从地面视角看看空中的飞机时,这涂装可以起到一定的低可视效果,但现在这是飞机下线拉出来装逼,而不是说参军入伍啊!
  你就是再不济、涂个陆军的三色迷彩也算是稍微能够看得过眼,其它的选择比如军绿色的涂装也不是不行,到时候只要那八一军徽涂上去之后,也还能算是很有一番味道的,现在嘛……
  也罢,只要能忍就暂时忍了吧,至少军队方面没有表现出对涂装的不满意,那杨辉就认了,后面等把军队的大佬都送走了之后再说也行,但是全白色涂装坚决是不能够再要了,这是最基本的审美问题,绝对不能将就和容忍。
  不过除开涂装之外,杨辉还真找不出这款直18还有什么嘲点,首先机身已经控制到了5米以下,这是肯定可以满足海军舰载需求的,而全新的四片风挡倒是设计出了客机风挡的感觉,对于飞行员的视野则会有非常好的优化,比起之前的直8简直是云泥之别。
  而让杨辉完全没有想到的是,这直18的设计中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居然在侧面靠下的部分设计了一条贯穿前后机身的折线,折线以下部分向内急剧收缩,看起来好像有一种设计中就兼顾了隐身效果的意思,总体来说这就比较像NH-90的机身折线设计,它不仅起到了实际的隐身作用,同样也能起到很好的视觉美化效果,可谓是一举多得。
  然而当杨辉实际上问到了设计人员关于这条折线的设计思想之时,得到的回答才真是让人差点就一口老血吐出来,那可真是……
第896章
隐身潮流的降临
  在冷战之后,只要是大型军事武器装备,隐身设计几乎就是必须要考虑到的重要指标,从军用战斗机开始,之后的无人机、巡航导弹、甚至是空中加油机这种大型特种飞机都有人一直嚷嚷着要隐身。
  那么现在602所在设计直18的时候,引入机身侧面的折线设计,就肯定是最时髦的好东西,走出去也绝对拉风。
  只可惜,这时候602所方面,看样子似乎连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条简单的折线设计,居然还有着部分隐身效果,可能在他们看来,这设计最开始压根儿就没有考虑过雷达隐身效果吧。
  也是当杨辉问道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时,回答的则是:“很简单啊,之前直8的机身太宽了,我们这次改进只是对飞机的高度进行了缩减,倒是宽度方面一直没有动过。而为了保证飞机的宽度能满足舰载要求,我们只能对飞机的侧面进行折边,主起落架轮距就可以小一些,保证尽量较小的占地面积。”
  就面对这种回答,杨辉还能说什么,这尼玛完全就是尴尬啊,人家原来的想法只是为了缩小主起落架轮距离而产生的设计,现在倒是让满脑子都是隐身的杨辉想多了。
  不过嘛!能这样就更好,反正是一举多得的好想法,要知道这年头只要能够和隐身粘上边的,那都是人们眼中的好东西,绝对是高大上,忽悠人的时候都不带任何脸红。
  这才提醒着:“这设计确实能够有效缩短主起落架之间的轮距,是充分地考虑到了海军舰载要求的体现,并且还能够让机舱空间利用做到最大化。不过你们这样设计,就没有想到过它还有一定的隐身能力吗?”
  也只有当杨辉刻意提到这直升机的隐身能力时,这时候才有人恍然大悟,“隐约”地想到直升机隐身设计。似乎美国、欧洲都在这方面很是有一些作为了,现在想来……
  真是越看越有意思,越想越觉得很有可行性,给直18的设计中引入隐身设计的话,这好像还真的是可行!
