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时代(校对)第4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5/630

  (巴比伦神妓,古巴比伦神庙里侍奉爱神伊修塔尔的女祭司,兼职卖肉。在古巴比伦,贞操不被重视,看重的是性方面的能力,这些女祭司十分美艳,精通各类床上功夫,在当时的两河流域文明圈极富盛名。)
  简单来说,就是印度寺庙的僧侣借着神的名义,将穷人家的女孩带进寺庙,名义上是让她嫁给神,但实际上是让她们接客卖身,为寺庙赚钱。遵照古老的传统,印度“神女”基本都来自贱民家庭——但凡家里条件稍微好一些的话,又有谁肯把亲闺女送出去,受千人骑万人跨呢?
  这些贱民女孩在成为“神女”的时候,一般都不超过15岁,有的甚至不到10岁,基本上刚刚进入青春期,但是就已经被迫卖身于寺院,终身都不能嫁人,而且往往寿命短促。在人前,她们还有个“神女”的光鲜名字遮羞;在背后,不过是印度教高级僧侣和婆罗门长老们的免费“人肉玩偶”和赚钱工具。在寺庙中,她们饱受各种折磨,年老后往往又被寺庙转卖或抛弃,处境十分悲惨。
  更糟糕的是,这种印度的古老习俗,不仅葬送了许多无辜少女的身心健康,也为艾滋病的传播埋下了祸根——很显然,印度“神女”这种畸形角色,完全处于社会底层,既没人关心,也没人管理。除了充当僧侣的泄欲工具之外,她们还是艾滋病毒的活动流通站:首先,神女制度在印度不仅半公开化,而且价格低廉,所以很多男人都会去光顾,视其为普通娱乐。另一方面,在印度,使用避孕套被认为是一种巨大的侮辱,尽管印度政府为了控制人口增长和防止艾滋病,每年都在免费发放避孕套,可是人们宁可随意丢弃也不肯用上。所以,根据一份不完全统计,印度的“神女”之中,至少有40%染上了艾滋病毒,跟她们睡实在是拿命在赌。而一旦某位神女被感染,每个与她睡过的男人也都会被感染,随后又会传染给他们的妻子……结果就是现代印度的艾滋病传染情况极为猖獗,仅仅比艾滋病泛滥的南非稍好一些而已。
  不过,对于在各个异世界见惯了尸山血海、世态炎凉的王秋同学来说,印度神女的凄惨遭遇,并不足以打动他的铁石心肠。毕竟,正所谓食色性也,普天之下,不管哪个国家都有红灯区,都有下海卖肉的失足少女。印度庙宇里这些实为性奴的神女固然可怜,可是泰国芭提雅的美艳人妖,日本东京歌舞伎町那些被暴力团混混控制的卖春女,还有韩国娱乐公司麾下的众多“陪床女明星”,难道又能幸福多少?
  真正让他感到麻烦的,是管不住下半身的同事李维有可能因此染上艾滋病,或者其它的什么花柳病——虽然以王秋眼下拥有的黑科技条件,艾滋病也已经不再是不治之症,但毕竟还是一桩麻烦事儿。
  “……哎,小王同志,你当我是什么很随便的人啊?难道会去上普通神庙里那种几百卢比就卖一次的神女?是那位钱德拉先生送来的,他们舒克拉家族养的高级神女啦!她们身上还真没什么难闻的体味。”
  李维的脸皮似乎厚得非同寻常,完全不以为然地说道,“……艾滋病的问题也不用担心,既然钱德拉敢拿她们来当礼物贿赂咱,就不会让有病的女人过来,否则就是结仇了——他哪有这个胆量?”
  王秋顿时恍然大悟——在印度,除了神庙之外,不少高级婆罗门的家中也养了很多神女(婆罗门本来就是世袭祭司阶层,把神女从庙里弄到家里,大概相当于挖国企墙角),用于家族成员自己享用或者招待贵客、笼络忠臣,大概相当于中国古代门阀世家养的“家姬”(类比《三国演义》里王允家养的貂蝉)。
  相对于那些庙里廉价卖身的低级神女,这些婆罗门世家豢养的高级神女,在生活待遇上要稍微好一点,容貌什么的也更加上乘,还会说英语以便交流。为了防止给自己招灾,对这些高级神女的健康检查也更严密,一般来说不太会在染上了艾滋病之后还让她们接客——婆罗门世家需要接待的贵客,一般同样也是有权有势之人,如果让对方在自己家里染上了艾滋病这样的绝症,岂不是一下子惹来了可怕的生死仇家么?
