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时代(校对)第4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6/630

  在二二六兵变之后,陆军部内统制派一举彻底清洗皇道派,独揽大权,昭和天皇为了平衡势力,决定让皇道派的近卫文磨组织新内阁。七七事变之前的一个月,近卫文磨踌躇满志地登上了首相宝座,然后就发现,自己根本是跳进了一个大火坑,军队完全不听他的指挥,内阁成员总是瞒骗他这个首相,他不要说管理国家了,连内阁成员都整天耍他玩。绝大多数的军事行动,他这个首相都被蒙在鼓里,甚至要从报纸上才能知道前线的最新动态,气得他整天哀叹:“即使有天皇命令,但陆军内部没有可以商量政策的人。”
  整场中日战争的进程,都是陆军或海军先自说自话开打,然后事后找他这个首相报备一声,让他务必全力配合。面对巨大的国际压力,他几次信誓旦旦地跟美英方面承诺议和,然后想要跟蒋委员长谈判,都被暴走的陆军搞砸,弄得里外不是人……接下来,应陆军的要求,为了对抗苏联,他一手主持缔结了日德意三国轴心同盟,想要东西对进,夹攻苏联。不料却被希特勒耍了一把,转头就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把日本架在火上烤,而罪责又被推到了他头上。最后,他开出优厚条件,企图招揽汪精卫投奔,瓦解国民政府的战斗意志。结果汪精卫还没转投过来,近卫文磨就已经被倒阁赶下了台,之前的承诺自然全数落空。
  反正几年首相当下来,近卫文磨的公众形象已经从嘴炮变成了傻瓜,全世界都知道,近卫文磨这人说话没人听,做事不靠谱,保证不管用,整天被人耍,实际上根本就是个花瓶,偏偏又没有作为花瓶的自觉……从天皇到财阀再到军队和民众,都对近卫文磨大失所望,把他嘲讽成是“日本历史上最愚蠢的首相”……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近卫文磨就已经被迫下野,隐居到了轻井泽的乡间别墅,只是因为身份和血缘的关系,不时还会被天皇召见,征询一些意见作为参考。然后,在曾经给他当过秘书的尾崎秀实,一位著名日共领袖的影响下,他从思想上重新向马克思主义靠拢,之后又见识了舰娘小姐的逆天大能,更是衷心拜服,接下来甚至还跟苏联间谍佐尔格搭上了线——原本,佐尔格的特工小组会在战时被破获,但在这个时空,以舰娘苏菲小姐的大能,自然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甚至还反过来让整个帝国海军给他们打掩护……
  而他之所以会被那个主张对美投降的“日本国临时政府”推举为首相,其实也纯属偶然——当时,日本几大财阀的当家人在京都秘密召开聚会,天皇实际上也隐约听到了一点风声,虽然认为这算不得什么大事,但也不希望自己被他们当成什么都不知道的傻瓜,于是就命令侍从打了个电话,示意近卫文磨这个下野闲人过去凑凑热闹,以此来敲打一下这些财阀,让他们不要以为跑出了东京就能无法无天、乱说乱动……
  结果,近卫文磨刚刚亲自开着小汽车跑到京都,不请自来地闯入财阀们的聚会,东京、天皇和政府就被原子弹轰上了天……接下来,还没等近卫文磨从懵懂之中恢复过来,京都这帮“非国民”就自说自话地搞了个“日本国临时政府”,主持对盟军的投降事宜。因为这事儿肯定得要背上万世骂名,一众财阀大佬们你推我我推你,最后甩锅给了近卫文磨这个曾经当过首相的外人,准备让这货担任首相在投降书上签字。
  在武士刀和手枪的逼迫之下,不幸自投虎穴,偏生又性格软弱的近卫文磨,只好一边哀叹着“这回又跳进火坑了”,一边凄凄惨惨地就职上任,担当临时政府首相,并且宣读对美投降文告……然后没过几天,近卫文磨就趁着那帮人防备松懈下来的机会,找了个空子独自溜走,一路潜逃到广岛,跟组织接上了头。
  于是,日子一晃到了严岛会议召开的时候,各方在筹备会上就发生了极大的争执——让陆军的人主持会议,则海军不答应;让海军的人主持会议,则陆军不答应;让日共的人主持会议,则海陆军都不答应,而且日共自己都是一团乱麻,到现在都还没决定好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党主席,正等着在此次会议上一并解决呢!
