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时代(校对)第5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6/630

  虽然美国已经没有了殖民地,盟国也瓦解得差不多了,但美国的商人依然存在,经理依然存在,财团银行家仍然存在。他们仍然在通过各种关系和人脉,推销着自己质次价高的商品,仍然在利息上锱铢必较,企图从战争这门世界上最大的生意里赚钱——军人在流血,平民在挨饿,他们却依然只知道赚钱!
  然而,现在自己却很快就要坐在白宫的椭圆办公室里,依靠这样一帮家伙的支持,领导早已筋疲力尽的美国打赢战争走向胜利,或者至少是打出一个体面的和平……这真是一项有够艰巨的挑战!
  幸好,斯大林的处境恐怕比自己还要更加不如——在美国这边,除了夏威夷和阿拉斯加这样的边鄙之地,至少本土腹地还是绝对安全的。而在苏联,他们最繁华的波罗的海沿岸和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却已经挨了好几枚核弹,对苏联人造成的物质损失和精神伤害,都不是某个遥远海外战场的胜利可以弥补的。当然,鉴于俄国一向的反民主和暴君传统,斯大林固然可以用他的残暴和高压政策硬是摁下一切,驱使他的人民继续为战争作出牺牲和奉献,但这种强力做法也是有极限的,一旦反弹甚至反噬,那么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另外,退缩回美洲新大陆的美国,固然失去了绝大部分的盟友,但也同样因此而摆脱了许多的累赘和负担,得以轻装上阵——即使仅靠美洲的丰富资源,也足够美国经济在脱离旧大陆的情况下基本正常运转。
  而苏联人虽然貌似势如破竹地把镰刀锤子红旗插遍了旧大陆,但作为最基本的代价,克里姆林宫也不得不同样揽下了整整半个世界的各种麻烦……此外,在如此残酷的全面战争之中,跟中国、日本这样“大块头”的盟友之间应该如何进行协调,避免内耗和冲突,也是对克里姆林宫外交艺术的一大考验。
  综上所述,在麦克阿瑟看来,作为处在战略防御姿态的一方,凭着“天选之国”的丰富资源和东西两洋屏障的天然地理优势,美国想要彻底打倒敌人独霸世界,恐怕已经不太现实了。但如果降低目标,仅仅只求保住美国的新大陆霸主地位,让远渡重洋的苏联人和日本人知难而退,从而体面地结束这场战争,应该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正因为如此,麦克阿瑟才敢于脱下军装,角逐白宫椭圆办公室的总统宝座。
  否则,如果眼下这场战争已经必败无疑的话,他又何必去跟人竞争一个签署投降协议书的耻辱职位呢?
  “……美利坚合众国乃是文明的灯塔、人类的希望,证据就是每逢美国处于危难之秋,上帝总派他的使者来引导人民。和平时期有平庸的总统,战争时期有伟大的总统。独立战争时代有华盛顿,内战时代有林肯,现在又有我们的麦克阿瑟!他很快就将站在总统的舵位上,引导着美国这条大船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听着这番马屁满满的阿谀恭维之词,还有四周诸多男女老幼的钦慕和尊敬眼神,素来爱好虚荣的麦克阿瑟,不由得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伸手再次从侍者的大托盘里拿起一杯香槟,颇为豪爽地一饮而尽……
  然而,这会儿的麦克阿瑟并不知道的是,他总统生涯之中的第一项重大考验,此时已经悄然来袭……
  ——————————————————————————————————————
  日本列岛,几乎被战火屠戮成无人区的千叶县,刚刚竣工不久的苏联援日战略航空队驻防基地。
  一架架机翼上绘制着镰刀锤子徽章的银白色巨型喷气式飞机,静静地依次停在跑道尽头。机场塔台的下方,头发花白的苏联基地司令官手捧一大瓶伏特加,正在给诸位飞行员敬上出击之前最后的诀别酒——事实上,按照一般常识,飞行员是绝对不能酒后驾机的……但这一规矩对俄国人来说从来不管用……
  当诸位苏联飞行员举起酒杯的时候,军乐队也演奏起了催人泪下的《斯拉夫女人的告别》……然后,一位板着脸的军官站了出来,向聚集在塔台下的飞行员,还有准备目送他们出发的卫兵和地勤人员,最后宣读了一遍命令:“……驻日战略超远程轰炸机编队,于今日上午携带核弹全体出击!目标:美国洛杉矶!”