  作为印度最顶级的婆罗门世家之一,舒克拉家族自然也养了一些精挑细选的上等神女。
  而钱德拉·舒克拉之所以会主动给李维送妹子暖床,则是因为信息不对等而导致的误解——虽然他已经隐约猜出,这次“印度大流感”的爆发,估计跟自己的异界之旅有些关系,但他从《傲慢与偏见》剧情世界返回的时候,还不知道生化危机T病毒在那边泄露的事情,所以只当是自己一不小心,带来了异世界的流感病毒……而截止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死于“印度大流感”的人数至少已经达到了二十万以上!
  随着死亡数字的急剧增加,可怜的钱德拉·舒克拉深感压力空前巨大,眼下都已经快要吓尿了。
  ——很显然,作为这样一场空前浩劫的罪魁祸首,一旦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被完全揭穿的话,不管中印双方政府怎么互相踢皮球,至少他钱德拉这个第一当事人绝对要吃大苦头,甚至需要承载整个世界的满满恶意……哪怕届时会有一大帮极端分子绑着炸弹前赴后继来他家搞爆破,估计也不足为奇。
  毕竟,亲人和朋友的大批死亡,足以让最温和善良的人化为厉鬼。在这场浩劫之中死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而灾难的起因就是他钱德拉的一时马虎——这么巨大的怨恨,他如何承受得起?
  幸好,印度这个鬼地方原本就是各种烈性传染病的高发地,突然爆出一种特厉害的流感,好像也在情理之中,所以国际社会似乎还没有追查到他身上。而中国方面明显也有意想要捂盖子……
  但钱德拉·舒克拉还是深感忐忑不安,偏偏又不方便把某些话摊开来说,甚至不敢把这事告诉自己的家人,于是便只好在能力范围之内,尽量讨好一下这些中国客人,其中自然也包括让自家养的神女去陪客——由于王秋的身边带着鞠川静香这个金发大美女,为了防止弄巧成拙,所以眼下只对李维进行了性贿赂。
  “……不得不说,这印度神女的风味还是有些意思的,你不想试试吗?”李维随口闲谈道。
  “……啊……我就不必了。”王秋摆摆手,“……暂时我还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呃,也对,你身边就带着一位金发熟女,不像我身边没有妹子可玩,只能就地打野食……”
  李维撇了撇嘴,“……不过,成熟美女固然不错,偶尔抱一抱萝莉的感觉也很棒的……”
  “……神女里面还有萝莉?你是说几岁的?”王秋好奇地眨了眨眼睛。
  “……何止是萝莉啊,连幼女都有!我在床上听她们说,很多神女大概七岁就要进庙里或者进大家族开始培养床上功夫,八到九岁的时候就可以用了。舒克拉家族也不例外,一开始让我挑的时候,就推出来了几个身高一米出头的小姑娘……不过我没敢要这么小的……”李维一脸厚颜无耻地答道。
  “……才这么小就要上床接客?这不等于是让人去推小学女生?还是小学一二年级的!”
  王秋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这印度男人的口味也真是……太邪恶了吧?”
  “……这个……据说原本印度人的口味还没有这么鬼畜啦!但是印度上流社会近年来跟阿拉伯世界交流很多,而阿拉伯人从穆圣的时代就特别喜欢幼女,尤其是九岁以下的,一旦超过十岁就觉得不够清纯了。所以,为了满足中东贵客和世界其它地方恋童癖的喜好,印度的神女也有向幼齿化发展的趋势……”
第三十章
瘟疫时期的祈福祭典
  在结束了关于印度神女的桃色暧昧话题之后,李维和王秋就很自然地谈起了当前世界舆论的焦点——正在全球攻城略地,使得五大洲各族人民哀鸿遍野的“印度大瘟疫”。
  “……眼下国内的形势很紧张,国民经济处于半瘫痪状态,因为民间恐慌导致交通困难、商业萧条,工厂的货物堆积如山,很多学校的学生都放了假。上海和北京都执行了戒严令,军队直接上街严打,情况勉强还算稳定。但香港却是重灾区,都快变死港了……台湾那边也是乱得不像样……”
  指着电脑屏幕上的图片,王秋对李维如此说道,“……大陆这边可以让解放军上街戒严,香港就比较麻烦了,结果冒出无数地痞流氓,到处打家劫舍、趁乱发财,据说好像还有人放火搞恐怖袭击。而反对派政治团体还要硬是往驻港部队的头上泼污水,一边动员学生包围军营闹事,一边指责大陆人‘乱港’搞得一片乌烟瘴气。听说如今整个港岛已经全面交通瘫痪,连地铁都停开了,这可是几十年来的头一遭!