  至于那些阿猫阿狗一般的民间人士,更是完全上不得台面。还有人提议让会场的东道主,严岛神社的宫司来主持会议,这倒是没人反对了,问题是这位可怜的神官大人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
  最终,出身高贵,曾经当过帝国首相,又跟日共有点香火之情的近卫文磨,被推举成了此次会议的主持人,至于他作为“白色日本最高领导人”的另一个身份,大家就只好有意无意地视而不见了。
  总之,虽然在拿着录音笔担任书记员的王秋看来,这场会议从会场到与会人员再到主持人,都是那么的令人风中凌乱,但无论上述这些东西再怎么囧,这场决定日本命运的严岛会议,还是顺利地召开了。
  ——————————————————————————————————————
  会议的一开始,作为主持人,近卫文磨首先汇报了一下当前国内战场上的严峻局势——之前,由于日本列岛进入冬季,到处天寒地冻、道路积雪,不利于军队机动。而且美军也有待逐步越过太平洋调往日本,前线兵力一时间捉襟见肘,所以日本各地的赤卫队和抵抗武装,曾经以相当微弱的兵力,成功阻挡了美军的继续进犯,使得在名古屋战役结束之后,日本战场出现了将近三个月的僵持时期。
  但是,在进入三月之后,日本列岛已是春暖花开、冰雪消融。而美军经过这段时间的全力抢运,也已经在日本集结了大约四十万到五十万的兵力,并且囤积了足够的弹药物资,足以发动新一轮的进攻。
  于是,在进入三月之后,巴顿指挥的美国陆军,在日本战场上再次发动了新的全面攻势,首先在日本中部的岐阜城歼灭了当地赤卫队,彻底扫荡了整个浓尾平原;然后在四国岛大举登陆,控制了四国岛面向太平洋的南半部;同时又在宇都宫战役之中,击败了栗林忠道指挥的旧帝国正规军,迫使其北上撤回会津,依托阿武隈山地继续坚守,同时还得担心仙台港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从侧面构成的威胁。
  目前,美军伞兵正在甲府大规模空降,配合澳新军团山地部队的正面攻势,眼看着就要把甲斐这片武田信玄的起家之地纳入囊中,当地赤卫队虽然还在竭力抵抗,但已经露出了败像……若非日本列岛的崎岖地形实在不适合飙坦克,志得意满的巴顿将军恐怕已经在策划着如何长驱直入,直扑广岛大本营了。
  然后,在海上,日本方面也是处于明显劣势。虽然哈尔西上将率领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已经返回夏威夷的珍珠港进行休整,但肯特·休伊特将军率领的美国大西洋舰队主力,已经在上个月通过巴拿马运河,调往西太平洋战场,有效填补了哈尔西舰队回师之后遗留的空缺,使得联合舰队难以趁机反扑。
  至此,美国把几乎全部的海上力量,都压到了对日前线,美军部署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舰艇总吨位,已经高达一千万吨以上,凭着五到六倍的吨位优势,迫使日本海军不得不谨慎行事。
  对于日本抵抗力量来说更为不利的是,随着苏维埃政权的遍地开花,虽然成功发动了底层人民,投入抵抗战争。但也促使许多拥有大量土地的传统门阀豪族,出于阶级利益的考虑,纷纷投向了美军的那一边。
  那些家族历史最早能够传承自平安时代的门阀豪族,不仅对旧帝国政府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力,对人民的控制力也是强大到深入骨髓。哪怕在如今这种背叛民族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动员起不少力量投敌。他们在四国岛、九州岛、关西和北陆地区成功掀起了许多反革命暴动,严重牵制了前线的防御作战。
  因此,为了更有效地镇压卖国反动势力,应对残酷的救国战争,全体抵抗力量有必要统一思想,理清组织,协调统一,以一个正常国家而非一盘散沙的姿态,将战争继续进行下去。
  最后,近卫文磨如此总结说,“……如果以战国时代的状况,来打一个比方的话,那么织田家、武田家、今川家、北条家、伊达家和长宗我部家的地盘,目前都已经沦为了敌境。我们若是不能团结一致,而是继续各自为战的话,结果只能是被逐个碾碎。所以,诸君才会来到这里,为国家的未来而进行商讨……”
  再接下来,就是真正的戏肉了——既然要建立新政权,那么国体该如何确定,权力又如何分配呢?
