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时代(校对)第5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7/630

  现任太平洋舰队司令官奥布里·菲奇上将,连同他的整个司令部班子在核爆中尽数丧命。而身在华盛顿的海军总长欧内斯特·金阁下,则在收到噩耗之际当场晕厥,经医院紧急抢救,方才保住了性命。
  整个美国上下,无论是即将下台的杜鲁门总统,还是马上就要入主白宫的麦克阿瑟总统,都被这场浩劫给震撼得不轻,同时在心中第一次隐约有了末日到来的不祥预感……但事实上,作为“恭贺”麦克阿瑟总统上台的“超热烈大礼包”,克里姆林宫对美国本土发动的核战攻略,至此也才仅仅是进行了一小半。
  就在大西洋方向,另外十二架全部挂载着原子弹的苏联最新型喷气式超远程战略轰炸机,也已经在西欧和北非的秘密机场里准备就绪,只等莫斯科的一声令下,就要整装待发……
  而它们的核爆目标,自然是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东部各大城市。
第一百四十七章
只有开了外挂才能无敌
  日本,千叶县,苏联援日战略航空队驻防基地。
  伴随着巨大的引擎轰鸣声,一架架机翼上绘制着镰刀锤子徽章的巨型超远程喷气式轰炸机,陆续从空中降落下来,那堪比后世波音客机的庞大躯体,实在是很有一股压迫众生的威严感。
  为了欢迎这批完成了核爆美国之重任的空中英雄们凯旋而归,基地的军乐队早已在塔台下准备就绪,卖力地吹着小号敲着皮鼓,可惜喷气式飞机降落的噪音着实惊人,哪怕预先架起了高音喇叭,那点儿可怜的音乐声还是完全被引擎的轰鸣声盖过,最后整个军乐队只得暂时停工,等待机组人员下来之后再说。
  与此同时,王秋、马彤和郭政委等人,则是以“特邀观察员”的身份,站在基地的塔台上,俯瞰着这十二架代号为“飞熊”的四引擎喷气式超远程战略轰炸机,从美国西海岸凯旋归来。
  “……出击执行核爆任务的全部十二架飞机,目前已经如数返航,全体乘员无一伤亡,而且飞机上也基本没有什么弹孔和受伤的痕迹……美国本土的防空能力居然这样弱鸡?”
  看着归来的轰炸机群几乎毫发无伤的模样,马彤忍不住如此乍舌道,“……让人感觉很意外啊!”
  “……你难道不晓得这是怎样一款超高配置的轰炸机吗?……两万五千公里的最大航程,一万九千米的最高升限,绝对抗干扰的全球卫星定位导航,外加一点五马赫的超音速突防……”
  王秋翻了个白眼,“……对于战斗机最快只到亚音速的美国人来说,这样的轰炸机怎么拦得住?”
  ——跟美国人还在使用螺旋桨活塞式引擎的B-36“和平缔造者”相比,苏联的这款图—100“飞熊”轰炸机,不仅采用了更加先进的全喷气式引擎,而且最快速度更是达到了一点五马赫的超音速!
  但这并不意味着原本以简单粗暴而闻名的苏联航空工业,已经变得比美英老牌列强更加先进和发达——在原本的历史上,冷战初期的苏联就是因为自己的喷气式发动机技术尚不过关,所以在第一款超远程战略轰战机图—95上没有采用喷气发动机,而是用了看上去比较落后的涡桨式发动机(总之就是依然用螺旋桨)。
  即使是这个已经被充分魔改了的位面,苏联的几个航空设计局也没法做到一步登天,在还没独力弄出喷气式战斗机之前,就搞出一款这么丧心病狂的充满科幻色彩的超级轰炸机来。
  再说了,就算能弄出这样的图纸,但是冶金工业和机械加工的水平达不到这种程度,也是一样白搭。
  不过不要紧,虽然暂时做不到自力更生,斯大林同志还可以呼叫外援,而王秋和他背后的有关部门也很乐意卖这个面子——后世的中国政府发动设计局直接提供全套精密图纸,还有舰娘苏菲小姐利用舰娘的玄学微操能力,直接用不科学的力量冶炼出各种金属材料,锻造成零件,把一架架性能爆表的图—100“飞熊”超远程喷气式轰炸机给“捏”出来……而卫星导航系统就只能依靠王秋提供的装备了。
  只不过,这样无中生有的搞法,不仅需要很多后世的设备,还会非常厉害地消耗舰娘小姐的信仰之力。
  幸好,这位毛子舰娘小姐目前有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来提供信仰之力——在钢铁暴君斯大林的粗暴勒令之下,除了“浅红色日本”之外(因为需要用本位面合法日本政府疯狂滥印的原版日元钞票,通过哆啦A梦位面的【年代性自动售货机】“购买”物资),全世界社会主义阵营所有国家的钞票图样,嗯,还有全部配给票证乃至于身份证明的花纹,都被强制性地改成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倩影”:众所周知,这世上基本没有人不喜欢钱的,而在配给制度下,各种票证也跟钞票一样珍贵……所以暂时还够维持她这样铺张的开销。