  台湾就更别提了,一堆激进政治团体的成员,自己就是打砸抢的主力军——朝中有人好造反啊!”
  “……听着是够乱的——咱们中国人毕竟不如印度人温顺。哪怕印度人死的更多。”李维摇了摇头。
  “……而且,这场瘟疫感染的不止是人类,家禽家畜也都跟着遭殃。全国各大养鸡场被迫扑杀的瘟鸡已经超过二十亿只了,养猪场和内蒙的牧场也是惨不忍睹。预计今年肉价就要暴涨几倍甚至十几倍。”
  王秋叹息着继续说道,“……哪怕想要从外国进口肉类来替代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美国和阿根廷的养殖畜牧业也一样遭受了毁灭性打击,估计美国穷人很快就要喝不上牛奶、吃不上炸鸡,只能就着凉水啃面包了。为此,中央已经在紧急制订宣传策略,准备提倡全民食素,并且要求党员和公务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当然,好处也不是没有,下水道里的老鼠和街头的流浪猫狗也同样因此瘟死了许多……”
  ——如今这场弱化版T病毒的全球大爆发,大概相当于口蹄疫+禽流感+西班牙大流感的综合升级版本,人类固然是在病魔肆虐之下死伤累累,医疗条件更差的各种家养动物,其实死得更是满坑满谷——人类现有的绝大多数所谓抗病毒药物,其实不过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而已,对病毒并没有直截了当的消灭能力。
  “……印度这边也是一样,听说孟买、加尔各答和巴特那大街上的神牛一口气死了好几万头……”
  李维撇了撇嘴,“……不过他们印度人本来就是基本吃素,再少吃点儿蛋奶肉之类的荤腥应该也没啥。”
  “……牛羊之类就算再怎么样也是死不完的,可是那些原本数量就不多的珍稀保护动物,经历了这一场大规模死亡下来,就有绝种的危险了。比如澳洲的树袋熊正在大批死亡,树懒和几维鸟的情况也够呛。咱们中国的熊猫同样在几天内就死了几百头,四川那边的熊猫繁殖中心工作人员都快要哭死了……”
  王秋继续补充说,“……国内好几个主要城市的动物园,几乎是差一点就要全军覆灭……另外还有不少开宠物店的家伙被迫关门破产,因为他们店里的猫猫狗狗都死光了——听说还有店主为此跳楼的呢!”
  “……哎,如今这局面,已经是连人命都顾不上了,哪里还管得着这些动物呢?”
  李维耸了耸肩,“……这些泄气话就先到此为止。对了,这几天一直待在酒店里,想必也挺无聊的吧!正好最近在这里将要有个大热闹——钱德拉在昨晚跟我说,为了祈求神明的保佑和赐福,消弭民间的恐慌情绪,菩提伽耶的宗教界人士准备在后天举办盛大的游行和祭典,你有没有兴趣跟我们一起去看看?”
  “……祭典?游行?!!在这种传染病流行的时候?!!!怎么连这点儿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有?”
  王秋的嗓门一下子提高了八度,满脸都是不可置信的神色,“……他们难道就不知道,在传染病蔓延的时候,像这样大规模的人群聚集,恰恰就是传播瘟疫的最佳手段啊!这不是作死么?”
  “……是作死又怎么样呢?你跟一帮神棍扯什么科学啊?这又不是黑死病,一旦染上就必死无疑。”
  李维翻了个白眼说道,“……你又不是不知道,印度人之中的文盲率有多高,而他们又是怎样地沉迷于宗教。相比起那些难以弄懂的卫生医学知识,这些虔诚的人们还是对磕头烧香比较感兴趣。”
  “……他们的政府也不管吗?就算普通人缺乏知识,在当官的家伙里头,多少也该有几个明白人吧?”
