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4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3/483

  测控中心的大屏幕所显示的飞行姿态模拟动画,清晰地表明飞机已经处于标准的降落姿态当中,整个测控中心已经彻底安静下来,之前来做汇报的副总指挥也是以工作为中心,明白地选择了回到自己的岗位上,这种紧张的气氛不用做任何的人为渲染,它早就已经弥漫在整个测控中心。
  对这一幕,领导们还是很满意:“我们走吧,也就不要打扰这边的工作了,还是该去迎接我们的首飞英雄,能够首飞我们新一代军用战斗机,这是前无古人的历史性事件,我为你们所有项目工作人员感到自豪!走。”
  当先一步,大领导带头离开飞行测控中心,看得出来,这时候的大领导心里是很高兴的,对中航西南在这个项目上的努力和成绩很满意。
  而这样一来,也算让杨辉心里暂时放了下来,不管怎么说,也就在一年多之前,中航西南和大领导不是一条战壕里面的,虽然后来大领导和刘副主席是和平过渡,但中航西南没有亮眼的成绩做出来,大领导那边随时都有可能变卦,那时候可就惨了。
  ……
  从测控中心到飞机停机坪,其实也并不远,一行人到了停机坪的时候,飞机正在最后的滑行减速阶段,就现目前飞机的速度来看,已经是不会再有出什么太大纰漏的可能了,所有人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特别是洪都方面,那更是喜极而泣了。
  这可是战斗机啊,想想上一次洪都试飞军用作战飞机的时候,那应该是1970年,记得那是歼12战斗机项目,只可惜到最后,飞机是定型了,但并没有获准投入批量生产。之后的洪都就一直没有什么大项目,只能围着各种教练机花心思,顺便把老掉牙的强五也玩儿出了花来,其实,那些也都是无奈之举啊!
  作为标准的军用作战飞机研制生产单位,洪都最高的理想就是研制主力军用战斗机,蛰伏二十年之后,终于才又回到了这个世界大舞台之上,真的是太难的啊!
  这一路上的洪都,也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好在这彩虹终于是有幸看到了,此刻的洪都,似乎又在这一瞬间,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那种百年老国企的沉沉暮气,似乎在此刻已经完全消失。
  军用航空发动机的噪音很大,即便是现在的中四从来都没开启过发动机的加力燃烧室,推力也仅仅只保持了飞机最低滑行速度所需,但发动机只要还继续运转着,那刺耳的噪音就能够掩盖住各种声音。
  当飞机滑行到指定的停机点,发动机引擎关闭之后,这才算是彻底停稳下来,早就迫不及待的首飞现场总指挥,也是亲自拿着登机梯轻轻地搭飞机,试飞员将座舱盖打开,收拾一下仪容仪表,努力平复着还依旧激动的心,虽然他知道这没什么太大的效果,但这也是一个心理安慰。
  转过头,对着站在一边人山人海的观礼嘉宾们挥挥手,更是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大门牙雪白雪白,军记这时候也终于开窍,手中的照相机迅速咔咔咔拍上几张,这是历史性的镜头。
  和登机梯上得现场总指挥互相道贺,两人都知道对方为这次首飞到底付出了多少,这一刻感情流露显得更加真挚,不带有丝毫的表演成分。
  大概是十多秒之后,现场总指挥才想起正事,连忙笑着帮试飞员收拾一下,确认没问题之后,这才有些颤抖地走下了登机梯,把整个舞台交给飞机和试飞员,首飞成功的这一刻,他们两搭档是所有鲜花和掌声的追逐对象。
  缓缓出舱,再一步一步稳稳地下飞机,那坚实的背影,以精密的现代化战机为背景,这一刻是如此和谐,随即,这又是一阵快门按动声音响起!
