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时代(校对)第2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6/630

  而你,这一辈子应该只需要安分守己,享受皇权带来的荣耀和财富,不要妄想你哥哥的宝座……
  可惜,你的哥哥天启皇帝还没来得及留下后代,他的生命就已经过早地抵达终点。
  于是,你终于在一片懵懂之中,加冕登基,成为新一代的黑锅之王……
  ……
  “……啊啊啊——”
  伴随着一声急促的惊叫,一个男人发出一声恐惧的惊呼,从床铺上“弹”了起来,随即因为没坐稳的缘故,更是身子一歪,从厚厚的被铺之中滑落下来,滚到了地板上,以一副四蹄朝天的蠢萌姿态,就这样愣愣地僵在那里……借着从床头那一盏昏黄的长明灯,可以隐约地看出,这位穿着丝绸内衫的男人十分年轻。虽然他在嘴唇和下巴的位置都刻意留了胡须,以求让面容显得老成一些,但还是可以看得出他的年龄应该不会很大,岁月的痕迹还没怎么出现在他光滑的面颊上。
  “……唔,陛下,怎么了?”在他原来躺着的床铺里面,一个女人迷迷糊糊地抬起了头。
  “……唉,没事,没事,不过是做了个噩梦……”躺在地板上四蹄朝天的男人叹了口气,喃喃地答道。
  接下来,在斥退了闻声闯进来的太监和宫女之后,大明帝国的第十六任皇帝,眼下年仅二十三岁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一边揉着有些隐隐发痛的脊背,一边从铺着绒毯的地板上爬了起来,重新躺回床上。
  但刚才的那个噩梦,还是使他睡意全消——明明是这么严肃冷酷的事情,怎么就能弄得这样爆笑呢?
  唉,不过,如今好歹是从北京城那个死地里跑出来了……此番大难不死,想来必有后福吧!
  已经换了灵魂的穿越版崇祯皇帝如此想道,心中不禁又轻松了起来。
  ——————————————————————————————————————
  ——在仓促逃离北京城之后,这位穿越版崇祯皇帝接下来的旅途依然很坎坷。
  先是在昌平帝陵(后世的十三陵,但崇祯帝还没有埋进去,所以此时只有十二陵)成功会合了卢象升的一万多天雄军残部,但接下来刚刚走到保安州,就遇上了女真八旗和关宁铁骑的数千追兵——怎么看都像是在京城里有人给鞑子通风报信的模样。亏得卢象升的武功超群、统兵才能尚可,鞑子追兵又长途跋涉,兵力处于绝对劣势,明军这才没有被当场打崩。再接下来,宣府边军千户王斗率部来援,终于击破了敌人。
  这场胜利虽然在战略战术上没有多少意义,但却仿佛一剂强心针,暂时扫清了仓皇撤离京师给众人带来的失落与惶恐。打扫过战场之后,崇祯帝嘉奖了忠勇救驾的王斗,将其所部舜乡军编入宫廷禁军。然后又移驾到王斗的驻地舜乡堡,准备在这里一边休整兵马,一边召集勤王援军,看看有没有机会收复京师。
  可惜崇祯皇帝才在舜乡堡歇息了一天时间,李自成就也带着闯营流寇逃出京师,跟着窜入了宣府。一番乱战之后,李自成带着几万流寇扬长而去,原本就人心不稳、骚动不安的宣府镇,却是被彻底打烂了。
  再往后,从南边又传来了皇太极入主京师,京中留守百官争相归附的坏消息。更可怕的是,为了解除宣府边军和崇祯帝对京师的威胁,皇太极在以最快速度攻占京师的同时,又马不停蹄地组织了一支号称十万人的讨伐军,气势汹汹地出京北上,先是攻破了昌平、密云,然后朝着宣府压了过来……
  面对着鞑虏大军的逼近,还有对面通过各种门路发来的劝降信,宣府的边军也愈发不稳起来,越来越多的文武官员开始心怀鬼胎,各式各样的兵变频繁爆发。最后连奉命抽调精兵护驾的宣府总兵,都被一伙乱兵给轰出了宣化府,甚至还有投靠了鞑虏的叛将为了谋求大功,居然率领亲信家丁偷袭皇帝御驾……
  仿佛是京师之中那一幕的重演,在这等众叛亲离、树倒猢狲散的绝境之下,崇祯皇帝只得继续辗转西逃,先是通过居庸关,撤到了大同,得到了大同边军的护卫,这才彻底摆脱了鞑子的追兵。但是大同位于边境,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粮食和赋税都无法维持一个小朝廷的花费。于是皇帝又再度启程,在十一月下旬逃到了山西太原,在这里建立行营,安置随驾逃亡的文武百官,勉强算是安顿了下来。