第一百四十五章
好莱坞的闪光(上)
  美国西海岸,洛杉矶,好莱坞。
  冬日的呼啸寒风之中,有着一头亚麻色长发的法裔姑娘路易莎,裹着一件略微褪色和掉毛的褐色旧大衣,筋疲力尽、跌跌撞撞地走出了摄影棚,眼睛累得几乎要睁不开,步行的姿势简直像是在梦游或者踩高跷——为了拍摄夜景,她和一帮小角色以及群众演员折腾了整整一个晚上都没睡,眼下真的有点儿吃不消了。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在战争总动员年代的美国,对于没有什么特殊门路也没有一技之长的普通人来说,想要找到一份轻松而又能填饱肚子的工作,实在是难比登天——路易莎清楚地知道,很多比她还要娇嫩的姑娘,如今因为生活所迫,正在像男人一样进工厂造机器,甚至下矿井挖煤,而且还是每天十四个小时全年无休的恐怖工作量,简直比血汗工厂还要血汗工厂……相比之下,演员的这点辛苦就真的不算什么了。
  这就是战争时代的都市生活,整个国家都在围绕着战争运转,男人上前线流血拼命,女人在后方做牛做马。一切工厂都在生产军火,一切轮船都在运军用物资,一切东西部拿去打仗。从食物、手纸、肥皂、日用品、电力,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匮乏的,每个人的脸上都缺乏笑容,社会氛围冷峻得简直使人窒息。
  事实上,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停摆,路易莎这样的三流演员之所以还能拿到那份微薄的薪水,而不用去工厂、矿山和农场里当苦力,也是因为好莱坞还在接收五角大楼和白宫的订单,继续拍摄各种宣传战争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主旋律”影片,给这场颓势日渐明显的战争鼓劲打气。比如此刻的路易莎,就是刚刚从一部名为“美国队长大战满洲博士”,鼓吹白人肌肉英雄单枪匹马打败矮个子黄种人邪恶科学家的英雄主义宣传片摄制现场离开——她在剧中仅仅扮演了一个只有三四句台词的小角色,所以目前已经拍摄完了属于自己的全部戏份,到明天还得去赶一部“空战英豪”影片的场,去扮演野战医院的女护士……
  饶是如此忙忙碌碌,路易莎的片酬也仅仅只够勉强糊口和交房租,连一辆代步的自行车都买不起。
  虽然洛杉矶一向以气候温暖、四季如春而闻名全美,远非东海岸那些一到冬天就变成冰雪炼狱的传统大城市可比。但在如今这个全球气候异常的悲催年头,洛杉矶也依然接二连三地下起了雪。在路易莎的视野内,不远处的街角和行道树下还积着未被清扫的肮脏旧雪,天空就又像用旧了的破棉絮似的,从阴沉沉的积云中抖下了新的雪来。夹着雪花的寒风吹打在身上,让路易莎哆嗦得愈发厉害,但也被冻得清醒了许多。
  于是,被寒风暂时压制住了倦意的三流女演员路易莎,用冻得发青的手指揉了揉额头,以及浓厚的黑眼圈,随即挎上自己的提包,急匆匆地往自己的住处走去,似乎是想要用快速运动来给身体增加一些热度。
  此时,尽管早已日上三竿,但因为燃油配给日益收紧和民用车辆多年停产的缘故,在洛杉矶的大街上,却很少有汽车出没,自行车同样不多,连人也走得冷冷清清了:年轻的男人进了军队,妇女和上了岁数的男人这个钟点还在工厂里忙活,很少有人能在这个时间到街上闲逛……远方突然传来军乐队的吹打声,几百名刚刚应征入伍的年轻新兵从街边走过。其中很多人还是中学生年纪的孩子。虽然一些人的嘴里唱着军歌,但只要粗粗一瞥,就明显能够看出他们是在强颜作笑,连路人也对此有些伤感和悲切,不禁扭过脸去。
  ——残酷而又漫长的战争持续了这么久之后,整个美利坚合众国已经从战争初期的狂热中冷却下来了。随着数以百万甚至千万的士兵陆续葬身沙场,那股曾经举国沸腾的爱国热情,早已凉透到了冰点。人们终于明白了,战争根本就不是什么获取荣誉的游戏,而是押上一切的豪赌。更要命的是,合众国的赌运显然不佳。尤其是随着战场从欧洲和东亚一步步后退到了南美洲,就算是对军事一无所知的外行人,也能够看出合众国在这场战争的前景异常晦暗。但是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之后,除了听天由命,他们也已经没办法了。
