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483

  “对,我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当了黎阳的厂长,毕竟新发动机研制时间上面实在是太紧了,我们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确保新发动机的研制。走吧,我先带你去上面看看技术进度,还有那些黎阳来的技术人员你也需要认识一下。”
  就这样在白所长的带领下,杨辉往基地设计大楼而去,至于计算机辅助系统个安装,这个还得要等等,二所这边的计算机还没有运到位,还得要再缓缓。
  一路看过来,有些是杨辉认识的,有些却是面生的紧,看起来应该就是黎阳厂那边过来的,都是粗略的看过去,直到看到负责新发动机高温涡轮研制的李巨丰。
  “杨辉,这就是负责这次发动机涡轮叶片研制的李巨丰同志,他在高温涡轮研制上面是现在整个基地的龙头,我们的定向凝固无余量精铸空心气冷叶片在他的领导下,是新发动机研制进度最快的子项目。”
  完全没有想到,最困难的高温涡轮叶片居然是研制进度最快的项目,如果不是亲自听到白所长说出来,杨辉绝对不敢相信。这款高温涡轮叶片在上一辈子那可是奉天黎明厂研制了好多年的项目。
  虽然杨辉对这位负责涡轮叶片设计的李巨丰的能力比较认可,但是杨辉觉得还是要具体问一下。
  “李主任,你们这次的涡轮叶片设计速度可是比奉天那边来的快啊,不知道有什么特殊的技巧吗?”
  特殊技巧这个在高温涡轮叶片设计中是很难有用处的,现在之所以能这么快还是因为有一个特殊原因,这一点是奉天所不具备的。
  李主任耐着性子给杨辉解释着:“这次我们在设计上,没有什么取巧的,最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得到了红旗厂的大力支持,这还得要感谢吴达观总师。他以前是红旗厂那边负责斯贝的,这次吴总师利用他以前在红旗厂的影响力,帮我们牵线。红旗厂的无余量精铸技术现在就带到了我们这边,我们现在已经完全掌握了这项技术,奉天那边直到现在都还没有突破这项技术,所以我们就跑到前面了。”
  纳尼?这事怎么回事,奉天所的涡喷14立项可是比现在的新涡扇早上好多年,既然基地这边都突破了技术,那么奉天那边完全没有理由突破不了技术啊?
  “这个奉天所不是也得到了红旗厂的支持吗?难道这里面还有什么猫腻,或者说是奉天所太不堪了?”
  杨辉话刚说完,从办公室里面就走出来一人,看这打扮不像是南方人,倒是挺有西北风格,这一点杨辉在西工大那么多年是不会认错的。
  那位才从里面走出来的西北汉子毫不避讳的说到:“没错,我们的确是保留了一手,奉天所那边并没有得到所有的无余量精铸技术资料,他们和我们的矛盾系统内都知道的,我就不说了。”
  要说到黎明厂和红旗厂的恩怨,就不能不说到这两个厂的两款已经下马的型号,红旗厂自然不用说:涡扇九,而黎明厂自然就是传说中的‘超级神器’:涡扇六。
  这两款发动机也是一辈子的老冤家了,从立项开始就是龙争虎斗,在经费上面、装机对象上面,还有最后先下马哪一款上面,都是斗得难舍难分。
  在两款发动机的争斗中,研制人员自然也就是结下了不解之缘。涡扇六先涡扇九下马,为了保住研发人员,才立项了涡喷14,也就是说涡喷14是涡扇六的原班人马。
  这样一来,在涡扇九下马之后,要想让双方精诚合作,这真的可能吗?至少在杨辉看来是绝对不可能的。
  在这种情况下,红旗厂保留了无余量精铸技术最精华的部分就在所难免了。同时红旗厂和基地这边就没有这样的血海深仇了,加上吴老的牵线。要实现红旗厂和基地的合作也就没有问题了。
第156章
穷人的思想
  想通了这里面的关节之处,杨辉实在唏嘘不已,也不知道是该说红旗厂太小气,还是该说双方血海深仇太误人误己。
  这一切都是因为发动机下马才会有这事,若是涡扇九继续下去了,自然也就不会红旗厂和黎明厂的合作,若是涡扇六成功了,同样也就不会有涡喷14的上马,这些都是造化弄人。
  杨辉不能对红旗厂的做法评论什么,但是现在红旗厂拿出了他们的技术,那就是基地的座上宾,是合作方。
  “若是这样,我们这个项目就更加有希望了,我们新飞机可是等着发动机下锅,它不能不急啊。”
  看过了最关键的高温涡轮叶片,整个人都神情气爽。随着白所长继续往一边的办公室而去,期间看到了杨辉刚来所里时,缺研发资金想要自己去卖茶叶蛋的大波哥,不过现在大波哥的环形燃烧室项目‘人丁兴旺’,忙碌的身影让杨辉不好意思前去打扰。
  最后走到了风扇研发组,这里是涡轮风扇是发动机的又一个关键部分,在这里需要设计出压缩效率强大的风扇,风扇压缩效率越强,自然发动机的效率越高。
  只是站到外面,不忍打扰里面的研发,白所长简单的介绍了一下。