  当脚踏上坚实地地面,本来这对于一位长年承担高危试飞任务的飞行员来说,应该是最为期待的时候,今天,却一反常态,居然感觉有些舍不得,是舍不得刚才一起并肩上天的战友,他对这战友是足够信任。抖擞精神,转过身来,背后就是战机,面对无数期待,笑的很从容。
  每次首飞成功,献花是必不可少的,不过这次前来献花的不是公司女同志,而是洪都的老一代总师陆总,他这次也拖着年迈之躯,要亲自要来为成功归来的首飞英雄送上一捧花,虽然此举动在现在看来和他的身份有些不合,但老人家今天高兴,多少年了,真难得啊!
  老人家是高兴地,走起路来都比往常要更加矫健,几步来到试飞员面前,话却没有多说,只是缓缓地点了点头,所有人都知道,这里面已经包含了满意、认可、期待、祝福……
  试飞员万万没有想到,陆老会亲自来给自己送花,这又是何等之荣耀啊!就算找遍整个试飞员大队的试飞员,好像也没有谁获得过如此殊荣吧!
  其实这位试飞员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这次事件的开头,后续共和国但凡有新飞机首飞成功,送花这一传统都变成了由飞机总设计师,而且是首飞机的飞机总设计师来完成,这是总设计师表达其本人对试飞员的感谢,都试飞员的信任。
  接过花之后,试飞员才发现在这束花上还飘着丝带垂下,上面也写着一首小诗,大概是陆老心情好的缘故吧,老一辈的总设计师都是很有些文化的,诗人、音乐家、运动员都有,这一首小诗什么的,也不在话下。
  仔细看看,赫然是:人世稀能百,难得几次飞。一朝冲天起,风雪雷电退。宾客远道来,定要满载归。岂能不与杯,壮志在心扉。
  一首简短的小诗,这赫然是老人家对整个人生经历的感悟,是几十年青春奉献的记载和见证;战机一飞冲天时,却退牛鬼蛇神、艰难困苦的自信;是对各国观摩团到来感到欢喜,也是对中四外销的格外看好;更有对那些投身航空工业的后来者的勉励与鼓舞,是对试飞员豪情壮举的钦佩,同时也倒出了所有航空人为心中所执着追求目标,在不断奋斗途中的辛酸喜乐。
  这是共和国的航空人,纵然是杨辉重生带来先知先觉,但杨辉更明白,中四成功的背后是成千上万的航空人不谢努力的结果,这一刻又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属于四代机的时代终于在也共和国拉开新的篇章。
  (全书完)
完本感言
  本书到这里就完了,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我都没有写出来。比如另一个让大家期待的重四项目三方竞标,共和国三大耻辱没有改变,这等等都有,但是我觉得这书到这里已经够了,再多也没什么意思。
  关于重四,有时间我会出番外,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文章里面的重四最后谁应该出线,是611方案的历史惯性?还是011的常规重四带着各种新技术强势杀出,亦或者601的绝地反击。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军迷也有自己的战斗机优劣评判标准,这个是不一而足。我只能说,有的时候失败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成功也不值得大肆宣扬。比如YF-23失败了,但依旧不妨碍它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一代经典。
  当然,这本书到现在也经历了很多,从开始头十万字的各种硬伤,看了让人头疼等问题,但我一直都没有改,虽然这会让很多新读者看不下去,但我觉得这是本书一路成长的轨迹。
  其实这书一开始的时候,我只有一个模糊的想法。大纲还并不完善,这也是导致最后我为什么结尾各种断更的原因,好在这段时间沉下心来之后,又找回了感觉,才把这本书完结了,可能有那么点烂尾的感觉,但我觉得至少算是有头有尾。
  还是要感谢各位读者大大们两年时间陪伴,没有你们的支持,是走不到今天的,群里各种讨论,思想碰撞也给我各种灵感,能够认识大家,我很高兴。
  关于新书的问题,这个我已经大致有了明确的方向,还是大家熟悉的工业文,不同之处在于新书不会是完全走军工路线,军工这块雷太多,穿插着写一点就好。
  大纲已经出来,正完善人物设定和细钢,预计下个月就能和大家见面,到时候还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
-----------------------------------------------------------------------------------------------------------------------
☆本文由网友上传至看帮网(https://www.kanbang.cc),仅供预览,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于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3/483   <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