第四十四章
“浅红色日本”和“奥布”的诞生
  既然要建立新政权,首先第一步就是要确立国体,否则后面就根本没法谈下去。
  在这方面,无论是哪一方势力,都对延续天皇制度毫无疑义。按照日本民族的传统和文化,明治以来国体论对国民思想的渗透,哪怕是最激进的日共分子也不得不承认,目前贸然废除天皇制并非明智之举。
  因此,社会主义日本新政府的国体,很快就被确立为天皇之下的立宪制,并且得到全票通过。
  但接下来又有了一个新的问题:让谁来当天皇?
  ——在去年十月的东京核爆与毒气战之中,整个皇室都已经基本上灰飞烟灭,如今剩下的只有一些旁系远支。其中,陆军提出了一个貌似挺合适的人选:帝国陆军大佬,原来的本土防卫军总司令东久迩宫稔彦王的长子,明治天皇的外孙,广岛陆军地方部队的参谋军官,东久迩宫盛厚王。
  这位东久迩宫盛厚王不仅正值壮年,与皇室血缘关系亲近,而且眼下就在广岛,不必费心寻找。此外,他的父母兄弟尽皆死于美军的原子弹,与美军有灭门之仇,基本没有叛国投敌的可能性。
  但海军却坚决反对,原因很简单,这是陆军的人,海军不愿意让陆军给压了一头!可这天皇终究得要有人来当,于是海军提出了一个更囧的人选——东久迩宫盛厚王的老婆,照宫成子内亲王!
  ——由于日本皇室自古以来长期近亲通婚的传统,东久迩宫盛厚王的老婆,照宫成子内亲王,正是先帝的长公主,昭和天皇和香淳皇后之间的第一个孩子。东京核爆的前夕,她刚好生下了她和盛厚王的第一个孩子东久迩宫信彦王并坐完月子后,带着娃来到广岛探亲,结果一家三口反倒因此逃过了一劫……
  这个提议顿时雷翻了一票人,陆军表示让女性继承皇位是违反法律的,但海军方面也是振振有词:首先,相比于东久迩宫盛厚王,照宫成子内亲王跟先帝的血缘更近,如果昭和天皇的在天之灵,在泉下有知的话,应该也是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继承皇位——哪怕是女儿;其次,大家开会建国就是为了除旧布新,过去那套歧视女性的皇室继承法也自然应该废止;最后,在社会主义思想里,似乎也有解放妇女这一款啊!
  而日共方面在短暂的错愕之后,也对拥立照宫成子内亲王担任女天皇的提议大为赞成——在不得不保留天皇制的情况下,日共最担心的就是新天皇在未来会反攻倒算、重新夺权。而若是推出一个女天皇的话,在日本这个男尊女卑的国度,新天皇由于性别的关系,就会天然地缺乏威望,更加难以恢复旧制……
  看着拥立照宫成子内亲王担任女天皇的提议,已经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想想让东久迩宫盛厚王当天皇和让他老婆当天皇,感觉似乎也差不多,连皇太子人选都不用换,于是陆军方面也就只好捏着鼻子默认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顺理成章了:请来照宫成子内亲王,对这位一脸懵懂的年轻贵妇宣布她已经成为新任天皇,拟定年号为“光复”,以此来明确恢复国家、尊皇攘夷的宗旨理念……至于天皇下面的政府构成,暂时也没时间搞什么发明创造,只能先沿用旧体制,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慢慢修改了。
  然后,在通过广播宣布了新天皇的登基之后,由于京都、奈良、东京和大阪这些古都名城,目前都已经沦为敌境,就连广岛也不太安全,如果海战失败的话就有陷落的风险。所以,为了安全起见,与会众人一致敦请“光复女皇”移驾日本海中的隐岐岛,这样万一陷入绝境的话,也还能渡海逃亡苏联远东地区。
  对此,“光复女皇”苦笑着自嘲道,自己这位天皇真是当得够窝囊,才刚登基就要流放隐岐岛了……
  (隐岐岛是日本古代著名的流放地,好几位古代天皇在“御谋反”失败后,都被幕府流放到了这里。)
  此外,会议还决定在广岛给一般平民每人发放大米十公斤,海陆军士兵发放啤酒一瓶,庆祝新帝登基。
  等到这些琐事布置完了,下面需要决定的就是首相人选。在这个问题上,依旧是海军推举的人选陆军不同意,陆军推举的人选海军不同意,最后有人提议让近卫文磨再当一次首相,对于这个提议,海军和陆军倒是都不反对,民间人士也有不少附和的,但日共和苏联方面都不答应——日共方面表示,这一回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当执政党,否则这革命就等于是白干了。而苏联和“共产国际”代表也在一边帮腔附和。