  而且,这种专门用于越洋核打击的超远程轰炸机,也不需要生产太多,弄出几十架就差不多够用了——否则若是当真要舰娘苏菲搞个几万架的“飞机海”,那么哪怕全世界人民天天跳大神,她也非得扑街不可。
  于是,面对着从一万九千米高空,以一点五马赫的超音速来袭的苏联“飞熊”,美国的航空兵部队顿时就坐蜡了——在一九四九年一月的时候,美军现役装备的最好最先进的战斗机,也不过是F—86“佩刀”喷气机,其最大速度只有九百六十千米每小时,升限高度只有一万五千米……结果,在迎击苏联“飞熊”编队的时候,就会出现既够不着(飞得太高会熄火),也追不上(战斗机飞得远比轰炸机慢)的空前窘境。
  至于那些“野马”、“泼妇”、“海盗”之类更老型号的活塞式战斗机,就更是甭提了。
  而地面的高射炮也对此无能为力——美军防空部队装备的最重型的120毫米口径M1高射炮,其极限射程也只有一万八千米,够不着从平流层来袭的苏联“飞熊”……这玩意儿只有用导弹才能揍得下来!
  问题是,四十年代末的美军压根儿就没有任何一款可以用于战机格斗的空空导弹,也没有什么地对空导弹,只有仿制纳粹德国V2导弹的最原始版本地对地导弹而已……这玩意儿显然是不能用来对付飞机的。
  于是,可怜的美军飞行员只能从距离地面最多一万六七千米的高度,用航空机炮、机枪和“巨鼠”航空火箭,对头顶上迎面而来的两三千米高度的苏联超音速喷气轰炸机,进行迎头仰射——因为按照常规进行咬尾攻击的话,两边飞机的速度差了将近一倍,根本就追不上,只会让距离在极短的时间里越拉越开。
  且不说如何精确地对准角度,即使一切顺利,射击窗口也短到不足一秒钟,由于敌机跟子弹的速度差不多一样快,还得像潜艇发射鱼雷袭击高速舰艇的时候一样,对弹道进行预估!这显然是一项极度烧脑的任务。即使侥幸命中一两发子弹,如果没能打中引擎之类的要害,也没法把这么大的苏联轰炸机给揍下来。
  所以,凭着如此无敌的黑科技轰炸机,载着核弹的苏联超远程战略轰炸机部队,才能在美国本土的上空如入无人之境,几乎毫发无伤地完成了第一波的对美核打击任务……而且马上就要开始准备下一波了。
  “……话说回来,美国西海岸这边的蘑菇云都已经种上了,东海岸那边怎么还没动静呢?”
  看着那些苏联飞行员在离开轰炸机之后,就直奔机场餐厅去狂饮伏特加,感觉这地方似乎已经没什么花样可看的马彤转过身来,耸了耸肩膀问道,“……不是说好了东西对进,给即将入主白宫的麦克阿瑟总统阁下,送上一份来自红色阵营的火热大礼么?大西洋的宽度可是要比太平洋窄得多了啊!”
  “……没办法,谁都没能想得到这么诡异的事情!因为气候异常的关系,北非摩洛哥的沙漠机场上居然在这几天下起了暴风雪!还有伊比利亚半岛的前线机场也是如此,那边的所有飞机目前根本无法起降……”
  王秋摊了摊手解释说,“……不过请放心,这项行动是不会取消的,最多也就是耽搁一个星期左右的小事儿……总之,继上次在漫威世界目睹的外星人大战之后,我们又能再欣赏一次核爆纽约的精彩盛况了!”
第一百四十八章
核战默示录(上)
  美国,白宫,椭圆办公室。
  曾经在这里待了将近四年的杜鲁门总统,此刻已经如释重负地收拾起行李滚回老家去了,顺便还把一个近乎于绝望的超级烂摊子,留给了嘴里叼着玉米芯烟斗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阁下。
  真的是一个超级绝望的烂摊子。
  ——西海岸的洛杉矶、圣迭戈、西雅图、波特兰和加拿大的温哥华,都在同一天里被苏联的“飞熊”四引擎喷气式超远程战略轰炸机不幸光顾,挨了原子弹,光是直接死亡人数高达就百万之多。尤其是圣迭戈军港的核爆,更是给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几乎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毁灭性重创。唯有落到旧金山的苏联原子弹似乎是发生故障,未能引爆,但却在撞击地面之后出现弹体破损和核原料泄漏,造成了严重的辐射污染,旧金山市政当局被迫对市民进行大规模疏散,真要仔细算下来,综合损失似乎也并不比核爆差多少。
  嗯,还有几座小城市挨了常规航弹的轰炸,死了几百人……相对于原子弹的蘑菇云,这个就不值一提了。
  当然,上述这些已经发生了的事情,肯定是没办法再补救了,问题是接下来该怎么办?