  “隐身?这个我们倒是听说过,只不过直升机考虑隐身设计的话,虽然也有美国的LHX轻型隐身武装直升机项目,但是我们这款通用直升机和LHX又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一开始并没有考虑到太多的隐身设计。”
  大明鼎鼎的LHX项目,这正是2000年之后美帝下马的美军历史上最大军事装备科研项目AH66科曼奇直升机。
  现在要说通用直升机对隐身方面要求,当年直18直升机立项之时,不管是三军部队还是602所、中航西南,大家都没有提到过这方面要求,现在直18的设计人员说一开始就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也还是说的过去。
  而如今是不经意之间,就在设计中实现了直18的隐身设计,这肯定就要好好发扬一下这优点,争取能够放大这不经意得来的优点才是最好。
  对此,杨辉已经有了想法:“AH66作为武装直升机,确实很有必要在隐身上面下功夫,但是我们的通用直升机也不是不需要隐身性能,具体的可以参考欧美最新研制的通用直升机NH90,它就要求在直升机的设计中考虑到低可探测性,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隐身设计。”
  好歹NH90也是全世界通用直升机领域的最近也是最大的一个项目,作为和A400M运输机同时代立项,同样也经历了各种欧洲成员国扯皮之后,这个项目好歹也算是效率挺高的。
  至少上一位面的NH90就是在95年进行的首飞工作,现在这个位面想来也不会在时间节点上差太多,也就是说这一位面的NH90和直18的首飞很有可能是同一时间进行。
  而实际上这两款飞机的外形也挺相似,真要是不知道的,说不准还会以为直18是NH90的放大1.1或者1.2倍设计产物。
  而作为直升机设计、制造行业的从业者,对于欧洲现在轰轰烈烈进行中的NH90又焉有不知道的理由,现在总公司来人指出直18的折线设计和NH90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两相对比之下,才发现可不就是这样嘛!
  当真是拍着脑袋,来了一个经典的原来如此表情:“没错,我就说这设计怎么感觉有点眼熟,原来是和欧洲的NH90在气动设计上撞车了,不过既然NH90可以保证低可探测性,我们也一样可以做到嘛。”
  紧接着又是一阵迅速反应过来,大声地感谢着总公司、领导、ccav:“今天杨总这话可算是提醒我了,我们马上就着手对直18的外形再进行隐身修形,不过在进行相关测试的时候,还希望总公司帮我们协调一下相关的微波暗室进行测试,听说最近国内最近对隐身设计比较重视,重点型号的试验测试都要排队很久。”
  听这话,杨辉怎么感觉这18的设计师们对国内的隐身测试方面挺关心的,就好像是早已经知道这些一样,这尼玛明显是……
  终日打雁,这次也是被雁啄了眼,原来自己也有被下属设计师们套路的一天,当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也行,正好你们设计直18的时候本来就有很好的隐身外形,仅仅只需要进行小幅度的气动修形就够了,到时候你们需要协调相关测试工作的时候,直18项目享有和公司轻四隐身战斗机项目同等优先等级。”
  杨辉差不多也能够想到,这次的直18应该是一开始或许只考虑了缩小主轮距,所以采用机身折线设计。
  只是到了后来肯定还是有人发现了这设计的隐身效果,但又因为直18一开始就没有提到过隐身设计要求,所有在对飞机的隐身方面测试中,一直没有受到重视罢了。
  有总公司支持之后,后续的相关试验测试工作就会容易很多,等到通过直18项目积累了足够的直升机隐身设计经验后,再过几年之后的武装直升机项目招标中,这绝对又是602所的杀手锏。
  没想到这602所是真的是够心机,杨辉表示很满意:“好了,你们要求的我都给办到了,现在我进机舱内部去看看,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吧?”
  作为一款体格要比黑鹰、NH90稍微重2吨左右的通用直升机,尺寸上稍微也要大那么一点点,杨辉对机舱内部的设计还是比较期待。
第897章
还有谁能这么猛!