  “发动机的风扇我们自己设计了第二、第三级,第一级风扇比较困难,我们和红旗厂一起搞。由于我们是中等推力的发动机,同时在尺寸上面限制比较严格,第一级风扇要有较高的压缩效率,我们同时又选择了优化风扇叶型,提高效率。”
  优化叶型倒是一个不增加尺寸的同时增加效率的好办法,只不过,没有革命性的叶片造型,就不可能会有太惊人的突破,好在这只是一款小涵道比涡扇,风扇尺寸不放大太多的情况下再优化一下叶型还是可以满足需要。
  加力燃烧室、新的发动机外机匣、发动机控制系统,这些方面都不用太多关注,只要钱投进去了,以所里现在的技术能力还是可以做到。
  一路走到了新发动机研制资料室,终于将发动机各个项目进度搞明白了。这个时候白所长突然对杨辉神秘的说着。
  “杨辉,你跟我过来,给你看一样东西,这个是我现在最头疼的一个项目,现在我都还找不到办法该怎么办。”
  神秘的白所长成功的将杨辉的好奇心勾起来了,能够让所长头疼的事因该挺大的,还是好好的去看看。
  打开资料室,往里面走,直到资料室最里面,在最里面放着厚厚的好几大堆书,似乎还是英文原版的,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这种东西不应该是放到图书室吗?怎么跑到了资料室。
  走过去拿起厚厚的一本仔细看,杨辉这才看明白是什么东西。看明白之后,杨辉算是知道了,这东西绝对是个烫手的山芋啊。
  “所长,这是红旗厂那边拿过来的?英国的发动机研制技术规范可以一点也不好玩儿,这是怎么回事?”
  知道杨辉明白这书的意思,白所长不多赘言,直奔主题:“没错,这就是英国罗罗公司的发动机研制规范,这是于总师交给我的,要我们在新发动机的研制中,不要在规范上面全部沿用国内的老规范。我们的技术规范是苏联拿过来的,现在不能适应新的要求了。”
  听到白所长所说的,杨辉深有所感,按照老的技术规范是没办法指导研制出新一代发动机,一代发动机研制规范,相对应一代研制思想。
  国内的老规范落后,罗罗提供的这些规范也先进不到哪里去,这斯贝的研制时间在六十年代,在那个时候航空器的研制思想相比现在的主流思想还是有些落后了。
  在六十年代的时候,航空器研制思想在经历了五十年代的多次大事故之后,人们不仅找出了在气动上的原因,同时在飞行器的设计结构上也找到了很多不足之处。
  飞行器的设计思想在六十年代前还是老式的动强度设计思想,这种思想说直白一些,就是按照飞行器的材料性能来计算、设计结构。认为只要结构可以承受住飞行器的自身重量和最大载荷就行了。
  但是这些并没有考虑到飞行器的工作环境,在飞行中各种外力反复交叉施加在飞行器上面,就会发生多次的形变,造成疲劳。比如:
  飞机在地面没有起飞时,机翼受到自身重力和翼下挂载物体的重力载荷,机翼就会向下发生形变,但是在起飞后有了升力,机翼又向上翘起。就在这样的反复之下,机翼不断的重复着形变,加上其它特殊大过载机动,这时候制造材料就出现了疲劳损伤,伴随着疲劳损伤到了一定的程度,结构就会被破坏,机毁人亡自然就不可避免。
  这就是疲劳损伤,在六十年代才被人们发现,随着疲劳损伤的发现之后,各个机械行业都或多或少的获益,同样在发动机制造上面,也引入了疲劳损伤的思想。
  概括出来就是疲劳安全寿命设计思想:而这也就是斯贝发动机研制时候的思想,这些思想通过设计规范表现出来,具体指导发动机设计试验。
  疲劳安全寿面设计思想在从六十年代一直发展,到后世一直没有被取代。但是疲劳安全寿命设计思想,是指在设计时候认为在结构中不能有缺陷,一单有缺陷那就报废。
  这种思想贯穿了斯贝的设计,同样共和国引进的苏联设计规范也是这样:只要结构上出现缺陷、裂纹马上就报废。
  疲劳安全寿命思想指导下的产品自然就是相当可靠,同时也就相当的浪费,有的零部件并不是出现裂纹就不能使用。很多时候零部件出现裂纹到完全断裂之间还有很长的使用寿命,若是就这样报废了那么就显得太过于浪费。
  这时候怎么办?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就有了新的设计思想:损伤容限和耐久性(经济寿命)设计思想。
  这种思想相当有意思,相当经济,在这种设计思想中生产的产品不再是一出现裂纹就报废,而是继续使用。
  有裂纹不可怕,继续使用就好,按照损伤容限和耐久性设计思想设计的发动机,在设计试验中已经测试出了零部件断裂的数据,知道零部件在出现损伤后在什么时候才会断裂,那就继续使用,平时注意多多检查,按时间返厂大修就好。
  这样的设计思想设计出来的产品自然是寿命长久,这将榨干零部件的所有使用寿命,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这就是为什么这种设计思想所测试出的发动机寿命,被称为经济寿命的原因。