  ——苏联人的原子弹显然不止这么几枚,而苏联人的喷气式战略轰炸机也不会只来光顾这么一回。
  但问题是,如果说前一次的西海岸城市遇袭,还可以解释说是跟珍珠港事件一样的猝不及防,那么等到苏联人下一次来丢原子弹的时候,又该怎么向民众和国会交待呢?
  ——————————————————————————————————————
  “……针对苏联人的新型喷气式战略轰炸机,航空兵和防空部队还没有拿出一个有效的对策吗?”
  刚刚就职不到一个星期的麦克阿瑟总统,从嘴里摘下玉米芯烟斗,不紧不慢地敲着桌面,同时用不满的眼神盯着负责空军的阿诺德上将,“……他们的下一个核爆目标,或许就是华盛顿了!”
  面对着麦克阿瑟总统满怀怒意的质问,阿诺德上将有气无力地苦笑一声,满脸皆是颓废之色,“……这个……自从西海岸的灾难爆发以来,我们就一直在组织专家商讨对策。但是……苏联人的最新型喷气式超远程战略轰炸机,性能实在是太厉害了,已经完全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力极限!它的飞行高度超过了我们任何一款现役战斗机的升限,速度则已经超过了音速,比我们最快的F—86‘佩刀’喷气式战斗机还要快大概一倍!
  这样一来,在遇到这种苏联喷气式轰炸机的时候,我们的战斗机既爬不到同样的高度进行拦截,也追不上敌人的速度,基本除了坐看它们从头顶投下原子弹之外,就什么都没法做了……”
  “……阿诺德将军,身为一名军人,我当然知道,能够携带核弹跨越大洋来犯的苏联喷气式洲际轰炸机,性能肯定是非同寻常的厉害,但这不是你们放弃国土防空任务的借口!你们无论如何也要把它们打下来!”
  听着这番推脱搪塞之词,麦克阿瑟总统气得拍了桌子,“……别告诉我,你们打算要等着工程师们研发出下一款更先进的新型战斗机——在此之前,白宫和五角大楼就都要变成蘑菇云下的辐射尘埃了!”
  “……不,情况没有那么糟糕,总统先生,一些应急的对策还是有的。首先是提高全国所有雷达站的警戒程度,因为敌人从海上而来,核爆的目标又多半为港口城市,地面雷达站的预警时间不足,所以大西洋舰队和太平洋舰队的舰艇都要出动巡逻,在距离海岸线一百到两百公里的外海上,撑起一道远程预警雷达网。
  其次,我们已经抽调了一批B-36‘和平缔造者’轰炸机进行紧急改造,准备安装上大口径航炮和航空火箭弹,将其改成高空炮艇机——虽然B-36的速度远远不能跟苏联喷气机相比,但是最高升限却有两万米,直抵同温层,可以爬升到跟敌机的同一高度,这样好歹在理论上能够打得着苏联的超音速轰炸机了。
  目前,改造工作已经启动,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预计在三天之后能够完成第一批炮艇机的改造……”
  “……需要使用造价比驱逐舰还贵的B-36‘和平缔造者’来改装炮艇机吗?这个……感觉上似乎有些过于浪费了吧?我记得不是原本就有一批用B-29‘超级空中堡垒’改装的空中炮艇机了吗?”
  麦克阿瑟总统狐疑地皱起了眉头,“……合众国目前拥有的B-36,数量似乎也不是很多啊!”
  “……B-29‘超级空中堡垒’改装的空中炮艇机,是用于对地轰击的,空战能力很差。”
  阿诺德上将答道,“……而且B-29的爬升极限只有一万多米,依然够不着苏联人的同温层轰炸机。”
  “……好吧,那就用B-36‘和平缔造者’来改造成炮艇机吧!虽然贵了一点,但现在确实不是讲究节约的时候,若是纽约和华盛顿挨了苏联人的核弹,造成的经济损失肯定比一万架B-36的造价更恐怖……”
  听到这样的答复,麦克阿瑟只得无奈地摇了摇头,“……这样就能把苏联轰炸机驱赶我国领空了吗?”
  “……呃……可能……大概……至少……可以起到一定吓阻作用吧!”阿诺德上将吞吞吐吐地回答说。
  “……什么?吓阻效果?仅仅才只是吓阻效果?”麦克阿瑟顿时炸毛似的跳了起来,“……为什么?”