  “……比哈尔邦的地方政府似乎觉得,稳定和安抚人心比隔离防疫更重要,由于政府在印度的名声太差,只能让那些高僧祭司出马才比较有效。至于新德里的中央政府,对于这种地方上的事情,则是既管不动,也懒得管……再说,他们也未必在乎区区几千人几万人的死亡——这样的疫情在印度真是太多了……”
  ——现代印度的政治构架设计,堪称是民主化“小政府”的典范,新德里中央政府的权威非常有限,各邦地方政府高度自治,自行其是,宛如国中之国。印度的各邦不仅拥有各自的武装力量,甚至连语言文字都不统一。整个国家政体的权力分配模式,有点类似南北战争之前的美国,而国家的凝聚力和中央集权的程度,恐怕比那时候的美国都有所不如,充其量只比现代欧盟稍微好一些——至少美国的语言文字是始终统一的,而印度光是印在钞票上的官方语言就有十几种之多,不同地方的印度人根本无法互相交流。
  在印度建国初期,强人尼赫鲁掌权的时候,凭着他和甘地家族的崇高威望,倒也还能够独揽大权、号令各邦无有不应。但是在尼赫鲁死后,印度中央政府的权势就一日不如一日,而且内部勾心斗角得越来越厉害,用贪污贿赂来拉帮结派的有之;收买一堆职业抗议者天天抗议向对手施加压力的有之;答应各邦地方政府的各种不合理的“自治”要求,以获得地方分裂势力支持的有之;至于什么滥发福利大赦罪犯来收买人心的,就更是司空见惯——虽然多半到最后未必能够落实,往往十成许诺里面能兑现一成就不错了。
  总之到了现在,新德里在对外方面还能保持着统一的态度,但在国内却已经是到了理论上什么都能做,什么都能管,实际上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管不了的地步。就连投资修建一条横跨两个邦的铁路,都能扯皮扯上二三十年。至于比哈尔邦在瘟疫期间搞宗教游行和祭典这种小事情,就更是没人会在意了。
  “……归根结底,既然他们印度人都不在意自己的死活,咱们这些外国人又胡乱操什么心呐?”
  李维如是总结道,然后把两张印刷精美的门票塞到王秋手里,“……听说那个祭典会搞得很精彩,应该值得一看。所以我特意请钱德拉帮忙弄了几张贵宾席的座位票,到时候别忘了一起去看啊……”
  ——————————————————————————————————————
  到了第三天的早上,果然如同李维所说,整个菩提伽耶都变得热闹了起来。无论是佛教的僧侣,还是印度神庙的祭司,又或是各式各样的信徒,都穿上了各自最光鲜的衣服,把脸蛋涂得花花绿绿,又抬出了华丽的神像和旗帜,开出了装饰着花环、浮雕和宗教辉煌的彩车,锣鼓喧天地准备开始游行。
  美中不足的是,就在祭典之前的那个晚上,突然下了一场暴雨,降水量大得可怕,很快就淹没了好几条街道,一直到天亮之后,水位也没有退下来。以至于只要一踏出豪华的酒店大门,就能看到门外的行人和车辆都在齐膝深的脏水里艰难挪动,水面上还到处漂浮着粪便和垃圾,实在是有点儿令人作呕。
  ——实事求是地说,这世上没有哪里是真正的天堂乐园,在中国的城市里同样有着许多脏乱差的地方。但王秋在中国的时候从来没有因此而感到多少不适应,而到了印度城市的街头,却时常有想要反胃的感觉。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虽然在中国确实也有很多地方很脏,但在中国一般是只有该脏的地方才会脏,比如垃圾站,化粪池,烂尾楼的工地,饭店后巷和一些城中村等等;而那些不该脏的地方,比如市民广场,商务办公楼区,综合商厦,景观大道之类,虽然各自设施未必能够尽善尽美,但至少中国人会尽力去打扫。所以,中国城市固然有脏的地方,但却是可预见的,可回避的,在中国人的心理上是有准备的。
  而在印度却不是这样。印度这边是该脏的地方固然非常脏,脏的不忍直视,但是那些不该脏的地方,同样也会脏得出乎意料,从医院到广场,还有号称圣洁的寺庙周围,甚至是花园洋房遍布的富人区,都会走着走着,就突然发现前方的地面出现了一大坨牛粪或者垃圾堆!而且看上去从来都没有人想要打扫一下的意思。时常能看到高大的现代化摩天楼和大片破烂肮脏的棚户区比邻而立,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
  因此,印度城市的这种脏是非常突兀的,无法预见的,让人在心理上缺乏准备的。某位旅人原本想着终于从脏兮兮的贫民窟里钻出来了,正打算到繁华市中心的广场上享受一下热带的阳光,然后就抬头看到一对对打扮时尚的青年男女,若无其事地在各种垃圾之间打情骂俏。又或者说宝相庄严的祭司僧侣,坐在遍地粪便的绿化带中央诵经参禅……这感觉可真是日了狗了,简直会让人误以为是待在一个巨型垃圾堆里!