  作为一个更加热爱舞会、音乐和漂亮衣服的普通女人,路易莎是从一开始就对这场战争感到厌烦。因为战争没有给她带来一点儿好处,却让生活一天天变得更加艰难……乍一看上去,如今的好莱坞乃至于洛杉矶市区,依然跟和平年代里一样繁华富庶,沿街商店的橱窗里面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但事实上,这些东西都是只能看而不能买的,很多商品干脆就只是一个空罐子或者空盒子——因为按照政府的命令,将它们摆在那里只是为了展览,跟报纸和电台上那些鼓吹战争的官样文章一样,都属于粉饰太平的宣传手法之一。
  而如果想要真正地用配给卡和钞票买到东西的话……当路过某一家商店的时候,路易莎用热切的目光仔细打量了好久,但那紧紧关闭的店面,以及店门外的“停业”木牌,还是让她由衷地感到了失望。
  因为,这是附近几个街区里面,唯一得到政府特许开张的配给食品商店……
  ——也不知是为什么,好莱坞的配给食品商店,已经基本断供一个多星期了:上个月的时候还只是缺少砂糖、鸡蛋和肉类,这个月干脆直接关店,连面包和面粉都没有了……之前的几天,路易莎还在靠着前面积攒的一点儿存货硬撑,但现在么……她数了数钱包里的硬币和钞票,最终还是咬咬牙去了黑市。
  没办法,既然街面上的合法配给品商店已经关门歇业,再也买不到什么食物了,那么唯一能够买到食物的地方自然就只剩下了黑市。尽管它们在黑市的价格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
  ——每逢战乱年代,各种倒卖紧俏物资的黑市就会应运而生,无论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人类或许能够忍受任何东西的缺少,但唯独不能缺少食物。这是任何生物想要活下去都必备的东西。然而,在眼下的美国很多大城市里,此时却被奸商们囤积居奇,人为地弄出了食物匮乏的状况——事实上,依靠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出产,和掠夺自南美洲的各种物资,目前的美国并不缺乏各种基本消费品。
  然而,近来正苦于大批海外投资随着美军的败退打了水漂,财务报表惨不忍睹没法向股东交代的各路奸商们,却不肯放弃这个牟取暴利的机会。而是依靠官商勾结,把包括食品在内的所有货物都死死捂住不放,刻意制造出市场上消费品短缺的假象,随后将手中侵吞来的货物投入黑市之中,从而赚取巨额暴利。
  这种事情当然是在挖联邦政府的墙角。如果是在平时,肯定早已被白宫清算。但是,现在美国处在战时的特殊时期,偏偏又摊上一位权威不足的杜鲁门总统,导致联邦政府对于各地的掌控力度大幅度下降,许多曾经被罗斯福总统大力打压的利益团体,趁机死灰复燃,再度纠集力量与政府对抗……由于被财团大肆渗透的缘故,白宫在这方面根本无力消灭黑市,对物价进行整顿,只得勉强把事态保持在可控范围内。
第一百四十六章
好莱坞的闪光(下)
  总而言之,美国战时食品配给制度,在靠近首都的东海岸各大都市,还算是执行得马马虎虎,但到了天高皇帝远的西海岸嘛……参考传统西部片的某些情节,请不要过高估计西部各州地方政府官员的节操下限。
  所以,在眼下洛杉矶地区的市面上,才会出现官方配给品商店里空空荡荡,乃至于关门歇业,而原本应该出现在货架上的货物,却都被不法奸商和腐败官员勾结着送进了非法黑市的怪现状。
  而非法黑市里的食品价格,自然是贵得足以令任何人为之乍舌……路易莎带着二十多美元去了一趟黑市,也只买回来几条坚硬如石头的黑面包,一块干硬的奶酪,四分之一磅黄油,以及两听即将过期的斯帕姆午餐肉罐头——要知道,这会儿的货币都还是金本位的,二十多美元对于普通人来说绝对不是一笔小钱。
  就算是这样贵得要死的高价货,她都还是冒着被抓捕罚没的风险,排着队抢来的——好莱坞的警察虽然不敢打那些公然在黑市卖东西的“大老虎”,甚至连查抄黑市的胆量都没有,但却对去黑市买东西的市民下手挺狠……因为可以从容易欺负的市民手里没收到不少黑市商品,作为警察生涯之中额外的灰色收入。
  小心翼翼地藏好这些昂贵的黑市食品,好莱坞三流女演员路易莎用围巾掩住脸蛋,钻出黑市所在的幽暗小巷,一路上始终没有发现警察、宪兵和抢匪的身影,一直到重新回到宽敞的大街上,她才稍微松了口气。
  ——自从有一次从黑市采购回来,被警察玩“钓鱼执法”坑得够呛之后,路易莎就落下了心理阴影。