  于是,在保证给近卫文磨阁下安排一个合适的职务之后,日共如愿以偿地拿到了首相宝座……然后马上因为内部分配的问题而争破了头——如今的日共正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光是党主席就有好几个,连怎么重新合并改组都没谈妥,就已经要上台执政了……很快,那些只有大猫小猫两三只的小团体首领,都很有自知之明地退出了竞争。著名的赤色思想理论家、学院派领袖河上肇教授虽然德高望重,但过于清高,有些不接地气,也没能得到多少支持。中西功和尾崎秀实虽然在南洋做出一番事业,毕竟资历太浅,压不住党内一众元老。最后,首相宝座的角逐者只剩下了日共创始人德田球一和延安战俘营“反战同盟”领导者野坂参三。
  这两位候选人之中,德田球一这位建党创始人的声望显然更高一些,身后也有一大票拥护者。但这家伙乃是琉球人(球一这个名字就是“琉球第一”的意思),跟真正传统意义上的“日本人”似乎有些微妙的距离,让党外人士对此略感疑虑——东方民族可不是已经习惯于让外国贵族来当自家国王的欧洲人。而且,他之前曾经作为政治犯被逮捕,在东京监狱里吃了二十年牢饭,大家虽然敬佩他的牺牲和不屈,但同时也觉得,德田球一这家伙已经脱离社会了这么长时间,能够正常生活就很不容易了,怎么还能当一国首相呢?
  最后的调解方案是,仿照美国两党竞选总统的榜样,将党主席和首相的职务分开。野坂参三担任首相,掌握党内和政府的实权。德田球一则担任徒具虚名的党主席,客串人形橡皮图章……不过作为补偿,如果日后能够收复琉球的话,可以考虑让德田球一去当琉球苏维埃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然后再以加盟共和国的形式并入日本版图之内,如此一来,这家伙也算是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了……
  ——但没有人知道的是,这位野坂参三同志,其实早在入党之初,就已是苏联情报部门培养的潜伏特工……有传言说戈尔巴乔夫是美国特工,这个说法很难确认是真是假。但野坂参三的苏联特工身份却是板上钉钉。在苏联解体之后,这一秘密被曝光出来,日共还为此专门将当时已经一百岁的野坂参三开除党籍……
  首相的人选既然已经确定,下面就是给近卫文磨安排职位了。由于跟日共没有组织关系,让他进内阁显然不合适,不过由于他的摄关家出身,正好可以让他担任摄政,一个既尊贵又没多少实权的职位——这样以后要召开御前会议的话,就让他代替女天皇出席即可,不必再烦劳女天皇从安全的避难所赶来大本营了。
  ——所谓的“摄关”,是日本平安时代的政治体制。具体指藤原氏以外戚地位架空皇室独揽大权。“摄关”是摄政和关白的合称。天皇幼时,由太政大臣代行政事称摄政。天皇年长亲政后,摄政改称关白,辅助天皇总揽政事。类似于中国东汉时代由外戚担任大将军(最有名的是最后一个大将军何进)。
  之后的幕府时代,虽然朝廷已经失去了权柄,但摄关制度在理论上依然存在,一直沿袭到明治维新。
  而“摄关家”就是指有资格担任摄政和关白的五个最高位公卿家族,近卫家正是其中之一。以此类推,因为女天皇和幼年天皇一样似乎不适合直接处理国务,设立一位摄政作为代理人也是很正常的事。
  再接下来,作为正规军的补充,日共在各地拉起的赤卫队也依然保留。跟其他民间团体组织的抵抗武装一样,划入“义勇军”范畴,等待战争胜利之后再进行编遣和安置……
  ——如此这般一通扯皮到最后,终于搞出了这么一个“浅红色日本”的战时政府班子:
  女天皇:昭和天皇的长公主,照宫成子内亲王。
  皇夫:东久迩宫盛厚王。
  摄政:近卫文磨。
  首相:野坂参三。
  执政党日共主席:德田球一。
  陆相:梅津美治郎。
  海相:栗田健男。
  陆军参谋总长:冈村宁次。
  海军军令部部长:小泽治三郎。
  陆军教育总监,也就是未来的总政委:中西功。
  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井上成美。
  陆军参谋次长:栗林忠道。
  ……
  以下还有阁员若干,在和平时期也算是要员。但如今国家处于战争体制,最高权力属于战时大本营,也就是执行“枪指挥政府”的制度,因此真正主导政府的实权派,基本就是以上这些了……
  ——————————————————————————————————————
  从整体上看,严岛会议后产生的新政府,是一个四不像的大杂烩政府,既不能说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也谈不上真正的军国主义,更不是什么资本主义自由化,简单来说,就是日共和旧军队在攘夷救国的旗号下结成同盟并肩作战,剩下的问题留待战后解决。姑且将该政府代表的势力,称之为“浅红色日本”吧!
