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483

  “那没问题,只要其他的办公室也是这样的配置那就没有问题,我们的计算机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完美使用。”
  来自IBM的计算机安装人员同样表示没有问题,点头表示现在就可以安装计算机。一台计算机被几名基地的壮小伙的共同合力之下被抬进来。
  这时候的计算机还是那么大,不仅体现在计算机机箱上面,同样的显示器也是老鼻子大,老式的阴极射线显像管庞大无比,密密麻麻的数据线、电源线,一根又一根的插在计算机后面,现在的数据总线的发展还没有后世那么强的集成度。
  计算机从国外引进的,在电压上也和国内不同,好在基地本来就是各种奇葩怪异的仪器设备都有,各种手段搞到的国外设备都有,对计算机的电压要求还是可以满足的。
  通过变压器变压之后的电接入计算机之中,沉睡的计算机被唤醒,当然完全启动是要花一段时间的,这比后世的个人计算机启动时间要长多了。
  终于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计算机被完全唤醒,一排排英文代码让在场好些人都是摸不到头脑,这算是什么东西,这怎么辅助设计,就靠这些英文字母?好像没有看到纸带识别设备,这东西有些奇怪啊。
  疑惑的众人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好奇的眼神却是令人忍俊不禁。
  这时候达索系统的工作人员才找出在计算机中的CAITA文件,文件早就在安装计算机的时候就装上去了,现在需要在存储器中找出来安装。
  这时候好奇的众人才发现原来输入命令的不是纸袋,而是一些按键,这些秘密麻麻排列在一起的按键被按下,随后屏幕上就出现字母。
  见达索系统公司在装系统,IBM开始介绍计算机。
  “这款计算机绝对是世界先进水平,不仅在使用环境上面有了新的突破,在计算速度,耗电,显示,语言输入,操作系统都有了革命性的变化,这款电脑至少满足十年不落后。”
第154章
重回二所
  听到这款计算机满足十年不落后,杨辉不置可否,真要说这款计算机。杨辉可以毫不犹豫的说这款计算机已经落后于国际主流水平了。
  但是要从基地的需要来说,这款计算机还真得可以做到十年不落后,在革命性的图形操作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老式的计算机配上老式的DOS操作系统是可以满足基地的需求,基本没有更新的必要。
  并不是说计算机性落后了先进水平就不能使用了,能满足需要就是最好的,在有的时候先进的还并不如性命能落后的。买东西不仅看性能,还看性价比、看自己的需要。
  既然这批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能够满足需要,杨辉也就懒得费口水去拆穿IBM的谎言,还是让他继续吹牛逼吧。
  牛逼的IBM继续吹着牛逼,杨辉到一边去看CATIA的安装情况,安装进度不断更新,随着安装完毕的提示,达索工作人员继续操作,安装好了还得要进行调试。
  调试完毕的达索工作人员站起来:“OK,杨小姐,现在你可以尝试进行操作一下,你是专门培训过的,相信操作起来没有问题。”
  尽管基地这台计算机和自己在达索进行培训时的计算机型号不同,但是大概还是没有改变,杨月坐下来来,将双手放在键盘上面不断的敲击着字母按键。
  在八三年的时候,计算机键盘各个按键布局还没有后世那么合理,但就是这样的情况下,杨月还是熟练的输入着各种指令。
  在双手灵活的跳动下,一连串的指令输入到计算机中,确认命令。显示器中根据命令出现了一条法线。