  事实上,在倒卖紧俏物资的问题上,警察和宪兵的手脚也不干净,在黑市里出售的紧俏物资,比如那些稀罕的好酒好烟和熏火腿罐头之类,有一多半都是某些神通广大之辈“走后门”捞出来的军需品。
  只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在倒卖物资的同时,顺便玩一把贼喊捉贼,将本来就已经被重重剥削的买主继续往死里坑……而且,即使没有这样的圈套和陷阱,以路易莎这个三流演员的微薄收入,也很难买得起。
  当然,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总有那么些不差钱的人,能够继续大手大脚地吃喝享乐。比如在路过一家高档餐厅门外的时候,路易莎就看到了一个胖子正在满嘴流油地嚼着一只炸子鸡,而旁边的桌上甚至还有龙虾和牡蛎,真不知这家餐厅是怎样在战时市场管制的情况下,还能搞到那么多的精美食物……
  但这个问题对于路易莎来说显然毫无意义,因为她根本就没钱进这家店门,除非能够傍上某个大款当上情妇……然而,以路易莎的资本,想要傍大款当情妇也没那么容易,如今国内打光了一代小伙子,男女比例早已失衡,多得是嫁不出去的漂亮姑娘,阔佬们的眼界也愈发高了,岂是一个普通小演员随便就能钓上的?
  于是,她只得无奈地叹了口气,一边抚摸着咕咕叫的肚子,一边转身快步继续往前走……不料才走了没几步路,就听见一阵又尖利又急促的多普勒变音猛然爆响,犹如鞭子一般折磨着所有人的耳膜!
  上帝啊……这个……莫非是……空袭警报?!!
  表情痛苦地捂着耳朵愣了好一会儿,路易莎才猛地反应过来,下一刻,好莱坞的街道上顿时乱了起来,每个人都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却不知道该干什么才好——好莱坞这里毕竟是承平日久的美国本土,又是跟战争最不搭界的娱乐业圣地,虽然整个合众国已经处在战争状态之中了好几年,但是战场基本都远在海外,除了前几年日本舰队的一次小规模偷袭之外,美国本土的城市还没有怎么挨过轰炸和炮弹。
  自从开战以来,洛杉矶的市政当局也搞过几次空袭演习,但那不过是纯粹的应付差使,让人警报一响就钻进桌子底下,或者从屋子里跑出来……就算某些有见识的人知道要钻进防空洞,可问题是,最近的防空洞在哪儿?压根儿就不知道啊!呃,好莱坞这边很可能根本就没挖过什么防空洞吧?
  正当路易莎站在汹涌嘈杂的人潮之中,被挤得东倒西歪,却不知应该如何是好的时候,轰鸣的飞机引擎声已经从空中传来,它的频率低,强度很大,给人的内心带来一种沉重的压抑感。然后,她不由得抬起头来,随即看到了两架银白色的巨大飞机,从遥远的高空穿过云层出现,它们那庞大的银色机身,稳稳地飞行在上万米的高空,四台强劲的发动机,拖出四条白色的雾化尾迹,映衬在蓝天上,构成了一幅富于震撼力的图画。在它们的屁股后面,隐约还有几个小黑点在气急败坏地追赶,却怎么也追不上,反倒是距离越拉越开……
  而随着敌机从天际边的出现,地面上的混乱也变成了溃乱,到处都是女人的惊恐尖叫和警察的粗野喝骂,路易莎也不幸挨了警察的一下棍子,只得漫无目的地离开了大街,想要找一座房屋钻进去。
  但是,她实际上根本没有必要多此一举,因为,一切终结的时刻已经到来了。
  ——————————————————————————————————————
  ——伴随着粗大黑硬的原子弹从机舱内被推落,只见一道绚丽的闪光划破天际,在短短十万分之一秒的时间里,致命的光辐射和各种射线便到达了地面,给人的感觉简直比一百万个太阳还要亮。
  核弹爆心的正下方,那些暴露在好莱坞街道和地面上的路人,自然是首当其冲,包括三流女演员路易莎在内,所有的人的骨骼、牙齿、肌肉、神经、皮肤……全都在极短的一瞬间吸收了巨大的辐射能量,象微波炉里的肉一样凝固、沸腾、汽化,最后在几毫秒内变成了无数粉末,成为辐射尘埃的一部分。周围的房屋和树木在转瞬之间化为灰烬,房屋里的人们被完全烧成了焦炭和树根一样的东西,再也不复人形。
  ——无论是人类、动物、草木,还是建筑,全都在这仿佛来自地狱的焚风中化为了细碎的灰烬。
  在光辐射和各种射线到达地面的数秒之后,伴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大轰鸣,毁灭一切的冲击波从爆心喷射而出,夹杂着各种致命的辐射粒子,裹挟着来自冥府的呼啸,狠狠地砸向四面八方!