  ——这会儿的北方已是天寒地冻、遍地大雪,道路难行,皇帝的御驾实在是没法继续赶往南京了。
  此时的太原城,在夏天刚刚被陕西流寇给血洗了一遍,巡抚、知府、总兵和晋王尽数被杀或失踪,腾出了不少房子和官位。后来被官军收复之后,也没来得及重新任命。于是皇帝带着宫眷太监正好入住晋王府——虽然流寇在撤离之前,早已把王府里的金银细软搜刮一空,还放火烧了不少房子,但好歹有一大半建筑还是完好的,比在大雪天里扎营露宿要强得多,至于家具什物之类,勉强凑一凑的话也能将就。
  而随驾西奔的文武官员,也住进了太原城内各处空出来的衙门,总算是搭起了一个流亡朝廷的架子。
  直到这个时候,皇帝陛下的日子才算是稍微安稳了下来——虽然女真八旗的铁骑还在华北平原上继续狂飙猛进,甚至有小股游骑兵踏过冰封的黄河,一直杀到了开封城下,据说弄得河南省内一片惊恐。但截至到目前为止,鞑虏的兵锋好歹跟太原这边还隔着一道太行山,暂时是不会打到崇祯皇帝身边的。
  而陕西流寇也在今年的京畿乱战之中伤了元气,虽然难以铲除,但在短时间内应该成不了气候。
  所以,对于眼下的状况,穿越版的崇祯皇帝基本还算满意——虽然京师和几乎整个北直隶,都已经沦陷于敌手,但是对于他本人而言,却是成功跳出了一个进退两难的死地,就明朝的全局而言,也是卸掉了一个财政上的大包袱。接下来,只要等到春暖花开,道路畅通,自己的御驾继续南下金陵,在南京重立朝廷,掌握江南财赋之地,刷新朝政,从容筹饷练兵。那么进则或许能整军北伐,重新收拾河山;至不济也能凭着江淮天险,保住南宋和东晋那样的偏安局面——怎么说自己也不会干得比宋高宗赵构更差吧!
  嗯,不过,那些盘踞在海南岛一隅,疑似穿越者的“髡贼”,还得要多加提防和注意的,但愿他们没有改朝换代的妄想,否则自己就只能下辣手铲除了。另外,福建总兵黄石似乎也举兵谋反了,不知道如今那边的战事打得怎样?按照原版崇祯帝的记忆来看,这位同样有穿越者嫌疑的将军,在天启年间可是打遍辽东无敌手,似乎不太好对付……不过凭着江南的财力,哪怕用银弹战术,也应该能压得下去吧!
  ——这位穿越版崇祯皇帝虽然想得很好,可却严重高估了“正统”的震慑力。而且,他本身的能力或许不比宋高宗差,但明朝士大夫的忠心却跟宋朝士大夫完全没法比,作死技能和愚蠢程度更是远超前人……
  总之,如果说这位穿越者皇帝最近还有什么特别不满的话,那就是居然到了现在这时候,还没有能够跟崇祯皇帝的后妃们嘿咻过一次了!但这实在是不能埋怨后妃们侍奉不尽心,完全是他自己身上出了问题——之前在紫禁城,这位穿越版崇祯皇帝从一场大病中醒来,身子骨肯定是异常的虚亏,自然是行不得房事。然后,他还没把身子调养好,急剧恶化的战局就逼得他不得不强撑着起来,顶着满朝文武的压力,设法布置逃亡事宜。接下来的一路上,他不仅吃不好睡不好,还要面对各种明枪暗箭,提防居心叵测的地方官军和鞑虏流寇的长途追杀,这位穿越版崇祯皇帝的体力和精力,其实早已透支得厉害了。
  结果,等这一行人跑到太原,总算是安顿下来之后,他当即又是大病一场,直到前两日才渐渐好转。
  眼下虽然已经在让皇后和嫔妃侍寝了,但也不过是盖着棉被聊天罢了。就算偶尔起了色心,面对皇后或贵妃一声“你不要命啦?”的娇嗔,这位穿越版崇祯皇帝也只得悻悻罢手——毕竟他自己也明白自己确实体虚得很,好不容易穿越过来当了一回皇帝,要是居然因为过度急色而死于马上风,那可就太亏了!
  就在这一番胡思乱想之间,外面已是天光大亮,传来阵阵鸡叫声。于是皇帝陛下便唤来了值班的宫女,服侍他起来穿衣洗漱。而外面的花厅里,更是早已摆好了精美的早点——虽然御驾落难在外,条件不如宫中,但也凑出了林林总总二十几道糕点小菜、粥饼汤羹,还有十几位宫女环列伺候、添饭布菜……
  看着身边的这么多恭恭敬敬的如花美眷,穿越版崇祯皇帝的心情不由得又是一阵愉悦。
  什么叫做富贵尊荣,什么叫做一脚出八脚迈,什么叫做人上人的滋味,这就是啊!