  继续输入命令之后轮廓线被一条一条的勾勒出来,接着约束轮廓线,直到草图编辑完成,进入三维工作台,输入简单的拉伸命令,常规几何体部件就搞定。
  常规的几何部件并不能表现出CATIA的强大之处,于总师也看出了这一点,要求继续构建一个带有复杂曲面的模型。
  按照资料给出的数据继续建模,曲面设计就比较麻烦,DOS系统下就更是如此。
  花费了将近一刻钟才将一个简单的曲面做出来,这下就能看出CATIA的强大之处了,复杂曲面设计一直就是手工绘图的一个大难题,要想表达出曲面效果计算机三维绘图是最合适的。
  继续进入到零部件设计环境之中,对曲面造型进一步加工。终于直观的看出来了零部件效果,杨辉一看就知道,这是新歼教七的双三角翼结合处蒙皮造型。
  不敢相信的看着不断刷新的屏幕,看热闹的什么也不说了,这些看热闹的心里都在想一件事:必须要学会这个强大的技能,学会了这个,那设计新飞机还不是手到擒来,简单快捷。
  有了示范,就对计算机辅助设计就有了直观的感受,这对后续的推广将会有很大的帮助,至少现在就有人在一边小声的打听基地的培训班什么时候开课。
  于总师这个时候才重视起来这款辅助设计软件,老一辈人虽然思想比较跟不上年轻人,但是当看到实打实的效果之后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老白你这引进的是好东西啊,以前听0132那边吹嘘这个计算机辅助设计有多强,我还不信,现在算是彻底见识到了。的确很不错,这钱花的挺值得,若不是年纪大了的原因,我都要去学学这个东西。”
  好歹也是五十多岁的老人了,于总师感叹一番也就不再多说。落寞又激动的往其他办公室而去。他现在要去通知其他办公司人员收拾敏感资料,准备让达索方面安装这个辅助设计系统。
  一部套系统安装完毕,看热闹的也都看过了,各自回去做自己的事,倒是杨辉从帝都带来的那十五位研究生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这个计算机辅助设计实在是太有用处了,特别是对做气动外形设计的科研人员来说,这绝对是一大利器,在外形设计中曲面设计几乎就是贯穿始终,这就是作弊一样的东西。
  甚至有人在像想以后能不能有仿真的风洞试验软件,这样就不用那么多的麻烦。
  人类引以为豪的就是能思考,现在能够想到做计算机模拟风洞,那以后实现起来还会困难吗?
  一所的辅助设计系统都安装完毕,近十多台计算机分布在各个办公室,绝对是赏心悦目,同时培训班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达索飞机公司的那位技术间谍最后还是没有得到他想要的资料,一所的保密工作做的还是很严密,至少还是防住了‘国际友人’的小心思。
  杨辉和白所长一起准备回了二所,一所再怎么需要杨辉,杨辉也是二所的人。回二所去看看还是很有必要的,两年拿出合格的发动机杨辉现在还是觉得有些悬,这个还是自己亲自去看看进度为好。
  离开鸟不拉屎的一所,杨辉和白所长还有前去参加了培训的钟建设一起往回赶,来的时候只有于总师一人,现在回去了,小吉普就显得有些拥挤了。
  为了招待好这些为了共和国和法国的友好的达索公司工作人员,又准备了一辆长途大卡车,在这些外国友人惊讶的目光中,杨辉率先爬上了后面的大车厢。
  现在还别把卡车不当车,好歹也是能够代步的家伙,至少杨辉觉得这卡车比坐侉子兜风要舒服多了。
  左看右看也没有看到其它的交通工具,这些外国友人似乎明白了。这次得要违法交通规则做一回货车车箱,这在发达的法国那是绝对不允许,但是现在……
  看到这些外国有人还在犹豫,杨辉只能无奈的解释一番:“先生们,我们这里没有客运汽车,要走几十公里的路程到下一个目的地,我们只能坐这辆还算不错的卡车。”
  这次遵守交通规则的法国佬也没办法了,只能是屈尊一回了。
  看着这高大的卡车车厢,身材高大的西方人突然也有些无所是从了,到底是该从哪里上车好?