  哪怕是远在一百六十多公里之外的圣迭戈海军基地,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官兵们,都在这一刻惊恐地听到了远方传来一声威力强大的闷响,还有几幢倒霉的楼房因此而不幸震破了玻璃。
  而在核爆现场的好莱坞,更是仿佛有一柄雷神的巨锤,在冥冥之中疯狂地搅动着天空与大地!排山倒海的冲击波和焚烧万物的焦炎热浪,几乎要将天地间的一切统统吞噬,一棵棵参天大树,在一瞬间就变成了枯焦的木桩,随即更是被冲击波裹挟着飞上半空,各种建筑物仿佛硬纸板模型似的,被整幢整幢地瞬间推倒。
  仅仅几分钟的时间,核弹爆心四周方圆几公里的街区已经是荡然无存,绝大多数房屋都在堪比十二级台风的火焰风暴之中摇摇欲坠,甚至逐渐地分崩离析。只剩下少数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楼房,宛如突出海面的礁石一般,耸立在一大片焦黑滚热的残砖和瓦砾之上,但也同样已是遍体凌伤,大部分来不及反应的市民都被埋在了废墟里。广告牌、汽车和车内的人被巨大的气流一起卷起,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巨手将他们无情地抛来抛去,最终逐一扭曲、绞碎,腾起熊熊火焰,在眨眼间就让整个好莱坞化为了一片焦炎炼狱!
  即使是那些距离爆心较远的洛杉矶市民,也都当场被闪光或热浪给灼伤了皮肤。而另一些被闪光直接照耀到的倒霉蛋,干脆当时就烫得浑身枯焦、皮肤脱离,死状实在是惨不忍睹。
  再接下来,核爆高温引发的熊熊烈火,在市区各处同时爆发,并且迅速地向着四面八方蔓延,把一切能烧的东西都烧了起来;连水泥建筑物也着了魔似地腾起火舌。让整个洛杉矶地区变成了一片烈焰冲天的炙热地狱。无数金蛇在市区里舞动,制造出大片炙热的焦土和瓦砾堆,下面埋着一堆堆蜷曲焦黑的尸体。
  一些侥幸从房屋废墟里逃出来的人,跑到街上又要承受烟熏火燎之苦,霎时间就浑身都是火烫的血泡。最后甚至被烧得只剩一把灰。而更为悲惨的,还要数那些被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如果没有大火的话,这些人说不准还有获救的可能,但眼下却只能压在层层叠叠的瓦砾之下,一点点地被高温烤死、被浓烟熏死。
  与此同时,小半个美国西海岸的电网在这一瞬间一齐崩溃,而广播和无线电也相继失去了声音。
  然而,这一轮降临在美国本土的核爆浩劫,至此还只是刚刚开始而已……继电影圣地好莱坞所在的洛杉矶之后,同在美国西海岸的圣迭戈、西雅图和波特兰,很快也都遭遇了一样的核爆厄运……
  ——————————————————————————————————————
  一九四九年一月十八日,苏联图波列夫飞机设计局结合未来黑科技,赶工研发而成的“飞熊”四引擎喷气式超远程战略轰炸机,第一次在世界大战的舞台上亮相——十二架“飞熊”轰炸机携带六枚原子弹和若干常规炸弹,从日本起飞,直接横跨太平洋,对美国西海岸各大城市进行了核打击!