  但不管怎么样,菩提伽耶的印度人还是行动了起来,不顾街道上淤积的污水,不顾身边周遭的垃圾,满脸虔诚地高举着神像和护符,咏唱着各式各样的经文和颂歌,在这片佛陀曾经悟道的土地上缓缓移动。
  在他们的身后,是一辆辆被装饰成彩车的皮卡车、中巴车、大巴车、敞篷车,甚至还有拖拉机……虽然底盘不怎么样,但树立在车上的巨幅绘画和神佛塑像却是非常精美,堪称金碧辉煌。一部分彩车上还安装了高音喇叭,不断地播放着震耳欲聋的宗教音乐或歌曲。
  许多身穿耀眼华服的佛教僧侣和印度教祭司,还有一些精心打扮成女神或仙女的美貌姑娘,举着各式各样的金属或木制法器,站在车上向两边的信徒们招手致意。一些打扮怪异的印度弄蛇人,也在车上吹着笛子,指挥小竹篓里的宠物蛇翩翩起舞。甚至还有不知从哪儿来的印度基督教神父,也举着高大的泡沫塑料十字架,站在一辆小皮卡的车斗上,混迹在游行队伍之中招摇过市。
  在这个瘟疫肆虐的黑暗时刻,原本就虔诚信神的印度人,更是一个个双手合十,默默祈祷,乃至于顶礼膜拜,只求各路神仙早点显灵,让这场已经夺去了无数人命的“大流感”早日退散。
  不过,尽管主办者抬出了如此悲天悯人的崇高主旨,但总的来说,在游行现场,依然感受不到多少宗教仪式普遍具备的庄严肃穆,反而更多的是洋溢着那种乡下庙会的特闹、喧嚣和嘈杂。还有很多因为疫情被迫滞留在菩提伽耶的各国游客,举着手机或照相机,笑嘻嘻地对着游行队伍拍个不停。每当一辆装饰华美的彩车经过的时候,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充满了好像嘉年华盛会一般的狂欢气氛。
  看着人群中洋溢着的欢乐气息,王秋不由得若有所悟——虽然这种宗教活动并不能真的借来神力,让疫病一扫而空,但至少在安抚人心、消弭恐惧方面,似乎还是很有一些效果的:任何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有极限的,而一旦心中的那根弦被恐惧崩断,就往往会做出很多疯狂的事情,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灾难。
  而一场盛大的宗教祭典,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排解信徒的负面情绪,避免某些骚乱和悲剧的产生。
  唉,反正不管他们怎么折腾,按照传染病的爆发周期来推算,这场“印度大流感”也已经过了高峰期。国内的针对性特效疫苗也开始了小规模的投产,预计再过一阵子就能把疫情控制下来……王秋一边如此想着,一边拖着还在东张西望的鞠川静香,径直上了钱德拉先生安排的轿车,准备前往祭典会场看热闹。
  然而,王秋却忘了,虽然这场异界弱化版T病毒泄露造成的“印度大流感”浩劫,已经开始进入了尾声,不会再对世间造成太大的危害。但是,作为一名逃出了无限空间的前轮回者,在恐怖的主神系统被彻底摧毁之前,他本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移动式灾难发生源……而且下一次灾难的降临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作为昔日一起逃出无限空间的难友,野原新之助曾经引来过外星人战舰和星际异形,凉宫春日引来了死神,哆啦A梦引来了急冻冰雪风暴,而王秋之前也引来过一轮虫洞高发期,开启了一个全民大穿越的恢宏时代……那么,如今在王秋的不知不觉之间,又将给欢乐的印度人民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某种匪夷所思的可怕阴霾,已经悄然笼罩在了这片佛陀悟道之圣地的头上……
第三十一章
宇宙怪兽来了,奥特曼在哪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色渐渐暗了下去,只有西方地平线边沿的一小片天空,却变得愈发光彩照人。
  那是一片瑰丽灿烂的晚霞,像火一样浓,像血一样烈,在夕阳周围的云层中拉出一条条光链,给围绕着佛门圣地菩提伽耶的热带森林,还有小河、桥梁、村庄与水稻田,统统都镀上一层梦幻般的光辉……
  然而,尽管树梢的倦鸟,都已经长鸣着归巢了,但在黑暗真正降临之前,人间的灯火已然连接成片。菩提耶的街市上,戴着面具或画着彩妆参加宗教游行的人们,也依然是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而在举办本次菩提伽耶祈福祭典的神坛会场上,最精彩的好戏更是才刚刚开幕。
  ——本次举办祭典的神坛,被设置在菩提伽耶最有历史意义的地标,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菩提寺内。此寺相传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也有人说历史可能更加悠久,是阿育王所建的。由于年深日久,又遭战火洗礼,整个大普提寺被埋入土中,后来在十九世纪才又被掘出,重新修缮,最终成为今天的样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5/6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