  “……总统阁下,虽然B-36‘和平缔造者’改造的炮艇机可以爬上两万米高空,总算是跟敌人处于同一高度水平了,但飞行速度还是只有敌机的不到一半啊!而且,苏联超音速喷气式战略轰炸机的自卫火力和装甲,恐怕也不会太弱,用B-36‘和平缔造者’改造的炮艇机去对付它们,就相当于让慢速的战列舰去迎击快速的巡洋舰,或者说用重步兵方阵去对抗敌人的重骑兵——如果敌人正面撞上来,那么自然是扛得住的,但如果苏联人选择避战绕过去,那么我们的B-36依旧是堵不住也追不上。就像步兵无法追击骑兵一样。”
  阿诺德上将的脸上满是苦涩,“……除非我们有着遮天蔽日的B-36炮艇机群,能够在敌人来袭之前构筑起一道密不透风的空中封锁线,但这明显是不可能的。B-36‘和平缔造者’是一种昂贵而又难以制造的高技术产品,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国的B-36产量仅仅只有三百三十五架,再扣掉各种故障和作战耗损,以及刚刚在核爆中的损失,还有必须保留的最基本反击力量——全部改装成炮艇机的话,我们就没办法再执行针对欧洲的越洋轰炸任务了。我们最多能够改造出二百五十架B-36炮艇机,远远不够守卫整个国土……”
  这个扑街到家的回答,把麦克阿瑟总统噎得直翻白眼,“……既然如此,这一对策又有什么用呢?”
  “……嗯,以我军现有的B-36‘和平缔造者’存量,在将其最大限度地改造成炮艇机之后,虽然依旧不足以保证全国领空的安全,但至少可以撑起一道较小规模的空中防线,严密防卫几座重点城市……”
  阿诺德上将答道,“……以我们现有的技术装备,也只能做到这样的程度了。”
  “……那么其它的城市怎么办?任凭苏联人的超音速轰炸机丢原子弹?”麦克阿瑟总统瞪圆了眼睛。
  “……为了赢得战争……不,为了让战争能够继续进行下去,某些牺牲也是必要的……”
  “……呵呵,仅仅是为了让战争能够继续进行下去?你莫非也认为这场战争打不赢了?”
  不顾阿诺德上将略显拘谨和心虚的眼神,麦克阿瑟总统笑得无比苦涩,“……仅仅是让战争拖得更长久一些,而代价却是要让合众国本土大多数的州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变成跟英国一样的辐射废土?”
  “……这个……很抱歉,总统先生。”阿诺德上将只得低下了头。
  “……算了,我不是想指责你什么。”麦克阿瑟总统摆了摆手,他很清楚,这样的战和大计,根本不是五角大楼可以做主的,甚至连他这个总统也无法乾纲独断。怪只能怪苏联人逼得太紧,一点活路也不肯给华尔街财团留下来,迫使他们只能绑着整个美国,在这场看不到希望的战争之中继续煎熬,“……光靠单纯的防守,是绝对无法赢得胜利的。我们不能示弱,必须进行最强力的反击!将军,相关的计划做出来了吗?”
  “……是有这个打算。太平洋对岸实在太远,但继续核爆欧洲还是可以的。但问题是,目前我们并不清楚,苏联人的新型喷气式战略轰炸机将要从哪里起飞来轰炸东海岸,甚至不知道他们究竟有没有轰炸东海岸的打算——或许苏联人的新型喷气式战略轰炸机产量有限,仅仅部署在了太平洋战场,也是有可能的。”
  阿诺德上将如此解释着自己的苦衷,“……在这种基本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之下,即使我们派遣B-36编队带着原子弹飞越大西洋到了欧洲,也只能随便找几座城市乱炸一气——很可能还是被迁走了居民的废弃城市,除了报复和泄愤之外毫无意义。如果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就需要更多的情报支援……”
  ——————————————————————————————————————
  听到阿诺德将军提起对苏作战的情报问题,麦克阿瑟总统就忍不住再次在嘴边泛起了苦笑。
  ——自从三战爆发以来,美军就吃够了情报缺乏的苦头,却又偏偏一直对这个问题无可奈何。
  按照一般的常识,在现代战争之中,情报工作显然是非常重要的。但问题是,在大多数情况之下,想要传递情报,也得通过第三国或者中立势力来中转,很少有直接让情报员顶着枪林弹雨穿越火线,来回送信的事情——偶尔一两封紧急情报还好,要是每一份普通情报都得这么送,那么间谍的牺牲率可就太高了,甚至是高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之前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铺设的整个情报网,都会在很短的时间里被玩垮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7/6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