  ——无论去到哪儿,都有大批下人跟随,想吃什么东西只需一个眼神,就自会有人一脸谄媚地笑着送上,想用什么东西无需开口就有人打理好……这才是一位成功人士真正该过的日子啊!
  想想自己在现代世界为了五斗米而折腰,不分寒暑风里来雨里去,时不时就得免费加班加点,还被同事暗中下绊子,被上司穿小鞋的日子,就令这位穿越版崇祯皇帝为以往的自己掬了一把同情的泪水。
  哪怕只是为了继续享受这样悠闲自在的生活,他也一定要把屁股底下的皇位给坐稳了。
  遗憾的是,在眼下这场帝国崩塌的风暴之中,这一自私的梦想注定只能是奢望。
  ——崇祯皇帝的这一顿早膳尚未用完,就看到心腹太监王承恩急匆匆地奔了过来,满脸都是惶恐之色:
  “……皇爷!皇爷!有祸事了!南京怕是去不得了!留都的那帮逆臣居然要拥立新帝!”
  “……什么?!!他们竟然敢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仿佛头脑里“嗡”地一声炸开,崇祯皇帝顿时大惊失色地跳了起来,就连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粥翻倒在了他的衣襟上都没注意到,“……南京文武众臣之中,有何人参与了此事?又欲立朕的哪个亲戚当那伪帝?”
  “……皇爷,如今南边的消息还不太清楚,只知道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复社首领张溥、东林魁首钱谦益都有参与此事。而他们企图拥立的伪帝,乃是鲁王次子朱以海。”王承恩如此答道。
  “……鲁王次子?”崇祯皇帝的表情一时间十分古怪,“……他怎么会在南京?鲁王和鲁王世子呢?”
  “……据说鲁王府被闻香教妖人给攻破了,鲁王和世子都没逃出来,只有次子朱以海跑到了南京。”
  “……知道了,然后这家伙就跟江南的东林逆贼勾搭上了……”崇祯皇帝叹了口气,颓然坐下,一时间心乱如麻——对于在这个时空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皇位的因素,从女真人、陕西流寇到各路叛军,还有那些疑似穿越者的家伙,他在这些日子都已经仔细考虑过很多遍,并且自认为能够拿得出一些对策。但是,他却万万没有料到,南京那边居然敢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就拥立新帝,悍然废黜自己的皇位了!
  ——当他在谋逆集团之中听到了张溥和钱谦益的名字之后,这位穿越版崇祯皇帝就已经知道,如今的东林党主流势力,还有站在东林党背后的江南缙绅地主豪商集团,恐怕都抛弃了自己这个皇帝……
  这下该如何是好?没有了江南的钱粮,他该拿什么来养活朝廷、统治天下?
  而且,有了南京方面开的这个坏头,谁知道其它省份的文武官员又会怎么想?会不会有样学样?
  接下来,似乎是老天爷还嫌他受到的惊吓不够似的,内阁首辅温体仁又带着一条新的噩耗匆匆赶到:
  “……什么?洛阳地面上也有异动?福王正在联络河南的文武官员,似乎要图谋不轨?!!”
第一百零六章
崇祯五年的尾声(上)
  崇祯五年十二月,山西太原城内的一个院落里,刚刚得到了破格提拔的原舜乡堡屯长,如今的羽林左卫指挥使王斗,正懒洋洋地倚在软塌上,百无聊赖地晒着太阳。
  (羽林左卫,明朝天子亲军十二卫之一,这十二卫之中以锦衣卫为首,其它十一个卫加起来的编制也不如锦衣卫那么庞大。到了明末,除了锦衣卫的冗员高达七八万之外,剩下十一个卫已经吃空饷吃到加起来也只剩一个卫四五千的兵力了,而且这些兵也只是理论上的存在,很多人其实是在大户人家当奴仆。)
  今天难得是个大晴天,冬日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令人忍不住昏昏欲睡。
  一位侍女正在为王斗捏着肩膀,另一位侍女在为他剥着桔子,他的那个童养媳老婆谢秀娘则坐在一旁吹着笛子,悠扬悦耳的乐声传到王斗的耳里,令他忍不住叹了口气。
  似乎已经好久没有享受过这样悠闲的生活了啊!