  要说直18的货仓,它还真就是挺不赖的设计,首先是体现在货仓的宽度上面,在直8时代是1.96米的货仓地板宽,真算起来这数据实际上在90年代并是多宽敞的设计。
  必须要知道,并且有必要进行对比的是,黑鹰的货仓地板宽是1.88米,NH90则为2米,米17为2.34米,比较之下的直8直升机货仓地板1.96米宽真的只是一般水准,只不因为直8设计中机身的壁厚比较大,所以从外面看起来,就觉得直8体格大的一逼。
  而这次设计中采用了全新的设计,又对机身进行折线修形,有效地调整了原有的设计缺点,保证了货仓宽度不会变小,但是舱壁厚却很有效地受到控制。
  不过,要是说直18的货舱宽度没有被缩减是一个好消息的话,那么在高度上来说,直18就被砍的就属于是连它妈都不认识了,那可真是怎一个惨字了得。
  要知道早期的直8直升机货舱高度是达到了1.83米的存在,这尺寸足已经保证共和国军队士兵直立在货舱中行走,所以说装备直8直升机的部队,可以说是这年代国内人机工程最好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是继续在直8的货仓尺寸上不做太大的改动,只改发动机系统以及减重设计,那肯定它就是最受士兵欢迎的通用直升机,而且没有之一。
  这年头不光是说共和国,甚至一直标榜注重人文关怀,在工业设计中最注重人机工程的欧美直升机设计,那也不可能保证乘员在舱内直立行走。
  超级美洲舱高豹1.55米,黑鹰更是只有1.37米,就连最新设计的NH90也同样只有1.58米的高度。你除非是EH101这种重型直升机,才有可能拥有1.9米的高度,可以保证一般身高的士兵在舱内直立行走。
  所以说,直8那1.8米的货舱高,其实是刚好能够保证共和国的士兵在舱内直立行走,而这却是多么难得的设计,它可以直接秒杀一众所有通用直升机,是在人机工程上谁能与争锋?
  只可惜,也正是因为这1.8米的货舱高度数据,才导致了飞机的整机高度简直让人无法直视,这才有现在直18设计中,军队要求对货舱高度狂砍一阵,那可真是让军队的兵哥哥们哭了一路。
  “这就是货仓了,现在我们对货仓从新进行设计,原来的船型底改为平底设计,这样我们就成功地减下了0.4米的高度,这也是我们对飞机减高的设计中,效果明显的设计,其它的就要看这边,比如这里……”
  从设计上来说,这次对直8的大改型直18是成功的,不仅通过改掉船型底的设计来实现减高度,同样还有更直接的缩短起落架高度,这也能实现降低0.2米左右的高度。
  再有其它的,当然就要数对货舱的高度狂砍,这些加起来之后,实际上就已经不知不觉的砍下了约1米左右的高度,也就成功地让直8从原来的6.6米降到5.6米,这样的数据要说上舰而言,其实已经能够满足要求了。
  可是,这次通过了发动机的改进设计,将由原来直8所使用的涡轴6发动机减速器竖直放置,改为发动机减速器横置,这样的设计让发动机舱的高度也能够减少很多。
  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以上的各种缩减飞机高度的设计,以及新的螺旋桨毂设计等等,最终也是保证了飞机高度控制在了5米左右,上舰肯定是妥妥地没有问题了。
  就是唯一不爽的一点在于,以后在直18的舱内走动时,弯着腰走是必须的,这时候还是突然有些怀念直8那漂亮到极点的人机工程设计。
  那时候的法国佬简直就是为咱共和国人种特别设计的超黄蜂直升机,要知道当时法国人研制直8的原型机超黄蜂的时候,法国人的格可不是1.8米就能普遍直立行走,所以这才是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现在想来,当年国内决定仿制超黄蜂之时,肯定也是考虑到了这飞机的货仓高度设计的优秀之处,只可惜现在的不肖子孙要对直8狠狠地挥刀下去。
  但不管如何说,现在的直18也确实是在原直8直升机的高度上,成功地实现了缩减1.6米。高度下来的计划。
  其他的方面,就比如这飞机长度实际上也有所缩减,不过缩减长度这种事情就好说多了,首先货舱方面是没有必要再缩短,就现在的长度也差不多是够用了。
  倒是飞机的尾梁相应地缩短一些,毕竟这次直18的旋翼直径都从原来的19米减到了17米,这个时候必须要对飞机的尾梁也相应地减1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6/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