  杨辉现在已经在车上了,见到身材高大的外国有人找不到方法上车来,打算过去搭把手。但是没想到的是,这位高傲的法国人,不愿意接受东方人的帮助,要自己上车。
  于是就有了滑稽的一幕,穿着西裤,衬衣打着领带,踏着铮亮地皮鞋的法国人往卡车上爬的一幕,而车上却坐着一名好整以暇的青年东方人。
  心疼的将外套脱下来交给旁边的同事,万一弄脏了那就不好办。双手搭在车厢上,抬起脚往后面的备用轮胎上面踩着,铮亮的皮鞋在铺满了灰尘的轮胎上一蹭,旁人看了都是心疼不已。
  另外一只脚一抬起来,整个人就悬空了,脚上的力道都传到了备用轮胎上。
  备用轮胎都是由铁链简单悬挂着的,一受到外力就要打转,这下就要出问题。
  备用轮胎一打转就受不了力,这位法国友人重心不稳,“咣”的一声响起就摔下去。
  好在汽车也不高,摔下来只是有些狼狈而已,杨辉马上跳下来,看这位有没有问题。
  “我抗议,你们这些接待做的实在是太不到位了,必须要给我换交通工具,绝对不坐这种不安全的车辆。”
  怎么办,这法国人看来是肯定不会走卡车了,这要怎么才好。
  突然杨辉想起了侉子,这个侉子在后世国内是落后的代名词,但是它复古的造型,在后世很受西方友人们喜欢,而现在嘛……
  “这个,要不这位先生就换乘摩托车吧,我们这里有一些摩托车,他们是二战德国的军用摩托车,质量还是挺可靠的。”
第155章
恩怨何时了
  法国友人在杨辉的安排下,坐上了侉子,这时候钟建设就受罪了。骑着侉子无奈得当上了光荣的司机,在八十年代司机可是绝对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
  光荣的侉子的速度是不能无视的,至少这侉子是一直跑到汽车前面的,一路上风驰电掣,雷鸣滚滚,在后面的杨辉都隐约能听到侉子的咆哮,一款摩托车的声音能够盖住汽车可并不一般。
  在骑行了二十公里之后,车队停下来了,前面的法国友人终于受不侉子的咆哮,要求停车。为了自己的耳朵,还是让屁股受伤吧。
  友人再次来到卡车后面,由车上的其他友人把他拉上车,车队这才继续往前走,徒留下钟建设一人忍受着侉子的咆哮。
  杨辉听到侉子的声音越来越远,想来钟建设是加速往二所而去了,毕竟长痛不如短痛。
  回到二所杨辉发现整个二所的人流都少了很多,倒不是人变少了,而是都有自己的事,都蹲在办公室搞设计。
  白所长知道杨辉已经很久没有回到所里,将所里这几个月发生的事都简单的介绍一番。
  “现在所里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了,人员已经再次充足,新发动机各个子项目都在开展设计。”
  技术人员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暴增,这绝对不是一些刚从大学出来的学生可以冒充的。要有这么多有经验的设计人员,肯定是所长打了黎阳厂的主意,这是肯定的。
  “这是应该是得到了黎阳那边的支持,花很大的代价吧?”
  杨辉猜对了这些人员的来路,但是对这些人员到来的原因却是没有猜对,白所长纠正杨辉的错误思想。
  “这些人的确是黎阳厂那边,不过代价倒是不大,现在我已经是代理黎阳厂厂长了,以前的那位被调回了奉天那边。所以这些黎阳厂的人是我调过来的,不过代价还是有一些的,新发动机的总工程师就安排给了黎阳那边过来的杨三发。”
  杨三发?这又是何许人也,杨辉听到这位和自己同姓的总工程师,仔细回想,绞尽脑汁终于想起了这位的资料。
  这位黎阳的挑梁人物还是挺有能力的,先后负责了三款发动机的设计定型,两款发动机的技术鉴定、生产定型。最主要这位还是一位坚定的涡扇派,在共和国八十年代沉迷于涡喷的时候,这位一直是积极推动涡扇发动机的研制。
  上辈子超七战机使用的涡扇发动机,这位就一直和0611方面联系,希望可以引进到外方的技术,虽然最后超七没有成功,但是对超七发动机的研究,为黎阳从涡喷向涡扇过渡打下了基础。
  所以这次的新涡扇项目,这位老先生肯定也是相当支持的,这一点从这位担任了新涡扇总工程师职务就可以看出来。
  想明白了这位总设计师的光荣历史,杨辉算是放心下来了,现在至少在设计队伍上层已经对新发动机有了一致的思想。
  “那真是太好了,所长你担任了黎阳的厂长一职,肯定对新发动机研制有百利而无一害,至少在零部件试制上面我们就不会面临上次那样尴尬的情况。”
  白所长对于杨辉说的这一点极为得意,这才是白所长拼命揽下黎阳厂厂长一职的原因,若不是为了更好的协调两个厂所的力量,白所长才不愿意趟黎阳这趟浑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