  由于这种喷气式超远程战略轰炸机的速度太快,飞得太高,自卫火力也是相当之凶悍,美军的螺旋桨战斗机根本阻截不住,而美军现役装备的任何口径高射炮,对待飞行在距离地面一万八千多米高空的“飞熊”轰炸机,也是无可奈何。最终,除了预定核爆旧金山的“飞熊”轰炸机出现机械故障,投掷的核弹未能引爆,而是直接摔在了地面之外,其余五枚原子弹全都成功爆击了目标——洛杉矶、圣迭戈、西雅图、波特兰和加拿大的温哥华,都在这一天挨了核爆,直接死亡人数高达百万之多。尤其是美国海军第二大军港圣迭戈,在蘑菇云之中的毁灭,更是几乎将屡败屡战的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给彻底打断了脊梁骨。
  由于核爆的冲击波摧毁了地面的有线通讯,而核爆的放射线又严重干扰了无线电波的传输,当正在忙于筹备新旧总统权力交接的白宫上下,终于收到来自西海岸的噩耗之际,好莱坞上空的大气,已经被原子弹的力量搅动翻腾了近一个小时,并且开始在核爆区落下了淅淅沥沥的雨点——被袅袅上升的蘑菇云带上去的水蒸汽,就足以在高空凝成雨点,然后粘上无数致命的放射性尘埃,哗啦啦地洒落下来,与映红了天际的蘑菇云相映成趣。于是,正在地面被火海和热浪炙烤的人们,就看到一阵粘稠的黑色雨点飘落下来,散发着奇异的气味,还带着古怪的触感,并且混合着大量足以致命的核辐射尘埃……
  这阵极为致命的、让人感到世界末日降临般的黑色大雨,在持续下了十几分钟后,就变成雾蒙蒙的黄色毛毛雨,继续向着四面八方扩散,但依然远远没能熄灭地面上的火头。而裹挟在雨水之中的大量放射性尘埃,更是给数以千万不幸沾染到的美国人宣判了死刑……或者说死缓——这年头的辐射病是绝对的不治之症。
  这一场西海岸大规模核爆,给美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不仅发生在陆地,同样也出现于海洋。
  ——威力堪比十二级台风的核爆冲击波,不仅裹挟着大量辐射尘埃横扫陆地,把城镇和乡村夷为平地,同时也毫不留情地席卷海面,涌起排山倒海的滔天巨浪,狠狠地冲击着太平洋东岸的各个港湾。在核弹的滔天淫威之下,大海也一下子失去了文人笔下的温柔和浪漫,变成了狰狞可怕的恶鬼——足有十几米高的巨浪在海湾之中轰然掀起,仿佛铺天盖地一般涌来,以每小时七百公里的速度扑向海岸,瞬间就将数以万计的人群吞没。有的人被卷到了海底,有的人被大浪抛向半空,还有的人则被巨浪砸向陆地,粉身碎骨。
  同样的道理,停泊在西雅图、洛杉矶、圣迭戈等港口内的大部分各类船只,也都在凶猛的冲击波和浪涛之中损失惨重,不是被拍碎、击沉,就是相互碰撞成一团。很多结构脆弱的港口码头设施,虽然侥幸撑过了核爆的冲击波,但却在随后的浪涛中被扫荡一空。等到狂暴的大海好不容易恢复了平静之后,整个海滩和港湾已经变成了特大号垃圾场,到处都是破烂的屋顶、床板、门窗、船只的碎片和人畜被泡胀的尸体。
  更可怕的是,因为这些港口的石油公司、炼油工厂及其油库,均被核爆的冲击波损毁。于是伴随着一串巨大的爆炸声,成千上万吨的原油被倾倒到太平洋,并在海面上引起了熊熊烈焰,几乎把大海都要烧沸!
  在这场浩劫之中,退守西海岸的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损失近半,除了驻守旧金山和奉命出海巡逻的部分舰艇之外,绝大多数主力舰都在核爆之中报废或重创,或者至少是遭受了严重的辐射污染,需要经过反复洗消才能勉强使用,而陆军和国民警卫队也损失了至少十万人,可谓是损失惨重。至于接下来就要在整个西海岸大规模爆发的辐射病,更是不晓得还要夺走多少条美国人,尤其是军人的性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6/6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