  所以,王秋在仔细研究了一下这个政府组成结构之后,发现它既不像是苏联,也不像是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反而感觉像是纳粹德国!而且还是保留了皇帝的纳粹德国——日共对应纳粹党,赤卫队对应党卫军,女天皇和摄政对应德皇,旧帝国海陆军将领对应容克军官团,野坂参三这个苏联特工就是希特勒……
  不管怎么看,都是在革命成功后马上就会爆发一波大清洗的节奏。
  但尽管如此,这对于日本来说,依然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作为东亚的一个落后小国,日本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体制变革和技术积累,一步冲天,从半殖民地进化为帝国主义列强,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扶植三井、三菱为首的大财阀,让他们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发家致富的同时,推动国家的快速工业化。为了碾碎守旧势力的反扑,甚至不惜动用武力给他们保驾护航。
  但问题是,到了二十世纪之后,财阀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积极意义越来越弱,而导致的阶级矛盾却越来越激烈。事实上,从甲午战争开始,日本就陷入了一个怪圈:国家不断地通鼓吹战争,拼命画大饼,宣称要通过对外掠夺来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为了能够发动战争,就需要加强军备,从百姓身上搜刮军费。等到战争打完了,财富掠夺来了,却全被上层的财阀世家吃干抹净,下层平民连一口汤水都分不到。反倒还要承受战争和工业化的剧痛——明治维新后政府向底层平民的赋税,甚至比幕府时期还要高。
  对于这样的状况,平民肯定会有怨气,善财难舍的财阀却不肯发福利来安抚,只是继续画大饼,宣传要继续进行对外战争掠夺,才能让日子好过起来。然后,掠夺来的财富继续被上层吞光,陷入无尽的死循环。
  在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之后,日本国内的有识之士已经普遍模糊地感觉到,自己的国家体制似乎出了大问题,不加以变革的话就会导致大灾难。陆军所谓的皇道派和统制派之争,其实就是革新派和建制派之争。然而,皇道派尽管裹挟着民意,声势不小,但却没有找到真正的改革路径,只是寄希望于天皇的圣断和财阀的良心发现,根本就是《水浒》里宋江反朝廷不反皇帝那一套,自然是基本没有成事的可能性。
  相反,二战时占据日本陆军上层的统制派这伙人,背后却站着以三井、三菱为首的大财阀,彼此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勾连关系。除非打一场内战,否则皇道派“国体变革”的梦想就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由于天皇也站在统制派这一边,那时候即使当真打一场日本内战,皇道派还是照样赢不了。
  但到了现在,日本内战爆发了,作为精神图腾的天皇完蛋了,各大财阀成了美军的狗腿子,彻底走到了国民、军队和皇室贵族的对立面,昔日统制派赖以镇压皇道派的一切依仗,统统都已经不复存在,想要生存下去,就只能改弦易辙——比如在新政府就任陆军参谋总长的冈村宁次,当初就是统制派的核心骨干,但此时如果再不积极向左转,他的勤务兵就要挥刀把这个“背叛天皇的逆贼”给天诛了……昭和天皇陛下当年对你何等恩宠,现在天皇遇害,你若是不思为天皇尽忠报仇,反而还要投靠弑君之贼,那还算是个人吗?
  总之,尽管各种磕磕碰碰、各种面目全非、各种四不像,但一个“浅红色日本”终究还是成功诞生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6/6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