  说了这么多,终于反应过来。这么经济的设计思想,那肯定是穷人的最喜欢的啊,这样思想设计出来的飞行器肯定是现在共和国军队的最爱,现在国内军队是最寒碜的时候,恨不得一分钱当两分钱花。
  能够为军队节约资金的同时还能保证产品的质量,这简直就是求之不得啊。
  设计思想的确很不错,但是在这83年的时候,损伤容限设计还在探索阶段,还没有那个国家真正在新机的设计中引入这种思想,自然在设计规范中也就是使用老式的疲劳安全寿命思想,这在杨辉看来已经是落后了,也不符合共和国国情。
  上辈子,在八十年代中后期美国的军用飞机设计中就引入了这种设计思想,共和国也是九十年代初引入了这种设计思想。现在八三年算是黎明前夜,率先引入这个思想无疑是最好的,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嘛。
第157章
这风险值得冒
  既然损伤容限设计可以提前放出来,那就好办了。要将损伤容限设计引入新的发动机设计中,必然就要修改到发动机设计规范,而修改规范这个是肯定是要进行的,现在可以两者一起改革。
  在新发动机设计中不可能完全采用英国规范,光是英制单位和共和国采用的公制单位转换就是一个大难题。所谓在新发动机研制中引入英制规范只是引进一个思路、方法而已。
  想到这里,杨辉觉得这次修改规范不能小打小闹,光是修修补补并不能达到效果,必须要彻底翻天覆地、旧貌换新颜。
  “所长,我明白吴老的意思,现在吴老是让我们私下偷偷地进行这项工作,上面航空部并不知道这事对吧?”
  要不说这杨辉有想法,做事鬼精鬼精的,现在白所长就对杨辉这机灵劲很欣赏。
  “没错,我们拿下发动机项目马不停蹄的就往回赶,不过还是没有吴总师来的快,我们刚卖到车票,吴老就找到我了。他把红旗厂介绍给我们,与此同时也就有这个烫手山芋,现在我们想要改革设计规范很困难啊。”
  何止是困难,是很困难,设计规范这种东西你都要修改了,那这个0011基地还有什么不敢,实在是太胆大包天了,不拍板子才怪了,改革之路自古以来就是困难重重,白所长感慨一番也是正常的。
  要修改设计规范很难,但是现在由基地来修改却是困难最小的时候,一方面在于发动机研制资金是外方提供的,以往上面航空部用来卡下面设计厂所最有力的武器没有了;另一方面改革有吴老的支持,作为共和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老还是有些影响力的。
  杨辉将各种原因分析给了白所长,力劝白所长在暗地里悄悄改革,只有愿意改革,杨辉才能继续在改革中引入损伤容限设计思想。
  “所长,我觉得的改革必须进行,现在我们改革所付出的代价将是最小的,改革势必要进行,我们就要敢为天下先,我们在山旮旯里面呆着太偏僻了,还是要适当的发出自己的声音,声望还是很重要的。”
  白所长搞技术并不太多,在行政上倒是做的挺不错,对杨辉说的这些是明白的,声望这个若是没有,后面在国内人才争夺、项目争夺上面都会处于劣势。
  对于改革这事白所长早就下定了决心,只是还在想到底该怎么进行。
  “改革是肯定要进行,但是手段很重要,手段用对了可以避免很多的风险和反对声音。”
  所长愿意改革自然是最好,杨辉借机提出建议:“所长,风险是要冒的,手段这个就要看所长你的了,我现在要提一个建议。不知道所长你对损伤容限设计知道多少,我下面要说的就和损伤容限设计有关。”
  做行政管理的白所长,你若是问他高深的技术问题,他还真就回答不出来。但是说到了在设计规范思想上面,白所上还真就仔细的研究过。对于这几年国际上研究的比较火的损伤容限设计,白所长仔细研究过。
  “这个我知道一些,就是在新机设计中引入经济寿命概念,增加发动机寿命,整个发动机全寿命期间可以达到最优。这个若是成功肯定是又一大革命,特别对于那些资金不足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没错,所长我想说的就是在新发动机的设计中引入损伤容限设计,反正这次是要进行改革,那我们不如就做彻底一些,表面上我们就说是在吸收英国的设计规范长处,暗地中我们可以将损伤容限设计思想贯穿在新机设计思想里面。”
  杨辉提出的想法不可谓不大胆,一方面这家伙要搞设计规范改革,要获得声望,另一方面又要暗渡陈仓搞损伤容限设计,这真的是在走钢丝。
  杨辉大胆的行为,在白所长看来却是很有可行性,若是损伤容限设计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效果,那就对新发动机绝对是一针强心剂。
  不仅发动机在经济性上可以有很大的提升,在寿命上也会有很大的提升,现在西方发动机在硬技术上超过共和国,同样的设计思想下设计出的发动机自然就超过国内一大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