  但是,只要一回想起已经在战火中化为废墟的舜乡堡,还有那些死于战争的熟悉面孔,他的心情就不禁低落了下来——穿越过来这么些日子,他已经真的把那片位于边塞的贫瘠土地,当成了自己的家园。
  而现在,那个家园却被毁灭了……
  不过,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在明末乱世的大潮之中,一切想要守护的东西都是那么的脆弱。
  ——眼下,整个宣府镇都已经被八旗兵攻陷,全镇各部边军也是投降的投降、覆灭的覆灭。只有王斗带着一千多舜乡军,不仅逃出了绝境,还乘着天子御驾“西幸”的顺风,犹如暴发户一般爬上了羽林左卫指挥使的高位——这一路上,流亡朝廷几乎是想尽一切办法在搜罗兵马,封起官来不要太慷慨。
  而作为天子身边最有战斗力的部队之一,王斗一手编练出来的舜乡军也得了崇祯皇帝的青睐,被顺理成章地收编成了天子亲军,成了朝廷的嫡系武力,其地位简直是坐了火箭一般地往上飞窜。
  (眼下的王斗还没察觉到崇祯皇帝换了魂,只以为是其他穿越者导致的蝴蝶效应。而崇祯皇帝也没察觉王斗的穿越者身份——舜乡堡实在太穷,所以王斗的部队除了比较能打之外,并无超越时代之处。)
  因此,原本在舜乡堡里整天土得掉渣的王斗,在跟随御驾进了太原城之后,也变得养尊处优起来——不仅住进了官宦家的深宅大院,还有缙绅大户主动送上金银财货和侍女仆役,只求跟他这位天子身边的红人搭上一份交情。不过,虽然这样的境遇听起来很不错,可问题是,如今的天子御驾本身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大明朝廷素来不重视保密,所以南京那边拥立伪帝的事情,如今早已在太原城内传了个遍。
  而其余各省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在此事之后也是难说得很——崇祯皇帝的天子之位固然毋庸置疑,但南京城本身也是正统的一个象征……那些地方实权派到底会倒向哪一边,真的是让人难以预料。
  但事已至此,王斗也没得选择,只能跟着这位貌似玩砸了的崇祯皇帝一条路走到黑了。
  正当王斗躺在软榻上晒着太阳,头脑里思绪纷乱如麻的时候,耳畔却响起了母亲钟氏的叫唤声。
  “……儿子,快来吃午饭吧!今天煮了你喜欢的黄豆炖肉!”
  听到母亲的呼唤,王斗头脑中的困倦之意顿时全消,睁眼回头看去,发现母亲钟氏正一脸慈爱地站在屋檐下。老婆谢秀娘也收起了笛子,规规矩矩地侍立在婆婆身旁。
  与往日一副劳动妇女的粗陋打扮不同,今日钟氏上身穿了一件暗红色的绣金菊花纹路立领小袄,下系一条黑色流云蝙蝠综裙,外披一件深黄色绣松鹤图案滚黑边的织锦披风,头上梳着麻姑髻,戴着两对赤金垂珠凤钗,外加一朵珍珠制成的头花,双手捧着一只巴掌般大小的手炉,隐约地现出戴在左手腕上的一串佛珠,和右手腕上的一对翡翠玉镯,再加上胸前挂着的那串碧玺珠串,端得是一派官太太的富贵相。
  而谢秀娘也不像在舜乡堡的时候,总是一身浆洗得褪了色的粗布长裙,而是仔细地打扮起来,上身穿一件胭脂粉色绣云纹小袄,下系一条浅红色百褶裙,裙身右下角绣着大朵的白梅,一直延伸到腰侧,外罩一件朝霞红色滚白狐毛披风,头梳双丫髻,插了一只蝴蝶金钗,还有几朵宝蓝色的绢花点缀于发间。
  看着妻子和母亲的这番富贵打扮,王斗在赞叹之余,也微微有些心酸:过去是不是对待家人太苛刻了?
  ——昔日在舜乡堡的时候,虽然王斗善于经营,手里多少有积攒下一些余钱,但他深知乱世已至,唯有依仗武力方可生存,故而一心整军讲武、练兵备战,恨不得把每一个铜钱都投入到军事上。哪怕开发出了银矿,也没怎么拿来改善自家的生活……当时还没怎么感觉,现在想来,还真是有些委屈家人了啊!
  貌似很多地位还不如自己的武官,依靠贪污的军饷,都过着深宅大院、丫鬟仆役成群的奢侈生活呢。
  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身处于乱世之中,若是再不狠抓枪杆子,岂不是等于任人宰割么?
  如今已经不是什么乱世将至、大厦将倾,而是乱世已至,大厦已倾,天下已然分崩离析了啊!
  有钱没兵,再多的钱也不过是为其它强人挣来的;有兵没钱,则可以凭着刀子到别人那里去抢。
  就算是眼下的富贵日子,也还不是靠自己手下的这支精兵才挣来的?如果自己也像宣府的其他武官一样,把士兵变成农奴和乞丐,只会种地不会打仗,天子和朝廷又凭什么会如此高看自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6/6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